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1-05-26T15:31:52.8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孙润锋陈云谢印军[导读] hs-CRP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炎症反应的一个典型标志物,其水平高低可反映炎症反应的强弱孙润锋陈云谢印军(东海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东海 222300)【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6-0036-02
【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疗效及对UAP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10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滴,其它处理两组相同,疗程均为14天。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hs-CRP含量的变化。

结果(1)治疗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UAP 疗效肯定,可能通过降低患者的血清hs-CRP含量而发挥作用。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不稳定性心绞痛超敏C反应蛋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UAP病人102例,诊断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和诊疗指南》[l],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其中治疗组男35例,女16例,年龄49~79(65.61±5.82)岁;对照组男31例,女20例,年龄48~81(66.10±7.27)岁。

排除伴有引起血清CRP浓度升高的其他因素者,如感染、手术、创伤、肿瘤等。

两组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冠心病心绞痛的常规治疗,包括休息,吸氧,口服硝酸酯类、阿司匹林、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调脂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予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4天为1个疗程。

1.2.2 血清hs-CRP检测治疗前后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3ml,3000转/分,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试剂由北京利德曼公司提供,按说明书在HITACHI7600—020生化分析仪上进行。

1.3 观测指标观测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程度、心电图、血清hs-CRP水平变化。

1.4 疗效标准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2]。

心绞痛疗效标准:显效为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为症状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为症状无改变。

心电图疗效标准:显效为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有效为ST段降低,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25%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为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或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不管是临床疗效还是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比较 (mg/L)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均<0.01。

3 讨论
丹红注射液是由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丹参、红花提取的复方制剂,丹参性微寒,可入心肝二经,红花性味平,入心肝经,若丹参辅以红花,则可以红花温性以助消散瘀血,温运血行,二者相辅,除邪而不伤正,共奏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丹参素、原儿茶醛、丹参酚酸,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血细胞聚集、改善微循环、清除氧自由基,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红花水提物及水溶性混合物有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同时也有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显著降低血栓的长度和质量,明显提高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有一定的溶解血栓并抑制其生长的作用。

hs-CRP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炎症反应的一个典型标志物,其水平高低可反映炎症反应的强弱,在预测斑块稳定性上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性。

血清hs-CRP升高被视为斑块不稳定的标志,对UAP的近期和远期预后均有预测价值;降低CRP水平可以起抑制炎症的作用,故其可能成为UAP的治疗靶点之一[3]。

陈波等[4]用丹红注射液治疗UAP发现,治疗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杨帆等[5]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组及常规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结果丹红注射液组心绞痛发作明显减轻,心电图及血流流变学均改善。

梅发光等[6]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UAP患者,结果表明该药短期干预治疗能降低UAP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浓度与纤维蛋白原水平,通过保护血管内皮、抗凝及溶解血栓作用,可防止或减轻心绞痛发作。

本研究发现,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明显,且未出现明显副作用,在改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的同时,还能降低血清hs-CRP水平,这可能是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机制之一。

本药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2]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S].中国药事,1987,1(2):71.
[3]王津文,史卫国,毕建亭.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病人炎症反应物及纤溶活性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8):673~675.
[4]陈波,闫智杰,辛乐加.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及对凝血项的影响[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2):4-5.
[5]杨帆,赵雅琳,葛华.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7):6625—6626.
[6]梅发光,张义勤,王忠良,等.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14(12):972-9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