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效学习】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参课件(自学检测+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即时练习):43+平面镜成像(共2
2024年版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
![2024年版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eede5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1a.png)
2024年版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物质的世界第一节:物体的运动第二节:力的作用第二章:力的运动第三节:牛顿第一定律第四节:摩擦力第三章:简单机械第五节:杠杆原理第六节:滑轮与轮轴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力的作用及效果。
2. 使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简单机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力的运动规律的掌握。
2. 摩擦力的计算。
3. 简单机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
2.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3. 杠杆原理与滑轮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滑轮、杠杆等)。
2. 学具:物理实验报告册、计算器、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第一章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第二章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第三章杠杆原理、滑轮与轮轴等内容。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探究摩擦力的产生及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提纲: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难点与重点、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
2. 板书细节:用图示、公式、关键词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题: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其中一个力为10N,方向向东,另一个力为15N,方向向北,求物体的合力。
论述题: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践题:观察家中或学校的简单机械,说明其原理及作用。
答案:1. 合力为约18.03N,方向为东北方向。
2. 略。
3.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物体运动、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等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b8997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1.png)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主要涉及第五章“光”和第六章“声音”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2. 光的能量:光的辐射、光的热效应、光的化学效应。
3.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接收。
4.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5. 声音的应用:声音的利用、噪声的控制。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光的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等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物理规律。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以及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等于折射角。
2. 声音的产生原理: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光具、声源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光照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和特性。
2. 理论讲解:介绍光的传播、光的能量、声音的产生和特性等基本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光的折射定律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折射现象。
4. 例题讲解:分析与光和声音相关的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解答与光和声音相关的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7. 作业布置:布置与光和声音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光的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等关键知识点,以及相关的物理规律和公式。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光的传播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答案:光的直线传播可以解释日食、月食等现象;光的反射可以解释平面镜成像等现象;光的折射可以解释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等现象。
2. 题目:请根据声音的产生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现象。
2024版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
![2024版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1ee04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b.png)
2024版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简介物理与物理学2. 物理量的测量3. 物质的性质4. 力与运动5. 热现象6. 光现象7. 电流与电路8. 电磁现象详细内容涉及物理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物质的三态变化、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热量传递、光的传播与反射、电路的组成及电磁感应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理量的测量、力的合成与分解、电路分析等。
2. 教学重点:物理基本概念、定律、实验操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天平、刻度尺、电流表、电压表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出本章物理概念。
2.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解析解题思路。
3.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分组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代表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本章重点概念、定律。
2. 板书右侧:展示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3. 板书中间:详细解析例题,展示解题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物质的性质及三态变化。
(2)已知物体质量为2kg,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力F=10N,求物体的加速度。
(3)分析电路图,求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
答案:(1)物质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三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气态。
(2)物体的加速度a=F/m=10N/2kg=5m/s²。
(3)电流表读数:I=U/R=10V/5Ω=2A;电压表读数:U=IR=2A×5Ω=10V。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
【全效学习】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参课件(自学检测+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即时练习):43+平面镜成像
![【全效学习】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参课件(自学检测+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即时练习):43+平面镜成像](https://img.taocdn.com/s3/m/aea3b7c95fbfc77da269b159.png)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4.3 . 2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综合应用
【知识与技能】 1.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综合应用。 2.了解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学习内容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综合应用
【自学检测】 一只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行,有时我们看到好像鸟在水中 游动,有时看到鸟的阴影在水面上移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B ) A.前者是鸟的影,后者是鸟的像 B.前者是鸟的像,后者是鸟的影 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二者都是鸟的像,形成原理一样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学习内容二:凸面镜和凹面镜 阅读课本P79“科学世界”内容。 【自学检测】 球 面 镜 分凸面镜 为 两种。 凹面镜 和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学习内容二:凸面镜和凹面镜 阅读课本P60“信息窗”内容。 【自学检测】 球面镜分为 凸面镜 和 凹面镜 两种。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2.凸面镜与凹凸镜组合使用可以做成哈哈镜。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1.走进商场,你会看到平面镜制成的货柜上琳琅满目,那么 用平面镜做装饰的主要原因是( D ) A.美观 B.廉价 C.清洁 D.增加顾客视觉上的商品数量
2. 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 B ) A.避免噪声 B.避免平面镜成像造成开车障碍 C.防止挡风玻璃震碎 D.为了美观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全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7a4a378c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a.png)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机械运动1.1 运动和静止1.2 直线运动1.3 曲线运动1.4 速度2. 第二章:力和运动2.1 力的概念2.2 重力2.3 摩擦力2.4 牛顿运动定律3. 第三章:能量3.1 动能3.2 势能3.3 能量守恒定律4. 第四章:声现象4.1 声音的产生4.2 声音的传播4.3 声音的特性5. 第五章:光现象5.1 光的传播5.2 光的折射5.3 光的色散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各个章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2. 教学重点:力的作用效果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小车、滑轮、钩码、光具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白板等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练习题册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讲解:讲解各个章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实验和例题,演示力的作用效果和能量的转化。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和能量的转化。
4. 巩固:通过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根据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突出重点概念和原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答案:提供详细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机械运动1.1 运动和静止1.2 直线运动1.3 曲线运动1.4 速度2. 第二章:力和运动2.1 力的概念2.2 重力2.3 摩擦力2.4 牛顿运动定律3. 第三章:能量3.1 动能3.2 势能3.3 能量守恒定律4. 第四章:声现象4.1 声音的产生4.2 声音的传播4.3 声音的特性5. 第五章:光现象5.1 光的传播5.2 光的折射5.3 光的色散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各个章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课件ppt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5abd29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d.png)
05
教学资源
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科书, 包含了本学期所需学习的所有物理知 识和实验。
参考书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初中物理 考试大纲》以及相关的教辅资料,为 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
网络资源
在线课程
各大在线教育平台提供的初中物理课 程,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或学生 自主学习的资源。
密度与物质鉴别
了解密度在物质鉴别中的应用,如 鉴别物质种类、判断物质纯度等。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法
直观教学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 不同角度下光线的折射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折射定律。
讨论法
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完重力后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及重力对地球的影响等。
教师自我提升
参加学术研讨会
学术研讨会是一个交流和分享学术研究 成果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 讨会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
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在学术研讨会上,教师可以与其他专家 学者交流,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思路。
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了解学 科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为自己的学术研
与同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与同行交流和分享经验是教师提 升自我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
要途径之一。
通过与同行交流和分享经验,教 师可以了解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 和经验,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借鉴
和启示。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同行交流和分 享经验拓展自己的人脉关系,为 自己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提供
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12943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0.png)
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机械运动与力1.1 速度与速率1.2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1.3 重力与质量2. 章节二:牛顿运动定律2.1 牛顿第一定律2.2 牛顿第二定律2.3 牛顿第三定律3. 章节三:能量与能源3.1 动能与势能3.2 机械能守恒定律3.3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运动、力、能量等基本概念,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对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基本概念的掌握、物理规律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滑轮、小车、砝码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机械运动、力、能量等概念。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实验进行演示。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复习巩固。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 板书内容:各章节、重要概念、定律、公式、典型例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机械运动的速度与速率的计算。
(2)力的作用效果及其计算。
(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4)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 答案:见课后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科学的发展,了解前沿科技动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施5. 作业设计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1. 知识点的连贯性:确保各章节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实践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入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全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7b0ea6a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3.png)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力1.1 力的概念1.2 力的测量1.3 力的作用效果2. 第二章运动与力2.1 速度2.2 加速度2.3 牛顿第一定律2.4 动力与阻力3. 第三章简单机械3.1 杠杆3.2 斜面3.3 轮轴与滑轮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测量及作用效果。
2. 使学生掌握运动与力的基本关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3. 培养学生对简单机械的认识,了解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运动与力的关系、杠杆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滑轮、杠杆、小车等。
2. 学具:直尺、三角板、圆规、重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力的概念、测量及作用效果,通过实验演示,加深学生理解。
3. 讲解速度、加速度,介绍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实例。
4. 通过实验,探究动力与阻力的关系。
5. 介绍简单机械,讲解杠杆、斜面、轮轴与滑轮的原理,举例说明。
6. 课堂练习:解答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测量及作用效果2. 速度、加速度、牛顿第一定律3. 动力与阻力4. 简单机械:杠杆、斜面、轮轴与滑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
(2)计算:一物体质量为2kg,加速度为3m/s²,求所受合力。
(3)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并说明其应用原理。
2. 答案:(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等。
(2)F=ma=2kg×3m/s²=6N(3)杠杆:剪刀、钳子等;斜面:盘山公路、楼梯等;轮轴与滑轮:自行车、吊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测量及作用效果掌握较好,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还需加强,可通过课后辅导、讨论等方式巩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史,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课件ppt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18abafc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f.png)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 课程简介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资源 • 评估与反馈
目录
CONTENTS
01 课程简介
CHAPTER
课程目标
01
02
03
04
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和原理。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 好奇心。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谢谢
THANKS
特殊实验器材
如气垫导轨、光电门等,用于更精确 的实验测量和演示。
网络资源
在线课程
提供了一些在线学习平台,学生 可以在这些平台上观看教学视频
、完成作业等。
物理学习论坛
学生可以在这些论坛上提问、交流 学习心得,与其他学生和教师互动 。
物理教学资源网站
这些网站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 如课件、习题、实验指导等,有助 于教师进行教学准备。
03 教学方法
CHAPTER
理论教学
01
02
03
讲授法
通过教师讲授,使学生掌 握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案例分析法
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助 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 。
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学生 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物理 规律。
学生实验
学生亲手操作实验,观察 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 ,得出实验结论。
05 评估与反馈
CHAPTER
作业与考试
作业布置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 应用能力。
考试设计
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试方案,包括考试内容、题型、分值分布等,确保全面考察 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纪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3.3汽化和液化教学课件ppt(共20页ppt)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纪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3.3汽化和液化教学课件ppt(共20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e2f5573a14791711cd791711.png)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3 .3 .2
液化
清晨,小草或树叶上的露珠
夏季下雨前,地上的石头会“冒汗”
奇妙的液化现象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液化。 2.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3.知道液化可以致冷及液化现象解释。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学习内容:汽化 阅读课本P58至P61文字内容,记住实验图3.3-2中各器材的 名称,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熟记汽化的两种方式。
【自学检测】 物质从 液态 变成 气态 的现象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 态叫 液化 。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一.探究水的沸腾 1. [ 提出问题 ] :我们把水烧开称为 沸腾 ,请同学们来说说你 所见到的、感受到的沸腾现象。 [猜想和假设]: 水沸腾时温度会上升,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 。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教师给出的器材,同学们讨论、 思考,学会正确选择所需要的器材,并能知道其作用: 酒精灯--- 加热 ; 加盖烧杯--- 盛水、减少热散失 ; 铁架台--- 支撑烧杯 ; 温度计--- 测水温 ; 石棉网--- 烧杯受热均匀 。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二:蒸发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天气晴朗时,洗过的衣服很快就干了,阴天洗过的衣服就不容 易干,说明蒸发有 快慢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还有哪些做法 能使湿衣服干得更快? ⑴合作讨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⑵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液体的温度 、 液体的表面积 和 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 ⑶小组合作任选一个影响因素利用桌上的器材,验证自己的观 点是否正确?
【全效学习】八年级物理教参课件(自学检测+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即时练习):41+光的直线传播(共13张PPT)
![【全效学习】八年级物理教参课件(自学检测+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即时练习):41+光的直线传播(共1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401c98c71fe910ef12df87d.png)
人 教 版 八 年 级 物 理 上 册
第四章
光现象
4.1
光的直线传播
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 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 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影子舞
光与影的艺术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知识技能
1.4人在黑板上完成P72第一题“井 底之蛙”作图,其余同学在草稿纸上 作图。
红色光线夹角范围即为青蛙所见范围。
O
2. 为了提高计时的准确性,大型国际比赛的赛道上都使用光 电计时设备。但由于条件限制,一般的运动会都是由起点处的 裁判员发令后开始比赛,终点处的裁判员通过秒表计时。为了 计时准确,应该( C ) A.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烟雾容易看清 B.听到声音开始计时,因为声音容易听清 C.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快 D.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光传播不需要时间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1
23Βιβλιοθήκη 4一.光的直线传播
由图4.1-1可知:光在空气中沿 直线 传播 由图4.1-2实验得出:光在水中沿 直线 在水中滴入几滴牛奶的目是 问题: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传播 。
靠悬浮在水中的牛奶颗粒反射光呈现出光路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谢
谢
知识技能
【全效学习】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参课件(自学检测+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即时练习):31+温+度(共13张PPT)
![【全效学习】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参课件(自学检测+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即时练习):31+温+度(共1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afaba51312b3169a451a43e.png)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二.温度计的使用 1. 如图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 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 冰的温度是 —22 ℃,水的温 度是 38 ℃。
2. 以下是用温度计测某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 是( B A D E C )(选填字母序号) A.选取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取出温度计 D.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E.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2.观察下图体温计和实验用温度计的刻度特点,并完成下面 填空:
体温计:量程 数 。 35℃-42℃ -20℃-100℃ 温度计:量程 数 。 分度值 0.1℃ 分度值1℃ ,当前读
37.8℃ ,当前读 29℃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 生活中给物体消毒的方法很多,如高温消毒,酒精使病毒 细胞脱水消毒等,体温计使用后也要进行消毒,下列给体温计 消毒的方法可行的是(C ) A 放入沸水中煮 B 放人温水中泡 C 用酒精棉花擦洗 D 在酒精灯上烧
人 教 版 八 年 级 物 理 上 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3.1
温
度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热
冷
人凭感觉判断温度的冷或热可靠吗?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三.体温计 1.观察体温计,找出它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区别。 实验室用温度计和寒暑表都是在测量温度的同时,可以直接 看到读数,而体温计插入人体后由于直接读数不方便,专门为 体温计设计的“缩口”保证了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温度值不变。 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体温计把水银甩下去 ( 其他温度计不允 许甩) 。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全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f26b505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0.png)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全册一、教学内容1. 力与运动第1节: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力的工具第2节:运动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2. 简单机械第3节:杠杆的分类、杠杆原理、杠杆的应用第4节:滑轮的分类、滑轮组的特点、滑轮组的工作原理3. 浮力与密度第5节: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第6节: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密度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了解浮力与密度的概念及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浮力与密度的计算及应用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及测量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杠杆原理、滑轮组的工作原理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密度的概念、计算及应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力计、杠杆、滑轮组、密度计、浮力计等物理实验器材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三角板等学习用品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以教材为基础,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配合例题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
4.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2. 内容:力与运动简单机械浮力与密度3. 插图:相关物理实验原理图、数据表格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举例说明。
(2)计算题:已知物体质量m、体积V,求物体的密度ρ。
(3)杠杆原理的应用实例有哪些?(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解释为什么木块能浮在水面上。
2. 答案:(1)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全效学习】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参课件(自学检测+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即时练习):44+光的折射(共22张PPT)
![【全效学习】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参课件(自学检测+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即时练习):44+光的折射(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dec4d77168884868662d601.png)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 1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 (三线共面) 关系是怎样的? ( 2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在法线的 (法线居中) 什么位置? (3)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将 靠近 法线(选填 “靠近”、“远离”), 也就是折射角 _ 小于 入射角(选填 “大于”、“小于”、“等于”);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 之 增大 ;如果让光逆着原来光的传播方向,也就是让光从玻 璃中折射到空气中,光的传播方向会与原来光的入射方向恰好相 反,说明在光的折射中光具有 可逆 性。此时,折射角大于 入 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 增大 。 ( 4 )当光垂直射向玻璃时,传播方向 不变 ,此时折射角等 于 0 度,入射角等于 0 度。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2.2分钟熟记光的折射规律后,画出下图中的折射光线,并 标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r。
i r i
r
i
r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二.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1.池水变“浅” 设池底某点 S发出的一条光线斜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折 射,折射光 远离 法线,眼睛逆着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看去, 感觉S点的位置 升高 了。 Q Q′ B A
2.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 线偏离(远离),其余与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结论相同。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1.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 中 BO 是入射光线, OA 是反射光线, OC 是折射光线,反 射角度为 60゜ ,折射角度为 35゜ ,光进入玻璃后偏折角度 的大小是 25゜ .
(2024年)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pptx
![(2024年)最新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课件pptx](https://img.taocdn.com/s3/m/0fbcc55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6.png)
平面镜成像特点
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像物大 小相等,它们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它 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的应用
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等 。
19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 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海市蜃楼、池水变浅、水中筷子变弯等。
2024/3/26
20
光的色散
2024/3/26
光的色散现象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
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21
05 透镜及其应用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以及 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实例
列举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实例,如照相机、投影仪等,并分析其工作 原理。
25
眼睛和眼镜
01
眼睛的结构和成像原理
详细介绍眼睛的结构和成像原理,包括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等部分的
作用。
02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2024/3/26
17
光的反射
2024/3/26
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 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表面光滑,平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还是平行的。漫反射表面粗糙,平 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发射。
18
平面镜成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精品课件全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精品课件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7f8f6b6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15.png)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精品课件全册一、教学内容1. 力学基础:包括力的概念、测量、作用效果,以及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 机械设备:探讨简单机械的原理和机械效率。
3. 热现象:研究温度、热量和热传递。
具体内容包括: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速度与加速度平衡力与不平衡力滑轮与斜面热胀冷缩热量与比热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学基础知识,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等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效率。
3. 使学生了解热现象的基本规律,能够运用热量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1. 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热量计算公式的运用。
重点:1. 力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效果。
2. 牛顿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3. 热传递和热量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力的合成与分解演示器2. 简单机械模型(滑轮、斜面等)3. 温度计4. 热水器学具:1. 直尺2. 弹簧测力计3. 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拉车、搬重物等),引入力的概念,引发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2. 新课:(1)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通过演示器展示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2)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验验证,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3)速度与加速度:运用公式和实例,讲解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4)简单机械:介绍简单机械(滑轮、斜面等)的原理和机械效率。
(5)热现象:讲解温度、热量和热传递的基本概念,进行热量计算。
3. 随堂练习:根据新课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力的合成与分解2. 牛顿第一定律3. 速度与加速度4. 简单机械原理与效率5. 热现象基本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2)应用题: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计算题: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计算。
(4)计算题:热量的计算。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课件ppt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c52467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2.png)
网络资源
物理教学论坛:教师可以在 论坛上交流教学经验、分享 教学资源
物理教学资源网站:提供丰 富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 案、视频等
物理教学资源库:提供大量 的物理实验视频、教学案例
等资源
物理教学软件:如物理仿真 软件、实验模拟软件等,辅
助教学
06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
评价内容: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评价方式:观察、提问、测试等 评价标准: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等 评价结果: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了解乐音的三要 素:音调、响度 和音色,知道影 响音调、响度的 因素
知道防治噪声的 途径
过程与方法
观察实验 科学探究 实践活动 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爱好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 态度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 行为习惯
归纳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 布置作业和预习要求
05
教学资源
教材资源
教材版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教材
适用年级:八年级上学期
配套资源:教师用书、学生练 习册等
资源特点:紧扣教材内容,注 重实践应用
教具资源
黑板:用于书写重要概念和公式 投影仪: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实验器材:用于物理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现象和原理 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提供互动和练习功能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通过有趣的问题或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复习旧知: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引入新知:通过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新的物理概念或规律 板书设计:列出新课的标题和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课件ppt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478e476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6.png)
04 课程评估
作业评估
总结词
作业评估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 以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并及时调整教学策 略。
详细描述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作业。教师 批改作业后,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完成度和正确率进行评估,记录学生的成 绩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查漏补缺。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 好奇心。
课程大纲
第一章:走进物理的 世界
探究物理实验的基本 方法和技巧。
介绍物理学的发展历 程和基本概念。
课程大纲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学习机械运动的概念和规律。
探究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学参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课程大纲
第三章:声音的奥秘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
密度与生活
举例说明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如鉴别物质、建筑设计等。
03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
传授知识
通过讲解、板书、PPT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如概念、定理、 公式等。
实验教学
实践操作
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互动教学
互动交流
05 教学资源
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科 书,包含了本学期所需学习的所 有物理知识和实验。
参考书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和《初中 物理课程标准》,提供了教学指 导思想和课程目标,有助于教师 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全效学习】八年级物理上册 6.4 密度与社会生活(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课件 (新版)
![【全效学习】八年级物理上册 6.4 密度与社会生活(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课件 (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acc1adba51e79b89680226df.png)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2. 一铁球的质量是 2.2kg ,体积是 0.4×10-3m3 ,试鉴定此球 是空心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则空心部分体积多大?(ρ 铁 =7.9g/cm3) 讨论: (1)2.2kg 指的是哪部分物质质量? 0.4×10-3m3 是哪部分物 质的体积? 2.2kg指的是铁球中所含铁物质的质量, 0.4×10-3m3是铁球的外观体积(铁物质和空心部分的总体积) (2)在不破坏铁球的前提下,如何鉴别铁球是不是空心?你 能想出哪几种办法?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6.4 密度与社会生活
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学习内容:密度与社会生活
阅读课本 P120 至 P122 文字内容,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 红笔做上记号,记住水的反常膨胀特点。 【自学检测】
1 .物体通常具有 热胀冷缩 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 积 变大 ;温度降低时,体积 缩小 ,质量 不变 ,根据密度公 式可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 小 ,温度降低时, 物质的密度通常变 大 。 气体 (填“固体”“液体”或“气 体”)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 反常膨胀 2.水具有 的性质,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 , 大 4℃ 密度变 ,水在 小 时密度最大。 3.课本上完成P123第2题。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3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 虑因素,如:用密度较小的铝合金作为飞机外壳的主要材料等。 下列属于主要从密度角度考虑选取材料的是( B ) A.炒菜时用铁锅不用铝锅 B.用塑料泡沫做成拍摄电影时倒塌房屋的墙体 C.体温计中用水银做测温液体 D.发高烧病人用稀释后的酒精擦拭身体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浮力
![浮力](https://img.taocdn.com/s3/m/3f46910376c66137ee0619c4.png)
1.淡水和海水的密度 不同 (“相同”或“不同”),同一个人 在淡水中会下沉,在死海中会漂浮,说明浮力的大小跟液体密度 有 关,人从浅水向深水处走过程中,脚底疼痛减轻,是因为人受 到浮力逐渐 增大 ,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 有 体积 关。 2.完全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从运动到静止的过程中, 其浮力大小变化是( C ) A.不断变大 B.浮力不变 C.先不变后变小 D.先变大后不变 3.课后P52第5题
2.下列物体没有受到浮力作用的是( D ) A.在水中嬉戏的小鸭 B.空中飘舞的气球 C.深海潜游的鲸鱼 D.深入河底的桥墩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3.P52第3题
第4题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学习内容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51到P52文字内容和插图。
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所处深度是否有关” (1)如图,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为 10 N;
(2)让金属块从图①到②位置,观察到测力计示数 变小,说 明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变大 (都选填“变小”或“变大”)。 (3)让金属块从图③到④位置,发现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 , 相同 金属块所受浮力都为 3N 。 (4)从不同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物体浸没前,受到的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有 结论: 关;物体浸没后,受到的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无关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谢
谢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学习目标】 1.认识浮力的存在和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时练习
4.凸面镜的应用
汽车上的观后镜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拐弯处的反光镜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二.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 画出平行光射向凹面镜 的光路图。
2.我们知道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平行光经凹面镜后能会聚 在焦点上,那么,如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 的光经凹面镜后是否平行射出呢?
实验验证: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 现象: 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成平行光 。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如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 将 成为平行光 。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3.凹面镜的应用 (1)根据凹面镜会聚光的性质, 可以制作太阳灶、太阳炉,天文学 家们用凹面镜作大型反射式望远镜, 还有耳鼻喉科医生用凹面镜会聚光 观察耳道情况等。
利用凹面镜取火种
凹面镜式太阳能发电系统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耳鼻喉科医生用凹面镜 观察病情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2)根据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光线,反射后成平行光的性 质,手电筒、汽车头灯、军事上的探照灯等用凹镜作反射面, 其作用就是使放在焦点附近的灯泡发出的光向同一方向近似 平行地射出,使光束集中,亮度大,照射的距离远。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猜想与假设:
2.设计并进行实验 (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白纸、薄玻璃板、刻度尺、两支相同的蜡烛 (2)为什么选择这些器材?各有什么作用? ①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②刻度尺的作用是 比较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 。
③选用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因为实像和虚像人眼都可以看到,所以区别实像和虚像的 方法要看像是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或像能不能用光屏来 承接。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1.课本上完成P80第4题和第5题。
2.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 图所示,则实际时间为 ( A ) A.3:40 B.4:20 C.8:20 D.9:40
凸面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3.相同口径的平面镜和凸面镜哪个视野大? 实验:用两张黑纸各剪去一个等大的圆孔,分别粘在凸面镜 和平面镜上,把凸面镜和平面镜放在离学生距离相等的位置上, 让学生向两个镜中观察,比较从两个镜中看到的范围的哪个大, 哪个小?
口径相同的凸面镜视野比平面镜的大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P′ 虚
像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例题:照镜子时,平面镜中“人”的大小取决于( A )
A.人本身的大小
B.平面镜的大小
C.人到平面镜的距离 D.平面镜放置的高低
分析:我们远离平面镜时感觉自己在镜中的像变小是由于 视角变小引起的,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 平面镜大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3.进行实验 要领:在白纸中央画线、玻璃板压在线上、玻璃板与桌面垂 直、物和像的位置作标记。 完成实验,做好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设计表格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物到平面镜的 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 像与物的大小
距离/cm
比较
第二次
第三次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学习内容二:凸面镜和凹面镜
阅读课本P79“科学世界”内容。 【自学检测】
球面镜分为 凸面镜 和 凹面镜 两种。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一.凸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1.演示实验:平行光入射凸面镜,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 平行光射向凸面镜的光路.
得出结论:凸面镜能使平行光变的发散,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拿一个凸面镜,观察自己的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没有
不能
(2)教师点燃蜡烛,拿走镜子,问:你为什么能看到了烛焰?
要看到物体必须有光射入眼睛
(3)放上镜子,看到烛焰的像,问:你为什么看到了烛焰的
像? 还是要有光射入眼睛,是反射光射入眼睛
小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原理)形成
的,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叫 虚 像。
知识技能
P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4.分析论证: (1)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怎么知道的?
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 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 。
(2)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怎么知 道的?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为用刻度尺量出两支蜡烛 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
●平面镜成像实验方法: 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把抽象、复杂 的物理过程或现象变换成理想、简单的过程或现象来研究处理 的方法。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1.身高1.6 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 m,他在镜中的 像多高?像离镜多远?当他后退0.5 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 距离怎样变化?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4. 某发光点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分别沿O1A和O2B 方向射出,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
S
O1 O2 A B
二:为什么岸边的树木和房屋等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
A
A´
1.平静的水面可看做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虚像。 2.对物体上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 3.由于树木和房屋上的各点与水平面距离不同,越接近水平的点,所成的 像也距水面越近,所以各点组成的像从水面上看就是倒立的了。
像高1.6m,像离镜0.5m,人后退0.5m时,像高不变。像到 镜面的距离增加0.5m。
2.P80第2题和第3题作图。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2.出示图片:隧道照明、潜望镜。 讲解:利用平面镜 改变光路 。
3.总结平面镜的两个作用: (1)利用平面镜 成像 ;(2)利用平面镜 改变光路 。
(3)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所记录的数据,可得平面镜成像的 特点有如下几点: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物等大).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等距). 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5.图示讲解:成像原理(如图)
(1)问:镜子后面有点燃的蜡烛吗?用纸板能接收到这个像
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