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儒林外史导读之

合集下载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名著梳理一、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清代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

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享年五十四岁(一生54年,在全椒23年,在赣榆10年,在南京21年)。

幼即颖异,善记诵。

稍长,补官学弟子员。

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

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参加了学院,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赴廷试)。

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

又集同志建先贤两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

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

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

后卒于客中。

敬梓生平最恶举业,费20年心血所著《儒林外史》五十五回,(一本作五十六回,又一本作六十回,均非原本)专写熬中于此者之真相,幽默诙谐,读之捧腹。

又有《诗说》七卷,《文木山房集》五卷,诗七卷,《中国小说史略》并传于世。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他出身于仕宦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及至成年,因为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

但,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20年的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

人们在他的家乡建立了“吴敬梓纪念馆”;南京秦淮河畔桃叶渡也建立了“吴敬梓故居”。

吴敬梓的家庭可说是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

吴敬梓22岁时,父亲吴霖起去世,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吴敬梓是嗣子,便给了他们以可乘之隙,于是发生了吴敬梓《移家赋》中所说的“兄弟参商,宗族诟谇”的争产纠纷,乃至发生了亲族冲入家中攫夺财产的事件。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精品课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精品课

《儒林外史》(一):儒生们穷尽一生,追求的是什么?今天开始,我们用三集来讲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一、作者其人+创作背景吴敬梓,是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

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中科举后当官的,吴敬梓本人早年也非常热衷于功名。

40岁后吴敬梓家道中落,他开始写《儒林外史》,一共写了十年,也是十年辛苦不寻常,这是他的呕心沥血之作。

《儒林外史》这本书的地位非常高,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它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因为从这本书开始,小说开始直接评价现实生活,这使得文学更加贴近实际,容易被普通人接受。

鲁迅对这本书有极高的评价,他说“《儒林外史》在讽刺小说里头可谓绝响”。

第二个原因是,这本书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力,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语言的版本,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有人甚至认为《儒林外史》能够与薄伽丘、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要理解《儒林外史》,我们得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重点把握人物,二是牢记一个核心——功名富贵。

这部作品是以每个人物对待功名富贵的态度来评价人物、评论是非的。

书中描述的人物众多,你可能不好把握重点,我把他们归类,你就好理解了,大概有三种:第一种为腐儒和八股迷,腐儒就是指迂腐的读书人;第二种为贪官污吏;第三种为贤士奇人。

今天这集,咱们就集中来看看第一种,腐儒和八股谜。

二、整体纲要:对当时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的嘲讽小说开始有个楔子,就是引子,为后面的故事做铺垫。

楔子说的是,元朝末年,有一个贫穷的少年叫王冕,他非常有才华,但并不想做官,甚至拒绝了朱元璋授他的“咨议参军”,要知道这个职务相当于宰相了。

但是在王冕的心里,知识和高尚的品德才是读书人应该追求的。

所以他走进山林,过上隐居的生活,远离尘世的喧嚣。

明朝推行八股取士,就是用八股文的考试来决定谁能做官。

八股文有着严格的行文套路,往往一篇文章下来,考生思想没见到多少,只看得到通篇的排比对偶大空话。

简而言之,八股文就是华而不实、言之无物的文章,如果读书人都以这种文章为典范,那么这书也就白读了。

《儒林外史》-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之思维导图+知识点汇总+考点速记+习题演练(原卷版)

《儒林外史》-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之思维导图+知识点汇总+考点速记+习题演练(原卷版)

《儒林外史》思维导图+知识点汇总+考点速记+习题演练一、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

雍正诸生。

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故事背景《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写的是“儒林”之“外史”。

换句话说,《儒林外史》不是正史,不体现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

作者吴敬梓生活在清政权已趋稳固的时代,而科举制度已经过兴盛之期,显露出它的弊端。

文士们醉心举业,道德沦丧。

《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对象为儒林文士,正如鲁迅所说“机锋所向,尤在士林”。

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做影子。

为避免清代统治阶级的迫害,吴敬梓故意把故事背景说成明代。

作者托明写清,目的是要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生动描绘吃人的科举制度、礼教制度和腐败的政治体制,展现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

二、内容简介《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用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展示了一幅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了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

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

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主题思想《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三、典型人物分析(1)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读过《儒林外史》的人,总也忘不了书中的周进、范进这两个人物,他们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之严贡生、严监生》课件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之严贡生、严监生》课件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唯利是图 二相公称呼他新娘,他叫二相公二娘是二 爷二奶奶。再过几日,二娘来了,是赵新
娘先过来拜见,然后二相公过去作揖。我们乡绅人 家,这些大礼,都是马虎不得的!
你们各人管的田房利息账目,都连夜攒送清完,先送给我逐 一细看过,好交给二相
公查点;比不得二老爷在日,小老婆当家,凭著你们这些奴才朦胧作 弊!此后若有
●严贡生打开看了,簇新的两套缎子衣服,整整齐齐的二 百两银子,满心欢喜。随向太太封 了八分银子赏封,递 给奶妈,说道:“上覆二奶奶,多谢。我即刻就过来。” 打发奶妈和小斯去 了,将衣服和银子收好,又细问太太, 知道和儿子们都得了他些别敬,这是单留与大老官的。 问毕,换了孝巾,系了一条白布腰至。走到那边去,到 柩前叫声“老二!”乾号了几声, 下了两拜。
一点欺隐,我把你们这些奴才,三十板一个,还要送到赵老爷衙门里,追工本饭 米
哩!”
●过了几朝,叫来富和四斗子去雇了两只高要船,那船家 就是高要县的人。两只大船,银十 二两,立约到高要付 银。一只坐的是新郎新娘,一只严贡生自坐,择了吉日, 辞别亲家。借了 一副“巢县正堂”的金字牌,一副“肃 静回避”的白粉底,四根门轮,插在船上。又叫了一班 吹手,开锣掌伞,吹打上船。船家十分畏惧,小心服侍, 一路无话。
疼爱家人
●自此以后,王氏的病,渐渐的重起来;每日四五个 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总不见效。
●严监生叹道:“我说他的银子那里就肯用完了?像 这都是历年 积聚的,恐怕我有急事好拿出来用的; 而今他往那里去了!”一回哭著,叫人扫了地。把 那乾 枣子装了一盘,同赵氏放在灵前桌上;伏著 灵床前,又哭了一场。
● 严贡生发怒道:“放你的狗屁!我因素日有个晕病,费了几百两银子合了这一料药; 是省里 张老爷在上党做官带了来的人参,周老爷在四川做官带了来的黄连。你这奴 才!猪八戒吃人参 果,全不知滋味,说的好容易!是云片糕!方才这几片,不要说 值几十两银子?‘半夜里不见 了轮头子,攮到贼肚里!’只是我将来再发了晕病, 却拿什么药来医?你这奴才,害我不浅!” 叫四斗子开拜匣,写帖子。“送这奴才 到汤老爷衙里去,先打他几十板子再讲!” 掌舵的吓了,陪著笑脸道:“小的刚才 吃的甜甜的,不知道是药,还以为是云片糕!”严贡 生道:“还说是云片糕!再说 云片糕,先打你几个嘴巴!”说著,已把帖子写了,递给四斗子, 四斗子慌忙走上 岸去;那些搬行李的人帮船家拦著。两只船上船家都慌了,一齐道:“严老爷, 而 今是他不是,不该错吃了严老爷的药;但他是个穷人,就是连船都卖了,也不能赔 老爷这几 十两银子。若是送到县里,他那里耽得住?如今只是求严老爷开开恩,高 怡贵手,恕过他罢!”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含知识点、习题知识梳理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含知识点、习题知识梳理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含知识点、习题知识梳理一、名著阅读题1.阅读名著片段,完成相关各题。

话说A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江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A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儒林外史》作者________,主要通过________手法刻画了众多儒生形象,展示了_______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2)选文中的A是_________,其主要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

2.选出《儒林外史》中与下列句子对应的人物。

(1)附庸风雅、精神空虚的望族子弟。

(_____)(2)为人慷慨、品行高尚的贤人。

(_____)A.虞育德 B.杜慎卿 C.牛浦郎 D.严贡生3.《儒林外史》中刻画了众多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_________是因与范进同病相怜而使范进中举;_________是曾经诚实质朴的乡村青年最终堕落为泯灭人性的功名蛀虫;_________是“中国古代文学人物长廊中的吝啬鬼形象”;_________是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塑造的寄托了对理想社会追求的真儒名贤。

4.请根据有关《儒林外史》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5.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6.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走进名著,宛如走进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读《朝花夕拾》我们认识了出身低微又充满爱心的保姆①_______;读《儒林外史》我们认识了屡试屡败,因中举而发疯的②________;读《水浒传》,我们认识了神机妙算的“智多星” ③________,他带领好汉智取生辰纲;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我们认识了出生在湖南湘潭的④_______,他自小喜欢读书,并努力研习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

3、讲求孝道
追求恣情任性、不受拘束的生活。在封建的“三纲五常”、“三从 四德”以及君臣父子、忠孝节义的思想观念下,敢于挑战封建权威 的离经叛道的勇士。
4、为人善良、正直而慷慨。
他家的娄太爷其实不过是他家先尊的一个门客,少卿却把他养在家 里当祖宗看待,亲自侍奉汤药。他得知杨裁缝丧母缺钱,又把衣服 当了予以接济。后来娄太爷因病回家,杜少卿越发放着胆子用钱, 甚至跟随他的王胡子拐了他二十两银子走了,他也只是付之一笑。
《儒林外史》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形象繁杂,典型人物分为六类:
腐儒的典型———— 周 进、范进、王玉辉 贪官污吏的典型———— 汤奉、王惠 八股迷的典型————马纯上(马二先生)、鲁编修 真儒士的典型———— 王冕、杜少卿、庄绍光 吝啬鬼的典型———— 严监生 地痞恶棍的典型——— 严贡生 —
叁 人物群像———真儒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的高峰
儒林外史 吴 敬 梓
经儒
典家
名著导读(一)
目 录
壹 吴敬梓生平 贰 《儒林外史》介绍 叁 人物群像 肆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涵
壹 吴敬梓生平
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轩, 号粒民,生活于“康乾盛世”时期的文学家。 因家有“文木山房”,故晚年自称“文木老 人”;又因移居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 “秦淮寓客”。
2、安贫乐道,心态安详。
他进京会试中了进士,别人大多都虚报年龄以求重用,唯有他不在 乎自己五十岁的高龄,据实上报,结果天子认为虞博士老迈,就给了 他南京国子监博士的闲职。
虞博士名育德,字果行,他的名字来自《易经》: “君子以果行育德”,之所以叫他虞博士,是因为他五 十多岁中进士做了南京的国子监博士。虞博士出身很惨, 三岁丧母,父亲带着他在祁家教书,十四岁父亲去世, 把他托给祁太公。祁太公对他很好,继续让他住在祁家, 带着祁家儿子读书。十七八岁,祁太公又让他去考秀才, 又替他筹划娶亲,娶亲之后,虞育德夫妇仍然借住在祁 太公家。五十多岁考中进士。后主祭泰伯祠。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总复习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总复习

《儒林外史》
一、作品简介
1.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自号“文木老人”,清朝小说家。

2.主要内容
《儒林外史》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最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社会问题小说。

它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士人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反应,深入细腻地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既有翰林、进士、举人,也有官吏、乡绅、衙役,还有地主、盐商、艺人等,描绘了一幅中国十八世纪的全景风俗画。

3.主题思想
(1)通过刻画科举制度下士人的丑恶灵魂,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鄙,进而表达了对科举制度、封建礼教和黑暗社会的批判。

(2)通过塑造一些具有理想的正面人物形象,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文士和理想人格的追求,寄托了作者对于改造社会的理想。

4.艺术特色
(1)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形象,巧妙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刻画了中举后“喜极而疯”的范进、因点了两根灯草“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的严监生等人物形象。

(2)采用散而不乱、首尾呼应的回环结构。

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主人公与故事线索,但以反对科举制度为明确的思想线索,结构上注意情节的前后呼应。

(3)作者爱憎分明、深入理解剖析人物的情感,刻画了丰富而深刻的人物形象。

(4)语言准确、洗练而富于形象性。

善于运用人民群众的口语,如人物对话中的谚语、歇后语运用得恰切自然。

二、内容梳理
三、主要人物及相关情节1.真儒名贤。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

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
腐儒 典型
周进
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 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有一回,他随姐夫和几 个商人去省城,到了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周进触景生情, 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号板上,晕了过去。醒来以后,他满 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号啕大哭,满地打滚。和他们一起的 商人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周 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 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八股迷 典型
马二先生是一个为举业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出入考场 二十四载,依然是一位以“生员”终身的白丁,但他始终把 举业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执着地做举业的热衷鼓 马静 吹者。小说不仅写出了马二先生之流受害而不自觉,而且也 (马二先生) 点出了他们不自觉的原因(举业是他们做官的唯一途径),这 就触及了封建社会的根本弊端,揭露了以腐败的科举制度选 拔人才的不合理性。
贪官污吏 典型
王惠
他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他一 到任,衙门里就满是“戥子声,算盘声,银子声,衙役百姓 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守的 厉害,睡梦里也是怕的”。这类贪官凭借科举得意,升官发 财,作威作福,贪婪蛮横。这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整个封建官吏政治的腐败不堪。
【内容概况】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全书 56 回,由
许多生动的故事组合而成,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创作的。全书故事情节虽没 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揭露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 因热衷功名富贵而形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 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 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导读之《儒林外史》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导读之《儒林外史》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导读之《儒林外史》一、单选题1.下面有关《儒林外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描写的是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成功地运用了讽刺艺术,喜剧性与悲剧性高度和谐统一,将生活之丑转化为艺术之美。

C.王冕是《儒林外史》中一个正面形象,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为同情劳动人民、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

D.范进是《儒林外史》中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他原是穷秀才,为人老实,受人欺侮,中举后能同情百姓,为民请命。

2.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一个复杂而立体的人物形象,他有吝啬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慷慨与不乏人情味的一面。

他临死的时候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根手指头的意思是()A.灯盆里点了两茎灯草,太费油B.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C.两位舅爷不在跟前,非常挂念D.还有两笔银子,未曾吩咐明白二、语言表达3.导学四【理解主题】范进中举,几十年寒窗换回一朝成名,结局似乎很圆满。

那么,范进究竟是一个喜剧人物还是一个悲剧人物?课外阅读《儒林外史》中的相关篇章,结合“知识卡片”,与同学们讨论,并记录你们的看法。

知识卡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三、名著导读4.名著阅读。

根据《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

(1)吴敬梓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在《儒林外史》中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刻画了“喜极而疯”的范进、“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的——以及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却拦劫别人家猪的。

(2)F有人说,“好好的一个匡超人,脚踏进儒林便成了畜生”。

请从下面的回目中,选择一个事件,分析匡超人的这种变化。

相关回目:第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乐清县贤宰爱士;第十七回匡秀才重游旧地赵医生高踞诗坛;第十八回约诗会名士携匡二访朋友书店会潘三;第十九回匡超人幸得良朋潘自业横遭祸事;第二十回匡超人高兴长安道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1)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1)

《匡秀才》主要章节
• 第18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 第19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 第20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 匡超人做了个小买卖。知县李本瑛见到匡超人辛勤读书,自助银两 命其去考试。匡超人连续考中,直至中举人。知县被诬告而革职, 连累了匡超人。匡超人在潘保正指引下,前往杭州投靠他的兄弟潘 三,结识了民间贤士景兰江及他的一帮朋友。匡超人寓居的文瀚楼 主人让他帮忙选编一些文章,也得到了一些酬劳。施美卿想把弟媳 卖与别人,却误把妻子送了出去,施美卿告了官,潘三爷帮他把事 办成。金东崖的儿子想考学,想出银五百两找人替考。潘三爷让匡 超人替考,并顺利考中。匡超人和郑老爹的女儿成了亲。潘三爷作 案太多被拿下监。李本瑛案情昭雪后升任给事中,他欣赏匡超人的 才学,要把外甥女嫁给他,匡谎称未婚,就成了亲,后妻子病逝。 旧友景兰江要他去看望在监狱的潘三,他推脱不去。在船上,匡超 人遇到了牛布衣、冯琢庵,向他们吹嘘自己有学问。
2.赞扬:如《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徵君等。 这些正面人物的嘉言懿行,恰与反面人物的丑恶举止形成强烈对比, 更增强了作品的批判力量。
2.欣赏讽刺笔法
一)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 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用手法之一。例如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 列佛游记》,写的是主人公在“大人国”“小人国”乃至“慧骃国” 看似荒诞不经的漫游,讽刺的却是人间真实的世相。
讽刺作品包含着深刻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阅读 时,要努力联系现实,深入思考。古人评《儒林外史》:“读竟乃 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今人评论说:“《儒 林外史》所讥讽的那个儒家精英世界早已不存在了,可是像小说里 的人物那样说话作文、行身处世者,还大有人在,只是他们本人未 必知道罢了。所以读起《儒林外史》来,多有会心处,觉得‘它和 我们的世界更接近’。”《儒林外史》写于数百年前,为何至今仍 然令读者觉得“和我们的世界更接近”?答案或许便蕴含在与现实 的联系之中。

3《儒林外史》名著导读(第13—30回)初中整本书阅读系列

3《儒林外史》名著导读(第13—30回)初中整本书阅读系列

相关情节
①起初,匡超人在马纯上的资助下回到家中,见到娘 亲就放下行李,整衣磕头,父亲卧病在床,他烧好饭 菜拿到父亲面前,晚上睡在父亲脚跟头服侍。
②李知县被人诬告,累及匡 超人,匡超人全然不顾,避 走杭州。
③马纯上与他萍水相逢却满腔 热忱地帮助过他,他却在背后 贬抑马纯上,还不忘利用马的 声望拾高自己。
④初到杭州,马二先 生独自一人去西湖溜 达。西湖美景无数, 但马二先生全无会心, 只是走马观花。他的 热情全在湖边的茶楼 酒馆,各色小吃。
人物评价:马纯上,名静,人称马二先生,是著名的制 义选家。是一个为科举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但他始终 把科举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是一个出入考场 二十四载,依然以“生员”终身的白丁,但仍执着做举 业的热衷鼓吹者。
④潘三没有亏待他,帮他 在城里买了房子,还给他 娶亲,是有恩于他的。但 在潘三被捕后,匡超人不 去探望。
⑤他逼妻子去乡下居住, 势利薄情,攀附权贵,停 妻再娶,致其妻忧虑而死。
⑥潘三拐卖乐清县大户人家逃出来的一个使女荷花给 姓胡的财主,伪造的朱签就是匡超人所拟。在潘三的 安排下,他又顶替童生金跃上考场,并中了秀才,又 赚了二百两银子。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
统编版初中“整本书阅读”系列
《儒林外史》
第十三回---第三十回
《儒林外史》
壹 八股迷典型马纯上
相关情节
①做选文时,“时常-个批语要做半夜,不肯苟且下笔。 要那读文章的读了这一篇,就悟想十几篇的道理,才 为有益”。
②在蘧公孙因一个枕箱被人讹诈,他蝎尽所能为 朋友解困。 ③与匡超人萍水相逢,借银子给他,连往后的营 生和前景都替他人谋划了。
他不仅自己醉心于举业,执着于追逐功名富贵,而 且苦口婆心,劝说他人也要以举业为主。他的言谈举止

部编九年级名著《儒林外史》导读

部编九年级名著《儒林外史》导读

热衷功名,迂腐无能,虚伪狡诈的人。
周进
周进六十多岁还是个童生,给一伙商人记账。 贡院痛哭:“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 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吗?好好到贡院 来耍,你家又不是死了人,为甚么这号啕痛苦是的?’周进也听不见,只 管扶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 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 他的脖子。他哪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后来商人们答应为他捐一个监生进场,他就破涕为笑,趴到地上磕头,表 示要变驴变马来报答他们。 录取范进: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 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做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 “周太老爷”的“长生牌”。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 派为广东学道。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为了照顾这个54岁的老童生, 他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终于发现那是一字一珠的天地间最好的文 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
第一部分: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社会的腐败、堕落:匡超人;王惠;严贡生;王 仁、王德;牛浦郎。 沽名钓誉的假名士:
莺脰湖大会:娄三、娄四公子;蘧公孙駪夫、牛高士
布衣、陈山人和甫。杨司训执中、权高士潜斋、张侠 客铁臂等冒充名士,混 吃混喝。对蘧駪夫的影响。 西子湖畔的斗方名士(斗方:书画装裱样式之一。指 一或二尺见方的书画或诗幅页。):医生、盐商、头 巾店老板等冒充诗人,附庸风。对匡超人的影响。 莫愁湖高会:杜慎卿。风流自赏,内心空虚,虚伪做 作。
狂热信奉封建礼教的迂腐书生。
王德王仁(亡德亡仁)
王氏虽为严二正房,但她长年卧病在床,没什么权势。因此, 对王氏的病,他们只是表态“总是虚弱,该多用补药”。 而对赵氏立正房之事,先是“木丧着脸”,当严二请他们到密 室,递过银子后,他们的态度立刻“雨过天晴”,双手来接。 后又“哭得眼红红的”,搬出纲常、孔子来“威逼”严二把赵 氏立为正室。 作者借立嗣一节奋笔直戳他们丑恶心灵的深处,对他们卑污的 人性进行无情鞭挞。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荆元迎面上前作揖,自报姓名,这二老,正是杜 少卿夫妇。
二十年来,少卿仗义轻财如故。钱财散尽,仆从 便遣散了,家什也陆续典当,亲朋以他为败家儿,与
他断绝了往来。他便携夫人在城西陋巷住下,给人写 字营生,并无余财。
三人相谈甚欢,分道而别。 荆元径自向后山走去,隐约闻听丧乐,心下一沉。 走近园圃,见邻里皆披麻——于老者已于两天前无疾 而逝。灵堂内,哀号动天。 荆元并不进灵堂,只将琴放在惯常抚琴的石凳上,
范文: 《儒林外史》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杜少卿。 杜少卿出身于大官僚地主家庭,“一门三鼎
甲,四代六尚书”,却出淤泥而不染。他仗义疏 财,淡泊名利,尊重女性,书中人物迟衡山评价 他是“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今天,我就 给大家讲一讲杜少卿这位奇人的一件奇事。
书中第三十三回,杜少卿的夫人初到南京, 想看风景。杜少卿便安排了轿子、陪客,带夫 人去清凉山游姚园。姚园的景色很美,路是鹅 卵石铺成的,一路朱红栏杆,两边绿柳掩映。 他们在山顶的八角亭上摆席、饮酒,观赏美景。 后来,杜少卿喝醉了,他拉着夫人的手,出了
姚园,大笑着在清凉山冈上走了一里多地,随 从嘻嘻笑笑,“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 仰视”。这件事情,在当时,可算是惊世骇俗 了,这件事体现了杜少卿对女性的尊重和对繁 文缛节的蔑视,颇显魏晋名士风度。
专题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一向为人称道, 突出表现在对人物的刻画上。小说写了数百个 人物,上至达官显宦,下至贩夫走卒。他们行 藏不同,性格各异,而“其人性情心术,一一 活现纸上”(清闲斋老人语),让读者一见而
《儒林 外史》 ①_正__面_
形象
人物
杜少卿 虞育德 严监生
杜少卿 沈琼枝 虞育德
类别
次要形象

名著导读(一) 《儒林外史》

名著导读(一) 《儒林外史》

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
腐儒 典型
周进
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 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有一回,他随姐夫和几 个商人去省城,到了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周进触景生情, 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号板上,晕了过去。醒来以后,他满 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号啕大哭,满地打滚。和他们一起的 商人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周 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 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语文 九年级 下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一) 《儒林外史》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
安徽全椒人。吴敬梓出身于仕宦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在文学创作上表现出特别 的天赋,及至成年,因为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他 22 岁时,父亲去世,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经历了这场变故, 吴敬梓既对虚伪的人际关系深感厌恶,又无心做官,无意求取功名。安徽巡抚赵国麟推 荐他入京延试,他竟装病不去。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 有《文木山房集》十二卷,今存四卷。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杰出地位的是长篇讽刺小 说《儒林外史》。
贪官污吏 典型
王惠
他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他一 到任,衙门里就满是“戥子声,算盘声,银子声,衙役百姓 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守的 厉害,睡梦里也是怕的”。这类贪官凭借科举得意,升官发 财,作威作福,贪婪蛮横。这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整个封建官吏政治的腐败不堪。
•在没找到重新开始的理由前,别给自己太多退却的借口。就在那一瞬间,我仿佛听见了全世界崩溃的声音。因为穷人很多,并且穷人没有钱,所以,他们才会在网络上聊天抱怨,消磨时间。别 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情,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无论有多难,有多远。分手后不可以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不可以做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所以只好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努力吧, 只有站在足够的高度才有资格被仰望。渐渐淡忘那些过去,不要把自己弄的那么压抑。往往原谅的人比道歉的人还需要勇气。因为爱,割舍爱,这种静默才是最深情的告白,但愿你能明白。某些 时光已成过往,是我再也回不去的远方。不要把自己的伤口揭开给别人看,世界上多的不是医师,多的是撒盐的人。这世界,比你不幸的人远远多过比你幸运的人,路要一步步走,虽然到达终点 的那一步很激动人心,但大部分的脚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但没有这些脚步,或者耐不住这些平凡枯燥,你终归是无法迎来最后的'那些激动人心。一个人害怕的事,往往是他应该做的事。每个人 都会有乐观的心态,每个人也会有悲观的现状,可事实往往我们只能看到乐观的一面,却又无视于悲观的真实。从来没有人喜欢过悲观,也没有人能够忍受悲观,这就是人生。好像是人开始成长 就会缅怀过去,无论是幸福或是悲伤,苍白或是绚烂,都会咀嚼出新的滋味。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我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当日子成为照片当照片成为回忆,我们成了 背对背行走的路人,沿着不同的方向,固执的一步步远离,再也没有回去的路。想要别人尊重你,首先就要学会尊重别人。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 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生命不在于活得长与短,而在于顿悟的早与晚。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感谢上天我所拥有的,感谢上天我所没有的。成功的道路 千万条,成功的人生也有千万种,选对适合自己的那条路,走好自己的每段人生路,你一定会是下一个幸福宠儿。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每一次轻易的放弃,都是人生的一处败 笔。什么时候也不要放弃希望,越是险恶的环境越要燃起希望的意志。现实会告诉你,没有比记忆中更好的风景,所以最好的不要故地重游。有些记忆就算是忘不掉,也要假装记不起。理想很丰 满,现实很骨感。我落日般的忧伤就像惆怅的飞鸟,惆怅的飞鸟飞成我落日般的忧伤。舞台上要尽情表演,赛场上要尽力拼搏,工作中要任劳任怨,事业上要尽职尽责。今天的困苦为了明天的享 乐,今天的抗争为了明天的收获!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爱情永远比婚姻圣洁,婚姻永远比爱情实惠。爱有两种,一种是抓住,你紧张他也紧张;一种是轻松拖住,你舒服他也舒服。哲 人无忧,智者常乐。并不是因为所爱的一切他都拥有了,而是所拥有的一切他都爱。原来爱情不是看见才相信,而是相信才看得见。磨难是化了妆的幸福。如果你明明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你或 者选择说出来,或者装作不知道,万不要欲言又止。有时候留给别人的伤害,选择沉默比选择坦白要痛多了。我爱自己的内心,慢慢通过它,慢慢抵达世界,或者,抵达你。别跟我说,时间会让 我忘记一切,时间不会改变痛,只会让我适应痛。人生不容许你任性,接受现实,好好努力。曾经以为爱情是甜蜜,幸福的,不知道它也会伤人,而且伤的很痛,很痛。人生,一分钟的成功,付 出的代价却是好些年的失败。时间几乎会愈合所有事情,请给时间一点时间。蚁穴虽小,溃之千里。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骄傲是胜利下的蛋, 孵出来的却是失败。太完美的爱情,我不相信,途中聚聚散散难舍难分,终有一天会雨过天晴。我分不清东南西北,却依然固执的喜欢乱走。若是得手,便是随手可丢;若是得不到,就会想占有。 爱情不是寻找共同点,而是学会尊重不同点。总有一天我会从你身边默默地走开,不带任何声响。我错过了狠多,我总是一个人难过,3、戏路如流水,从始至终,点滴不漏。一路百折千回,本性 未变,终归大海。一步一戏,一转身一变脸,扑朔迷离。真心自然流露,举手投足都是风流戏。一旦天幕拉开,地上再无演员。 相信自己有福气,但不要刻意拥有;相相关情节】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一、作者生平介绍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粒民;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又因自故居安徽全椒移居南京,故又自称秦淮寓客。

▪出身世家。

任达放诞。

▪移家南京。

放弃科举。

▪穷困潦倒。

社会理想:注重实学(礼乐兵农)作者自况:杜少卿形象二、作品结构解析1.结构特点:没有贯穿全文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小说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

鲁迅:“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2.结构及主要内容▪第一回:楔子。

(总纲,点明主题和创作意图)▪第一部分(第二回至第三十回):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第二部分(第三十一回至四十六回):对理想文士的探求。

▪第三部分:➢第四十七至第五十四回:真儒名贤理想的破灭,世风日下。

➢第五十五回:四大奇人。

不屑于功名富贵,洁身自好。

▪第五十六回:幽榜。

(回应“楔子”,首尾呼应)3.各部分详细内容第一回通过“楔子”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然后又以最后一回“幽榜”回映“楔子”,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全书主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自第二回起至三十回止,主要描写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以二进(周进、范进)、二王(王德、王仁)、二严(严贡生、严监生)等人为代表,以莺脰湖、西子湖、莫愁湖聚会为中心,暴露科举制度下文士的痴迷、愚昧和攀附权贵、附庸风雅,同时,展现了社会的腐败和堕落。

第二部分,自三十一回起到四十六回止,是理想文士的探求。

作者着重写三个中心:修祭泰伯祠,奏凯青枫城,送别三山门。

围绕这三个中心,塑造了杜少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象。

第三部分,自四十七回至五十五回止,描写真儒名贤理想的破灭。

社会风气更加恶劣,一代不如一代,以至于陈木南与汤由、汤实二公子在妓院谈论科场和名士风流了。

但是,作者没有绝望,仍在探索,写了“四大奇人”,用文人化的自食其力者来展示他对未来的呼唤。

三、人物形象分类及代表人物(一)假名士1.追求功名富贵的愚生:代表人物周进、范进共同点:出身贫寒、本性善良,科举考试是他们体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功名利禄”深入骨髓,封建科举考试制度对他们毒害至深。

名著导读之《儒林外史》含答案

名著导读之《儒林外史》含答案

名著《儒林外史》每回概括儒林外史(吴敬梓)1.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

京官危素想见他,因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遂远走山东。

后山东洪灾,于是回乡。

奉养母亲送了终,正值元末明军起义,朱元璋取了天下,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

2.薛家集上的乡绅商讨春节期间举办龙灯会的事情。

期间提到要给孩子们请一个教书先生。

夏总甲推荐60余岁的周进。

宴请周进时请梅玖作陪,只是中了秀才的梅玖席间作弄周进,并说梦见好兆头才中的秀才。

王举人避雨路过村塾,同样轻视周进,也讲了梦见与周进的学生荀玫共同中了举人,故弄玄虚。

周进很受刺激。

村人因此嘲笑称呼荀玫为“荀进士”,以为是周进所为,而辞退了周进。

后周进随姐夫去省城做生意,路过贡院,受刺激过度,撞上墙去。

本篇体现了文人相轻(学位高的看不起学位低的)、文人们故弄玄虚的现象。

3.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

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录取。

后又考中举人。

张乡绅来结交,赠与银子及房子。

本篇体现了文人们皓首穷经追求仕途及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

4.范进的母亲忽然得到阔绰的房子及家饰,兴奋过度而亡。

范进服丧三年后,张静斋与他一起去拜访高要县汤知县,因朝廷下令禁止屠耕牛,不得食用牛肉。

恰逢回民来送牛肉希望知县不要严格执行禁食牛肉的规定,张静斋把这看做“严格执法,以求升迁”的机会,使得知县打死了送牛肉的人,引来了回民的围攻。

本篇体现了官绅张静斋夺人田地、打秋风、通过陷害别人达到自己升官目的的阴险心计。

5.唐知县处理完回民的案子,有俩人来告严贡生,一个告严贡生抢夺别人的猪,一个是严贡生强要别人的利钱,知县下令拿人。

严贡生畏罪而逃。

他哥哥严监生替他料理官司,自己出钱赔偿的赔偿,打点的打点。

后来,严监生的妻子王氏重病,妾巧语被扶为正房。

在举行婚庆的当天,王氏病亡。

后来,严监生也病故。

文章体现出了严贡生的霸道、赵氏的心计和严监生的吝啬。

6.严监生病故。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讽刺小说阅读指导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讽刺小说阅读指导
这时天已经亮了,我没有等待皇帝为我庆贺就返回了住所。因为 我虽然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但是我也怕皇帝会憎恶我刚才的所作 所为。根据这里的一项基本法令,任何人,无论其身份地位如何,只 要在皇宫内撒尿都会被处以死刑。不过,皇帝派人捎来的消息却使我 的心情稍稍安定下来。皇帝说:“他会下令给司法部门,让他们正式 恕我无罪。”可我却根本没有收到这份赦免诏书。后来有人悄悄告诉 我,“皇后无比痛恨我这种行为,她已经搬到另一所寝殿中,远离原 来的住所了。她还下令,绝对不准修葺那些失火的宫殿,她也绝对不 会再住在里面。另外,她还对她的心腹随从们发誓说,她一定会狠狠 地报复我。”
语段二
沈氏夫妇也来了。乘大家介绍寒喧的时候,赵辛楣拣最近苏小 姐的一张沙发坐下,沈氏夫妇合坐一张长沙发,唐小姐坐在苏小 姐和沈先生坐位中间一个绣垫上,鸿渐孤零零地近沈太太坐了。 一坐下去,他后悔无及,因为沈太太身上有一股味道,文言里的 雅称跟古罗马成语都借羊来比喻:“愠羝(yùn dī狐臭)。” 这暖烘烘的味道,搀了脂粉香和花香,熏得方鸿渐要泛胃,又不 好意思抽烟解秽。心里想这真是从法国新回来的女人,把巴黎大 菜场的“臭味交响曲”都带到中国来了。自己在巴黎从没碰见过 她,今天偏避免不了,可见巴黎大而天下小。沈太太生得怪样, 打扮得妖气。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 着多情的热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 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说话常有 “Tens!”“0 la,la!”那些法文慨叹,把自己身躯扭摆出媚 态柔姿。她身体动一下,那气味又添了新的一阵。鸿渐恨不能告 诉她,话用嘴说就够了,小心别把身体一扭两段。沈先生下唇肥 厚倒垂,一望而知是个说话多而快像嘴里在泻肚子下痢的人。他 在讲他怎样向法国人作战事宣传,怎样博得不少人对中国的同情 :“南京撤退以后,他们都说中国完了。我对他们说:‘欧洲大 战的时候,你们政府不是也迁都离开巴黎么?可是你们是最后的 胜利者。’他们没有话讲,唉,他们没有话讲。”鸿渐想政府可 以迁都,自己倒不能换座位。

4《儒林外史》名著导读(第31—44回)-初中整本书阅读系列

4《儒林外史》名著导读(第31—44回)-初中整本书阅读系列
赏 来,又兑甚么?收了进去就是了!”王胡子道:
析 “小的也要禀明。”
人物形象(对话) 杜少卿不善理家,非但不耐烦听取细节,连到底 卖了多少钱都不过问,十足的光明磊落、用人不 疑、视金钱如粪土。
这日杜少卿大醉了,竟 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 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 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 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跟 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 不敢仰视。杜少卿夫妇两个 上了轿子去了。姚奶奶和这 几个妇女采了许多桃花插在 轿子上,也跟上去了。
的词藻,他竟拿着当了真,惹的上司不喜欢,把个官弄 掉了。他这儿子就更胡说,混穿混吃,和尚、道士、工 匠、花子,都拉着相与,却不肯相与一个正经人!不到 十年内,把六七万银子弄的精光。天长县站不住,搬在 南京城里,日日携着乃眷上酒馆吃酒,手里拿着一个铜 盏子,就像讨饭的一般。不想他家竟出了这样子弟!学 生在家里,往常教子侄们读书,就以他为戒。每人读书 的桌子上写一纸条贴着,上面写道:“不可学天长杜 仪。’”
人物形象(对话) 高翰林对杜少卿的态度,代表了绝大多数世人的 共同看法。在他们眼中,杜少卿是个不务正业、 不学无术的败家子,是十足的反面典型,毫无可 取之处。杜少卿是当时文人士子的对立面,体现 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和处世风格的绝对对立。
《儒林外史》
贰 “浑雅”读书人 虞博士
人物简介:虞育德出身贫寒,幸得祁太公一 路扶持,五十岁时得中进士,因不肯在年龄 上造假,最终只得到国子监博士的闲职。虞 博士不以为意,欣然到南京赴任,与庄绍光、 杜少卿等人结识,颇受众人景仰。虞博士因 德才兼备,被推选为泰伯祠祭祀的主祭。祭 祀圆满结束,成为一仗义。但凡有 人求于他,他都倾囊相助,这样也给很多卑劣小人 以可乘之机。不会持家,把祖宗留下的财产随意挥 霍,最后背井离乡,靠卖文墨为生。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含知识点、习题7知识点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含知识点、习题7知识点
7.某班级围绕《儒林外史》中匡超人由淳朴善良到人格沦丧的变化,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请完成下列题目。
(1)概括两个能体现匡超人人格沦丧的事例。
(2)讽刺是《儒林外史》的一大艺术特色。请结合匡超人这一形象的塑造,举一例说说作品是如何达到讽刺效果的。
(3)围绕“造成匡超人变质堕落的责任在于谁”这一问题,同学们意见不一,展开辩论。请你为辩论的正方和反方,各提供一个辩论观点和理由。
这段文字选自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这件事充分揭示了他______的本性。和《范进中举》一样,它主要采用了_______手法来达到讽刺的效果。
6.中国古典小说创作中有一种技法叫“犯笔”,是指在同一部书中故意做相同内容的文章,讲究同中有异。如《西游记》中多次写到惩治强盗的情节,第14回写到“剪除六贼”,而第97回写到“宽赦群贼”。请从《水浒传》或《儒林外史》中选取运用犯笔的例子加以说明。(100字左右)
10.根据“人物形象特征”将《儒林外史》中的四个人物分成两类,并说明理由。
周进 王冕 范进 杜少卿
11.名著阅读
(甲)
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1)请各用一个字概括周进与范进二人相反的行为表现。这表现的背后有着怎样相同的社会根源呢?
(2)讽刺是《儒林外史》最突出的表现手法,在周进和范进身上皆有体现,请以书中其他儒生为例进行该手法的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之《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有着思想家气质的文化小说,有着高雅品位的艺术精品。

它与通俗小说有不同的文体特征,因而其叙事方法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中国乃至世界近代长篇小说传统的结构方式是由少数主要人物和基本情节为轴心而构成一个首尾连贯的故事格局。

《儒林外史》是对百年知识分子厄运进行反思和探索的小说,很难设想它还有可能以一个家庭、或几个主要人物构成首尾连贯的故事,完成作者的审美命题。

如果那样,就有可能把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种种行为集中在几个人身上,造成某种箭垛式的笑料集锦。

《儒林外史》把几代知识分子放在长达百年的历史背景中去描写,以心理的流动串联生活经验,创造了一种“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三篇)的独特形式。

它冲破了传统通俗小说靠紧张的情节互相勾连、前后推进的通常模式,按生活的原貌描绘生活,写出生活本身的自然形态,写出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

作者根据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对百年知识分子的厄运进行思考,以此为线索把“片断的叙述”贯穿在一起,构成了《儒林外史》的整体结构。

第一回通过“楔子”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然后又以最后一回“幽榜”回映“楔子”,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除“楔子”和结尾外,全书主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自第二回起至三十回止,主要描写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以二进(周进、范进)、二王(王德、王仁)、二严(严贡生、严监生)等人为代表,以莺ㄕ湖、西子湖、莫愁湖聚会为中心,暴露科举制度下文士的痴迷、愚昧和攀附权贵、附庸风雅,同时,展现了社会的腐败和堕落。

第二部分,自三十一回起到四十六回止,是理想文士的探求。

作者着重写三个中心:修祭泰伯祠,奏凯青枫城,送别三山门。

围绕这三个中心,塑造了杜少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象。

第三部分,自四十七回至五十五回止,描写真儒名贤理想的破灭,社会风气更加恶劣,一代不如一代,以至于陈木南与汤由、汤实二公子在妓院谈论科场和名士风流了。

但是,作者没有绝望,仍在探索,写了“四大奇人”,用文人化的自食其力者来展示他对未来的呼唤。

中国古代小说多以传奇故事为题材,可以说都是“传奇型”的。

到了明代中叶,从《金瓶梅》开始,才以凡人为主角,描写世俗生活。

而真正完成这种转变的,则是《儒林外史》。

它既没有惊心动魄的传奇色彩,也没有情意绵绵的动人故事,而是当时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全书写了二百七十多人,除士林中各色人物外,还把高人隐士、医卜星相,娼妓狎客、吏役里胥等三教九流的人物推上舞台,从而展示了一幅幅社会风俗画,致使有人感到“慎毋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卧闲草堂本第三回末总评)。

《儒林外史》摆脱了传统小说的传奇性,淡化故事情节,也不靠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而是尊重客观再现,用寻常细事,通过精细的白描来再现生活,塑造人物。

马二先生游西湖,没有惊奇的情节,没有矛盾冲突,只是按照马二先生游西湖的路线,所见所闻,淡淡地写去。

写他对湖光山色全无领略;肚子饿了,没有选择地“每样买了几个钱,不论好歹,吃了一饱”;见到书店就问自己的八股文选本的销路如何;看到御书楼连忙把扇子当笏板,扬尘舞蹈,拜了五拜;遇到丁仙祠里扶乩,就想问功名富贵;洪憨仙引他抄近路,他以为神仙有缩地腾云之法。

这平淡无奇的描写却把这个八股选家的愚昧、迂腐的性格写活了。

写匡超人回家,“他娘捏一捏他身上,见他穿着极厚的棉袄,方才放心”。

通过这样平常的细节,把母亲对他的爱以“摹神之笔”刻骨铭心地写了出来。

清代小说。

作者的生平和其他创作《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粒民;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又因自故居安徽全椒移居南京,故又自称秦淮寓客。

他的祖上定居安徽全椒县以前,原居江苏六合。

曾祖吴国对,是顺治十五年(1658)的探花,与诗人王士□同榜,官至翰林院侍读,提督顺天学政。

祖父一辈吴晟是康熙丙辰(1676)进士,吴□是康熙辛未(1691)榜眼。

吴敬梓的亲祖父吴旦以监生考授州同知。

60年间,他们一家有进士、举人等功名以及出仕的官员十四、五人,贡生、秀才之类还不计在内。

吴敬梓的家庭可说是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

吴敬梓的生父名雯延,吴敬梓是他的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

他被过继给长房吴霖起为嗣。

霖起是康熙丙寅(1686)的拔贡,曾任江苏赣榆县教谕,就在吴敬梓考取秀才的雍正元年(1723)死去,其时吴敬梓23岁。

吴霖起死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吴敬梓是嗣子,便给了他们以可乘之隙,于是发生了吴敬梓《移家赋》中所说的“兄弟参商,宗族诟谇”的争产纠纷,乃至发生了亲族冲入家中攫夺财产的事件。

吴敬梓的堂兄吴檠在《为敏轩三十初度作》一诗中,曾追记其事。

这件事不仅刺激了吴敬梓,使他看清了封建社会家族伦理道德的丑恶本质,认识了那些衣冠楚楚的缙绅人物的虚伪面目,使他和那些倚仗祖业和门第做寄生虫的庸俗人物分道扬镳。

作为缙绅阶级的叛逆,他首先挥霍遗产,30岁以前,就将田产房产都消耗光了。

结果“田庐尽卖,乡里传为子弟戒”(《减字木兰花》的注脚)。

在家乡舆论的压力下,他再也不愿在全椒生活下去,终于在33岁时移家南京,开始了他的卖文生涯。

36岁那年,曾被荐应博学鸿词之试,但只参加了省里的预试,就托病辞去了征辟,甘愿过素约贫困的生活,一直到最后客死在扬州旅次。

《儒林外史》的写作年代难以确定,但至少下半部是在吴敬梓定居南京、辞去征辟以后陆续写成的。

此外,吴敬梓一生还写了不少诗、词、文、赋,部分结集在今存的《文木山房集》中。

他晚年也曾治经,著有《诗说》7卷,今佚。

但那些作品的价值和影响,都远远不能和《儒林外史》相比。

《儒林外史》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儒林外史》表面上写明代生活,实际上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不堪救药,乃至城乡下层人民都在这种社会秩序下灵魂被歪曲得不成样子。

吴敬梓揭发了这些丑恶的人物和他们的关系,并通过具有说服力的艺术形象揭露了造成这些人物的社会制度,因而他的讽刺就给了封建社会以有力一击。

小说也宣泄了作者对善良人物的诚挚深厚的爱心,表明了艺术家善善恶恶、爱憎分明的态度。

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是《儒林外史》社会批判的主要方面。

小说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现了两个被科举制度塑捏得既可怜又可笑的人物──周进和范进。

周进应考到60岁,胡子已经花白了,还是一个老童生,只得到薛家集去教村塾,受尽了新进秀才梅玖的奚落和举人王惠的卑视,最后连个教书的饭碗也保不住了。

因此,当他由于偶然的机会,去参观省城的贡院时,半生蕴蓄的辛酸逼使他不由得“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苏醒后满地打滚,放声大哭。

可是当他一旦中了举,联捷成进士,做了国子监习业以后,曾经奚落过他的梅秀才便冒认自己是他的学生,他早年写在村塾中的对联也成了“周大老爷的亲笔”,必须揭下来裱好;这个当年受人鄙视的穷老头子就被用金字写成的长生牌位供起来了。

吴敬梓墨迹周进的故事侧重于写这个人物发科前后的命运,范进的故事除了描叙他本人的前后遭遇外,更着力于描写他命运的转变中围绕在他周围的人物的色相。

作者在更大的范围里揭示了科举制度对社会各色人等的毒害。

20岁起应考不举的范进,垂老才因周进的赏识,考取秀才并中了举,他的妻子、母亲、丈人胡屠户、乡绅张静斋,以及邻里乡党,立刻由憎厌一变而为谄谀。

世态炎凉在这里被作家刻画得淋漓尽致,并且揭露了那些把八股文视为学问的精华、把科举制度当作道德规范的代表人物的本相。

而这些道德家的操守,也只是打秋风、通关节、鱼肉人民、武断乡曲,而且愈贪酷,也就飞黄腾达得愈快。

吴敬梓把那些科举出身的上层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通过对科举制度的抨击,揭出了这个乌烟瘴气的社会的痼疾之所在。

在科举制度的魔影下,那些科场败北,捞不到功名,从而也无法进入仕途的人,其所以要作诗,刻诗集,结诗社,摆酒宴,写斗方,充当名士,目的也无非是想取得和科举出身相等的社会声价。

书中,头巾店老板兼做名士的景兰江,议论医生兼名士的赵雪斋时,就曾经说道:“可知道赵爷虽不曾中进士,外边诗选上刻着他的诗几十处,行遍天下,那个不晓得有赵雪斋先生?只怕比进士享名多着哩!”作品揭示附庸风雅的名士之泛滥,也是这个腐朽的社会制度在士人精神状态上的一个重要反映。

上至冢宰子弟胡三公子,也因“死知府不如活老鼠”,要挤进名士堆中去绷场面;狗屁不通的举人卫体善、贡生随岑庵,都要拖着八股腔,去做些“且夫”、“尝谓”之类的歪诗。

下而至于头巾店老板景兰江,为做诗把本钱做得精光;盐务里的巡商支剑峰,也戴着头巾,吃醉了酒满街吟诗,被府里二爷一条链子锁了去;乃至于乳臭未干的牛浦郎,也要冒充老名士牛布衣去闯江湖;妓院老板王义安、测字先生卜言志、刻字匠郭铁笔,上述所有这些各色各样的人物,他们都要想方设法地混到名士的行列中去。

吴敬梓不是一味愤世嫉俗的冷酷的作家。

他在鞭挞这些社会寄生虫、揭露这个社会之所以有如此卑下的精神状态的底蕴的同时,对社会下层的善良人物寄以深挚的同情和爱心。

在《儒林外史》中,和尖刻的讽刺相辅,作者用酣畅饱满的抒情诗的笔调,歌颂了许多正直仁善的人物,倾注了对他们深挚的爱,如甘露寺老僧对旅居无依的牛布衣的照料和慰藉,以及为他料理丧事的情景;牛浦郎的祖父牛老儿和亲家卜老的相恤相助的情谊;鲍文卿对落魄的倪霜峰的照顾和对倪廷玺的收养,等等,作者都将深厚的同情,寄托在朴素无华的白描中,表彰了这些善良的灵魂的美德。

这种对下层人民的优良品德的如此深情的描绘,在中国古代小说中也不多见。

其中更令人感动的是描写向鼎和鲍文卿这对地位迥异的正直人物的道义之交的数回,这些充满激情的场面,是《儒林外史》精采而有魅力的篇章。

这种对善良人物的热烈的爱慕,透露了作者对生活的真挚的爱的本性。

《儒林外史》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它既正面控诉了封建礼教和道学的虚伪,也隐隐透露了清代文字狱的残酷;既刻画了统治制度的腐朽,也写出了城乡风俗的颓败。

吴敬梓比他的同时代人更清醒、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个社会不可容忍的弊害,但他没有、也不可能提出改革这些弊害的方案。

他只能提出要求知识分子讲究文行出处,提倡以礼、乐、兵、农来济世,而在整个社会制度没有产生革命性的变革的历史条件下,他的主张显然是办不到的。

这个致命的弱点,反映在他的小说中,就出现了他所蓄意创造的那些理想人物的软弱无力。

小说后半部的那些正面人物如虞博士、庄征君等,都是形象不丰腴、没有生命力的人物。

小说中祭太伯祠的场面、郭孝子的故事、萧云仙的故事、汤镇台的故事等宣示礼、乐、兵、农的情节,便只能靠传闻,靠传统故事,靠缺乏生活的虚构敷衍成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