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李庄-魅力名镇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李庄魅力名镇
□ 钱锋宋仕伟本报记者严为远
李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国家AAAA旅游景区。

李庄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尤其是抗战文化闻名全国,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潜力巨大,中国李庄——“天下第一庄”魅力无限。

人文李庄魅力名镇
李庄古镇历史悠久,从梁代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设六同郡起,至今已有1460
余年的建置历史。

辖区曾作为六同郡和南广(南溪)县治所在地长达400多年,一度曾是川南6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为李庄留下的文化遗产比比皆是。

有极能体现明清时期建筑特色的庙宇、殿堂、古戏楼、古街道、古民居等;有极高考古和欣赏价值的慧光寺、玉佛寺、东岳庙等木雕石刻艺术和建筑艺术为代表的“九宫十八庙”;有被国家古建筑大师梁思成赞誉为李庄“四绝”的奎星阁、旋螺殿、百鹤窗、九龙石碑;有明代建筑旋螺殿和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二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慧光寺、东岳庙、张家祠三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天上宫、祖师殿、南华宫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庄古镇拥有灿烂悠久的人文历史、丰富多彩的川南民俗、风味独特的饮食文化、多样和谐的宗教文化、独特的移民文化、独具特色的抗战文化、传统的经典建筑文化等,场镇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幽静,被誉为“世外桃源”。

1940年,抗日战争期间,因避战乱,在李庄人民“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电文盛邀下,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体质人类研究所)、中央博物院、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大学文学研究院、中国大地测量所等10多个文化、教育、科研机构,共1.2万余人迁入当时仅3000余人的李庄。

随迁而来的一大批有国际影响的国内一流学者如傅斯年、李济、陶孟和、李方桂、梁思成、林徽因、董作宾、梁思永、吴定良、童第周、李霖灿等,他们在李庄工作、学习、生活长达6年之久,使李庄成为当时全国“四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而蜚声海内外。

李庄为他们安置了一张平静的书桌,他们那种“青灯黄卷苦读,热血挚情坚韧”的精神与李庄人民“开放、和谐、融合”的精神,共同融合成了坚韧不拔的人文抗战精神。

《太平天国史纲》、《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图录》、《六同笔录》、《麽西象形文字词典》、《殷历谱》、《锦灰堆》等一批巨著在李庄艰难岁月中完成。

解放后,从李庄走出去成为“两院院士”的就有25人,李庄因此而被誉为“人文学术重镇”、“建筑科学的摇篮”、“中国文化的折射点,民族精神的涵养地”。

正是这段辉煌的历史,正是当年这批抗战文化人和李庄人民共同以高昂的爱国热情,坚韧不拔地对日本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人文抗战精神,使中国文化得以传承,这是一段挥不去的辉煌记忆。

如果把中华文化传承长河看作一条线的话,李庄是这条线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节点,没有李庄,中华文化就无法顺利传承和延续。

李庄是华夏大地的文化圣地,每一个华夏子孙都
要铭记李庄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作出的不朽贡献,人们将从另一种视觉看待和研究古镇李庄。

文化名镇旅游重镇
李庄凭借独具特色的抗战文化,以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等厚重资源,走出了一条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之路。

李庄镇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独具特色的抗战文化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是李庄的独特资源,从而科学研判,准确定位,确定了“经济强镇、文化名镇、旅游重镇、人民富镇”的发展思路。

通过近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李庄已成为全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宜宾市的四大景区之一,旅游人数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人数迅猛增长,旅游兴镇战略初见成效。

李庄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古镇保护与发展,想方设法打开尘封60多年的历史,并与抗战文化机构之一的同济大学取得联系, 然后按照保护古镇、开展新区建设小城镇的要求,先后由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对李庄镇原规划进行了编制,并正式批准李庄规划,为保护古镇和旅游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邀请旅游专家作旅游发展规划,获得省评审通过,为李庄的旅游发展描绘出一个新的蓝图。

同济大学为回报李庄人民,高标准地为李庄制定了《李庄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该规划分近期、中期、远期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根据规划,已完成了对古镇西区及新区进行风貌整治的近期规划。

目前正对古镇东区进行后续打造,以确保古镇风貌的协调一致,完整体现李庄古镇的历史风貌;远期将以保护开发旋螺殿、麦天官府、中央研究院旧址——门关田和板栗坳以及中国营造学社旧址——月亮田的旅游外环线,使李庄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李庄镇对人文抗战精神进行科学总结,并把李庄古镇拥有的人文历史、川南民俗、饮食文化、宗教文化、移民文化、建筑文化等作为李庄发展的独有资源。

通过加强与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南京博物院、华中科技大学等抗战文化人及其机构的联系,同时通过举办“李庄草龙文化旅游节”、“中国李庄抗战文化节”、“首届中国<四川>古镇文化节”等大型外宣活动,引来了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台湾东森、台湾中视和全国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李庄,以及《中国李庄1940—1946》、《抗战时期的中央博物院》、《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李庄》、《发现李庄》、《李庄往事》、《消失的学术城》、《李庄印象》、《寻根李庄》、《图说李庄》、《不期而遇的1940年》、《1937—1984梁思成、林徽因和他的同事们》、《中国李庄》、《天下第一庄诗词集》等宣传李庄的书籍公开出版发行,“李庄第一庄”品牌蜚声海内外,声名鹊起,成为四川省乃至全国古镇旅游的宝地。

“中国李庄” 文化圣地
李庄镇不失时机地强势宣传“中国李庄”、“天下第一庄”品牌。

镇上抽调人员组成文化挖掘机构, 走访抗战文化科研机构和健在的抗战文化人,抢救性地挖掘了珍贵的文史资料,比较系统地挖掘出了李庄的抗战文化、建筑文化、客家文化、会馆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以及地方民俗文化。

与此同时,加大与抗战文化机构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分别于2006年、2007年、2008年接受了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博物院、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宜宾天成房产近200件珍贵文物的捐赠。

极大地丰富了李庄古镇
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加大与台湾中央研究院的联系,促成了台湾多家新闻媒体多次聚焦李庄,台湾文化人前往李庄寻根人数剧增,不仅使李庄的文化内涵在台湾得到广泛宣传,而且李庄也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祖国统一大业伟大事业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李庄镇党委、政府精心谋划,审时度势,在李庄抗战文化节期间,成立了“中国李庄抗战文化陈列馆”,该陈列馆被批准为四川省和宜宾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庄抗战文化陈列馆分主馆、分馆。

主馆设在张家祠,分馆设在中国营造学社旧址——月亮田,同济大学校本部旧址——慧光寺,同济大学工学院、法学院旧址——东岳庙,同济医学院旧址——祖师殿,同济纪念碑广场,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主分馆共22个展厅,其分馆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东岳庙、祖师殿都有展板展出,展出书籍105本、图片48张、大中小展板145张,汇票、支票91件,纸币、铜银币58件,各种文物 23件,共展出珍贵文史物品及文史资料495件,集中展示了李庄厚重的多元文化,展示了人文李庄的无穷魅力。

通过强力打造,“中国李庄”、“天下第一庄”,品牌享誉全国,蜚声海内外。

李庄借助2006年四川旅发大会在宜宾召开、2007年四川古镇文化旅游节、2008年创建国家4A景区、环境优美乡镇、省级卫生场镇等契机,按照同济大学对李庄的总体规划,陆续投入近7000万元对李庄古镇西区进行风貌整治,整体打造,极大地改善了李庄古镇的软硬条件,为李庄古镇的后续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李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升,各种资源优势凸显,李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8年底,宜宾市、翠屏区正式确定了李庄镇的规划,迎来了李庄的大发展——李盐公路快速通道的开工建设、工业集中区项目的入驻、江南农业特色效益带的建设以及李庄古镇捆绑开发——国际旅游、休闲、商住的高起点、高规格定位,为李庄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李庄必将成为宜宾市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李庄古镇旅游业迅速崛起,拉动了李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增长。

勤劳质朴的李庄人民在“开放、和谐、融合”的李庄精神指引下,在李庄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凝心聚力、负重自强、努力把李庄古镇打造成四川乃至全国旅游名镇、文化人崇拜的文化圣地——“中国李庄”、“天下第一庄”。

古镇李庄必将闻名海内外。

李庄古镇简介
古镇李庄,位于四川省宜宾市郊19公里处的长江南岸李庄坝。

因镇境内有一天然大石柱,俗名“李庄”而得名。

李庄有1460多年的建制历史。

李庄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即为古僰人聚居地,属古僰国、僰侯国地。

南朝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置南广县,治设今李庄。

清咸丰时李庄为南溪县最大的场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庄为南溪县第三区公所治所,1983年9月,随李庄区划归宜宾市领属。

李庄古镇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

原号称有“九宫十八庙”的古建筑群,现在比较完好地保存的有明代的慧光寺、东岳庙、旋螺殿,清代的禹王宫、文昌宫、南华宫、天上宫、张家祠等10余处。

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明、清时期川南庙宇、殿堂建筑的特点。

古建筑群中的木雕石刻做工精细,图像生动,有较
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镇内的羊街、席子巷等,风格古朴,反映了明、清时代川南乡镇的民风民俗。

该镇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四大文化中心”之一,1939年,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中国大地测量所、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等知名度很高的高等学府、研究机构等陆续从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辗转内迁到李庄镇,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先后迁回原地。

这段历史对李庄古镇的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丰富抗战文化扩大李庄知名度
《天下第一庄诗词集》首发式在宜宾隆重举行
本报讯(记者严为远)近日,《天下第一庄诗词集》首发式在宜宾大酒店隆重举行。

首发式由宜宾市翠屏区委宣传部主办。

宜宾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游开余代表宜宾市委在首发式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宜宾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乃富、宜宾市政协副主席汪伯谦、宜宾市政府秘书长黄洪浪,宜宾市老领导孙文启、周成美、袁成喜、徐国华、闻光源及翠屏区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张平,翠屏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苏等出席会议。

张平致欢迎词,陈苏主持会议。

曾在李庄同济大学工作过的中国建筑学大师罗哲文教授从北京发来贺电,祝贺《天下第一庄诗词集》出版发行。

游开余代表宜宾市委对《天下第一庄诗词集》的首发表示热烈祝贺。

他说,《天下第一庄诗词集》充分展示了李庄独特的抗战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古镇文化,展现了宜宾人民在抗日民族战争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对于进一步丰富宜宾的抗战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扩大李庄知名度,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游开余说,《天下第一庄诗词集》饱含着何知礼院士等宜宾籍专家学者的浓浓乡情,凝结了诗词作者和各位老领导的心血和智慧。

诗词集的出版,对研究、弘扬宜宾历史文化具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希望各位专家学者、文艺界的各位同仁,继续深入研究和大力弘扬宜宾历史文化,为推动宜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谱写新的篇章。

《天下第一庄诗词集》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罗哲文教授题写封面并作序。

罗哲文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编辑一本《天下第一庄诗词集》,是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好事。

古镇李庄位于宜宾市郊区,有1460年的建制历史。

1940年,同济大学师生1万余人迁到这个当时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的小镇。

随后,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馆、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大学女子文科所、北京大学语言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等10余家国立高等学府和文化科研机构也迁到李庄。

梁思成、傅斯年、李济、童作宾、梁思永、童第周、金岳霖等一大批中国著名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齐集李庄,使这个不足3000人的小镇,新增人口达到1.2万余人。

据调查,当年李庄曾孕育过25个院士,他们都是科学泰斗、学术大师。

因此李庄在我国科学和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相关链接
罗哲文四川宜宾县人,生于1924年。

1940年,他考入当时的中国古建筑调查研究学术机构——中国营造学社,师从梁思成先生等学习并参加古建筑的调查研究工作。

1946年,在中国建筑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建筑系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1950年调文化部文化局从事全国古建筑保护管理和调查研究工作。

他曾任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等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中国委员会副主席。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我国的古建筑文物事业,对全国重大的古建筑保护维修项目或亲自主持设计、或参加主持方案评审,对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遗产工作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何知礼四川高县人,1934年9月21日出生于高县文江镇。

1955年在重庆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南矿业冶金学院任助教。

1956年,调冶金工业部地质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1974年,调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任教。

1978年任副教授,1985年任教授,地质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现为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自然科学院院士;他是自然界化学成因包体发现者、耶尔马可夫国际温压地球化学金质奖章获得者(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中国人)、国际成矿流体包体委员会副主席、亚洲太平洋国际流体包体学会主席兼中国驻该学术机构代表。

荣获塔什干国立工业大学名誉博士、撒马尔罕国立大学名誉博士、重庆大学和撒马尔罕国立大学等大学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宜宾学院首任名誉院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