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堂说课稿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山行》、《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的某些生僻字和古文言词汇,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这些词汇的解释和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掌握一些生僻字和古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感受古人智慧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教学难点:对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和古文言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诗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提问等方式,深入探究古诗的背景和意境。
5.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重点解释生僻字和古文言词汇。
6.练习: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7.总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绝句》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对古诗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中所蕴含的自然美和人文精神,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2.难点:体会古诗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图片、音乐等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背诵三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教师引导: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古诗。
5.欣赏拓展:欣赏与三首古诗相关的古诗,拓宽学生的视野。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说课稿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是以读写为主的课。
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情感。
《山居秋暝》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枫桥夜泊》体现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愁苦;《长相思》体现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这三首诗在写法上有相同点,那就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作者介绍】王维(701-761,一说699—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
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753年)的进士。
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纳兰性德(1655.1.19—1685.7.1),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课后作业一、读拼音,写词语。
sūn bó bo()把船tíng bó()在hé pàn(),自己上岸,走进sì miào()。
二、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竹喧归浣.女。
()2.随意春芳歇.。
()3.身向榆关那畔.行。
()4.聒.碎乡心梦不成。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说课稿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词《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
这三首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佳作,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词,感受古人的情感与智慧,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对于韵律、意象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和感悟诗词中的意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把握诗词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学会通过诗词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教学难点:把握诗词的情感和韵律美;通过诗词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和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秋天的山水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激发他们对诗词的兴趣。
2.新课展示:分别介绍《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然后让学生朗读诗词,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3.内容解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体会诗词中的美好情感。
4.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词填空、连线等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优质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这一课,为我们展示了三首优美的古诗词:《长相思》、《山行》和《枫桥夜泊》。
这三首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它们不仅在语言上优美动人,而且在意境、情感、哲理等方面都具有深刻的内涵。
首先,从语言上看,这三首诗都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其次,从意境上看,这三首诗都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再次,从情感上看,这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流露,既有喜悦、欢愉,也有忧愁、悲伤。
最后,从哲理上看,这三首诗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引导我们思考人生、自然和社会。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对于古诗词的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三首诗的深层次内涵和哲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的朗读、感悟、思考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自然和社会,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教学难点:对诗的深层次内涵和哲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朗读、感悟、思考中掌握诗文内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五上语文《古诗三首》说课稿
人教(部编)五上语文《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
《古诗三首》三首古诗都以爱国为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会作品的情感。
古诗文教学更应该重视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和感染。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情”为切入点,侧重从查找搜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
另外注重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融会贯通,提高鉴赏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
诗的头两句抓住临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是诗人进一步感概,一语双关,剑指南宋统治阶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临终时感到悲哀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见不到祖国的统一;后两句写诗人相信失去的家园一定会被收复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言辞悲壮深沉,巧妙地运用诗人临终前这一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心理设置矛盾,在矛盾中展示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己亥杂诗》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的“亥、恃、擞”3个会认字,“亥、恃、哀、拘”4个会写字。
学习《己亥杂诗》,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此诗中的“万马齐喑”既是全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关键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教材背景与地位1. 教材背景《古诗词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之一,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引入古诗词的重要阶段。
通过学习古诗词,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欣赏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传承。
2. 教材地位《古诗词三首》作为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课文,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学习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词,学生将深入了解古人的感情和思想,并通过反复朗读、背诵,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古诗词三首》的内容和背景。
•掌握诗词中的字词意义和语言表达方式。
•了解古诗词的创作技巧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激发学生对于美的追求和情感表达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解读古诗词中的字词意义和语言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词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掌握古诗词中的平仄和韵律。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课件:包含《古诗词三首》的课文、注释和相关图片素材。
•黑板、粉笔、擦子。
•课堂练习册。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阅读《古诗词三首》课文。
•学生准备朗读课文,并背诵指定的古诗词。
五、教学步骤与内容1. 导入与导出(5分钟)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导入课堂:•利用课件呈现富有感染力的古诗词相关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
•介绍古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将分成小组自主学习《古诗词三首》的课文内容。
每个小组分配一首古诗词进行解读。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学习:•阅读课本上的课文,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意境。
•查阅词典和注释,理解古诗词中的字词意义和语言表达方式。
•分析古诗词的韵律、平仄和文学特点。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示儿》、《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夜书所见》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古诗的魅力,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的学习,对古诗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古诗三首》中的某些词语和背景知识,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对古诗中难理解词语的解释和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中的美感和哲理,培养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2.难点:对于古诗中一些难理解的词语和背景知识,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每首古诗的写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3.文本解析:逐句解析每首古诗,解释生僻词语的意思,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4.欣赏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每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5.应用拓展: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的古诗元素,创作自己的小诗,展示对古诗的运用和创造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21 古诗三首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共安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山居秋暝》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枫桥夜泊》是一首七绝,全诗以愁字统起,诗中意象景物满含浓愁,意境清幽寂远;《长相思》则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3.结合诗句所描绘的内容,学会区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4.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重点)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古诗课文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字音,同时能对诗歌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重点诗句分析法诗歌呈现内容的方式比较含蓄,因此对于诗歌的主旨句要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准确的领悟诗歌的内涵。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诗歌内容讲解等,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内容呈现更丰富。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
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诗歌大意和主旨,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四、说教学流程。
(一)布置预习1.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诗句大意。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1.课件展示四季景色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说一说对哪个季节景象感受最深。
板书:古诗三首二、学习生字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结合生字表查字典和课文注释认识生字。
2.课件展示生字。
3.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1《古诗三首》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1《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诗。
这些古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一些简单的古诗可以独立理解其意义,但对于一些较难的古诗,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读。
此外,学生对于古诗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分析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其基本意义,掌握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古诗、欣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其基本意义,掌握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古诗文鉴赏等相关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为新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基本意义,对不明白的地方做标记。
3.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互相解答疑惑,提高理解能力。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对古诗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5.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第21 课《古诗词三首》说课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21 课《古诗词三首》,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说明一、说教材王维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既能品味到中国文化的精华,又能感受唐诗的情感美和音韵美。
从中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熏陶。
《枫桥夜泊》全诗以愁字统起,诗中意象景物满含浓愁,意境清幽致远。
《长相思》是一首词,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二、说学情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
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诗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 诵读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
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
让学生思考、朗读以及描绘出画。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 ,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三、说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根据课文的内容,确定以下目标:1、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和一首词2、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提高欣赏能力3 、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说课稿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是以读写为主的课。
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情感。
《山居秋暝》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枫桥夜泊》体现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愁苦;《长相思》体现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这三首诗在写法上有相同点,那就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作者介绍】王维(701-761,一说699—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
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753年)的进士。
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纳兰性德(1655.1.19—1685.7.1),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课后作业一、读拼音,写词语。
sūn bó bo()把船tíng bó()在hé pàn(),自己上岸,走进sì miào()。
二、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竹喧归浣.女。
()2.随意春芳歇.。
()3.身向榆关那畔.行。
()4.聒.碎乡心梦不成。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0《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0《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括了《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和情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的字词和深层次的意境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引导他们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激发他们对古诗的热爱和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掌握一些生僻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古诗的韵律、意境和情感,学生能够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古诗,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和兴趣,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掌握一些生僻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中国古代诗歌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三首古诗,《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
3.朗读理解:学生朗读古诗,我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解释一些生僻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4.意境感悟: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古诗的韵律、意境和情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钱塘湖春行》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对一些基本的古诗文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三首古诗的背景、意境和表达手法等方面,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古诗的内涵,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诗人及其作品的背景;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学习古诗的阅读和鉴赏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2.教学难点:领悟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古诗的内容和背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3.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古诗的背景、意境和表达手法等方面的知识。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说课稿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为“四时景物皆成趣”,教材围绕主题编排了《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和《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三篇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一年四季别样的风景。
《古诗三首》描述的是古代诗人眼中不同季节的景或事,或咏景言志,或借景物抒发情感,或借景描写表达思乡怀旧之情,三首古诗词都配有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季之美》主要讲了四季当中每个季节最美的是一天的什么时候以及怎样的美。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月迹》一文通过记叙一场饶有情趣的寻月活动,展现了美丽的月色,赞美了孩子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
同时告诉人们美属于每一个人,人人都应该拥有美。
本单元主旨是引领学生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写自然景观和自然现象的方法。
篇章页上呈现了诗歌形式的人文导语“四时景物皆成趣。
”配合描绘四时景色的的画面,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2.单元重点:(1)阅读时,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本单元教材中,《古诗词三首》中,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四季之美》侧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景物的动态描写,课后练习二直指本单元要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鸟的天堂》课文先写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象。
接着重点写榕树的大和茂盛,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表达了作者对榕树的赞美之情。
这一部分属于静态描写。
课文然后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众鸟纷飞的热闹情景,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兴奋之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说课稿《古诗三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说课稿《古诗三首》《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组课文,包括《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它们以深邃、静谧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妙和诗人深厚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三首诗的作者及背景;掌握诗句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听教师讲解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学习如何通过关键词句分析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国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1. 诗句的理解和背诵:重点掌握《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等名句;理解《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诗句;感受《长相思》中的“山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等词句。
2. 诗人情感的体会:通过诗句的分析。
四、说教学难点1. 意境的感悟: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古诗的意境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尤其是《山居秋暝》和《枫桥夜泊》其意境较为深远,需要学生通过多次阅读和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感悟。
2. 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古诗词鉴赏能力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1. 文本阅读: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书,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情况。
2. 视频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文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3.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象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4. 互动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词三首》说课稿部编版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课堂总结时,部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这说明我在教学中可能没有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节课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诗词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传统文化之美,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直接输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背景及创作意境,掌握生僻字、多音字等字词解释;
-例如:《宿建德江》中“寂寥”一词的理解,把握诗句描绘的江边夜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跳珠”等比喻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描绘的西湖风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它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三首具体的古诗词。这些诗词展示了古人在面对不同景象时如何抒发情感,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情感表达。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词三首》说课稿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词三首》说课稿部编版》主要围绕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古诗词三首》进行教学。本节课选取的三首古诗词分别为:《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内容涉及以下方面:
1.诗词的作者、背景及创作意境;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21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三首经典的古代诗词。
这些诗词分别是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及杜甫的《绝句》。
这些诗词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会注重对诗词的深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通过诗词来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此外,我还会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诗人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和理解简单的古诗词。
然而,由于古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生可能会在理解上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学生能够掌握解读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诗词,学生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和意境。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诗人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诗词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词三首》这一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词:王昌龄的《从军行》,王翰的《凉州词》,以及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三首诗词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代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由于现代生活和古代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对于一些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诗句去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的意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够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够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诗人的情感,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古诗词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诗人王昌龄,王翰和李白,以及他们的作品《从军行》,《凉州词》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诗句解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分析,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4.诗歌欣赏:通过讨论和思考,让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将这三首古诗词朗读给家长听,并背诵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诗词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是以读写为主的课.本课共安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山居秋暝》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枫桥夜泊》是一首七绝,全诗以愁字统起,诗中意象景物满含浓愁,意境清幽寂远;《长相思》则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情感.《山居秋暝》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枫桥夜泊》体现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愁苦;《长相思》体现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这三首诗在写法上有相同点,那就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并背诵,默写《枫桥夜泊》.
2.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读诗句,背诵积累语言.
2.体会词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古诗课文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字音,同时能对诗歌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重点诗句分析法
诗歌呈现内容的方式比较含蓄,因此对于诗歌的主旨句要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准确的领悟诗歌的内涵.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诗歌内容讲解等,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内容呈现更丰富.
五、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课件展示四季景色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说一说对哪个季节景象感受最深. 板书:古诗词三首
(二)学习生字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结合生字表查字典和课文注释认识生字.
2.课件展示生字.
3.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学习《山居秋暝》
1.课件展示王维简介,介绍作者信息.
2.让学生分组朗读古诗,比一比谁读得流利,整齐.
3.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
4.讲解古诗.
①“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指空旷的山.在诗中是指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有如世外桃源一般.
②思考“清泉石上流”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提示:描绘了雨后山林间清澈的溪流在山石上淙淙流动的景象
③第三句为什么先写“竹喧”“莲动”再写“浣女”和“渔舟”?
提示: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见莲叶摇动,才发现浣女和渔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
④这首诗是描写秋景,为什么要提“春芳”?(鼓励学生回答)提示:因为春芳已逝无可追回,而此刻的景色如诗如画,应该好好把握.用“春芳”对应秋景,用“春芳歇”暗示把握秋暝.
⑤“王孙”指的是谁?提示:指的是诗人自己.
5.讲解诗句翻译:
6.主旨归纳
王维的《山居秋暝》优美自然,寓情于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
7.手法赏析:《山居秋暝》通篇比兴,对景物做细致感人的刻画,借景抒情.
(四)学习《枫桥夜泊》
1.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注意朗读流畅,整齐.
2.课件展示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3.让学生结合课文写作背景,说一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讲解古诗
①“霜满天”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提示:“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指的是严寒,“霜满天”指空气极冷.②诗的第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提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是月亮已落下,乌鸦声声啼叫,寒气弥漫在空中.
江边的枫树在夜幕下静立,一点一点的渔火在闪动,诗人心中愁苦不堪,久久不能入眠.一个“愁”字,真切地体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③诗的第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半夜的时候,姑苏城外寒山寺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上.在这里,传到客船的钟声既衬托了夜的宁静,又揭示了作者因思乡而产生的不宁静的心情.
5.诗句翻译
月亮已落下,乌鸦正在严寒的天气里啼叫,看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带着愁绪睡去.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里.
6.主旨归纳
《枫桥夜泊》描写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寂寞和伤感之情.
7.手法赏析
诗人运思如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成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五)学习《长相思》
1.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
2.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小组讨论交流.
3.内容讲解
①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物?提示:山水帐篷灯火风雪声
②“山一程,水一程”叠用表现出了什么?
③“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表达了什么内涵?
4.诗句翻译
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5.主旨归纳
这首词上片描写了将士们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之感;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的情绪.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6.手法赏析
全词主要运用了白描手法,语言凝练简约,寓意深远.
(六)拓展延伸
1.读下面的诗句,思考诗句中哪些描绘的是静态的景物,哪些描绘的是动态的景物.
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静态:月,松,石动态:清泉
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静态:无动态:竹喧、莲动
③月落物体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静态:月落、江枫、渔火动态:乌啼
2.找出本课的三首诗中描写动景和静景的句子,和同桌交流.
3.听歌曲《涛声依旧》,注意体会歌曲与《枫桥夜泊》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
六、说板书设计
21.古诗词三首
空山、新雨后——凉爽清新寓情山居秋暝明月、清泉——明净清幽春芳已逝于景理想境界竹喧、莲动——纯朴自在留在其中
高尚情操
月落、乌啼、霜满天视静动辗转
枫桥夜泊江枫、渔火觉明灭未眠情景交融
城外、寒山寺听幽远孤寂
夜半、钟声、客船觉空灵难言
上阕——山、水、千帐灯——羁旅野外
长相思下阕——风、雪、故园无此声——思乡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