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化大众化时代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化大众化时代化——中国化的内在要求
仇小敏(广东商学院政治与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320)南方论刊·2010年第2期
【摘要】民族化、大众化和时代化是中国化的内在要求。
中国化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具体、实践的,是把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在中国的民族化、大众化、时代化的过程。
只有不断推进在中国的民族化、大众化和时代化,才能真正实现的中国化,才能形成中国化的,才能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时代化;内在要求民族化、大众化和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抽象的而是实践的,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
在中国的具体化就是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它在不同国情、不同时代、不同实践中有不同的形式,必然呈现出民族化、大众化、时代化等特征。
这种民族化、大众化和时代化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中国化的具体实践之中,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过程,由此决定了中国化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大众化和时代化的过程。
所以,坚持中国化就必须以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和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关注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关注中国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关注中国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只有不断实现在中国的民族化、大众化和时代化,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才能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
1.民族化是中国化的内在要求自创立以来,它在各国的发展过程就是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民族化的过程。
民族化是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化的内在要求。
所谓民族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各国的民族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本国特色、本国风格、本国气派的新理论。
中国化就是把从欧洲形式,变成中国的民族形式,即根据中国的民族特点、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运用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来深入浅出地阐述的基本原理、观点、立场,阐明中国革命的理论、方针和政策。
中国化的过程,就是民族化的过程,也就是在实践中如何用理论来深刻认识和解决中华民族实际问题的过程。
只有同中国具体的民族特性相结合,充分体现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才能形成中国化的。
而中国化要创造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就必须把理论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之中去。
在推动中国化的进程中,既要继承和吸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华民族文化,同时又赋予民族文化以新的内容和活力。
中国化两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高度集中地反映了这种民族文化的特征。
要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不能无视中华民族文化,就必须去其民族糟粕,取其民族精华,使之与当代中国社会相适应、与现代中国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提出之日起,就以某种特殊的中华民族形式存在着。
毛泽东在1938年提出“中国化”这个命题时,也主要就是讲民族化。
例如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需解决的问题。
”他还指出,没有抽象的,只有具体的。
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
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只是抽象的空洞的。
毛泽东还认为,在中国的应用,必须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
数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民族化的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它的内容,形成了中国化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都是民族化的理论成果。
由此可知,中国化就是要把同中国情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就是民族化。
推进中国化,就要注重中华民族的特殊性,要研究民族的现实需要,继承民族的优秀文化,创造民族的特殊形式,形成民族的特色和风格。
没有的民族化,就不可能真正使中国化。
所
以我们要扎根于中国的民族文化土壤,把真理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民族特色。
2.大众化是中国化的内在要求大众化就是把理论的真正本质和内容传播到人民大众中去,就是把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和所认可的过程。
中国化就是在中国的大众化。
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的过程;就是用武装群众、掌握群众,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并转化为巨大物质力量的过程。
大众化包括表达方式的大众化、理论内容的大众化,也包括根本立场与基本观点的大众化,它是群众观点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党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化的内在要求。
坚持大众化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把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结合,认真研究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并用大众化的语言阐释和表达发展着的,让为大众所接受,成为人民群众锐利的思想武器,真正实现的中国化。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源泉和现实基础,人民群众是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创造者和实践者。
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是要群众接受并引导群众的,所以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群众听得懂的道理。
这就要求理论研究和宣传既要讲逻辑的力量,又要讲思想的力量,同时也要讲感情的力量,带着对群众的感情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就一定要联系群众、深入群众、关心群众,及时了解群众的思想问题、实际问题,从而用群众看得懂的文字耐心细致、体贴入微地疏导群众情绪,解开群众思想疙瘩,并且从思想理论层面推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否则,理论宣传只能是隔靴搔痒、空洞乏味、枯燥干瘪,失去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因此,中国化,必须使大众化,让群众看得懂、用得上,又要运用通俗易懂、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传播,使真正掌握群众,真正转变为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坚持大众化,就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宣传、普及理论,努力使马克思主义为群众所掌握,并把它转化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
因为任何正确的理论,必须说服群众、掌握群众,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才能为人民所接受,才能由人民群众创造和发展。
而且具有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论品质,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人民大众相结合,为人民大众所理解。
毛泽东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来就一直强调马克思主义要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强调要用中国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达,提出要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成为人民群众手里的锐利武器。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
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用之来指导实践将一事无成。
所以,要实现中国化就必须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困惑,走群众路线,把基本原理和最新理论成果大众化,使之始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教育和引导群众的作用。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的思维习惯和接受能力,把深邃的理论转化为人民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平实质朴的语言,把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化为形象的生活逻辑,才能让马克思主义从书斋走进大众实践、走进大众生活、走进大众的心田,才能不断推进的中国化。
如果不倾听群众的呼声,不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就谈不上中国化,也做不到中国化。
3.时代化是中国化的内在要求
时代化是中国化的又一个基本要求,它标识着时代规律、时代趋势、时代潮流的显著特征,也反映了思想理论的先进与否。
所谓时代化,就是要把同当前时代发展的状况和基本特征结合起来,认真研究解决时代前进中遇到的问题,在解决时代关注的问题中不断发展。
中国化,
就是要体现中国时代精神,与时俱进,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与现时代的发展相结合,使之能够正确把握时代主题、适应时代需要、回答时代课题、回应时代挑战,增强其生命力、说服力,使之具有时代特征,具有解释时代、引导时代的理论魅力。
时代化既包括内容和形式的时 代化,也包括语言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的时代化。
中国化就是在中国的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在中国的时代化的过程。
时代化是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把立场、观点、方法同时代特征、时代主题和日新月异的国内外实践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发展,为中国化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和解决这些时代问题,就能够把理论和实践更好的推向前进,中国化也就是在回答和解决中国时代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而向前推进的。
我们只能在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中国化的时代性,实际上就是说,要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
如果不与时俱进,其必然会失去理论的指导作用。
所以中国化内在地包含时代化,时代化是中国化的一个主要的内容,也是中国化的内在要求。
时代会不断向前发展,实践也会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化也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紧跟中国时代发展步伐。
所以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要把握时代主题,积极回应时代挑战,创造理论的新范畴、新论断,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的时代语言,用适合当今时代社会的表达方式,更好地阐明对当今时代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重大问题的主张和看法。
所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必须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潮流。
正如胡锦涛所指出,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敏锐把握时代特征,准确反映时代要求,使当代中国的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从而更好地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中国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也充分表明,只有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科学预测时代发展的趋势,才能使中国化坚持正确的时代发展方向,并使之成为放之中国不同时代而皆准的真理。
毛泽东作为中国化的首创者和实践者,正是在密切关注时代发展的特点,运用基本原理深入研究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和发展途径,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化,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道路的前提下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问题,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邓小平作为中国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奋力推进者,也是在深入研究时代的特点与要求,深刻总结国内外时代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才推进到中国化的邓小平理论的新阶段。
江泽民也正是在人类社会处于跨世纪之交、世界格局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的时代情况下提出来的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世纪发展的实践中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这些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深入分析我国时代发展的阶段性的新特征,从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根据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期我国为什么发展、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的根本问题,它是将基本原理与当今中国新世纪的时代特征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根据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共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点,胡锦涛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而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使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此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2008规划项目《中国化的实现机制研究》(批准文号:08JA710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朱正昌:论的中国化[J].山东社会科学.2004(7).[2]秋石:大力推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求是.2009(23).[3]崔耀中:以“大宣讲”推进“大众化”——北京市委讲师团的做法与体会[N].人民日报.2009-12-09(7).[4]王伟光:中国化过程就是民族
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过程[N].人民网-理论频道.2009-12-08.[5]范印华:推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体会[N].光明日报.2009-12-08.[6]中国论坛:2009新中国60年来中国化的历史经验[N].人民网理论频道.2009-12-8.[7]包心鉴.新中国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学习论坛.2009(10).[8]雷云:中国化的60年[J].红旗文稿.2009(9).[9]石仲泉:新中国60年中国化之回眸[J].北京日报.2009-9-7.[10]柯缇祖:中国化研究的推进和深化[J].前线.2009(11).[11]龚育之:石仲泉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M].北京出版社出版,2009.作者简介:仇小敏,哲学博士,广东商学院政治与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与当代中国研究。
编辑、校对/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