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逻辑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逻辑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党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基于现实发展需求而提出的重要战略指示。

马克思主义伴随着几大领导核心的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渐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理论内容,并且作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领导着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开展改革建设实践活动,发挥着较为深远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内在理论逻辑(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总体方向性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随着历史不断的推进和发展,在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探索和深化中,社会主义建设成果越来越丰富。

马克思主义中国是一切实践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掌握着理论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方向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蕴含着深刻的理论积淀,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延伸的重要源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相结合,以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指导我国的改革建设实践,保持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现实地位和主体方向性的引导。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内在动力支撑全球化竞争的日趋激烈,理论对时代发展的影响力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影响力的扩大能够提升大众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感知力,对于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情况的深入了解,将人民群众凝聚在一起,不断的向前迈进。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体现着理论创新和探索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延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的延伸,体现了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规律性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展现中国气派、中国作风的理论成果,同时也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融合的探索道路。

在继承和创新、深化改革和实践拓展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才得以有渊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主体行为表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实践的重要推动者。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我们党之所以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因为它们与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推进,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迫切需要我们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我们党之所以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因为它们与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

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所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当把它用于指导世界不同国家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时,就需要有一个民族化的过程。

在对马克思主义是否需要民族化这个问题上,曾经有人持不同看法。

然而,中国发展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其对中国实践的指导作用,并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60年前,它要继续指导当今和将来的世界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就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就要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就要不断以新的内容来丰富和发展自己,以使自己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座的心得体会[小编推荐][修改版]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座的心得体会[小编推荐][修改版]

第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座的心得体会[小编推荐]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座的心得体会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09应化2Z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科学论,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武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

首先,在听取张晓忠教授的讲座时,我们能够逐渐深刻意识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要性!深刻阐述了再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以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的大政方针。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进行不懈探索,但囿于历史的局限性和来自“左”和右的错误思想的干扰,既出现过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本本化而脱离中国实际的问题,也出现过使马克思主义超越时代和滞后时代的“跨越化”和僵化的问题,还出现过把马克思主义“膜拜化”和“庸俗化”以及书斋化的问题。

在党的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相继解决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改革发展的实际,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

这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题中之义。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是十七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其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提出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替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在这个报告中,毛泽东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始终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建设,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这是党首次将“三化”放在并列的地位明确提出来。

“三化”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而且对于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科学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和外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机整体,从狭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或本土化,我们这里是从狭义范围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其根本要求是立足中国国情,结合中国实际,研究中国问题,形成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

列宁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而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

”同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又不同于别国,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和条件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创造性的同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具体地条件,即中国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和社会的特定背景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理论系统,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用以指导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活动,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将这些实践活动的丰富经验加以提炼、概括,使之上升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价值do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价值do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时代价值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时代价值,也就是从深层次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要性、必然性问题。

为什么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呢?首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60多年前,从《共产党宣言》问世至今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就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不同国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结合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新的内容来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推进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使马克思主义不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新的结合。

其次,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应对时代挑战的内在需要。

应时而生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之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宝贵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先进思想文化的结晶,是时代的产物。

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条件、时代主题和时代挑战。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想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就必须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应对时代新挑战,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作者:张博颖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第04期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目前,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展了多方面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内涵及其关系,以及“三化”中的许多具体问题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化。

在此,对有关问题做一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及其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个过程,也包含这个结合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形态,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得出的科学结论,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要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样,革命、建设和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目的在于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为了实践、为了应用、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自由、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邓小平在谈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时说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这也是强调要在实践中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根据具体实际和实践,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鲜明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国情下的中国风格和特色,那么,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则鲜明体现着对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过程中的世界眼光、时代视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精品文档资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精品文档资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项重大任务的同时,也对其基本要求作了深刻论述。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

在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弄明白: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三化”各自的基本内涵和科学定位;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三化”之间的关系,即“三化”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不能也不可以分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逻辑前提和理论要求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

通俗地讲,之所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中国化,其基本理由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列宁、斯大林等人的发展,形成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它是一个有着多方面内容、多层次构成的结构体系。

它包括有反映世界本质和最一般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或叫基本精神;有根据历史条件、时代任务反映社会发展的一般、特殊规律而阐述的一般原理和基本观点;有根据具体环境、解决具体问题而提出的具体观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基本的理解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核心观点拿来与中国的社会实际、历史文化相结合。

这个“结合”是一个多因素参与、交互作用的复杂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实践功能要求它的基本原理必须具体化才能得以体现和发挥作用。

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人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要想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于本国实际使其发挥作用,都需要将其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不同于其它理论之处就在于其本质上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作为反映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和真理本身,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结合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实际,任何国家任何时期生搬硬套地把马克思主义观点简单拿来是不可能指导实践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不是抽象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它是客观具体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感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感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感2009152班 20092701 吴俊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强调是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的的。

至此我国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新的认识,今天我会对这个问题谈谈我自己的观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的一代又一代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实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的重要指导理论、思想。

2、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指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有三个涵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一层涵义是它的革命的针对性。

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认识世界和说明世界的科学,更是革命的纲领、行动的指南和现实地改造世界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解放,只有通过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才能达到。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二层涵义是它的实践的确定性。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据实践的要求所做的应用性处理,就是把马克思所规定的革命的实践形式和路线方针,转化为具体能够完成时代使命的实践形式和路线方针。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三层涵义是它的科学的系统性。

这是指把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时代主题、实践形式和根本纲领,转化为革命的科学学说和根本纲领相统一、人的解放的实践形式和时代主题相一致的理论体系,形成一个完备的抽象和具体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和纲领体系。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摘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议题。

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时代化和大众化对其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展开分析。

通过探讨这些问题,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时代背景和大众需求对其产生的深刻影响。

这些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轨迹,也为我们认识其中蕴含的启示和未来展望提供了重要参考。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将有助于提升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内涵,相互关系,实践意义,启示,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与时俱进,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更好理解和运用。

随着大众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传播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已成为当务之急。

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时代化和大众化对其影响的关系,以及对其相互关系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深入分析,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1.2 研究意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明确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

探讨时代化和大众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促进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的紧密结合,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与时代化、大众化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野,促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总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和展望未来,可以为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优良传统提供重要参考,指导我们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座的心得体会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座的心得体会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座的心得体会参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座后,我深感这是一次极有意义的思想启蒙之旅。

在讲座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使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拓展。

首先,讲座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即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

中国是一个具有特殊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国家,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指导中国的发展。

这一点使我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必然的,只有理论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为人民谋福祉。

其次,时代化是我们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变化和出现新的形式。

因此,我们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时代要求我们不停地学习、更新知识、提升能力,保持与时俱进的思维和观念。

最后,大众化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关键所在。

马克思主义把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目标,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就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及与全体人民的素质提高相结合。

全民的参与和共同的奋斗,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基础。

因此,大众化是一个重要的任务,要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让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时代的思想。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告诉我们要密切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社会而努力奋斗。

[浅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间

[浅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间

[浅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间【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指导思想及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都更加复杂。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潮流,始终坚持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特别是增强当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力,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原理,结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实际,将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入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去,形成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历史赋予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1、毛泽东思想的确立,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众所周知,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

中国人民为反帝和反封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黑暗的中国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帮助了中国先进的文化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认识观作为指引国家命运的工具,给正在探讨国家命运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指明了一个发展的方向,即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的先进分子积极投身到现实斗争中去。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

对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问题上,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提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有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把握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国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为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空间、时间和主体性三个维度释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空间、时间和主体性三个维度释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空间、时间和主体性三
个维度释义
陈章亮
【期刊名称】《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11(033)001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即"三化",是当前学界热议的重大课题.弄清"三化"的内涵,地位以及在"化"字上下功夫是关键.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存在的灵魂,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生命,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
【总页数】6页(P16-21)
【作者】陈章亮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2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6
【相关文献】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承—进"关系分析——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联系 [J], 孟祥林
2.空间、时间和主体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三个维度 [J], 陈章亮
3.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三维探析 [J], 李莲;武晟;李凯
4.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为着力点 [J], 丁佳妮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意义及实现路径研究——评《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J], 刘展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五 中全 会 指 出 :十 二 五 ” 时期 是 全 面 建 “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关键 时期 。是 深 化 改 革 开
放 、加 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的 攻 坚 时 期 。”处 在 这一 战 略 机 遇期 , 我党 和我 国 遇 到 前 所 未 有 的 挑 战 .不仅 要 突 破 来 自 国 际 经 济 上 的压 力 、 治 上 的 “ 化 ” 政 西 思 想 侵 蚀 、 化 上 的渗 透 、 文 军事 上 的挑 衅 等 等 。而 且 要 充 分 利 用 有 利 条件 和积 极 因 素 。 力解 除疑 惑 、 解 国 内 矛盾 。面 对 努 化 新 形 势 、新 任 务 更 应 继 续 全 方位 推 进 马 克 思 主 义 “ 化 ” 这 是 改 革 开 放 三 十 多 三 . 年 来 实 践 经 验 的 科 学 结 论 也 是 建设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事 业 又 一 繁 荣 的 必然 选
部 学 习会 上 做 了 认 真 宣 讲 . 求 “ 看 几 要 多
遍 ” 宣 传 指 南 》 以树 立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 化 、 众 化理 念 。 小 平 同 志早 在 革 命 战 大 邓
路 .形 成 了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 这 一 道 路 的 开辟 和 体 系 的形 成 也 是 ”
择。
期 进一 步 深 化 , 别是 十七 大 、 七 届 四 特 十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 代化 、 时 大
中 全会 、五 中全 会 等 一 系 列 重 大 会 议 的
高 度概 括 的 和科 学 总 结 。深 刻 反 映 了马 克 思 主 义 “ 化 ” 新 阶段 乃 至 中 国特 色 三 在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摘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十分深远,在新的历史时期, 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相互关系的科学认识, 不断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路径, 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有人说,“在这个有机统一体中,中国化是核心,时代化是关键,大众化是基础。

”这一概括表明,对于这个有机统一体来说,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都不可缺少,每个方面都很重要。

它同时也意味着,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必须对三者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对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理解解和把握出现偏差,都会影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事业。

一、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深刻内涵(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按照中国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与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科学提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方面,它的核心和真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根本上说是这样一个过程: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的“特殊条件”和具体环境,即中国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国情和国际背景,使其由“一般原理”形态转化为具体的、一定时代的、中华民族的理论形态,形成具有中国的具体内容和中国的民族语言、民族特色、民族气派、民族风格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适应指导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在一定时代条件下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需要;同时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丰富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提炼,使之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高度,用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以葆其时代的青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辩证的、前进的、上升的过程,其生命活力在于植根于实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之间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之间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之间的联系作者:崔庆五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04期摘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历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特质和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实现途径;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则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中国化的根本归宿。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241-02理清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之间的关系,提高理论自觉,有助于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工作。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同当前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1] 。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要义在于:一方面,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对发展变化了的时代做出准确而科学的理论解释;另一方面,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对新的社会实践活动给予正确而有效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历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重大课题。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行动指南的时候,距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

时代的变迁,国别的改变,使得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无疑带有很大的特殊性,既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欧洲革命,也不同于列宁时代的俄国革命,当然也不同于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的革命。

当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时候,也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这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历史总结,充分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高度统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初,当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情况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还没有实现时代化的条件下,我们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的条条框框,照抄照搬俄国革命的经验和道路,致使中国革命曾经遭受重大挫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时代化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时代化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时代化要求【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时代化要求是当前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展开分析。

在引言中,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对于时代发展的重要性。

接着,正文部分分别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与实践意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时代化背景下的紧迫性、实现路径和措施,以及挑战与机遇。

在结论中强调了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促进创新发展以及推进时代化进程的重要性。

通过这篇文章的讨论,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时代化要求,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内涵、实践意义、必然要求、紧迫性、路径、措施、挑战、机遇、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创新发展、时代变革、进程。

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时代化要求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时代化要求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化要求更加凸显出来。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和实际情况,走符合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将其中国化,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普及到群众中,让广大群众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时代化要求的重要性在于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理论基础。

只有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时代化进程,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目标。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与实践意义一、理论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支撑。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摘要】这篇文章将围绕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展开讨论。

在将介绍相关背景信息。

在将分别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以及推进这一进程的现实意义和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在结论部分将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讨论,将为加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要性、挑战、策略、现实意义、重要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马克思主义由此进入中国。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推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科学指导。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要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积极回应新时代的要求和挑战,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实践者和传播者,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亿万人民心中的共同信仰。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通过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可以更好地融入到世界发展的潮流中,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能够提升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和文化品位。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全社会朝着更加文明和和谐的方向发展。

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仅是符合实际需要的,也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人民利益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价值与启迪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价值与启迪

(三)要重点突出蕴含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直面需要回答和解决的时代课题,始终瞄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生动实践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它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能对所有问题提供现成答案。正因为如此,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离开本国实际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这些深刻论述告诉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不仅要掌握其中的理论精髓,更要将蕴含于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推动实践的科学指南。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如果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生了变化,我们的党也就不能称其为共产党了,自然而然也就丧失了在中国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苏共丧失执政地位、导致国家四分五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苏共内部自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鼓吹指导思想多元化,直接引起党内外指导思想混乱。与此同时,西方思想的渗透趁机而入,为转向资本主义提供了思想土壤,其中的教训极为深刻。鉴于此,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精神支柱,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乱,那将是党、国家和民族的灾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执政党的地位并能够领导我们建设和改革的各项事业,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不断巩固和提高。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时代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上海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与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征文活动的通知
2010年2月23日
为深入研究、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入研究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研究总结、阐述宣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党校、市教卫党委、市社联、上海社科院、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征文活动,并在征文活动基础上召开理论研讨会,现将“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征文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市委落实中央精神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立足我国和上海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入研究、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研究,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为上海举办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服务。

二、参考选题
1、深入研究和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和取得的重大成果;深入研究和阐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途径、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2、深入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研究阐释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3、深入研究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思想渊源、理论品质、实践基础、丰富内涵和历史意义,研究阐释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4、深入研究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进程、实践基础、基本特征、丰富内涵和历史意义,研究阐释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5、深入研究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深入研究阐述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6、深入研究阐述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有之路;深入研究阐述改革开放面临的经济全球化、科技迅猛发展、国际金融危机为重要特点的新形势,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7、深入研究阐释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
划清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单一公有制的界限,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8、深入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划清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9、深入研究阐释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深入研究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研究社会矛盾及其化解,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10、深入研究阐述社会主义文化,划清社会主义文化同资本主义文化、封建主义文化的界限,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入研究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深入研究阐述建设和谐文化,推进文化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1、深入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伟大实践、重要成果和历史贡献;深入研究阐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和历史贡献,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2、深入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深入研究把握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提高党的建设
科学化水平的问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3、深入研究阐释上海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实践、新探索、新成绩、新经验。

14、深入研究上海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等重大课题。

15、深入研究总结上海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改革完善党委领导方式和决策运行机制、创新基层党建、深化党内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16、深入研究上海“十二五”发展面临的重大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深入研究“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17、深入研究“2010上海世博会”对经济、文化、社会和城市生活发展的深远影响和长远推动作用。

三、征文要求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题鲜明,观点正确,有深度,有价值。

2、逻辑严谨,语言流畅,文风朴实。

3、论文篇幅不超过8000字,并附100字左右的内容提要。

引文和史料要注明出处(统一要求为页下注)。

4、请填写上海市理论研讨征文(2010年)登记表,下载表格请进
入www.sh-
5、论文参考选题供组织论文撰写时参考,具体论文题目由作者自定。

四、组织和征集办法
1、各区县党委宣传部负责本地区、市教卫党委负责大专院校、上海社科院负责本院各研究所、市级机关工委负责直属各部委办局、市委党校、市委党史研究室负责本系统、市社联负责各学会的动员和组织工作。

2、请作者将撰写好的论文一律提交到本人所在单位,由各单位汇总后报送到所属系统,由所属系统汇总后报送到征文活动办公室并附电子版。

征文活动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理论处。

3、征文活动办公室将组织有关专家对应征论文进行评审,从中确定入选研讨会论文和入选研讨会论文集论文。

入选研讨会论文作者即为以文入会代表。

在入选研讨会论文集论文中,评选获奖论文20篇,每篇奖励2000元。

根据组织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评选优秀组织单位,给予奖励。

4、征文活动从征文活动通知见报日起至9月10日截止。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
2010年1月1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