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其类型
工业地域形成及类型
旧厂改造的现代商业园区
钢铁厂废墟上新建的展览馆
铸铁厂旧址改造科技产业园区
杜伊斯堡的生态景观公园
新兴工业区
形成:是在没有工 业基础的乡村地区 形成的以中小型企 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分布:意大利东
北部各部地区、 德国南部地区美 国“硅谷”
新兴工业区
意大利东北部 和中部, 原来是以 农业经济为主.从 20世纪50年代开始, 这里迅速发展成为 新兴工业区。其发 展中小企业的模式 被誉为“新世纪工 业发展模式之一”
优势和问题: 科技力量雄厚;离市区近环境质量较差,交通拥挤,
从矿山到公园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面积4400平方公里,人口540万 ,是欧洲现在最大的经济区。这里曾经浓烟蔽日,煤渣满地,如今随处可见的是环境优美的公园绿地 、幽雅的产业园区或者豪华的商贸中心。 鲁尔区原本以生产煤和钢铁为主。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先后遭遇“煤炭危机”和“钢铁危 机”。由于世界煤炭产量大增,加上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鲁尔区被迫缩小煤矿开采规模。70年 代中期,全球发生经济危机,钢铁生产也陷入困境。鲁尔区的传统产业结构被迫转型。1957年,鲁尔 区有140个煤矿基地,如今只剩下7个;1955年,这里有81座炼钢炉,现在只有7座。工人数量也都从 当年的数十万减少到了几万人。整顿后的煤钢生产出现了集中化的特点。 在整顿传统产业的同时,鲁尔区致力于发展新的工业及服务行业。新的工业企业如化学、汽车、 机械制造、信息通信以及环保工业等纷纷建立。零售业、旅游、法律咨询、广告、多媒体等各种新兴 服务产业百花齐放。目前,在鲁尔区有15万个规模不等的企业,大部分都是第三产业;从事第三产业 的人数为140万,占所有就业人口的65%。 鲁尔区的成功转型,得益于一系列有力的措施。转型开始,鲁尔区就花大力气加强交通设施建设 。现在,这里建成了欧洲最稠密的交通网,有600公里高速公路,730公里联邦公路,3300公里乡村公 路。为了适应产业转型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从1961年开始,鲁尔区的城市如波鸿、多特蒙德等陆续 建立起大学。鲁尔区现在是欧洲境内大学密度最大的工业区。除了高校之外,许多研究所为产业结构 的转型输送技术成果。几乎所有的鲁尔区城市都建有技术开发中心,全区有30个技术中心,600个致 力于发展新技术的公司。 鲁尔区还有一个把技术转化到市场应用的体系。所有大学和研究所都有“技术转化中心”,帮助 企业把技术转化成生产力。鲁尔区为在这里落户的企业提供支持,新成立的公司能得到低息贷款或部 分无偿援助等优惠,中小型公司尤其得到关照。 在进一步发掘原有产业潜力的同时,鲁尔区还努力开发新的产业。该区把12个产业作为今后开发 的重点,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医药技术、环保等,同时鼓励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进 行合作,以发挥“群体效应”。在这种合作下进行开发的项目将得到政府的资金补助。此外,鲁尔区 还鼓励各个城市与地区之间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值得一提的是,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始终重视环保, 采取了有力措施改善一度被严重污染的环境,如限制污染气体排放、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新 华社柏林9月15日电)
1.工业地域的类型及形成原因精编课件
区内各工厂之间物 质联系紧密,生产 协作广泛,生产规 模较大
工厂间物质联系 不密切,生产规 模大小不一
类
自发形成的
型
工业地域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发展 潜力
多为传统工业,结 经济效益、环境 效益较高
构单一,改造困难
多以出口加工型工 业为主,逐步转向 技术密集型工业
பைடு நூலகம்
举例
大多数的传统工业区
汽车城十堰、石油 城大庆、上海金山 卫石化工业区
1.工业地域的类型及形成原因
类 型
形成 原因
自发形成的 工业地域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有投入—产出联系 把生产上投入—产
的工厂自发地在地 理空间上相互接近,
出联系密切的工厂
以满足降低生产成 布局在一起而形成
本的需要
工业地域
在规划的工业用地 上先建成基础设施, 再吸引投资者建厂
工业 联系
有物质信息联系, 生产上投入—产出 联系密切
我国许多地方的 经济技术开发区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类型
1.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布的生产过程
棉花
印染
成品
纺纱
织布
油漆涂料厂 玻璃厂
电子元件厂
汽车制造厂
齿轮厂 橡胶厂
发动机厂
地理空间上的(基础设施)联系
返 回
工业生产联系的三种方式
★工业集聚 1.含义: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往往发生近 距离集聚现象称为工业集聚。 工业联系 2.工业集聚的意义: 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和协作; 降低中间产品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 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形成规模效益 共用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投资 工业集聚
①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如食品工业):以主要
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发展初步的加工工
业。面积较小,发育程度较低,工业联系简单、规 模小、工厂少,工业发展潜力较小。
②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如钢铁工业区):工业
生产过程复杂、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面积大, 往往能够形成专业化很强的工业城市。如我国和世 界许多著名的“钢铁城”、“石油城”、“汽车 城”。
信 息 联 系
降低能源 消耗
★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形成 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
表现
体积小、质量轻、价格昂贵的零部件厂与组装厂
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
优势 结果 动力
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 经济效益 引发了工业的地域联系,促进了人员、物质、信 息的流动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以及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 手段
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的关系 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工业 分散是工业过度集聚后产生的现象,其结果又形成了新的工 业地域。四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图解如下:
必修2 第4章 第2讲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其类型(共45张PPT)
理
人
教 版
(1)自然条件
①能源资源丰富(如煤炭、油气、水能等);
②矿产资源丰富(如铁矿、有色金属等);
③水资源丰富(如临河流、湖泊)。
返回导航
必修二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2)社会经济条件
①市场广阔(如人口密集、城市众多);
②交通便利(如邻铁路、河流;沿海、高速公路;近航空港等);
于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地
人
(2)区位选择规律
理
教 版
不同企业不同时期区位选择目的不同,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常见的规律
如下:
返回导航
必修二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区位选择
目的
选择在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 最可能是该地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
选择人口众多的大城市或发达地区
业,以中小型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发展模式,企业之间专业分工、团结合
作,形成规模效益。
(3)美国“硅谷”对我国高新技术工业的启示:选择环境优美、知识水平
地 理
人
教 高、交通便捷的地区发展高新工业区,要注意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创新,不断
版
更新产品。
返回导航
必修二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5.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鲁尔工业区发展条件的异同
岸山脉,面临旧金山湾,地理位置优越
环境
优美安静的环境,宜人的气候,使人心 情舒畅,有利于产品的技术创新
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环境优美
地 理
人 教 版
发达的科技,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 科技 所,为高科技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智力支
持
集聚了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知 识和技术的密集程度居美国首位
工业地域形成及类型介绍课件
二、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
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
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煤炭的能源
衰 地位下降 落
新年技份术炼钢1的80耗0年煤量逐19渐00降年低 1980年
的 原
焦煤
4吨
2吨
Hale Waihona Puke 0.75吨因 世界性钢
产铁钢矿、石出口钢2越吨来越多 1.8吨
1.3吨
铁过剩
经济危机、钢替代品的广泛使用
结 果和地域的劳新生动型产生的分产集工方聚。式
获得更多效益
工业地域
跨国公司
分散
一、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1.工业联系与集聚
共共共用用用
2.我国工业集聚的主导因素 能人运源力输资(或、源电技仓力术储)
a.利用廉价劳动力
设优施势
廉价劳b动.利力集用中交地通区枢纽
服装、鞋帽、箱包、雨伞
有传统c工.利艺港用技口能资地源区
面面积积小广,、发发育育程程形度度成低高类,,型
发有工展为业潜生力地活小所域。配置的服务业和
其他工业,往往扩展为工业
城市。
性质分类
自发形成 规划建设形成 发育程度低 发育程度高
工业城市
二、世界主要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形成: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 基础上,以煤炭、纺织、钢铁、机 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 工业 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 工业地域
工业的空间集聚形方矿区成原产工域规料资业矿为源模区产基是不资础中等源的上等,组加逐城合形工步市、态工形的优各业成经越点的
异的工业地域
是工济的工业主经业地体济地域,技域类是术类型大条型。城件的市和基的悠层重久单要的位
工业地域
2-4-2工业地域的形成及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精版)
俄罗斯四 大工业区
区名 日本 太平 洋沿 岸工 业带 印度 东北 部、 西部 传统 工业 区
示意图
优越条件
布局方 式
①太平洋沿岸多优良港 湾;②重视科技,技术 力量雄厚;③发展教育, 劳动力素质高;④20世 临海型 纪50年代后,美国出资 扶持
①开发历史较早;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西北部: 传统工业区 东北部和中部: 新工业区
图 例
新兴工业区 乌迪内 蒙特别鲁那 皮亚琴察 卡尔皮 都灵 帕尔马 摩德纳 热那亚 萨斯索罗 博洛尼亚 卡拉拉 普拉托 马萨 阿雷佐 米兰
0
100km
“第三意大利”
南部:工业 化尚未普及
D 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名: C B
A A表示 太平 洋;
B表示 海岸山脉;
劳动力技 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 术条件 识和技能
政府因素 军事订货
廉价劳动力 政府的大力支持
形成条件 典型案 例—— 3. 意大利 东北部 和中部 工业区)
大批廉价劳动力 20世纪70年代原材料和能 源大幅度涨价 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 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 政府的大力支持 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 交通运输方便 以中小型 企业为主以轻工业 为主 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 生产高度 专业化 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 村,生产过程 分散
煤铁复 合体型
三、新兴工业区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 美国的“硅谷” 、日本的“硅岛”、英国的苏格兰……
世界工业布局的改变,具体归纳如下:
【注意】 新兴工业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并 非特指需要高科技支撑的技术密集型工业。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在20 世纪50年代前,一直以农业 经济为主.从20世纪50年代 开始,这里迅速发展成为新 兴工业区.
第25讲 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其类型
类繁多
课件PPT部编版课件统编版部编版第2 5讲 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其类型课件优质 课课件 免费课 件PPT
考点互动探究
3.工业分散的目的和规律
(1)目的:工业分散有利于缓解老工业区用地、用水紧张状况,减轻环境污染;有利于
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规律:不同企业在不同时期工业分散过程中区位选择的目的不同,应具体情况具
基础自主梳理
4.工业分散 (1)分散的原因 ①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 区位优势 。 ②有些生产企业所需的零部件不可能在 同一地区 生产。 (2)分散的结果
引发工业的地域联系,促进地域之间的人员、物质和 信息 等的流动。 (3)适宜类型: 轻薄短小 型产品的生产企业和复杂产品的生产企业。
基础自主梳理
(4)支持条件 ①现代化的 交通运输方式 。 ②现代化的 通信技术和手段 。 5.传统工业区 读德国鲁尔工业区图(图25-2),完成下列要求。 (1)传统工业区分布: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 东北部工业区 、 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图25-3
基础自主梳理
①分布:意大利的 东北部和中部 地区,图中A、B、C三地区,代表新工业区的 是 B ,该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一直以 农业 经济为主。 ②特点:以 中小 型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分布在小城 镇,甚至农村。 ③发展模式: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 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体分析。
区位选择
目的
选择在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
最可能是该地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
选择在人口众多的大城市或发达地区 最可能是该地市场广阔
2-4-2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其类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2-4-2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其类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单项选择题(2011·广东汕头模拟)读“某城市的工业结构图”,完成第1~2题。
1.不属于完善该城市工业结构的措施是()A.拓展交通B.加强工业协作C.加大科技投入D.加大重工业比例2.下列区域存在或属于此类型城市的是()A.德国鲁尔区B.俄罗斯乌拉尔工业区C.印度班加罗尔D.日本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区答案:1.D 2.C解析:第1题,从该城市的工业结构图可以看出,该城市以航空航天工业为主导,故不宜加大重工业比例。
第2题,德国鲁尔区、俄罗斯乌拉尔工业区、日本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区均以传统的重工业为主。
班加罗尔有印度“硅谷”之称,属于此类型城市。
下图甲为美国硅谷地区图,下图乙为鲁尔区图,读图完成3~4题。
3.两地区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A.劳动力丰富B.交通便捷C.气候适宜D.水源充足答案:B解析:美国硅谷工业区以微电子工业为核心,而德国鲁尔区以传统工业为主,两区域发展工业都依赖便捷的交通。
4.两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共同特点是()A.因生产联系而集聚B.经历了衰落、重振过程C.新增企业以中小型为主D.工业布局趋向原料产地答案:C解析:高新技术工业区并不是因为生产联系聚集而成,而是为了获取规模效益;硅谷至今没有衰落,也就谈不上重振;硅谷的工业布局趋向于科技先进、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地区;二战后,两工业地域新增企业多为中小型。
下图为大连市承接产业技术转移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5~7题。
5.大连市将逐渐形成以英特尔项目为核心的、亚洲重要的、国际一流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和亚洲集成电路集散地。
大连市软件产业长足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科学技术发达B.海陆交通便利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D.位于环渤海经济圈6.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软件开发企业纷纷落户大连市,在此设立跨国公司和工厂。
其主要的自然因素是()A.土地面积广大B.环境条件优越C.水资源丰富D.矿产资源丰富7.大连市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资源B.政治C.科技D.交通答案:5.A 6.B7.D解析:第5题,软件产业属于技术导向型企业,科学技术发达是大连市软件产业长足发展的主导因素。
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区◎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工业集聚的发生原因与工业类型◎工业地域的分类传统工业区以及特征: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1、一般是在丰富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2、以大型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工业分布高度集中。
新兴工业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日本硅岛(九州岛),英国苏格兰地区,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印度的班加罗尔。
◎工业带1、北美工业地带——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地带,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区。
2、西欧工业地带——现代工业的发源地,世界第二。
3、东欧工业地带——资源型重工业地带。
4、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世界著名的临海工业地带。
5、亚洲东部沿海工业地带——工业类型逐渐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
⊙北美工业地带区位条件:煤,铁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特点:工业部门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也很发达,工业部门齐全多样,尖端技术和高科技工业居世界领先地位。
⊙西欧工业地带区位条件:现代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拥有熟练的高科技人才,临近丰富的煤,铁资源,交通运输方便,经济基础雄厚。
特点:世界工业化最早的地区,现代化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以重工业,化学工业为中心的综合性工业区,其中以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核能,航空,汽车,化工等部门最为重要。
钢铁,机床,汽车,船舶,电力等产量居世界前列。
工业地区分布总的结构特点是从内陆资源产地逐渐向沿海消费地区发展。
⊙东欧工业地带区位条件:资源丰富,基础工业实力雄厚。
特点:属资源型重工业地带,工业布局在靠近原料和燃料产地的内陆。
燃料动力,钢铁,机械化学等部门是主要支柱,轻工业相对发展迟缓。
二战以后,电子,宇航等新兴工业发展较快。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区位条件:交通运输便利科学技术发达,人口稠密。
特点:依靠进口原料,燃料的加工贸易型工业地带,近年来,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
高一地理必修二工业地域的形成
06
工业地域与城市化进程关系探讨
城市化进程对工业地域影响
劳动力集聚
城市化进程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向城市集聚,为工业地域提供了充足 的劳动力资源。
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为工业地域提供 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城市化进程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城 市化进程,吸引了大量人口和资 本的集聚,进一步促进了工业地 域的繁荣和发展。
03
工业地域空间结构与发展趋势
空间结构类型及特点
1 2 3
集聚型工业地域
同类或不同类工业企业集聚在一起,形成专业化 生产协作地域。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协作紧密等特点。
扩散型工业地域
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工 业地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工业地域对城市化进程推动作用
经济增长动力
工业地域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城市化进程提供 了持续的动力。
就业机会创造
工业地域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 移,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成的冲积平原。
输入 标题
工业部门
以纺织、机械、电子、钢铁、汽车等为主导的综合性 工业基地。
地理位置
发展条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加强规划与管理,促进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构建大 交通,完善城市交通运输网;治理环境,保护水源;
大力发展科技,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发展方向
工业基础雄厚,商品经济发达;水陆交通便利;劳动 力素质高;科技力量雄厚;市场广阔。
05
工业地域对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其类型共张PPT
科技人才比例高;增 长速度快、产品更新 换代周期短;研究开 发费用比例高;产品
面向世界市场考点三 新工业区Fra bibliotek深化探究
1.意大利新工业区与美国“硅谷”的比较
美国“硅谷”
意大利新工业区
相同点
①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②交通便利;③没有传统工业区位优 势;④中小型企业为主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崛起因素 气候宜人,有高等院校,便
业基础好
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励
搬迁费用高
设施完善,协作能力强
典型工业区发展条件评价
反思归纳
2.基本原则
(1)理清要点,综合分析。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多角度、多层 面分析,避免思路狭窄,遗漏要点。
(2)利弊均衡,全面分析。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找出区域工 业发展中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3)抓住主导,重点分析。针对主导因素,结合区域特征因 地制宜进行重点评价与分析,避免套用、空泛。
务设施等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共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按形成分 按性质分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规划建设的的工业地域 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考点一 工业集聚与分散
2.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基础梳理
类型 老工业区过
度饱和 电子工业
跨国公司
原因
地价、工资上涨,资 源短缺,污染严重
1.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联系
深化探究
考点一 工业集聚与分散
2.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比较
深化探究
优点
缺点
①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和协作;
②减少运费和能耗,降低成本, 环境污染严重,能源资源供
工业集聚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有关工业的地域形成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有关工业的地域形成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有关工业的地域形成【】高中学生在学习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困惑,查字典地理网的编辑为大家总结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有关工业的地域形成,各位考生可以参考。
知识点概述本节的主要考点有:工业联系及其类型;工业集聚及效益;工业分散;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分类。
工业联系、工业的集聚与分散、工业地域这三部分内容紧密联系,逐步递进,历年高考都比较注重工业区域知识和工业的生产联系、产业结构的转化等内容的考查,重视用工业联系的观点分析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及工厂转移、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等知识,重视人地关系理念的确立。
知识点总结1、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
工业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就形成了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即两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
①生产工序上的联系(纺织厂和印刷厂之间的工业联系)②空间利用上的关系(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工业)2、工业集聚3、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利于技术的快速创新。
关于分散。
也可分为传统工业的分散和现代工业的分散两种情况。
传统工业的分散是因为老工业区达到饱和后出现一系列问题,而向发展中国家、国内的资源地或条件适宜的地区、城市郊区分散。
这种分散不是工业联系的结果。
现代工业的分散是工业联系的结果,它产生的前提是科技的进步,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而超高压输电技术和核电技术、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使得工业区位选择降低了对原料和动力的依赖程度。
这种分散的产生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原料或零部件及产品的运输量较小,运费在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小;二是接近顾客和原料地。
另外,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条件,减少市场上的交易费用也是分散布局的原因。
从总体上说,跨国公司将其下属企业在全球分散布局,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产品市场。
2、本节的主要考点有:工业联系及其类型;工业集聚及效益;工业分散;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分类。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类型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类型[考纲要求]工业联系;不同类型工业生产的集聚和分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类型。
[知识讲解]一、工业联系(1)生产的联系:投入产出联系(2)空间上的联系:共用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3)信息上的联系:如计算机联网——非物质联系1.下列各组工厂之间具有投入—产出联系的是( C )A .服装、鞋帽、雨伞、包带B .家具、纺织、食品、印刷C .纺纱、织布、印染、服装D .汽车、水泥、农机、化肥二、工业的集聚和分散1、工业的集聚(1)工业集聚: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称为工业的集聚。
(2)工业集聚的效益: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提高规模效益2、工业的分散(1)分散原因①、避免过度集聚产生的弊端②、分散建厂,可以减少市场交易费用,并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③、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条件(市场、原料、劳动力等)。
(2)趋向:全球化、中小型。
形成跨国公司,它是工业联系全球化的具体体现。
2.关于工业集聚的优越性的正确选项有: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②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③降低运费和能源消耗;④扩大总体生产能力;⑤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⑥减少污染,改善环境( A )A .①②③④⑤B .②③④⑤⑥C .①③④⑤⑥D .①②③⑤⑥三、工业地域1定义: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称为工业地域。
自发形成: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在地理上靠近,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规划建设形成:有的有投入产出联系,有的没有投入产出联系,为的是共用基础设施发育程度较低:一些轻工业工厂面积较小,对当地工业发展的潜力也小发育程度较高:重工业(钢铁、机械、石化)工厂,生产过程复杂,相互联系工厂多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往往由于工业地域扩展为工业城市3.工业地域形成的有利条件:①生产分工越来越细;②生产部门越来越复杂;③生产工艺日益专业化和自动化;④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
第2讲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其类型
1.思维模板
必修② 第四章第2讲 分析角度
自然条件 原料 燃料 水源 土地 市场 交通 技术 劳动力 产业基础 国家政策
反思归纳
经济条件
评价用语 接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 接近燃料地(煤矿、水电站等),能源充足 靠近水源(河流、湖泊、水库),水资源丰富 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接近市场(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交通(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便利 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其类型 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有人才和技术优势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廉价 靠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好;工 业基础好 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励
如面粉厂 制糖厂 糕点厂 糖果厂
考点一
工业集聚与分散
基础梳理
1.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工序上的联系:产品与原料的联系
工业 联系
引 起
类型
空间利用上的联系:共用基础设施,共用当地服 务设施等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共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工业 集聚
形 成
意义
工业 地域
按形成分 按性质分
社会条件
工业惯性
社会协作
搬迁费用高
设施完善,协作能力强
必修② 第四章第2讲
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其类型
必修② 第四章第2讲
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其类型
图中有哪些工业企业?它们在分布上有什么 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考点一 工业集聚与分散 (一)工业联系
基础梳理
投入—产出的联系
棉 花
纺纱 厂
棉 纺
织布 厂
工业区
形成条件
考点三
新工业区
深化探究
1.意大利新工业区与美国“硅谷”的比较
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
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引言工业地域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于工业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和一定特征的地域单位。
工业地域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地理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本文将结合实际例子,探讨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2.1 工业地域的定义工业地域是指在某一地理区域内,工业部门在经济地理上相互集聚形成的一种经济区域。
它是特殊类型的空间区域,与其他类型的区域存在明显的区别。
2.2 工业地域的特征1. 密集的工业企业集聚。
工业地域是由于工业企业的集聚而形成的,这些工业企业往往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特征。
2. 高度的产业链配套。
工业地域内的企业往往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产业链配套关系。
3. 人才和技术资源的集聚。
工业地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技术资源,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持,推动了地区的工业发展。
2.3 工业地域形成的影响因素1. 地理条件。
地理条件是工业地域形成的基础,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
例如,沿海地区因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及良好的气候条件而成为工业地域。
2. 资源禀赋。
资源禀赋是工业地域形成的重要因素,包括能源、原材料、水资源等。
例如,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省形成了以煤炭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地域。
3.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工业地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导致了工业地域的差异。
例如,广东省因其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的发达而成为工业地域。
4. 政策导向。
政策导向对工业地域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都会对工业地域的形成产生影响。
例如,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
三、工业地域的影响3.1 经济影响工业地域的形成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它可以推动地区产业的发展,提高地区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3.2 环境影响工业地域的形成也带来环境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二 传统工业区
深化探究
2.传统工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思路
考点三 新工业区
二、新工业区
基础梳理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的 “硅谷” 、日本的“硅岛”、英国的苏格兰……
美国的“硅谷”地区
意大利的东北部和中部地区
如何理解新工业区的“新”?
提示:理解新工业区的“新”应把握以下三点 1.时间新大多自20世纪50年代后(新技术革命开始后)开
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
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衰 落 煤炭的能源
年份 1800年 1900年 1980年
的 原
地位下降
新焦技煤术炼钢的耗4吨煤量逐渐2降吨低 0.75吨
因
铁矿石
2吨 1.8吨 1.3吨
世界性钢
产钢、出口钢越来越多
铁过剩
经济危机、钢替代品的广泛使用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环境污染、土地紧张、交通拥挤
(2)规划建设
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 形成空间、信息共用。
2.工业地域按发育程度的分类:
(1)发育程度较低(小 范围)的工业地域
面积小,发育程度较 低潜力小,多为原料 加工型 如面粉厂、制糖厂、糕点厂、糖果厂
(2)发育程度较高 (大范围)的工业地 域
钢铁工业城 : 鞍山 攀 枝花 马鞍山
全国的90%。
3.案例——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1)优越的区位条件
b.离铁矿区较近
来自法国东北部 的洛林铁矿
来自国外的铁矿
3.案例——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1)优越的区位条件 c.便利的水陆交通
鲁尔河上的 铁矿运输
3.案例——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1)优越的区位条件 d.充沛的水源
(3)鲁尔区的综合整治
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核心
(1)调整工业结构 (3)发展第三产业
旧(厂2改)造调的整现代工商业业布园局区 (4)优化美化环境
钢铁厂废墟上新建的展览馆
铸铁厂旧址改造科技产业园区
杜伊斯堡的生态景观公园
洁净的街道
清澈的河流
考点二 传统工业区
深化探究
1.传统工业区的形成、衰落与整治(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地排出红褐色的污水, 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的东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 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 的梦想。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有如一杯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
调成的鸡尾酒。
——德国作家Heinrich Boll 1958年形容鲁尔区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有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存在分散。 1.老工业区过度饱和:能源、原材料供应困难(资源短缺); 用地紧张(地价、工资上涨);污染严重等。 2.电子工业:原料(或零部件)及产品轻薄短小且价格昂贵, 适宜空运。 3.跨国公司: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现代工业的标准 化生产和运输技术的发展。寻求最优区位,降低成本。
莱茵河
利珀河
鲁尔河
3.案例——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1)优越的区位条件
e.广阔的市场
德国以及西 欧工业发达,鲁 尔区本身就是消 费中心。
德国、西欧
3.案例——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2)衰落的主要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后, 鲁尔区经历了约一个世 纪的繁荣之后,经济开
始衰落。
钢铁工业
煤炭工业
第二讲 工业地域的形成 及其类型
考纲解读
➢ 结合案例,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 和工业地域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 了解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表现形式、 原因和优势,以及工业地域联系的主 要形式。
➢ 结合实例,说明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 区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一)工业联系 1.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
优点
缺点
①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和协作;
②减少运费和能耗,降低成本, 环境污染严重,能源资源供
工业集聚
获得规模效益;③共用基础设
应紧张
工业分散
施,节约建设投资 ①寻求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 加大运输成本,难以发挥规
本;②环境污染小
模集聚效应
考点二 传统工业区
1.主要分布地区
基础梳理
英国中部工业区
我国辽中南工业 区
棉 纺纱厂 棉 织布厂
花
纺
棉 布
印染厂
成 品
布
2.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共同利用工业区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廉价
的劳动力。
劳动力
3.信息上的联系
——工厂之间存在非物质的信息联系,在现代生产 中越来越重要
互联网上洽谈业务
(二)工业集聚 (1)概念:
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起来,形 成工业集聚现象。
德国鲁尔区
考点二 传统工业区
2.主要特点
基础梳理
建立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 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企业为核心。
3.案例——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1)概述 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
叶,百余年来一直是德国的 煤铁工业基地,被称之为 “德国工业的心脏”,是德 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要工业区。
德国鲁尔区是典型的传 统工业地域,位于德国的中 西部,莱茵河下游,地处欧 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欧洲经 济最发达的区域内,临近法 国、荷兰、比利时、丹麦、 瑞典等国的工业区。
鲁尔区
3.案例——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1)优越的区位条件
a.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煤田
鲁尔区煤炭 地质储量为2190 亿吨,占全国总 储量的3/4,其 中经济可开采量 约220亿吨,占
面积大,发育程度高 潜力大,多为综合型
石油城 :大庆 汽车城:长春
克拉玛依
十堰 底特律
思考:世界上有很多“钢城”“汽车城”,但很少听说有 “糕点城”“糖果城”,这是什么原因?
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生产过程复杂、 协作工厂多、占地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再加上为方便众 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容易扩展逐步形 成工业城市。而糕点和糖果生产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小、 发育程度低,工业发展的潜力小,不易扩展成工业城市。
(2)优势(意义): ①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生产成本。 ②取得规模效益。 ③共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三)工业地域 • 概念: 工业联系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 工业集聚
工业地域
1.工业地域按成因的分类: (1)自发形成 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
产成本为目的,自发地在地理上相互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