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神经的顺序
如何记忆 12 对脑神经
如何记忆12 对脑神经一嗅二视三动眼,四划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及副舌下全。
8块腕骨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
烧伤病人早期胃肠道营养少食多餐,先流后干,早期高脂,逐渐增糖,蛋白量宽1、以点代面,密切前后联系1.1.脑干中脑神经核的记忆1.1.1.首先,我们先讲述相关预备知识:1、鳃弓衍化肌包括:咀嚼肌、表情肌、咽喉肌。
2、脑神经的名称、序号及性质:嗅、视、动眼、滑、叉、外展、面、听、舌咽、迷、副、舌下神经;1、2、8是感觉,,5、7、9、10是混合,3、7、9、10含副交感,3、4、6、11、12含运动。
3、脑干仅与后十对脑神经相连。
1.1.2然后讲解:1、脑干躯体运动神经核〔(3、4、6、11、12)相联系+支配鳃弓衍化肌〕有动眼、滑车、外展、副、舌下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共计8对。
2、内脏运动神经核(副交感核)(3、7、9、10副交感)动眼神经副核、上涎核、下涎核、迷走神经背核共计4对。
3、内脏感觉:孤束核1对(孤单一束)4、躯体感觉:1、2、8是感觉,而1、2对不连脑干,故只有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5、7、9、10是混合=头面。
1.2语言中枢的记忆: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语言有身体(姿势)语言,书面语言及口头语言,用得最多的是后两者,书面语言中包括写、读,口头语中包括说和听,其中写和说是主动的,读和听是被动的。
其次,语言中枢都与相应感觉或运动中枢靠近,故主动的(说和写)部位于中央沟之前,故与额、中、下回靠近,且又是倒置人体,故就体表投影来说,参与说话的喉部位置显然在手之下,因此额中回后部为写字中枢,额下回后部为说话中枢;被动的(阅读和听话)位于后中央沟之后,靠近听觉中枢的缘上回和靠近视觉中枢的角回就分别成了听话中枢和阅读中枢。
2口诀记忆如脑N的名称序号,连脑部位早已脍灸人口,广为传诵,在此我举例如下:2.1舌的神经支配记为:舌前面,舌后咽(面神经管理舌前2/3,舌咽神经管理舌后1/3的味觉和一般感觉),三叉神经管一般(三叉神经管理舌前2/3的一般粘膜感觉),舌下神经司运动。
解剖第七课脑神经、脑干
X 迷走神经 vagus n.(混合性) .(混合性 .(混合性)
走行
延髓→ 延髓→颈V孔→颈内A、V之间的后方 颈内A →颈根部 右迷走N 锁骨下A前方→ * 右迷走N→锁骨下A前方→右肺根后 食管后丛→后干→食管裂孔→ 方→食管后丛→后干→食管裂孔→ 腹腔→胃后支, 腹腔→胃后支,腹腔支 左迷走N 弓前方→ * 左迷走N→主A弓前方→左肺根后方 食管前丛→前干→食管裂孔→ →食管前丛→前干→食管裂孔→腹 胃前支, 腔→胃前支,肝支
XI 副神经 accessory n.(运动性) (运动性)
延髓
颅根 脊髓根 枕骨大孔 颈静脉孔 jugular foramen 迷走神经 胸锁乳突 肌深面 斜方肌 trapezius 胸锁乳突肌
咽喉肌
XII 舌下神经 hypoglossal n.(运动性) 运动性) 运动性
延髓 舌下N 舌下N管 颈内A、V之间 颈内A 舌神经下方 穿颏舌肌 舌内、外肌 舌内、
superior obliquus
lateral rectus
ciliary ganglion
IV 滑车神经 trochlear n. (运动性) 运动性)
中脑背侧→海绵窦→眶上裂→ 中脑背侧→海绵窦→眶上裂→眶→上斜肌 背侧
superior obliquus
VI 展神经 abducent n (运动性) 运动性)
脑神经
cranial nerves
脑神经的名称和顺序 脑神经的名称和顺序 12对 共12对 II视 I嗅 II视 Ⅲ动眼 Ⅳ滑 Ⅴ叉 Ⅵ外展 Ⅶ面 Ⅷ听 Ⅸ舌咽 XI副 X迷 XI副 Ⅻ舌下全
脑神经的纤维成分(7)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躯体感觉纤维 特殊躯体感觉纤维 感觉纤维 一般内脏感觉纤维 内脏感觉纤维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一般躯体运动纤维 运动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请按先后顺序写出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
请按先后顺序写出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第一躯体运动区、第一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在大脑半球的什么部位?第一躯体运动区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第一躯体感觉区在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视区在枕叶内侧面的距状裂两旁。
听区在颞横回。
各语言中枢在大脑半球的什么部位?与语言有关的各种中枢位于优势半球上,听觉性语言中枢在颞上回后部、视觉性语言中枢在角回,书写性语言中枢在额中回后部,运动性语言中枢在额下回后部。
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脑脊液主要由脑室内的脉络丛产生,自侧脑室经室间孔入第三脑室,再经中脑水管至第四脑室,由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腔,最后经蛛网膜粒主要归入上矢状窦。
何谓兴奋性?可兴奋的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兴奋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什么是内环境?体液约占体重的60%。
大部分分布在细胞内,称细胞内液,占40%;小部分分布在细胞周围,称细胞外液,占20%,细胞外液包括组织间隙液和血浆这些细胞外液统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何谓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减弱或抑制控制信息,从而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起到维持酚酞的作用,这类反馈调节叫负反馈。
例如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反馈抑制腺垂体,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反之亦然,从而起到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稳态的作用。
何谓稳态?在外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机体内环境各种理化因素的成分、数量和性质所达到的动态平衡状态称谓稳态。
阈值和阈电位有何异同?恰能引起组织兴奋产生动作电位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称谓阈强度或阈值。
细胞膜由缓慢除级到快速除级而引发动作电位是临界膜电位称谓阈电位、只有阈值刺激才能使细胞膜除级达临界电位而引发动作电位。
肌肉的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有何异同?肌肉两端固定后进行收缩时,肌肉长度不断缩短但张力增加,这种收缩形式称等长收缩,如果肌肉长度缩短,张力不变,这种收缩形式称谓等张收缩。
1-神经系统-脑神经
2)上颌神经(maxillary nerve):为感觉性,分布 于上颌牙齿及牙龈、上颌窦和鼻腔的粘膜。出 眶下孔延续为眶下神经(infraorbital n.),分布于睑 裂与口裂之间的皮肤。
3)下颌神经(mandibular nerve):为混合性,感觉
纤维分布于下颌牙齿及牙龈、颊和舌体的粘膜
面 躯体运动纤维——表情肌 (大部分) 神 经
混 合 神 经
副交感纤维——泪腺,下颌下腺, 舌下腺的分泌
内脏感觉纤维——舌前2/3味觉
--
面神经损伤表现
额纹 鼻唇沟
(4)一侧面神经损伤的表现:
颅外损伤:患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口角偏向健侧,患侧不能闭眼,角膜反射消失。
脑神经的分类
感觉性神经: Ⅰ、Ⅱ、Ⅷ (只含感觉纤维) 运动性神经 (只含运动纤维) Ⅲ、Ⅳ、Ⅵ、Ⅺ、Ⅻ 混合性神经 (含感觉、运动纤维) Ⅴ、Ⅶ、Ⅸ、Ⅹ
复习颅底内面观
理解脑神经进
出颅腔的部位
← Ⅰ← 筛孔 Ⅱ ← 视神经管 → Ⅲ → 眶上裂 Ⅳ → 眶上裂 Ⅴ-1 ← 眶上裂 Ⅴ-2 ← 圆孔 Ⅴ-3 ← 卵圆孔 Ⅵ → 眶上裂 Ⅶ ← 内耳门 Ⅷ ← 内耳门 Ⅸ ← 颈静脉孔 Ⅹ ← 颈静脉孔 Ⅺ → 颈静脉孔 Ⅻ → 舌下神经管
三 叉 下颌N:下牙、颊、舌前2/3 神 粘膜,口以下皮肤 经 躯
体 运 ——下颌N:咀嚼肌 动
VI 展神经 (Abducent nerve)
展神经核
眶上裂
外直肌
展神经
VII 面神经 (Facial nerve)
(1)连接脑的部位: 脑桥与延髓之间的沟。 (2)出入颅腔的孔裂: 内耳门→内耳道→面神
每对脑神经纤维数目、种类不同
24.脑神经
纤维成分:含一般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功能:支配外直肌。
行程:起于脑桥被盖部的展神经核,自脑桥延
髓沟中线两侧出脑,前行至 颞骨岩部尖端 ,穿经 海 绵窦后壁 ,在窦内 沿颈内动脉外下方 前行,经眶上 裂入眶,进入外直肌。
临床意义:展神经损伤可引起内斜视。
睫状短神经
睫状神经节 Ciliary ganglion:
形态:为扁椭圆形的副交感神经节。 位置:位于视神经与外直肌之间。
上支
视神经
神经节根:
上支 睫状神经节
①感觉根:来自眼神经的鼻睫神经支,传导眼球的一般感觉。 ②交感根:来自颈内动脉交感丛,支配瞳孔开大孔和眼球血管。
③副交感根:即睫状神经节短根,来自动眼神经,支配睫状肌和瞳 孔括约肌。
蜗神经:内耳螺旋器毛细胞→蜗神经节(螺旋神经节)→ 蜗神经,经内耳门入颅,于脑桥小脑角处,经脑桥延髓沟外 侧部入脑,终于附近的蜗神经腹侧、背侧核。
前庭神经核
蜗神经核
临床意义:前庭蜗神经损伤可表现为 位听障碍:伤侧耳聋和平衡功能障碍。 前庭刺激:眩晕和眼球震颤。
自主神经症状: 由于前庭与网状结构和植 物性神经存在联系,多伴有呕吐等症状。
脑神经 副交感神经
脊神经
感觉性脑神经 运动性脑神经 混合性脑神经
交感神经
6、脑神经节的名称及位置
一般感觉性神经节: Ⅴ 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压迹处。 Ⅶ 膝神经节:面神经管内。 Ⅸ 舌咽上神经节和下神经节:颈静脉孔内。 Ⅹ 迷走上神经节、下神经节:颈静脉孔下方。
三叉神经节
膝神经节
脑神经
脑神经概述
感觉性脑神经 运动性脑神经 混合性脑神经
第1-6脑神经解剖
睫状神经节
• ③感觉根,来自鼻睫神经,穿过神经节随睫状短神经入眼球,传导眼 球的一般感觉。
• 睫状短神经般6~10条,自睫状神经节发出,经眼球后极,视神经 周围进入眼球。
睫状神经节
• 由于随动脉而来的交感神经纤维和鼻睫神经的感觉神经纤维都穿 过此节而达眼球,因此,阻滞麻醉此节及其附近的神经根,就可阻 断结膜、角膜、眼球中膜各部的感觉传入,作此神经节麻醉可达上 述目的,称球后麻醉。
四、滑车神经
• 滑车神经trochlearnerve为运动性脑神经,细小。起于中脑下丘平 面对侧的滑车神经核,自中脑下丘下方出脑,绕过大脑脚外侧前 行,穿经海绵窦外侧壁向前,经眶上裂入眶,越过上直肌和上睑提 肌向前内侧行,支配上斜肌。
五、三叉神经
• 三叉神经rigeminal neve为混合性脑神经、含一般躯体感觉 和特殊 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脑神经
• 2.一般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头、颈胸、腹部的内脏器官。 • 3.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为脑干内一般躯体运动核发出的轴突,分布于
眼外肌和舌肌等骨骼肌。
脑神经
• 4.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为脑干内一般内脏运动核(副交感核)发出的 轴突(节前纤维),经位于器官旁或器官内的器官旁节或器官内节(节 后纤维)换神经元后,支配心肌、平滑肌的运动以及控制腺体的分 泌。
(二)上颌神经
• 在眶内入眶下沟、眶下管,最后穿出眶下孔达面部。上颌神经在 穿出眶下孔前,沿途发出分支分布于上颌牙、牙龈、鼻腔黏膜软腭 黏膜。
• 穿出眶下孔后分支分布于眼睑及睑裂与口裂之间的皮肤。 • 上颌神经的主要分支如下:
1.眶下神经
• 眶下神经infraorbital nerve是上颌神经主干的终末支,经眶下裂入 眶,经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分数支,分布于下睑、鼻翼、上唇 的皮肤和黏膜。
颅神经
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
单侧视交叉前和双侧视交叉后病变 均可引起视力减退.如双侧视皮质病 变可导致皮质盲.视觉传入通路上的 病变可引起视野缺损,如一侧枕叶病 变出现对侧偏盲和黄斑回避.视交叉 中部病变(如垂体瘤,颅咽管瘤)使来 自双眼鼻侧的视网膜纤维受损,引起 双颞侧偏盲;视束或外侧膝状体病变 引起对侧同向性偏盲;视辐射下部受 损(颞叶后部病变)引起对侧同向性 上象限盲.视辐射上部受损(顶叶肿 瘤或血管病变)引起对侧同向性下象 限盲.
一、嗅神经 性质 —— 特殊内脏感觉性 嗅黏膜中嗅细胞 —— 嗅丝(嗅神经) ——嗅球
嗅神经检查(olfactory nerve examination)
1.检查方法:嘱病人闭目,并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然后用 醋、酒、茶叶、牙膏等带有气味的物品分别放于鼻孔前,让 病人说出所嗅到的气味。同法检查对侧。嗅觉正常时可明确 分辨出测试物品的气味。 2.异常表现和定位 (1) 嗅觉丧失或减退 : 头面部外伤累及嗅神经常致双侧嗅觉丧 失;嗅沟病变如脑膜瘤等压迫嗅球、嗅束多引起一侧嗅觉丧失; 嗅觉减退见于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 (2)嗅觉过敏:多见于癔症. (3)幻嗅 :嗅中枢的刺激性病变可引起幻嗅发作如颞叶癫痫 .尚 见于精神分裂症,乙醇戒断和阿尔茨海默病等.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共同支配眼球运动.可同时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眼裂大小,上眼睑有无下垂,眼球有无突出内陷,有无
偏视、斜视。眼球活动度有无受限。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情况,调节、辐辏 反射。有无复视、眼震。 1.异常表现和定位 (1)眼睑下垂:Horner综合征、动眼神经麻痹、外伤等可引起单侧眼睑下 垂.Miller-Flsher综合征可引起双侧眼睑下垂.单侧或双侧眼睑下垂也可见 于某些肌病和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需注意鉴别. (2)眼外肌麻痹: ①中枢性眼肌麻痹:如核上性水平凝视麻痹见于脑外伤、丘脑出血及累及脑桥 的血管病、变性病和副肿瘤性脑病;垂直凝视麻痹见于影响到中脑被盖区的 广泛病变.核间性眼肌麻痹和一个半综合征多见于脑卒中和多发性硬化.
脑神经
视神经管
节细胞 optic tract optic chiasma
-14-
optic chiasma
optic tract lateral geniculate body 视辐射
-15-
(三)Ⅷ 前庭蜗神经 vestibulocochlear n. 椭圆囊斑、球囊斑、壶腹嵴 前庭神经节 前庭神经 (蜗)螺旋器 蜗神经节 蜗神经 前庭神经核 延髓脑桥沟外侧 内耳门 蜗神经核
三叉神经麻痹
-36-
(二)Ⅶ 面神经 facial n.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1.性质 — 混合性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1)面神经核
(2)上泌涎核
( 副交感性) 下颌下神经节 翼腭神经节
面肌 下颌下腺、舌下腺
泪腺
周围突 中枢突 (3)孤束核 舌前 2/3 味觉 膝神经节
-37-
中枢性
-50-
周围性
表情肌痉挛与面神经麻痹
Dysfunction ?
-51-
-52-
小 结
1.感觉神经:
Ⅰ嗅神经(Olfactory nerve) Ⅱ视神经(Optic nerve) Ⅷ前庭蜗神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Vestibulocochlear nerve)
-53-
2.运动神经: Ⅲ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 Ⅳ滑车神经(trochlear nerve) Ⅵ展神经(abducent nerve)
Ⅶ 面神经核 上泌延核 孤束核
面神经 内耳门 膝神经节 翼腭N节 泪腺
茎乳孔
舌前2/3 味觉 舌下腺
-38-
下颌下N节
下颌下腺
Ⅶ
面神经核
上泌延核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题库:12对脑神经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题库:12对脑神经医学基础知识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要求理解性记忆较高的内容,其中12对脑神经是常考的知识点之一。
帮助大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脑神经是与脑相连的周围神经,共12对,通常用罗马数字表示。
脑神经的名称和顺序如下: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展神经Ⅶ面神经Ⅷ前庭蜗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根据脑神经所含神经纤维的性质不同,可将脑神经分为:感觉性神经:Ⅰ、Ⅱ、Ⅷ运动性神经:Ⅲ、Ⅳ、Ⅵ、Ⅺ、Ⅻ混合性神经:Ⅴ、Ⅶ、Ⅸ、Ⅹ1.嗅神经:起自鼻腔顶、上鼻甲上部和鼻中隔上部嗅黏膜中的嗅细胞,穿筛孔入颅,止于嗅球。
2.视神经: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汇集至视神经盘(乳头),再穿过巩膜构成视神经,离开眼球行向后内,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连于视交叉。
3.动眼神经:起自中脑的动眼神经核;也含有少量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自中脑腹侧脚间窝出脑,向前穿行海绵窦的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
其中,躯体运动纤维支配上、下、内直肌、下斜肌和提上睑肌;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随下支走行,并单独以一小支分出,进入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于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参与瞳孔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
4.滑车神经:为运动性神经,起于中脑的滑车神经核。
该神经经眶上裂,支配上斜肌的运动。
5.三叉神经:三叉神经为混合性神经。
其中大部分为躯体感觉纤维,由三叉神经节的轴突构成,入脑桥后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小部分为躯体运动纤维,起于脑桥的三叉神经运动核,形成细小的运动根,伴感觉根出脑桥。
三叉神经节发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三个分支。
6.展神经:展神经为躯体运动性神经,起自展神经核,从延髓脑桥沟中部出脑,经眶上裂入眶,支配眼外直肌。
7.面神经:面神经经内耳道、面神经管、茎乳孔出颅穿腮腺后形成5组分支,即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面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包括有:躯体运动纤维:起于面神经核,支配面表情肌。
内科护理学——神经系统重点、考点整理
内科护理学——神经系统重点、考点整理1、十二对脑神经的顺序(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神经全):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
2、脑干病变的特点:交叉性瘫痪、意识障碍、去大脑僵直、定位体征、脊髓。
3、瞳孔直径约为3-4mm,一般认为瞳孔直径<2mm为瞳孔缩小,>5mm为瞳孔散大。
4、正常脑脊液压力:80-180mmH2O。
5、意识障碍包括:(名解)(1)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
(2)昏睡:较嗜睡重,持续处于睡眠状态,强刺激方能唤醒,应答不切题。
(3)浅昏迷:对针刺和压眶由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无语言应答,各种反射无明显改变。
(4)深昏迷:意识全部丧失,强刺激也不能引起反应,肢体常呈弛缓状失。
偶有深反射亢进与病理反射出现。
机体仅能维持呼吸与血循环功能。
(5)意识模糊: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表现为定向障碍,思维和语言不连贯,可有和幻觉、躁动不安、谵语或精神错乱。
6、运动障碍的护理诊断:有失用综合征的危险的护理措施:(1)早期康复干预:重视患侧刺激、保持良好的肢体位臵、体位变换(翻身)、床上运动训练(Bobath握手、桥式运动);(2)恢复期运动训练;(3)综合康复治疗。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病的临床表现中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子样分布。
*重要特点是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7、脑血管疾病的分类:(1)依据症状持续时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
(2)依据病理性质: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
(3)依据发病急缓:急性脑血管疾病、慢性脑血管疾病。
8、(定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局造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的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
9、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病因: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脑动脉炎。
脑神经(解剖生理学)
a、双颞侧偏盲:如为肿瘤压迫所致两侧神经传导至鼻侧视网膜 视觉的纤维受累时,不能接受双侧光刺激而出现双颞侧偏盲。 肿瘤逐渐长大时,因一侧受压重而失去视觉功能则一侧全盲, 另一侧为颞侧偏盲,最后两侧均呈全盲。
b、同向偏盲:视束或外侧膝状体以后通路的损害,可产生一侧 鼻侧与另一侧颞侧视野缺损,称为同向偏盲。视束与中枢出现 的偏盲不同,前者伴有对光反射消失,后者光反射存在;前者 偏盲完整,而后者多不完整呈象限性偏盲;前者患者主观感觉 症状较后者显著,后者多无自觉症状;后者视野中心视力保存 在,呈黄斑回避现象。
脑神经亦称“颅神经”。从脑发出左右成对的神 经。共12对,其排列顺序通常用罗马顺序表示。 依次为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 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展神经、Ⅶ面神经、 Ⅷ听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 经和Ⅻ舌下神经。
1
(二)纤维成分
躯体穿入 躯 体
躯体穿出
内脏穿入 内 脏
内脏穿出
染等。某些颞叶癫痫及精神病。
嗅神经损害的主要表现为嗅觉减退、缺失、嗅幻觉与嗅觉过
敏等。
嗅球
嗅丝
嗅细胞
4
二、 视神经 Optic Nerve
(一)简介
视神经optic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 构成视神经。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 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 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 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 到视神经周围。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8
四、滑车神经 Trochlear Nerve
脑神经(后六对)
损伤表现:患肩下垂,面不能转向对侧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十二、舌下神经
起自舌下神经核延髓锥体外侧 出脑 舌下神经管 出颅
损伤表现:一侧舌下神经损伤,出现同侧舌 肌萎缩、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同侧舌肌
舌 下 神 经
舌下神经管
脑神经名称、性质、连脑部位及进出颅腔部位
顺序名称 Ⅰ 嗅神经 Ⅱ 视神经 Ⅲ 动眼神经 Ⅳ 滑车神经 Ⅴ 三叉神经
右锁骨下动脉前方 主动脉弓前方
右肺根后方
左肺根后方
食管后丛
食管前丛
迷走神经后干
迷走神经前干
膈食管裂孔
1.颈部的分支
喉上神经
内支:声门裂以上喉粘膜 外支: 环甲肌(喉外肌)
颈心支、咽支、耳支
喉上神经 内支
外支
2.胸部的分支 (1)喉返神经 左:勾绕主动脉弓
右:勾绕右锁骨下动脉 喉下神经 声门裂以下喉粘膜
翼腭 N节
翼腭窝
泪腺 腭及 鼻粘膜 的腺体
镫骨肌N
支配鼓室内的镫骨肌
(2)面神经管内分支
鼓索 舌神经 下颌下神经节
面神经核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上泌涎核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孤束核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味觉)
延髓脑桥沟外侧
面神经
出脑
内 耳 门
舌前2/3味觉
下颌下 N节
下颌下腺、舌下腺
舌神经 鼓索
泪腺 岩大神经
脑神经(Ⅶ~Ⅻ对)
辽宁医学院
Ⅶ面N Ⅷ前庭蜗N Ⅸ舌咽N Ⅹ迷走N Ⅺ副N Ⅻ舌下N
(一)起止、走行、分布
面神经核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上泌涎核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延髓脑桥沟外侧 内耳门
面神经
出脑
面 神
膝 神
十二对脑神经解剖(精析)
Ⅶ面神经
F成分 躯体运动
内脏运动 内脏感觉
起始C 面N核
出颅部位
内耳门 茎乳孔
上泌涎核 内耳门
膝N节 内耳门
分布 损伤表现
表情肌
面瘫、角 膜反射消 失
泪腺
舌下腺 分泌障碍
下颌下腺
舌前2/3 味蕾
味觉障碍
Ⅷ 前庭蜗N 躯体感觉
前庭N—— 传导平衡觉 包括 蜗 N —— 传导听觉
中枢突
前庭N
前庭N节 周围突 位觉感受器
脑神经
序数 名称 性质
Ⅰ 嗅N
感觉
Ⅱ 视N
感觉
Ⅲ 动眼N 运动 Ⅳ 滑车N 运动
连脑部位
连于端脑 连于间脑
连于中脑
Ⅴ 三叉N 混合
Ⅵ 展N
运动
Ⅶ 面N
混合
Ⅷ 前庭蜗N 感觉
连于脑桥
Ⅸ 舌咽N Ⅹ 迷走N Ⅺ 副N Ⅻ 舌下N
混合 混合 运动 运动
连于延髓
脑神经示意图
脑神经名称顺序
1嗅2视3动眼 4滑5三叉6展 7面8庭9舌咽 10迷11副神经 12舌下要记清
Ⅹ迷走神经 行程
延髓橄榄后沟出脑
颈V孔出颅
行程
颈内V与颈内、总A间后下行 胸廓上口入胸腔
肺根后方下行
食管裂孔入腹腔。
左迷走N—在胸腔内走在主A前—左肺 丛——食管前方(食管前丛)—迷走N前干
右迷走N—越过右锁骨下A前方—右肺 丛—食管后方(食管后丛)—迷走N后干
Ⅹ迷走神经主要分支
1.颈部的分支 (1)喉上N
前庭蜗N
(双极N元)
蜗 N 中枢突 蜗 N 节 周围突 听觉感受器
内耳道
内耳门
延髓脑桥沟 前庭N核
脑神经
支配咽缩肌和软腭肌(腭帆张肌除外),还有感觉纤维布
于咽粘膜。
胸部分支
喉返神经
支气管支 食管支
胸心支
右
喉返神经:
右侧者在颈根部发自迷走神经,由前向后钩绕锁骨下动脉;
左侧者在胸腔内发自左迷走神经,绕过主动脉弓返回至颈部。 两侧喉返神经在颈部向上行于食管与气管之间的沟内,至甲 状腺侧叶后内侧,与甲状腺下动脉交叉,经环甲关节的后方穿 入喉内,改称为喉下神经。
脑神经分类
感觉神经:嗅神经、视神经、前庭蜗神经 运动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副神 经、舌下神经 混合神经:三叉神经、 面神经、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一二八对性质感,运动舌副动滑展;
舌咽迷走三叉面,感觉运动混合全;
脑神经与脊神经的不同之处:
①每一对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的,但脑神经有感觉性、
运动性和混合性三种。
X迷走神经
XI副神经 XII舌下神经
混合性
运动性 运动性
延髓(橄榄后沟)
延髓(橄榄后沟) 延髓(前外侧沟)
颈静脉孔
颈静脉孔 舌下神经管
纤维成分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皮肤、肌、肌腱和眶内、口、鼻黏膜。 特殊躯体感觉纤维:视器、前庭窝器。 一般内脏感觉纤维: 头、颈、胸、腹的脏器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味蕾、嗅器。 一般躯体运动纤维: 支配眼球外肌和舌肌。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支配平滑肌、心肌、腺体、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咀嚼肌、表情肌和咽喉肌。
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 睫状神经节 ①副交感根 (睫状神经节短根)←短根←上泌涎核 ②交感根←颈内动脉丛 ③感觉根←鼻睫神经
副交感神经纤维 感觉神经纤维 交感神经纤维
动眼神经损伤
出现患侧除外直肌、上斜肌外的全部眼外肌的
9-6脑神经
第十八章
周围神经系统
七、 面神经 八、 前庭蜗神经 九、 舌咽神经 十、 迷走神经 十一、副神经 十二、舌下神经
脑 神 经 一、嗅神经 二、视神经 三、动眼神经 四、滑车神经 五、三叉神经 六、展神经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1-
脑神经
• 掌握:脑神经的名称与质 • 熟悉:脑神经的分布 • 了解:脑神经的功能
-5-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一)眼神经 性质:一般躯体感觉性
三叉神经节 海绵窦、眶上裂 入眶
分布:泪腺、结膜、
鼻粘膜、鼻背皮肤
分支: 颧神经 上颌神经 眼神经 1. 眶上神经 三叉神经 →额部皮肤 眶下神经 滑车上神经 三叉神经节 下颌神经 2. 泪腺神经 3. 鼻睫神经
翼腭神经节 上牙槽神经
-19-
颈、胸、腹腔脏器、 咽喉粘膜
顺序其 名称 Ⅺ 副神经
成分
起核 疑核 (脑部)
终 核
分布
损伤症状
咽喉肌
特殊内 脏运动 副神经 核(脊 髓部)
一侧胸锁乳突肌瘫 胸锁乳突 痪,面无力转向对 肌、斜方 侧;斜方肌瘫痪, 肌 肩下垂、提肩无力
舌内肌和 舌肌瘫痪、萎缩、 部分舌外 伸舌时舌尖偏向患 肌 侧
卵圆孔
下颌牙、舌前2/3、口裂以下皮肤(感觉)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运动纤维 咀嚼肌、鼓膜张肌等(运动)
上颌神经 眼神经
分支:
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节 下颌神经 耳颞神经
1.耳颞神经
2.颊神经 3.舌神经
4.下牙槽神经
5.咀嚼肌神经
颊神经 下牙槽神经
舌神经
-9-
颏神经
七、面神经 性质:混合性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面神经核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上泌涎核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膝神经节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耳部皮肤感觉和面部本体感觉 • 面神经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Ⅻ 舌下神经
hypoglossal
口诀: Ⅰ嗅、Ⅱ视、 Ⅲ 动眼, Ⅶ 面、Ⅷ听、 Ⅸ舌咽, Ⅳ 滑、Ⅴ叉 、 Ⅵ外展, 迷、副、舌下顺序全。
脑神经连脑部位:Ⅰ端Ⅱ间Ⅲ、Ⅳ中;
中四连桥、后四延。
(一)脑干外形:
1、腹侧面: 1)结构 大脑脚 脚间窝 脑桥基底部
延髓脑桥沟 锥体
锥体交叉
视束
基底沟 小脑中脚
橄榄
背侧面:
1)薄束结节、楔束结节
2)小脑脚(上、中、下)
3)菱形窝:
上丘
4)上丘、下丘
下丘
5)滑车神经根
内侧隆起 正中沟
面神经丘 髓纹
舌下神经三角 迷走神经三角
滑车神经 小脑上脚
界沟 小脑中脚 前庭区
听结节 小脑下脚
楔束结节 薄束结节
第四脑室fourth ventricle
第十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第一节 脑 brain
[要求] 一、脑干的位置及分部。 二、第四脑室的位置和通连关系。 三、脑干内重要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性质及与脑神经的联系 四、脑干内重要的白质纤维束(锥体束、内侧丘系、脊髓丘系、
三叉丘系)的位置、作用和联系。 五、小脑的位置、外形及功能,小脑扁桃体。 六、间脑的位置及其五个部分的名称。 七、背侧丘脑及后丘脑中主要核团的名称、纤维联系处功能。 八、下丘脑的主要核团。
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前庭神 经节)—内耳位置 觉感受器
蜗神经核—蜗神经(蜗神经节)— 内耳螺旋器
蜗神经核 前庭神经核
(2) 非脑神经核:
1)薄束核gracile nucleus 楔束核cuneate nucleus 功能:传导躯干四肢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的中继核。
T4 T5
(3)脑神经核的位置
至听觉中枢。 外侧膝状体:其轴突组成视辐射
至视觉中枢。
四、上丘脑epithalamus 松果体、缰三角和丘脑髓纹
五、底丘脑 是间脑与丘脑之间的移行区域
六、下丘脑hypothalamus
1.结构:视交叉、视束、灰结节、漏斗、垂体
下丘脑内部结构
1. 视上核和室旁核分泌加压素和催产素→视上 垂体束和室旁垂体束→神经垂体(储存和释放激素 的场所)
2. 结节核→ 结节漏斗束→垂体门静脉 →腺垂体
功能
下丘脑是皮质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 参与体温,摄食、生殖、水盐平衡和内分 泌活动的调节,还参与情绪活动的调节。
内脏运动核—脑神经中的内脏运动纤维 (神经节换元)—心肌、平滑肌腺体
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瞳孔括肌、 睫状肌
上泌涎核—面神经—管理泪腺、 下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
下泌涎核—舌咽神经—腮腺分泌
迷走神经背核—迷走神经 —颈、胸、腹腔大部 分器官(心肌、平 滑肌腺体)
动眼神经副核 迷走神 经背核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Ⅱ 视神经
Optic
Ⅲ 动眼神经
oculomotor
Ⅳ 滑车神经
trochlear
脑神经的顺序及名称
Ⅴ 三叉神经
trigeminal
Ⅵ 展神经
(外展神经) abducent
Ⅶ 面神经
facial
Ⅸ 舌咽神经
glossopharyngeal
Ⅹ 迷走神经
vagus
Ⅺ 副神经
accessory
Ⅷ 前庭蜗神经
1.脑神经核的内外排列关系:
正中沟—躯体运动核—内脏 运动核—界沟—内脏感觉 核—躯体感觉核。 2.脑神经核的上、下位置关系: 脑神经核位于其脑神经所连 的脑干节段内。
2、白质
(1)上行纤维束
① 内侧丘系 ② 脊髓丘系 ③ 三叉丘系 ④外侧丘系
(2)下行纤维束 T4
锥体系
T5
2、白质
(1)上行纤维Department of Anatomy, Kunming Medical College
一、 脑干的位置和外形
端脑
脑
的 间脑
区 分
小脑
脑干
中脑 脑桥 延髓
(一)位置: 脊髓和间脑之间, 后有小脑,前为 枕骨斜坡。
脑干与小脑之间的腔隙为 第四脑室。
脑神经的顺序、名称和连脑部位
Ⅰ 嗅神经
olfactory
1)位置: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
2)通连
向上 中脑水管 第三脑室
后下
正中孔 外侧孔
小脑延髓池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 正中孔
二、脑干内部结构
1、灰质 —神经核: 脑神经核和非脑神经核
(1)脑神经核:
躯体运动柱 内脏运动柱 躯体感觉柱 内脏感觉柱
躯体运动核
躯体运动核(胞体)—脑神经中的 躯体运动纤维(轴突)—骨骼肌
薄束核和楔束核—其发出的纤 维经内侧丘系交叉至对侧—内 侧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 和精细触觉。
2)脊髓丘系:
对侧脊髓后角固有核—其轴突 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痛、温、 触觉。
3)三叉丘系:
对侧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 其轴突交叉—三叉丘系—背侧丘脑 腹后内侧核。
内脏感觉核
内脏感觉核—内脏感觉纤维(神经节) —内感受器。
孤束核—(Ⅶ,Ⅸ,Ⅹ)—头、颈、胸、 腹腔脏器(内感受器)
孤束核
躯体感觉核
躯体感觉核—躯体觉纤维(神经节) —躯体感受器。
三叉神经中脑核、脑桥核和脊束 核—三叉神经(神经节)—头面部 的躯体感受器
三叉神经中脑核
三叉神经 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2、白质cerebellar nucleir—髓质: 3. 小脑核(小脑中央核):球状核、顶核、栓状核、齿状核、顶核
五、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1. 纤维联系: 小脑上脚(结合臂) 小脑中脚(脑桥臂) 小脑下脚(蝇状体)
2. 功能: 绒球小结叶(古小脑或原小脑)— 维持身体平衡 小脑前叶(旧小脑或前庭小脑)— 调节肌张力 小脑后叶(新小脑或大脑小脑)— 协调骨骼肌的
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眼球外肌 (除外直肌、上斜肌)
滑车神经核—滑车神经—上斜肌
三叉神经运动核—三叉神经—咀嚼肌
展神经核—外展神经—外直肌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面神经核—面神经—面肌 疑核—ⅨⅩⅪ—咽、喉肌
副神经核—副神经— 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舌下神经核—舌下神经—舌肌
展神经核
舌下神 经核
内脏运动核
随意运动
间脑 diencephalon
一、位置:脑干与端脑之间
二、间脑的分部: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后丘脑
背侧丘脑 dorsal thalamus
大脑皮质中央后回 丘脑中央辐射
腹后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
三叉丘系
脊髓丘系和 内侧丘系
功能:传导对侧半身的躯体感觉
三、后丘脑: 内侧膝状体:其轴突组成听辐射
三、分叶
绒球小结叶(古小脑或原小脑) 小脑前叶(旧小脑或前庭小脑) 小脑后叶(新小脑或大脑小脑)
小脑扁桃体
小脑半球下面及小脑蚓的两侧近延髓处的膨出部分,称小脑扁桃体。临 床上颅内压增高时可移位嵌入枕骨大孔,从而压迫延髓,危及生命,称为枕 骨大孔疝或小脑扁桃体疝。
四、小脑内部结构
1、小脑皮质cerebellar cortex 小脑表层的灰质,有3层
传导对侧头面部皮肤、粘膜的痛、 温、触觉。
下行纤维束—锥体束 大脑皮质
锥体束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脑神经
躯体运 动核
脊髓前
角运动 神经元
传导控制骨骼肌随 意体运动的神经冲动
小脑 cerebellum
一、位置: 颅后窝内,小脑
幕下方,脑干的背 面。
二、外形
小脑蚓:两半球之间的缩窄部分 小脑半球:上面平坦,下面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