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文本解读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4课《四季》教案2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4课《四季》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3.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四季之美,懂得珍惜时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四季的特点和顺序。
•难点:感悟四季变化带来的物候现象。
三、教学准备
1.板书:四季的顺序和特点。
2.教具:季节图片、季节表现物品。
3.学具:学生课本、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展示四季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图片中代表的是哪个季节,引出四季变化的话题。
2. 学习新课
老师向学生介绍四季的名字和特点,让学生听录音,并跟读课文。
同时,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感受当天的季节。
3. 巩固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季节的特点,组长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 拓展
老师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寻找四季的痕迹,并记录下来。
然后就观察到的事物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展示出四季的美景。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四季的变化顺序和特点,也感受到了四季的美妙。
六、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感受四季的美丽!。
《四季之美》文本解读及教学建议
《四季之美》文本解读及教学建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基本特点。
”因此,语文教学一方面为学生终生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重视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培养,使每一次教育行为都能让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同时情景领略各地风光,开阔眼界,丰富人生阅历。
《四季之美》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五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写景的课文,这类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之情。
本单元以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入手,以“感悟四时景物之美”为语文要素,以春夏秋冬为纵目,以美文、诗词为横目,安排了文情并茂的三篇诗词及三篇优美的文章,多数出于名家之手,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是一次美的远足,更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以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设置了三个专题,专题一是触摸四季--感知作家笔下的四季之美,以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为例,春天的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温暖,冬天的和谐,都细腻真挚,溢于言表。
专题二是拥抱四季---感悟名家心中的四季之美,以巴金的《鸟的天堂》、贾平凹的《月迹》和《古诗词三首》为例,从中窥探古今中外名人对欣赏四季美的独特视角,进一步感知不同视角的景物美。
专题三:走近四季--书写自己眼中的美景,在习作和语文园地内容中体现,通过实践观察、吸收借鉴、收集材料、选择素材、提炼加工、认真构思、斟酌语言、巧用修饰,提高自己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体现语文教学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
《四季之美》,共四个自然段,篇幅不长,作者以时间顺序从春天黎明的美、写到冬天早晨的美。
其特殊之处在于作者以他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四季景物的动态美、画面美、语言的简洁美。
结构单纯,语言清新、优美、柔和,娴静委婉,四时琐屑,信笔写来,句句含情,读来朗朗上口,给人美的享受。
开篇便以自己独有的视觉、触觉体会出“春天的美是黎明”继而指出天空的变化是由“鱼肚白---染上红晕----飘着红紫”点明东方天空的颜色随着时间在“变”,是动人的是色彩变化之美,天空的柔和与云彩的鲜亮互相映衬。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4 四季》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4 四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四季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描述四季的基本用语。
3.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四季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能够认识四季的名称和特点。
2.能够简单描述四季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1.能够从文本中归纳出描写四季特点的信息。
2.能够通过画面联想来理解四季的不同气候景象。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利用季节图片或简短视频引入四季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季节的好奇和认知。
第二步:学习课文
1.朗读课文《四季》,听读齐声。
2.分段解释文中描述的四季气候景象,引导学生理解。
3.学生跟读、朗读课文,加深对四季的认识。
第三步:课文分析
1.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描述的每个季节的特点,绘制四季气候的简单图。
2.学生交流互动,归纳出四季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
第四步:活动设计
1.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创作描绘不同季节的图画,并且用简单词语描述。
2.学生展示作品,进行互相分享、欣赏和评价。
第五步: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四季的变化规律和特点。
2.课后布置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对四季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四季的概念,并能用简单语言描述四季的特点。
然而,对于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不断强化。
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四季的不同气候景象时,可以结合音乐、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四季的魅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四季》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4《四季》说课稿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4《四季》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1. 教材背景
《四季》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的第4课,主要介绍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及特点。
2. 教学目标
•知道四季的名称和特点;
•认识四季的变化过程;
•培养学生对四季的感知和情感。
3. 教学重点
•认识四季的名称;
•掌握各季节的特点;
•探讨季节的变化过程。
4. 教学难点
•各季节特点的描述;
•季节变化过程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呈现
1.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活动:通过课堂气氛营造,引导学生思考季节的变化;
2.导入新课:播放四季变化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3.学习新知识:老师介绍四季的名称和特点,学生跟读;
4.课文导入:带领学生朗读《四季》课文,讨论季节的变化;
5.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探讨各季节的特点,呈现在大屏幕上;
6.全体讨论:全班讨论季节变化的原因和意义;
7.拓展活动:给予学生绘制四季变化图或写四季感悟的任务。
2. 教学手段选择
•视频、图片、课件、教具等多媒体工具;
•分组合作、全体讨论、个人写作等活动形式。
三、教学反思
在《四季》这节课中,我更多地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感知和参与,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但需要进一步优化课堂节奏,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控制和效果展示,提高学生对季节变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活动难度以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四季》课件(2024)
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和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
06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Chapter
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文内容
教师可指定学生分别扮演草芽、荷叶 、谷穗、雪人等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感谢观看
通过角色扮演和朗读,让学生更好地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四季的特点和美 好。
学生可自由组合,进行小组内的角色 扮演和朗读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评 价。
小组讨论:你最喜欢的季节及原因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 导学生讨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及
原因。
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 受,畅谈对四季的理解和喜爱之
情。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四季》课件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图文结合,加深理解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Chapter
《四季》创作背景
自然景象的启发
作者通过对四季变化的细致观察,感 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从而产 生了创作灵感。
文学地位
《四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儿童文学领域占据了重要地 位。它不仅是小学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之一,还被广泛选入各种儿童文学选本和 课外读物中,对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Chapter
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简洁明快的篇章结构
课文以四个段落分别描述春、夏、秋 、冬四季,段落间结构清晰,易于学 生理解和记忆。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四课《四季》部编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第四课《四季》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四季》这首儿歌。
2.理解四季的概念,能够描述四季的特点。
3.能够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喜欢的季节。
二、教学重难点1.《四季》这首儿歌的学习与教唱。
2.四季的概念及特点的讲解。
3.引导学生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喜欢的季节。
三、教学策略1.利用视觉、听觉、口语等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四季的概念。
2.通过儿歌教唱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同时培养学生语感和节奏感。
四、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5min课前热身教师唱一首与四季相关的歌曲,引导学生讨论四季的一些特点10min《四季》儿歌学习与教唱教师通过唱歌的方式将歌曲教给学生,并强调歌曲中四季的一些特点20min四季的概念及特点讲解教师通过图片、PPT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定义及各自的特点10min表达喜欢的季节引导学生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喜欢的季节5min课堂总结教师复习当堂课的重点,并与学生一起通过游戏的方式强化记忆五、教具准备1.《四季》儿歌音频和歌词卡片。
2.四季特点图片、PPT。
3.游戏卡片。
六、课后作业1.听录音模仿老师唱儿歌,要求发音准确。
2.画出自己喜欢的季节的图画,并写一篇简短的作文。
七、板书设计本节课标题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第四课《四季》部编版课程重点1.《四季》儿歌学习与教唱。
2.四季的概念及特点的讲解。
3.引导学生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喜欢的季节。
课程难点1.《四季》儿歌学习与教唱。
2.四季的概念及特点的讲解。
八、课后反思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情况较好。
学生们积极参与,通过唱歌、观看图片等方式,更好地理解了四季这一概念。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喜欢的季节,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表达自己想法的可能。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更多地利用多种媒介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4课《四季》教案3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4课《四季》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四季的概念,能说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名称。
2.掌握风筝唱脍炙人口的句子“春风吹,风筝起;夏风热,风筝落;秋天风筝天空飘;冬风大,风筝收”。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说出四季的名称。
2.掌握风筝歌的内容。
3.能够口头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四季的概念,辨别不同季节的特点。
2.能够流畅地朗读风筝歌。
教学准备
1.课文教材:《四季》。
2.风筝模型或图片。
3.打印的风筝歌歌词。
教学过程
导入
1.引导学生讨论四季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复习季节的名称。
学习
1.师生一同朗读风筝歌,重点讲解每个季节的特点。
2.学生反复朗读风筝歌,边唱边动手做风筝飞翔的动作。
拓展
1.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四个季节的特点。
2.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表演风筝歌。
总结
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四季名称和风筝歌。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后作业
1.家长帮助孩子练习风筝歌。
2.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孩子对四季特点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四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更生动地表达这一主题。
希望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感受到语文课的乐趣,并在表达和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南通市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文4《四季》教案及反思
南通市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文4《四季》教案及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四季的变化及其特点;•理解诗歌《四季》中表达的情感及思想;•学会欣赏和朗读诗歌。
2.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季》这首诗歌的内容;•掌握四季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3.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四季》中的抽象意义;•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四季的特点。
4.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诗歌欣赏:让学生边听边看《四季》,感受其中的风景和情感。
2.诗歌学习: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四季》,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容。
3.教师讲解:简要介绍四季的特点及其在《四季》中的反映。
第二课时1.四季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四季活动,让他们用自己的感觉来理解四季的变化。
2.朗读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四季》朗读比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四季的意义,带领讨论《四季》中的抽象意义。
二、反思1. 教学反思•优点:诗歌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欣赏中深入理解,朗读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和表达欲望。
•不足:可能有些学生对诗歌中的抽象意义理解不深,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解释。
2. 改进方案•增加与四季有关的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四季的变化;•提供更多有关四季特点的图文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诗歌中的内容。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写一篇自己对四季变化的感悟和理解,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邀请家长参与四季主题的亲子活动,促进学生在家庭中对四季知识的传播和交流。
以上是针对南通市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文4《四季》的教案及反思。
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四季变化及诗歌的理解与欣赏。
四季文本解读
《四季》文本解读《四季》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一册中课文单元的第二课。
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
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
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这首诗歌的前两个小节结构相似,分别用拟人的口吻排比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小草萌发及夏天荷叶圆圆的景象,两个小节的教学可以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为主。
1.“草芽尖尖”,为什么不是“小草”尖尖呢?原来“草芽”是小草刚刚萌发的样子,“尖尖”都要读成一声,要读的高平,更加能体现出草芽刚刚从土里探出头来的样子,眼前仿佛看到了那一抹浅绿,就像我们稚嫩的一年级小朋友那么可爱。
这一小节要读的活泼,充满春天的活力。
2.“荷叶圆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问去过水上公园的孩子,观赏过美丽的荷花吗?想象一下,到了盛夏,一池的荷花都开了,让我们忍不住想起了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小节要读的语速稍慢,语调可以稍降。
3.两小节中都是“他”对xx说,问一问小朋友,为什么用这个“他“呢?让小朋友体会把物当作人的写法。
4.为什么草芽要对小鸟说,荷叶要对青蛙说呢?交换一下行不行?让学生体会不同季节的不同事物特征。
诗歌的后两个小节结构与前边的不同,“谷穗弯弯”,借助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谷穗”成熟时的样子。
进一步引导孩子:谷穗在秋天为什么要弯着腰鞠着躬啊?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夸奖秋天成熟的谷穗?指导读好第四小节,找出一个词来形容这个雪人,那就是“顽皮”,让学生做一做“大肚子一挺”的动作,指导读好“顽皮”的语气。
结合实际说说冬天下雪时和爸妈或小伙伴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既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书后题要求背诵课文,可以指导学生把前两个结构相似的小节放在一起背诵,后边两个小节可以让学生表演背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四季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四季》部编版
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情感。
教学内容
•课文:《四季》
•教学重点:四季的名称和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与掌握四季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实物:插画、图片等
•教学辅助资料:四季的图片、视频等
•教师备课内容:对《四季》课文的理解和解释
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
1.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引出“四季”是什么意思。
2.利用图片或者教具展示四季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四季的兴趣。
学习活动
1.朗读课文《四季》,让学生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分组讨论四季的特点,每个小组分享一种季节的特点。
3.教师解释四季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概括。
拓展活动
1.学生表演四季的特点,可以进行小品、朗诵等形式。
2.学生绘制四季的图片,展示他们对四季的理解和表达。
总结反馈
1.回顾四季的特点,请学生分享今天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2.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今天所学内容。
作业布置
1.完成《四季》课后习题。
2.继续观察四季的变化,准备下节课的展示。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四季的特点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故事,加深学生对四季的理解和记忆。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季之美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四季之美》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一、文本教学解读《四季之美》是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课。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
语文要素有二:“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静态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创造出生动具体感人的形象的一种写作手法。
动态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运动着的景物的描写,一是对静物所作的动态描写。
动态描写常与静态描写联袂相生,从不同角度刻画景物和人物的特征,更好地表现事物,使事物更具有运动感、活力感、变化感,更强烈地感染读者。
这篇课文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读“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巢里飞去。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这几个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动态描写”,这个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同样也要求学生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这道题看似是语言表达,带有感情的朗读,实则是在进行审美训练,初步体会学习文章的写景方法。
这篇课文的另一道课后习题是“课文所写景致不多,却营造出美的氛围。
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这道题看似是简单的仿写,但背后却有更深层次的要求,不仅要仿照课文,学习文章当中的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的方法,更要学习作者描写不同季节中特定时间的景物时,变换“背景”,切换“画面”,展开描写的技法。
本文是一篇描写四季风景的散文诗,是选自日本作家清少纳言作品《枕草子》,由作家卞立强翻译。
清少纳言是日本平安时期著名的女作家,日本散文的鼻祖。
课文按时间顺序。
分别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
作者用细致的笔触描写出不同时间,不同景致的动态变化,营造了美的氛围。
文章结构清晰。
全篇四个自然段,段与段之间是并列关系,每一段段落内又是总分结构。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课文4《四季》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课文4《四季》优质课说课稿一、课程内容分析《四季》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描绘四季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季节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本文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四季更替的神奇和美好。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四季的基本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四季变化。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孩子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表达四季的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四季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景色,谈论季节的变化,激起兴趣。
2.呈现(10分钟)–出示课文《四季》,大声朗读并解释生词,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
3.讲解(15分钟)–分析四季的特点,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每个季节的变化。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意的表达。
4.朗读(10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提高表达能力。
5.讨论(10分钟)–教师与学生讨论四季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6.操练(10分钟)–布置小组任务: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四季变化图,并向全班报告。
7.总结(5分钟)–总结学习收获,并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四季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每个季节的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观察和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孩子们的语文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优质说课稿,希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小学一语文上册课文《四季》课件
部编小学一语文上册课文《四季》课件一、课文内容概述《四季》是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语文课文,通过描述四季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到时间的流转以及季节的特点。
本篇课文内容简洁易懂,开篇即引入了四季的概念,随后逐个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与相应的景物。
通过细腻生动的描写,课文向学生展现了四季交替变化的美丽景象。
二、课文学习目标•了解四季的变化及其特点;•培养对季节的感受与观察能力;•通过学习四季交替变化,培养学生感受时间流逝的能力;•领会诗意的语言表达,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三、课件内容1. 课文导入•引入四季的概念,简要介绍四季的变化。
2. 学习课文•春–描述春天的特点:春暖花开、燕子归来。
–文中描绘春天的景物:游子归家、小草从地里钻出来、花儿争相开放。
–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夏–描述夏天的特点:夏日炎炎、万物茂盛。
–文中描绘夏天的景物:蝉鸣声、红艳艳的石榴、绿油油的叶子。
–引导学生感受夏天的炎热和丰收。
•秋–描述秋天的特点:果实累累、丰收季节。
–文中描绘秋天的景物:果园里成熟的水果、长满了寒露的银白莲花。
–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凉爽和丰收的喜悦。
•冬–描述冬天的特点:雪花纷飞、世界一片银白。
–文中描绘冬天的景物:雪地里孩子们堆雪人、冰梅的花苞悄悄绽放。
–引导学生感受冬天的寒冷和自然的美丽。
3. 课后讨论•引导学生对四季的变化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季节的感受与观察。
4. 课文延伸•通过课文延伸,进一步探讨四季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可以设计小组活动或个人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四、通过学习《四季》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四季的变化及其特点。
同时,通过对不同季节景物的描写,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季节变化的能力。
课后讨论以及课文延伸活动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四季变化的理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将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他们对时间变化的感知能力,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四季》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四季》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规律和特点。
2.帮助学生培养观察、感悟、表达的能力,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合作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四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2.理解四季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三、教学内容1. 课文《四季》四季,春夏秋冬的循环变化。
春天,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夏天,炎热潮湿、生机勃勃。
秋天,稻谷金黄、果实累累。
冬天,大地寂静、一片雪白。
2. 相关知识1.四季的变化规律:春夏秋冬轮回。
2.四季的特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四季的变化,唤起学生对四季的认识和好奇心。
2. 学习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四季》,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了解他们对四季的理解和感受。
3. 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课堂外面进行四季的观察和记录,体验自然界的变化,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4.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关于四季的绘画、手工或小品,展示他们对四季的理解和想象。
五、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在学习《四季》这篇课文时,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对四季的变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在情感体验环节,部分学生缺乏足够的动手实践和观察经验,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相关活动的设计和引导。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四季的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验,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也提升了他们的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四季教学反思(精选17篇)
四季教学反思〔精选17篇〕篇1:《四季》教学反思《四季》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儿童诗,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绘表现四季的特征。
诗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兴趣,创设情景、品读课文,读中识字、朗读指导,体味文本这几个环节的教学力图来到达两个教学目的:一是知道一年有四季以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欢之情;二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创设好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开课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说说如今是什么季节引出四季,然后让学生欣赏四季的风景图,从直观上感知四季的美,激发他们对四季的探究。
二品读课文、读中识字阅读教学中的识字教学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因此我采用三步读书法来引导他们:一是初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生字词语,放慢速度读;二是识字后再来整体感知读,要求读通顺;三是把课文流利,读出美的感觉。
三朗读指导、体味文本通过前面的练读,学生对课文已较熟悉了,但他们没有深化地理解文本,读起来没感情,又是第一次接触阅读课,也不知道什么叫感情朗读。
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两步走:一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来读,说说它写了这个季节的谁,是什么样子的来详细感悟,并通过做动作来体会“圆圆弯弯鞠躬一挺”等词语的意思来初步感知该怎样读。
通过老师的示范读、重音提示读、学生个人练读、展示读让他们有感情朗读的初步意识;二是让学生自己配动作朗读、请同学上台带头饰表演读来到达感情朗读的要求,这里也是预设中课堂的一个高潮。
第一次挑战自己,英勇地站在了这么多经历丰富的“老老师”面前执教,本节课有很多缺乏,无论是驾驭课堂的才能还是对于教材的讲解,都应不断地加强、不断地进步、不断充实!篇2:《四季》教学反思《四季之美》是一篇富有韵味的散文,用独特的视角写出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清晨的独特的美!在设计课堂时候,考虑到五年级孩子的学情,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乐学、易学。
《四季》说课稿15篇
《四季》说课稿15篇《四季》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的四季>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的第二板块“体悟人生”中第二篇。
作者将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收获浓缩在“四季'”里,把人生的阅历浓缩在表述四季的文字里,让读者与自己一起共受煎熬、也分享快乐。
板块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并通过与家人、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加深对学习材料中青春话题的感受和思考、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不断促进精神成长,完善自我人格。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板块教学要求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学生能通过活动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青春的思考和认识。
2、学生能够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含义。
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句子的含义。
重点: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生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难点:对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的含义的理解。
二、说教法作者在文中描述了自己的人生阅历、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要使学生从文中获得精神滋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促进精神成长,就必须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
让学生结合自我体验,反复阅读文本,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经验与感受。
本案采用的教学方法为:1、自读体悟法学生自读文本,划出自认为富有哲理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
2、对话交流法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结合自我体验交流观点。
3、合作探究法从文本内容出发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进而获得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三、说教学过程课前布置预习: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其他参考资料,收集整理有关__的作家作品知识,使学生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张洁《挖荠菜》中的故事很感人,留给学生的记忆很深刻,对其童年生活的回忆很容易激起学生对她一生境遇的兴趣。
因此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初中学过一篇课文《挖荠菜》,同学们还记得主要内容吗?(一位回忆当年挖荠菜的苦难生活)其实挖荠菜正是作者张洁童年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那么作家张洁她是如何评价自己的过去、规划她的未来的呢?她认为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呢?请看《我的四季》。
聚焦文本,挖掘语言文字运用的生长点——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四季》一课为例
. 点 同A点 遥l在和l教不R学同i中点g袁h袁教充t师s分可利R以用e启s这发e些r学生v生e长观d点察.让尧发学现生尧品总味结尧文揣本摩中尧内的相化
和表达袁从而发展语言能力袁领悟语言运用的妙不可言袁积累 语言袁以真正学会运用语言遥
如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叶四季曳一课袁熟悉教材的老师 都知道袁这一课有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袁即院模仿课文袁说说 自己喜欢的季节遥 笔者仔细研读文本袁 发现这首儿童诗的第 一尧二小节和第三尧四小节袁是不一样的袁于是在课堂上笔者便 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院野小朋友们袁睁大眼睛袁仔细看袁课文的 第一尧二小节和第三尧四小节袁你发现什么了吗钥 冶学生先是找 到了很多的相同点袁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发现是每个小节所写 的事物都是每个季节有代表性的事物遥 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去 找不同袁孩子们最先发现的是前三个小节都有叠词袁而第四小 节没有袁这点很重要遥 除此之外袁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袁这个不 同需要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总结袁所以难度较大袁但是班级里部 分对语言敏锐的孩子很快还是发现了院第一尧二小节是什么对 什么说袁而第三尧四小结是什么怎么样地说袁都是做了动作袁虽 然他们的原话还很稚嫩袁语言表达也不是尽善尽美的袁但是作 为一年级的校学生来说袁能够表达出完整的意思实属不易遥
参考袁2017. [3] 翁 娟 秋 . 找 准 语 言 文 字 运 用 的 生 长 点 [J]. 新 课 程 导 学 袁
2017.
[4]韩亚男.寻求语文阅读教学新的生长点[J].内蒙古教育袁
2016.
于细微处发现美——《四季之美》文本解读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21.07|《四季之美》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是日本平安时期著名女作家、被誉为“日本散文的鼻祖”的清少纳言。
课文以时间为序,依次描写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
文章篇幅短小、结构简单,但纯净安然、恬淡和谐,作者细腻而真挚的情感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本单元以“四时景物皆成趣”为主题,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动态描写”,以及“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本文课后习题要求“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动态描写”,可见景物描写的动态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细细品读文字,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动态之美,营造了独特的韵味,表达了作者高雅的志趣。
一、多种感官呈现动态美景物的动态美如何表达?可见,可感,可衬托……调集多种感官,丰富且生动。
亲眼所见。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一点儿一点儿”写出了天空颜色的变化不是一瞬间,而是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三个动词“泛着”“染上”“飘着”更是精妙。
“泛着”,鱼肚色是从天空中透出来的;“染上”,天空像个小姑娘,淡淡地涂了一些胭脂,微微的红色,漂亮至极;“飘着”,这红紫红紫的云彩在天空中飘动,恬静悠闲。
天空的颜色丰富变幻,云彩交融。
“颜色的变化,光线的变化”,这变化让人感觉到“神奇无比”,黎明之美是“大自然造化的神奇之美”。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细雨蒙蒙,天漆黑漆黑的,萤火虫来了,它似乎在告诉人们什么。
翩翩起舞的萤火虫,闪着朦胧微光飞行,这暗夜顿时有了生机与活力。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乌鸦是日本的国鸟,吉祥之鸟。
傍晚急急匆匆归巢的鸟,让人想起家的温暖。
成群结队的大雁,一起鼓劲,一起前行,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大雁展翅的———《四季之美》文本解读文|曹冰57ts Reserved.教学主张|感人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季》文本解读
四季
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
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
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
《四季》这篇课文是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4课,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
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
春、夏、秋、冬在生活中是不会同时出现的,但我们可以在艺术中让它们走到一起,儿歌《四季》,就是想做一个这样的尝试:使春、夏、秋、冬这四个分属于不同时段的季节,来一次聚会,拍一张“合影”。
我想,作者是想让孩子们在读完这首儿歌之后,在潜移默化中走向积极、向上、乐观、进取,所以在诗中运用春夏秋冬的一些具体物象,拟人化地表达了这样一些神态和情感:春天———小草芽———尖尖(很小,却很有冲劲儿);夏天———荷叶——圆圆(它们的神态是得意的,有几分炫耀的);秋天———谷穗———弯弯(它谦逊,恭敬,还有几分羞涩);冬天———雪人儿———大肚子一挺(它顽皮、自豪,还有几分大大咧咧,根本不把寒冷当回事)。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体会《四季》带给我们的美:
体会写作之美
嫩绿的、尖尖的、破土而出的小草芽,是春天的化身,它对小鸟说:我是春天;池塘、湖面阔大碧绿的荷叶,是夏天的化身,它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让小草芽和荷叶对它们说自己是春天是夏天,既强化了春、夏的特征,又在小
草芽、荷叶那种带有得意、炫耀的口吻中,表现出小孩子式的率真和稚气。
谷
穗刚抽出来的时候是朝天竖着的,成熟了才变得弯弯,因此,用“谷穗弯弯”
来象征秋天。
“弯弯”的形象,又很像鞠躬的姿态:谷穗是在向养育了它的大
地鞠躬。
它鞠躬,是在向大地致谢、感恩———也应该让孩子从小懂得感恩。
雪人儿大肚子一挺,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冬天,特别是北方冰封雪飘的冬天,是瑟瑟的、严峻的。
而勇敢、顽强的生命在这样的季节里依然生机勃勃、
充满活力:顽皮、自豪都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具体表现。
体会景色之美
这首诗是描绘四季景色之美的,所以引领学生感受“美”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教学内容。
首先可以对诗中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等,通过直观图示并引领学生展开想像和回忆,把储存了学生大脑仓库中的意象与
这些文字链接起来,把诗中的美更加具体化、感性化,其中的形态之美(尖尖、圆圆、弯弯),颜色之美(嫩绿、碧绿、金黄、雪白),幻化为学生脑海中美
的意象。
我们还可以扩展文本,让学生想像:春天还有哪些美的景物?有哪些
美丽的色彩呢?可以是一朵朵美丽的小花,可以是一阵阵柔和的春风,颜色可
以是深红的,洁白的,淡黄的,等等。
这样在学生的脑海里,绘就了一幅真实
可感的春光图。
在我们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就可以体验到文字中蕴涵
着的美。
景色美,文字美,两者才能交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性才能真正
得到培养与提高。
体会情感之美
诗中之景物,不仅仅是物,在低年级学生眼中,任何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树木花草,他们是可以妈妈,可以宝宝,可以是朋友。
所以我们在引领学生读
诗时,我们不妨赋予这些景物以情感美,人性之美。
如那“弯弯”的谷穗,不
仅仅是因为“太重了,太大了”,“鞠躬”也不仅仅是弯腰的动作。
我们可以
让学生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谷穗为什么要低下头?为什么要向大家鞠躬呢?
这时的谷穗,在学生心中不再是“谷穗”了,而可能是谦逊,可能是受到的谁
的夸奖而感到有点羞涩,可能内心对农民伯伯充满了感激之情,可能内心也是无比的喜悦,等等。
我们还不妨让学生做一回谷穗妈妈,想对谁说点什么呢?想做点什么呢?如此这般,学生方始能体会到情感之美!
体会诗韵之美
儿歌的语言简洁而明快,形象生动而有趣味,四节诗的形式反复而又有递进,极富韵律之美。
让学生体会儿歌的韵味,内化儿歌的语言,学习用儿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在体会景色美的环节中学生已经充分展开想像,脑海中充满各种美的意象。
有了美的意象,学生也就会有了说的内容、说的形式,相信大多数学生都能好好地说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