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对联教案1
中考专项复习-对联公 开 课 教 案1
(一)对联的分类: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名胜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二)对联的特点:
1、上下两联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3、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不可重复。
4、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三)作对联,要合于下列五大规律:
公开课教案
课题
对联——中考专项复习
授课人
课型
复习课
授课时间
2011、4、23、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特点及规律。
2、掌握对联撰写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中考对联的常见题型及解答方法
重点
难点
1、掌握对联撰写的基本方法。
2、掌握中考对联的常见题型及解答方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上节的诗词专项复习中,王安石的诗中有这么一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的“桃符”是指什么呢?(春联、对联)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对联。
板书设计:
对联
一、对联的分类:
二、对联的特点:
三、作对联的五大规律:
四、中考常见题型:
对子型、匹配型、删改型、链接型、
教后记:
<二>匹配型:即根据上联选出下联,或根据下联选出上联。
<三>删改型:有两种情况,一是改正对得不够工整的对联;二是改动散句,使之形成一副对联。
<四>链接型:即把对联与名句默写、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等结合起来加以考查。
四、自主质疑
五、当堂练习
(一)说出下面对联的类型:
1、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中考专题复习——对联学案
中考专题复习——对联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2.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学习重点:1.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2.了解拟写对联的方法。
学习难点:拟写对联。
对联来历简介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就是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在左右门,用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写在桃木板上。
宋代以后,在民间,新年悬挂春联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的诗中有这么一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对联盛况的真实写照。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一、佳联趣联赏析1、讽喻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解缙一二三四五六七()忠孝仁爱礼义廉()2、励志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范文澜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朝著名学者顾宪成3、谜语联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谜底:()4、拆字联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5、回文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上联:雾锁山头山锁雾下联:天连水尾水连天------福建厦门鼓浪屿6、名胜联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此联为岳阳楼联。
即色即空,即心即佛。
亦诗亦酒,亦儒亦仙。
——甘肃兰州白云观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
——兰州五泉山摸子泉洞口联黄河无语东流去;白塔有意擎天来。
——兰州白塔山联二、归纳总结对联特点:(一)(二)(三)(四)三、中考对联复习方法指导1、了解对联常识2、阅读古今名联3、加强诗文积累4、关注名胜古迹5、增加名著阅读6、运用联想想象四、简单的词语对二字对春兰——海角——落日——月转——花好——天文——书山——柳暗——三字对水底月——刀子嘴——辞旧岁——蜂采蜜——四字对情深似海——山清水秀——望梅止渴——行千里路——五、妙联竞猜1、猜猜对联中的人名悲哉,秋之为气惨矣,瑾其可怀()身入狼邦壮志匹夫生死外心存燕国潇寒易水古今流()2、猜猜对联中的地名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3、猜猜对联中的年龄乾隆五十大庆时,在乾清宫举行千叟宴。
《对联》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对联》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使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写作技巧,能创作出有创意的对联。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2. 对联的基本特点3. 对联的写作技巧4. 名联欣赏和解析5. 学生对联创作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点。
2. 示例法:展示名联,让学生欣赏和解析。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对联创作实践。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联创作心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对联的起源、发展、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等内容。
2. 名联示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名联供学生欣赏和解析。
3. 练习纸:供学生进行对联创作实践。
4. 评分标准:制定对联创作的评分标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示例解析名联。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对联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每组选出一副最佳对联进行展示,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和讨论。
5. 总结:对学生的对联创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创作一副对联。
教案示例: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使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写作技巧,能创作出有创意的对联。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2. 对联的基本特点3. 对联的写作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点。
2. 示例法:展示名联,让学生欣赏和解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对联的起源、发展、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等内容。
2. 名联示例: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名联供学生欣赏和解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联》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对联》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第一章:对联的基本概念1.1 对联的定义:对联,又称对子或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种独特形式,由上下两句话组成,对仗工整,韵律协调。
1.2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对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明清时期的繁荣,至今仍然深受人们喜爱。
1.3 对联的作用:对联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还具有装饰、喜庆、祭祀等多种功能。
第二章:对联的基本结构2.1 对联的上下两句:对联通常由上下两句组成,上联和下联,要求对仗工整,意义相对应。
2.2 对联的平仄和韵脚:对联要求平仄相间,韵脚相同,以达到韵律协调的效果。
第三章:对联的创作方法3.1 拟题: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对联的主题和内容。
3.2 思考对仗:在上联的基础上,思考下联的内容,要求对仗工整,意义相对应。
3.3 选择词语:选择恰当的词语,注意词语的意义、感情色彩和韵脚。
3.4 拟写对联:根据对仗和词语的选择,拟写上下联,要求语言通顺,表达清晰。
第四章:对联的鉴赏和评价4.1 对联的鉴赏:通过欣赏优秀的对联作品,理解对联的意义、形式和艺术价值。
4.2 对联的评价:从对仗、韵律、意义、语言等方面对对联作品进行评价,给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对联的应用和传承5.1 对联的应用:对联在日常生活、节日庆典、文化活动中广泛应用,增添了喜庆和文化的氛围。
5.2 对联的传承: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教育、比赛等方式,传承和弘扬对联文化。
5.3 对联的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联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
第六章:对联的修辞手法6.1 对联中的对仗:对仗是对联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修辞手法,要求上下联意义相对应,词性相对应,结构相对应。
6.2 比喻和象征:在对联中使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可以使对联更富有表现力和深度。
6.3 拟人和托物言志:通过对联中的拟人和托物言志手法,可以使对联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
第七章:对联的写作技巧7.1 炼字:在对联写作中,精心挑选字词,使对联语言更加精确、生动。
对联专题复习教案.doc
“对联专题复习”教案江苏汤继宗教学目标:1、掌握对联相关知识2、掌握对联制作的方法3、提高对联的制作的能力教学难点:提高对联的制作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对联考察的类型教学过程:一、对联定义楹联是对联的雅称,用以强调其文学性质。
对联是楹联的泛称,可以包括文字游戏。
在一般情况下两者可以通用。
对联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
也就是说,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联文是有意义的,或可以理解的;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对联是独立存在的文本,不是其他文本的一部分。
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对联,否则就不是对联。
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只有在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
我们没有把上下联在意义上互相依存的要求(这是一般对联都应满足的要求)写入定义,只是为了承认“无情对”也是对联。
例如: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这副对联平仄合律,逐字相对,绝对工整,上下联分别成文,但是上下联在意义上毫不相干。
上联是一种酒名,即三星牌白兰地酒。
下联是江南五月阴雨连绵的天气,也是梅子熟了的季节。
据说是为了给“三星白兰地”做广告,故意出下联征对。
其效果之大,可想而知。
有些对联很难说是意义完整的句子。
例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这副隐字讽刺谜联,上联不成句子,下联不成句子,合起来也不成句子,但是上联有含义,下联有含义,合起来意义更明显(忘八/ 无耻)。
因此,我们只需要知道这副对联是七言句式,能理解字面和隐藏的含义就行,没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语法分析。
楹联,与诗、词、曲、赋、骈文一样,属于古典文学范畴。
楹联的基本句式来自骈文和律诗。
用现代语法来分析楹联结构,是当前楹联教学的一大误区。
因为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不是语法结构,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是一致的。
楹联语法(或文法)与一般语法(或文法)并无多大差别,无庸多说。
下面谈到的“句”,是指诗词的“句式”,或古文的“句读”,不是现代语法中的“句子”。
二、对联的形式(一)楹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格式、体律逐渐完备,种类越来越多。
初中对联教案
初中对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培养学生撰写对联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技巧。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基本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形式美观。
2. 对联的种类:春联、寿联、挽联、名胜联、行业联等。
3.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从古代的诗、词、赋、散文等文学形式中汲取营养,逐步发展成为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
4. 如何撰写对联:选定主题、构思内容、注重对仗、遵循平仄、反复修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学会撰写对联。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对仗和平仄方面做到恰到好处,提高对联的艺术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形式美观。
3. 欣赏经典对联:分析名联的寓意和艺术特点,让学生感受对联的魅力。
4. 学习对联的种类:春联、寿联、挽联、名胜联、行业联等。
5.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如何撰写对联,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6. 教师示范:撰写一副对联,讲解撰写过程和技巧。
7. 练习撰写对联: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撰写对联。
8. 展示成果,互相评价:将学生写的对联进行展示,互相交流、学习。
9. 总结课程:强调对联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创作。
五、课后作业:1. 收集一副自己喜欢的对联,分析其结构和寓意。
2. 尝试撰写一副对联,可以是春联、寿联、挽联等,注重对仗和平仄。
3. 调查身边的对联使用情况,了解对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对联教案(合集5篇)
对联教案(合集5篇)第一篇:对联教案、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觉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设计思想“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启发式教学法:在学生对对的过程中,采用启发的办法,帮助学生对出正确答案。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书法展示、用学生姓名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通过对联的欣赏和对对子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学会基本的对仗方法,学会自主、创新、推理、演化。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参与活动,激发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学习1.关于对联的知识,重点抓住“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相异”“区分上下联”“对联的张贴”的知识,学生课前解决。
对联教案初中
对联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基本特点,提高对对联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3. 训练学生运用对联技巧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对联的基本特点和分类3. 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4. 对联的鉴赏和评价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引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例如,可以讲述古代文人墨客对联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对联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对联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解答。
对联的基本特点包括: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语意相关、字数相等。
对联的分类包括:春联、挽联、寿联、行业联等。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选词、如何对仗、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对联的创作技巧。
4.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对联创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借鉴,提高创作水平。
练习结束后,教师选取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5. 对联鉴赏教师选取一些经典对联,让学生进行鉴赏和评价,分析其艺术价值。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对联中汲取文化营养,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6.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对联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技巧。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联创作能力的提高2. 学生对对联文化的认识和理解3. 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和喜爱程度五、教学资源1. 对联教材或相关资料2.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3. 经典对联作品集六、教学建议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对联。
2.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3. 联系实际,让学生尝试运用对联进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考复习对联教案【祝壮】
【一】在苏东坡穿针引线之下,苏小妹嫁了给诗人秦少游.成婚这晚,小妹出了三道难题,言明新郎要一一答来,方可进入洞房.头两道秦少游都顺利答出,最后这道却把新郎难住了,原来这是一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秦少游苦思良久,徘徊踱步,也未有应境下联.苏东坡见此,暗自着急,他拿了一块石子,向水池投去.秦少游闻声,又看到池中波纹,猛然醒悟,脱口说出下联:“投石冲破水底天”苏小妹听罢,方才作罢。
上联:功盖三分国下联:名成___________。
16、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后被任命为两广总督,他在总督府写了一副对联以自勉,表现自己光明磊落的胸怀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请你补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7、杭州西湖边上岳墓前有秦桧等四人的铸铁跪像,人们借此来贬恶扬善。当年秦桧等人谋害岳飞,为后人唾骂理所当然,但用来塑像的白铁则是无辜的。请你据此完成下面的对联。
【1】直面对联
【玩具厂对联】
多亏工匠巧玩具藏智慧,博得小儿欢娱乐长精神
[明。顾宪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中华第一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认识对联】
【1】对联的形式
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反对:上下两联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心平积福欲重招殃
青海:水泽源流江河湖海
甘肃:金银铜铁铬镍铅锌
赏析:此联妙在字形的精雕细刻,上下联所有的字的偏旁都是第一个字,上联字字含水,下联字字含金(语言),写出了青海的景观和甘肃的资源(内容),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既关注环境,又呼吁资源意识,理想与现实同步,实在精妙(哲理)。
中考专题复习对联复习教案
对联复习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对联的一般规则2、学会对简单的对联,能准确解答对联考试题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对联的基本规则:一、要字数相等,长度相同。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上联)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下联)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上联),蜡炬成灰泪始干(下联)。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如:屋后松竹添秀色,门前梅兰(吐幽香/着新装)四、要结构相应,节奏相合。
上下两联的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上下两联的停顿位置是相同的,断句一致。
如:下面是福州市“城市名片”对联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其下联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C)。
上联:商贸繁荣两塔擎天光禹域下联:□□□□三山载福毓榕城A.人杰地灵B.四季如春C.人文鼎盛D.海西明珠五、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又不能重复。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
另外,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练习检测一、词语对应1、下面一幅对联,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修改。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修改后的下联:周树人深情怀旧,《朝花夕拾》忆往昔。
2、有一副对联是写诸葛亮的,上联是“故国不归,山河未遂中原志”它的下联应该是(D)A.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B.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C.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D.忠魂犹在,道路争瞻汉相墓二、语句删节3、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
中考专题复习:对联复习教案
对联复习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对联的一般规则2、学会对简单的对联,能准确解答对联考试题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对联的基本规则:一、要字数相等,长度相同。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上联)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下联)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上联),蜡炬成灰泪始干(下联)。
( - - ||- - |,||- - |- -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如:屋后松竹添秀色,门前梅兰(吐幽香/着新装)四、要结构相应,节奏相合。
上下两联的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上下两联的停顿位置是相同的,断句一致。
如:下面是福州市“城市名片”对联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其下联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C)。
上联:商贸繁荣两塔擎天光禹域下联:□□□□三山载福毓榕城A.人杰地灵 B.四季如春 C.人文鼎盛 D.海西明珠五、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又不能重复。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
另外,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练习检测一、词语对应1、下面一幅对联,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修改。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修改后的下联:周树人深情怀旧,《朝花夕拾》忆往昔。
2、有一副对联是写诸葛亮的,上联是“故国不归,山河未遂中原志”,它的下联应该是( D )A.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B.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C.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D.忠魂犹在,道路争瞻汉相墓二、语句删节3、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
对联教案教学设计
对联教案教学设计《对联》教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一、了解对联的起源及含义二、了解对联的特点三、掌握对联的写作教学设想对联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在2004年高考试题中出现,在此利用一个课时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含义、起源和特点。
学会对联的写作。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对联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幅画,说出门上贴有什么?二、对联的起源最早人们在门上贴的并不是对联,而是在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垒这两个门神。
远在周代就有用桃木来镇鬼驱邪的风俗。
桃符本来是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方三寸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画上这两位门神的像为符。
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换上新符。
说明神荼、郁垒在此,妖魔鬼怪胆敢前来,就抓起来去喂虎,以保来年平安吉祥。
北宋王安石曾在诗中描写了这种古老的风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歌剧中喜儿唱道:“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
”可见,这种风俗流传久远。
到了唐以后,有人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生病,听见门外有鬼魅呼叫,以告群臣。
秦琼和尉迟恭戎装立于门外,夜果无事。
于是令画工画两人像,悬挂宫门左右。
后世沿用此习,秦琼和尉迟恭就成了门神。
后来,因为用桃符的人多,而画像又不易,所以就干脆把秦琼、尉迟恭甚至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板上,悬挂在大门两旁,这就将桃符上的画变成了文字,也就产生了对联的基因。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不断进步,认为写上几个人的名字还不如写上一些押韵上口的喜庆吉利的诗句,这样就出现了第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寿——五代时期后蜀王孟昶作在明太祖的倡导下,对联蓬勃发展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如解晋、祝允明、唐寅等对联高手。
例如解晋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毛泽东引用来给具有主观主义态度的人画像)清朝才子纪晓岚更是作对联的高手。
有一次,乾隆见纪晓岚闷闷不乐,便问他有何心事。
纪晓岚请乾隆猜,乾隆以上联回答“十口心思,思家思民思社稷.。
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一等奖创新教案对联
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一等奖创新教案对联对联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 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 牢固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5.灵活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
考情分析:(1)对联常识题:此类常考的考点为对联中的平仄要求。
注意对联中只讲究平仄不考虑押韵。
(2)调整组合题:此类题目一般故意将一副对联的内容打乱,要求重新组合。
(3)补写对联题:此类考题一般给出上联或者给出下联,要求补写下联或补写上联。
(4)创作对联题:即根据给出的语境或情境,创作一幅对联(包括上联和下联)。
(5)对联赏析题:对某一副对联从某一方面进行赏析,赏析时,可从对联的内容上进行赏析,可从对联的句式特点上进行赏析,也可从句子的修辞上进行赏析等,答题时只要能抓住要点,正确赏析就行了。
知识点解析:【概念】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楹帖,是我国汉民族文化圈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它由对称的上下两句组成,上句叫上联(出句),下句叫下联(对句)。
【平仄】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
古代的四声是:平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上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去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入声。
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今音的第一第二声约等于古音的平声,今音的第三第四声,约等于古音的仄声。
【对联的书写和张贴】(1)书写时,注意对联是竖行书写,从上写到下,中间不能加标点符号。
书写要讲求美观,字字对称。
(2)张贴时,看位置: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左右以面对我们为分别。
看横批:按照古人写字的习惯(由右至左),以背对门的方向为准:上联在横批左下方(即右侧),下联则在横批右下方(即左侧)。
按照现在人写字习惯(由左至右),则以面对大门的方向为准:对联也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
初中对联优秀教案
初中对联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基本特点,提高对对联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对联创作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通过对联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对联的基本特点和分类3. 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4. 对联的鉴赏和评价5. 对联比赛和活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对联的结构、平仄、对仗等要素。
3. 示范:教师展示一些经典对联,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学会欣赏对联的美。
4. 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对联创作,教授创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动手实践。
5. 展示:学生将自己的对联作品展示给大家,进行交流和评价。
6. 比赛:组织对联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对联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对联。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联创作能力的提高3. 学生对对联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程度4. 学生参与对联比赛和活动的积极性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生的对联教材或相关资料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3. 对联作品:收集一些经典和对联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借鉴4. 对联创作工具:提供一些对联创作工具,如对联软件、字典等六、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对联的奥秘。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不要拘泥于传统格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如对联比赛、对联展览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对联创作能力。
5. 结合语文教学,让学生从诗词、文章中领略对联的魅力。
6. 鼓励学生运用对联进行日常交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对联》教案
《对联》教案对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对联的定义和类型,了解对联的构成要素及基本结构,能够正确书写对联。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对联的欣赏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对联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2. 对联的常见形式和创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对联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2. 对联的审美评价标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对联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对联的特点和用途。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对联的定义:对联是汉字文化的瑰宝,是两句相呼应的诗句,具有对仗、押韵和平仄等特点。
(2)对联的构成要素:上下联、对仗、长度相等、押韵。
(3)对联的基本结构:平行对仗、交叉对仗。
3. 实例分析(15分钟)教师呈现几组对联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其构成要素和结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对联的美感和创作技巧。
4. 创作实践(30分钟)(1)学生分组合作,自由创作对联。
教师提供一些主题,如新年祝福、友谊、家庭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2)学生展示自己的对联作品,同学们进行欣赏和评价。
5. 对联欣赏(15分钟)教师介绍一些经典的对联作品,如楹联、春联等,让学生欣赏并评论,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审美能力。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对联的构成要素和创作技巧,引导学生认识到对联的魅力和传承价值。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继续创作对联,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六、板书设计对联:上下联、对仗、长度相等、押韵、平行对仗、交叉对仗。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堂对联教学,学生不仅获得了对联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而且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中,我注重通过实例分析和创作实践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让他们亲身体验对联的魅力。
同时,也通过对对联的欣赏和评价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中考对联专题复习教案
珠联璧合得佳句——对联专题复习【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对联的特点,学会对对联的方法,把握中考有关对联的题目类型,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把握中考有关对联的题目类型,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读《笠翁对韵》,初步感受对联的特点。
请学生观看昆明大观楼第一长联,增加对对联的感性认识,再说一个小故事,解缙,明朝的大才子,早在少年时代,就才华横溢。
十岁时的一年除夕,望着家门口的壮丽景色,触景生情,写下一幅对联:“日望赣江千里帆,夜观庐陵万盏灯”。
解缙家门口的邻居,是当朝的曹尚书,听说此事,赞叹中有怀疑,想考考解缙,于是就在解家大门口的河堤上,栽了一片青竹林,挡住了解家门前的景色,可是解缙,灵机一动,写下了这样一幅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大吃一惊,于是命人将竹子全部砍断,解缙在对联下各加一字,成: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一见,干脆将竹子连根挖掉,解缙又各加一字,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解缙的智慧,也让我们充分领略到了对联的富于变化。
对联,就是对子。
古来有之,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
对联常常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二)把握对联特征对联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语文的素养,同时也是中考的热点所在.为此,我们需要准确把握对联的特征,从而提高中考做对联题的针对性。
请大家阅读老师给出的几个对联,看看有什么问题.1、福如东海,寿比山。
指出问题:上下联字数不相等,应该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明确对联的第一个特征:字数相等。
2、请选出“千里始足下”的下联。
A、高山微尘起B、高山起微尘明确答案是B——对联应该上下联词性相对。
可以借鉴杜甫《绝句》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明确对联的第二个特征:词性相同.3、是否满足了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对联就是佳对了呢?请看一道对联题。
《对联》教案
《对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让学生学习创作对联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难点:让学生学习创作对联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 通过讲述对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和特点(10 分钟)
- 介绍对联的定义、组成部分(上联、下联、横批)和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意境相承等)。
- 通过一些典型的对联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联的特点。
3. 学习创作对联的方法(15 分钟)
- 讲解创作对联的基本要求,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等。
- 提供一些对联创作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学生分组创作对联(15 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创作自己的对联。
- 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
5. 小组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创作的对联,并解释其意义和创作思路。
-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改进的建议。
6. 课堂总结(5 分钟)
- 与学生一起总结对联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以及创作对联的方法。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对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掌握了创作对联的基本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对联》教案
《对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对联创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形式和创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
1. 对联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 对联的创作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1. 讲解法:教师讲解对联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对联的创作技巧和方法。
3. 实践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对联的创作实践。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对联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讲解新课:教师讲解对联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 示范新课:教师示范对联的创作技巧和方法。
4. 实践新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对联的创作实践。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对联的形式和创作技巧。
五、教学评价
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结果评价:通过测试或作业,检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专题复习——对联教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2.了解拟写对联的方法。
教学难点: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
1.提问法。
通过互动提问了解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明白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2.讨论法。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小组达成共识,推出佳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由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对联题导入
二、介绍对联的来龙去脉:
对联来历简介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就是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在左右门,用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写在桃木板上。
宋代以后,在民间,新年悬挂春联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的诗中有这么一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对联盛况的真实写照。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三、佳联趣联欣赏:
1、讽喻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解缙
一二三四五六七(忘八)
忠孝仁爱礼义廉(无耻)
2、励志联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范文澜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朝著名学者顾宪成
3、谜语联
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谜底:暖水瓶
4、拆字联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5、回文联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上联:雾锁山头山锁雾
下联:天连水尾水连天
------福建厦门鼓浪屿
6、名胜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此联为岳阳楼联。
即色即空,即心即佛。
亦诗亦酒,亦儒亦仙。
——甘肃兰州白云观
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
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
——兰州五泉山摸子泉洞口联
黄河无语东流去;
白塔有意擎天来。
——兰州白塔山联
四、归纳对联的特点。
结合以上对联,学生自主归纳对联的特点。
(小组讨论、展示)
教师明确:
对联的基本特点
①字数相等。
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联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还须注意的是,上下联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
②词性相同。
即上下联相应部分要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具体地说,就是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副对副,数量对数量,方位对方位。
③结构相应。
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
④平仄相对。
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为“平”,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为“仄”。
现代对联的平仄要求已没有古代那么严格,但还须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上联末尾一字用仄声,下联末尾一字用平声,即通常说的“仄起平收”。
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是欣赏、拟写和做好任何一种对联题的先决条件。
五、中考对联复习方法指导:
1、了解对联常识
2、阅读古今名联
3、加强诗文积累
4、关注名胜古迹
5、增加名著阅读
6、运用联想想象
六、牛刀小试
1、简单的词语对
二字对
春兰——海角——落日——月转——
花好——天文——书山——柳暗——
三字对
水底月——刀子嘴——
辞旧岁——蜂采蜜——
四字对
情深似海——山清水秀——
望梅止渴——行千里路——
2、妙联竞猜
(1)、猜猜对联中的人名
悲哉,秋之为气
惨矣,瑾其可怀(秋瑾)
身入狼邦壮志匹夫生死外
心存燕国潇寒易水古今流(荆轲)
(2)、猜猜对联中的地名
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北京)
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上海)
(3)、猜猜对联中的年龄
乾隆五十大庆时,在乾清宫举行千叟宴。
参加者有位(141 )岁的老人。
乾隆以其年齿为题出句云: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纪晓岚对道:
古稀双庆,又多一个春秋。
(4)、你能读出“山海关孟姜女庙联”的正确读音吗?(要求学生讨论,注音)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七、中考真题训练(选取近几年中考对联题,能够引起学生重视)
1、连线题
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联接起来。
A.时雨点红桃千树a.山静无人水自流
B.亭闲有竹春常在b.春风吹绿柳万枝
C.无意东风花半露c.夜市千灯照碧云
D.晴空一镜悬明月d.有闲春色燕双飞
方法指导:需把握特点
2、直接对上联:处处风光好上联: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下联:家家气象新下联: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方法指导:可巧用拆合
3、填空题
古都南京,历史名城。
不少地名可组成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
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乌龙潭对________
莫愁湖对_________
总统府对_________
方法指导:要关注生活
4、情景对
学校艺术节要出一期“美文、名画赏析”壁报,主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拟写恰当的下联。
(3分)
上联:品美文如饮甘露
下联:赏名画似沐春风
方法指导:善联想想象
5、补写题
(1)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
下联:陶渊明寄托理想描绘世外桃源
(2)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
上联:___________ ,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请你运用小学学过的《悯农》中的有关诗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使之完整。
方法指导:能勾连课文
6、名著类
(1)(2004年福州)请根据课外阅读的外国名著,补全下面的名人对联。
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
(贝多芬)
下联:炼钢铁意志写下一页页辉煌的篇章
(奥斯特洛夫斯基)
(2)(2009年中考题)选取《西游记》《水浒传》《童年》《三国演义》《红楼梦》中的著名人物和相关内容,为给出的上联拟写下联。
上联:贝多芬呕心沥血谱名曲
下联:——————————方法指导:勤积累名著
八、布置作业
1、求下联:
上联:五泉山上看山泉听泉水叮咚
上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2、收集整理古诗中的对偶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