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实践环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四种课型的主要环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四种课型的主要环节1.选题指导课⑴老师介绍总课题的背景、目的、意义等,组织学生讨论加深理解。
⑵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如知识准备、背景材料、探究方法等),或老师直接介绍相关的知识。
⑶引导学生从总课题中发现不同的探究方向从而提出子课题,并通过讨论使每个子课题表述清楚、内涵明确、范围恰当。
⑷组织学生分组,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老师可作适当调整和安排。
⑸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子课题的探究目标,提出猜想与假设,划分步骤或阶段,明确探究方法,确定探究路径,最后指定专人撰写探究方案。
2.中段指导课⑴老师要组织学生展示前阶段所做的探究。
⑵组织学生讨论前阶段学生的探究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有哪些薄弱环节。
⑶针对学生探究的问题,要进一步强化老师的方法指导和学生之间的深入探究。
⑷指导学生归纳并明确后阶段的探究任务。
3.成果整理课⑴老师发检查学生小组获取的资料。
⑵让学生小组甄别提取有用信息,整理汇总,分类命名编号。
⑶指导学生进行数据处理(用图表、坐标等方法),定量或定性分析,找出相关要素或发现规律,回答课题提出的假设。
⑷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制作:如汇总资料装订成册、写总结和体会、制作PPT、编写小报、制作实物(或模型)、绘制图形、撰写作品或小论文、排练表演节目等等。
4.成果汇报课⑴准备环节:学生小组间PK后组成2—3个汇报小组,可布置实物(如小报、汇编、模型等)展示,制作PPT进行汇报。
⑵汇报环节:主持人全面简要介绍本课题的探究情况(含二、三级子课题名称、目标及内容,达成情况等),汇报小组重点介绍本子课题提出的问题与假设,探究的方法,探究的历程,达成的效果等,小组成员最好都要参与汇报(可解说、展示、表演、发表个性化意见等)。
⑶答辩环节:先后由其它小组成员和到场的老师自由提问,由汇报小组现场答辩。
⑷点评环节:由指导老师或评委现场点评(包括学生现场表现、目标达成、成果评价等)。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各课型及其教学流程 (1)选题指导课教学流程:(2)课题实施指导课教学流程:(3)成果(资料)整理课教学流程:(4)成果汇报(展示)课教学流程:。
综合实践课活动环节
一、活动背景综合实践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课,我校特制定以下活动环节。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1. 活动准备(1)教师提前一周将活动主题、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信息通知给学生。
(2)学生根据活动主题,提前做好相关资料搜集、准备。
(3)教师根据活动需要,准备必要的器材和场地。
2. 活动实施(1)热身环节1)主持人简要介绍活动主题、目的和意义。
2)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活跃气氛。
(2)分组环节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便于协作。
2)教师对每组进行编号,并指定组长。
(3)活动开展1)各小组根据活动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2)活动内容可包括:游戏、手工制作、科技实验、社会实践等。
3)各小组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4)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调整活动进度。
(4)展示环节1)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分享活动心得。
2)教师对各组活动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5)总结环节1)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活动成果和意义。
2)学生分享活动感受,表达对活动的喜爱。
3)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4)宣布活动结束,组织学生有序离场。
3. 活动总结(1)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包括活动亮点、不足之处等。
(2)学生填写活动反馈表,对活动进行评价。
(3)教师根据反馈情况,对活动进行改进。
四、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 团队协作:观察各小组在活动中的沟通、协作情况。
3. 创新实践:评估学生在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社会责任感: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综合实践教学四个环节(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综合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综合实践教学的四个环节入手,探讨其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实施策略。
一、综合实践教学的概念综合实践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将专业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融入教学过程,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综合实践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综合实践教学四个环节1. 确定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是综合实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
实践教学目标的设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实践教学目标应与课程目标相一致,体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2)体现学生发展需求:实践教学目标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3)具有可操作性:实践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便于教师和学生实施。
(4)注重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是综合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实践教学项目:根据课程目标和实践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项目,如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等。
(2)实践教学时间: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时间,确保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协调。
(3)实践教学地点:根据实践教学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地点,如实验室、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
(4)实践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实践教学评价: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3. 实施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实施是综合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教师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确保实践教学顺利进行。
综合实践环节实施方案(精选3篇)
综合实践环节实施方案(精选3篇)综合实践环节实施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直接经验为基础,与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体现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课程。
它打破了教育和生活的分离,初三学生的基本文化知识、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还是很有限的。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学习”,即形成直接的体验,强调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初始方向。
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了解生活环境的机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开阔视野,积累经验。
总之,就是让他们多看,多听,多思考,多尝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置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
希望这三个主题能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的总体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全面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人格。
1、亲自参与实践,注重自我体验、自学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参与实践的经验。
2、全面了解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爱社会、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学会识别,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组织总结信息,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积极探索,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培养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沟通等良好的人格素质。
三、不及物动词实施战略:1、结合学科教学每个学科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的。
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从自己的学科中产生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此时,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和处理信息,使其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
综合实践课课程环节
一、课程背景综合实践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课程环节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1. 课程准备阶段(1)教师准备:教师需根据课程主题,提前收集相关资料,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并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场地。
(2)学生准备:学生需了解课程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实践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2. 课程实施阶段(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程主题,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
(3)实践活动:a. 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观察活动场地和器材,讨论活动流程和注意事项。
b. 动手操作:学生按照活动方案,进行实际操作,完成各项任务。
c. 小组合作:在活动中,学生需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d. 检查与反馈:教师巡回检查,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并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4)总结与反思:a. 小组总结:每组代表进行活动总结,分享活动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b.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c. 反思与改进:学生反思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课程拓展阶段(1)知识拓展:教师针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关知识拓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实践活动拓展: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如科技创新比赛、社会实践活动等。
四、课程评价1. 过程评价: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团队合作、动手操作能力等。
2.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成果,如作品完成情况、问题解决能力等。
综合性实践活动教案综合实践活动教案(6篇)
综合性实践活动教案综合实践活动教案(6篇) 综合性实践活动教案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一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缺乏肯定的自觉性导致做事拖拉、上课不用心,不按时完成作业,今日的事明天做,不知道时间的珍贵,不知道怎样合理安排时间。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需要让学生正确熟悉时间是珍贵的,要珍惜时间,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仆人。
(一)学问与技能:1、知道时间是珍贵的,消逝了就永不复返;2、知道时间会送给珍惜时间的人累累硕果。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一系列好玩的嬉戏和实践活动,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时间的重要性准时间的珍贵,引导学生在自我反思自我成长中意识到珍惜时间,有条不紊地生活和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嬉戏激发学生的惜时意识,让他们体验到珍惜时间获得胜利的欢乐。
2、最终的班级宣言激发学生的骄傲感与使命感,真正将时间的仆人翁意识内化到每个学生的心中,鼓励他们付诸到行动中,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科学有效的治理时间。
体验时间的宝贵,激发学生的惜时意识。
教学难点:“撕纸人生”嬉戏中理解我们在校的学习时间。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条,秒表。
一、激趣导入师:20xx年的春晚唱红了一首歌:王铮亮的《时间都去哪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观赏这首歌吧!(播放视频mv)看完这段感人的视频,我们不禁要感慨:是啊,时间都去哪儿了呢?时间在不经意间从我们指缝间溜走,它带走了妈妈的青春与漂亮,带走了我们的年少与无知。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仆人(板书标题)二、教授新课师:教师这里有个谜语,大家来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假设你有一个帐号,这个帐号每天进帐$86400,每年进帐$31536000,每晚12点进帐消逝,每年元旦后结算扣除。
(打一词语)生:时间。
师:是的,就是时间!关于时间,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受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任凭便胜利”(播放音频:真心英雄)。
综合实践课上活动
一、引言综合实践课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我校综合实践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本文将详细描述一次综合实践课上的活动,展示学生们在活动中所展现出的热情和才华。
二、活动背景本次综合实践课的主题为“走近传统文化”,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内容分为四个环节:知识竞赛、手工制作、文艺表演和互动游戏。
三、活动过程1. 知识竞赛活动开始,首先进行的是知识竞赛环节。
同学们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参加比赛。
比赛内容涵盖了我国传统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比赛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抢答,现场气氛热烈。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选出前三名获胜小组。
2. 手工制作知识竞赛结束后,进入手工制作环节。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制作内容,如剪纸、泥塑、书法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制作出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增进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3. 文艺表演手工制作结束后,是文艺表演环节。
同学们纷纷登台展示自己的才艺,有唱歌、跳舞、朗诵、小品等。
表演内容丰富多样,精彩纷呈。
在同学们的精彩表演中,观众们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4. 互动游戏最后,是互动游戏环节。
游戏分为“猜谜语”、“猜灯谜”、“成语接龙”等。
同学们积极参与,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通过游戏,同学们不仅放松了身心,还锻炼了思维能力。
四、活动总结本次综合实践课活动圆满结束。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几点收获:1. 增强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了民族自豪感。
2. 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4. 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结语综合实践课上的活动丰富多彩,不仅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五环节(3篇)
第1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教师应遵循以下五个环节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一、确定活动主题1. 了解学生需求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认知水平。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活动主题的期望和建议。
2. 分析课程资源教师需分析课程资源,包括教材、网络、社区、学校等,确定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资源,为活动开展提供保障。
3. 确定活动主题根据学生需求和课程资源,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活动主题:(1)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环保、科技创新、教育改革等;(2)结合学科特点,开展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3)挖掘地方特色,开展地域性综合实践活动;(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综合实践活动。
二、设计活动方案1. 明确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应具体、可操作,涵盖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
教师需根据活动主题,设定合理的目标。
2. 制定活动计划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流程、预期成果等。
教师需根据活动目标,合理安排活动内容。
3. 设计活动方法活动方法包括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实践操作等。
教师需根据活动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4. 准备活动资源活动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场地、设备等。
教师需提前准备,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三、实施活动1. 活动准备活动前,教师需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准备,包括:(1)学习相关知识,了解活动背景;(2)分配任务,明确分工;(3)培训技能,提高活动效果。
2. 活动开展活动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团队协作精神;(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3)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需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包括:(1)回顾活动过程,分享经验教训;(2)展示活动成果,评价学生表现;(3)反思活动效果,改进教学方法。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下面是简要介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1. 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成长,通常安排每周至少一次的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实验研究、手工制作、实习等。
2. 实践环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实践环节通常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反思总结等环节。
学生需要在理论学习中了解实践的相关知识,在实践操作中掌握实践技能,并在反思总结中总结经验教训。
3. 开放性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通常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课程中的活动和环节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
4. 多元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式通常包括平时作业、实践报告、实验报告、综合考核等环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践表现和能力水平,给予不同的评价方式。
5. 培养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
意识,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实践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丰富多样,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通过实践环节的开放性设计,多元评价的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
综合实践环节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环节实施方案一、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环节是学生在校园内或校外进行的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实践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施内容。
1. 实践主题确定。
在综合实践环节中,学校将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需求确定不同的实践主题,如创新创业、社会调研、科研实践等,以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活动。
2. 实践计划制定。
针对不同的实践主题,学校将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包括实践时间、地点、内容、要求等,确保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活动。
3. 实践指导与督导。
学校将安排专业教师和相关领域专家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督导,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4. 实践成果评价。
学校将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实践报告、成果展示、口头答辩等,以便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成果。
三、实施步骤。
1. 实践主题确定阶段。
学校将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就学生的实践主题进行研讨和座谈,确定最适合学生的实践主题。
2. 实践计划制定阶段。
学校将根据实践主题确定实践计划,明确实践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和要求,并向学生发布实践任务书,让学生了解实践的具体要求。
3. 实践指导与督导阶段。
学校将组织教师和专家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督导,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4. 实践成果评价阶段。
学校将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组织成果展示和口头答辩,评选出优秀的实践成果,并对学生进行奖励和表彰。
四、实施保障。
1. 资源保障。
学校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资源,包括实践场地、实践设备、实践经费等,确保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2. 指导保障。
学校将安排专业教师和相关领域专家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督导,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综合实践环节实施方案(通用5篇)
综合实践环节实施方案(通用5篇)综合实践环节实施方案(通用5篇)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
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综合实践环节实施方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综合实践环节实施方案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综合实践活动课并非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也不是随意性的自由活动。
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学习课程改革纲要,不断摸索新课程实践经验,逐步提高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体实力。
一、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全面贯彻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学校工作意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综合实践活动为阵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宗旨,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创新学习的形式,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社团活动、信息技术教育为一体,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
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我校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程。
二、时间安排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采用弹性课时制,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安排,主要做法有: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社会、与某学科紧密结合、相互交叉。
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6篇
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6篇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篇1一、活动的详细目标知识目标:教育同学留心四周的人和事,学会观测,学会发觉,学写观测日记和体验日记,学会以写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有力地促进同学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技能。
并与数学的统计方法,科技的手工制作、绘画、音乐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着重学科与社会的沟通,学科与学习者的内在统一,建构一个开放的知识体系。
二、情感目标:让同学认识到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就应当敬爱、喜爱、关怀长辈。
并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技能目标:培育同学的表达技能、动手实践、综合运用、开拓创新等各方面的技能。
三、活动实施的详细过程、方式〔一〕、活动阶段构想:第一阶段:阅读有关“孝顺”的文章第二阶段:预备阶段——通过观测、询问的方式,调查父母一天的工作、家务、休息时间,了解父母的辛苦。
并写出观测日记。
第三阶段:实践体验阶段——通过一系列亲身体验活动,亲身体验父母的辛苦〔如通过“护气球”体验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通过“本周我当家”活动,体验父母的操劳。
写体验日记。
第四阶段:回报父母的爱:通过给父母写信,写诗、送父母一份小礼物等一系列活动,让同学懂得知恩、感恩、并回报父母的爱。
〔二〕、活动操作流程:第一阶段:确定讨论主题目的:一,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会观测、学会发觉,并通过调查了解父母的辛苦。
学会写观测日记,记住生活中的点滴。
时间:1~2周过程:二、利用爱好活动时间,组织同学观看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
三、阅读有关孝顺的文章。
四、老师设计“父母一周”活动状况调查表,同学每天仔细填写。
同时写观测日记。
第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目的:通过亲身实践体验,让同学体会父母的辛苦。
学会写体验日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时间:3~4周过程:一、通过“护气球”、“负重”等方式体验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
二、开展“本周我当家”的活动,同学亲身体验父母的辛苦。
三、写体验日记。
〔师随时通过日记了解同学的活动状况,并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第三阶段:回报父母的爱目的:让同学通过各种形式去回报父母,同时让同学懂得知恩、感恩、回报父母。
综合实践报告过程
一、实践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我校组织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研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提升素质。
二、实践时间与地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于2021年10月1日至10月7日举行,地点为我校校园内以及周边社区。
三、实践内容与过程(一)前期准备1. 选题与分组:在活动开始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实践课题,并组成实践小组。
本次实践活动共分为六个小组,分别围绕环保、科技、文化、教育、健康、社区服务等主题展开。
2. 资料收集与整理:各小组通过查阅书籍、网络、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纳。
3. 制定实践计划:各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包括实践内容、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
(二)实践过程1. 环保小组:开展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宣传活动。
小组成员深入社区,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现场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此外,还制作了环保海报和宣传册,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2. 科技小组:开展了“智能机器人编程”活动。
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机器人编程知识,并制作了简易的智能机器人。
活动当天,同学们展示了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了现场演示。
3. 文化小组: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
小组成员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并制作了宣传海报和视频,向更多人传播传统文化。
4. 教育小组: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小组成员走进农村,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5. 健康小组:开展了“健康生活,从我做起”活动。
小组成员深入社区,向居民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并现场指导居民进行健康锻炼。
6. 社区服务小组:开展了“美化家园”活动。
小组成员在社区内清理垃圾、修剪树枝、粉刷墙壁等,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环节(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本文将从活动目的、内容、实施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活动目的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1. 实验室实践:根据专业特点,安排学生进行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等,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 工厂实习: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工艺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企业环境的能力。
3. 社会实践:开展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扶贫帮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4. 创新创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科技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5. 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活动,如机器人竞赛、编程比赛等,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实施方法1. 制定综合实践教学计划: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2.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3. 教师指导: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活动。
4. 学生自主实践: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践项目,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 评价与反馈: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
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环节(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综合实践课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以“走进大自然,探索科学奥秘”为主题,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体验、探究中,了解大自然,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大自然的基本特征,掌握观察、记录、分析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环节(一)导入环节1. 教师出示大自然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喜欢大自然吗?为什么?3. 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二)实践环节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活动。
2. 观察大自然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观察周围的植物、动物、环境等。
3. 记录观察结果学生用笔和纸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包括植物、动物、环境等。
4. 分析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观察结果,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5. 小组讨论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大自然的特点和奥秘。
6. 汇报展示各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观察结果和讨论成果。
(三)总结环节1. 教师总结本次实践活动,强调观察、记录、分析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3. 教师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大自然,探索科学奥秘。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激发了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在分组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分工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 课后,教师应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大自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如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次活动以“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指导思想,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活动内容(一)实践环节1. 专业技能训练:- 组织学生参加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地的专业技能培训,如机械加工、电子技术、化工实验等。
- 安排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确保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
2. 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工作流程,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支教、环保、社区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创新创业实践:- 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 组织学生进行创业项目策划和实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理论环节1. 学术讲座:- 邀请行业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为学生提供学术前沿信息。
- 邀请优秀校友分享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学术沙龙:- 组织学生开展学术沙龙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3. 读书分享会:- 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活动实施(一)组织机构1. 成立综合实践教学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2. 成立活动实施小组,负责具体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二)活动安排1. 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员等。
2. 组织学生进行报名,确保活动参与人数。
3. 安排专业教师和辅导人员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4. 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活动
正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我校积极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纪实。
一、活动背景本次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活动以“探索与成长”为主题,旨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综合素质。
活动时间为一周,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中期实践和后期总结。
二、活动内容1. 前期准备(1)确定活动主题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结合学校资源,确定本次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如: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社会实践等。
(2)组建团队:根据活动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指导老师负责。
(3)制定活动方案:每个小组根据活动主题,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标、实施步骤、时间安排等。
2. 中期实践(1)开展实践活动:各小组按照活动方案,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如:科技创新小组可以开展机器人制作、编程比赛等活动;环境保护小组可以开展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活动;传统文化小组可以开展书法、剪纸、戏曲等活动;社会实践小组可以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
(2)团队协作:在实践过程中,各小组要注重团队协作,培养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
(3)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发挥创新精神,提出新想法、新方法,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3. 后期总结(1)成果展示:各小组将实践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包括实物、图片、视频等形式。
(2)心得体会:学生撰写活动心得体会,总结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评选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根据活动表现,评选出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
三、活动成果1.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
2. 学生兴趣得到激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3. 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过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开展了综合实践教学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团队合作、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活动内容1. 实践教学课程本次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以下课程:(1)专业实践课程:针对各专业特点,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如工程设计、实验操作、实习实训等。
(2)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创业计划书撰写等课程。
(3)社会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背景、问题、解决方案等,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团队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项目内容涉及专业领域、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往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企业需求等,拓宽学生视野。
四、活动实施过程1. 准备阶段(1)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策划、组织、实施等工作。
(2)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地点等。
(3)联系相关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争取支持与合作。
2. 实施阶段(1)开展实践教学课程,邀请企业专家、行业精英授课,提高课程质量。
(2)组织案例分析、团队项目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开展实地考察,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
3. 总结阶段(1)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总结,分享经验、收获和感悟。
(2)评选优秀实践团队和优秀个人,表彰优秀成果。
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步骤
一、活动背景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形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我校特开设综合实践课程。
以下为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步骤。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合作意识。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三、活动步骤1. 活动准备(1)成立活动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5-8人。
(2)确定活动主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育资源,确定活动主题,如环保、科技创新、传统文化等。
(3)制定活动方案:活动小组共同商讨,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时间、地点、流程、分工等。
(4)准备活动材料:根据活动方案,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材料、设备等。
2. 活动实施(1)启动仪式:在活动开始前,举行简短的启动仪式,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分组讨论:活动小组针对活动主题进行讨论,明确分工,确定各自负责的任务。
(3)实践活动:按照活动方案,开展实践活动。
如环保主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环保宣传等;科技创新主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小发明、科技竞赛等。
(4)团队协作: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
如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共同解决一个难题等。
(5)总结反思: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让学生分享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总结经验教训。
3. 活动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对自己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提升进行评价。
(2)小组互评:各活动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等方面。
4. 活动总结(1)活动成果展示:将活动过程中的优秀作品、优秀表现等进行展示,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分享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综合性实践环节》课程考核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业,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 2003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能够下载,并且内容无误即为提交成功)。
一.作业要求1.要求提交设计试验构件详细的设计过程、构件尺寸和配筋;2.要求拟定具体的试验步骤;3.要求预估试验发生的破坏形态;4.构件尺寸、配筋、试验步骤以及破坏形态可参考《综合性实践环节试验指导》或相关教材(例如,混凝土原理),也可自拟。
二.作业内容1.正截面受弯构件——适筋梁的受弯破坏试验设计。
(35分)2.斜截面受剪构件——无腹筋梁斜拉受剪破坏试验设计。
(35分)3.钢筋混凝土柱——大偏心受压构件破坏试验设计。
(30分)答:1.正截面受弯构件——适筋梁的受弯破坏试验设计。
适筋破坏-配筋截面加载:(注明开裂荷载值、纵向受拉钢筋达到设计强度fy时的荷载值、破坏荷载值)(1)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和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
理论计算:h0=468.5开裂时:x=f tk A s/α1f c b=0.6989mmM cr=f tk A s(h0-x/2)=0.8491KN*m开裂荷载:F cr=M cr/α=0.3466KN屈服时:x=f y A s/α1f c b=117.797mmM y=f y A s(h0-x/2)=125.875KN*m屈服荷载:F y=M y/α=51.38KN破坏时:x=f yk A s/α1f c b=131.54mmM u=f yk A s/(h0-x/2)=138.3KN*m破坏荷载F u=M u/α=56.5KN通过分析对比,实验数据跟理论数据存在着误差,主要原因:1.实验时没有考虑梁的自重,而计算理论值时会把自重考虑进去;2.计算的阶段值都是现象发生前一刻的荷载,但是实验给出的却是现象发生后一刻的荷载; 3.破坏荷载和屈服荷载的大小相差很小,1.5倍不能准确的计算破坏荷载; 4.整个计算过程都假设中和轴在受弯截面的中间。
(2)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
(计算挠度)A s=981.25 h0=486.5αEρ=(Es/Ec)*(A s bh0)=0.0686Ρte=A s/A te=0.0178当构件开裂时:M k=0.8491KN/Mσsq=M k/ηh0A s=2.044Ψ=1.1-0.65f tk/Ρteσsq=负数,Ψ取0.2Bs=EsAsh02/(1.15Ψ+0.2+6αEρ)=5.519*1013Nmmf=sMkl02/B=0.52mm以此类推,在不同的荷载下,可以得到相关的数据:(3)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
(计算裂缝)a cr=1.9 ρte=As/0.5bh=0.0178d ep =25=1404.5mmρte=0.0178=1404.5mmσsq=M k/ηh0A s=333N/mm2Ψ=0.9Wmax=a crΨσsq/Es(1.9Cs+0.08d eq/ρte)=0.46mm(4)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和机理。
①当荷载在0.4KN内,梁属于弹性阶段,没有达到屈服更没有受到破坏。
②当荷载在0.4KN的基础上分级加载,受拉区混凝土进入塑性阶段,手拉应变曲线开始呈现较明显的曲线性,并且曲线的切线斜率不断减小,表现为在受压区压应变增大的过程中,合拉力的增长不断减小,而此时受压区混凝土和受拉钢筋仍工作在弹性范围,呈直线增长,于是受压区高度降低,以保证斜截面内力平衡。
当内力增大到某一数值时,受拉区边缘的混凝土达到其实际的抗拉强度和极限拉应变,截面处于开裂前的临界状态。
③接着荷载只要增加少许,受拉区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极限抗拉应变,部分薄弱地方的混凝土开始出现裂缝,此时荷载为7.9KN。
在开裂截面,内力重新分布,开裂的混凝土一下子把原来承担的绝大部分拉力交给受拉钢筋,是钢筋应力突然增加很多,故裂缝一出现就有一定的宽度。
此时受压混凝土也开始表现出一定的塑性,应力图形开始呈现平缓的曲线。
此时钢筋的应力应变突然增加很多,曲率急剧增大,受压区高度急剧下降,在挠度-荷载曲线上表现为有一个表示挠度突然增大的转折。
内力重新分布完成后,荷载继续增加时,钢筋承担了绝大部分拉应力,应变增量和荷载增量成一定的线性关系,表现为梁的抗弯刚度和开裂一瞬间相比又有所上升,挠度和荷载曲线成一定的线性关系。
随着荷载的增加,刚进的应力应变不断增大,直至最后达到屈服前的临界状态。
④钢筋屈服至受压区混凝土达到峰值应力阶段。
此阶段初内力只要增加一点儿,钢筋便即屈服。
此时荷载为52.3KN。
一旦屈服,理论上可看作钢筋应力不再增大(钢筋的应力增量急剧衰减),截面承载力已接近破坏荷载,在梁内钢筋屈服的部位开始形成塑性铰,但混凝土受压区边缘应力还未达到峰值应力。
随着荷载的少许增加,裂缝继续向上开展,混凝土受压区高度降低,中和轴上移,内力臂增大,使得承载力会有所增大,但增大非常有限,而由于裂缝的急剧开展和混凝土压应变的迅速增加,梁的抗弯刚度急剧降低,裂缝截面的曲率和梁的挠度迅速增大。
(5)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的影响。
配筋率越高,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越大,最大裂缝宽度值越小,但配筋率的提高对减小挠度的效果不明显2. 斜截面受剪构件——无腹筋梁斜拉受剪破坏试验设计。
大量试验结果表明: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破坏的形态取决于剪跨比λ的大小,大致有斜拉破坏、剪压破坏和斜压破坏三种主要破坏形态。
图1画出了两个对称荷载作用下,λ=2、1、位移计时的主拉应力迹线(虚线)和主压应力迹线(实线)。
由图可见,当λ=2、1时,在集中荷载和支座反力间形成比较陡的主压应力迹线,又由于这时主压应力值比较大,所以破坏主要是由于主压应力产生,称为斜压破坏。
当λ=1~2时,主压应力迹线和梁纵轴线的交角接近或小于45°,并且主压应力值和主拉应力值两者相差不很大,因此,破坏形态也就不同。
试验研究表明,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主要有以下三种:1、斜拉破坏:当剪跨比λ>3时,发生斜拉破坏,其破坏特征是:斜裂缝一旦出现就迅速延伸到集中荷载作用点处,使梁沿斜向拉裂成两部分而突然破坏,破坏面整齐、无压碎痕迹,破坏荷载等于或略高于出现斜裂缝时的荷载。
斜拉破坏时由于拉应变达到混凝土极限拉应变而产生的,破坏很突然,属于脆性破坏类型。
2、剪压破坏:当剪跨比1≤λ≤3时,发生剪压破坏,其破坏特征是;弯剪斜裂缝出现后,荷载仍可以有较大的增长。
随荷载的增大,陆续出现其它弯剪斜裂缝,其中将形成一条主要的些裂缝,称为临界斜裂缝。
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临界斜裂缝上端剩余截面逐渐缩小,最后临界斜裂缝上端集中于荷载作用点附近,混凝土被压碎而造成破坏。
剪压破坏主要是由于剩余截面上的混凝土在剪应力、水平压应力以及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竖向局部压应力的共同作用而产生,虽然破坏时没有像斜拉破坏时那样突然,但也属于脆性破坏类型。
和斜拉破坏相比,剪压破坏的承载力要高。
3、斜压破坏:当剪跨比λ很小(一般λ≤1)时,发生斜压破坏,其破坏特征是:在荷载作用点和支座间的梁腹部出现若干条大致平行的腹剪斜裂缝,随荷载增加,梁腹部被这些斜裂缝分割成若干斜向受压的“短柱体”,最后它们沿斜向受压破坏,破坏时斜裂缝多而密。
斜压破坏也很突然,属于脆性破坏类型,其承载力要比剪压破坏高。
3.钢筋混凝土柱——大偏心受压构件破坏试验设计。
1试件设计 1.构件设计(1)试件设计的依据为减少“二阶效应”的影响,将试件设计为短柱,即控制l0/h≤5。
通过调整轴向力的作用位置,即偏心距e0,使试件的破坏状态为小偏心受压破坏。
(2)试件的主要参数①试件尺寸(矩形截面):b×h×l = 124×120×899mm②混凝土强度等级:C20③纵向钢筋:对称配筋412④箍筋:Φ6@100(2)⑤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⑥试件的配筋情况(如下页图所示)⑦取偏心距e0:100mm2、加载装置和量测内容 1 加载装置柱偏心受压试验的加载装置如图所示。
采用千斤顶加载,支座一端为固定铰支座,另一端为滚动铰支座。
铰支座垫板应有足够的刚度,避免垫板处混凝土局压破坏。
2 加载方式(1)单调分级加载机制实际的加载等级为0-10kN-20kN-30kN-40kN-50kN-60kN-破坏3量测内容(1)混凝土平均应变由布置在柱内部纵筋表面和柱混凝土表面上的应变计测量,混凝土应变测点布置如下图。
(2)纵筋应变由布置在柱内部纵筋表面的应变计量测,钢筋应变测点布置如下图。
(3)侧向挠度柱长度范围内布置 5 个位移计以测量柱侧向挠度,侧向挠度测点布置如下图。
(4)裂缝试验前将柱四面用石灰浆刷白,并绘制50mm×50mm的网格。
试验时借助放大镜查找裂缝4、实际实验数据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给定的材料强度标准值及上述的计算公式,对于本次试验试件的极限承载力的预估值为:Ncu=64kN构件正截面承载力分析实测值为94kN,比预估值大46.9%,可能原因如下:①试验时混凝土养护时间已经超过要求的标准的28d,强度有所提高;②计算时所采用的安全系数等等都为该构件的承载力提供了一定的安全储备,导致实际的抗压强度高于计算的抗压强度;③混凝土计算公式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材料性质的不确定性导致。
当荷载较小时,构件处于弹性阶段,构件中部的水平挠度随荷载线性增长。
随着荷载的不断增大,受拉区的混凝土首先出现横向裂缝而退出工作,远离轴向力一侧钢筋的应力及应变增速加快;接着受拉区的裂缝不断增多,并向压区延伸,受压区高度逐渐减小,受压区混凝土应力增大。
当远离轴向力一侧的钢筋达到屈服时,截面处形成一主裂缝。
当受压一侧的混凝土达到抗压极限时,受压区较薄弱的地方出现纵向裂缝,混凝土被压碎而使构件破坏。
此时,靠近轴向力一侧的钢筋也达到抗压屈服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