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药常用纯化技术

合集下载

中药化学复习――分离纯化方法

中药化学复习――分离纯化方法

中药化学复习――分离纯化方法将中药的提取液经浓缩(或不浓缩)后,较长时间放置,就可析出沉淀,再经重结晶可得单体成分,这是个别现象,如从槐米中提取芦丁。

如果要得到更多的成分,或者要系统地研究一味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则需经过比较复杂的过程,一般是经过初步分离纯化,得到某一类型的总成分(混合物),或者得到极性相近的一混合物,再经过进一步分离得到单体成分。

分离方法有很多种。

系统溶剂分离法较常用的作法是将中药乙醇或甲醇提取液适当浓缩后,与某种担体(如硅藻土、硅胶等)混合均匀,干燥后,用极性不同的溶剂,极性由小到大分别提取。

然后再选择方法进行分离。

也可以将药材粗粉直接用极性不同的溶剂分别提取,得各个部分。

两相溶剂萃取法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互不混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而分离的方法。

可将被分离物溶于水中,用与水不混溶的有机溶剂进行萃取,也可将被分离物溶在与水不混溶的有机溶剂中,用适当pH的水液进行萃取,达到分离的目的。

简单萃取法在中药成分的系统研究中,常采用的方法是将中药水提取液适当浓缩,或将中药乙醇(甲醇)提取液适当浓缩,回收醇后,加入适量水,用极性不同的与水不混溶的有机溶剂,极性由小到大,如选用石油醚(或己烷)、氯仿(或乙醚)、醋酸乙酯、正丁醇,分别进行萃取,分别回收溶剂得到极性不同的萃取物。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只选1~2种溶剂进行萃取。

分离碱性成分(生物碱)或酸性成分,可调节溶液的pH值后再进行萃取是常用的方法。

pH梯度萃取法此法是分离生物碱类成分、酸性及酚性成分的一种方法。

是利用被分离成分的碱性或酸性不同而采用的方法。

连续萃取法为克服使用分液漏斗多次萃取的操作麻烦,可采用连续萃取器。

这一仪器利用两溶剂的比重不同,自然分层和分散相液滴穿过连续相溶剂时发生传质。

选择连续萃取法时,需视所用溶剂的比重大于或小于被提取的水溶液比重的情况,而采用不同式样的仪器。

考试大网站整理液滴逆流分配法此法需特殊的仪器,多用于极性较大的成分的分离,关键是选择好固定相和流动相。

中药成分的分离与纯化工艺

中药成分的分离与纯化工艺

中药成分的分离与纯化工艺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保健领域。

中药的功效与成分密切相关,因此,对中药成分的分离和纯化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药成分的分离与纯化技术中药成分的分离与纯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1. 萃取技术萃取技术是一种将化合物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的方法,常用的萃取剂包括有机溶剂和水。

在中草药提取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包括乙醇、乙酸乙酯、正丁醇等。

萃取技术可以利用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将成分从中药中提取出来,进一步提高纯度。

2. 薄层色谱技术薄层色谱技术是将化合物分离的一种常用技术,与传统的柱层析相比,薄层色谱可以一次分离多个化合物,且操作简便、速度快。

其原理是利用各种化合物对不同材料的吸附和向上渗透速度不同,在一定条件下分离物质。

3. 气相色谱技术气相色谱技术是利用固定相、液相或气-液固三相处传质过程的物理现象,将样品中的化合物分离出来的方法。

该技术有很高的分辨率,能够分离样品中的各种物质并快速检测其含量。

在中药成分的检测和分析中,气相色谱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4.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一种利用液态流动相在固定相上传递物质分离物质的分析方法。

该技术具有高效、分离效果好、分离速度快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中药成分的分离和纯化中。

二、中药成分的分离与纯化工艺中药成分的分离与纯化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预处理中草药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水洗、晾干、去杂等预处理过程。

对于较难提取的药材,还需要进行烘干、研粉等处理,以提高提取效率。

2. 萃取提取将预处理好的中草药加入水或有机溶剂中,进行萃取,得到粗提取物。

萃取的工艺条件通常包括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比等。

3. 浓缩将粗提取物进行过滤、蒸发等处理,使成分更加浓缩,减少后续纯化工艺的难度和成本。

4. 分离纯化将浓缩后的成分进行薄层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得到纯化的中药成分。

5. 检测分析对纯化后的中药成分进行质量检测和分析,包括指标成分、杂质、残留溶剂等的检测,以保证中药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中药的提取与纯化技术研究

中药的提取与纯化技术研究

中药的提取与纯化技术研究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成分,并且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药的药效,我们需要对中药进行提取与纯化的技术研究,以获得高纯度、高效力的药物成分。

本文将对中药的提取与纯化技术进行探讨。

一、中药提取技术中药提取技术是指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从植物材料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常用的中药提取技术包括水提法、醇提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

1. 水提法水提法是指使用水作为溶剂,将中药材料浸渍在水中,通过温度、压力、浸渍时间等因素进行提取。

水提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对环境无害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提取过程中。

2. 醇提法醇提法是指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作为提取剂,将中药材料浸泡在溶剂中,通过搅拌、浸泡时间等条件提取有效成分。

醇提法能够提取到一些水溶性较差的成分,但相对于水提法来说,成本较高,对环境也存在一定影响。

3. 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和热效应,通过在溶剂中形成空化现象,促进中药有效成分的释放和提取。

超声波提取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但设备成本较高。

4. 微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是通过微波辐射对中药材料进行加热,使其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到溶剂中。

微波辅助提取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时间短、选择性好的特点,但也存在辐射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二、中药纯化技术中药纯化技术是指对提取得到的中药有效成分进行纯化和分离的过程,以获得纯度更高、活性更好的药物成分。

常用的中药纯化技术包括凝胶过滤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逆流色谱法等。

1. 凝胶过滤法凝胶过滤法是通过将中药提取物通过凝胶柱或凝胶膜进行过滤,利用溶质与凝胶之间的分离效应,将杂质去除,从而获得纯净的中药成分。

凝胶过滤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适用于中药提取物的初步纯化。

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将中药提取物溶解在流动相中,在高压下通过固定相进行分离和纯化的技术。

2中药常用纯化技术

2中药常用纯化技术

一、水提醇沉法
含义:先以水为溶剂提取药材有效成分,再用不同浓度 乙醇沉淀除去提取液中杂质的方法。 原理:利用中药中的大多数成分易溶于水和醇的特性, 用水提出,并将提取液浓缩,加入适当的乙醇或水反复 数次沉降,除去其不溶解的物质,最后制得澄明的液体。
工艺依据
通过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交替处理 可保留生物碱盐类、苷类、氨基酸、有机酸等有效成分。
中药常用纯化方法的特点 和选用
中药开发研究所
用各种方法得到的提取物是包含诸多成分的混合 物,要想得到所需成分或单体化合物,须经反复 分离精制。 提取液一般体积较大,所含成分浓度较低,因此 须对提取液通过蒸发或蒸馏进行浓缩,进行进一 步的分离和精致。



一、水提醇沉法 二、醇提水沉法 三、盐析法 四、酸碱法 五、透析法 六、分馏法 七、 萃取法 八、系统溶剂分离法
氧化铝(Alumina)
表面含有铝羟基,一种强极性吸附剂,通过与极性化合 物和不饱和化合物形成氢键而产生吸附 根据形成条件不同分为酸性、中性和碱性氧化铝。 1)酸性:用1%盐酸浸泡后,用蒸馏水洗至氧化铝的悬浮 液pH为4,用于分离酸性物质或对酸稳定的中性物。 2)中性:水洗至中性 ,用于分离中性物。如醛、酮、酯、 醌等类有机物质 3)碱性:用于胺或生物碱的分离。 根据含水量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活性等级。 化合物的吸附性与其极性成正比,各种化合物对氧化铝的 吸附性顺序为:酸和碱 > 醇、胺、硫醇 > 酯、醛、酮 > 芳香族化合物 > 卤代物、醚 >烯 > 饱和烃 注意:样品溶液中不含水
去除蛋白质、糊化淀粉、黏液质、油脂、脂溶性色素、树
脂、树胶、部分糖类等杂质。
①药材成分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性。 含醇量50%-60% 除淀粉、多糖等杂质 > 75% 除蛋白质等杂质 >80% 除全部蛋白质、多糖、无机盐等杂质 ②根据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三级常用中药提取分离纯化技术

三级常用中药提取分离纯化技术

三级常用中药提取分离纯化技术1提取技术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差不多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取药材中的药效成分,幸免药效成分的分解流失和无成分的溶出。

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截了当阻碍到药品质量和药材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

煎煮法、渗漉法、浸渍法、回流法、水蒸汽蒸镭法等方法是中药提取的常用方法,这些方法不同程度的存在有效成分提取不完全。

提取过程有效成分缺失较大。

提取物中存在较多无效成分等缺点。

导致药效不明显。

阻碍中药制剂的开发。

为了解决中药提取过程存在的咨询题。

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开始应用。

1.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

超临界流体是物质处于超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体,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

有与液体相接近的密度,与气体相接近粘度及高的扩散系数。

故具有专门高的溶解能力及好的流淌、传递性能。

可代替传统的有毒、易燃、易挥发的有机溶剂。

在中药生产领域应用最多的是SFE-CO:技术。

因其临界条件温顺。

对大部分物质显化学惰性,有效地防止热敏性成分和化学不稳固性成分高温分解与氧化;易于操纵、不污染样品,易于安全地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目前。

通过调剂温度、压力、加入适宜夹带剂等方法,SFE-CO:己成功地从中药中提得挥发油、生物碱、苯丙素、黄酮类、有机酚酸、苛类、话类以及天然色素等成分。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用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专门多,但要紧局限于单味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其中能够实现工业规模生产的仅是少数。

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属高压设备,其工程化而临着基础研究薄弱,以及设备压力高、投资大等咨询题。

因此, 要加强复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工艺研究和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中的放大研究及其配套设备的开发,以推动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的工程化。

1.2生物酶解提取技术生物酶解提取的原理是利用酶反应的高度专一性,将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水解或降解,破坏细胞壁,从而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中药材提取——精选推荐

中药材提取——精选推荐

中药材提取、分离和纯化的新技术一、絮凝法分离技术。

传统的中药材提取普遍采用水提醇沉法作为提取有效成分,去除杂质的分离手段。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乙醇耗量大,生产成本高,安全生产系数低。

采用上海中药工程中心开发的絮凝法分离技术,则具有成本低、分离效果好K、操作安全简便等特点。

该方法是以天然产品壳聚糖经技术处理后作为絮凝剂加入中药材的水提取液中,以电离中和及吸附方式沉降带负电的粒子,如蛋白质、鞣质、粘稠质等胶体粒子,经沉淀、过滤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以上海中药三厂为例,应用该法提取的感冒退热冲剂其药效、药理及化学成份经对比,结果表明无显著变化。

而成本却降低了4/5。

二、微波辐射诱导萃取技术。

微波辐射诱导萃取技术具有选择性高、操作时间短、溶媒耗量少、有效成分得率高的特点,是中药材有效成份提取的一项新技术。

实践证明,通过一套连续式微波萃取装置,从丹参中提取有效成份,已获得满意效果。

三、超临界萃取技术。

本技术是利用某种流体( 特别是CO2气体),在临界点具有特殊溶解能力的特点进行中药材的萃取分离,它可以防止各种有效成份的逸散和氧化。

提取过程通常在略高于萃取剂临界温度的条件下进行,操作简便安全,极少有破坏中药材中易挥发成分或生理活性物质的情况,没有溶剂残留,产品质量高。

四、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

高速逆流色谱是一种能实现连续有效地自动分离的实用分离技术。

该技术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样品无损耗,溶剂用量少,非常适用于中药材有效成份的分离和纯化。

它能构成连续、自动、高效和非高压的色谱系统,既能实现从微克量级的分离分析到数克上百毫升量级的制备提纯;又能用于未经处理的大量粗制样品的中间级分离,以及直接与间接的高纯度分离。

目前,在应用碱、蒽醌类衍生物、皂甙等有效成份方面,已获得满意的成果。

水提醇沉法用于中药药液的澄清,在药剂生产中广泛应用该法既要提取大部分有效成份,又能除去不溶乙醇的大部分蛋白质及部分多糖等杂质,从而保证了制剂的澄明度。

《中药常用纯化技术》课件

《中药常用纯化技术》课件
目的
提高中药制剂的纯度和药效,降低杂 质含量,以满足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 的需求。
中药纯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01
传统工艺阶段
以水提醇沉、渗漉法等传统工艺为主,操作简便,但纯 度不高。
02
现代分离技术应用阶段
引入了高速离心、膜分离、吸附剂等现代分离手段,提 高了纯化效果。
03
集成纯化技术阶段
采用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如超临界萃取、分子蒸馏、 色谱分离等,实现高效、高纯度的分离。
化工艺,提高药效。
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
复方中各成分的分离与提纯
中药复方通常包含多种成分,利用纯化技术可以将各成分进行分离 与提纯,提高复方的质量。
复方中各成分的比例调整
通过纯化技术可以调整复方中各成分的比例,以满足临床需求。
复方中各成分的协同作用
研究各成分在复方中的协同作用,有助于理解复方的药效机制,为 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分类
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可 分为常压蒸馏、减压蒸馏 和分子蒸馏。
应用
常用于分离和纯化含有挥 发性成分的物质,如挥发 油、精油等。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
利用半透膜使不同粒径的物质得以分离的方法。
分类
根据膜孔径的大小,可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
应用
常用于分离和纯化大分子物质或细胞、病毒等生物活性物质。
应用
常用于分离和纯化含有较多杂质的粗品,如皂甙 、黄酮等。
萃取法
01
02
03
萃取法
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溶 剂中的溶解度差异,使目 的物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 另一种溶剂可 分为分液萃取、连续萃取 和逆流萃取。
应用
常用于分离和纯化含有相 似性质的组分,如黄酮、 皂甙等。

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方法

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方法

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方法摘要: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是中药制剂生产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影响到中药制剂的质量、疗效和产量。

结合中药制剂的特性,推广应用低耗高效、可操作性的提取提纯方法是近年来的中药领域热门研究课题。

本文对近年来中药研究领域应用广泛,可操作性强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纯化方法中药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数千年来, 它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丰富的资源, 独特的疗效, 较低的毒副作用, 低廉的价格等特点, 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但是中药由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大都是非常复杂, 一味中药可能会含有上百种的化学成分,既有有效成分, 又有无效成分和有毒成分。

因此, 中药提取对于提高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和临床疗效最为重要。

但常用的提取方法(如煎煮法、回流法、浸渍法、渗漉法等) 在保留有效成分, 去除无效成分方面, 存在着有效成分损失大、周期长、工序多、提取率不高等缺点。

提高中药质量、改变传统中药剂型“大、黑、粗”的状态、让中药步入国际市场,一些现代高新工程技术正在不断地被借鉴到中药生产中来,一方面使中药生产加符合传统的中医药理论,确保用药的质量要求,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现有中草药资源的利用率。

近年来, 在中药提取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

1 中药提取分离的传统方法中药提取的传统方法包括浸渍法、渗漉法、改良明胶法、回流法等。

其中水煎煮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传统方法存在较多的缺点:(1)煎煮法有效成份损失较多,尤其是水不溶性成份;[1](2)提取过程中有机溶剂有可能与有效成分作用,使其失去原有效用[2];(3)非有效成分不能被最大限度的除去,浓缩率不够高;(4)提取液中除有效成分外,往往杂质较多,尚有少量脂溶性成分,给精制带来不利;(5)高温操作会引起热敏性有效成分的大量分解。

[3][4]2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方法2.1 半仿生提取法(Semi-bionic Extraction method,SBE法)半仿生提取法(Semi-bionic Extraction method, 简称SBE 法) 是指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模仿口服药物及其在胃肠道的转运过程,采用一定pH的酸水和碱水依次连续提取,其目的是提取含指标成分高的活性混合物。

中草药分离纯化的膜分离技术

中草药分离纯化的膜分离技术

中草药分离纯化的膜分离技术
中草药提取液或提取物仍然是混合物,需进一步除去杂质,分离并进行精制。

具体的方法随各种草药的性质不同而异,以后将通过实例加以叙述,此处只作一般原则性的讨论。

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中草药分离纯化的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利用膜孔径大小特征在常温下对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达到纯化的目的,膜分离技术在中草药分离纯化中的应用主要有三大功能,即截留大分子杂质、滤除小分子物质和脱水浓缩。

膜分离技术用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过程,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
可连续生产,分离效率高,有效成分保留率高;
膜分离过程没有相变,具有节能、高效特点,且无二次污染;
操作过程一般比较简单,经济性好;
可在常温下连续操作,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的处理。

德兰梅勒利用膜分离技术为生物制药、食品饮料、发酵行业、农产品深加工、植物提取、石油石化、环保水处理、空气除尘、化工等行业提供分离、纯化、浓缩的综合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客户的高度差异化需求。

帮助客户进行生产工艺的上下游技术整合与创新,帮助企业节省投资、降低运行费用、减少单位消耗、提供产品质量、清洁生产环境,助力企业产业升级。

中药学之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

中药学之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

中药学之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科学,其中药提取和纯化技术是中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

本文将介绍中药提取的原理、常用的提取方法以及纯化技术,以便更好地理解中药的制备过程。

一、中药提取的原理中药提取是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从药材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包括酚类、黄酮类、生物碱等,这些成分对于中药的药效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主要通过溶剂提取的方式进行,利用溶剂对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溶解,从而实现分离的目的。

二、常用的提取方法1. 水煎法水煎法是中药提取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的原理是将药材与水一起加热煮沸,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到水中。

水煎法适用于水溶性成分丰富的中药材,如黄芪、人参等。

2. 醇提法醇提法是利用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对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的方法。

由于有机溶剂对多种有效成分有较好的溶解能力,因此适用于提取多种成分的中药材。

醇提法常用于提取芳香族化合物较多的中药材,如白芷、川芎等。

3. 超声波法超声波法利用超声波的强大能量在液体中产生剧烈的震荡,从而促进有效成分的提取。

超声波法具有无需加热、提取速度快等优点,适用于一些热敏性成分的提取,如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三、纯化技术中药提取得到的提取液中通常还会存在其他杂质,需要通过纯化技术进行分离和提纯。

1. 溶剂结晶法溶剂结晶法是通过添加适量的溶剂使得溶液中的目标成分结晶,从而分离出纯净的成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目标成分具有较大的溶解度差异,且溶剂选择得当的情况。

2.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利用不同溶剂对溶液中的成分进行分层,从而实现对目标成分的纯化。

通过观察色谱板上的色斑,可以确定目标成分的位置,并进行刮取和提取。

3.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分离技术,通过利用气相色谱仪对目标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

该方法适用于挥发性物质的分离,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目标成分。

总结: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在中药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草药提取物的制备与纯化技术

中草药提取物的制备与纯化技术

中草药提取物的制备与纯化技术中草药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其疗效被人们所称道。

然而,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往往分布在植物的不同部位,且含量较低,因此提取和纯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技术。

中草药的提取与纯化技术旨在从中草药中分离出有效成分,并去除其中的杂质。

首先,中草药的提取是将中草药与适量的溶剂进行浸泡或加热,使有效成分溶解在溶剂中。

常用的溶剂包括水、乙醇、甲醇等。

提取过程中,溶剂的选择和提取条件的控制对提取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提取后的草药溶液需要经过纯化过程,以去除其中的杂质。

纯化技术主要包括过滤、沉淀、结晶、蒸馏等步骤。

其中,过滤是最常见的纯化方法之一,通过过滤器将溶液中的悬浮物或杂质去除。

沉淀是利用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差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结晶则是根据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通过控制温度使溶质结晶出来。

蒸馏则是利用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沸点差异,将溶质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除了传统的提取与纯化技术,现代科技也为中草药的制备与纯化提供了新的方法。

目前,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GC)等技术广泛应用于中草药的分离和纯化过程中。

HPLC技术通过将溶液注入到高效液相色谱柱中,利用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实现溶质的分离和纯化。

GC技术则是通过将溶液蒸发成气体,利用溶质在固定相和气相之间的分配行为,实现溶质的分离和纯化。

此外,中草药的提取与纯化技术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

超声波提取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作用,加速溶剂与中草药的接触和混合,提高提取效率。

微波提取则是利用微波辐射的热效应,加速溶剂对中草药的渗透和溶解,提高提取速度。

超临界流体萃取则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的特殊性质,实现对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和纯化。

总之,中草药提取与纯化技术是中草药研究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选择提取溶剂、控制提取条件以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高效地提取和纯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中药化学21常见分离技术

中药化学21常见分离技术


4. 液滴逆流分配法

液滴逆流分配法(droplet 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 DCCC)又称液滴逆流色谱法,
是在逆流分溶法的基础上改进的两相溶剂萃取法。
其原理类似于逆流分溶法,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 在两液相间的分配系数的差异,让移动相以液滴 的形式通过固定相的液柱,实现逆流分配,从而 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K=CU/CL CU:上层浓度,CL:下层浓度。
Hale Waihona Puke K=CU/CL CU:上层浓度,CL:下层浓度。 若有两种成份时 (A,B),则A,B各有其分配系 数KA,KB,则两者差别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如, KA= 10 说明振摇一次平衡后,A 则有90 % 以上溶于上层溶液中。 而KB=0.l时,振摇一次平衡后,B则有90%以 上溶于下层中,过样 A 和 B 两成份就有较大程 度分离,连续分离萃取几次,就可能达到 A, B的全部分离。 若有多种成份时,分离情况将更复杂。

优缺点
使用溶剂较少,可定量回收试样,因不需振荡,故 不会产生乳化,分离效果较CCD法好(移动相形成液 滴,与萃取管固定相接触摩擦)。可用氮气驱动避
免物质氧化
例子:柴胡皂甙、原小檗碱型季铵碱的分离


(1)简单萃取法适用于分配系数差异较大成分分离。 (2)逆流连续萃取适用于各种密度的溶剂萃取。避免 乳化。 (3)CCD法适用于分离中等极性、分离因子较小及不 稳定的物质。操作繁琐,溶剂消耗大,易乳化。
乳化现象的处理:
①长时间放置 ②金属丝搅动 ③乳化层抽滤 ④乳化层加热或冷冻 ⑤加新溶剂萃取 ⑥加电解质 ⑦加醇数滴 ⑧离心
萃取剂的选择

有机溶剂作萃取剂。 如从水提液中萃取亲脂性性成分,一般选用苯、氯仿、 或乙醚等有机溶剂; 如从水提液中萃取中等极性成分,一般选用乙酸乙酯、 丁醇等弱亲脂性有机溶剂或在氯仿、乙醚中加入适量乙 醇以增大其亲水性。

中药行业的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

中药行业的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

中药行业的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是中药行业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保证中药材质量和药效的关键环节。

它的发展对于提高中药疗效、拓展中药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的原理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是指从中药材中提取并纯化有活性成分的一种技术过程。

其原理是利用溶剂、热力学和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因素,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从复杂的矩阵中分离提取出来,并通过纯化过程去除杂质,最终得到纯净的有效成分。

二、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的方法1.传统提取方法传统提取方法包括水煎、浸泡等。

水煎是将中药材加水煮沸,然后过滤得到药液;浸泡是将中药材浸泡在溶剂中,通过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将有效成分溶解出来。

传统提取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但提取效率低、工艺参数难以控制等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2.新型提取方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提取方法不断涌现。

超声波提取是利用超声波在中药材和溶剂中的崩解、乳化、扩散、稳定、化学反应等作用,促进有效成分的提取。

微波提取是将中药材与溶剂置于微波场中,通过微波辐射对中药材进行加热,从而实现有效成分的快速提取。

这些新型提取方法能够提高提取效率、缩短提取时间,并且能够有效保护有效成分的活性。

三、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的应用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保健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

在中药制剂中,通过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可以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纯化,制成浓缩丸、颗粒剂、冲剂等剂型,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在保健品中,中药提取技术可以将中药材中的活性成分提取出来,制成口服液、胶囊等产品,用于保健和健康维护。

在食品添加剂中,经过提取和纯化的中药有效成分可以作为天然、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能。

总之,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在中药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也将不断完善和创新,为中药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也将为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保障。

中药行业的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

中药行业的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

中药行业的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中药作为我国悠久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在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药提取和纯化技术成为中药行业的重要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中药行业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的发展、意义和挑战。

一、中药提取技术的发展中药提取技术是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过程,常用的中药提取方法包括水提法、溶剂提取法、煎煮法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提取技术被应用于中药提取中,如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

这些新技术使中药提取更加高效、纯度更高、操作更简便。

二、中药纯化技术的发展中药纯化技术是对中药提取物进行分离、净化和纯化的过程,旨在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需要的成分,以获得更纯净、更纯正的中药提取物。

传统中药纯化技术包括重结晶法、萃取法、薄层色谱法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饮片的要求提高,新型的纯化技术也应运而生,如高速逆流色谱、分子印迹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使得中药的纯度更高,有效成分更为纯正,有助于提高中药的药效。

三、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的意义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的发展对中药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提高了中药的药效和疗效。

传统的中药制备方法存在着提取效率低、药效不一定稳定等问题,而新型的提取与纯化技术能够更好地提取和纯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使中药的药效更为稳定和可靠。

其次,提高了中药制药技术的先进性和竞争力。

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使得中药制药技术不断进步,提高了中药制药企业的竞争力。

最后,保护了中药资源。

中药提取和纯化技术能够有效地利用中药资源,减少中药的浪费,保护了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面临的挑战虽然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在发展中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亟待加强。

目前,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够完善,需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标准和规范。

其次,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的成本较高。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

而中药作为中医治疗的核心药物,其提取与纯化技术在中医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

1. 中药提取技术中药提取是指从中药材中提取出有效成分的过程。

中药材本身是复杂的混合物,其中包含了多种活性成分,如生物碱、多糖、黄酮类等。

中药提取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有效成分以高纯度的形式提取出来,以便于临床使用和研究。

在中药提取技术中,有几种常见的方法,如水提法、醇提法、超声提取法等。

其中,水提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利用水的溶解性,将中药材放入水中进行提取,然后通过浓缩、干燥等工艺步骤,得到水溶性的中药提取物。

而醇提法则是利用醇类溶剂的溶解性,将中药材放入醇类溶剂中提取。

此外,超声提取法是一种新兴的中药提取技术。

它利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和热效应,加速中药成分的溶解和迁移。

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超声提取法具有提取效果好、提取时间短等优点。

2. 中药纯化技术中药纯化技术是将中药提取物中的目标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的过程。

中药提取物中通常含有多种成分,其中只有部分成分具有治疗作用。

因此,需要通过纯化技术将这些目标成分从其他杂质成分中分离出来,以提高中药产品的纯度和稳定性。

在中药纯化技术中,常用的方法有几种,如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逆流色谱等。

其中,固相萃取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

它利用固相吸附剂的选择性吸附作用,将目标成分吸附在固相材料上,而将杂质成分排除掉。

而高效液相色谱和逆流色谱则是利用不同成分在色谱柱中的分配系数不同,通过改变流动相的性质,使目标成分与杂质成分分离。

3. 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的应用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在中医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们为中医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通过中药提取与纯化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与现代研究手段相结合,深入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机制。

中药有效成分的初步纯化方法

中药有效成分的初步纯化方法

中药有效成分的初步纯化方法一、萃取法萃取法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将目标成分从一种溶剂中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方法。

在中药有效成分的初步纯化中,萃取法通常分为以下几种:1.溶剂萃取法:利用目标成分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选择适当的溶剂进行萃取。

常见的溶剂包括乙醚、氯仿、正己烷、乙醇、甲醇等。

溶剂萃取法通常用于初步纯化中药中的脂溶性成分。

2.沉淀法:通过在溶剂中加入沉淀剂,使目标成分从溶液中析出,达到初步纯化的目的。

常用的沉淀剂包括酸、碱、盐等。

沉淀法适用于初步纯化中药中的水溶性成分。

3.吸附法:利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将目标成分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硅胶、氧化铝等。

吸附法适用于初步纯化中药中的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

二、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基于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差异的分离方法。

在中药有效成分的初步纯化中,色谱法通常分为以下几种:1.柱色谱法:将中药样品溶解在流动相中,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

常用的色谱柱包括硅胶柱、氧化铝柱、活性炭柱等。

柱色谱法适用于初步纯化中药中的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

2.薄层色谱法:将中药样品点样在薄层板上,通过流动相进行展开分离。

常用的薄层板包括硅胶板、氧化铝板、纤维素板等。

薄层色谱法适用于初步纯化中药中的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

3.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高压泵将流动相泵入色谱柱中进行分离,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初步纯化中药中的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

4.气相色谱法:将中药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气相分离,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初步纯化中药中的挥发性成分。

以上是中药有效成分初步纯化的常用方法,可以根据不同成分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初步纯化。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纯化技术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纯化技术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纯化技术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药用资源。

在中药中,存在着许多具有药理活性的有效成分,但由于中药复杂的成分组成和结构多样性,要想从中药材中提取和纯化这些有效成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介绍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纯化技术,并探讨其中的挑战和应用前景。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是指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提取的过程。

常见的提取技术包括溶剂法、超声波法、微波法、超临界流体萃取等。

溶剂法是最常用的提取技术之一,其原理是通过溶剂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发生物理或化学作用,从而达到分离和提取的目的。

超声波法和微波法利用了声波和微波对物质的辐射和加热效应,能够促进有效成分的溶解和提取效果。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指将溶剂压力和温度调节到超临界状态下,使溶剂的性质发生变化,从而提高提取效果。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纯化技术中药有效成分的纯化是指在提取得到的混合物中,将目标化合物从其他杂质中分离和提纯的过程。

常见的纯化技术包括色谱技术、结晶技术、薄层分离技术等。

色谱技术是一种基于成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差异性吸附和分配行为来实现分离的技术。

常用的色谱技术有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等。

结晶技术是利用溶剂的溶解性能,将目标化合物溶解在溶剂中,通过调节溶剂的温度、浓度等条件,使目标化合物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薄层分离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分离技术,通过将混合物均匀涂敷在薄层分离介质上,利用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等原理实现目标化合物的纯化。

三、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与纯化技术的挑战和应用前景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纯化技术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中药复杂的成分组成和结构多样性使得提取和纯化过程极具挑战性,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

其次,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往往含量较低,需要通过优化参数和提高工艺效率来提高产量和纯度。

此外,中药有效成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尽管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纯化技术在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制备与纯化技术

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制备与纯化技术

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制备与纯化技术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备和纯化技术在中药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制备与纯化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中药制备技术中药的制备技术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和积累,其中包括了多种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的结合。

传统技术如炮制、煎煮、蒸馏等,是根据中药特性和使用需求而形成的。

现代技术如提取、浓缩、干燥等,结合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加高效地提取和处理中药有效成分。

1. 提取技术提取是中药制备的重要环节,可以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从原材料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水提取、酒精提取、超声波提取等。

水提取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水的溶解性,将中药的有效成分提取至水溶液中。

酒精提取则是利用酒精的溶解性将中药成分溶解至酒精溶液中。

超声波提取利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加速有效成分的释放和溶解。

2. 浓缩技术浓缩是将提取得到的中药溶液中的溶剂去除,获得浓缩液或干粉的过程。

常用的浓缩方法包括真空浓缩、喷雾干燥等。

真空浓缩通过减小压力,使中药溶液中的溶剂在低温下蒸发,从而得到浓缩液。

喷雾干燥则是将中药溶液通过喷雾器喷雾成细小液滴,与热空气接触,使液滴中的溶剂迅速蒸发,得到干燥的中药粉末。

3. 制粒技术制粒是将浓缩液或干粉通过机械力加工成粒状颗粒的过程。

制粒可以提高中药的稳定性、可流动性和使用便捷性。

常用的制粒方法包括压片法、滚球法、制粉法等。

压片法是将中药浓缩液或干粉放置于压片机中,在一定的压力下,形成固体片剂。

滚球法是将中药浓缩液或干粉通过滚球机械进行滚动,使其逐渐变成球状颗粒。

二、中药纯化技术中药纯化技术是指将中药中的杂质和其他无关物质去除,从而提高药物的纯度和质量。

纯化技术能够使中药成分更加纯净,并去除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1. 薄层层析技术薄层层析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中药成分的方法。

它利用了物质在固体表面上吸附和迁移的特性,通过向薄层上涂抹中药溶液,再借助合适的溶剂进行分离。

中药化学实验集中提取方法注意事项及操作

中药化学实验集中提取方法注意事项及操作

第二章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中药化学》考前辅导大纲表1 溶剂提取法利用溶剂法提取时,要从化学成分及溶剂两方面来理解方法的原理与应用,因此要熟悉主要化学类型成分的极性、溶解性及特点,这部分内容请参看表2-4。

根据相似相溶原则选择提取溶剂,相似指的是结构或极性相似,即所选溶剂的极性要与所提取成分的极性相似。

常见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是:水>乙醇、甲醇、丙酮>丁醇>乙酸乙酯>氯仿>乙醚>苯>环己烷>石油醚(注意:丁醇和其后的溶剂与水不完全混溶)。

根据选择的溶剂以及成分的特点,选择提取方法。

如含淀粉较多的药材不宜用水煎煮法提取、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不宜用煎煮法提取、亲脂性成分多用有机溶剂提取故采用回流或连续回流提取法。

水蒸气蒸馏法具有挥发性,热稳定性和水不溶性的成分可选用该法。

升华法具升华性的成分选用该法。

分离与纯化一般是利用物质的溶解度、官能团性质及极性特点进行化合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方法见表2。

表2 中药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常用方法·pH梯度萃取法pH梯度萃取法适合于酸性强弱不同的游离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将混合物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醚)中,依次用5%NaHCO3(萃取出7,4′-二羟基黄酮)、5%Na2CO3(萃取出7-或4′-羟基黄酮)、0.2%NaOH(萃取出具一般酚羟基黄酮)、4%NaOH(萃取出5-羟基黄酮)萃取而使之分离。

分离操作①装柱色谱柱的装填有干装和湿装两种方法。

干装时先在柱底塞上少许玻璃纤维再加入一些细粒石英砂然后将准备好的吸附剂用漏斗慢慢加入干燥的色谱柱中边加入边敲击柱身务必使吸附剂装填均匀 不能有空隙。

吸附剂用量应是被分离混合物量的3040倍必要时可多达100倍。

加够以后在吸附剂上覆盖少许石英砂。

湿装时将准备好的吸附剂用适量展开剂调成可流动的糊如干装时一样准备好色谱柱将吸附剂糊小心地慢慢加入柱中加入时不停敲击柱身务必使吸附剂装填均匀不能有气泡和裂隙还必须使吸附剂始终被展开剂覆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
酸溶碱沉法:生物碱 加酸 碱溶酸沉法:黄酮和香豆素类 加碱 等电点法:蛋白质(羧基和氨基)
一些具有内酯结构的化合物遇热碱开环生成羧酸盐而溶于水,加 酸后,又重新形成内酯环从溶液中析出。
本分离法适用于酸或碱性成分,以及内酯类成分的分离。
五、透析法
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透膜,而高分子物 质不能通过的性质,借以达到分离的一种方法。
通常:1:1 特殊:1.20—1.25g/ml(50-60℃)
醇沉的评判标准:
具明显分界线、沉淀物呈板块状(好) 无明显分界线、沉淀物呈稀糊状或蛋花状(不好)
三、盐析法
含义:在含某些高分子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大量无机盐, 使其溶解度降低沉淀析出,而与其他成分分离的一种 方法。
主要适用于有效成分为蛋白质的药物的分离纯化。 盐能使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被中和、蛋白质胶体的

二、醇提水沉淀法
先用适宜浓度的乙醇提取药材成分,再用水除去提 取液中杂质的方法。
适用于有效成分为醇溶性或在醇水中均有较好溶解 性的药材。
蛋白质
粘液质
多糖
淀粉
不 提
树脂
油脂
色素
可提, 但水中 不溶可
常用方法:渗漉法、回流法。 可保留生物碱盐类、苷类、有机酸等有效成分。 去除脂溶性色素、树脂等杂质。
脂、树胶、部分糖类等杂质。
①药材成分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性。 含醇量50%-60% 除淀粉、多糖等杂质 > 75% 除蛋白质等杂质 >80% 除全部蛋白质、多糖、无机盐等杂质
②根据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水提醇沉法的操作要点
药材水提——浓缩至1:1或1:2——加95%乙醇——冷藏—— 去除杂质。
(1)药液的浓缩:浓缩至约1ml相当于原药材1~2g。最好减压低 温浓缩,不宜用直火加热
水化层脱水 凝聚沉淀 常用盐: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
三七的水提液中加硫酸镁至饱和状态,三七皂苷乙即可沉 淀析出。
原白头翁素、麻黄碱、苦参碱等水溶性较大,在萃取分离 时,也往往先在水提取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食盐,再用有机 溶剂萃取。
四、酸碱法
在溶液中加入适量酸或碱,调节pH值至一定范围,使 单体成分溶解或析出,以达到分离的目的的方法。
生产中:称重法
Cg/g%=0.7958×Cml/ml/[d+(0.7958-d)×Cml/ml]×100% d: 醇沉温度下浓缩药液的密度
加回收乙醇后:C4=C2V2/(V1+V2) χ= (V1+V2)× (C3-C4) /(C1-C3)
操作要点举例: 取丹参饮片200g
a 煎煮2次:8~10倍水,浸泡30min,煎煮1h,纱布过滤 ――滤液1。药渣加6~8倍水,煎煮1h,纱布过滤――滤液2。 b 浓缩:滤液1 + 滤液2――浓缩至100mL c 第一次醇沉:加醇至含醇量70%,静置冷藏>2天 过滤除杂质,滤液减压浓缩至40mL(1:5)。 d 第二次醇沉:加醇至含醇量85%,静置冷藏>2天 过滤除杂质,减压浓缩至20mL(1:10)。 △醇沉浓度要先低后高,有利于除杂质,减少杂质对有效 成分的包裹,防止其一起沉出。 △乙醇加入方法:要边加边搅拌。
小分子化合物:氨基酸、无机盐、单糖、双糖等 高分子化合物:皂苷、蛋白质、多肽、多糖等 膜类型:动物膀胱膜、火棉胶膜、羊皮纸膜、再生纤
维素膜、玻璃纸膜、蛋白胶膜 透析法的分离速度较慢,为了加快透析速,可用电透析法,
电透析可使带电离子的透析速度增加10倍以上。
六、分馏法
分馏法是利用各成分沸点 的差异进行提取分离的方 法,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
一、水提醇沉法
含义:先以水为溶剂提取药材有效成分,再用不同浓度乙 醇沉淀除去提取液中杂质的方法。
原理:利用中药中的大多数成分易溶于水和醇的特性,用 水提出,并将提取液浓缩,加入适当的乙醇或水反复数次 沉降,除去其不溶解的物质,最后制得澄明的液体。
工艺依据
通过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交替处理 可保留生物碱盐类、苷类、氨基酸、有机酸等有效成分。 去除蛋白质、糊化淀粉、黏液质、油脂、脂溶性色素、树
(2)加乙醇的时间:药液冷却后加乙醇 (3)醇沉浓度:颗粒剂、合剂一般使含醇量达50%-60%,口服液
为提高澄明度含醇量可达60%-70% (4)加醇方式:一为分次醇沉,二为梯度递增法醇沉。边加边搅拌
(注意慢加快搅) (5)冷藏与处理:含醇药液慢慢降至室温后,再移置冷库中,于
5℃~10℃下静置12~24小时(加速胶体杂质凝聚)
中药常用纯化方法的特点 和选用
中药开发研究所
用各种方法得到的提取物是包含诸多成分的混合 物,要想得到所需成分或单体化合物,须经反复 分离精制。
提取液一般体积较大,所含成分浓度较低,因此 须对提取液通过蒸发或蒸馏进行浓缩,进行进一 步的分离和精致。
目录
一、水提醇沉法 二、醇提水沉法 三、盐析法 四、酸碱法 五、透析法 六、分馏法 七、 萃取法 八、系统溶剂分离法
在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研究 中,挥发油及一些液体生 物碱的分离常用此法。
七、萃取
(一)液液萃取
溶剂萃取又称为液—液萃取 ,在中药研究 中,萃取分离法主要用于有效成分的分离和富集。
如果被萃取组分是有色化合物,则可以取有 机相直接进行光度测定,这种方法称为萃取光度 法。
萃取光度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Light phase 萃取剂
Heavy phase
杂质 溶质 原溶剂
实验室液液萃取过程
分液漏斗
有机相 水相
一般萃取3-4次即可
液液萃取优点:溶剂萃取具有选择性好、
回收率高、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以 及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等特点,因此一直受到 广泛重视。
含醇量
40%-50%提取:强心苷、单宁、蒽醌及其苷、苦味质 等
60%-70%提取:苷类 更高浓度乙醇提取:生物碱、挥发油、树脂、叶绿素

水提醇沉法和醇提水沉法注意事项
乙醇浓度的选择:杂质少、浓度高
95%乙醇 防止“串味”或混溶,造成污染 配制适合浓度
乙醇用量的计算(前面已讲) 浓缩液相对密度的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