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调查失业人口
失业率的统计与分析

失业率的统计与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波动和不稳定,失业率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失业率进行统计与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失业率统计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XX年底,全国失业率达到了X%,比去年同期增加了X个百分点。
在各个行业中,服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失业率尤为突出。
从性别和年龄角度看,女性、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失业率相对较高。
二、失业率原因分析1.经济下行压力:全球经济的波动和不稳定,导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企业面临订单减少、成本上升等问题,纷纷裁员减薪,使得失业率上升。
2.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渐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部分传统行业的企业倒闭,导致员工失业。
3.技能不匹配:部分劳动者所掌握的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无法适应新的就业环境,导致失业率上升。
4.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失业率也存在差异。
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而欠发达地区的就业难度较大。
三、失业率影响分析1.家庭和个人:失业会导致家庭和个人收入减少,生活质量下降。
同时,失业人员可能需要依赖社会救济和福利,增加社会负担。
2.社会保障体系:失业人员数量的增加会加大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可能导致社会保障资金不足,影响其他领域的支出。
3.经济发展:高失业率会抑制消费和投资,影响经济增长。
同时,失业人员可能需要重新培训和再就业,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不利于经济的短期恢复。
四、建议和对策1.加强经济调控:政府应加强经济调控,稳定经济增长,减少经济波动对就业的影响。
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支持企业扩大生产,创造就业机会。
2.产业结构调整:政府应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提高就业质量。
同时,应加强对传统行业的支持和改造,避免过度淘汰员工。
3.技能培训:政府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市场适应性。
中国青年失业率18.2,谈谈你的感想

中国青年失业率18.2,谈谈你的感想青年失业率高达18.2%,并且远超欧美。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四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高达6.1%,创下了20年三月份以来的新高,而其中16到24岁的青年失业率,高达18.2%,这个数据创下了有记录以来的新高。
要知道我们国家5亿的农村人口,这里面有0.93亿的农民工,还有其他的灵活就业人口,都是不算在数据统计里的。
还有马上六七月份就要毕业的1076万大学生,也是不包含在这次四月份的统计里的。
并且,失业率它统计的是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百分比。
这里有个公式,官方对这个失业人口的定义,是16岁以上没有工作,但最近三个月都在积极寻找工作,并且如果一旦找到工作,两周之内就可以上岗的人,也就是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算作是失业人口。
比如,你找了一段时间工作之后,干脆躺平不找了,或者是一直在家带娃不工作,还有就是现在疫情期间没有工作,但暂时不能出去找工作的人等等,这些都不算做是失业人口,那在这样的情况下,再看失业率,新高18.2%,可想而知情况有多严峻。
而且,根据北大国发院教授卢峰在研讨会上公布整理的数据,我们远超了四月份欧洲青年人失业率的13.9%和美国的8.6%。
这些失业人口的背后,其实是一家现在正在挣扎求生存的企业。
要知道,我们国家接近90%的就业岗位是中小微企业提供的。
经济好的时候,人事资源,但经济下行的时候呢?人就是成本,企业控制削减成本,一方面是艰难求生存,一方面是对市场潜力有没有信心的体现。
而就是在这样一种失业率居高不下、屡创新高的情况下,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还是历史最高。
有调查显示,20xx届的毕业生平均签约的月薪是6507元,比去年的7395元下降了约12%。
要知道,年轻人是最有活力的生产力,而青年失业率影响的也不仅仅是经济,还有社会活力、社会安定等等。
最后,借用北大路风教授在研讨会上的发言,记得几年前跟我的同事们为G20研究就业问题时,看到欧洲和一些新兴经济体,数据,年轻人失业率达20%,我当时就觉得这太难以想象了,这是面临多么巨大的压力,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现在中国也达到了这个水平。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 -回复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回复标题: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引言:失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当前的失业情况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本文将从失业现状、原因分析以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失业现状1. 失业率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失业率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
例如,去年失业率为xx,较上年度增加了x。
此外,城乡失业率之间也存在差异。
2. 失业人口特征我国失业人口主要分布在年轻人群体中,尤其是在大中城市。
大多数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高,且具备一定的就业技能。
另外,农民工等特殊群体也是失业人口的一部分。
二、失业原因分析1. 经济结构调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传统产业逐渐萎缩,导致了失业人口的增加。
此外,新兴产业的发展还没有完全弥补传统产业的空缺。
2. 技术进步科技的发展改变了生产方式,使得一部分劳动力面临技能过时的困境。
某些行业和职位逐渐自动化,导致了劳动力的失业。
3. 就业信息不对称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求职者往往无法准确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用人单位也无法准确了解求职者的能力和经验。
这使得就业市场上的匹配程度下降,增加了失业的风险。
4. 教育体系问题教育体系与就业市场的对接不紧密,很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发现自己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符,使得求职难度增加。
三、应对措施1. 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政府应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同时,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 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政府可以增加对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投入,帮助劳动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此外,应提供相应的教育与培训资源,鼓励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增加就业竞争力。
3. 完善就业信息发布与匹配机制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平台,提高就业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使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能够更为准确地获取对方的需求和信息。
当前我国失业现状及特征

当前我国失业现状及特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郭 飞一在国内诸多的相关著述中,对我国失业现状的评估存在较大的分歧,其基本原因在于所引用数据的统计口径不同。
目前,我国针对失业现状大体上有三种统计口径。
(一)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岁以上,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2002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77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这种统计口径最窄,与国际流行的对失业人口和失业率的统计口径有很大出入。
它既没包括农村户口的城乡失业人员,也没包括尚未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城镇下岗人员,还没包括城镇居民中尚未登记的失业人员。
此外,它对失业人员劳动年龄的限制过于苛刻。
国外在失业登记中对劳动年龄一般没有上限规定。
显然,以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来评估我国的失业状况,不仅大大缩小了我国失业人口的统计范围,严重低估了我国的失业规模和失业程度,而且也无法正确地进行国际比较。
(二)城镇调查失业人口和城镇调查失业率。
城镇调查失业人口的基本定义是: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调查周内未从事有收入的劳动,当前有就业的可能并正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
这个定义突破了登记制度和户籍制度的局限,把城镇常住人口中登记与未登记的失业人员、有城镇户口和没有城镇户口的失业人员及城镇下岗人员都包括进来,同时对失业者的劳动年龄也没有上限规定,与国际上对失业人口和失业率的统计口径较为一致。
但我国的城镇调查失业人口和城镇调查失业率仅限于城镇常住人口,抽样调查的样本数量又十分有限,从而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我国的失业规模和失业程度。
(三)真实失业人口和真实失业率。
有些学者在对我国失业现状的研究中采用了真实失业人口和真实失业率的概念。
按照他们的计算,1998年,我国城镇实际失业人员约为1540万—1600万人,乡镇企业实际失业人员约为1700万人,农业剩余劳动力约为1.5亿—1.6亿,三者之和为我国真实失业人口(约1.82亿—1.99亿)。
失业人员调查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为全面了解当前失业人员的现状、需求以及面临的问题,更好地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援助和服务,我单位于近期开展了失业人员调查工作。
现将调查情况及总结报告如下:二、调查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部分行业和地区出现失业人员增加的情况。
为掌握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分析失业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援助和服务,我单位决定开展此次失业人员调查。
三、调查方法与过程1.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进行。
2.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年龄在16-59周岁,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失业人员。
3. 调查过程:调查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调查方案,分组进行实地走访、电话访谈和问卷调查。
共收集有效问卷500份,实地走访100户,电话访谈50人。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失业原因分析(1)结构性失业:随着产业升级,部分行业和地区出现劳动力供需矛盾,导致失业人员增加。
(2)技能性失业:部分失业人员由于技能水平不高,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导致失业。
(3)个人原因:部分失业人员因家庭、健康等原因暂时无法就业。
2. 失业人员需求分析(1)技能培训:大多数失业人员表示需要参加技能培训,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
(2)就业信息:失业人员普遍反映就业信息获取渠道不畅,希望政府部门提供更多就业信息。
(3)职业指导:部分失业人员表示需要职业指导,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
3. 存在问题及建议(1)问题:部分失业人员对就业政策了解不足,导致就业效果不佳。
建议:加强就业政策宣传,提高失业人员对政策的知晓率。
(2)问题:就业培训资源不足,部分失业人员难以获得高质量培训。
建议:加大培训资源投入,提高培训质量,满足失业人员培训需求。
(3)问题:就业援助服务不完善,部分失业人员得不到及时帮助。
建议:完善就业援助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失业人员得到及时帮助。
五、总结通过本次失业人员调查,我们全面了解了失业人员的现状、需求以及面临的问题。
我国失业人员现状分析报告

加强培训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培训效果。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实用 性和针对性。
建立有效的就业信息平台
1 2
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平台 整合各地区的就业信息,为失业人员提供全面的 就业信息服务。
加强信息发布和更新 及时发布和更新就业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 时效性。
失业人员结构分析
年龄结构
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上的 中青年人群,这部分人群往往面
临更大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
性别结构
女性失业率略高于男性,这与女性 在家庭和职场中的角色有关,也与 一些行业对女性就业的限制有关。
学历结构
失业人员中,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占 比较大,这也反映了我国劳动力市 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足。
3
提供在线咨询和指导服务 为失业人员提供在线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他们 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和求职技巧。
01
鼓励创业、支持灵活就业,为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优化就业服务
02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失业人
员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03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失业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减
轻其生活压力。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根据失业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职业技能培 训计划。
失业率统计数据
失业率
近年来,我国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据统计数据显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5%左右波动,而调 查失业率则更高。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之间的失业率存在差异,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失业率较高。
我国失业率数据分析报告

我国失业率数据分析报告近年来,我国失业率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失业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我国就业形势的好坏,对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失业率数据的详细分析,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我国失业率的整体情况。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年底,我国失业率为4.1%,与去年相比略有上升。
从总体趋势来看,我国失业率在过去几年呈现出略微上升的态势,这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就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我国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就业不稳定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的劳动力需求逐渐减少,而新兴产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人才需求相对较高。
然而,由于技能结构不匹配、缺乏相关培训的问题,导致了部分劳动者面临就业难题。
此外,一些地区和行业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也是导致失业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个导致我国失业率上升的因素是劳动力供求结构不平衡。
尽管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总体平衡,但在某些地区和行业,特别是一些新兴行业,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滞后、劳动力流动性的不足等原因导致的。
因此,调整劳动力供求结构,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性,是解决失业率上升问题的关键。
除了结构性问题,我国失业率上升还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这导致了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不得不减少工人数量或停止招聘。
同时,外贸出口的放缓也导致了相关行业的失业率上升。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加强内外市场的开拓,提高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针对我国失业率上升问题,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应加大对劳动力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适应能力,以满足新经济形势下的用工需求。
其次,应加强地区和行业间的劳动力调配,鼓励劳动力向需求较高的地区和行业流动,缓解地区和行业间的人力资源不均衡现象。
失业率的调查报告

失业率的调查报告失业率的调查报告近年来,失业率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经济的不稳定和技术的进步,就业形势变得越发严峻。
本文将通过对失业率的调查报告,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探讨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失业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人口中,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计算失业率的方法是将失业人数除以劳动力人口,再乘以100%。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人口为1000人,其中有100人失业,那么失业率就是10%。
二、失业率的现状和趋势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的失业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
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失业率高企,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发达国家中,由于经济增长乏力和产业结构调整,失业率也出现了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后,很多公司纷纷裁员,导致大量的人口陷入失业状态。
三、失业率的影响高失业率对社会和个人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首先,失业率的上升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失业者往往面临着经济困难和心理压力,这可能引发社会犯罪和社会动荡。
其次,失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和自尊心造成负面影响。
失去工作的人往往感到无助和沮丧,他们可能失去对未来的希望和动力,甚至出现精神健康问题。
另外,高失业率还会给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
政府需要提供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社会福利,以帮助失业者渡过难关。
这将增加财政负担,限制政府在其他领域的投资和发展。
四、失业率上升的原因失业率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技术进步和自动化使得很多传统工作岗位不再需要人力。
机器和计算机可以更高效地完成一些重复性的工作,这导致了大量的工人失去了工作机会。
其次,经济周期的波动也是失业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经济衰退期间,企业往往会裁员以减少成本,导致失业人数增加。
而在经济复苏时期,企业又会逐渐增加新的就业机会。
此外,教育与职业需求不匹配也是导致失业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发现,他们所学的专业在就业市场上需求不高,导致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我国失业率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失业率作为衡量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其变化趋势对于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我国失业率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失业率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者和相关机构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就业统计数据。
数据主要涵盖了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等指标,并对数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清洗和整理。
三、失业率现状分析1. 失业率总体水平近年来,我国失业率总体水平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到2020年下降至3.8%。
同期,调查失业率也从4.3%下降至3.8%。
这表明我国就业市场整体稳定,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2. 失业率结构分析(1)性别结构: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失业率略高于女性。
这可能与男性就业者面临的工作压力较大、就业竞争激烈有关。
(2)年龄结构:25-59岁年龄段的失业率相对较高,这可能与该年龄段就业者面临的工作经验和技能要求较高有关。
(3)学历结构:低学历者失业率较高,高学历者失业率相对较低。
这表明我国教育水平对就业竞争力有显著影响。
四、失业率特点分析1. 季节性波动:我国失业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尤其在春节前后和毕业季。
这可能与季节性经济波动、企业招聘需求变化等因素有关。
2. 结构性矛盾:我国失业率存在结构性矛盾,即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匹配。
一方面,部分行业和地区劳动力供不应求;另一方面,部分行业和地区劳动力供过于求。
3. 地区差异:我国失业率存在地区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失业率相对较低,中西部地区失业率相对较高。
这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政策等因素有关。
五、失业率影响因素分析1.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影响失业率的重要因素。
当经济增长放缓时,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失业率上升;反之,当经济增长加快时,企业用工需求增加,失业率下降。
失业现状总结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近年来,失业问题逐渐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当前我国失业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失业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失业现状1. 失业率上升。
近年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上升,特别是疫情以来,失业率一度达到历史新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2%,较上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
2. 失业群体扩大。
失业群体不仅包括初次就业的年轻人,还包括中年失业者、下岗职工等。
此外,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传统行业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失业群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3. 失业原因复杂。
当前,我国失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导致裁员现象增多;二是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传统行业面临淘汰,失业人数增加;三是就业观念转变,部分求职者对就业岗位要求较高,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四是技能培训不足,部分求职者缺乏就业竞争力。
二、失业原因分析1. 经济增长放缓。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企业面临较大压力,导致裁员现象增多。
2. 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传统产业逐渐萎缩,新兴产业尚未完全崛起,导致部分行业失业人数增加。
3. 就业观念转变。
部分求职者对就业岗位要求较高,追求高薪、高福利,导致就业难度加大。
4. 技能培训不足。
部分求职者缺乏就业竞争力,技能培训不足,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三、应对策略1. 优化产业结构。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减少传统产业失业人数。
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失业保险待遇,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减轻失业者生活压力。
3. 加强就业培训。
提高求职者的技能水平,提升就业竞争力,降低失业率。
4. 拓宽就业渠道。
鼓励创业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失业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5. 引导就业观念。
加强就业指导,引导求职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适应市场需求。
总之,我国失业问题不容忽视。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从多个层面入手,推动就业形势持续改善。
城镇失业调研报告范文

城镇失业调研报告范文城镇失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城镇失业现状,并分析导致失业的原因,为制定合理的就业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通过向失业者发放问卷,了解他们的个人信息、失业原因和对就业政策的建议。
2. 面访调查:对部分失业者进行深入访谈,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就业状况和心理状态。
三、调研结果1. 失业人口构成在调研的1000名失业者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
年龄分布上,18-30岁人群占50%,31-45岁人群占40%,45岁以上人群占10%。
学历方面,高中以下占30%,高中占40%,大专及以上占30%。
2. 失业原因调研结果显示,导致城镇失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就业市场供需失衡。
城市经济发展较快,但就业机会相对不足,导致失业率上升。
(2) 产业结构失衡。
部分传统行业衰退,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导致失业人口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3) 教育质量缺失。
一些失业者缺乏足够的职业技能,不符合现代社会职业发展需要。
(4) 企业经营不善。
部分企业管理薄弱,市场竞争力下降,导致裁员和倒闭。
3. 就业政策建议调研结果还显示,失业者对就业政策提出了以下建议:(1)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通过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失业者的就业竞争力,适应市场需求。
(2) 加大创业扶持力度。
鼓励失业者自主创业,通过政府支持和优惠政策,增加就业机会。
(3) 加强就业市场信息发布。
完善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高失业者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和能力。
(4) 加强失业者心理疏导。
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机构,帮助失业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失业问题。
四、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城镇失业的现状和原因,失业者对就业政策的需求和建议。
基于调研结果,政府应该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和就业市场信息发布的支持力度,同时重视失业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才能有效减少城镇失业率,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中国失业统计标准

中国失业统计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法》等法律法规,中国失业统计标准包括:
1.就业状态:在调查期内,没有工作,但是有工作意愿并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被认定为失业人员。
2.就业人口:指16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并参加劳动力市场的人口。
3.劳动力:指具有劳动能力的16-74岁人口。
4.失业率: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5.就业中的就业类型:包括全职、兼职、临时性工作和自由职业者等,也包括非法劳动。
6.就业行业:各行业的从业人数。
7.就业地区:各地区的从业人数。
8.失业时限:失业人员在规定期限内未能找到工作的人员被认定为长期失业人员。
具体时限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划定地区也有所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失业的定义和统计标准可能有所不同,因此不可直接将中国的失业统计标准作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对照标准。
我国16-24岁失业率统计标准

我国16-24岁失业率统计标准
我国16-24岁失业率的统计标准如下:
首先,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程度的核心指标,一般来讲,失业率上升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
对于16-24岁年龄段的失业率,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统计范围:通常包括所有16-24岁的人口,无论他们是在校学生、已就业还是处于无业状态。
2.统计部门:失业率数据通常由国家或地区的统计部门发布。
在中国,这些数据可能由国家统计局或地方统计局收集和发布。
统计方法:失业率数据是通过收集劳动力调查数据或就业调查数据得出的。
这些数据通常基于样本调查,并经过统计方法的处理来生成具有代表性的数据。
3.数据解读:在解读16-24岁失业率数据时,需要考虑到其他相关因素,如经济形势、季节性因素、教育水平和工作经验等。
总的来说,我国16-24岁失业率的统计标准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旨在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以帮助政府、企业和社会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失业率标准

调查失业率标准:
调查失业率是通过城镇劳动力情况抽样调查所取得的城镇就业与失业汇总数据进行计算的,具体是指城镇调查失业人数占城镇调查从业人数与城镇调查失业人数之和的比。
调查失业率的计算方法是将失业人口除以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然后乘以100%。
失业人口是指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人:年满16周岁,在调查参考周内没有工作(即未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工作过1小时及以上),并且在调查时点前3个月内找过工作,如果提供一份合适工作,能在2周内开始工作。
就业人口则包括在调查参考周内为了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工作了1小时及以上的人,以及因休假、临时停工等原因在职但未上班的人。
调查失业率是国际可比的,其判断标准采用了国际劳工组织推荐的统计标准。
在我国,调查失业率已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每月公布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对于加强就业失业监测、做好稳就业保民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就失业情况调研报告

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近年来,我国失业率持续上升,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失业情况,分析失业原因,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我们对我国失业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失业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调查对象包括失业人员、企业代表、政府部门等,覆盖全国多个省份和城市。
三、调研结果1. 失业率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失业率逐年上升。
2019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2%,较2018年上升0.11个百分点。
农村地区失业率也呈上升趋势。
2. 失业原因分析(1)产业结构调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传统产业逐渐退出市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在此过程中,部分失业人员因技能不匹配、年龄等原因难以适应新产业的需求。
(2)企业裁员:受市场竞争、经营困难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不得不进行裁员,导致失业人数增加。
(3)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3. 失业人员特征(1)年龄结构:失业人员以中青年为主,其中35-5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
(2)性别结构:男性失业人员占比略高于女性。
(3)学历结构:高中及以下学历失业人员占比最高,其次是初中及以下学历。
四、政策建议1.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失业人员就业竞争力。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其就业技能,助力其顺利实现再就业。
2.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政府应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新兴产业,为失业人员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提高失业保险待遇,确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4. 优化就业市场环境,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政府应通过税收优惠、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国家统计局:青年失业率处在高位,有600多万目前还在寻找工作

国家统计局:青年失业率处在高位,有600多万目前还在寻找工作国家统计局:有600多万目前还在寻找工作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今年以来整体上呈现下降态势。
分年龄看,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继续下降。
5月份,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为4.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下降,说明就业基本盘总体稳定,而且还在改善。
从群体看,进城务工农民工失业率继续降低。
5月份,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失业率为4.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下降,农民工就业总体向好。
付凌晖表示,就业形势总体改善一是国民经济恢复向好,对就业带动增强。
今年以来,国内需求稳步扩大,消费带动作用增强,市场用工需求增加,促进就业形势整体好转。
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比一季度明显加快。
二是服务业增势较好,促进就业容量扩大。
服务业就业容量相对于工业来讲是比较大的,尤其是今年以来,接触型服务业快速恢复,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较快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1-5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9.1%,有利于就业扩大。
三是稳就业政策持续显效,助力就业改善。
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大力开拓市场化就业渠道,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为就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付凌晖指出,当前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仍不容忽视,青年人就业压力依然较大,高技能人才短缺,“求职难”和“招工难”并存,促进就业供需总量平衡、结构合理,仍需要加力。
关于青年人就业情况。
总的来看,青年失业率处在高位。
从总量看,初步测算,5月份,16-24岁青年人总量大概有9600多万。
16-24岁很多是在校学生未真正进入到劳动力市场,进入到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有3300多万,这3300多万当中有2600多万已经找到工作,大概有600多万目前还在寻找工作。
现在大家对青年人失业总量情况有些误解,目前来看,青年人当中失业的总共600多万。
社区失业人员情况调研报告

社区失业人员情况调研报告社区失业人员情况调研报告调查时间:2022年1月至2022年3月调查地点:某城市X社区一、调查目的此次调查旨在了解社区失业人员的情况,为相关部门提供数据参考,制定更合理有效的就业政策,助力社区经济发展。
二、调查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调查了100名失业人员,包括男性和女性,年龄跨度涵盖25岁至55岁,教育程度分布在初中及以上。
三、调查结果1. 失业人数分布: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失业人员人数占总人口的15%。
其中男性失业人员占比为40%,女性失业人员占比为60%。
2. 失业原因:(1)经济不景气:超过60%的失业人员认为失业原因是由于社区经济不景气导致,企业裁员或停业。
(2)技能不匹配:约30%的失业人员认为自己技能不适应现代社会就业的需求,导致失业。
(3)年龄歧视:约10%的失业人员认为自己失业的原因是年龄歧视,他们坚信年轻人更受企业青睐。
3. 就业意愿:(1)求职信心:大部分失业人员(70%)对未来就业有一定信心,并表示愿意积极寻找就业机会。
(2)自主创业:约20%的失业人员表示希望能够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3)放弃就业:约10%的失业人员表示对就业已经完全失去信心,打算放弃寻找工作,选择依赖社会救助。
4. 就业支持:(1)培训需求:超过80%的失业人员希望获得相关的培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增加就业竞争力。
(2)政府帮助:约60%的失业人员认为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并加大对失业人员的帮扶力度。
(3)社区资源:约40%的失业人员希望社区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和就业机会。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调查结果,社区失业人员逐渐增多,其中主要原因是经济不景气导致企业裁员或停业。
针对该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其重新就业。
(2)积极鼓励创业,提供更多的创业支持和政策优惠,激发失业人员的创业热情。
(3)加大政府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助力社区失业人员就业。
中国西部:失业率仅1.9%,生活却面临多重困境

( 定期抚 恤金 标准( 20 年 1 1 起执行 , 二) 从 06 月 日 单
位 : /年)烈属 4 8 元( 元 : 9 0 城镇) 1 0 农村) ,5 2 元( 。因公牺
牲 军人 道属 4 2 元( 6 0 城镇) 9 0 农村) ,2 4 元( 。病故军人 道 属 4 6 元( 2 0 城镇 ) 7 0元( ,2 6 农村) 。
( 生活补助标 准( 2 0 年 1月 1日起 执行 ,单 三) 从 06 位 ; /年)在 乡退伍 红军老战士 l4 0 , 乡西路 军 元 : 10 元 在 红军老战士 12 0元,红军失散人 员 3 6 0 0 3 0元。
( 摘自 20 年第 1 期 《 06 8 半月谈》 )
劣 五 类 水 质 ,主 要 是 石 油 类 的 污 染 物 。
汾 河被 称 为 山西 的母 亲河 ,现 在 的监 测断 面 中, 有 6 % 已经 成 为劣 五 类水质 , 自太 原 以下 的 水体 完 6
全失 去 了生态 功 能 。
人 员、伤残 民兵民工残疾抚恤金标 准( 2 0 年 1 1 从 06 月 日起执行 ,单位 :元 /年)一级:因战 15 0元,因公 : 46
(6岁及 以上) 口。根 据 国际劳工组织 的界 定标 准计 1 人
19 0 , 病 1 10 。四级 :因 战 9 7 元 , 2元 因 0 元 04 40 因公 8 8 50
元,因病 7 0 8 0元 。五 级 :因战 78 元 ,因公 6 5 20 5 0元, 因病 5 3 元 。六级:因战5 2 元 ,因公 5 6 元 ,因病 90 80 40
但 宝鸡 以下 全程 污 染逐 步加 剧 ,到达 潼 关进 入 黄河
2 0 年部分优抚对 象 06
地区失业人员就业问题的调查

地区失业人员就业问题的调查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一些地区,失业问题依然严峻,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诸多挑战。
为了深入了解地区失业人员的就业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本次调查涵盖了该地区的多个行业和年龄段的失业人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式,获取了丰富的信息。
一、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在接受调查的失业人员中,年龄分布较为广泛。
其中,25 至 35 岁的年轻人占比较高,他们大多刚刚步入职场不久,缺乏足够的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
35 至 50 岁的中年人也占有一定比例,这部分人群可能由于企业裁员、行业转型等原因失去了工作。
50 岁以上的失业人员相对较少,但他们再就业的难度较大。
从学历层次来看,低学历者在失业人员中所占比例较大。
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失业人员往往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密集型、低技能的工作,就业选择面狭窄。
而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失业人员,虽然在就业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面临着竞争压力和专业不对口等问题。
二、失业原因分析1、经济形势的影响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结构调整,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导致裁员现象增多。
特别是一些传统行业,如制造业、采矿业等,受到市场需求下降和技术升级的冲击,就业岗位减少。
2、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一些地区的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
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具备更高技能和知识水平的人才,而传统产业的从业人员可能因无法适应新的岗位要求而失业。
3、个人因素一些失业人员自身的职业技能不足,缺乏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还有部分人就业观念陈旧,对工作岗位和薪酬待遇的期望过高,导致就业机会错失。
三、失业人员的就业困境1、就业信息不对称失业人员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有限,往往不能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招聘信息。
同时,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也存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使得求职者难以准确判断岗位的要求和自身的匹配度。
2、职业技能欠缺许多失业人员没有掌握市场需求的热门技能,如计算机编程、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调查失业人口篇一:中国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中国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失业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由于各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各有其程度的不同。
在中国,自1992年经济体制进入全面调整和转轨阶段,一切社会经济行为均受到市场竞争机制的考验,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和失业的风险必然出现。
然而,因为中国国情不同,所面临的挑战又有其自身的特征。
一、失业现状分析转型期的失业状况的特点,一方面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结构性调整中涌现出的隐性失业人口逐步公开化,另一方面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向城镇流动。
登记失业率有上升的趋势,1985年为历史以来的最低点(1.8%),1996年上升到3%。
有专家预计到本世纪末将达到7.4%,登记失业人口的绝对量将增加到1120万人,隐性失业由1996年的15.1%上升到20%左右,失业人口的绝对量将达到5000万至6000万人。
当然,这仅是一种预测,关键还取决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如果经济发展了,相关的政策得当,措施得力,就业面扩大,失业率自然就会下降。
下面我们针对有关统计数据展开分析。
见下表上表所列统计资料,至少可以说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自1985年后,失业的绝对人数逐年有所增加,而与此同时,因新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相应地失业率多年来相对稳定在3%左右的水平,接近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平均2.5%),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1990年亚洲失业率为8.3%,拉丁美洲5.5%)。
应该说,失业率维持在2~3%的水平属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正常范围,不会引起社会的震荡。
但这里所说的失业率用的是登记失业率,是指正式向政府有关机构登记失业,并希望找到工作的失业者。
2.在登记失业人数中,已达到劳动年龄等待就业的青年占了多半。
依据中国国情,每年初、高中毕业生能升入大学和专科的人数一般占到毕业生总人数的25%左右,余下的毕业生人数很大部分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因此,从登记失业人数的构成看,也应属正常范围。
3.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的隐性失业人数和隐性失业率均高出登记失业,且自1978年以后一直呈上升趋势,其形势发展较为突出和严重。
这也正是有中国特色的失业问题之所在。
为此,本文重点分析如下:见下表第一,中国转型期隐性失业人口大量存在并呈上升趋势的必然性中国50~80年代40余年,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导、以国有经济成份为主宰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经济,在就业方针上实行广就业、低报酬、享受高福利的制度,劳动者只要进入国有单位就业,就可一次就业定终身,福利享受包到底。
因此,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只承认新增加的青年劳动者待业问题,而已就业职工则不存在失业问题。
至1993年国家统计部门才正式将待业改为失业,并公开认为中国有失业人口的存在。
从表2来看,在城镇从业人员中1978年国有经济单位构成比为78.32%,1995年为61.70%。
国有经济单位构成比20年来有所下降,而集体单位经济和乡镇经济的从业人员却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在经济体制上对国有经济单位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将国有企业全面推向市场,参与竞争,实现国有企业的减员增效,因而,在国有企业转换机制过程中,必然出现大幅度的在职职工下岗等待工作,或在原单位领取少量生活费,由个人自找门路再获取收入,这两部分人都列入隐性失业人员。
据1994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调查,(1)在国有企业中:a、无富余人员企业占6.2%;b、有富余人员在10%,占36.7%;c、有富余人员在10-20%,占26.55%;d、有富余人员在20-30%,占19.2%;e、有富余人员在30-40%,占8.9%。
(2)在三资企业中:无富余人员企业占91.21%。
(3)在私营企业中:无富余人员企业占83.3%。
由此可见,中国隐性失业人员主要来自国有经济单位(企业)。
据了解这些人主要分布在纺织、轻工、机械、电子、煤炭、森林和原来建设在西北、东北、西南地区的军工企业,且女性占50%以上。
这些行业和企业产品不对路,企业老化、人员老化,在市场竞争中抗风险能力差,在大调整、转型中自然进入关、停、并、转状态。
第二,失业人员的文化、技术等自身素质普遍较低与社会现代化高科技发展需求的矛盾,导致一部分职工必然走向转岗培训再就业行列据1995年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中,选出较有代表性的东北(重工业地区)的辽宁省、沿海较发达地区的江苏省、内陆地区的安徽省和西北地区的陕西省等4个省的城镇失业人口,按文化程度划分情况,如下表资料:见下表表3中的数据说明,在失业人员中,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合计占了71.24%,仅有28.76%的失业者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这组数据证明了劳动者文化程度与失业风险的相关性。
我国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与社会发展要求极不相适应,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
另外,失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在地区之间亦有一些差异,但差异不是很明显。
第三,失业人员的年龄构成状况从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汇集辽宁、江苏、安徽、陕西四省资料分析,中国的失业人员多数集中在16~35岁年龄段,具有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点。
第四,失业人员的生活处于贫困或极端贫困的状况据有关部门调查,1995年城镇贫困人口的人均月生活费为113.58元,而消费支出为128.67元,收支相抵人均每月缺口15.09元。
据某省一项调查,在停产企业中有20%的职工靠亲友帮助、34%的职工靠变卖家产度日。
有的职工一家三代都在一个停产企业里,其生活更是难以维持,被迫走向卖血、卖淫、自杀甚至犯罪的道路,成为当前城镇社会秩序不稳定因素之一。
二、减少失业的对策分析失业现象是各国存在的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减少失业、达到充分就业是各国政府和人们追求的共同和长远的目标。
近年来,中国政府从各个方面来减少失业人口和解决其生活困难的程度,诸如: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分流富余人员,开辟就业门路;就业咨询与转岗培训;救济与扶助特困职工……等等方面的政策实施,虽取得一定成效,缓解了一些社会矛盾,但有些对策和措施仍值得深化和改革。
主要表现在:(一)社会保险制度的滞后和不完善1986年由国务院颁布的《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标志着失业保险制度的正式建立。
规定中明确4种人(即:1.宣告破产的企业的职工;2.濒临破产的企业法定整顿期间被精减的职工;3.企业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人;4.企业辞退的职工)可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1993年又颁布了《国有企业待业保险规定》,将1986年的4种人扩大为7种人,即:1.依法宣布破产的企业职工;2.濒临破产的企业法定整顿期间被精减的职工;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被撤销、解散企业的职工;4.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停产期间被精简的职工;5.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6.企业辞退、除名或者开除的职工;7.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或者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享受待业保险的其他职工。
这一待业保险规定不足之处在于:(1)覆盖面窄:仅限于国有企业。
(2)资金来源单一:由国有企业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0.6%~1%缴纳失业保险费,税前列支。
(3)保险待遇水平低:相当于当地民政部门规定的社会救济金额的120~150%(偏低于一般人的平均生活费支出的50%以上)。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享受失业救济金除依法宣告破产企业的职工,并向有关机构申请登记后才能被正式列入失业者领取救济金外,属于其它情况的隐性失业人员基本上都采取企业内部灵活处理的办法。
诸如:该宣布破产而不破产的企业职工采取按月领取少量的生活费办法(有的低至30元),或将企业的生产设备、厂房变卖后一次付给一定的补偿费(一般在1~8万元),职工则与企业完全脱离关系的买断工龄的办法……等等做法,使得失业保险功能削减。
又因为失业保险主要在国有企业执行,因而使得资金筹集面窄、来源单一,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多种经济成份的要求,且因法规尚不健全以及在管理上的疏漏而使得失业救济金不能专款专用,甚至胡乱开支而造成损失。
见下表表4资料说明,失业救济金直接发到失业者手中的比例虽逐年有所增加,但比例偏小。
据劳动部有关人士介绍,截至1996年底,全国失业保险基金余额约90亿元。
失业保险基金由于没有严格的监管机构,而常有不合理的开支(如修豪华宾馆、购超标汽车等)。
据《1978~1994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称,1986~1992年平均用在劳服管理机构的失业保险基金高达30%以上(在国外一般为3~4%)。
山西省1986~1993年累计管理费支出占同期基金支出的42.5%。
为此,失业保险制度必须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完善。
应完善相关法规,扩大保险覆盖面,纠正和制止失业保险基金的挪用和不合理支出,将有限的失业救济金真正用于失业者。
(二)依法将隐性失业人口转为显性失业人口,切实保障隐性失业者的生存权利力度不够中国破产法的颁布和实施,对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结构调整都是有利的,然而,在运作过程中对于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无力再经营下去的企业,应该宣布破产却无法实施,职工长期滞留在企业内部,使隐性失业人口膨胀,造成这些人不可能名正言顺去领取救济金,而企业又无能为力支撑他们的生活,使他们长期失去生活来源而成为城镇的新贫困者。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是无形地剥夺了劳动者的劳动和生存的权利,如果长此下去将成为引起社会不稳定的重大因素。
因此,国家和政府的有关部门对此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加大破产法实施力度,一方面将隐性失业人员转为显性失业人员,从而减轻企业负担。
这将有利于企业的重组,并可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在全国各城镇全面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以适应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要求中国目前虽在334个大中城市和494个县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线,从政府角度在经济上切实保障了部分城镇贫困者的基本生活,是一项较为基本和稳定性的社会保障措施,但从长远的角度看,覆盖面仍较窄。
(仅占全部市、县数的22%),尚不能彻底解决贫困者的经济保障。
因此,可采取对高消费品或高收入者征收特种附加税的办法,作为减少贫富差距悬殊的一种调节手段,同时,以确保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线基金的来源。
(四)呼唤社会保险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出台中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唯一可遵循的还是1953年正式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条例的许多内容均有待调整和完善。
再说,条例与法规有质的区别。
社会在发展,由于社会保险制度尚未法律化,导致在实际运行中,职工的权益受到侵害、离退休人员领不到养老金、具备条件应该就业的劳动者得不到失业救济……等等问题的解决无法可依。
因此,急呼社会保障法和相关的社会保险法尽快建立,将社会保障体系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篇二: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本科生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