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一轮复习题目答案(第五六分册)
202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十五世界现代史时期第65课全球化的人口流动和文化的交融传承与保护
第65课全球化的人口流动和文化的交融、传承与保护命题点1 全球移民问题的特点(2023·高考辽宁卷)2001年,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创立国际移民对话机制,秉持“开放和自由原则”,“向所有移民利益相关者开放”,让他们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讨论,“分享特定移民问题领域的政策方针和有效做法”。
该机制( )A.有利于国际移民问题的协调合作B.促进了移民社会文化认同C.促使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新趋势D.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解析:选A。
根据材料“向所有移民利益相关者开放”“分享特定移民问题领域的政策方针和有效做法”可知,联合国创立国际移民对话机制,向所有移民利益相关者开放,有利于国际移民问题的协调合作,A项正确。
命题点2 新兴民族国家文化的交融与冲突(2021·高考湖北卷)1960年,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发表小说《动荡》。
小说主人公奥比在伦敦街头遇到可以用本部族语言交流的尼日利亚人时感到高兴,为与不同部族的尼日利亚人只能用宗主国语言英语交流而感到羞耻。
作者通过该情节表达了对于( )A.民族文化认同的忧虑B.殖民经济霸权的批判C.国家日渐开放的欣慰D.大国政治对抗的不满解析:选A。
据材料“用本部族语言……感到高兴……用宗主国语言……感到羞耻”可知,作者形象地诠释了非洲传统文化与殖民文化的内在矛盾,表达了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忧虑,故选A项。
命题点3 对国际难民的关注(2024·广东部分学校高三联考)理论上,联合国难民署有义务为那些不愿意接受难民迁入的政府管辖的难民提供国际保护和援助。
据统计,2011年初,被联合国难民署认定为“受关注的人群”大约有3 390万,这一数量相较于2005年的1 920万有了明显的增加。
这反映出( )A.西方国家相互推诿救济责任B.人道主义原则获得普遍认同C.国际社会积极应对难民问题D.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安定解析:选C。
2011年被联合国难民署认定为“受关注的人群”比2005年有了明显增加,说明联合国难民署对难民问题的保护和援助力度加强,反映出国际社会积极应对难民问题,故选C项。
2025人教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世界现代史阶段检测(含答案)
2025人教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世界现代史阶段检测一、选择题1.(2023山西名校联考)1908年,丘吉尔出任英国商务大臣后呼吁紧缩海军经费;但他在1911年被内阁任命为海军大臣时却称“必需加强英国海军,否则后患无穷”。
丘吉尔态度的转变主要是由于()A.政治斗争的需要B.精彩的军事观看力量C.英德冲突的激化D.英国霸权地位的动摇2.(2023重庆联考)下面所示为1921年刊载的一幅漫画,标题为《无法令人满足的金蛋》,该漫画意在揭示()A.凡尔赛体系违反了英法两国意志B.英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乐观争夺欧洲霸权C.凡尔赛体系对德制裁过于严苛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政治局势动荡担忧3.(2023河北张家口一模)1921年,饥荒快速席卷苏俄,这场饥荒引起坦波夫省农夫叛乱。
据镇压叛乱的图切哈夫斯基将军说,叛乱的主要缘由是“对余粮收集制的不满以及在地方上拙笨地,甚至是极为残酷地执行余粮收集”。
据此可知,当时苏俄()A.乐观应对国内外敌对势力B.国家与农夫关系亟待调整C.社会主义革命已提上日程D.市场经济受到进一步排斥4.(2023河北唐山一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印度国大党领导的反英斗争、摩洛哥反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游击斗争、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等遥相呼应。
这些斗争都()A.催生了本国资产阶级政党B.运用暴力手段进行抗争C.体现了民族忧患意识觉醒D.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挂念5.(2023安徽宣城一模)下面是《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苏联画家创作的一幅漫画。
该作品意在()A.警示时人欧洲有爆发战斗的可能B.批判英法两国推行的绥靖政策C.呼吁世界各国建立集体平安机制D.抨击德国对外侵略的嚣张气焰6.(2023广西柳州模拟考试)《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安理睬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法、苏、英、美五国具有拒绝权;对于威逼、破坏和平及侵略行为,联合国安理睬可打算接受武力之外的各种方法对其实行制裁或实行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平安。
《世界现代史》习题及参考答案
《世界现代史》习题及参考答案《世界现代史》习题及参考答案导言和平视野下的《世界现代史》一、名词解释:1、世界现代史2、和平精神;3、司马迁的世界历史认识;4、邓小平的世界历史观;二、问答:1、世界现代史如何分期?第一章二十世纪初的世界一、名词解释:1、门户开放2、大棒政策3、金元外交4、日俄战争5、亚洲觉醒6、印度自主自产运动二、问答题:1、二十世纪初期欧洲的优势地位何在?2、欧洲优势与世界和平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三、论述题:1、就美日崛起的相关问题和对中国的启示写一篇小论文。
(题目和内容不限制,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名词解释:1、三国协约;2、三国同盟;3、巴尔干问题;4、萨拉热窝事件;5、德皇威廉二世;6、“绞肉机”;7、日德兰海战;8、史里芬(施利芬)计划;二、问答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什么?结果如何?2、如何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3、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三、论述题:1、试论美国参战的意义和目的?2、试论述俄罗斯参战的目的和最后结果?3、意大利在一战中的表现如何?怎样去认识意大利的“背叛”?第三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影响一、名词解释:1、二月革命;2、四月提纲;3、科尔尼洛夫叛乱;4、十月革命;二、问答题:1、二十世纪初期沙皇俄国的特殊性体现在哪里?2、十月革命后苏维埃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3、俄、德、匈牙利三次革命的进程基本相同,结果却大不相同,为什么?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怎样评价这一政策?5、共产国际是什么样的组织?第四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名词解释:1、巴黎和会;2、《凡尔赛条约》;3、华盛顿会议;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5、国际联盟;威尔逊。
二、问答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性质、内容和特点?2、一战后美日关系的特点和发展状况?三、论述题:1、从威尔逊和国际联盟的关系看美国外交的制约因素?2、一战后新崛起大国之间如何处理相互关系,结果如何?第五章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恢复与政治调整一、名词解释:1、1926年帝国会议;2、魏玛宪法;3、卡普暴动;4、鲁尔危机;5、道威斯计划;6、杨格计划;7、墨索里尼;8、法西斯;9、柯立芝繁荣;10、军部法西斯;二、问答题:1、简述德国赔款问题的发展过程和结果。
第五分册世界史答案
第五分册第一单元(第1课~4课)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9世纪40年代以前的中国与世界(B)中国:“康乾盛世”过后,清王朝逐渐衰落。
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危机四伏。
∥统治者仍然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闭关锁国。
欧美国家:同一时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却异常迅速:A19世纪前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B为了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中国成为它在远东地区主要侵略目标。
鸦片战争:导火线:虎门销烟(A):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1842年6月,清政府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内容: (B)条约规定:①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洋银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④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协定关税)。
影响:(C)政治:①《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②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③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
④带来一系列变化:A(社会性质变化):此后的百年间,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迭遭破坏,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
B(主要矛盾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化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C(历史任务变化):从此,反帝反封建就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经济:1、自然经济的破坏:鸦片战争之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地作为第一批通商口岸对外开放。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思想: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继承并发展了明清之际讲求“经世致用”的传统,注重研究世界大势和社会现实问题,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
世界现代史纲要 练习-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现代史纲要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德兰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
这位官员如此述说的原因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A.彻底瓦解了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体系B.推动了非洲民族自决思想的进一步觉醒C.使法国无力控制这些参战的非洲士兵D.使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获得了法国援助2.1882年祖国党领袖、爱国将领阿拉比领导埃及抵抗英国侵略。
一战后在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领导下埃及人民通过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等斗争形式与英国殖民者进行斗争。
这说明埃及民族独立运动()A.斗争方式更具普遍性B.出现新生领导力量C.寻求社会基层的变革D.获得国家主权独立3.美国史学家帕克斯评价:墨西哥的改革运动在整个19世纪中是说法国话的,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卡德纳斯执政时期)开始说俄国话了。
该学者认为卡德纳斯改革() A.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B.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主义色彩C.将墨西哥的主权出卖给俄国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4.列宁曾提醒道:“资本主义的恢复、资产阶级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关系在商业领域的发展等等,这些就是我们目前的经济建设所遇到的危险,就是我们目前逐步解决远比过去困难的任务时所遇到的危险。
在这一点上切不可有丝毫的糊涂。
”这说明列宁() A.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B.延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着手废除新经济政策D.探索建立计划经济体制5.1932~1937年,苏联集体农庄机耕率由19%提升到71%、谷物的机播率由20%提升到54.3%,机械收割率由10%提升到43.8%。
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苏联当时() A.农业集体化基础加强B.以农业建设为中心C.农村生产技术的进步D.工农业比例渐趋均衡6.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确认了英国和各自治领都是英帝国内的自治共同体,地位平等,在内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隶属,英联邦正式形成。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 专项检测试卷 2套(Word版,含答案)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专项检测试卷1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2022·辽宁)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
”这表明德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 ( ) A.争夺世界霸权B.扼杀巴黎公社C.维护封建统治D.打退反法联盟2.(2022·大庆)《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之后写成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
十月革命带给当时世界最大的“震撼”是 ( ) A.科学社会主义诞生B.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C.颁布《和平法令》D.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战3.(2022·广东)一战结束后,主要战胜国的第一反应就是竭力把战争爆发的罪责完全推给德国。
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样的认识:缺陷丛生的国际关系体系导致了战争。
与“这样的认识”相匹配的是 ( ) A.外交关系影响无足轻重B.良好国际体系利于和平C.经济发展缓和彼此矛盾D.军备竞赛完全可以避免4.★(2022·荆州)苏联集体农庄建立后,国家从农民手中征到的粮食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每年1 820万吨增加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每年2 750万吨。
材料表明,苏联集体农庄建立的主要影响是 ( ) A.扩大了玉米种植的面积B.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C.继承了新经济政策的思路D.支持了国家工业化建设5.(2022·益阳)“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方法。
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
”材料中“独特的方式”是指 ( ) A.暴力革命B.农民起义C.改革创新D.非暴力不合作6.(2022·天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出:“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阶段检测5 世界现代史
B.区域经济集团的影响扩大 C.发展问题是战后世界的首要问题 D.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南北差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从“新兴民族国家”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再到“新兴经济体”的变化 可知,这些新兴力量重塑着战后世界秩序,故选A项。
√B.反映美国称霸世界的意图
C.意在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 D.表明美国已放弃中立政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从材料中美国“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可知,美 国企图称霸世界,故选B项; 美国是在1917年参加一战,排除A项; 材料体现的是美国要在世界中占据主导地位,没有涉及美国意在维护世 界和平和正义,排除C项; 美国放弃中立政策是在二战期间,排除D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美国对亚洲国家或地区的技术 合作和经济援助数额庞大,反映了美国重视其在亚洲的战略利益,故选 B项;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针对欧洲的援助计划,故排除A项; 当时美苏冷战的重心仍在欧洲,故排除C项; D项表述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1923年,“划定了联盟工业企业和共和国工业企业,前者主要是重工 业大型企业,直接由全苏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一些重要的轻工业 和食品工业企业,由各加盟共和国最高经济委员会管理;其余的工业企 业则由地方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由此说明新经济政策 A.采用经济手段以提高生产效率
世界现代史部分参考答案(名解、 简答、 论述、填空选择等)
世界现代史部分参考答案(名解简答论述)一、名词解释1.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国发生的社会主义革命。
因11月7日这一天是俄历10月25日,故名。
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了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
11月7日,彼得格勒起义者攻占冬宫,革命取得胜利。
十月革命胜利后,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2. 《布列斯特和约》:一战中的1918年苏俄政府与德国在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
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
按照和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和赔款60亿马克给德国。
德国战败后,苏俄政府立即于11月12日宣布废除此条约,使得该条约的内容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
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苏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让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且,由于此一外交策略的成功,列宁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
3.国际联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的国际组织。
又称国际联合会,简称国联。
1919年巴黎和会通过建立国联的决议,1920年1月10日国联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其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
国联成立后,先后有63个国家加入,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因而未参加国联。
然而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
4. 魏玛宪法:1919——1833年德国实行的宪法。
由1919年7月在魏玛市举行的制宪议会所制定。
1919年9月颁布。
它宣布废除君主政体,建立共和政体,并在形式上规定了一些公民的民主权利。
但同时又规定总统在认为国家扰乱或危害时,有权停止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条款的效力,这就为统治阶级随时镇压劳动人民,剥夺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制造根据。
希特勒上台后,该宪法已成一纸空文。
5.工党:英国的主要政党,成立于1900年2月27日。
代表工人利益,立场属中间偏左。
于1924年首次执政,自此取代自由党,与保守党成为英国国会两大政党。
《世界现代史》习题及参考答案
《世界现代史》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B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C 萨拉热窝事件D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答案:B解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这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十月革命爆发于()A 1917 年 2 月B 1917 年 3 月C 1917 年 10 月D 1917 年 11 月答案:D解析:十月革命爆发于 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历 10 月 25 日)。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A 整顿银行B 调整农业C 国家对工业的调整D 兴建公共工程答案:C解析: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A 莫斯科保卫战B 斯大林格勒战役C 诺曼底登陆D 柏林战役答案:B解析: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此战役德军遭到重创,苏联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5、二战后,美国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的计划是()A 马歇尔计划B 杜鲁门主义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 华沙条约组织答案:A解析: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填空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_____。
答案:萨拉热窝事件2、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_____。
答案:巴黎公社3、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从_____爆发。
答案:美国4、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的国际组织是_____。
2024届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 综合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4届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综合练习题一、选择题1.(2023山东济宁三模)1914年8月4日,德国帝国议会通过了17项战争法案。
社民党主席等人解释道:“为了我们的人民和他们自由的将来……在这种危险时刻,我们不会置自己的祖国而不顾。
”这反映出当时德国政界()A.极力鼓吹战争的正义性B.为发动战争不惜一切手段C.意识到战争的重要作用D.对战争的复杂性有所预见2.(2023山东泰安一模)1930年,苏共十六大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的决议。
1933年,苏联从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协议”上百个。
据此可知,当时苏联()A.消弭了与美国的意识对抗B.利用外国优势推进工业化C.经济体制模式在逐渐转型D.新经济政策得到较好贯彻3.(2023天津一模)一位美国黑人领袖在1918年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
”这个“开端”应该是指() A.社会主义运动 B.民族解放运动C.和平主义运动D.殖民主义扩张4.(2023福建漳州二模)1934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
该法案首次将关税决定权授予总统,并且容许美国政府将其与任何国家所达成的关税减让协议扩展至美国存在贸易关系的其他国家。
美国通过的《互惠贸易协定》()A.打破了政府机构之间的政治平衡B.建立起美国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C.巩固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D.有助于美国克服经济危机的影响5.(2023安徽黄山一模)1933年10月,美苏双方互致信函同意举行正式外交谈判,11月初,美苏举行会谈并达成建交协议,斯大林在评论美苏建交时说:“问题不仅在于这件事增加了维护和平事业的机会……加强两国之间的贸易联系,打下了合作的基础。
”这表明()A.美苏关系缓和有利于新经济政策推行B.美国放弃孤立主义开始谋求世界霸权C.国际形势变化缓解意识形态的对立D.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力量逐渐发展壮大6.(2023辽宁鞍山二模)1941年7月,苏英签订联合行动协定,双方互相保证,在反对德国的战争中相互援助和支持;双方保证,在战争过程中,除非得到双方同意,不同敌国举行谈判、签订停战协定或和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试:世界现代史旧人教有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试世界现代史一、单项选择题1.十月革命前,俄国的落后主要是因为()A.工业不发达B.农业占优势C.封建农奴制残余D.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2.下列对新经济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联盟B.它的设想表明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C.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D.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1921年苏联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导致出现危机的最主要原因是()A.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的破坏B.1921年出现了严重的天灾C.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的封锁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连续实施4.苏联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这就意味着()A。
建立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B.新经济政策已经不适应当时苏联生产力的发展C.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D.新经济政策事实上受到否定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有明显弊端,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A.农、轻、重发展比例失调B.重产值轻产品质量和品种C.消费品供不应求D.农民负担过重6.凡尔赛体系存在的基础是()A.战胜国对德国等战败国的压制和掠夺B.列强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妥协C.维护战后国际和平与安全D.惩办战犯和战后民主化7.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A使日本失去了在华利益B.暂时调整了列强在中国的地位C.美国暂时取得独霸中国的地位D.使帝国主义重新划分了在华的势力范围8.在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美国获得的利益有()①拆散英日同盟②获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③托管德国在西太平洋上的殖民地④《九国公约》贯彻了门户开放”原则⑤抑制了日本在华侵略势头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9.英、法、美争夺国际联盟的控制权的斗争结局表明()A.美国经济实力不如英国B.国际关系格局仍以欧洲为中心C.美国不热心欧洲事务D.英法结盟对付美国10.美国胡佛政府面对经济危机采取的政策是()A.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B.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C.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D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11.在德日法西斯化的历史原因中,其相同点不包括()A.国民经济军事化B.军部控制内阁大权C.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D.不满足于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12.绥靖政策的实质是()A.避免战争,争取和平,缓和矛盾B.牺牲别国,保全自己,纵容侵略C.害怕战争,纵容侵略D.牺牲别国,纵容侵略,祸水东引13.在西班牙内战时,英国的统治者说:“如果让现在正在西班牙和法国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那么已经在自己的国土消灭了的传染病的两个政府—一德国和意大利政府会是我们最有益的朋友。
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近代史 综合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近代史综合检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精细的劳动分工,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由许多细小的单一操作工序完成。
”材料表明手工工场() A.促使生产的规模日益扩大B.提高了生产劳动的技术性成分C.生产劳动操作日趋复杂化D.细致的分工合作提高生产效率2.“文艺复兴时代……偶像破坏矣,旧者去,新者不来,而代之以无数之新头脑,奔逸驰放,各极其致,真蝉蜕时代之大观也。
”材料体现了()A.古典文化复兴B.自然科学产生C.个性得到解放D.资本主义发展3.迈尔斯教授认为,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河川时期、内河时期和海洋时期。
河川时期的文明主要局限于河谷,如尼罗河流域;内河时期,地中海是文明的主要舞台;海洋时期,海洋成为了世界交流和贸易的天然航道。
据此判断,从内河时期到海洋时期的转折点是()A.文艺复兴B.新航路开辟C.工业革命D.“三角贸易”4.近代西方国家贩卖奴隶的过程中,奴隶死亡率一般为30%,最高达50%。
幸存者被卖到美洲后,其劳动寿命平均仅7年。
据此可知,奴隶贸易具有()A.长期性B.广泛性C.复杂性D.血腥性5.下图漫画创作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表明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约束。
这一约束的法律依据是()A.《权利法案》B.1787年美国宪法C.《人权宣言》D.《拿破仑法典》6.“为了更像英国,他们脱离英国。
脱离英国的理由是英国在美国践踏了自己的宪政原则——人民未经同意不纳税,按照这一原则,西敏寺的几只秃头碰在一起,就将他们商定的税额强加于千里之外的美国,而美国人民的起义正是对它的回应。
”材料反映了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A.学习宗主国的制度B.启蒙思想家的宣传C.美利坚民族的形成D.对自由民主的追求7.这场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
《世界现代史》习题及参考答案
《世界现代史》习题及参考答案篇一:世界现代史材料解析题答案世界现代史材料解析题答案(1)“一战”爆发的真正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或鸦片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英国威廉打开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用武力保护肮脏的鸦片贸易。
)(2)举出一个符合事实的例子即可。
如:坦克、飞机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首次在“一战”中使用;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3)举出两个能批驳谬论的事例即可。
如:731部队用健康活人代替动物做实验,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对占领区的杭日根据地进行“扫荡”,野蛮实行“三光”政策。
(1)A:三国同盟;三国协约;B:以同盟国的失败而高中,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美国和苏联;(4)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1)一战:萨拉热窝事件(1分)二战: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1分)(2)第二次工业革命(1分)广岛(1分)长崎(1分)(3)残酷性(1分)破坏性(1分)(与之意思相近即可)战争是残酷的,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们要珍爱生命,远离在战争;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等(1)A德国,三国同盟;(2分)B英国,三国协约。
(2分)影响: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使国际关系日趋紧张,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原因: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遭到了日本的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举措: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2分)意义: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分)(3)两次世界大战伤亡人数多,经济损失大,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
1)萨拉热窝事件(1分)(2)三国同盟或同盟国、三国协约或协约国(答出任意一个即可,1分)(3)慕尼黑会议或有慕尼黑字样即可(1分);绥靖政策或牺牲小国利益,安抚侵略者(4)《联合国家宣言》(有无书名号都可,1分);雅尔塔会议(1分)(1)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愤怒。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训练五世界现代史
综合训练五世界现代史一、选择题1.[2024湖南岳阳月考]下图所示是一战期间美国军队的宣扬海报,画面显示戴着普鲁士头盔的野兽威逼着大西洋彼岸的自由女神。
该海报旨在(A)A.为美国斗争政策辩护B.宣扬美国的中立政策C.揭示斗争爆发的缘由D.防备来自德国的侵略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军队的这幅海报极力丑化德国,强调德国对美国的威逼,以此论证美国参战的合理性,即为美国斗争政策辩护,A项正确;该海报体现不出美国的中立政策,解除B项;斗争爆发的缘由是美德两国的利益冲突,不是美国受到德国威逼,解除C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没有侵略美国,解除D项。
2.[情境创新/2024江苏镇江期中]1923年1月,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10万军队占据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造成德国企业停工,资金大量外流,失业工人激增,通货膨胀达到天文数字,大企业不得不动用火车发工资,孩子们把一捆捆马克当积木玩。
由此可知(C)A.德国反战和平运动高涨B.协约国企图瓜分德国C.强权政治孕育国际冲突D.凡尔赛体系维护和平解析由材料可知,法国联合比利时出动军队占据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属于强权政治的表现,而这一行为给德国带来了严峻的影响,也孕育着国际冲突,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德国反战和平运动的信息,解除A项;材料未提及对德国的瓜分,解除B项;凡尔赛体系是帝国主义实行强权政治的工具,并未真正维护和平,解除D项。
3.[2024广东惠州二调]1920年,苏俄召开东方各民族代表大会,大会最突出的主题就是俄罗斯的工人阶级和东部的各民族共同反对帝国主义。
此外,苏维埃政府公布密约,放弃沙皇领土要求,将土耳其、波斯社会的主要冲突即刻转化为和英国殖民主义的民族冲突。
这些举措(C)A.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涨B.着眼于改善苏俄的外部环境C.加速了世界非殖民化的进程D.变更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解析苏俄召开会议呼吁共同反帝,公布密约主动推动“土耳其、波斯社会的主要冲突即刻转化为和英国殖民主义的民族冲突”,这说明十月革命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敌视,苏俄主动推动世界其他国家的反帝斗争,加速了世界非殖民化的进程,故C项正确。
江苏专用新教材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五世界现代史阶段检测五世界现代史课件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1951—1965年,苏联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达10.7%,钢铁、煤炭和石 油等重要战略物资的产量逐年增加,军事科技水平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材料可用来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继续向国防工业倾斜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兴起了体现真诚、自由、个性的欧普艺术、观 念艺术、摇滚乐等后现代主义艺术,美国国务院和中情局资助的现代艺 术博物馆多次赴海外展览。这表明
√A.美国政府借助艺术谋求世界霸权
B.民间艺术借助国家力量开拓市场 C.现代艺术契合了美国政治取向 D.美国致力打破艺术的国家界线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国务院和中情局资助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多次赴 海外展览”表明美国官方利用艺术展开冷战,以谋求世界霸权,A项 正确; 推动艺术走向国外的主体是美国政府,不是民间艺术,排除B项; “真诚、自由、个性”不是美国的政治取向,排除C项; 材料无法体现艺术的国界隔离,“打破”无从谈起,排除D项。
√D.防止种族歧视和战争灾祸重演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战结束后,美洲一些国家代表和非政府组织呼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都 要有专门的“人权”法案,目的在于吸取二战教训,通过国际合作防止 种族歧视和战争灾祸重演,故选D项; 民族歧视与压迫引发世界警惕是呼吁产生的原因,而非目的,排除A项; 承认所有主权国家都拥有人权与“人权成为未来任何国际组织的一个组 成部分”等不符,排除B项; 材料主要涉及“人权”保障,并未提及“平等保护”,排除C项。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板块6综合提升(六) 世界现代史
针对训练 3.(2022·湖南常德质量检测)据统计,到1925年底、苏联农业总产量达到 战 前 水 平 的 87% , 工 业 总 产 值 达 到 战 前 的 3/4 , 铁 路 货 运 量 为 战 前 的 80%,国内商品周转总额达到战前水平的77%。这些变化说明新经济政 策的实施 A.推动了苏联国内战争的胜利 B.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欧洲依旧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
√D.西欧国家经济呈现出外向型特征
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西欧外贸总值增长的非常快,总量远远超过国内 贸易总值,这说明西欧国家经济呈现出外向型特征,D项正确; 材料主要体现外贸增长较快,无法得出二战后欧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 排除A项; 材料主要体现外贸增长较快,无法得出西欧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美国贷款, 排除B项; “欧洲依旧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C.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D.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
据题意可知,文化差异、行为准则和商业规则等都会影响国际贸易的 稳定性,所以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主要取决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否 稳定,C项正确; 国际分工、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都是影响全球化的因素,但都是某一 方面,不能准确体现题意的主旨,排除A、B、D项。
综合提升(六)
世界现代史
纵横关联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异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都是根据一系列国际会议所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
相同点 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体系。
(3)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6.(2022·江苏一模)有学者指出,地理大发现之后,国际贸易和交流面临 着货币体系、信用体系、制度标准、跨境壁垒、宗教文化等差异带来的 风险,行为准则影响商品流动的地理范围,商业规则影响商品流动的自 由度和便利性。由此可见,全球化所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 A.合理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 B.规范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第五部分世界现代史第15单元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单元整合备考技能含解析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知识纵横贯通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识阶段世界格局主要表现认识工业革命至二战期间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成为世界政治的中心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3)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4)多极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二战后至20世纪50 年代中期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织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极格局下,表现出多极化趋势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0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至今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加强。
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美国、欧盟、日本成鼎立之势;俄罗斯走出低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对点训练] 1.(2019·福州市高三第一学期质量抽测)阅读下图《二战后美苏(俄)核武器数量估算(1945-2014年)》。
据此可知( )A.核武器的出现加剧了对抗B.美苏(俄)核武器水平存在差距C.核武器平衡维系世界和平D.美苏(俄)关系从紧张走向缓和答案 D解析材料中美苏(俄)核武器数量由多到少,说明美苏关系由紧张对峙走向缓和,故D 项正确。
A项只是对图中信息的片面解读,故排除;核武器数量多少不能反映核武器水平高低,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核武器平衡维系世界和平,故排除C项。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1)概况: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
2022北师大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第5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Word版含答案
单元高效整合学问网络·脉络清楚|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学问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一、马克思主义进展创新的历程1.由空想到科学(1)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将来的社会提出一些天才的设想。
(2)19世纪三四十年月,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气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供应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争辩中创立了科学理论——《共产党宣言》。
从今,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由理论到实践(1)《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宏大尝试。
3.由理论到现实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4.由一国到多国二战后,在苏联的挂念和影响下,东欧和亚洲成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由一国进展到多国,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5.由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世纪八九十年月,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消灭了挫折,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影响大国关系的主要因素1.国家利益是影响大国关系的根本因素(1)从两极格局形成看: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实力增加,而英、法等国实力严峻减弱,使得美苏由联合走向对峙,两极对峙局面形成。
(2)从多极化趋势消灭看:20世纪五六十年月,欧洲国家和日本的实力急剧上升,消灭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1973年美国经济严峻衰退,导致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消灭。
(3)从两极格局瓦解看:20世纪80年月苏联经济严峻衰退,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对抗以苏联的解体而结束。
(4)从中国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看:改革开放增加了中国的实力,使中国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力气。
世界现代史第5-6单元过关
世界现代史第5-6单元过关Ⅰ单元基本结构:本单元讲述的基本问题是苏东剧变后当今世界的政治形势和经济形势。
时间大致从1989年到现在。
(一)苏东剧变非偶然:苏东剧变的过程猛烈,剧变的实质是社会性质变化,剧变的原因是内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剧变的影响深刻。
请思考并完成下表:苏东剧变后,世界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一,世界格局变化,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新的格局尚在形成之中。
其二,世界形势总体缓和,但仍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和动荡并存的局面。
问题1:二战以后,世界总的趋势是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促使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其一,资本主义阵营的竞争,欧洲和日本经济发展和政治相对独立化;其二,美苏争霸,实力受损,苏联崩溃,美国也遭到削弱。
其三,第三世界崛起,作为一支独立力量冲击两极格局。
其四,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推动了多极化。
问题2:当今世界,世界总体缓和,但威胁和平的因素人仍然存在。
指出这些因素是什么?各举出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三)世界经济新趋势2、人类面临的问题仍然是发展问题和和平问题,列举威胁发展问题的主要因素,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是什么?威胁和平的主要因素是哪些?如何解决?(四)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这三次科技革命都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继而又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进步。
三次科技革命各有其时代背景,有其代表性领域,尤其特点,但都是人类历史前进的巨大推动力,在各个方面对人类历史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列举出地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表现领域,特点,和影响。
Ⅱ、基础训练:(满分150分)一、选择题:(共45题,每题2分,共90分。
)20世纪末,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巨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回答以下各题1、东欧剧变中发生方式与其他国家存在重大差别的是A波兰B罗马尼亚C南斯拉夫D德国2、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B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和平演变”C改革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3.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根本相同原因是()A.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B.僵化的模式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民族矛盾激化和地区冲突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4、.苏联国家政权发生根本变化的标志是()A.“八一九”事件B.叶利钦掌权C.苏共被排挤出政权D.各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5.到目前为止,最后加入独联体的国家是()A.立陶宛B.爱沙尼亚C.格鲁吉亚D.拉脱维亚6.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B.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C.各种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7.苏共高级领导人为挽救苏联解体所做的最后一次政治努力是()A.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B.签署明斯克协定C.发动“八一九”事件D.签署《阿拉木图宣言》8.20世纪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巨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空前严重的挫折,而中国却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综合提升五世界现代史
综合提升五世界现代史一、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秩序的变动欧洲实力一战前欧洲整体实力强大,拥有广袤海外市场与投资场所,向全世界强势输出自己的文化与制度。
一战后欧洲各国实力受到减弱;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逐步走向联合。
殖民体系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掀起新的高潮,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二战后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促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解体。
国际组织国联与联合国由主权国家组成,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
美苏长期处于国联之外,国联被英法操纵,权威性下降,“全体一样”原则极大地限制了国联的行动力。
联合国实行“大国一样”原则,权威性与强制力增加。
国际格局由以欧洲为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2024湖南永州二模]作为《凡尔赛条约》的第一部分、也是构建凡尔赛秩序国际法基础的《国际联盟盟约》制定得特别仓促,在制定过程中根本没有顾及绝大多数国家的看法,盟约初稿仅在11天之内突击完成,被列入对德、奥、保、匈多国条约内,并分别成为其中的第一部分。
这反映了(D)A.西方大国的协调机制取得显著成效B.巴黎和会工作效率极大提高C.列强在国际法运用中实行双重标准D.大国强权政治操纵国际秩序解析据材料“根本没有顾及绝大多数国家的看法”可知,《国际联盟盟约》由大国主导制定,没有顾及绝大多数国家的看法,体现出大国强权政治操纵国际秩序,故选D项;材料表明该盟约并非协调的结果,而是大国意志的体现,解除A项;据材料“仅在11天之内突击完成”可知,《国际联盟盟约》制定的速度比较快,但是其只体现了大国意志,并没有顾及绝大多数国家的看法,更简洁激化冲突,故并非巴黎和会工作效率高的体现,解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列强在国际法运用中实行双重标准,解除C项。
[2024河北调研]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在处理战败国日本的问题上,美国一起先就有独占的意图,而苏联方面则进行了不少斗争。
经过几轮讨价还价,在美国满意苏联占据北方四岛要求的状况下,斯大林最终同意美国占据日本本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现代史题目精选(第五、六分册)一、选择题(共30题)1.1919年6月28日,德国外长在签订条约后意味深长地说:“如果要我承认我们是这场战争的唯一祸首,我知道那是扯谎!”而远在柏林的德国总理公然指责条约是“杀人的魔锤”。
当天,德国许多报纸上纷纷出现了镶着黑框的悼念文章,号召全民复仇。
这种现象说明A.凡尔赛和约建立在战胜的大国分赃和瓜分的基础上,必然会遭到相关国家的愤慨B.德国不是这场战争的发动者,而是这场战争直接受害者,因此制裁本身纯属非法C.战争是列强瓜分的产物,德国军国主义阴魂犹存,制裁激起了德国复仇主义情绪D.凡尔赛和约必然遭到德国的强烈不满,也为后来法西斯纳粹党的上台埋下了伏笔2.某个时期的美国幽默小品写道:“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
”“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下列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出现了1825年经济危机B.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上述现象C.当时事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上述事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状态3.2009年6月11日美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计划在今后100天内创造或挽救60万个就业岗位,将是7870亿美元刺激方案实施头100天所创工作机会的四倍。
罗斯福新政时期相似的措施包括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C.“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D.保障工人的经济政治权利4.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
”对以上评述理解最恰切的是A.罗斯福改变资本主义长久以来自由放任政策B.罗斯福使美国先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本质变化D.罗斯福新政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5.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下列选项最符合文中“世界重建”的是A.雅尔塔体制 / 布雷顿森林体系B.欧洲联盟 / 欧元C.不结盟运动 / 亚非会议 D.冷战 / 北约6.右图是某一时期发行的一幅宣传画,其主旨当是A.打败同盟国集团 B.反对共产主义C.联合对抗法西斯 D.建立联合国7.“1939年起,德国采取一连串的对外侵略行动,波兰、捷克、挪威相继为德国控制,1940年六月以后的一年里,只有一个欧洲国家与德国抗衡。
”这个国家是A.英国B.法国C.西班牙D.苏联8.右图是某学者关于中国国际现代化的“和平鸽”战略设想概念结构图。
这一设想符合或顺应了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不结盟政策③经济全球化潮流④多极化趋势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9.在二战前的大约1100年中,法国和德国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
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这种“政治智慧”始于A.《罗马条约》B.《欧洲煤钢联营条约》C.《欧洲联盟条约》D.欧元的启用10.“冷战是一个多因素的产物”,影响冷战形成的因素包括①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上的差异②美苏双方互感“安全威胁”③英国等欧洲国家推波助澜的作用④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瓦解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1.某论文的中心词主要有“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苏联解体”。
此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B.美国霸权地位的崩溃C.世界政治的多元化趋势 D.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12.史家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领袖的性格:丘吉尔“有想象力但不稳定”,罗斯福“天真而喜欢喊口号”,他们并不比“往往情绪失常而暴怒”的希特勒更明智。
对于这种说法,以下理解何者较为适当?A.这位史家的说法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陈述,可以采信B.这个说法只是这位史家的片面的主观意见,不足采信C.这是史家从特定角度评论历史人物的结果,可以作为参考D.可见当时各国领导人都不明智,因而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13.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梅森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恐怖军力平衡避免新的世界大战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14.美国前驻欧共体大使巴特沃恩在为《通向欧洲联盟的道路》一书的序言中说:“它提供了密切联系西德与西方的最初手段,为法德永久和解奠定基础。
它带来了作为共同市场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楷模的共同机构的新形式。
”“它”是指A.国际联盟 B.联合国C.欧洲煤钢共同体 D.欧洲联盟15.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二十六国共同宣言发表后,……已成为反侵略之中心,于是我国遂列为四强之一;国家之声誉及地位,实为有史以来空前未有之提高,甚恐受虚名之害,能不戒惧乎哉”。
文中省略的是A.苏、美、英、法B.中、美、英、法C.中、美、英、苏D.英、美、苏、意16.1951年4月,西欧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其作用是①加强了成员国的经济和政治联系②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③奠定了欧洲进一步联合的基础④防范了军国主义的复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7.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这里“全球分裂”是指A .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B .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C .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D .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18.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影视材料中的历史”时发现,电视剧《潜伏》中多次出现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将领抢购黄金和美金的情节。
当时美金像黄金一样被抢购的主要原因是A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B .《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影响C .《联合国家宪章》的要求D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刺激19.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E ·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
”约瑟夫·E ·斯蒂格利茨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应该是①全球化进一步拉大了世界贫富差距 ②全球化导致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③全球化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 ④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资源优化配置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0.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
……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位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上述说法最可能出现于A .英国光荣革命后B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C .新中国建立之后D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时21.右图反映民主德国政府于1961年开始修建柏林墙,用以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
民主德国政府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其“反法西斯”的含义应指A .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B .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C .防止法西斯势力进攻D .反对美苏“冷战”对峙22.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的不仅仅是地域位置,更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
在历史文献中,二战后“西方”概念的内涵是A .欧洲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B .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C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D .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23.1992年,荷兰首相吕贝尔斯说:“对欧共体的三亿多人民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令人满意和充满希望的时刻。
” “这一时刻”是指A. 欧共体的成立B. 欧盟的成立C. 《欧洲联盟条约》签订D. 欧元诞生24.下列三幅图分别表示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
他们所揭示的共同问题是:A.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B.法西斯势力的猖獗C.大国之间结盟威胁和平D.“冷战”局面的形成25.戴高乐在1963年访问希腊时说:“希腊和法国可能作出的‘最大贡献’将是保持独立的国家地位,而不做卫星国。
”言下之意是戴高乐不满意两大集团的对峙臭名昭著的轴心国 “铁幕”已经拉下A .布雷顿森林体系B .关贸总协定C .美国控制西欧D .欧洲共同体26.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A .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B .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 .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D .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2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二战后的国际关系课题时,要给以下图片选一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A.美苏冷战B.和平与动荡并存C.多极化趋势加强D.“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28.作为国际贸易管理和仲裁机构,这一组织的建立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需要有利于战后国际贸易中打破壁垒。
这一组织是A. B. C. D.29.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
十之八九,也决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
”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说:“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
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
以上两则观点都A. 反对脱离经济背景讨论政治B. 认为经济危机催生独裁政治C. 认同英雄人物影响历史进程D. 认可社会环境影响英雄人物30.基辛格在1993年的一次谈话中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
美国是唯一的军事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
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问题,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能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根据上面内容,有人认为“美国仍然是超级大国,主宰着当今世界”,由此得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都离不开美国参与”的结论,该判断:A .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B .理解不准确,结论合理C .理解得准确,结论不合理D .理解得准确,结论合理二、主观题(共2题)31.罗斯福新政(10分)材料一:华盛顿(1933年)6月16日讯——史无前例地在和平时期对国家的经济生活采取控制做法的罗斯福总统今天开始将其从萧条中复兴的计划付诸实施。
……在两个小时之内,他签署了国会的数个法案,使他获得了控制工业、协调铁路以及启动耗资33亿美元的市政工程计划的权力,随后即拉开了积极实施诸如此类重大措施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