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韩愈《祭十二郎文》赏析
《祭十二郎文》赏析
《祭十二郎文》赏析
《祭十二郎文》赏析在韩愈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 当推为其中的佼佼者,该文在我国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 的珍贵名篇,历来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名老成,他在韩氏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为 十二郎。
韩愈与十二郎从小生活在一起,情逾一般骨肉。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 804,在京城长安今西安任监察御史的韩愈骤闻十 二郎死讯,悲不自胜,痛悼万分。 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 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却一改过去惯例,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 散句单行,在内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 生活和深厚情谊,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 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 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 在这里作者独特的表现手法,是使其真挚、深沉的情感紧紧融注在日 常平凡琐事的叙述之中。
问十二郎究竟患何病,何时殁等语,表面语气较低缓,却令人觉着作 者锥心的痛楚。
同时在行文中,造成了一种时起时伏、回旋跌宕的抒情效果。 正如在艺术技巧上抑是为了扬,紧接着文中表现出无边无涯的死别的 折磨,终于把作者的情感推向了最高潮,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 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直到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将作者最终未能面见死者的深深痛憾、因大恸而导致的深刻自责等一齐爆 发出来,其罕见的激烈、深细与真实,使读者怀着战栗的心灵看到了人类 生命情感的无尽深处。 这种感受,一直延续到作者交待了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 汝女,待其嫁后,合并入言有穷而情不可终的无限余韵之中。 《祭十二郎文》之所以能将诚挚的抒情与日常琐事的叙述紧密融合在 一起,深切地表达出对亡故亲人的悼念和对人生浮沉离合的无限感叹,其 另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不能忽略,即成功的语言运用。 作者首先善于极贴切、生动地使用语言,使其文字不但切情而且切境,
祭十二郎文赏析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作者韩愈通过深情的叙述和朴实的文字,表达了他对侄子韩老成的怀念和痛惜。
文章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而是将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的叙述,展现了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
韩愈与韩老成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
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年的韩老成聚少离多。
在文章中,韩愈通过回忆和感慨,将这种深厚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对韩老成的思念和痛惜,不仅仅是因为韩老成是他唯一的亲人,更是因为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纽带。
文章中,韩愈用朴实的文字描绘了他与韩老成的生活琐事,如家庭的经营、身世的坎坷、生活的不易等。
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却蕴含着他对韩老成的深深怀念和痛惜。
他回忆起韩老成在艰难岁月中的付出和关爱,以及他们在患难中的相互扶持。
这些回忆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也展示了韩愈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亲情的珍视。
除了对身世和家常的叙述外,韩愈还通过与十二郎的交往经历,表达了他对侄子的思念和痛惜。
他回忆起与十二郎在一起的日子,如一起读书、一起游玩、一起经历风雨等。
这些回忆不仅展示了他们的关系和感情,也表达了韩愈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惋惜。
在文章中,韩愈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如他运用了铺陈的手法,通过对十二郎美德的铺陈,表达了他对侄子的高度评价和怀念之情。
此外,他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自己和其他亲属的表现,突出了他对侄子的特殊感情和怀念之情。
总的来说,《祭十二郎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通过深情的叙述和朴实的文字,表达了韩愈对侄子韩老成的怀念和痛惜。
文章将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的叙述,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同时,文章也展示了韩愈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亲情的珍视。
这些真挚的情感和文字,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命中的美好与脆弱,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亲情。
古诗祭十二郎文翻译赏析
古诗祭十二郎文翻译赏析《祭十二郎文》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对其侄十二郎的祭文。
文章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原文】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祭十二郎文分析
《祭十二郎文》作品分析有人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
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成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其文众体兼长,多所创新,气势雄健,语言新颖,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是继司马迁之后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
其传世的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愈的散文与杜甫的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在韩愈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当推为其中的优秀作品,是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影响深远的祭文名作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文章的十二郎是指韩愈的侄子韩老成,传说中“八仙”之一——韩湘子即是老成之十七子。
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由兄嫂抚养长大,后来长兄韩会早死,韩愈随寡嫂颠沛流离。
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圭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
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年纪比韩愈小一点。
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
韩会病死,韩愈和十二郎两人,没有一天离开过。
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
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
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在长安监察御史任上的韩愈突然得知十二郎病死异乡的噩耗时,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写下这篇祭文,使家人建中去祭奠。
祭十二郎文(原文、译文及注释)
祭十二郎文(原文·题解·注释·译文)[唐]韩愈【题解】此文是韩愈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在长安任监察御史时,为祭他侄子十二郎,而写的一篇祭文。
韩愈有兄三人,长韩会,仲韩介。
十二郎名老成,本是韩介的次子,出嗣韩会为子,在族中排行第十二。
韩愈二岁丧父,亦由长兄韩会与嫂抚养成长。
从小和十二郎生活在一起,经历患难,因年龄相差无几,虽为叔侄,实同兄弟,彼此感情十分亲密。
这篇祭文追叙他与十二郎孤苦相依的幼年往事,融注了深厚的感情。
字里行间,凄楚动人,于萦回中见深挚,于呜咽处见沉痛,语语从肺腑中流出。
被前人誉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
汉魏以来,祭文多仿《诗经》雅颂四言韵语,或用骈体。
韩愈此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别有天地;或用四言,而气势飞动,另具风采,诚为祭文中情文并茂的名篇。
年月日[1],季父愈闻汝之七日[2],乃能衔哀致诚[3],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4],告汝丧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5],及长,不省所怙[6],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7],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8],既又与汝就食江南[9],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10],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11],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12],形单影只。
嫂常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13]。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14],遇汝从嫂丧来葬[15]。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16],汝来省吾;止一岁[17],请归取其孥[18];明年,丞相薨[19],吾去汴州,汝不果来[20]。
是年,吾佐戎徐州[21],使取汝者始行[22],吾又罢去[23],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24],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25]!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26];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27],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28]!去年孟东野往[29],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祭十二郎文》韩愈
《祭十二郎文》韩愈《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悼念他的侄子老成而写的一篇“衔哀致诚”的祭文。
下面是原文和赏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祭十二郎文作者:[唐]韩愈年、月、日[1],季父愈闻汝之七日[2],乃能衔哀致诚[3],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4],告汝丧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5],及长,不省所怙[6],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7],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8],既又与汝就食江南[9],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10],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11],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12],形单影只。
嫂常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13]。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14],遇汝从嫂丧来葬[15]。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16],汝来省吾;止一岁[17],请归取其孥[18];明年,丞相薨[19],吾去汴州,汝不果来[20]。
是年,吾佐戎徐州[21],使取汝者始行[22],吾又罢去[23],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24],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25]!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26];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27],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28]!去年孟东野往[29],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30]。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31]?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32],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33],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34]。
《祭十二郎文》韩愈
《祭十二郎文》韩愈本文是关于韩愈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悼念他的侄子老成而写的一篇“衔哀致诚”的祭文。
下面是原文和赏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祭十二郎文作者:[唐]韩愈年、月、日[1],季父愈闻汝之七日[2],乃能衔哀致诚[3],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4],告汝丧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5],及长,不省所怙[6],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7],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8],既又与汝就食江南[9],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10],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11],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12],形单影只。
嫂常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13]。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14],遇汝从嫂丧来葬[15]。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16],汝来省吾;止一岁[17],请归取其孥[18];明年,丞相薨[19],吾去汴州,汝不果来[20]。
是年,吾佐戎徐州[21],使取汝者始行[22],吾又罢去[23],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24],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25]!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26];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27],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28]!去年孟东野往[29],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30]。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31]?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32],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33],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34]。
文言文祭文名篇原文及解析
文言文祭文名篇原文及解析《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著名祭文,以悼念其侄子韩老成(字十二郎)。
原文如下:维年月日,韩愈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昭告于亡友韩老成之灵:呜呼!我生之初,尚无子;君生于余,长我数岁。
视余犹弟,爱且有加。
及余有子,君亦以父自居。
父子之间,情逾骨肉。
嗟乎!天不假年,君遽归冥。
余虽存焉,如失左右手。
痛哉!痛哉!君生性豁达,才识过人。
幼年好学,博通经史。
为文高古,雅俗共赏。
然命途多舛,仕途坎坷。
历经磨难,不屈不挠。
为官清廉,爱民如子。
君殁后,余常怀思。
梦君笑语,恍若昨日。
今以清酌庶羞之奠,告慰亡灵。
愿君安息,永享仙乡。
呜呼哀哉!伏惟尚飨!解析:《祭十二郎文》是一篇悼念亡友的祭文,表达了韩愈对侄子韩老成深厚的感情。
全文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文辞展示了韩愈对韩老成的怀念之情。
文章开篇便点明了祭文的时间、地点和祭品的种类。
接着,韩愈以“呜呼”一词表达悲痛之情,并回顾了自己与韩老成的深厚感情。
韩愈称韩老成为“亡友”,突显了韩老成在韩愈心中的地位。
韩愈在文中描述了韩老成的性格和才能。
他称赞韩老成豁达大度,才华横溢,博古通今。
然而,韩老成的人生道路却充满了曲折,仕途坎坷。
尽管如此,韩老成依然不屈不挠,为官清廉,关爱百姓。
在祭文的后半部分,韩愈表达了对韩老成离世的悲痛心情。
他常常在梦中见到韩老成,仿佛他还活着。
最后,韩愈以“伏惟尚飨”表示希望韩老成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安息,享受幸福。
《祭十二郎文》以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文辞,成为了古代祭文中的经典之作。
它展示了韩愈对侄子韩老成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逝者的缅怀之情。
同时,这篇祭文也反映了韩愈的文学才华和人生观。
情至笔随,情文并生——《祭十二郎文》赏析
情至笔随,情文并生——《祭十二郎文》赏析在韩愈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当推为其中的佼佼者,该文在我国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名篇,历来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名老成,他在韩氏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为十二郎。
韩愈与十二郎从小生活在一起,情逾一般骨肉。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在京城长安(今西安)任监察御史的韩愈骤闻十二郎死讯,悲不自胜,痛悼万分。
在这种巨大的感情压力下,自他胸臆涌出了这篇千古至文。
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
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却一改过去惯例,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
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
在这里作者独特的表现手法,是使其真挚、深沉的情感紧紧融注在日常平凡琐事的叙述之中。
让绵密深沉的主体情感,直接投射于与十二郎有关的生活细节之中,反复抒吐,与之融铸成完整的审美意象,释放出强烈、隽永的感情光芒。
文章起首一小自然段,是祭文固有的开头形式。
作者抑制着悲痛的情感,以循例的开头,为全文拉开序幕。
作者的笔触,以对过去的回忆为起点,“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韩愈三岁时丧失双亲,跟随长兄韩会夫妇生活。
后韩会由起居舍人贬为韶州刺史(治所广东省曲江县),不久死于任上,韩愈始十岁。
文章选择记叙了韩愈与十二郎幼年“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因三兄皆早世,嫂“抚汝指吾”感叹“韩氏两世,惟此而已”等充满坎坷、辛酸的生活境况、情形,充满感情地说明了叔侄二人从儿时孤苦相依发展起来的特殊深刻关系,以及两人在韩门“承先人后”的独特地位。
作者饱经沧桑的笔调挟带了身世、家世之悲来悼十二郎,令人在一开始就感受到其悲痛之情的绵远深重。
其后追忆延展,写两人成年后的几次见面和离别,特别点出近年间作者与十二郎几度约好会合又因变故使其“不果来”,突出了两人相互依恋的感情。
《祭十二郎文》赏析
•••••••••••••••••《祭十二郎文》赏析《祭十二郎文》赏析在韩愈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当推为其中的佼佼者,该文在我国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名篇,历来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名老成,他在韩氏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为十二郎。
韩愈与十二郎从小生活在一起,情逾一般骨肉。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在京城长安(今西安)任监察御史的韩愈骤闻十二郎死讯,悲不自胜,痛悼万分。
在这种巨大的感情压力下,自他胸臆涌出了这篇千古至文。
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
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却一改过去惯例,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
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
在这里作者独特的表现手法,是使其真挚、深沉的情感紧紧融注在日常平凡琐事的叙述之中。
让绵密深沉的主体情感,直接投射于与十二郎有关的生活细节之中,反复抒吐,与之融铸成完整的审美意象,释放出强烈、隽永的感情光芒。
文章起首一小自然段,是祭文固有的开头形式。
作者抑制着悲痛的情感,以循例的开头,为全文拉开序幕。
作者的笔触,以对过去的回忆为起点,“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韩愈三岁时丧失双亲,跟随长兄韩会夫妇生活。
后韩会由起居舍人贬为韶州刺史(治所广东省曲江县),不久死于任上,韩愈始十岁。
文章选择记叙了韩愈与十二郎幼年“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因三兄皆早世,嫂“抚汝指吾”感叹“韩氏两世,惟此而已”等充满坎坷、辛酸的生活境况、情形,充满感情地说明了叔侄二人从儿时孤苦相依发展起来的特殊深刻关系,以及两人在韩门“承先人后”的独特地位。
作者饱经沧桑的笔调挟带了身世、家世之悲来悼十二郎,令人在一开始就感受到其悲痛之情的`绵远深重。
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译文赏析
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译文|赏析《祭十二郎文》文章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祭十二郎文》原文唐代:韩愈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祭十二郎文阅读理解与赏析
☆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4-9) 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
因和死期。
祭十二郎文阅读理解和赏析
☆第三部分,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 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10-12)
祭十二郎文阅读理解和赏析
祭十二郎文
• 1、 年月日 ,
季父愈闻汝之七 日 ,乃能衔哀致 诚 ,使建中远具 时羞(通“馐”) 之奠 ,告汝丧十 二郎之灵:
祭十二郎文阅读理解和赏析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 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 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 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 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 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 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 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 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
祭十二郎文阅读理解和赏析
祭十二郎文阅读理解和赏析
背 景 知 识
背景
韩愈两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 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韩会有一个嗣子(愈次 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会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 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此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 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 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 然有三个哥哥,却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 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没 有一天离开过。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 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 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 韩愈知道消息,悲痛欲绝,写了“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 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这篇祭文,一 字一泪,读来令人心酸祭。十二郎文阅读理解和赏析
韩愈
某年某月某日, 叔父韩愈在听到你 去世消息后的第七 天,才得以含着哀 痛向你表达心意。 打发建中从远路备 办了应时佳肴作祭 品,告慰于你十二
《祭十二郎文》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祭十二郎文》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对其侄十二郎的祭文。
文章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作品原文:祭十二郎文年月日1,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2,乃能衔哀致诚3,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4,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5,及长,不省所怙6,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7,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8;既又与汝就食江南9,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10,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11,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12,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13。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14,遇汝从嫂丧来葬15。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16,汝来省吾,止一岁17,请归取其孥18。
明年,丞相薨19,吾去汴州,汝不果来20。
是年,吾佐戎徐州21,使取汝者始行22,吾又罢去23,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24,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25!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26;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27,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28!去年,孟东野往29,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30。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31?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32,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33,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34,毛血日益衰35,志气日益微36,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37?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十岁38,吾之子始五岁39,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40,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41,往往而剧。
《祭十二郎文》
传世成语与名言
• 不平则鸣、蝇营狗苟、 同工异曲、俱收并蓄、 落阱下石、动辄得咎、 杂乱无章、一发千钧、 佶屈聱牙、俯首帖耳、 摇尾乞怜、痛定思痛言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若俯首贴耳 ,摇尾而乞怜,非吾志也。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韩愈的重新选择——回归亲情,有仕途坎坷、几 经起伏波折后,对当年“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 禄”的否定与厌倦,但更多的是对整个人类普遍 面临的一个两难选择的深刻的洞察与体验。正是 对自己生存状况的深切思考和人类这种悲剧性命 运的空前感悟,他的精神生命由此走向丰富、复 杂、深刻和辉煌。而我们也在阅读这篇“祭文中 千年绝调”时,得到心灵涤荡与人性升华。珍爱 生命!珍爱亲人!让亲人带爱远行!
注:加方框的为写此文时已去世者
1 2—3 4—5 6—7
引子 与十二郎的骨肉深情 十二郎之死 吊慰死者,告以其 身后之事
1、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
• 忆孤苦相依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 也。”
• 悲家事不幸
“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 悔旅食京师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除潮州外,阳山民间也流传着不少景韩诗、崇韩文、 祀韩联、韩愈的故事和传说,贤令山、韩愈纪念 馆等都是纪念韩愈的。
袁州(今江西宜春)也有很多纪念建筑,如:景韩 堂、仰韩堂等,现存的有昌黎书院。
韩愈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 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 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 其人必不友。
“言有尽而情不可终”
2、第二人称的写法,真切感人
祭十二郎文解析
闻汝丧 (sàng)丞相薨 (hōng)
不省
(xǐng)佐戎徐州 (róng)
所怙
(hù) 汝遽去 (jù)
兄殁南方 (mò) 万乘之公相(shèng)
省坟墓 (xǐng)殒其生 (yǔn)
归取其孥 (nú)
窆不临其穴(biǎn)
尚飨
(xiǎng)
翻译课文1—3段
❖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 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 你当时还小,大概没有留下什么记忆;我虽然能记得,但那时候 并不懂得嫂嫂的话有多么悲酸啊!
❖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 我十九岁那年,刚来到京城。此后四年,我到宣州去看你。 ❖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 又过了四年,我往河阳扫墓,碰上你送我嫂嫂的灵柩前来安葬。 ❖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分析: 祭文之初,作者为什么要详叙幼时及成年后与十
二郎聚散离合的往事?
明确: 叙事是抒情的基础。往事历历在目,忆之深乃因情
之切,于叙事中,亦可见作者真情。
分析: 在这两段中, 你以为最动人的细节是何处?
明确: 如第二段“嫂尝抚汝指吾再言曰:“韩氏两世,惟
此而已!”一语,“抚汝指吾”的细小动作,体现出为母 为嫂的深切关爱与顾惜;“韩氏两世,惟此而已”仅寥寥 八字,却字字透出嫂嫂的焦虑、期待和悲伤。十二郎遽然 辞世之时,韩愈又重提旧事,也流露出韩愈无尽的沉痛与 凄凉。
背景介绍:
十二郎,名老成,韩愈之侄。是 韩愈二哥韩介的次子。韩愈的大哥韩 会没有儿子,十二郎过继给韩会。
韩愈三岁丧父,依靠兄嫂为生, 从小就和侄儿十二郎一起生活,彼此 感情特别深厚。唐德宗贞元十九年, 韩愈在长安任职,突闻十二郎死的消 息,心情极其悲痛,于是祭
《祭十二郎文》鉴赏
这都是我造成的灾难,又能抱怨谁呢?天哪,(我的悲痛)何时有尽头呢?
祭十二郎文 唐 韩愈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mò]吾不知日,生不能相 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biǎn]不临 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 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 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 者天,曷[hé]其有极!
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语言朴素,行云流水。 边诉边泣的语言形式。
悼念川弟
晴空霹雳兮闻君登仙, 相隔千里兮不见君颜。 作君兄长兮仅二十年, 新年一别兮分阴阳间。 一片冰心兮碎成千瓣, 半寸柔肠兮裂作万段。 愚兄归家兮敬酒坟前, 愿君长眠兮乐土芳园。 痛兮!!!!!!!!!!!!!!! 悲夫!!!!!!!!!!!!!!!
祭十二郎文 唐 韩愈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mò]吾不知日,生不能相 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biǎn]不临 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 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 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 者天,曷[hé]其有极!
文体
祭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 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 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 托哀思,激励生者。汉、魏以来,祭文多依照《诗经》 中雅、颂的韵语,也有用骈文的。
背
十二郎,名老成,韩愈之侄。是韩愈二哥韩介的次子。
景
韩愈的大哥韩会没有儿子,十二郎过继给韩会。
我的行为辜负了神明,才使你这么早死去;我对上不孝,对下不慈, 既不能与你相互照顾着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块死去。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祭十二郎文》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祭十二郎文》《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对其侄十二郎的祭文。
文章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逝。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愈《祭十二郎文》赏析
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
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祭文全文共分四段,第一段重在叙述韩门两代,只有“我”与侄儿两人,所谓“两世一身,形单影只”,身世之戚苦,及对嫂嫂的深切感念;第二、三段重在痛惜与侄儿的暂别竟成永别,及侄儿的夭折;第四段是对侄儿病情的推测,沉痛的自责,后事的安排,及无处诉说、没有边际的不可遏制的伤痛。
文、情前后紧相呼应,浑然一体。
结构精巧,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而又步步深入,随着叙述的展开,作者沉痛的情感波涛,也一浪高似一浪。
使人读完全篇,不能不掩卷叹息,为作者因失相依为命的侄儿所遭受到的深切的精神悲痛,潸然泪下,并得到一种审美的享受。
祭文开头几句,叙述了“我”听到侄儿去世后,准备祭墓的经过。
接着转入身世的叙述和悲叹:“我”从小失去了父亲,依靠着哥哥、嫂嫂的抚养,而哥哥又在中年殁于南方。
年纪幼小的“我”与你,在孤苦零丁中没有一天不在一起。
韩愈三岁丧父,十一岁前,韩愈随兄韩会在京师。
大历十二年(777年),韩会被贬为韶州刺史,韩愈随兄到韶州(现在广东韶关)。
韩愈回到故乡后,适逢中原战乱,遂到江南宣城避难,这就是祭文中所说的“又与汝就食江南”。
自“承先人后者”至“亦未知其言之悲也”这一小段,是写得很感人的一段。
字里行间,流露出形单影只的凄苦之情,及对嫂嫂的无限感念。
前面那一段铺叙家世,为颠沛流离中的嫂嫂的话“韩氏两世,惟此而已”,增加了浓重的感伤之情,及无限的分量,因为在封建社会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通过嫂嫂的两句话,把嫂嫂当时的悲伤、期待、焦虑之情,活画了出来,并使人感受到两句话中凝集着多么深厚的感情力量。
从“吾年十九”至段末,叙述了韩愈在十九岁以后至侄儿殁去之前的经过。
祭文第二段开头几句是倒叙,叙述自己为什么愿意离别形影相依的侄儿的原因。
自“诚知其如此”起,笔锋一转,直至段末,是韩愈为此而悲痛、失悔,还有得到侄儿死去的消息后,将信将疑的复杂情绪,以及为此而发出的深挚的慨叹。
写得跌宕有致,情思深沉,感人至深。
这一大段可分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着意在痛悔自己的去取。
接着痛悔,又深入一层,回叙自己父兄的早死,和侄儿本来有可能多在一起呆些日子,共享天伦之乐,却失去了这样的机会。
在这一小段中,为了说明自己身体的病弱,一连用了三个“而”字,“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不仅加重了语气,读起来铿锵有力,而且反衬并强调了本段末提出的问题,加强了作者的失痛感。
接着思绪又深入一步,以将信将疑的口气描绘了自己内心感到的无穷的惶惑:这不可能是真的,世间没有这样的道理!准是传的信不确切。
可是东野的来信、耿兰(奴仆名)的报告又怎么放在“我”的身边呢?在这一段对于内心惶惑的叙述中,使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侄儿之死所引起的情感的剧烈震荡,不仅为结尾的天命无常的慨叹加重了分量,而且为下段的痛
悔准备了心理条件,使下段的责备、失悔、哀惜、慨叹,语语仿佛从肺腑中沛然流出,使悲伤的情感逐步达到高潮。
自“汝去年书云”起,至文末,包含几个小段:一是用回叙的手法,推测侄儿得病的原因,及去世的日期;二是对于侄儿后事、家务的安排;三是表示自己“无意于人世”的沉痛的心迹;最后则是深切的寄哀。
在这一小段中,作者通过对侄儿的生、病、死、葬料理不到的沉痛自责,表现了失去侄儿后的痛惜之情,哀思深挚,读之使人回肠荡气,不能不为之悲戚不已。
这是这篇祭文在情感力量上所达到的又一高潮。
祭文接着述说了在经过这次精神上的打击之后,“我”已无意于留恋人间富贵,只求在伊、颍河(皆在现在的河南境内)旁买上几顷地,把“我”的和你的儿子养大,希望他们成人,把我的和你的女儿养大,嫁出去,也就罢了。
通过对自己心灰意冷的描述,又进一步加深了已有的哀痛。
既属叙事,又是抒情。
以“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的问句为结束,更进一步扩展和加深了作者的哀思。
明知死后无知,还要如此提问,就使作者更加伤痛不已。
“尚飨”,是祭文中常用的结束语,意谓请你来享受这祭品吧。
(选自《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