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态环境保护完整版ppt
![生态环境保护完整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f4be768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3.png)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 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给人民 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 威胁。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刻不容缓
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生态环 境保护,切实解决环境问题,保 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 全社会共同努力
生态环境保护不是一个人或一个 部门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 力,共同参与,共同推进。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要点一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 未根本扭转
尽管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 ,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要点二
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压 力较大
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如北方 地区冬季雾霾频发,部分水域水污染 依然严重。
要点三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矛盾突出
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加大环境监测和执 法力度,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排放。
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和修 复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 与度
加大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生物多 样性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 与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结论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 形势严峻
提高市民健康水平
公园绿地为市民提供了休闲、 健身的场所,有利于身体健康
和心理健康。
推动旅游业发展
公园绿地建设提升了城市形象 ,吸引了更多游客,推动了旅
游业发展。
案例二:江苏省镇江市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
01
02
03
资源化利用
镇江市通过垃圾分类和资 源化利用,实现了垃圾减 量、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的目标。
提升国际形象
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 理,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 上的形象和地位。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刻不容缓
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生态环 境保护,切实解决环境问题,保 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 全社会共同努力
生态环境保护不是一个人或一个 部门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 力,共同参与,共同推进。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要点一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 未根本扭转
尽管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 ,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要点二
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压 力较大
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如北方 地区冬季雾霾频发,部分水域水污染 依然严重。
要点三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矛盾突出
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加大环境监测和执 法力度,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排放。
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和修 复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 与度
加大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生物多 样性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 与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结论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 形势严峻
提高市民健康水平
公园绿地为市民提供了休闲、 健身的场所,有利于身体健康
和心理健康。
推动旅游业发展
公园绿地建设提升了城市形象 ,吸引了更多游客,推动了旅
游业发展。
案例二:江苏省镇江市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
01
02
03
资源化利用
镇江市通过垃圾分类和资 源化利用,实现了垃圾减 量、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的目标。
提升国际形象
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 理,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 上的形象和地位。
关于秦岭山脉生态状况的调查报告PPT课件
![关于秦岭山脉生态状况的调查报告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22b243f242336c1eb95e3e.png)
在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与当地文化上下功夫,重视牛背梁生
物学、地质学特征的研究,充实公园文化内涵,重视文化活动投入,
将文化渗透到各个领域和每个环节,用文化吸引外来游客和影响当
地人群,以浓郁的文化氛围,增加新的亮点与卖点。牛背梁的成功
并不简单,在牛背梁的开发建设中,始终以“体现山水秦岭之壮美,
突出雄奇牛背之风骨”为主题,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生
关于秦岭山脉生态状况的调查报告
学号:13121048 调查人:王嘉豪
时间:2013年10月7日 地点:陕西省商洛市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
2019/10/19
1
一、调查情况介绍
10月7日上午8点,历经30分钟车程 穿过世界上第一座双洞高速公路隧道, 单洞全长18.02公里的秦岭终南山隧 道,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牛背梁 国家森林公园,此次作为秦岭山脉一 带生态状况调查的典型。
2
一园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二、调查内容
连续数里路都是 百年树龄的白栎, 稀疏均匀,高大挺 拔;笼罩在树顶上 的雾还是那么浓, 好像天是被树梢顶 着。虽然看不见远 景,但在路边不时 能遇见形态各异的 山石。
2019/10/19
3
一些藤本植物依然浓绿,在雾雨中青翠欲滴。一路上在白栎林
里不时看见骨瘦嶙峋的龙骨木、鸡骨木,还有野樱桃、山楂、
2019/10/19
10
2019/10/19
11
2019/10/19
近 距 离 接 触 了 野 生 的 小 松 鼠 , 它 们 对 人 类 似 乎 很 亲 切
12 。
三、存在问题
• 树木被采伐来建设景区环境 • 景区中留有游客遗弃的垃圾 • 景区有部分设施被损毁 • 石块被大量开采 • 水源受到一定污染
第四章生态评价的内容与方法详解
![第四章生态评价的内容与方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17712f0336c1eb91a375db2.png)
三、生态适宜性分析指标体系的 确定
很不适宜、不适宜、基本适宜、适宜、很适宜5级。也可分为很适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宜、基本适宜3级。
•很不适宜:指对环境破坏或干扰的调控能力很弱,自动恢复很难, 使用土地的环境补偿费用很高;
•不适宜:指对环境破坏或干扰的调控能力弱,自动恢复难,使用土 地的环境补偿费用多;
•基本适宜:指对环境破坏或干扰的调控能力中等,自动恢复能力中 等,使用土地的环境补偿费用中等;
六、生态评价的一般方法
• 图形叠置法 • 生态机理分析法 • 类比法 • 列表清单法 • 综合指标法 • 景观生态学方法 • 系统分析法 • 生产力评价法 • 数学模型评价法
第二节 生态适宜性分析
• 生态适宜性分析(Ecological Suitability)——是 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地学、农学及其他相关学 科的知识和方法,根据区域发展的目标来分析区 域的资源与环境条件,了解区域自然资源的生态 潜力和对区域发展可能产生的制约因素,并与区 域现状资源环境进行匹配分析,划分适宜性等级 的过程。
五、生态适宜性析方法
1. 形态法:形态法是最早使用的适宜性分析方法,主 要用于土地利用规划。
2. 地图叠加法:地图叠加在20世纪初就已开始运用于 规划之中,但将其用于生态规划,并发展成为一种较为 完善的适宜性分析方法当推McHarg(麦克哈格),故也 称之为McHarg适宜性分析方法。
3.因子加权平均法:因子加权的基本原理与地图叠加法 相似,加权求和的方法克服了地图叠加法中等权相加的 缺点,以及地图叠加法中烦琐的照相制图过程,同时, 避免了对阴影辨别的技术困难.
背景或本底值
以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背景值和本底值作为评价标准(如植被覆盖 率、水土流失本底值、生物生产量、生物多样性等)
生态学基础生态系统ppt课件
![生态学基础生态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943a4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a.png)
8
二、热力学定律
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符合两大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转化和守恒) 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的当量比例, 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衰变定律或能量逸散定律) 生态系统的能量在转化、流转过程中总存在衰变、逸散的现象, 即总有一部分从浓缩的有效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状态。 能量沿食物链方向流动,逐级递减。 每经一个营养级的剩余能 量为原有能量的1/10,其余的都消耗了。
食物链中每一个生物成员称为营养级。 食物链类型 1)捕食食物链:指一种活的生物取食另一种活的生物所构
成的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2)腐生性食物链:以动、植物的遗体或粪便为食物链起点,
也称分解链。 如动植物遗体或粪便→ 真菌、细菌→ 原生动物→ 土壤动
物→ 节肢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寄生性食物链:生物间以寄生物与寄主的关系而构成食
(3)补加能源的作用。 添加太阳能以外的其他形式的辅助能,可提高作物对光能的
利用,从而增加初级生产力。
24
二、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
次级生产量的概念及生产 次级生产量: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生产,
即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的产品进行新陈代谢,经过 同化作用形成异类生物自身物质的生产量,称为次 级生产量,亦称第二性生产量。 I = FU+R+P P = I-FU-R 同化效率 = A / I ; 生长效率 = P / A I- 摄取量; A-同化量; R-呼吸量; P-生产量; FU-粪尿能量。
密不可分的。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被消耗、单向流动,不可逆的。
而物质循环是可逆多向的,可返回原来的化学形态, 并可逃循、脱离生态系统。
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 (1)气相型:其贮存库是大气和海洋。气相循环把大
二、热力学定律
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符合两大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转化和守恒) 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的当量比例, 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衰变定律或能量逸散定律) 生态系统的能量在转化、流转过程中总存在衰变、逸散的现象, 即总有一部分从浓缩的有效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状态。 能量沿食物链方向流动,逐级递减。 每经一个营养级的剩余能 量为原有能量的1/10,其余的都消耗了。
食物链中每一个生物成员称为营养级。 食物链类型 1)捕食食物链:指一种活的生物取食另一种活的生物所构
成的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2)腐生性食物链:以动、植物的遗体或粪便为食物链起点,
也称分解链。 如动植物遗体或粪便→ 真菌、细菌→ 原生动物→ 土壤动
物→ 节肢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寄生性食物链:生物间以寄生物与寄主的关系而构成食
(3)补加能源的作用。 添加太阳能以外的其他形式的辅助能,可提高作物对光能的
利用,从而增加初级生产力。
24
二、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
次级生产量的概念及生产 次级生产量: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生产,
即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的产品进行新陈代谢,经过 同化作用形成异类生物自身物质的生产量,称为次 级生产量,亦称第二性生产量。 I = FU+R+P P = I-FU-R 同化效率 = A / I ; 生长效率 = P / A I- 摄取量; A-同化量; R-呼吸量; P-生产量; FU-粪尿能量。
密不可分的。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被消耗、单向流动,不可逆的。
而物质循环是可逆多向的,可返回原来的化学形态, 并可逃循、脱离生态系统。
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 (1)气相型:其贮存库是大气和海洋。气相循环把大
《生态学实验》课件
![《生态学实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f287a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c.png)
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
野外采样
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设计,在野 外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间进行采 样。
数据记录与整理
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观测指 标的测量结果、实验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的异 常情况等。
01 02 03 04
室内实验操作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必要的实验 操作,如培养、观察、测量等。
数据分析与解读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 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并解释 生态现象。
ABCD
清晰性和条理性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按照逻辑顺序组织内容, 使读者易于理解。
分析和讨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与相关理论或预期 进行比较,提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测。
实验报告的评审与修改
01
同行评审
邀请同学或老师对报告进行评审, 提出意见和建议。
格式审查
检查报告的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图 表、图片等是否清晰美观。
04
短期实验
在较短时间尺度内进 行的实验,如种群增 长实验、竞争排斥实 验等。
生态学实验的设计原则
实验结果应具有可重复性,以便 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和推广。
实验对象和条件应具有代表性, 能够反映实际情况,以便将实验 结果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控制性原则 可重复性原则 随机性原则 代表性原则
在实验过程中,应尽可能控制其 他干扰因素,确保实验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04
实验报告的撰写
Chapter
实验报告的结构与格式
标题页
包含实验名称、作者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等信息。
目录
简要介绍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实验目的
明确阐述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实验报告的结构与格式
第九章 生态环境规划ppt课件
![第九章 生态环境规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48395b1711cc7931b71685.png)
第九章 生态环境规划
第一节 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二、生态规划的主要任务 三、生态规划的步骤 四、生态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者指出 生态规划是在没有任何有害的情况或多数无害条件下, 对土地的某种可能用途进行的规划。 日本一些学者则将生态规划定义为生态学的土地 利用规划。 李博等人提出,生态规划应是以生态学原理和城 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 科的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 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 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 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②在区域规划或城市规划中,实地调查往往是弥补历 史资料的不足与不完善,或对遥感资料的校正; ③社会调查可以了解区域各阶层对发展的要求以及所 关心的焦点问题,以便在规划过程中体现公众的愿 望;
④遥感技术为迅速准确的获取空间资料提供了十分有 效的手段。
在生态资料收集过程中多采用网格法,即在筛选生 态因子的基础上,按网格逐个进行生态状况的调查 与登记,通过数据库和图形显示的方式将规划区域 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各种要素空间分布直观地 表示出来。 其具体工作方法为,采用1:10000(较大区域为 1:50000)地形图为底图,依据一定原则将规划区域 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网格一般为1 km×1 km,有的也采用0.5 km×0.5 km(网格大小视具体 情况而定),每个网格即为生态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单 元。
(二)生态适宜性分析
1. 因素叠加法 又称地图重叠法。其基本步骤为: ①根据规划目标,列出各种发展方案和措施,确定规 划方案及措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表,建立关系矩阵; ②在生态调查的基础上,按一定的评价准则进行各因 子对规划目标的适宜性评价和分级; ③用不同的颜色将各因素对特定规划方案的适宜性绘 制在地图上,形成单因素生态适宜评价图; ④将各单一因素适宜性图叠加得到综合适宜性图; ⑤由综合适宜性图上色调的深浅表示特定规划方案的 适宜性等级,并由此制定规划方案。
第一节 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二、生态规划的主要任务 三、生态规划的步骤 四、生态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者指出 生态规划是在没有任何有害的情况或多数无害条件下, 对土地的某种可能用途进行的规划。 日本一些学者则将生态规划定义为生态学的土地 利用规划。 李博等人提出,生态规划应是以生态学原理和城 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 科的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 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 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 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②在区域规划或城市规划中,实地调查往往是弥补历 史资料的不足与不完善,或对遥感资料的校正; ③社会调查可以了解区域各阶层对发展的要求以及所 关心的焦点问题,以便在规划过程中体现公众的愿 望;
④遥感技术为迅速准确的获取空间资料提供了十分有 效的手段。
在生态资料收集过程中多采用网格法,即在筛选生 态因子的基础上,按网格逐个进行生态状况的调查 与登记,通过数据库和图形显示的方式将规划区域 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各种要素空间分布直观地 表示出来。 其具体工作方法为,采用1:10000(较大区域为 1:50000)地形图为底图,依据一定原则将规划区域 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网格一般为1 km×1 km,有的也采用0.5 km×0.5 km(网格大小视具体 情况而定),每个网格即为生态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单 元。
(二)生态适宜性分析
1. 因素叠加法 又称地图重叠法。其基本步骤为: ①根据规划目标,列出各种发展方案和措施,确定规 划方案及措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表,建立关系矩阵; ②在生态调查的基础上,按一定的评价准则进行各因 子对规划目标的适宜性评价和分级; ③用不同的颜色将各因素对特定规划方案的适宜性绘 制在地图上,形成单因素生态适宜评价图; ④将各单一因素适宜性图叠加得到综合适宜性图; ⑤由综合适宜性图上色调的深浅表示特定规划方案的 适宜性等级,并由此制定规划方案。
生态评价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生态评价的基本内容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9a9e2cf08a1284ac8504383.png)
生态规划的核心,是制定生态规划 方案的基础。
二、生态适宜性分析的一般步骤
适宜性分析是生态规划的重要 手段之一。麦克哈格“千层饼”模 式是生态规划的经典方法之一。麦 克哈格在其生态规划方法中,基于 生态适宜性分析,提出了生态适宜 性分析的七个步骤 (见图4-1)。
二、生态适宜性分析的一般步骤
确定研究范围和目标
2、地图叠加法
优点:是一种形象直 观,可将社会、自然 环境等不同量纲的因 素进行综合系统分析 的一种土地利用生态 适宜性的分析方法。
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
2、地图叠加法
缺陷:叠加法实质上是等权相加方法, 而实际上各个因素的作用是不相等的。 而且当分析因子增加后,用不同深浅 颜色表示适宜等级并进行叠加的方法 相当烦琐,且很难辨别综合图上不同 深浅颜色之间的细微差别。但地图叠 加法仍是生态规划中应用最广泛的方 法之一。
三、生态因子的选择与指标体系的确定
2、指标体系的确定: 可针对各类发展用地自身的要 求,制定该用地适宜性评价的体系 标准,从而分析对该类用地适宜的 用地模式; 也可针对整体发展而研究其生 态适宜模式。从而得出总体较优的 生态发展模式。
刘贵利 (2000)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以城市用地适 宜性评价为目标,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图层。
三、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方法
表4-6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
分级 R值 土壤质地 地形起伏度 (米) 植被 分级赋值(C) 不敏感 <25 石砾、沙 轻度敏感 25-100 粗砂土、细砂 土、粘土 20-50 阔叶林、针叶 林、草甸、灌 丛和萌生矮林 3 中度敏感 100-400 面砂土、壤土 高度敏感 400-600 砂壤土、粉 粘土、壤粘 土 101-300 荒漠、一年 一熟粮作 7 极敏感 >600 砂粉土、 粉土 >300 无植被 9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88f3ea0f90f76c661371aa8.png)
土地资源是指具有经济价值的参与人类物 质资料生产过程的土地,它包括现在正在被人 们所利用以及尚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的总称。
包括:可耕地资源、山坡地资源、草地资 源、土地后备资源、为利用地资源、沙滩等。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2)水资源
主要包括:地表水储量、地下水储量、 年径流量、过境水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水力资源、潮汐资源等。
1、声像摄录法:这种记录手段不仅再现实地景 观和生态过程的动态性,还增加调查结果的可 视性。
2、实地观测法:在野外考察中,通常需要对一 些重点地区或重点项目进行实地观测、采样和 调查,具体包括地形地貌的测量与绘制、小气 候观测、水文观测与水样采集、大气质量测定 与采样、动植物群落调查与采样等。
第二节 生态调查的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
(2)地理、地貌 包括区域所在的地理位置、面积、地貌类型及其分布、 海拔高度、地貌部位、坡面坡度、坡向、重力灾害等。
火山地貌
喀斯特地貌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
(3)土壤及地面组成物质 包括土壤类型、质地、土层厚度、土壤的砂砾含量、孔 隙度、土壤容重(土壤密度)、土壤肥力、pH值等理化性质。
第二节 生态调查的方法
生态调查方法主要有三种:收集 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调查法 。
第二节 生态调查的方法
(一)收集资料法
1、查阅文献法—生态环境调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座谈访问法: 3、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调查手段,
参与性强,能反映公众的看法与问题。
第二节 生态调查的方法
(二)现场调查法
该方面的数据资料往往要通过实地观测获 得相关数据或通过相关部门开展的生态环境质 量研究报告中获取。
包括:可耕地资源、山坡地资源、草地资 源、土地后备资源、为利用地资源、沙滩等。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2)水资源
主要包括:地表水储量、地下水储量、 年径流量、过境水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水力资源、潮汐资源等。
1、声像摄录法:这种记录手段不仅再现实地景 观和生态过程的动态性,还增加调查结果的可 视性。
2、实地观测法:在野外考察中,通常需要对一 些重点地区或重点项目进行实地观测、采样和 调查,具体包括地形地貌的测量与绘制、小气 候观测、水文观测与水样采集、大气质量测定 与采样、动植物群落调查与采样等。
第二节 生态调查的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
(2)地理、地貌 包括区域所在的地理位置、面积、地貌类型及其分布、 海拔高度、地貌部位、坡面坡度、坡向、重力灾害等。
火山地貌
喀斯特地貌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
(3)土壤及地面组成物质 包括土壤类型、质地、土层厚度、土壤的砂砾含量、孔 隙度、土壤容重(土壤密度)、土壤肥力、pH值等理化性质。
第二节 生态调查的方法
生态调查方法主要有三种:收集 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调查法 。
第二节 生态调查的方法
(一)收集资料法
1、查阅文献法—生态环境调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座谈访问法: 3、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调查手段,
参与性强,能反映公众的看法与问题。
第二节 生态调查的方法
(二)现场调查法
该方面的数据资料往往要通过实地观测获 得相关数据或通过相关部门开展的生态环境质 量研究报告中获取。
生态评价ppt课件教学教程
![生态评价ppt课件教学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fd36580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73.png)
虽然环境影响评价在1969年就已正式提出,但生态
环境影响评价被正式提出来则是在80年代。1985年,美 国加州大学洛山矶分校的Walter E. Westman在其《生态、 影响评价和环境规划》一书中给出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的定义。其后,Fortlage(1990)、Bergman.JI和 Mackenthun. KM (1992)、Biwas和Agarwala(1992)以及 Gilpin.A(1995)都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阐述。随 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也进入了环境 影响评价的教科书中,如L.W.Canter(1996)在其《环 境影响评价》一书中专门用两章的篇幅系统阐述了生态 环境影响评价。同时,国外近几年进行的几项生态环境 影响评价的实例研究也颇有借鉴价值,如方杉芽虫森林 管理系统研究、太平洋鲑鱼管理、奥地利高山地区发展 研究及委内瑞拉的区域发展分析、马来西亚巴生港环境 影响评价研究等,这些研究均各具特色。
1 小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环评关注问题 浮游植物及优势种(生产力) 传统栖息地破坏
外来物种影响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物种 资源(如鱼类)及生产力(价值) 流域生态、功能、问题等 初级生产力及浮游生物组成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物种 近海水域功能区划 栖息地(多样性、特异性)
水质(盐度、溶解氧、污染物) 营养物 重要系统(河口、港湾、红树林等) 渔业资源动态(价值) 陆海关系与保护目标
污染控制
总量控制、城市景观
区域可持续发展
水源、功能区、总量控制、
生态规划建设
生态系统类型(五)
类型 农业
功能要求 生产力 防灾减灾 灌溉 敏感问题 可持续发展
环评关注问题 土地占用、复垦 自然环境保护、防风林带…… 盐渍化、水源、生态林 基本农田、水生生态、特产 区域气候、功能区划、土地利用 合理性、资源利用、生态建设……
生态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生态调查的内容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813e45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1a.png)
调查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
了解生态环境状况,为制定保护措施 提供依据。
资源利用
评估资源价值,为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生态恢复
分析受损生态系统,提出恢复方案。
可持续发展
为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数据支持。
调查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生态调查
以描述性为主,主要关注动植物种类和分布。
近代生态调查
引入定量分析方法,强调生态过程和功能研 究。
02
分析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气候变化对土壤、植被的影
响等。
评估环境质量,预测环境变化趋势,提出环境保护措施。
03
人类活动影响调查
1
调查区域内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农业、 工业、城市化等。
2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环境质 量的影响,评估其影响程度和范围。
3
研究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调查方法
采用土地利用调查、土壤分析、遥感技术等手段进行调查。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地图
将数据与地理信息相结合,在地图上展示空 间分布和变化。
信息图
将复杂数据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包括文 字、图形、颜色等多种元素。
05 生态调查实践案例
森林生态系统调查
调查内容
森林的植被类型、物种组成、群落结 构、空间分布、生长状况、健康状况 等。
调查方法
采用样方法、群落分析法、遥感技术 等手段进行调查。
数据挖掘
利用算法和模型从大量数据中发现规律和模式,如聚类分析、决策树等。
多元分析
处理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
生态系统功能和调查评估ppt课件
![生态系统功能和调查评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cce45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2.png)
05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量识别与分析
定量分析:主要通过生态空间功能定量测度模型实现
2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
直接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
选择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总价值
遗产价值
非使用价值
存在价值
2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
直接使用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
选择价值
遗产价值
存在价值
提供直接价值功
能,如食物、医
17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1925
起源
比利时的Drumarx首
次以对野生生物游憩
的费用支出作为野生
生物的经济价值。
1993
SEEA的出版
联合国统计署在发布的《综
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手册》对
此前各国环境与经济综合核
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全面
总结,并提供了环境与经济
核算的总体思路与框架以及
一些生态价值的核算方
水循环是物质循环的核心,是生态系统中物质运动的介质;气体型循环具有明显的全
球性,循环性能最为完善;沉积型循环速度比较慢,循环性能也不如气体型循环完善。
1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2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信息类型
1.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以物理形式如各种光、声、热、磁等为传递形式的信息。(鸟繁殖期间的鸣叫)
陆续面世。
总体来说,我国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方法正处于由学习模仿向逐
渐成熟的过渡阶段,并开始了纵向的研究。
19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量识别与分析
生态-生产-生活空间主导功能识别方法
为了量化城市三生空间多功能性,以城市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功能分类体系为基础,
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与评价案例介绍130页PPT
![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与评价案例介绍130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4eb8d9292b160b4e777fcf49.png)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与评价案 例介绍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与评价案 例介绍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
(6)自然灾害
包括地质灾害,如地震灾害、泥石流灾害、崩塌、滑 坡;气象灾害,如洪涝、旱灾、风灾、冻灾等;生物灾害; 火灾等。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
(7)生态环境破坏 指水土流失、荒漠化及其他方面。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4)生物资源
作物资源 包括作物种类、品种、
产量、播种面积等。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4)生物资源
优势、特色与特有、珍 稀等动植物资源
包括种类、数量、用途,是 否为国家级保护动物、用途, 收购量等。
(4)水文调查:是指水的各种现象的发生、 发展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性。主要包括:河流水情 要素调查、湖泊和沼泽调查、地下水调查等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 (5)气候调查:气候是降水和温度的决 定因素,是生态调查的重点。主要包括:降 水调查、风情调查、气温调查。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2)水资源
主要包括:地表水储量、地下水储量、 年径流量、过境水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水力资源、潮汐资源等。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3)气候资源 主要包括:光象景观、风象景观、雨
雪景观、避暑型气候、避寒型气候、光 热资源、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等。
此外,对一些野生的珍稀 植物、工业用、药用、食用 等植物产出进行相应的调查。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5)矿产资源
矿产是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贮存于地表和地壳中的、 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矿物资源。
主要包括矿产资源的类型、储
量(包括地质储量、远景储量、设
计储量和开采储量)、质量(包括矿
产资源的品位、含有杂质状况和伴
生情况)、开采利用条件(包括自然、
经济和技术条件)等。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6)旅游(景观)资源
旅游景观一般是指凡 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参 观游览的各处自然景观和 人文景观都称之为旅游资 源。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 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型、 数量、质量、特点、开发 利用条件及其价值等。
包括以下资源: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1)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指具有经济价值的参与人类物 质资料生产过程的土地,它包括现在正在被人 们所利用以及尚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的总称。
包括:可耕地资源、山坡地资源、草地资 源、土地后备资源、为利用地资源、沙滩等。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4)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木材、食品、肉类、 果品、油料、毛皮、药材等各种消费品和工业 原料。生物资源包括森林、作物、草地及优势、 特色与特有、珍稀等动植物资源、优良动植物 种质资源、中草药资源等。
第三章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教学目标
掌握生态调查的 内容、方法、生 态问卷调查的设 计和生态调查报 告的要求。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态调查 的内容、方法和 生态问卷调查的 内容。
难点:生态调查 的内容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内容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第二节 生态调查的程序和方法 第三节 生态问卷调查的设计方法 第四节 生态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与规范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4)生物资源 森林资源
包括森林的起源、 林种、树种、树龄、 平均树高、平均胸径、 林冠郁闭度、灌草的 覆盖度、生长势、枯 枝落叶层等;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4)生物资源
草地资源
包括草地的起源、类 型、覆盖度、草种、生长 势、高度、草地质量、利 用方式、利用程度、规模 和轮牧、轮作周期等;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
(8)环境污染 指三废的排放(点源污染)及其他方面的污染等。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一、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与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是指在生物圈中,与人类社会经济
发展相联系的、有效用的各种自然客观 要素的总称。
火山地貌
喀Hale Waihona Puke 特地貌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
(3)土壤及地面组成物质 包括土壤类型、质地、土层厚度、土壤的砂砾含量、孔 隙度、土壤容重(土壤密度)、土壤肥力、pH值等理化性质。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
这方面的数据将主要用于生态评价以及生态功能 分区的依据。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一、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与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
自然生态环境主要是指区域的地质、地貌、 土壤及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情况 等,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一、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与自然 资源状况调查
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调查 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四、重点生态区调查 五、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一、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与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 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
(1)地质岩石 包括地质年代、地质构造、岩石种类、分布面积、风化 程度、风化层厚度等。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
(2)地理、地貌 包括区域所在的地理位置、面积、地貌类型及其分布、 海拔高度、地貌部位、坡面坡度、坡向、重力灾害等。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
(6)自然灾害
包括地质灾害,如地震灾害、泥石流灾害、崩塌、滑 坡;气象灾害,如洪涝、旱灾、风灾、冻灾等;生物灾害; 火灾等。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
(7)生态环境破坏 指水土流失、荒漠化及其他方面。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4)生物资源
作物资源 包括作物种类、品种、
产量、播种面积等。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4)生物资源
优势、特色与特有、珍 稀等动植物资源
包括种类、数量、用途,是 否为国家级保护动物、用途, 收购量等。
(4)水文调查:是指水的各种现象的发生、 发展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性。主要包括:河流水情 要素调查、湖泊和沼泽调查、地下水调查等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 (5)气候调查:气候是降水和温度的决 定因素,是生态调查的重点。主要包括:降 水调查、风情调查、气温调查。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2)水资源
主要包括:地表水储量、地下水储量、 年径流量、过境水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水力资源、潮汐资源等。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3)气候资源 主要包括:光象景观、风象景观、雨
雪景观、避暑型气候、避寒型气候、光 热资源、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等。
此外,对一些野生的珍稀 植物、工业用、药用、食用 等植物产出进行相应的调查。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5)矿产资源
矿产是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贮存于地表和地壳中的、 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矿物资源。
主要包括矿产资源的类型、储
量(包括地质储量、远景储量、设
计储量和开采储量)、质量(包括矿
产资源的品位、含有杂质状况和伴
生情况)、开采利用条件(包括自然、
经济和技术条件)等。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6)旅游(景观)资源
旅游景观一般是指凡 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参 观游览的各处自然景观和 人文景观都称之为旅游资 源。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 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型、 数量、质量、特点、开发 利用条件及其价值等。
包括以下资源: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1)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指具有经济价值的参与人类物 质资料生产过程的土地,它包括现在正在被人 们所利用以及尚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的总称。
包括:可耕地资源、山坡地资源、草地资 源、土地后备资源、为利用地资源、沙滩等。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4)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木材、食品、肉类、 果品、油料、毛皮、药材等各种消费品和工业 原料。生物资源包括森林、作物、草地及优势、 特色与特有、珍稀等动植物资源、优良动植物 种质资源、中草药资源等。
第三章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教学目标
掌握生态调查的 内容、方法、生 态问卷调查的设 计和生态调查报 告的要求。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态调查 的内容、方法和 生态问卷调查的 内容。
难点:生态调查 的内容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内容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第二节 生态调查的程序和方法 第三节 生态问卷调查的设计方法 第四节 生态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与规范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4)生物资源 森林资源
包括森林的起源、 林种、树种、树龄、 平均树高、平均胸径、 林冠郁闭度、灌草的 覆盖度、生长势、枯 枝落叶层等;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4)生物资源
草地资源
包括草地的起源、类 型、覆盖度、草种、生长 势、高度、草地质量、利 用方式、利用程度、规模 和轮牧、轮作周期等;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
(8)环境污染 指三废的排放(点源污染)及其他方面的污染等。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一、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与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是指在生物圈中,与人类社会经济
发展相联系的、有效用的各种自然客观 要素的总称。
火山地貌
喀Hale Waihona Puke 特地貌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
(3)土壤及地面组成物质 包括土壤类型、质地、土层厚度、土壤的砂砾含量、孔 隙度、土壤容重(土壤密度)、土壤肥力、pH值等理化性质。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
这方面的数据将主要用于生态评价以及生态功能 分区的依据。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一、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与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
自然生态环境主要是指区域的地质、地貌、 土壤及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情况 等,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一、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与自然 资源状况调查
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调查 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四、重点生态区调查 五、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一、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与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 2、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
(1)地质岩石 包括地质年代、地质构造、岩石种类、分布面积、风化 程度、风化层厚度等。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内容
1、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
(2)地理、地貌 包括区域所在的地理位置、面积、地貌类型及其分布、 海拔高度、地貌部位、坡面坡度、坡向、重力灾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