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
文言文实词虚词
文言文实词虚词文言文实词虚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
文言文常见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反之则为实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桃花源记》重要实词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重要虚词乃(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2)乃不知有汉:竟然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其(1)欲穷其林:这(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多词一义(1) 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都(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古今异义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已婚男子对自己配偶的称呼)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的来源)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间隔(古义:隔绝;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缘(古义:沿着;今义:缘故,缘分)津(古义:渡口。
文中指访求、探求的意思。
今义:唾液)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多形容性格)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咸(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对…)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要(古义:邀请;今义:表示意愿)词类活用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
6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 ③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④并自为其名 ⑤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卷卷有爷名 ①一行有五点明处 ②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③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明 ④以伤先帝之明 ⑤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⑥明朝散发弄扁舟 ⑦春和景明 ⑧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期 ③度已失期
④贼二人得我 ⑤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①等死,死国可乎
等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公等遇雨
①恐前后受其敌(
)
敌 ②盖以诱敌(
)
③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①关山度若飞(
)
②崔九堂前几度闻(
)
度 ③孤不度德量力(
)
④度已失期(
)
⑤吾忘持度(
)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②泉香而酒洌 ③马无故亡而入胡 ④再而衰,三而竭 ⑤濯清涟而不妖 而 ⑥而山不加增 ⑦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⑧呼尔而与之 ⑨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⑩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11 面山而居 ○12 结友而别
①益慕圣贤之道 ②会天大雨,道不通 ③伐无道,诛暴秦 道 ④策之不以其道 ⑤不足为外人道也 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⑦安可为俗士道哉 ⑧行道之人弗受
①故不为苟得也 ②二者不可得兼 得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①尔安敢轻吾射 尔 ②无他,但手熟尔
③非死则徙尔
①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作 ③发闾左谪戍渔阳 发 ④舜发于畎亩之中 ⑤野芳发而幽香 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⑦与杏桃相次开发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②吾视其辙乱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④以钱覆其口 ⑤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其 ⑥不能名其一处也 ⑦其人视端容寂 ⑧常蹲其身 ⑨其真无马邪 ⑩其真不知马也 ○11 其如土石何 ○12 安陵君其许寡人
语文常考文言文字词
语文常考的一些文言文字词包括:
1.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独立充当句子成分的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
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2.虚词:没有实际意义,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的词。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
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
3.通假字:指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或意义相同)的字代替的现象。
4.一词多义: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5.古今异义:指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同一个词的意义不同。
6.词类活用: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用作另一类词。
7.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字词知识点,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作品,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18虚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18虚词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的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在句子中起辅助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只是帮助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具体、完整。
下面是120 个文言实词和18 个文言虚词,供参考。
1120 常见文言实词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118 个文言虚词⑴而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
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⑵何①疑问代词:“什幺”、“哪里”;“为什幺”、“怎幺”②副词:“多幺”。
⑶乎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
②介词:“于”、“在”、“从”。
⑷乃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
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
“那”“其中⑹且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⑺若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③构成复音虚词⑻所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
文言文4—一词多义(实词)
四、一词多义——实词归纳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次多义)汇总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一、实词。
1. 通假字。
- “故患有所不辟也”中“辟”通“避”,躲避。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辨别。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中“得”通“德”,感恩、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 “邹忌修八尺有余”中“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 “必能裨补阙漏”中“阙”通“缺”,缺点。
2. 古今异义。
- 【等死】古义:同样是死。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今义:等待死亡。
- 【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今义:常常。
- 【虽然】古义:即使这样。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 【长跪而谢之曰】古义:道歉。
“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今义:感谢。
-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今义:品质恶劣。
- 【痛恨】古义:痛心、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义:深切地憎恨。
3. 一词多义。
- 【因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 【用来】“以光先帝遗德”。
- 【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做、干】“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为了】“乡为身死而不受”。
- 【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 词类活用。
- 【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 【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 【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
-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
- 【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疏远。
- 【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二、虚词。
1. 之。
- 【助词,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同样为补充例句)。
- 【代词,代指人、事、物等】“愿陛下亲之信之”。
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学习中,实词和虚词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实词指的是有实际意义的词,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虚词则是指没有实际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需要依附于实词来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如介词、连词、助词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归纳整理:
一、实词
1. 爱:喜爱、珍惜、吝啬
2. 安:安定、安全、舒适
3. 被:覆盖、遭受、穿着
4. 倍:加倍、背向、违背
5. 本:根基、原本、本原
6. 鄙:低微、轻视、边疆
7. 兵:军队、武器、战争
8. 病:疾病、困苦、弊病
9. 察:观察、考察、审查
10. 朝:朝廷、朝代、早晨
二、虚词
1. 之:代词,代替名词,如“之子于归”
2. 而:连词,表并列、转折、递进,如“人而不知”
3. 以:介词,表示手段、原因、标准等,如“以诗会友”
4. 也: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判断、肯定、停顿,如“孔子者也”
5. 其:代词,代替名词,如“其人虽已没”
6. 者:助词,用于名词后,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学者”
7. 于:介词,表示在、比、从、向,如“于归”
8. 与:连词,表并列、参与,如“与民同乐”
9. 所:助词,构成所字结构,表示被动、位置、范围,如“所见”
10. 则:连词,表条件、假设、推论,如“一则以喜”
这些实词和虚词是文言文中的基础词汇,掌握它们对于理解和翻译文言文至关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每个词的具体用法和语境,以及它们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和功能。
文言实词虚词
【文言实词】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古汉语中比较显著的语言特点之一。
“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另一个字使用。
通假字有以下几种情况:1.音同形似。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七下)出门看火.伴(《木兰诗》七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七下)皆披发文.身(《观潮》八上)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八下)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八下)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八下)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八下)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八下)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八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八下)玉盘珍羞.直.万钱(《诗五首》八下)为天下唱.(《陈涉世家》九上)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九上)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九上)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盘》九下)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九下)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两章)亲戚畔.之(《孟子》两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九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九下)小惠未徧.(《曹刿论战》九下)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也(《邹济讽齐王纳谏》九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九下)一厝.朔东(《愚公移山》九下)无陇.断焉(《愚公移山》九下)2.音同形异策.勋十二转(《木兰诗》七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古代诗歌五首》七上)路转溪头忽见.(《古代诗歌五首》七上)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山市》七上)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七上)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七下)便要.还家(《桃花源记》八上)诎.右臂支船(《核舟记》八上)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八上)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八上)略无阙.处(《三峡》八上)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八下)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八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九上)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九上)困于心,衡.于虑(《孟子》两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九下)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九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九下)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九下)3.音近形异。
六国论(文言虚词_古今异义_词类活用_句式_一词多义)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用 “也”表判断)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用“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举(之)以(之)予人(省宾语“之”和介词宾语 “之”)
(2)(子孙)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省主语“子 孙”)
(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秦)郡(省定语“秦”, 秦国的)
(3)连词,表转折。 而秦兵又至矣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4)连词,表并列。
二败而三胜
2.之
(1)结构助词,的。
破灭之道也
较秦之所得
诸侯之所亡
(3)定语后置的标志。 苟以天下之大
(4)代词。 子孙视之不甚惜(指土地)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词,前一个代“秦”, 后一个代“贿赂的诸侯”)此言得之(指上文说的道理)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前一个代指 “秦”;后一个助词,的)
(4)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智谋和力量 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先例,旧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
(6)后秦击赵者再 古义:两次 今义:又,又一次
(7)然后得一夕安寝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 情
(8)刺客不行 古义:不去行刺 今义::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古:咽下咽喉 今:吞咽
(8)得 较秦之所得(动词,获得)此言得之(动词,适合,得当)势 ①有如此之势(优势)②其势弱于秦(势力)亡: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土 地)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
二、文言虚词
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下:
礼贤下士(谦逊地对待) 旦暮且下(攻下,打下)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低等的)
辞:
辞决而行(辞别) 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
拔下军旗即为“攻取”,再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也可
推断解释为“被攻取”是正确的。
七、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 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 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 项。 例如:“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中的“南面”,《现 代汉语词典》有两个义项:一是指“南边”,即表示方位 的“南面”,在这个意义上古人单说“南”而不说“南 面”;二是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 此把为君叫做“南面为王”“南面称孤”等。句中的“南 面”是指乐毅想谋反后为君,用的是古代的意义。在这一 点上,文句中的“南面”与现代汉语是不相同的。
三、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 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 中所处的语法位臵,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 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 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例如:“自放驴,取樵炊爨”,题目中给的词义 是:樵—打柴。“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 “炊爨”,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 位臵,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 动词,明显不当。
四、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 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 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 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如:“城之不拔者二耳”,题目所给的义项是: 拔—被攻取。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 伐赵,拔十城”的“拔”当“攻取”讲,再结合语境, 可以推断答案是正确的。“齐人追亡逐北”,题目所 给的义项是:北—指败逃者。依据《过秦论》中“追 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亡”当“逃亡的 人”、“北”当“败逃的人”讲,可以推断答案也是 正确的。
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
初中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汇总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七年级语文文言实词虚词
七年级语文文言实词虚词【复习目标】1.了解本册常见的实词、虚词并准确翻译。
2.重点了解常用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培养学生分析虚词用法的能力。
文言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一.重要实词:(一)通假字:1、尊君在否:“不”通“否”,不在。
2、不亦说乎:“说”通“悦”表越快。
3、《兑命曰》:“兑”通“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4、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
(二)一词多义:1、知:①人不知而不愠_②温故而知新_2、为: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②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_③众服为确论:_3、学:①弗学,不知其善也:学习②“学学半”:教(三)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感到惭愧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4、其家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四)古今异义:1、去:太丘舍去:古义:今义:2、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今义:3、可以: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4、匹夫: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今义:5、困: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6、是:是非木杮:古义:今义:7、亡:暮而果大亡其财:古义:今义:8、人皆吊之:古义:今义:实词积累: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3.俄而雪聚(不久)4.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7.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8.期日中(正午时分)9.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到;离开)10.去后乃至(才)11.相委而去(丢下,舍弃)12.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13.下车引之(拉)14.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5.学而时习之时习(按时)16.不亦说乎(通“悦”,愉快)17.人不知儿不愠(生气,发怒)18.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
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归类
.倘使:2.苟且.互相:胠箧兼与药相粘好鸟相鸣2.动作偏向一方:莫相知(代驴)杂然相许(代愚公)3.宰相:相位者多龌龊循默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观察:5."相与"一起解释为共同: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旧的,旧的知识温故而知新3.老朋友:故人西辞黄鹤楼4.原因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扶苏以数谏故公问其故5.故意:广故说言欲亡6.所以故时有物外之趣:故五月渡泸7.泥于掌故:古代的典章、制度宜乎众矣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宜多应者功宜为王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不宜异同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不宜偏私陛下亦宜自谋:因地制宜瓜洲诸园亭今诸生学于太学诸郡县苦秦吏者其西南诸峰2.之于假诸人而后见也投诸渤海之尾3.东汉末年拥兵割据的群雄:帝感其诚2.确实、的确:诚如斯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诚宜开张圣听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为1.心理活动,即以上两种心情或异二者之为:2.因为:项为之强:3.同‚谓‛,说:孰为汝多知乎:4.相当于‚于‛,为其来也5.替: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天下唱6.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7.作为,当作:以丛草为林,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为神全石以为底撰长书以为贽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武陵人捕鱼为业8.被: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士卒多为用者9.变为,成为:方为秋田之害悉为两段橘生淮南则为橘,为坻,为屿,为嵁,满铁范为一板陈涉乃立为王酿泉为酒10.为了为宫室之美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1.是: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中轩敞者为舱始悟为山市项燕为楚将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俱为一体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算是:未为简易则极为神速12.做:可以为师矣何为者也缚者曷为者也唐人尚未盛为之每韵为一帖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忍能对面为盗贼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行拂乱其所为故不为苟得也吾嗣为之十二年向吾不为斯役做,担任:及为相尝奏荐某人为某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为屯长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发明又为活板筑:为坛而盟:求;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刻每字为一印不以木为之者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为人五;为窗八为字共三十有四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叫;号为张楚写:故为之说:称:功宜为王:13.以为,认为以为且噬己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吴广以为然愚以为宫中之事自以为不如,啊: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虽鸡狗不得宁焉呢:又何间焉万钟于我何加焉2.语气助词,不译寡人反取病焉今其室十无一焉虽鸡狗不得宁焉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雕栏相望焉则又请焉始一反焉有子存焉无陇断焉3.疑问代词,哪里:且焉臵土石4.兼词,于之:不复出焉惧有伏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代词:永之人争奔走焉(代捕蛇这件事)时而献焉(代蛇)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捕蛇者说》这篇文章)甚:1.很:非常:缀行甚远、意暇甚甚恐可爱者甚蕃、世人甚爱菊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流辈甚称其贤辞甚畅达渔人甚异之貌若甚戚者君美甚又弗如远甚王之蔽甚矣甚矣,汝之不惠2.厉害,严重: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矣3.胜过,超过:急湍甚箭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穷:1.走到……的尽头,走完欲穷其林2.尽:属:1.连续:属(zhǔ)引凄异3.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3.类似:神情与苏、黄不属4.同‚嘱‛嘱咐嘱予作文以记之应:1.应该:凡所应有2.回答、回应:佣者笑而应曰后者应河曲智叟亡以应4.响应:宜多应者杀之以应陈涉以1.认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介词(1)拿,把,用不以千里称也全石以为底,人多以书假余撰长书以为贽,以亿万计以衾拥覆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文言实词虚词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
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
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
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
矣、乎、哉、焉、耳等。
[知识要点] 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知识点解说]一、代词:代词是代替词、词组和句子的词。
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
常用词——之、其。
二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因、对象等的词。
不能单独使用,它一定与所带的宾语组成介宾词组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
介词可根据功用分表处所的、表时间的、表原因的、表对象的、表凭借的、表被动的等六种。
使用频率高,用法比较复杂的介词——于、以、为、与。
三、连词: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其本身无实在意义,但它可帮助我们认识句子的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更准确地理解句意,连词可按其所表示的结构,逻辑关系进行归类。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幸
①而君幸舎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偏义复词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作状语,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 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动 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的特殊用法 七个方面。其中尤以名词作状语,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使动、意动为重点。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下:
礼贤下士(谦逊地对待)
旦暮且下(攻下,打下)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低等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每薄暮,下管键(使用《狱中杂记》)
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少于《赤壁之战》)
辞:
辞决而行(辞别) 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
表选择关系
或者曰:夏商周汉封建 而延
农历每月的第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一天
词语
古义
哪怕;怕什 么;怎怕。 有德行的人
今义
不值得做,犯不 着。 年长的人 因结婚而产生的 夫妻关系
例句
何苦而不平 以公子为长者
何苦 长者
婚姻
姻亲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
一词多义
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一是要掌 握一个词的常见义项,注意与现代汉语 的区别较大的义项;二是掌握联系语境
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图: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也: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 ,仔细。
直上载公子上坐(通“座”) 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通“向” )
公子与侯生决(通“诀”)
古今异义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 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 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 彩的转换、名称说法的改变以及单双音的变 化等方面进行辨析,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文言文实词-虚词
文言文---实词虚词(一)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
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
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
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一、通假字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
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要注意两点,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桃花源记》陶渊明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
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
如:“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扁鹊见蔡桓公》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
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
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
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
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
如:“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故”的意思是:旧的,如:“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故”意思是:特意。
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 词类活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尔安敢轻吾射()②安能辨我是雄雌()安③安得猛士兮守四()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去()拜②拜相如为大夫()③左右命之拜,不拜()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去()③虚吏白州,州白大夫()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报②报之以琼瑶()③凭君传语报平安()①伐无道,诛暴。
()暴②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③暴殄天物()①薄暮冥冥()②不宜妄自菲薄()薄③薄雾浓云愁永昼()④狐裘不暖锦衾薄()⑤莫辞酒味薄()①将军身被坚执锐()被②同舍生皆被绮绣()③泽被后世()④被于来世者如哉()①前人之述备矣()备②一时齐发,众妙必备。
()③犹得备晨炊()④右备容臭()①其两膝相比者()②比至()比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④比肩继踵()⑤比三旦立市()①蜀之鄙有二僧()鄙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③先帝不以臣卑鄙()①录毕,走送之()毕②群响毕绝()③吾与汝毕力平险()①寡人反取病矣()②君之病在肌肤()③病未果,寻病终()病④病树前头万木春()⑤则久已病矣()⑥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
()①执策而临之()策②策之不以其道()③策勋十二转()④束手无策()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常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③岂有常哉()①朝服衣冠()朝②入朝见威()③皆朝于齐()④朝而往暮而归()①此诚不可与争锋()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③帝感其诚()④诚如是,则霸业可成()⑤臣诚知不如公美()①从今若闲乘月()乘②公与之乘()③虽乘奔御风()④车六七百乘()①先帝称之曰能()称②不以千里称也()③称前时之闻()①蒙辞以军中多务()辞②未曾稍降辞色()③停数日,辞去。
()①胜广皆次当行()次②又间令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③次北固山下()①然徒步则汗出浃背()②皆出酒席()③不敢出一言以复()④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出⑤出则无敌国外患者()⑥奋袖出臂()⑦日出东南隅()⑧卷底以出()⑨殚其地之出()⑩每岁京出亭教阅水军①当奖帅三军②今当远离当③木兰当户织④当此时,诸郡县苦吏者⑤当涂掌事①益慕圣贤之道②会天大雨,道不通③伐无道,诛暴道④策之不以其道⑤不足为外人道也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⑦安可为俗士道哉⑧行道之人弗受①故不为苟得也②二者不可得兼得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④贼二人得我⑤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①等死,死国可乎等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③公等遇雨①恐前后受其敌()敌②盖以诱敌()③出则无敌国外患者()①关山度若飞()②九堂前几度闻()度③孤不度德量力()④度已失期()⑤吾忘持度()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②泉香而酒洌③马无故亡而入④再而衰,三而竭⑤濯清涟而不妖而⑥而山不加增⑦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⑧呼尔而与之⑨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⑩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11面山而居○12结友而别①尔安敢轻吾射尔②无他,但手熟尔③非死则徙尔①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作③发闾左谪戍渔阳发④舜发于畎亩之中⑤野芳发而幽香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⑦与杏桃相次开发⑧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①凡三往,乃见凡②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③则凡可以得生者不用也④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①七百里②欲行,转视积薪后③北有侮臣者④齐之地千里⑤羲之之不可强以仕⑥有池洼然而以长⑦今来,吾欲辱之①今天下三分分②衣食所安,必以分人③长约八分有奇④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①不知口体之奉不如人也奉②奉命于危难之间③为妻妾之奉④奉厚而无劳①宁可共载否否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尊君在不福①神弗福也②此遽不为福乎扶①便扶向路②出郭相扶将①愿陛下托尘以讨贼兴复之效②不敢出一言以复复③山重水复疑无路④渔人甚异之,复前行⑤愿诸君勿复言⑥更若役,复若赋,如?①负者歌于途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负③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④忘恩负义⑤一胜一负⑥苍山负雪,明烛天南①予观夫巴陵胜状②夫环而攻之夫③夫齁声起④荷担者三夫⑤此庸夫之怒也⑥夫专诸之刺僚也赋②岁赋其二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④更若役,复若赋,如?①江干上下十余里间②干戈寥落四星干③床头屋漏无干处④瀚海阑干百丈冰⑤外强中干⑥身干阖闾①盖追先帝之殊遇②盖竹柏影也盖③盖以诱敌④盖大泛赤壁云⑤该简桃核修狭者为之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①更有痴似相公者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④是日更定⑤更若役,复若赋,如?②人固有之,国亦宜然③吾义固不杀人④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⑤齐人固善盗乎⑥仪自以为非才,固辞不受⑦索之固⑧君子固穷⑨子固非鱼也①公问其故②温故而知新③故克之④广故数言欲亡⑤桓侯故使人问之故⑥欲擒故纵⑦过故人庄⑧故日月星辰移焉⑨此独以跛之故⑩而两狼之并驱如故○11故渔者歌曰①入门不顾②顾野有麦场③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顾④将军宜枉驾顾之⑤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⑥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⑦顾策安所决而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②云归而岩穴暝③朝而往,暮而归归④微斯人,吾谁与归⑤男有份女有归⑥十八归先付君⑦士以故归之①夫大国,难测也。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③国破山河在④去国怀乡国⑤国恒亡⑥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⑦国险而民附⑧此用武之国⑨死国可乎①苟富贵,勿相忘苟②故不为苟得也③苟全性命于乱世④苟无饥渴①由此观之,之蔽甚矣②予观夫巴陵胜状③余因得遍观群书④此则楼之大观也观⑤无从致书以观⑥观潮⑦之潮,天下之伟观也⑧急往观之⑨尤为奇观①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②人恒过,然后能改过③及肃过寻阳④以其境过清⑤沉舟侧畔千帆过⑥鹓鶵过之①故自号曰醉翁也②因以为号焉号③因大号,一虚皆惊④阴风怒号⑤号为楚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①公能及君也②以战/ 坐③又间焉④其如土⑤安陵君不听寡人,也?⑥妇啼一苦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②故患有所不辟也③出则无敌国外患者①会当凌绝顶②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会③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④会天大雨,道不通⑤会宾客大宴⑥与皆来会计事①还自②便要还家还③还于旧都④计日以还⑤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①或置酒而招之②一食或尽粟一或③或命急宣④或以为死,或以为亡⑤或异二者之为⑥或遇其叱咄①公能及君也②及其日中如探汤及③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④悲守穷庐,将复及⑤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⑥推己及人①余幼时即嗜学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即③以缚即炉火烧绝之④即聘取/ 即藏其尸⑤即不为河伯娶妇⑥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①感极而悲者矣②南极潇湘极③初极狭,才通人④此乐极⑤而尝极东,出沧海①时时而间进②又间焉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④又间令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⑤遂与外人间隔间⑥立有间⑦见二虫斗草间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⑨奉命于危难之间⑩宫阙万间都做了土○11虽席地不容间也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②大加惠加③既加冠④万钟于我加焉⑤而山不加增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④乃悟前狼假寐⑤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①于是入朝见威②凡三往,乃见。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④不见我于见⑤才美不外见⑥于是见公输班⑦大兄见事之晚乎⑧郎诚见完与恩⑨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①公将战②上使外将兵③将军身披坚执锐④则命一上将将⑤将荆州之兵⑥信将兵,多多益善⑦陆军将领⑧将计就计/ 将心比心⑨出郭相扶将⑩将子无怒/ 将进酒①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就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③蒙乃始就学④功成名就①公输般之攻械尽②进尽忠言尽③利尽南海④担中肉尽/ 林尽水源⑤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①寡人无疾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③草枯鹰眼疾④必有窃疾矣⑤痛心疾首⑥疾恶如仇①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居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③居十日④面山而居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②为具牛酒饭食③政通人和,百废俱兴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②死即举大名耳③举大计亦死举④管夷吾举于士⑤举杯消愁愁更愁⑥董生举进士⑦举家庆贺⑧举不胜举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力上下得绝/ 地维绝③乘小船绝湘水④夜久语声绝绝⑤绝类弥勒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⑦以为妙绝⑧虽杀臣不能绝也⑨会当凌绝顶⑩沿溯阻绝①天下苦久矣苦②苦其心志③苦而不平①寂寞开无主开②半亩塘一鉴开③日出而林霏开④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乐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④窈窕淑女,钟鼓乐之⑤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①绝类弥勒类②为与此同类③不可谓知类①天时不如地利②兵革非不坚利也利③父利其然也④利尽南海⑤不慕荣利①君之疾在腠理②援疑质理理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④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⑤晨兴理荒秽①执策而临之②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临③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⑥临表涕零①乃令符离人婴令②忿恚尉,令辱之③守令皆不在。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③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④并自为其名⑤不能名其一处也⑥卷卷有爷名①一行有五点明处②能目对日,明察秋毫③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明④以伤先帝之明⑤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⑥明朝散发弄扁舟⑦春和景明⑧智能之士思得明君①虽有千里之能能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③以此夸能④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③胜广乃谋曰乃④问今是世,竟不知有汉⑤见渔人,乃大惊⑥乃悟前狼假寐⑦家祭无忘告乃翁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②吾视其辙乱③安求其能千里也④以覆其口⑤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其⑥不能名其一处也⑦其人视端容寂⑧常蹲其身⑨其真无马邪⑩其真不知马也○11其如土○12安陵君其寡人①太丘与友期行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期③度已失期④君问归期未有期⑤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①邑人奇之奇②明有奇巧人③长约八分有奇①赏赐百千强强②项为之强③以弱胜强者④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①悲守穷庐,将复及②欲穷其林穷③穷冬烈风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⑤蝉则千转不穷①且焉置土②年且九十且③盖余之勤且艰若此④且壮士不死即已⑤且留待之须臾①以其境过清清②水尤清冽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香远益清①委而去之②则有去国怀乡去③竟不忍去湖上④去死肌,杀三虫⑤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⑥西蜀之去南海屈①猥自枉屈②手指不可屈伸①为之怡然称快②谓为信然然③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④然操遂能克绍⑤然志犹未已⑥广以为然①自以为不如如②庭下如积水空明③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①公不若君之美也②每听若是③若为佣耕,富贵也若④不知口体之奉不如人也⑤皆若空游无所依⑥若毒之乎⑦孰若吾得专也①未曾稍降辞色色②或遇其叱咄,色愈恭③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①义不杀少而杀众②少顷少③意少舒④饮少辄醉④涉少时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急湍甚箭甚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④又弗如远甚⑤君美甚,公能及君也⑥甚矣,汝之不惠①西湖最盛,为春为月盛②今岁春雪最盛③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④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①臣不胜受恩感激②予观夫巴陵胜状③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胜④胜作一书生⑤日出江花红胜火⑥高处不胜寒⑦环而攻之而不胜⑧弗胜,守丞死①可以为师矣师②齐师伐我,公将战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①当是时,妇手拍儿声②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③时人莫之也时④自云先世避时乱⑤长风破浪会有时⑥天时不如地利⑦冻风时作(亦时时有)①大兄见事之晚乎②夫不能以游堕事事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④今我功德,曾不事农桑⑤臣闻事君犹事父也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势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④吞天沃日,势极雄豪⑤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⑥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①始悟为山市②于时,冰皮始解始③始龀,跳往助之④寒暑季节,始一反焉⑤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⑥余游西湖始此①齐无人耶?使子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