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旅游业背景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阜新旅游业发展自然基础情况[d1]

(一)自然地理情况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位于东经121.01~122.55度,北纬41.41~42.51度之间。北为科尔沁沙地(连接通辽),东接辽河平原,西靠热河山地,为辽河与大凌河流域上中游浅山丘陵区域,区域总面积1554万亩。主要山脉有乌兰木图山、骆驼山、大青山、伊马图山等。主要河流有绕阳河、柳河、牛河、大凌河、细河、秀水河等。阜新属北温带亚温带亚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7.6度,年均降水量481毫米,地面蒸发量1789毫米,无霜期154天。

(二)行政区划

阜新市共有5个辖区:海州区、细河区、太平区、新邱区、清河门区,2个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

(三)人口民族

总人口1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8万人。阜新境内有汉、蒙、满、回等24

个民族。少数民族有27万人,其中蒙古族达到20万人,占总人口的11%,是我国蒙古族较集中的地区。

(四)道路交通

境内交通便利,铁路大郑线、新义线铁路从区内通过,铁路总长54.11公里,设有20多个站点。阜新火车站是国家一等站,有直达北京、天津、沈阳、大连、承德等地的旅客列车。公路101国道、304国道、沈阜公路、阜锦公路、沟奈线贯穿全境;距锦州港110公里,营口港200公里;阜锦高速公路、沈阜高速公路均已开通,从沈阳桃仙机场到阜新十分便捷(因此,尽管阜新没有机场,但是到沈阳机场的时间只有一个半小时车程)。

(五)文化历史

阜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民俗事项。从新时器早期就有查海人生活在阜新,遗址被誉为“中华第一村”。在中国历史上,阜新属边塞地区,只有少数年代归中原王朝直辖,多数年代是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的管辖地,在阜新地区,除汉族外,先后有山戎、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等民族活

动于此,使这里成为各民族相互融合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舞台,也保留了多民族文化的遗迹。

然而,上述一切只留下些许痕迹,阜新真正值得骄傲的历史是新中国“一五”时期开始的现代化工业建设,这奠定了阜新中国重工业城市的格局。

二、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

(一)全球和我国旅游业处于大发展中

二战后,国际旅游业一直保持极高的增长速度,在八十年代国际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根据世界旅游理事会估算,2005年全球旅游业总收入超过6万亿美元,超过全球GDP的10%的比重。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旅游增长迅速,2005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是1978年的100多倍(111倍),国内旅游收入是1978年的近300倍(287倍)。2005年旅游业总收入已经达到7686亿元,大约相当于当年GDP的4.2%。

(二)地区旅游业的格局是可变的

旅游业的地区分布格局与其他基础产业具有重大差异,旅游业的地区格局是比较容易变化的。焦作等地旅游业发展的历程雄辩地说明,旅游业相对落后地区只要找到增长点,就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扭转落后面貌,甚至成为崛起的明星旅游地。(三)旅游业是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先导产业

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其产业关联度较高,带动效果较为明显,据分析旅游业直接相关的产业为24个,间接相关产业高达124个,因此,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东三省和辽宁旅游业的背景

(一)东北旅游业的大发展

2005年东北三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243.8亿,相当于区域生产总值的7.2%,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9.1%,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16.2%。而同期我国旅游业在GDP中的地位仅仅为4.2%,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的地位仅为10.4%。因此,东三省旅游业在当地经济中的作用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005年辽宁和吉林的旅游总收入

增速都超过20%;同期,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增长速度为12.4%。这说明东北旅游业,特别是辽宁旅游业大有后来居上的发展趋势。

(二)辽宁旅游业进入高速增长期

“十五”期间,辽宁省旅游业累计收入达到2470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174%。截至2005年,辽宁全省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130万人次,同比增长20.6%,排名全国第9位;旅游外汇收入7.4亿美元,同比增长21.3%,排名全国第7位;国内旅游收入674亿元,同比增长28.6%;全年旅游业总收入735亿元,同比增长28.1%。由此可见,辽宁旅游发展速度极快,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期,这个发展期将以高速度为主要标志。

沈阳—大连—丹东的“金三角”黄金旅游热线,是辽宁的旅游拳头产品,受到国内旅游者及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旅行商的青睐。86%的国内游客和98%的国外游客均集中在“金三角”黄金旅游热线上。

四、沈阳都市圈形成,旅游协作加强

2005年4月7日,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七城市的市长相聚沈阳,共同签署《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合作协议》,重点选择在交通、商贸、金融、信息、旅游等领域加强合作,以构架都市圈发展的网络体系。协议重点考虑都市圈的产业分工与规划布局调整,其中都市圈的旅游资源重组与旅游网络建设是该都市圈的重点内容之一。

沈阳都市圈七个市总面积占辽宁省面积近一半,聚集了50%以上的人口。“大沈阳经济圈”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是重化工业的脊梁地带,2005年经济总量占辽宁省的64%,占东北三省的30%。同期沈阳都市圈的旅游业旅游总收入相当于辽宁旅游业总收入的53%。

而阜新是距离沈阳都市圈最近的城市,2005年阜新已经提出加入沈阳都市圈的“7+1”方案。

五、城市转型:旅游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d2]

(一)阜新资源枯竭的阜新

1.曾经辉煌的“煤电之城”

阜新是我国著名的煤电之城,长期以来,煤炭产业无可争议地成为阜新的重要支柱产业,从1949年到1988年仅阜新矿务局系统,累计上缴国家税金5.38亿元。从新中国成立到2000年底,阜新累计发电1500亿千瓦,生产原煤5.3亿吨,用60吨卡车装煤排列起来,可绕地球4.3周。

2.资源枯竭的苦果

◆地方经济缺少支点

由于煤炭资源枯竭,地方经济缺少了支撑,1996年到2000年,阜新市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2.7%,比中西部地区还低,2001年以来,阜新市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个人可支配收入、人均商品零售额等指标均位居辽宁省末位(倒数第一或第二)。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在辽宁省是倒数第一名,连续两年增幅不到1位数,比西部地区还低2.2个百分点。

◆下岗职工的问题

阜新市失业人数已经超过15万人,涉及家属共计50余万,全市近20万人处于月收入156元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占市区人口的25.4%,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警戒线”。

◆内需严重不足的问题

阜新2005年城乡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为6656元,人均支出为5413.7元;农民纯收入为3090元,而支出却为3228元。内需严重不足,2005年阜新社会商品零售额仅为58.32亿元(1~11月),在阜新14个地级市中排名倒数第二。1[1]

◆地方财政收入不足

2005年的财政收入才5.84亿元2[2]。在辽宁14个地级市中排名最后,抵不上很多地区的县。而同期阜新的财政支出则为27.76亿元,财政赤字20多个亿。由于地方财政资金不足,很多问题不得不依靠中央和省的资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