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份月考试卷
江苏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江苏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2.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
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倡导婚姻自由B.易服、废止缠足C.全盘西化D.反清革命3.“女工的工作时间如此之长,而且还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在招募女工的时候,许多工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
恒源纱厂就有一次,因为那女孩是小脚,而把她辞退。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B.工厂招工歧视女工C.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被彻底废除D.当时女工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4.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A.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B.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D.人民怀念沙皇统治时的荣耀江苏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答案】A【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的材料中的行销于欧美两洲是强调产品主要面向国外市场而不是国内市场,该企业当然不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而是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该企业采用机器生产已经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该企业的确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江苏省南菁高中、常州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南菁高中、常州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图为新石器时代城头山环壕村落的遗址,村落围有环壕,外有农作区,内有生活区、墓葬区等分区。
这可以用来说明( )A.村落是农耕文明发展的基础B.社会贫富分化的产生C.自然地理差异决定村落形态D.人居环境的建设智慧2.“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该材料反映了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提升个人修养B.宣传“敬天保民”的思想C.强化基层教化D.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3.曹魏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孙吴也创立了类似中正的“公平”之官,由朝廷委任,负责评定当地人士。
两个分立的政权先后采取了大致相同的选举制度,这说明( )A.大一统的趋势已经形成B.九品中正制的诞生有其必然性C.民族交融现象十分明显D.人口迁移带来政治制度的认同4.苏辙认为:“(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他意在说明王安石变法( )A.背离改革初衷B.缺乏社会基础C.增加了财政收入D.缩小了贫富差距5.雍正皇帝在西南边疆开展改土归流。
地方流官在乡村推行乡约和义学教化,培养出一批积极参加维护儒学道统的社会活动的少数民族绅士。
这一现象有利于( )A.加强边疆地区的自治能力B.扩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C.落实民族平等政策的实施D.增强西南地区的文化向心力6.从现有资料来看,没有一份英文文献记载唐胥铁路存在“马拉火车”的现象;在中文文献中,也没有任何一手资料提到唐胥铁路“马拉火车的奇景”;互联网上关于唐胥铁路马拉火车的引用都没有原始出处。
但唐胥铁路“马拉火车”的说法却深入人心。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两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两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许多典章制度、哲学思想、语言文字等逐渐传向周边各民族,并为他们所吸收。
在这一过程中,周边文化也逐渐传入中原地区。
如南方苗蛮集团的神祇——女娲、盘古等,被中原地区所吸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这一现象:( )A.促进了华夏认同的出现B.体现了民族隔阂的减弱C.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D.反映了统一观念的加强2.两汉时期,文人献赋盛行。
西汉武帝时,如有天子出巡、游猎、求仙等行为,司马相如、扬雄等文人往往献赋加以讽颂。
东汉建都洛阳后,一些关中遗老仍然盼望朝廷能够回迁长安,对此,班固上《两都赋》加以驳斥。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B.文人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C.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D.兼收并蓄的思想文化政策3.始建于唐、鼎盛于两宋的重庆大足石刻中的《父母恩重经变相》,连环画式地刻出十组雕像,如佛前求子、怀胎守护、临产受苦、哺乳养育等。
这反映出( )A.统治者推行“三教并行”的政策B.佛教与儒家的激烈争鸣C.儒学家借佛教强化伦理道德秩序D.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4.《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内容共计282条,见下表。
据表可以得出,该法典( )C.体现公平正义原则D.开创律例合编的先例5.19世纪的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坚信荷马史诗并非虚构,一心向往特洛伊城。
1870年后,他开始自费进行考古发掘。
对照《伊利亚特》故事里的描写,他把希腊军队的行军路线标注在地图上,最终认定小亚细亚半岛东岸的西萨立克就是特洛伊城址。
经过发掘,他终于发现了与荷马史诗描写基本一致的城垣街道遗址,特洛伊城被成功找到。
之后,谢里曼又在希腊发掘出迈锡尼城。
谢里曼靠着相信荷马而证明了荷马,这是考古学史上的一次奇迹。
这说明( )A.历史研究者在现实社会中的体验和感受往往激发研究动机,其推测定得以证实B.历史研究者的历史认识是自觉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自身感知能力是无限的C.历史研究中可以借助史诗、文物、遗址等历史遗存客体完全再现历史原型客体D.史诗蕴含许多真实的历史内容,它不单单是“文学”,也可能是一种“历史”6.自7世纪起,日本全面学习中国,使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打下了唐文化的烙印,故这一时期被称作“唐风时代”。
【精品】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考试试题(含解析)
【精品】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考试试题(含解析)文科历史试题(A)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宗教改革中,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派是:A. 路德教派B. 卡尔文教派C. 英国国教D. 英国清教徒【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英国亨利八世改革,使英国基督教成为英国国教,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但是在宗教信仰和神学思想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不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后出现清教运动。
因此选C。
考点:宗教改革点评:英国亨利八世、伊利莎白一世改革的特点①宗教改革由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地展开,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有权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
亨利八世成为英国第一位国教最高首脑②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2. 透过下图能获知北魏:①北魏骑马武士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情景②北魏是“马背上得天下”的政权③北魏时陶瓷艺术水平高④北魏时实行民族压迫政策A. ①②B. 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骑马武士陶俑直接反映出北魏凭借武力统一北方,同时也映射出北魏时较高的陶瓷艺术。
因此①②③正确,至于统治者实行什么统治政策是无从得知的。
因此排除④。
考点:孝文帝改革点评:解答题词的关键在于准确的分析图片信息和掌握相应的背景。
北魏实行民族压迫的政策也需要掌握。
北魏前期实行民族歧视的政策,常常利用一个民族攻打另一个民族,不利于政权的稳固。
孝文帝即位后,推行社会习俗的变革,如改穿汉服,改说汉话;改用汉族的礼仪典章制度等,推动了北方的民族融合。
3. 梭伦改革后期,梭伦出走。
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
尽管如此,我们在评价这两次改革时,都认为他们的改革是成功的。
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两者都顺应历史潮流B. 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C. 个人的处境不是衡量改革成败的主要依据D. 两者都推动了奴隶制的进步【答案】D【解析】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奴隶制民主的基础;商鞅变法推动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不是推动奴隶制的进步。
【高中教育】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2分)1.据考古资料显示,河北××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也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说明A.我国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 B. 铁农具已在农业产生中占主导地位C.东北地区耕作技术超过河北地区 D.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使用2.有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的统一经历了夏商两代邦联式统一、周代分封制统一(联邦式统一)和秦汉中央集权制统一三个阶段,周代的分封制统一至少是与秦帝国的中央集权制统一具有同等意义的。
这主要是因为分封制A.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使周王处于天下共主地位C.政治上建立了君臣关系 D.确立了周天子的宗主地位3. 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
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
这说明秦汉新爵制A. 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B. 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C. 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D. 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4. “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如帮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中书通事舍人,处理日常军务的制局小监,监督控制出镇州郡的藩王的典签,这类位卑权重的官职都掌握在寒门子弟手中。
这反映出A. 皇帝与贵族共治天下B. 皇族与士族(门阀)共治天下C.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D. 皇权振兴以图独掌天下5. 在中国古代,“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
这里所评述的制度A. 有利于完善君主专制B. 加强了中央集权C. 使君臣关系趋于平等D. 为官员升迁提供方便6. 唐太宗认为,政之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他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
江苏省历史高中毕业班3月质量检查测试试卷
江苏省历史高中毕业班3月质量检查测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9高二上·临渭月考) 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 . “克己复礼”B . 礼法兼用C . 民贵君轻D . 选贤举能2. (2分)(2020·全国Ⅲ) 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 . 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 . 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 . 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 . 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3. (2分)据《宋书》记载:“参知政事,掌副宰相,批大政,参庶务,以中书舍人以上至尚书为之。
”这表明宋代设立“参知政事”的最初目的是()A . 强化相权B . 分散相权C . 提高行政效率D . 加强中央集权4. (2分) (2016高二下·衡阳期中) 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即“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A . 徽商和鄂商B . 湘商和浙商C . 浙商和晋商D . 徽商和晋商5. (2分) (2020高二上·广西月考)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掌握制造技术的工匠可以获得科甲出身,被批判为“过于失体”。
这主要是因为()A . 自强求富主张受到社会批判B . 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外国冲击C . 重农抑商观念占据主导地位D . 传统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提高6. (2分) (2017高一上·东台期中) 以下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为()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之处,并独有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②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③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江苏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江苏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吕思勉的《中国制度氏·宗族》记载:“正姓,若周姓姬,齐姓姜,宋姓子。
庶姓,若鲁之三桓,郑之七穆。
’盖正姓所以表大宗,庶姓所表小宗也。
”材料反映的制度A.用血缘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统治C.表明中央行政管理制度成熟D.标志“家天下”局面的出现2.《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旨在强调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B.家国亲情本是一体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D.封邦建国利于统治3.著名学者王亚南在分析了秦王朝的各项政治制度后指出,“其中最基本的措施,则是‘天下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
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规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
材料表明秦朝实施郡县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B.打击贵族势力C.使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D.加强中央集权4.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郡县制的推行B.科举制的设置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D.中央集权的加强5.据《金华集》记载,元朝在“生齿繁夥,物产富穰,水浮陆行”、“土赋居天下十六七”的江浙、湖广、江西地区设置了行省。
据此判断,这些地区设置行省的主要意图是A.方便军事上的控制B.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C.搜刮财富D.加强对边远民族地区的管理6.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机构是三无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
该机构是A.秦朝太尉府B.唐代中书省C.宋代枢密院D.清代军机处7.从秦朝到清朝,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不断强化,君权与相权矛盾日益激化,下列选项中能反映这一发展趋势的有①秦国统一后秦王改称皇帝,设三公②北宋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③明成祖朱棣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制④元朝推行行省制,加强对地方统治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8.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1iterature)等。
江苏省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线上测试试卷
江苏省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线上测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80分) (共20题;共78分)1. (4分)(2020·北京模拟) 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与神沟通则依赖于乐,所谓“乐以致神”;到了西周,周公在“制礼”的同时也不忘记“作乐”。
这些现象说明“乐”()A . 具有强大的辅政功能B . 使王权充满神秘色彩C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 . 成为商周联系的纽带2. (4分) (2019高一上·六安月考) 据《左传》记载,为缓和与郑庄公之间的矛盾,周与郑国交换人质以示互信,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
这表明()A . 分封制已完全退出历史舞台B . 周天子的权威削弱C . 郑庄公没有履行诸侯的义务D . 君臣关系走向平等3. (4分) (2020高一上·许昌月考) 《礼记·表记》中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
”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A . 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B . 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C . 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D . 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4. (2分) (2019高三上·浙江模拟) 周公平定了商朝旧贵族的叛乱后,除了封亲周的殷商旧贵族微子启于宋(都商丘)之外,还在其周边分封了一些曾被商灭国的古代先王的后裔为诸侯。
这表明()A . 旧贵族势力强大占据中原B . 周朝统治者实行战略收缩C . 分封格局有利于加强统治D . 同姓诸侯分布于战略要地5. (4分)(2020·乐清模拟) 某先秦思想家提出:“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国法不可失,而所治非一人也。
故有术之君,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
” 他可能是()A . 孔子B . 老子C . 韩非子D . 墨子6. (4分)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了一个荀子的书房场景,其中有可能的是A . 书桌上摆放着一本手抄《红楼梦》B . 茶几上放有司南C . 书柜中有印制的书籍D . 墙上挂着《墨梅图》7. (4分)(2020·五莲模拟) 春秋曾国贵族曾公求墓葬出土编钟有铭文“(周)昭王南行,豫命于曾,咸成我诰,左右有周,赐之用钺,用政(征)南方”,及“适于汉东,(南)方无疆,涉政(征)淮夷,至于繁阳”等。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共12题,48分)12.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13.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
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
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14.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15.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6.14、15世纪,导致世界历史发生重大变革的根源是A.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萌芽与发展C.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 D.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17.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珍藏的法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
对这些台词有下列一些解释:①说明这时商品经济正取代自然经济②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生活观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④表明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金钱A.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C.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D.①②正确,③④错误18.新航路开辟后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集中表现为A.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B.资本积累的速度加快C.自由劳动力增加 D.封建地主阶级衰落19.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A.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 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弱20.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个人作用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21.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泗阳县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泗阳县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1.在商朝人的观念中,“天帝”至高无上,具有绝对权威,神佑王权。
周公继承了商朝“天帝至上”的观念,但又提出“唯命不于常,唯德是授”,天帝赐予的天命并不固定,要依据统治者的表现来决定是否保佑他。
这一观念的转变有利于( )A.巩固宗法分封制度B.强化君权神授C.规范统治者的行为D.塑造华夏认同2.439年北魏灭北凉,河陇士族大量迁往京师平城,河陇学术随之日渐衰落,陇右与河西地区经学、史学、文学等全面繁荣的学术局面和“两翼齐飞”的学术格局不复存在。
据此推知,该时期河陇学术的衰落( )A.反映人口迁移引发文化南移B.表明边塞环境制约文化发展C.削弱了河陇士族门阀的力量D.推动了学在民间局面的形成3.下表为五代时期的部分诏令与敕令。
晋天福二年(937年)诏:“禁一切铜器,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
”周广顺元年(951年)敕:“铜法,今后官中更不禁断,一任兴贩,所在一色即不得销铸为铜器货卖,如有犯者,有人纠告捉获,所犯人不计多少斤两,并处死。
其地分所由节级,徒一年,邻保人十七放,其告事人给与赏钱一百贯。
”表中内容主要反映了( )A.官营手工业兼营商品生产B.乡里邻保制具有经济功能C.政府注重对工商业管理D.唐末政府面临财政困难4.南宋统治者将政区规划、地图绘制视为国家政典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高二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分卷I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1.下图中的文字是“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它代表的是在国际金融问题上进行协商与协作,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国际货币的稳定,协助成员国在经贸项目交易中建立多边支付制度的国际组织是A. 欧洲联盟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 世界银行D. 世贸组织【答案】B【解析】由材料“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国际货币的稳定,协助成员国在经贸项目交易中建立多边支付制度的国际组织”并结合图片信息可知,所述应该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符合题意;A是区域经济集团组织,与材料所述不符;C世界银行主要是为促进发展向落后国家提供长期贷款,与材料不符;D是国际贸易组织,不是金融货币组织。
2. 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 驱除鞑虏B. 创立民国C. 恢复中华D. 平均地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民族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三民主义3. 温家宝总理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都还不足。
我们愿意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走中国式的民主道路。
中国式的民主道路最根本的制度保障是()A. 多党合作制度B. 政治协商制度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份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
(共12题;共60分)
1. (5分)(2020·广东模拟) 公元前560年,雅典开始举办城市酒神节,戏剧表演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由公民大会选出的执政官指定富有的雅典公民担任赞助者。
在戏剧公演前,以抽签方式选出评委以行使戏剧评判权,这与集体议政程序如出一辙。
当时古代雅典的戏剧表演活动()
A . 推动雅典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
B . 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C . 有利于营造城邦民主政治氛围
D . 反映旧贵族特权被废除
2. (5分) (2016高二下·新洲期末) 在雅典,每年城邦公民大会第6次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会询问公民大会是否需要进行陶片放逐投票,以使城邦摆脱影响力太大的人士,如果大会表决通过该提案,则于翌年的2月或3月间实施放逐投票,得票最多的人士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放逐期限为10年(一说为5年)被放逐者无权为自己辩护,须在10天内处理好。
这说明在古代雅典()
A . 维护了雅典人的民主权利
B . 民主制度的科学完善
C . 民主制度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D . 国家决策缺乏理性化的规范
3. (5分) (2017高三上·新乡月考) 美国学者在《审判雅典:西方思想中的反民主传统》中认为,苏格拉底死得并不冤枉,因为他质疑传统和民主的价值而犯了冒犯之罪。
何况,在雅典如果个人权利与国家的需要发生冲突,民主制并不意味着对个人权利的严格保障。
材料主要说明了()
A . 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B . 雅典民主忽视公民个体权利
C . 雅典民主强调集体利益
D . 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的不满
4. (5分) (2019高一上·合肥期中) 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5. (5分)商鞅在《商君书》中说:“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不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材料反映出商鞅的思想是()
A . 重农抑商以巩固统治
B . 重商抑农以增加财富
C . 发展农业以实施仁政
D . 发展商业以繁荣经济
6. (5分)从服务现实的角度出发考察老子的思想,对我们最有利用价值的部分是()
A .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B . 小国寡民的理想
C . 唯物主义思想
D . 朴素辩证法思想
7. (5分)史书记载,“始秦戎狄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这种变化
A . 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做法
B . 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过程
C . 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 . 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8. (5分) (2020高三上·河北月考) 与重视农业相配套,秦国的山林川泽资源属于国有,商鞅主张对于一般的山泽产品,由于品类繁多,零星分散,允许私人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朝廷采用征收重税的办法将大部分利润收归国有。
商鞅此举()
A . 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B . 加重了农民的赋役负担
C . 具有驱民归农之意图
D . 蕴含一定环境保护意识
9. (5分)(2019·河西模拟) 对以下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北方内迁少数民族耕耙图北部边境汉人放牧图
A . 经济重心南移
B . 农业生产恢复
C . 社会分工扩大
D . 民族交融加强
10. (5分) (2018高一上·大连期末) 魏晋时期,人口不过汉代的几分之一,州、郡、县数却不断增殖,远过东汉。
此举主要是为了()
A . 开发江南地区
B . 加强控制地方
C . 强化君主权威
D . 顺应民族融合
11. (5分)(2020·郑州模拟) 北朝时期,土地买卖仅限于永业田,仅仅“得卖其盈”,“买所不足”;到唐朝时,在好几种情况下,口分田都可以买卖,广大贫困农民可依法货卖自己的份地。
这一变化()
A . 加速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B . 稳固了自耕农经济
C . 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D . 减轻了农民赋税负担
12. (5分) (2020高一上·元氏期中) 某位同学为更好地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特绘制了下面的年代尺,图中①﹣⑤分别应该填写的是()
A . 魏、蜀、吴、西晋、东晋
B . 魏、蜀、吴、东晋、西晋
C . 吴、蜀、魏、西晋、东晋
D . 蜀、魏、吴、东晋、西晋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小题,13题20分,14题20分。
(共2题;共40分)
13. (20分) (2020高一下·明光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殷商时,土地归商王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所有,西周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春秋以来,周天子失去了对土地的控制能力,土地所有权下移,土地归诸侯、卿大夫支配使用。
直到战国前期,在各国范围的土地的
最高所有权仍属于诸侯。
诸侯用分封、赏赐、授田的方式,把土地分给封君、功臣。
“从土地和权力的关系看,春秋一代与西周相比,土地占有关系并无本质的突破,只是在多级占有关系中主导地位与非主导地位升降……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是在战国中叶以后到秦汉时期,这个时期突破了一元性的多级占有形式,而逐渐出现了土地占有形式多样化的局面。
——摘编自张云樵、曹东方《试论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转化及其特点》
材料二:古代社会的井田制为先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但这种制度是以静态社会为前提,而与社会发展的开放性、动态性相矛盾。
抛开其他原因不讲,在随后的发展中,中国地主土地私有制从秦汉时的不完全、不自由状态,到唐宋时的相对完全、相对自由,再到明清时的土地市场发达和土地买卖交易活跃,中小地主和土地私有制在宽松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
显而易见,从开放包容的视角看,中国的土地制度的确朝着让百姓享有越来越充分的自由的方向发展……对传统农业社会的中国来说,由于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财富之母、财富之源,历史上的有为之君都善于处理土地利益分配关系,从中筹集财政收入。
——摘编自郭雪剑(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特点和规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中叶以后土地所有制变化的原因,并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占有的几种形式。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趋势,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封建统治者调整土地制度的认识。
14. (20分) (2019高三上·惠东月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侨置郡县是东晋政府为安置南来流民和士族,为保存其旧名按原籍在他们聚居的地区设立的地方机构。
自东晋政权南渡以来,流民以及士族南迁者不计其数,在这期间侨置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侨州、侨县的数目繁多复杂,分布的地区广泛。
东晋虽偏安一隅但仍然坚执正统,始终不承认自己的王朝变迁,而面对暂时难以收复的事实,只好以侨置名称来安慰民心,统一划分地域进行管理。
东晋政府初建,需要增殖户口征收固定的赋税。
北方人口南来时间不长,大多抱有收复失地的希望,而这些行政旧有地理名称则成为他们感情寄托和怀念桑梓之情的地方。
政府给予南迁的北方士族们更多的土地,使得他们在侨置的名目下有了更多的特权,这些特权使他们重新恢复了以往在北方地方望族的势力。
南迁人数不断增多,加大了政府的管理难度,除了根据侨民而设置的郡县以外,还有一些是在原有郡县名称上冠之以方位名称而命名的侨州郡县。
而这些郡县名目的出现,却使得东晋地方行政区域复杂化。
——摘编自孙超《以东晋侨置郡县的设置简论北方士族的消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晋侨置郡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晋侨置郡县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
(共12题;共60分)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
考点:
解析: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小题,13题20分,14题20分。
(共2题;共40分)答案:13-1、
答案:13-2、
考点:
解析:
答案:14-1、
答案:14-2、
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