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

合集下载

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分析

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分析

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分析1. 海顿的生平及其晚期钢琴奏鸣曲1.1 生平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东部,小镇罗劳。

海顿生长在一个音乐氛围良好的环境,父母都热爱音乐,当地的民间歌舞也在他心里扎根,因此他的创作得以与多民族的奥利地民间音乐保持紧密联系。

海顿8岁起就在教堂里的童声合唱队唱歌,通过这些演唱曲目,熟悉并了解了许多复调风格的作品,并获得了大量的音乐实践。

18岁时因为倒嗓而离开合唱队,只能靠打零工和教学勉强糊口。

1761年是海顿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他来到艾斯特哈齐亲王的宫廷担任乐长的职位。

从这一年起,海顿在官邸中工作近三十年,根据主人的意愿与想法,创作各种各样的音乐。

海顿偶尔也去维也纳,因此能够跟上音乐界发展的脚步。

1790年亲王去世,海顿离开官邸。

曾经两度旅居于英国,参加了伦敦的各种演出,在那里指挥各种音乐会,创作了大量新作品。

他最优秀的作品都是在摆脱了宫廷对他的约束后创作的。

海顿的钢琴作品虽然在他的全部创作中不占主体地位,但对后世钢琴音乐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海顿的钢琴音乐已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喜爱与推崇。

海顿钢琴音乐的创作风格正如他的基本创作风格一样,富有幽默感、充满活力、明朗乐观、民间气息浓厚。

这与他生活的时代与时代潮流时代意识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海顿的一生没有太大的波折,所以他的音乐总以表现光明欢乐为主,悲剧性因素较少或者说没有真正的悲剧性,强烈矛盾也反映得较少。

作品中流露的多半是朴实开朗的情感,所描绘的大都是世态的风俗性的画面。

不过当海顿晚年离开宫廷,作为自由音乐家旅居伦敦时,他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他在1791年致友人的信中写道:“当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受人制约的佣人时,这种意识足以补偿和恢复一切疲劳。

”因此他晚期的作品相比之下更富深刻性和戏剧性。

1.2海顿的晚期钢琴奏鸣曲海顿的一生年代长久,跨越了从巴洛克时期到几乎整个古典时期的漫长阶段。

《海顿钢琴奏鸣曲》音乐鉴赏

《海顿钢琴奏鸣曲》音乐鉴赏

《海顿钢琴奏鸣曲》音乐鉴赏《海顿钢琴奏鸣曲》是古典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一,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海顿创作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

这首曲子被认为是海顿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西方古典音乐的经典之一。

下面从旋律、节奏和表达三个方面来进行《海顿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鉴赏。

从旋律方面来看,《海顿钢琴奏鸣曲》旋律清新、流畅,简洁而不失精致。

整个曲子的旋律线条简单明了,却又不失优美,起伏自如,铿锵有力,给人以舒适愉悦的感受。

从和声方面来看,曲子的和声虽然简单,但却巧妙地运用了各种和声技巧,如对位、装饰音、和声节奏等,使得曲子更具层次感和变化性。

从节奏方面来看,《海顿钢琴奏鸣曲》的节奏明快、清晰、整齐。

曲子采用了典型的四分音符为主的节奏形式,但是却通过巧妙的速度变化和重音设置,增加了曲子的动感和张力,使得曲子更加富有活力。

从表达方面来看,《海顿钢琴奏鸣曲》表达了海顿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表现了他对音乐的热情和追求。

这首曲子富有激情,富有动感,表现了海顿对生命的强烈感受和对音乐的深深热爱,同时也表现了他对音乐形式和技巧的完美追求和掌控。

《海顿钢琴奏鸣曲》是一首充满活力、精致而又简单的古典音乐代表作品,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都充满着魅力和艺术气息。

这首曲子的表现力强,富有内涵,对于音乐爱好者和音乐学习者来说,都具有很高的欣赏和学习价值。

第一乐章的曲式为古典时期的标准奏鸣曲曲式,由两个主题构成,且主题之间存在对比。

第一个主题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旋律,充满了感性和激情,第二个主题则更为沉稳。

这两个主题以及它们之间的过渡是奏鸣曲的主要发展部分。

第二乐章是一个悠扬的慢板,有一些古老的风格,它的旋律简单而动听。

这个乐章的旋律性格和第一乐章非常不同,它更加静谧,缓慢,是一种对比。

第三乐章则是快板,它由一个主题和两个变奏构成,是对第一乐章主题的再现和发展。

变奏部分富有想象力,富有变化,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首奏鸣曲的音乐语言简明清晰,富有透明感和流畅感。

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中、晚三个时期代表作品的风格比较

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中、晚三个时期代表作品的风格比较

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中、晚三个时期代表作品的风格比较论文摘要: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均衡地反映了贝多芬整个音乐创作生涯的各个时期,体现了他一生所经历的漫长的音乐和精神之旅。

本文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做了详细的描述和对比,从而找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及其价值和魅力。

正文: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城,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

他的钢琴奏鸣曲创作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

他的人生虽然充满坎坷和磨难,但在他的音乐里却始终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斗争精神,以及对真理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集中了前辈大师的创作成果,站在他所处的时代前列,以新的素质体现了亨德尔音乐的英雄性、群众性和巴赫的深邃性、哲理性、宏伟性气魄,发展了海顿的人民性、风俗性艺术风格,借鉴了莫扎特深刻入微的心理刻画和热烈的抒情性,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其作品既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又有强烈的时代感;既有古典主义的音乐美感,又有浪漫主义的真切情感,因此他是由古典主义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跨进的一座桥梁,是屹立在18、19世纪之交的一座音乐丰碑,对200世纪欧洲音乐的创作乃至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广泛的影响。

贝多芬从青年时代开始创作钢琴奏鸣曲直到晚年,他的创作风格也总是在变化,其中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中的乐章数目也是十分自由的,二、三、四乐章的都有(32首奏鸣曲中三乐章的有14首、四乐章的有12首、二乐章的有6首)。

下面按作品产生年代的先后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以此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特征进行初步的比较:一,早期(1792—1800年)社会背景及历史文化的变迁,使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们的境遇、社会地位、思想,以及创作音乐风格也经历了一个从海顿没有深刻精神内涵的闲适,到莫扎特个人思想情感初步个性化表达的优美、秀丽和热情,再到贝多芬充满个人主观意志和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的崇高这样一个渐变的过程。

简述海顿的钢琴奏鸣曲

简述海顿的钢琴奏鸣曲

简述海顿的钢琴奏鸣曲海顿是著名的晚期古典音乐作曲家,他的钢琴奏鸣曲在欧洲音乐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海顿出生于1732年,他8岁开始学习音乐,11岁开始在音乐学校学习,13岁被一个贵族收养,在他17岁时,他进入了安斯特拉德音乐学院,学习作曲。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钢琴奏鸣曲,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是“凤凰”,“小狗”,“圣母颂”等。

海顿的钢琴奏鸣曲有其独特的特点,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强烈的情感,把浪漫主义的影响显示出来,音乐语言也犹如在一种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呈现出来,具有明显的古典主义风格,具有稳定的旋律结构,层次分明,富于变化,协调有序,抒情优美。

其中圣母颂是海顿最著名的钢琴奏鸣曲之一,它把古典浪漫主义的美德完美体现出来,在古典时期的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神的音乐”。

凤凰是海顿所创作的著名的钢琴奏鸣曲之一,它充满了优美的旋律线条,戏剧性地加强了情绪,在发展过程中运用了变奏和进行技巧,以展示海顿对钢琴技法的深厚功力,将浪漫主义音乐和充满激情的抒情思想完美地表现出来,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深受观众喜爱。

小狗是海顿的另一部钢琴奏鸣曲,它既抒情又古典,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用简单的旋律语言,表现出对一只小狗的情思,把浪漫主义的影响充分发挥出来,充满了暖心和感动,被誉为“新古典浪漫主义的音乐”。

海顿的钢琴奏鸣曲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代表着海顿的精神,象征着晚期古典音乐时代的完美写照,其中凤凰、小狗以及圣母颂都是海顿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们充满着西方精神,将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完美结合,形成海顿独特的音乐气息。

海顿的钢琴奏鸣曲已经成为影响欧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欧洲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海顿的钢琴奏鸣曲是对古典音乐史上伟大历史进程的雄心壮志,是欧洲文化发展史上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海顿的钢琴奏鸣曲提供了古典乐器演奏家以及乐况观众一种高贵和沉思的感受,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古典音乐中抒情优美的旋律,在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中,人们能够体会到浪漫主义精神的强大魅力,学习他的作品,感受其抒情的气息,这也是海顿钢琴奏鸣曲留存下来的原因。

浅析海顿钢琴奏鸣曲风格及演奏分析

浅析海顿钢琴奏鸣曲风格及演奏分析

浅析海顿钢琴奏鸣曲风格及演奏分析作者:周韵来源:《艺术研究》2020年第04期摘要:海顿属于西方古典音乐领域著名的音乐家,因其在音域领域开创性的贡献,使得其被誉为“世界交响乐之父”。

以往学术领域针对海顿音乐的研究,大多把研究的焦点关注在其管弦乐作品上,而缺乏对其钢琴曲作品的关注,尤其在其钢琴奏鸣曲方面,音乐领域对其的研究相对薄弱。

本文认为,这是目前音乐领域在海顿音乐研究方面有待加强的地方,所以,笔者以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在创作生涯发展方面的不同阶段性,就其各个时期的风格与演奏分析进行了解析,对于演奏分析,主要通过演奏技巧方面进行解析,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音乐领域海顿音乐研究理论的丰富与发展而提供有益的推动。

关键词:海顿钢琴奏鸣曲风格演奏分析海顿以管弦乐创作著称于世,不过在海顿的一生中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奏鸣曲,其音乐作品饱含真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对世界钢琴奏鸣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后世研究钢琴奏鸣曲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拟以海顿在不同创作时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征为切入点展开研究,对其演奏进行分析,从而希望探讨海顿在这一领域的音乐创作所产生的艺术价值及其对现代音乐发展造成的影响。

一、作曲家生平简介弗兰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奥地利,其属于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之一,对交响乐的发展做出了杰出推动和影响,其属于音乐创作方面的全能人物,在音乐创作上其广泛涉猎各种体裁形式,并开创性地发展了交响乐和四重奏,其属于西方音乐发展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莫扎特、贝多芬都深受海顿的影响,称其为音乐巨人也毫不为过。

海顿出生于一个平民家庭,其父是一名马车工匠,不过因其父母都热爱音乐,从小海顿就被送入教堂唱诗班,学习各类宗教音乐的演唱和乐器演奏,其最初在维也纳斯蒂芬大教堂学习,因其出色的演唱水平和全能的音乐表现,使得其在唱诗班中担任童声歌手、钢琴伴奏、小提琴伴奏等多种角色,这使得海顿从幼年开始,就广泛接触了多种类型音乐的表演,为其后来音乐生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

第一钢琴奏鸣曲(献给约瑟夫.海顿)f小调 Op.2 No.1《第一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呈献给他过去的老师海顿。

这首奏鸣曲具有悲剧性情绪,明显地暗示和显露出贝多芬精力旺盛的写作欲望及其深刻独创性。

这首奏鸣曲以精练的钢琴写法,澎湃着阴暗的热情,可以窥见到贝多芬日后强烈的、自成一体的乐调作风。

这首作品的节奏较为单调,小节间的区分也多少有点生硬,还留存着较为幼稚的作曲法。

尽管如此,在这首作品巾已经强烈地流露出贝多芬式的特质,头尾的两个乐章把贝多芬刚强和独特的个性表现得异常明显。

安.鲁宾斯坦曾经说过:“在Allegro中,一个音符也不象海顿和莫扎特,它充满了激情和戏剧性,一张愁眉不展的贝多芬面容。

Adagio按照当时的时代精神写成,但它毕竟还是较少柔媚。

在第三乐章中又是新的风味,这是戏剧性的小步舞曲。

在第四乐章中是同样的性格,其中没有一个音象海顿和莫扎特……。

”罗曼.罗兰非常正确地感觉到贝多芬在这首奏鸣曲中的音乐形象性方向,他指出:“在初期,在奏鸣曲第二号第一首中贝多芬还采用听到过的表达方式和句子。

但已经出现了粗鲁的、强烈的、断断续续的音调,这种音调在借用的语言说法上留下了痕迹。

本能地流露出思维的英勇气质,这不仅表现在大胆的性格上,而且表现在明确地、毫不含糊地意识到,怎样选择、决定和舍弃。

沉重的音型:在线条中再也没有莫扎特和他的模仿者所特有的猫一样的灵活。

它是笔直的,由坚定的手把它勾画出来。

它象一条极短的,但宽广平铺的道路,从一个想法转入另一个。

这是灵魂的大道,整个民族可以沿着这个大道走过。

不久,载重车队的士兵和轻骑兵也将通过它。

”《第一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个性形成的杰出证明。

它衬托出贝多芬新的思想、新的形象,肯定了贝多芬先进的理智与感情相统一的伦理,表明了贝多芬把内心所有的力量服从于英勇的业绩、高尚的目的。

这首作品与日后的《热情奏鸣曲》是相通的,显露出《热情奏鸣曲》的面目。

曲体分析第一乐章快板(Allegro) f小凋 2/2拍子奏鸣曲式1.呈示部(1—48)(1—8)主要主题 (f)(9—16)连接(16—20)动机重复(21—41)副主题 (bA)(42—48)结尾2.展开部(49—100)(49—94)主、副题动机发展(95—100)模进3.再现部(101—147)(101—108)主要主题 (在原调上)(109—119)连接(120—140)副主题 (在主音调上)(141—147)结束主题4.尾声(147—152)第二乐章柔板(Adagio) F大调 3/4拍子较高等级的回旋曲式(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1.呈示部(1—31)(1—16)主要主题 (F)(17—22)连接(23—27)副主题 (c)(28—31)重复结束2.再现部(32—58)(32—47)主要主题 (在原调上)(48—58)副主题 (在主音调上)3.尾声(58—61)第三乐章小快板的小步舞曲 [Menuetto(Allegretto)] f小调 3/4拍子小步舞曲复合歌谣曲式1.主歌谣曲式(1—40)(1—14)小步舞曲主题 (f一 A)(15—28)转调展开(29—40)主题 (原调一主音调)2.三声中部(41—73)(41—50)三声中部主题 (F—c)(51—65)中间部分(66—73)再现部 (主调一主音调)3.再现的主题歌谣曲式(1—40)4.没有尾声。

探究海顿钢琴奏鸣曲风格及演奏要点

探究海顿钢琴奏鸣曲风格及演奏要点
简言之,作为18世纪下半叶最为重要的作曲家之一,[3]海顿钢 琴奏鸣曲对于钢琴作品演奏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丰富多彩 的以乐元素、特点鲜明的设计都对广大钢琴学习者了解奏鸣曲的特 点深有好处。■
[参考文献] [1] 杨斌媛.海顿钢琴奏鸣曲音乐特征分析—以《降E大调奏鸣曲》 (Hob.XVI/52)第一乐章为例[J].当代音乐,2017,08. [2] 刘瓅元.海顿g小调第五十九弦乐四重奏“骑士”Op.74 No.3作品解 析[J].当代音乐,2017,07. [3] 王贺.解析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的创作手法与整 体结构[J].当代音乐,2017,11.
分析海顿钢琴奏鸣曲的演奏要点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在了解创 作时代背景与创作动机的同时,还得对演奏要点与技能技巧充分把 握,以此才能体现作品内涵与情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究 海顿钢琴奏鸣曲的演奏要点。
第一,了解海顿钢琴奏鸣曲情感表现特征。海顿的钢琴奏鸣曲 常给人一种高雅脱俗之感,节奏清新明快,旋律深入人心,和其他 音乐作品相较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弹奏海顿钢琴奏鸣曲时,演 奏者需站在作曲家的角度探索作品的真实想法与意图,然后基于此 了解触键要求,对连奏、经过音、跳音等要处理的恰到好处,体现 不同弹奏法的特点;最后,需对作品内涵深度剖析,在弹奏中注入 饱满的感情,以此打动听众。另,演奏时切忌肢体僵硬,肩、颈、 手臂、手腕都要处于适度放松状态,在正确的力量传输下,通过指 尖表现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只有全身心的投入与配合才能赋予演 奏无穷的魅力,也只有在放松状态下,触键才能更加灵活自然,以 此保障弹出来的音响效果连绵饱满。
第三,节奏与速度。海顿钢琴奏鸣曲是古典钢琴音乐的代表, 旋律的歌唱性较强,表现时与民歌相似,自然流畅的展现音乐魅 力。在演奏海顿钢琴奏鸣曲时,要注意演奏的节奏,对于演奏力 度合理把握,同时,跳音、装饰音常常表现弹奏特点,装饰音常通 过倚音、回音等体现。除此之外,海顿钢琴奏鸣曲没有标注节拍速 度,演奏时需分析作品风格与表现方式,并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以及实际弹奏能力科学安排。

海顿c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特点

海顿c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特点

海顿c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特点
海顿c大调奏鸣曲是海顿经典的钢琴作品之一,由三个乐章组成。

其中第一乐章是整个曲子的引子,给人一个听觉的惊喜和美好的感受。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经典钢琴作品第一乐章的演奏特点。

首先,这首乐章的音乐特点是清晰明快的旋律,表达了积极向上、欢快、深情、清新的感觉。

相比于其他音乐作品,这首乐章的特点在
于它快速跳跃的旋律,既有展现音乐技能的实力感,又有深深的感情
理解和表现力。

其次,这首乐章的节奏感非常明显,这也是它给人的最大感受之一。

从一开始的节奏感非常强烈的主旋律出发,配上清晰明快的琴音,可感受到音乐在你的心中激荡回荡,有一种轻盈快速的感觉。

其次,这首乐章的演奏难度相对较高,需要演奏者掌握一定的技巧。

演奏者需要对乐曲进行逐一演练,对于复杂的音符,还需多加练习。

同时,演奏者还需要根据乐曲特点,注重音符和速度的准确性,
让音乐更加动人。

最后,这首乐章的演奏需要大师级的表演能力。

演奏者需要通过
自己的表演让听众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表演者还需要考虑音乐所
表达的情感,以及要呈现出的奇妙感受,从而带领听众进入一个灵动
的世界中。

总结来说,海顿c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是一首非常经典的钢琴作品,表达了积极向上、欢快、深情、清新的感觉。

而且,这首乐章需
要演奏者具备一定的技巧,注重速度和音符准确性,通过自己的表演
和理解,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奇妙的感受呈现给听众。

正是这些
特点,使得这首乐章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

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的文本分析与演奏风格初探

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的文本分析与演奏风格初探

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的文本分析与演奏风格初探姓名:梅雅洁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课程与教学论钢琴教学法指导教师:邹逢时20090415 摘要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之一。

在交响乐、弦乐四重奏的创作方面,他首先确立了四个乐章的组合原则和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的配器原则,还确定了奏鸣曲的曲式原则,这些成就使他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者,是世人公认的“海顿爸爸”、“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奠基人”。

关于海顿音乐作品的研究,人们更多地关注其交响乐、弦乐四重奏,而钢琴奏鸣曲的研究却显得有些薄弱。

本文以《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49)的文本作为分析基础,从钢琴演绎的角度迸一步研究如何恰当地表现作品的精神内涵,对海顿晚期音乐中的旋律、和声特征、节奏、装饰音等一系列问题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与归纳,较深入地研究了海顿晚期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降E大调奏鸣曲》是十八世纪后半叶五部最有影响的奏鸣曲之一,它展现了海顿在键盘创作方面的所有努力和才华,是海顿最伟大的钢琴奏鸣曲之一。

通过对《降E大调奏鸣曲》的文本分析研究,不仅对演奏者从不同的角度演绎这首作品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同时,也为研究海顿晚期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点和演奏风格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海顿;钢琴奏鸣曲;古典主义;晚期;文本;演奏风格ABSTRACTFranzJosephHaydnisoneoftheViennaclassicalfamouscomposers.Inthecreationaspectofsymphonyandstringquartet,hehadfirstestablishedtheprinciplewhichfourmovementscombinationandthesymphonyorchestraestablishment,butalsohaddeterminedtheprincipleofsonataform,theseachievementscausedhimtobecomefounderofViennaclassical.Haydniscalled‘“papaHaydn’’。

海顿《C大调钢琴奏鸣曲》曲式分析

海顿《C大调钢琴奏鸣曲》曲式分析

当代音乐2020年第12期MODERNMUSIC海顿«C大调钢琴奏鸣曲»曲式分析彭星珲㊀冯㊀雪[摘㊀要]海顿«C大调钢琴奏鸣曲»Hob.XVI/1是海顿于1750-1755年间创作的第一首钢琴奏鸣曲ꎬ作为海顿钢琴奏鸣曲的开篇之作ꎬ该作品在结构㊁曲式基本构成要素及音乐发展手法上展现出众多特点ꎬ如主部与连接部融为一体㊁主副部均为叠起结构以及展开性变奏等ꎮ[关键词]海顿ꎻ钢琴奏鸣曲ꎻ曲式结构[中图分类号]J614 3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7-2233(2020)12-0105-03[收稿日期]2020-06-25[作者简介]彭星珲(1997 ㊀)ꎬ男ꎬ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ꎻ冯㊀雪(1983 ㊀)ꎬ女ꎬ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高级教师ꎮ(济南㊀250014ꎻ济南㊀250000)㊀㊀«C大调钢琴奏鸣曲»Hob.XVI/1创作于1750年ꎬ是已知海顿52首钢琴奏鸣曲中创作年份最早的一首ꎬ其各乐章在曲式结构上都有着鲜明的特点ꎬ同时也彰显着海顿的早期创作风格ꎮ一㊁突出叠起结构的奏鸣曲式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ꎬ主调为C大调ꎬ4/4拍ꎬ包括呈示部㊁展开部㊁再现部三大部分ꎮ虽然该乐章在整体曲式结构的划分上已经趋向典型的奏鸣曲式ꎬ但在其呈示部的构成中可以看出早期奏鸣曲式所具有的特点 不独立的连接部以及短小的结束部ꎮ另一方面ꎬ叠起结构[1]的大量出现也成为了该乐章的标志性特点ꎮ(一)呈示部(1-17小节)呈示部主部副部结束部1-78-1516-17CGG1 带有叠起结构特点的主部叠起结构为英文 sentence 的中文译名ꎬ勋伯格首次将其与 period 相区分ꎬ指的是 以两个等长片段开始ꎬ这两个片段多为相似关系ꎬ偶为对比关系ꎬ其后续部分基于此而展开ꎬ以更强的音乐推动力趋于某个终止 [2]ꎮ主部由叠起结构构成ꎬ包括开始两小节的相似片段a㊁a1及后续部分Xꎬ片段a与a1为模进关系ꎬ后续部分X一气呵成ꎬ结束了C大调半终止ꎬ见谱例1ꎮ谱例1:主部主题旋律由分解和弦构成ꎬ和声走向为T-S-D-Tꎬ伴奏音型为阿尔贝蒂低音ꎬ在给人明快轻松的感觉同时ꎬ突出了和声的功能性进行ꎮ而主部主题在大调和声上的简单功能性进行在海顿早期其他作品中均有体现ꎬ如海顿第二首«降B大调奏鸣曲»及第三首«C大调奏鸣曲»中ꎬ主部主题中都没有副三和弦及副属和弦的引入ꎮ从听觉上以及谱面分析中可知ꎬ主部的结构十分紧凑ꎬ并不能准确的划分主部与连接部ꎬ即便第五小节是属六和弦到主和弦的全终止ꎬ也不是完满全终止ꎬ收束感也较弱ꎬ因此主部和连接部一体化程度高ꎬ或者说连接部并没有独立ꎬ见谱例1ꎮ其原因就在于主副部形象之间对比并不强烈ꎬ而此时连接部的主要作用就是在调性上联系主部和副部[3]ꎬ也正是这一方面体现了海顿早期奏鸣曲式主部与连接部融为一体的特点ꎮ2 带有叠起结构特点的副部该乐章呈示部中的副部整体具有叠起结构的特点ꎬ如谱例2所示ꎬ副部主题旋律依旧延续了主部主题的分解和弦式的跳进ꎬ但音符时值由四分音符变为以八分音符为主ꎬ同时也具有模进㊁倒影等手法ꎬ低音依旧是阿尔贝蒂伴奏音型ꎬ在片段a陈述过后ꎬ片段a1是a的重复ꎬ后续部分X持续发展直到副部结束于完满全终止ꎮ501谱例2:3 短小的结束部结束部由叠入终止引入ꎬ同时也仅仅是副部结束时终止式的补充ꎮ可以看出早期奏鸣曲式具有短小的结束部的特点ꎮ(二)展开部(18-33小节)展开部展开中心1展开中心2准备部分18-2324-2930-33d-aaa-C展开部包括两个展开中心及准备部分ꎬ展开中心1与展开中心2相继展开了主副部的材料ꎮ1 主部材料的展开展开中心1主要基于主部主题材料进行调式调性变换与模进发展ꎬ调式调性由呈示部中副部的G大调转到小属调d小调ꎬ之后转到a小调ꎬ而其中出现的逆回音是主部材料所没有的ꎬ见谱例3ꎮ因此ꎬ可以看出海顿在该部分的展开过程中不仅对调式调性㊁旋律线进行了展开ꎬ对装饰音的使用也极为重视ꎮ谱例3:2 副部材料的展开展开中心2主要依据呈示部中副部前两小节的材料进行展开ꎬ调式调性依旧在a小调上ꎬ其过程伴随着音符时值的改变ꎬ由呈示部副部材料中的四分音符变为紧凑的八分音符ꎬ进一步增强了音乐的推动力ꎮ3 准备部分准备部分没有属准备句ꎬ只有停留在再现部前一小节的主调的属和弦ꎮ总体上是主部材料以模进的方式逐步过渡到再现部ꎬ也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假再现功能ꎬ见谱例4ꎮ谱例4:(三)再现部(34-50小节)再现部在规模上完整的再现了呈示部ꎬ副部调式调性回到主调C大调ꎬ体现了奏鸣原则ꎮ二、较为短小的古奏鸣曲式第二乐章由古奏鸣曲式构成ꎬ其结构较为短小ꎬ且主副部之间具有展开性变奏的特点ꎮ(一)呈示部(1-8小节)呈示部主部连接部副部1-23-45-8CCG1 具有模进特点的主部主部虽然仅有两小节ꎬ但有明确的完全终止式与连接部划分开ꎬ整体上包括两组模进ꎬ如谱例5所示ꎮ谱例5:2 两小节具有独立意义的连接部该乐章的连接部在结构特点上不同于第一乐章呈示部中的连接部ꎬ虽然同为两小节ꎬ但该处的连接部更加有独立的意义ꎬ且 五脏俱全 ꎮ可以看出ꎬ连接部前后均有明显的终止式划分以及八分休止符的短暂停顿ꎬ并且听觉上给人清晰的段落感ꎮ对其内部细分可以发现(见谱例6)ꎬ短短的两小节完全有着连接部的三阶段的意义ꎬ第三小节前两拍为准备阶段ꎬ依旧是在原调上进行ꎬ后两拍开始转入了G大调ꎬ一直到第四小节结束于G大调半终止ꎬ即过渡阶段和属准备ꎬ虽然每个阶段都极其过于短小ꎬ但由此可以看出连接部逐渐开始走向独立ꎬ向成熟时期的奏鸣曲式过渡ꎮ谱例6:601当代音乐 2020年第12期3 具有展开性变奏特点的副部展开性变奏一词为英文 DevelopingVariation 的译名ꎬ指 从一个既有主题生发出另一个主题ꎬ这两个主题又是明显对比的[4] ꎬ该乐章呈示部中副部主题就是由主部主题通过展开性变奏生成ꎮ首先旋律线由主部第1-2小节的上行模进变为了以下行级进为主ꎬ其次在调式调性方面转向了属调ꎬ且前后均有明显的终止式划分ꎬ综合旋律线的对比及调性关系可知第五小节前后为两个相互对比主题形象ꎮ细看其内部材料构成发现ꎬ副部第五小节材料b1中C-B-A的进行是根据第二小节材料b中的E-D-C截取后模进发展而来ꎬ最明显的对比为材料a1中G-D的下行跳进ꎬ这也是根据第一小节材料a的G-C进行倒影得来ꎬ主部主题经过变化发展生成副部主题ꎬ两个主题明显对比ꎬ因此ꎬ该呈示部中主副部之间具有展开性变奏的特点ꎬ见谱例7ꎮ在结构上ꎬ副部(5-8小节)包含两个相似的片段且后续部分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ꎬ最后结束于G大调全终止ꎬ为典型的叠起结构[5]ꎮ谱例7:(二)展开再现部展开 再现部展开主部副部9-1314-17G-F-CC展开 再现部是古奏鸣曲式的标志性特点ꎬ9-13小节开始为主部材料的移调重复ꎬ之后进行了两小节的展开ꎬ其后副部完全再现ꎬ结束于C大调完满全终止ꎮ三㊁典型的复三部曲式第三乐章是典型的带有三声中部复三部曲式ꎬ主调为C大调ꎮ㊀㊀(一)再现单三部曲式的小步舞曲第一部分A是再现单三部曲式构成的小步舞曲ꎮA部开始材料与第一㊁二乐章开始的材料大致相同ꎬ都以分解和弦式的旋律进行发展ꎬ两乐句分别结束与C大调全终止和半终止ꎮB部在旋律线㊁调式调性㊁和声㊁力度等方面与A部产生对比ꎬ其中调性由C大调转到下属调F大调ꎬ随后转主调并开始再现部ꎬ再现部完整的再现了A部ꎮ㊀㊀(二)再现单三部曲式的三声中部第二部分B是由再现单三部曲式构成的三声中部ꎮABA:A::BA : :C: :DC:ABA1-89-1213-2021-2829-3536-4344-5152-5556-63CF-CCc降EcCF-CC㊀㊀C部的调式调性由主调C大调转到同主音小调c小调ꎬ在音响特点上与A部的轻快明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ꎬ两乐句为同头异尾的关系ꎬ分别结束于c小调不完满全终止与完满全终止ꎮ对比部分开始处虽然在材料上与C部相似ꎬ但调式调性通过对置的方法转换到了关系大调降Eꎬ并且出现了新的大切分节奏音型ꎬ与C部对比明显ꎬ见谱例8ꎮ谱例8:结㊀语通过对海顿«C大调钢琴奏鸣曲»Hob.XVI/1的研究发现ꎬ虽然该首奏鸣曲在创作时间上处于前古典主义初期阶段ꎬ但在曲式结构上相较于同时期的其他作品更加复杂ꎬ海顿不仅在相当早期的创作中体现了较为明确的奏鸣曲式ꎬ并且作品中也有着一些明显的结构特点ꎬ如古奏鸣曲式中短小但独立的连接部㊁主副部的展开性变奏特点及主副部突出的叠起结构等ꎬ而这些特点在海顿早期的其他作品如第二首«降B大调奏鸣曲»和第三首«C大调钢琴奏鸣曲»均有所体现ꎬ因此可以大致看出海顿早期作品的创作特征ꎬ也对进一步研究海顿的作品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ꎮ注释:[1]郑㊀刚.何谓 sentence ?[J].音乐研究ꎬ2020(01):57 68.[2]同[1].[3]钱仁康ꎬ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ꎬ2001:170.[4]郑㊀刚.论展开性变奏[J].音乐研究ꎬ2017(05):101 112.[5]同[1].(责任编辑:崔晓光)701彭星珲㊀冯㊀雪:海顿«C大调钢琴奏鸣曲»曲式分析。

海顿作品音乐风格特点——以《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

海顿作品音乐风格特点——以《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

当代音乐2020年第6期MODERNMUSIC海顿作品音乐风格特点以«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张舒扬[摘㊀要]作为维也纳古典音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位作曲家之一ꎬ海顿的音乐作品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ꎮ其在古典主义时期三个阶段的音乐创作更体现了他在音乐创作思想上大胆地尝试和不断地追求ꎮ海顿早期的奏鸣曲结构较为简单ꎬ继承了前古典主义音乐风格ꎮ本文将通过对海顿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之一«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分析ꎬ来探讨海顿音乐作品中的轻快㊁幽默㊁趣味高雅的风格特点ꎮ[关键词]海顿ꎻ«F大调奏鸣曲»ꎻ音乐风格[中图分类号]J65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6-0092-03[收稿日期]2020-01-31[作者简介]张舒扬(1990 ㊀)ꎬ男ꎬ常州大学艺术学院钢琴教师ꎮ(常州㊀213000)一㊁概㊀述海顿作为古典乐派第一人ꎬ和同时期的莫扎特㊁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音乐三杰ꎮ海顿的音乐形式多样ꎬ且充满趣味性ꎬ他的一生写了62首钢琴奏鸣曲ꎬ而他的早期创作占了全部作品的一半ꎮ从他的创作作品中我们可以探寻海顿为古典音乐带来的惊喜和活力ꎬ同时从他的音乐作品中去欣赏海顿为音乐注入的性格与灵魂ꎮ二㊁海顿简介海顿是古典音乐时期的代表人物ꎮ古典音乐不同于浪漫主义时期自由而彰显作曲家思想的音乐创作ꎬ从一定意义上说更具有简洁㊁精练㊁严谨的音乐风格特点ꎬ而海顿作为古典主义时期早期的音乐代表人物ꎬ虽然同样遵循严谨的音乐结构和简洁的和声ꎬ但同时结合自身的性格ꎬ把幽默这个鲜明的个性融入他的音乐创作中ꎮ三㊁海顿«F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片段分析海顿«F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采用的是三段式曲式ꎬABA的结构ꎮ作为一首标准的古典奏鸣曲ꎬ相较于浪漫主义时期肖邦的奏鸣曲或是勃拉姆斯的奏鸣曲ꎬ无论从乐句的划分ꎬ还是触键的处理上ꎬ都要更为严谨而有度ꎮ这里将对海顿这首奏鸣曲中的部分乐句进行分析ꎬ以便能通过分析更好地去探寻海顿作品中的音乐风格个性ꎮ谱例1:乐章的第一句(谱例1)看似简单ꎬ却不能忽略ꎮ本乐章由不完全小节起句ꎬ不完全小节在很多时候需要由弱起句ꎬ意在把重拍落在后方的正拍音上ꎬ然而很多时候在演奏的过程中还是会弹出正拍起句的感觉ꎮ其实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在起句时把预备拍先数进去ꎬ比如谱例1中ꎬ在起句之前ꎬ先在心里打出两拍半的预备拍ꎬ这样不仅能把握住节奏ꎬ最主要的是从结构上给人非常明确的不完全小节起拍的感觉ꎮ另外ꎬ从演奏风格上看ꎬ前两小节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触键风格ꎬ既可以把这句话演奏成如同绅士一般严谨而低调的触键感觉ꎬ也可以把这句话演奏成轻快而跳跃充满幽默感的触键ꎮ这里更建议尝试后者的触键ꎮ首先ꎬ顿音记号表示短促而有力的触键ꎬ同时结合海290顿自身的个性ꎬ轻快的风格更接近他想表达的音乐情绪ꎮ谱例2:从谱例2中我们可以发现ꎬ右手部分以半拍一个单位组成一个连音线条ꎬ并用相似的结构重复了三次ꎮ通过对和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ꎬ这是一个主到属到主的和弦进行ꎬ相同的句法ꎬ但和声的色彩不同ꎬ演奏也一定要有区分ꎮ第一个主和弦表现出肯定坚毅的感觉ꎬ而属和弦的色彩可以适当柔和一些ꎬ为最后回到主和弦进行一个铺垫ꎮ同时ꎬ强弱强的音色对比在听觉上不会显得枯燥乏味ꎮ所以在触键的过程中ꎬ第一和第三句音色接近ꎬ我们需要把触键的位置靠近指尖ꎬ表达出较为扎实明亮的音色ꎬ而中间属和弦的触键我们可适当放平手掌ꎬ靠指腹触键ꎬ把声音适当柔和ꎬ音色就能有一定的区分度ꎮ在这个谱例中还有一个较为有趣的音ꎬ就是第9小节的这个右手二分音符ꎮ这个降E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听上去并不那么舒服ꎬ甚至有点突然ꎬ然而在触键的过程中ꎬ我们更应该适当突出这个看上去似乎不那么和谐的音ꎬ从而吸引听觉上的注意ꎮ谱例3:谱例3这段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段ꎬ说有趣是因为这里应该去模仿一种小猫走路般的触键ꎮ连续的顿音ꎬ在触键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声音的颗粒感ꎬ同时又要保证句子旋律的连贯性ꎬ所以把握触键的状态至关重要ꎮ同时ꎬ句子结构虽是下行ꎬ但在演奏过程中ꎬ应该把每句话做适当的渐强和推动ꎮ同时结合每次十六分音符位置的升高ꎬ除了每个小句子的推动ꎬ大方向上的音乐结构要呈现向上爬的趋势ꎮ谱例4:谱例4中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调性的转变ꎮ在第28小节后ꎬ根据和声的走向ꎬ这里其实最想听到的是一个结束音ꎬ即终止式的感觉ꎮ然而海顿却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把调性进行了转移ꎬ整个和声色彩听上去就像忽然停滞在半空中的感觉ꎮ其中处理其实在海顿的作品中较为常见ꎬ也是海顿的一种擅长的音乐处理方式ꎮ对于这样的情况ꎬ我们在演奏中ꎬ不但不能弱化这个和声ꎬ相反ꎬ我们要做的应该是表现出这个看似意料之外的音ꎮ我们可以在这个和声上加入一个非常简短的踏板ꎬ强调出这个和声的变化和有趣ꎮ谱例5:谱例5中ꎬ通过分析ꎬ我们可以发现这段跑动中需要突出的是每组四十六节奏型中的第一个音ꎬ即大指上的低音及小指上的高音ꎮ从跑动的要求上说ꎬ我们应该做到节奏的均匀ꎬ但从触键的要求上说ꎬ这里应该遵循一强三弱㊁一紧三松的触键原则ꎬ突出低音和高音ꎬ而不能让触键力390张舒扬:海顿作品音乐风格特点 以«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度和触键方式太过统一ꎮ另外ꎬ需要注意的是ꎬ低音和高音的部分在这里进行了一个音色和力度的对比ꎬ所有低音区的部分以中强的力度触键ꎬ音色上呈现饱满而偏厚重的色彩ꎮ而高音区的部分则通过弱的力度进行把控ꎬ整体感觉轻巧透亮ꎮ小指上的高音则需要通过向外打开的动作把高音强调出来ꎬ区分强弱对比和触键音色ꎮ这里急速的声音高低改变可以说表现着海顿对音乐控制的从容和幽默ꎮ谱例6:谱例6这个小乐句可以说很能体现海顿的幽默风格ꎬ向下的收句在演奏的过程中不能过于严肃ꎬ相反ꎬ这里的整体感觉就像一种向下流动的波纹ꎬ有结构ꎬ但不需要太多具体的形状ꎬ给人一种看似漫不经心㊁随心所欲的结尾ꎮ四㊁海顿的音乐性格特点海顿的这首«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可以说是海顿诠释幽默的典型ꎬ急速的音量高低对比㊁调性的转变ꎬ以及看似漫不经心的音乐句法ꎬ都构成了海顿创造幽默式浪漫的方式ꎮ可以说海顿的音乐幽默特点是受到多方面影响的ꎮ海顿是一位宫廷作曲家ꎬ他的一生直率㊁乐观ꎬ这样的性格与他在宫廷中的境遇有关ꎮ在长达三十年的宫廷音乐创作中ꎬ他遇到了赏识他的亲王ꎬ海顿在他担任宫廷首席乐队指挥期间尝试了大量音乐的风格ꎬ可以说他有着很多作曲家不具备的优势和资源ꎬ这也造就了他在音乐中的各种大胆想象ꎮ海顿的音乐充满了幽默和趣味性ꎬ这样的风格特点不单单存在于他的钢琴作品中ꎬ在他的交响乐中和弦乐四重奏中ꎬ这样的特点也不在少数ꎮ最著名的是海顿的« 惊愕 交响曲»第二乐章ꎬ一般来说这是一个慢板乐章ꎬ人们正听得昏昏欲睡ꎬ而此时忽然地重音响起ꎬ犹如当头一棒ꎬ惊醒了正在熟睡的贵族们ꎮ可以说海顿非常擅长利用忽高忽低的强弱变化让人摸不着头脑ꎬ又比如本文分析的«F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ꎬ这里也是运用了强弱的快速对比(参照谱例6)ꎮ而在海顿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中ꎬ强弱拍的颠倒让人也着实摸不着头脑ꎮ如果说声音的张力是海顿的第一个幽默ꎬ那海顿常用的第二个幽默就是对调性的灵活控制ꎮ海顿的«D大调钢琴三重奏»的最后一个乐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ꎮ在这里海顿将降A大调的五音降E在休止两小节后突然 变 为B大调的三音升Dꎬ降E实际上没有变ꎬ变的只是和声ꎮ[1]但从音乐的情绪上ꎬ这种细微的转变往往给人 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感受ꎮ海顿有趣的音乐作品还有很多ꎬ他的音乐既不像巴赫般庄严而又充满宗教色彩ꎬ亦不像莫扎特的钢琴作品充满戏剧性ꎬ更不像贝多芬那般宏大ꎬ可以说海顿的作品表述的是普通人的语言ꎮ海顿曾经就音乐创作ꎬ在致友人的信中说道: 在这个世界上ꎬ快乐而满足的人真是寥寥无几ꎬ人们到处为痛苦和忧虑所逼迫ꎬ也许我的作品有时可能成为一股源泉ꎬ使那些满怀忧郁或疲劳的人从中得到一时的安定和休息ꎮ [2]可以说音乐就是对生活的写照ꎮ海顿一生少有烦恼ꎬ衣食无忧ꎮ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作的音乐充满活力ꎬ明朗乐观ꎬ极具幽默感和民间感染力ꎮ可以说生活环境造就了海顿音乐 亲民 的个性ꎬ不做作ꎬ简单而纯粹ꎬ这也是艺术的独特魅力ꎮ注释:[1]杨燕迪.严肃音乐中的幽默[N].文艺报ꎬ2018-07-27.[2]胡千红.钢琴音乐流派与风格特征[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ꎬ2013:87.(责任编辑:崔晓光)490当代音乐 2020年第6期。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比较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比较


关 于 主 题 的 比较
海顿 《 D 大 调奏 鸣曲》 X VI : 3 7 的主部主题与副部主 题之 间
存 在的关 系比较 紧密。
谱例 1 : 海顿《 D 大调奏 鸣曲》 XVI : 8 7 主部主题
康 塔塔 相对 。 ”l 7 世 纪 的奏 鸣 曲主 要 指室 内奏鸣 曲和教 堂奏 鸣 曲。室 内奏鸣 曲由几首风 格化 了的舞 曲组 成 , 后 演 变成今 天 的
原则为副部主 题调性 服从 原则 。 这是 现在 对古典 奏 鸣曲式作 为曲式结 构 的基 本 界定 。若将奏 鸣曲式 的发 展视为 动态过 程 ,
那 么奏 鸣 曲式 中 的上 述 原 则 早 在 巴洛 克 时期 就于两 种小的 曲式 , 一个是 为学 术界普 遍 认可的二 段式 , 另 一 个是 巴洛克 带有 利 都奈罗 的曲式 , 后者
莫 扎特 的钢 琴奏 鸣 曲主部主 题和 副部主 题之 间已经告 别
了海顿 的单 主题写法。
而古 二部 曲式 是 由法 国舞蹈 音乐 那里衍生来 的 …… 巴赫 时期 ,
A l
谱 ̄ J D 3 : 莫扎特 《 G大调钢 琴奏 鸣曲》 KV . 2 8 3 主部主题
, j f l J 叠 露

【 中图分类号】 G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0 4 5 0 — 9 8 8 9 ( 2 0 1 7 ) 0 6 C 一 0 1 7 2 — 0 3
在不 同历史时期 ,“ 奏鸣 曲”的内涵 和外延是不 同的。“ 奏 鸣曲 ( s o n a t a ) 源 自意 大 利语 s u o n a r e( 意 即发响 ) 。1 3 世 纪始见 于音 乐用 语 中, 1 6 世 纪初 泛 指各种 器乐 曲 , 以于声 乐 曲的泛称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海顿一生创作了62首钢琴奏鸣曲。

历史上, 音乐学家对于海顿全套钢琴奏鸣曲的分期各有己见。

两位海顿专家布郎(A. Peter Brown)和拉森(rsen)分别将所有海顿奏鸣曲分为5期和4期。

但关于早期奏鸣曲,两位专家的分期基本得到共识:从海顿最早的钢琴作品到1766年的作品。

因为1766年是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海顿供职的艾斯特哈兹家族(Esterhazy)在纽锡德尔湖教区新建了艾斯特哈兹行宫。

海顿随同艾斯特哈兹亲王住进了艾斯特哈兹,并在此走过了长达30年的音乐生涯。

海顿已出版的所有奏鸣曲中有18首是完整的早期作品,另外7首仅仅是主题部分。

海顿本人对他自己的早期作品并不很欣赏。

在给莱比锡出版商的书信中,他写到:“那些我年轻时的作品,不值得保存。

”海顿所谓“年轻时的作品”,其实是写给学生们的习作,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教学细节内容。

海顿没有想到这些早期作品中遗留的点点滴滴,已成为当今学生学习古典作品的最佳教材,并成为后人了解当时欧洲音乐风格不可缺少的宝贵钥匙。

幸好出版商们仍保留了少量的早期奏鸣曲供后人欣赏和研究。

笔者发现,海顿的早期钢琴奏鸣曲并未广泛引起教师们的关注,尤其是年轻教师们的关注。

学生经常在学习完少数小奏鸣曲后直接跳级到莫扎特或贝多芬等人的大型钢琴奏鸣曲。

这样的跳跃性选曲常常给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演奏造成很大的障碍。

根据作品难度的深浅、风格的演变而循序渐进地选曲,是钢琴教学的一大难点。

而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正是难度适中,连接于巴洛克与古典风格之间的最佳桥梁性作品一、多乐章的奏鸣曲纵观音乐历史文献,奏鸣曲这一曲式的形成是经过一个漫长的演变并完善过程的。

最早的三重奏鸣曲(trio sonata)、巴洛克时期的二段体键盘奏鸣曲(sonata)和古典时期奏鸣曲,其结构都有所区别。

就拿古典时期维也纳三杰的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奏鸣曲来说,其三人的奏鸣曲结构风格也有着诸多不同,笔者简要称之为海顿的摸索、莫扎特的完善和贝多芬的演变。

古典乐派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特点分析

古典乐派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特点分析

古典乐派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特点分析“古典”在音乐史上是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形成的“维也纳古典乐派”。

所谓奏鸣曲是一种乐器音乐的写作方式,而钢琴奏鸣曲是古典乐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以奏鸣曲式、古典乐派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以及典型奏鸣曲式的特征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通常采用奏鸣曲式的结构来演绎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因此,在该时期,奏鸣曲式被运用相当广泛。

随着音乐家的改革与创新,奏鸣曲式也出现不同的乐章体裁,极大程度丰富了古典乐派演奏形式,为现代留下无数音乐瑰宝。

1奏鸣曲式1.1奏鸣曲式含义奏鸣曲又称奏鸣曲套曲,是一种由不同乐章构成,用一件或者多件乐器与钢琴合奏的表演形式。

在材料和曲调上,奏鸣曲式既统一又对比矛盾,两个主题之间具有特殊的关系,并且积极开展与融合。

随着奏鸣曲式的发展,古奏鸣曲式与古二部曲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这种密切的关系被维也纳古典主义作家发挥到高峰。

同时,奏鸣曲式是一种再现曲式,也是一种复合曲式,复三部曲式与循环曲式和它之间具有共性,也有差异,三者最大的区别就是表现重点的不同,因此,在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

1.2奏鸣曲与奏鸣曲式奏鸣曲与奏鸣曲式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奏鸣曲是指多种乐器乐章作品的体裁,而奏鸣曲式则是某一作品或者乐章的典型曲式结构。

两者之间存在本质差异,同时又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为两者名称差异不大,很多新学者可能会将两者弄混。

正确区分奏鸣曲与奏鸣曲式是掌握奏鸣曲式的基础。

因此,不论是作曲者还是演奏者,都应该对两个概念进行充分了解,灵活运用。

2古典乐派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2.1海顿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阶段性特征明显是海顿钢琴奏鸣曲的主要特点,一般而言,海顿早期奏鸣曲分为三个乐章,风格尚未成熟,且组曲特征十分明显。

在这个阶段,海顿钢琴奏鸣曲作品第一乐章同时采用古奏鸣曲式,且篇幅往往比较小,风格质朴,结构简单。

随着时间的发展,海顿中期作品规模扩大,且风格发生了转变,音乐表现形式更为丰富,但同样对比性不大。

c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海顿讲解

c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海顿讲解

C 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海顿讲解海顿的 C 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的讲解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C 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海顿讲解》,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 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海顿讲解》篇1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大师,也是 18 世纪中叶钢琴音乐风格的演变的开拓者。

他的钢琴音乐风格明朗、活泼、乐观、幽默和富于民间气息。

C 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是海顿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首真正的奏鸣曲式。

这首奏鸣曲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它有四个乐章。

其中第一乐章是真正的奏鸣曲式:开头的主题坚定、率直、可爱,它含有几个适合不同方式展开的成分,尤其是第一小节的附点节奏和简洁的琶音式特点,以及在第三、四小节中的附加三连音其低音部只是以基本调性与和声结构简单地构成。

海顿在创作 C 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时,将音乐的主题和结构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他运用了简单的音乐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和音色,来表达出音乐的主题和情感。

他的音乐风格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力量。

在演奏 C 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时,要注意音乐的节奏和速度。

节奏要稳定,速度要适中,以充分表达音乐的主题和情感。

此外,要注意音乐的音色和响度,以充分展现音乐的魅力和力量。

总之,C 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是海顿的代表作之一,它体现了海顿音乐风格明朗、活泼、乐观、幽默和富于民间气息的特点。

《C 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海顿讲解》篇2海顿的 C 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是一个真正的奏鸣曲式,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主部、副部和结束部。

主部:主部以 C 大调为主,由两个主题组成。

第一个主题由四个小节组成,它的节奏坚定、率直、可爱,含有几个适合不同方式展开的成分,尤其是第一小节的附点节奏和简洁的琶音式特点。

在第三、四小节中的附加三连音其低音部只是以基本调性与和声结构简单地构成。

副部:副部由五个小节组成,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它以 G 大调为主,旋律优美、柔美,与主部的激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海顿作品音乐风格特点

海顿作品音乐风格特点

海顿作品音乐风格特点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是奥地利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他是交响乐、弦乐四重奏和钢琴奏鸣曲的奠基人,也是古典管弦乐队形式的开创者。

海顿留下了非常丰富和多样化的作品,其音乐风格也因此变化多端,表现出了他的天才和创新精神。

在海顿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独特的音乐风格特点,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海顿的音乐风格进行分析和探讨。

海顿的音乐作品风格特点之一是他对旋律的运用。

海顿的旋律朴实、优美,旋律线条清晰。

他擅长运用简单的乐句和旋律,巧妙地利用不同的乐器和音色,带来音乐的层层叠加,使得整个旋律更加立体丰满。

在海顿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听到很多美妙的旋律,如《军中进行曲》、《惊愕交响曲》等,这些旋律都非常优美和动听,让人印象深刻。

海顿的音乐中还充满了丰富多彩的和声。

他善于运用和声的对位、变化和发展,以及对和声色彩的运用。

海顿的和声既有稳重的古典主义风格,又有大胆的创新和变化。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对位的对话,和声层次分明,给人以十分丰富的听觉享受。

海顿的和声还具有音韵优美、动听的特点,以及对和声色彩的巧妙运用,使得整个音乐更加生动有趣。

海顿的作品中还有着丰富多样的节奏和节拍。

他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节奏和节拍来表现音乐的多样性和变化。

他的音乐中节奏明快,动感十足,节拍灵活多变,给人以充满活力和活泼的感觉。

海顿的作品中有很多节奏鲜明、强烈的部分,如《鸡交响曲》中的快速乐节,节奏明快,激情四溢。

海顿的作品中还有着丰富的音乐形式和结构。

他的作品形式丰富多样,从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到合唱曲等等,应有尽有。

海顿还善于运用复合形式,同时也善于创新。

他在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中为巴洛克时期的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成功地塑造了奠基于此的结构性注意。

这些结构性的变化和创新使得海顿的音乐更加富有活力和吸引力。

海顿的音乐作品中还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

海顿作品音乐风格特点

海顿作品音乐风格特点

海顿作品音乐风格特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是18世纪奥地利的一位著名作曲家,被尊称为“交响曲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

他的音乐风格深受巴洛克音乐和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影响,同时也开创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对后世的古典音乐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海顿作品的音乐风格特点。

海顿的作品具有明晰的结构和优雅的旋律。

他的音乐作品极富创造力,旋律线清晰流畅,富有变化和张力,整体结构严谨。

海顿擅长运用对位法和复调,编织出丰富多彩的音乐纹理,展现出令人赏心悦目的音乐美感。

他的作品旋律优美,情感丰富,具有明快愉悦的特点,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音乐享受。

海顿的作品具有丰富的节奏变化和鲜明的音色对比。

他善于运用不同的节奏形式和音色搭配,使作品具有动感和鲜明的层次感。

海顿的交响曲、弦乐四重奏和钢琴奏鸣曲等作品中,常常出现交错的节奏变化和反复的动机重复,使作品充满了活力和张力。

他善于利用管弦乐队和器乐编配,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音色效果,使音乐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

海顿作品的和声处理也是其音乐风格的重要特点之一。

海顿的和声处理技巧娴熟,既继承了巴洛克音乐的和声传统,又具有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特色。

他善于运用和声的变化和对位法的对位,使音乐具有丰富的和声色彩和和谐的音乐结构。

海顿的音乐和声处理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给人以深刻的理性和情感体验,是他作品的重要魅力之一。

海顿的作品融汇了多种音乐风格元素,具有综合性和超前性。

他在音乐创作中不拘泥于传统,大胆运用不同的音乐风格元素,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音乐语言。

海顿的作品既有巴洛克音乐的严谨和复杂,又有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朴实和优雅,同时还融合了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海顿音乐风格,为古典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海顿作品的音乐风格特点集中体现了优雅的旋律、丰富的节奏和音色变化、精湛的和声处理和综合性的风格融合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
---- 以(作品号Hob. XVI/20)为例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是古典奏鸣曲中包罗万象的微型世界,是巴洛克与古典风格演变的桥梁。

现在从曲式、调式、节奏、装饰音四个方面分析海顿早期奏鸣曲作品号Hob.XVI/20的风格特点,并阐述其钢琴演奏的意义。

从海顿最早的钢琴作品到1766年的作品是海顿早期的钢琴作品。

因为1766年是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海顿供职的艾斯特哈兹家族(Esterhazy)在纽锡德尔湖教区新建了艾斯特哈兹行宫。

海顿随同艾斯特哈兹亲王住进了艾斯特哈兹,并在此走过了长达30年的音乐生涯。

海顿已出版的所有奏鸣曲中有18首是完整的早期作品,另外7首仅仅是主题部分。

海顿本人对他自己的早期作品并不很欣赏。

在给莱比锡出版商的书信中,他写到:“那些我年轻时的作品,不值得保存。

”海顿所谓“年轻时的作品”,其实是写给人们的习作,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教学细节内容。

海顿没有想到这些早期作品中遗留的点点滴滴,已成为当今人们学习古典作品的最佳教材,并成为后人了解当时欧洲音乐风格不可缺少的宝贵钥匙。

幸好出版商们仍保留了少量的早期奏鸣曲供后人欣赏和研究。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正是难度适中,连接于巴洛克与古典风格之间的最佳桥梁性作品。

一、多乐章的奏鸣曲
作品号Hob. XVI/20三个乐章的篇幅较长,内容简洁明了,自然就成为人们学习完整地演奏奏鸣曲,掌握对这一重要古典音乐曲式总体结构的最佳选曲,为今后完整地演奏大型奏鸣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调式的特殊性
作品号Hob. XVI/20是被作曲家本人首次称为“奏鸣曲”的乐曲,也是他全部钢琴奏鸣曲中唯一采用c小调的一首作品。

三、人物化的节奏型
海顿的音乐风格以幽默而著称,他的幽默首先就表现在节奏特点方面,即便是最短小的作品都有着丰富的节奏变化。

作品号Hob. XVI/20中出现较多、较难掌握的节奏型有三种:
附点节奏、连音节奏
和连续的三十二分音符
海顿巧妙地运用这三种节奏型,并赋予它们生动的人物个性化特点,从而展现其幽默风格,
虽然音乐的理解与表达并不能用语言也不是用具体的词汇所能完全表述的,但为了使人们能顺利地进入音乐的理解领域,阶段性地适当地借助于语言形象化描述,有助于人们对音乐这一抽象化艺术的理解。

以上举例中所谈到的节奏类型就其识谱来说,对于人们有一定的难度,但从音乐形象处理上却是很贴近人们的情趣,是容易被理解和表达的。

四、变化多端的装饰音
装饰音看似不起眼,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它是巴洛克、洛可可以及早期古典时期对旋律美化的具体体现。

让人们意识到装饰音的存在并感受每种装饰音的不同韵味将是海顿早期奏鸣曲中可挖掘的另一大意义所在。

学习这些作品不仅让人们消除了对装饰音的心理惧怕和疑惑,更加强了对早期古典主义风格的了解。

海顿的作品善用装饰音,其早期的奏鸣曲不但装饰音用得频繁且种类甚多,带有浓厚的巴洛克色彩,其中作品号Hob. XVI/20以回音(turn)[∽]
和颤音(trill)[ tr ]
最为常见。

结语
以上归纳了海顿作品号Hob. XVI/20的四方面风格特点及其意义,但在这里更要强调的是这些作品的真正音乐价值远超乎其意义的范畴,是值得人们进一步研究与演奏的珍贵音乐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