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2006传播学研究方法试题
中传媒1998-2006新闻传播学试题
中传媒1998-2006新闻传播学试题2006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传播2.知情权3.媒介控制4.5.格伯纳二、简答1.简述发展传播学的理论2.简述文化研究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三、论述1.社会认同和阶层分化的社会心理和传播学原理是什么?结合我国媒介实践论述2.大众媒介的公共性和公益性3.传播学本土化和国际化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1.刻板模式2.法兰克福学派3.符号4.创新—扩散模式5.把关人6.伊利县调查二、简答(每题20分,共60分)1.简述传播学在美国产生的原因2.简述归因理论的三个假设3.简述预防接种理论的基本观点三、论述(每题30分,共60分)1.论述选择性心理机制的关系2.用三种假说来说明你对电视暴力效果的认识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试题新闻理论(60分)二、名词解释:1. 电波站2. 新闻理论3. 新闻事业二、简答题1. 我国媒介批评研究的背景2.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 任务. 地位三、论述题新闻事业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新闻业务(30分)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试题新闻理论(60分)一、名词解释:1. 电波站2. 新闻理论3. 新闻事业二、简答题1. 我国媒介批评研究的背景2.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 任务. 地位三、论述题新闻事业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新闻业务(30分)二、名词解释1. 新闻体裁2. 消息头二、简答题社会新闻的由来. 特点新闻史(60分)一、名词解释1. 《晋绥日报》2. 路透社3. 徐宝璜二、简答1.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创办情况. 宗旨. 特点 2.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建情况三、论述邹韬奋从事新闻活动的事迹,以及对我们现在的启发. 意义。
一、名词解释1. 新闻体裁2. 消息头二、简答题社会新闻的由来. 特点新闻史(60分)一、名词解释1. 《晋绥日报》2. 路透社3. 徐宝璜二、简答 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创办情况. 宗旨. 特点 2.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建情况三、论述邹韬奋从事新闻活动的事迹,以及对我们现在的启发. 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传播学部分真题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部分真题(2006年)
来源:作者:时间:2009-04-30 Tag:点击:2
你会看到这个提示,那是因为你的系统无法识别某栏目的模型信息,或者你新建模型后,没为这个模型设计单独的模板。
不同模型的文档浏览页的模板为:article_模型名字标识.htm (更多的信息你可以在频道模型管理的地方查看)。
文章内容
一、名词解释
{真_题_网}
1、传播
2、知情权
3、媒介控制
4、不好意思,不记得了
5、格伯纳
二、简答
1、简述发展传播学的理论
2、简述文化研究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三、论述
1、社会认同和阶层分化的社会心理和传播学原理是什么?结合我国媒介实践论述
2、大众媒介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3、传播学本土化和国际化
来源:作者:时间:2009-04-30 Tag:点击:2
你会看到这个提示,那是因为你的系统无法识别某栏目的模型信息,或者你新建模型后,没为这个模型设计单独的模板。
不同模型的文档浏览页的模板为:article_模型名字标识.htm (更多的信息你可以在频道模型管理的地方查看)。
文章内容
一、名词解释
{真_题_网}
1、传播
2、知情权
3、媒介控制
4、不好意思,不记得了
5、格伯纳
二、简答
1、简述发展传播学的理论
2、简述文化研究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三、论述
1、社会认同和阶层分化的社会心理和传播学原理是什么?结合我国媒介实践论述
2、大众媒介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3、传播学本土化和国际化。
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试题及答案汇总
00642 传播学概论试题2002-2013 试题及答案汇总2002 年(上)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传播学概论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强调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关系的传播效果理论是AA.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B. “培养”理论C. “意见领袖”论D. “沉默的螺旋”理论2. J •赖利和M •赖利创建了DA.控制论模式B. 5W模式C.德福勒模式D.社会系统模式3 .直接导致“魔弹”论被否定的理论是AA.有限效果论B.新的强效力论C.适度效果论D.信源的可信性效果论4. 符号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的BA.普遍性B.抽象性C.有效性D.指说性5. 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DA.有限效果论B.议程设置论C. “魔弹”论D.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6. 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领袖人物是DA.卢卡奇B.葛兰西C.霍夫兰D.霍克海默7.最早提出“把关”概念的是AA.卢因B.霍克海默C.施拉姆D.拉斯韦尔8. “沉默的螺旋”理论着重研究DA.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影响B.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C.大众传播对社会行为的影响D.大众传播同舆论及社会心理的关系9. 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 ,完善了DA.怀特的把关研究B.霍夫兰的把关研究C.布里德的潜网研究D.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10. 符号制作涉及到信息流通过程的CA.译码B.编码C.编码和译码D.反馈11.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BA.媒介是人体的延伸B.媒介即讯息C.冷、热媒介之分D.全球一村12. 可以解释“电视观众往往会在他们方便的时候收看电视节目”的理论是DA.认识连贯论B.实用论C.使用与满足论D.可获得性(易得性)论13. 从哲学角度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的论断的学者是AA.康德B.施拉姆C.申农D.维纳14. 梅罗维茨的理论认为,应当把情境视为AA.信息系统B.社会系统C.环境系统D.组织系统15. 大众传播的反馈的主要特点之一是CA.直接性B. 一次性C.延迟性D.及时性16. 大众传播最典型的功能障碍是DA.麻醉精神的功能的失调B.娱乐功能的失调C.文化传递功能的失调D.环境监测功能的失调17 . “魔弹论”出现于BA. 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B. 20世纪初到30 年代末C. 20 世纪初到40 年代末D. 20 年代初到50 年代末18. 传播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任何事情,而是为了获得各自的满足和快乐,这种观点是CA.传播功能的自我中心说B.传播功能的工具说C.传播功能的“游戏说”D.传播功能的“发展个性”说19. 控制论模式使传播模式从“单向直线性”变为DA.多维单向性B.双向直线性C.单向循环性D.双向循环性20. 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称为C1A.受控C.施控21.传播学最具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是BA.问卷调查法B.抽样调查法C.个案研究法D.内容分析法22. 传统学派对传播现状的态度是BA.中立B.肯定C.否定D.批判23.能完整地对网络传播中的信息流通形式加以概括的提法是BA.互动对话式B.点对面C.点对点D.电子对话式24. 刊登广告所施的传播影响是CA.自由选择的B.任意性的C.有意图的D.强制性的25. 涉及心理过程的实验,要在隔音室中进行,以消除外界之光与声等对心理过程的干扰、这个实验中光与声是C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实验对象26. 传播学研究中的传播学派是由CA.欧洲学者创立的B.亚洲学者创立的1C.美国学者创立的D.非洲学者创立的27.网络传播的新动态之一是CA. “拉”技术的出现B. “拉”技术的深化C. “推”技术的出现及其应用D. “推”技术代替拉技术28. 小组讨论或座谈会属于DA.组织传播B.人际传播C.社会传播D.群体传播29. 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之一是BA.历史比较法B.内容分析法C.逻辑归纳法D.客观描述法30. 传播单位这个概念出现于CA.拉斯韦尔模式B.申农一一韦弗模式C.奥斯古德一一施拉姆模式D.德福勒模式二、多项选择题31. 如果消费者对某些广告的大肆宣传已感到厌烦时广告仍然继续“狂轰滥炸”,其效果适得其反。
传播学的考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的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之父是哪位学者?A. 卡尔·马克思B. 弗洛伊德C. 威尔伯·施拉姆D. 马歇尔·麦克卢汉答案:C2. 传播学研究的起点是?A. 信息B. 媒介C. 受众D. 传播效果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传播学的主要研究领域?A. 媒介研究B. 受众研究C. 效果研究D. 心理学研究答案:D4. 传播学中的“两步传播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B. 库尔特·勒温C. 马歇尔·麦克卢汉D. 威尔伯·施拉姆答案:A5.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的主要功能是?A. 告知公众B. 引导公众讨论C. 塑造公众意识D. 娱乐大众答案:C6.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卡尔·霍夫兰B. 诺尔·诺依曼C. 马歇尔·麦克卢汉D.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答案:B7. 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研究的是?A. 媒介如何满足受众需求B. 受众如何使用媒介C. 媒介对受众的影响D. 受众对媒介的反馈答案:A8.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主要关注媒介如何?A. 选择信息B. 呈现信息C. 解释信息D. 分析信息答案:C9. 传播学中的“螺旋理论”认为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是?A. 信息的传递B. 信息的接收C. 信息的反馈D. 信息的存储答案:C10. 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果”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会?A. 高估媒介对他人的影响B. 低估媒介对自己的影响C. 高估媒介对自己的影响D. 低估媒介对他人的影响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传播学的主要理论包括以下哪些?A. 传播效果理论B. 传播媒介理论C. 传播受众理论D. 传播控制理论E. 传播内容理论答案:ABCD12.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可以分为哪些类型?A. 短期效果B. 长期效果C. 直接效果D. 间接效果E. 个人效果答案:ABCD13. 传播学中的“传播过程”包括哪些要素?A. 发送者B. 信息C. 媒介D. 接收者E. 反馈答案:ABCDE14. 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有哪些?A. 线性模式B. 循环模式C. 互动模式D. 系统模式E. 网络模式答案:ABCDE15. 传播学中的“传播媒介”包括哪些类型?A. 印刷媒介B. 电子媒介C. 数字媒介D. 社交媒介E. 传统媒介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传播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没有交叉。
06.07.08试题
二、简答:
1.消息和通讯体裁的区别
2.网络采访较之传统采访有什么特点?
3.临时准备是什么?内容?
三、辨析修改
给出了一则消息,标题是:“付玲玲受表彰”。
问题:1.指出这则消息的问题 2.给出修改意见 3.重新拟写导语
今天,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湖南省委、省政府在长沙分别授予湖南道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付玲玲同志“全国模范检察干部”、“湖南省优秀**员”、“人民卫士”的荣誉称号,表彰他在成功处置道县“8?16”恶性绑架爆炸事件中的英雄壮举。
4。目前在我过关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的讨论有那几种观点,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5。除了施拉姆认为的“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以外,请写出三位在传播学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和他的主要贡献。
2008年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招生 新闻理论试题
1近代、现代、当代名记者各一名、成就、影响
2007年硕士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是新闻学体系的结点,写出六个你认为新闻学上最重要的概念,加以阐述,并指出为什么重要?
2。试叙述曾格案与苏报案的经过以及他们的意义?
3。试述<人民日报>的改革背景,过程,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
3.中国媒介集团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当今中国媒介集团化面临哪些困境?
4.美国新闻史如何评价其政党报刊时期?为什么?
三、论述题 30分
1. 谈谈西方垄断报业的发展过程与特点,试分析其对新闻事业发展的影响。
2.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报纸是如何变化的?分析其原因。
四、思考题
以下表述中,隐含了哪三种不同的记者职业角色?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当前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需要记者担当何种职业角色?(原试题文字较多,省略部分)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历年试题分类归纳
名词解释大众传播反馈传播者控制实验法符号2t个案研究法麦克卢汉人际传播把关人传播媒介传播2t施拉姆2t枪弹论编码2t试验法知识沟信息受众舆论领袖媒介文化传播效果《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大众传播的四项主要功能《纽约太阳报》《大公报》的“四不”方针申农—韦弗的线性传播过程刻板模式法兰克福学派创新—扩散模式把关人伊利县调查简答题1.简述创新扩散论的基本内容2.简释传播选择的或然率公式3.简要说明传播的类型4.简述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5.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观点6.简述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本观点7.简述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8.简述教养理论的基本观点9.什么叫传播模式?传播模式具有哪些功能?10.什么叫把关人?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有哪些?11.简述知识沟假说的基本内容。
12.简述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办报活动13.“黄色新闻业”14.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15.简介电视的“教养理论”16.简述传播学在美国产生的原因17.简述归因理论的三个假设18.简述预防接种理论的基本观点论述题1.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可以分为哪些部分?试就此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15分)2.试论“传播”——-它的概念含义和研究类型。
(25分)1. 试论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的互动关系。
2. 谈谈你对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的看法。
1.试析“报刊的四种理论”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媒介整合的看法1.什么叫“第三者效果”?试分析现实中存在的“第三者效果”现象。
3.什么是传播研究的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
你怎样看待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1.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理论最初是由谁来验证的?这个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主要采取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发现,这项研究对传播活动或者传播研究有何现实意义)?试举例加以说明。
2.传播学者总结出哪些著名的宣传策略和方法?试举两三种具体说明,并以政治宣传或者广告宣传中的现象或者实例加以解释,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中传媒2006年电视文化传播试题
中传媒2006年电视文化传播试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简答题:
1、何谓电视纪录片结构中的“设定中心线法”?(10分)
2、何谓电视纪录片结构中的“文理逻辑法”?(10分)
二、论述题:
1、请举例说明历史题材的电视作品中历史真实的意义?(40分)(例子限定为2000年以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作品,题材、体裁不限。
)
2、如何理解电视纪录片中的客观性与电视导演的主观创造性之间的关系?(40分)(例子限定为2000年以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纪录片作品。
)。
中传新闻学基础历年真题
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新闻学基础试题新闻理论部分(5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新闻价值2、《报刊的四种理论》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新闻传播过程中“事实”对传播者的制约。
2、新闻媒介实现舆论监督功能的方式有哪些?三、论述题(20分)结合实际,论述新闻事业的社会性与阶级性。
新闻史部分(5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新莱茵报》2、林白水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十月革命前列宁的报刊活动。
2、简述“《新生》事件”发生的经过。
三、论述题(20分)试分析十九世纪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及其影响。
新闻业务部分(5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广播的传播符号2、谈话节目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现场报道对记者的专业要求。
2、简述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三、评析题(20分)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答题。
我舰载机首次夜间行进间着舰成功胡宝良钱晓虎11月4日,海军舰载直升机在黄海海域首次进行夜间行进间着舰训练,并取得圆满成功。
此举标志着我舰载机部队战斗力提升。
夜间行进间着舰,是舰载直升机征服大洋的最大难关。
据介绍,夜间海上飞行,舰载机飞行员对速度、高度、方位很难判断;加之驱逐舰飞行甲板狭小,着舰的时机很难把握,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机毁人亡。
由于其难度大、风险高,世界各国海军鲜有涉及。
记者在训练现场目睹了这一扣人心弦的场面。
夜幕下的黄海某海域,一艘驱逐舰悄然破浪前行。
一架新型舰载直升机闪着夜航灯迎面飞来,当其飞抵驱逐舰甲板上空后,飞行员利用高超的夜航技能牢牢控制飞行速度,并不断下降高度。
战舰在波浪中起伏摇摆,飞行员抓住战舰相对平稳的瞬间,以一个平稳的“三点着舰”动作准确降落在飞行甲板的“圆心”上。
稍许,舰载机的旋翼加速旋转起来,很快又飞离战舰……从黄昏到深夜,舰载机共完成数十个架次的起落,次次干净利落。
负责此次训练某舰载机部队长郑佃祥告诉记者:为了完成夜间行进间着舰训练,部队多次在陌生海域进行舰机协同训练、夜间超低空飞行和夜间静止间着舰训练。
中传传播学博士考题
传播理论与历史:(2008年):1.分析社会分层理论与媒介研究的关系。
2.结合实际评析媒介涵化理论。
3.谈谈你对媒介融合的看法。
4.评析文化工业理论。
(2007年):1.试析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
2.分析意识形态与媒介内容的关系。
3.试析芝加哥学派。
4.说明放松管制与重新管制的理论基础。
(2006年):1.试论传播全球化的历史逻辑。
2.简述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
3.举例说明媒介系统依赖理论。
4.论中国社会阶层的结构变化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2005年):1.试析公共领域之于传播学的意义。
2.受众研究的主要学说评析。
3.评述媒介体制的主要理论。
4.从罗杰斯的《传播学史》分析传播研究的历史观。
(2004年):1.试述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发展。
2.谈谈你对我国传播学研究现状及未来的看法。
(2004年):1.试对传播效果研究的传统、发展和未来进行评析。
2.试析文化研究(或说明并评价传播者研究的理论)。
传播心理学:(2004年):1.对受众逆反心理的思考。
2.你认为大众传媒应怎样增强民众的凝聚力?3.试析网民心理及对之进行调控的策略。
(2005年):1.论新时期新闻从业者的角色定位和角色冲突。
2.你认为受众容易产生哪些认知偏差?传者应怎样减少或避免受众产生消极的认知偏差?3.阐释手机这种新媒体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影响。
4.分析传媒(包括内容和形式)对受众社会化的影响。
(2006年):1.分析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倦怠(又叫职业枯竭)问题。
2.阐述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和研究方法。
3.试论法治类电视节目对受众心理的影响。
4.简述媒介对受众心理的抚慰和治疗。
(2007年):1.谈谈你对传播心理学学科构建的设想。
2.对比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受众心理的影响。
3.从心理学视域看网络事件与现实社会事件之间的互动及其意义。
4.试论记者采访(特别是在灾难发生的现场)时的双重角色。
(2008年):1.从心理学视角分析传媒如何保持持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2.解析网络人际交往中印象管理的特点。
中传试题答案
中传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B
2. 答案:C
3. 答案:A
4. 答案:D
5. 答案:B
二、判断题
1. 答案:对
2. 答案:错
3. 答案:错
4. 答案:对
5. 答案:对
三、简答题
1. 答案:传媒大学简称中传,是中国著名的传媒类高等院校之一,成立于1958年。
中传以培养传媒领域人才为主要目标,拥有优秀的师资团队和先进的教学设施。
其教育理念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就业率较高。
2. 答案:市场营销是指通过市场调研、产品策划、渠道管理等手段,实现产品或服务的销售和市场份额的提升的过程。
市场营销的核心是
理解和满足消费者需求,通过合理的定价、适宜的产品推广和有效的
销售渠道来实现销售目标。
3. 答案:传媒产业是指包括广播电视、电影、音乐、出版、报纸、
杂志、互联网等传媒媒体以及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和机构,是文化产
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媒产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经济价值,对社会文化的传播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四、综合题
1. 答案略
2. 答案略
3. 答案略
4. 答案略
5. 答案略
总结:本文针对中传试题给出了相应的答案,试题涉及到选择题、
判断题、简答题和综合题等不同类型。
通过回答这些试题,读者可以
了解相关知识点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中传作为一所优秀的传媒类
高等院校,在培养传媒领域人才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教育理念,对推动传媒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
有所帮助。
中国传媒大学近10年新闻传播学考研测试题及答案
2011新闻传播学考研测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也叫“新闻”。
它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内容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信息较灵通,时效性较强,大多是尚未公开的“朝廷机事”。
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朝廷政事和各方面信息的需求。
小报出现后,一直被统治者看作是一种非法出版物而受到查禁。
2、媒介权力指的是新闻传媒通过新闻传播行为对社会所起的支配作用。
这种支配作用,一是通过新闻报道的内容安排,形成人们的注意中心;二是通过选择和评价事实,表达和引导舆论;三是对政府和社会进行舆论监督。
3、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在新闻工作者中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行为准则,它要求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或主办的新闻舆论工具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贯彻和表达本党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和组织原则。
4、“有偿新闻”是我国当前新闻行业风气不正的突出表现。
其特征是谁给钱就报道谁,报道谁就向谁要钱。
5、第四媒体,也叫国际互联网,英文名称为INTERNET,简称为“互联网”或“因特网”。
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把互联网定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二、简答1、简述社会责任新闻理论的基本观点。
社会责任新闻理论是西方新闻学者对20世纪欧美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的新闻思想所作的理论概括。
这一理论指出,在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新闻自由伴随着义务和责任,绝对新闻自由不存在;当新闻媒介不履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时,政府有权对新闻媒介进行干预。
2、简述新闻真实性的双重涵义。
新闻真实是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的统一。
对单篇新闻作品来说,不仅要确保个别事实的准确无误,做到微观真实,还要求在事实的总体和相互联系上也符合客观实际,力求宏观真实。
对新闻媒体来说,首先要做到每篇新闻真实可信,但每篇新闻真实未必等于真实地反映了整个现实世界。
所以还必须对实际情况做全面、客观的正确估计,通过控制报道量和连续报道等方式,做到宏观真实。
传播学题库(中国传媒大学6年真题,传播学考试必备)
传播学题库(中国传媒大学6年真题,传播学考试必备)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解析)中国传媒大学小狗杰西卡整理1999年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一、名词解释1、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这个概念首次出现于194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宪章中。
根据传播学者梅尔文?德弗勒的定义,所谓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由于大众传播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它是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反馈(feedback)是源于控制论的一个术语,原意是指控制系统将输出回输到原系统中。
在传播学中,反馈就是传播者接受到受众对传播讯息所做的反应的过程。
借助反馈,传播者可以对传播过程及时作出调整,从而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
3、传播者:传播者又称信源,是指传播活动中发出讯息的人或者组织。
它是传播活动的起点。
在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可以是指编辑、记者、主持人等组织化的个人,也可以是指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等媒介组织。
传播者的基本职能是制作、发布和控制传播内容,因此在传播学中,对传播者的研究又称为控制分析。
4、控制实验法(control experiment):是传播定量研究方法之一,由传播学先驱者库尔特?卢因和卡尔?霍夫兰引入传播研究。
它是指研究在实验室中进行,并且在研究进行时对某些实验因素加以人为控制,进而探索自变量与应变量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适用于微观的、探究因果关系的研究。
其步骤大体包括:(1)提出假设;(2)简化因素模式,确定自变量与应变量;(3)控制与实验;(4)统计分析实验数据;(5)得出结论,检验假设。
5、编码:(encode)是指传播者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符号或代码的过程。
在大众传播中,这一过程表现为传播从业者采集、编辑、制作传播内容的活动。
二、简答1、简述创新扩散论的基本内容。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真题
北京广播学院2001年传播学基础理论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传播2、施拉姆3、枪弹论4、编码5、实验法6、知识沟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本观点。
2、简述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
3、简述教养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析“报刊的四种理论”。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媒介整合的看法。
北京广播学院2002年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传播2、信息3、受众4、舆论领袖5、媒介文化6、传播效果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什么叫传播模式?传播模式具有哪些功能?2、什么叫把关人?影响把关人的因素有哪些?3、简述知识沟假说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什么叫“第三者效果”?试分析现实中存在的“第三者效果”现象。
2、什么是传播研究的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你怎样看待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北京广播学院2003年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一、名词解释(6个,每个5分,共30分)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大众传播的四项主要功能3、《纽约太阳报》4、《大公报》的“四不”方针5、申农—韦弗的线性传播过程(可以用图示)6、施拉姆二、简答题(4道,每道15分,共60分)1、简述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办报活动。
2、简介“黄色新闻业”。
3、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
4、简介电视的“教养理论”。
三、论述题(2道,每道30分,共60分)1、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理论最初是由谁验证的?这个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主2、传播学者总结出哪些著名的宣传策略和方法?试举两三种具体说明,并以政治宣传或者广告宣传中的现象或者实例加以解释,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1、刻板模式2、法兰克福学派3、符号4、创新—扩散模式5、把关人6、伊里县研究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传播学产生在美国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2、简述归因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
春季学期《传播学研究方法》试卷A答案
春季学期《传播学研究方法》试卷A答案一、名词解释(30)1、实地调查:指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某种社会现象,在确定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大量资料加以统计分析。
2、量表:将所要测量变量进行数量化的一种工具或手段。
3、样本: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组成的集体,他们被当作是总体的代表加以研究。
4、分层随机抽样:又叫分类抽样或类型抽样。
是将总体中的所有基本单位分解为若干相互排斥的组,然后分别从各组中随机抽样。
5、伪变量:任何一个能导致对结果有对抗性解释的标量叫做伪变量。
6、再测信度:用同一种测量,对同一群被测试者测量两次,根据两次测量的结果计算其相关系数,就得到该测量的再测信度。
7、推断性统计分析:用于研究样本和总体的关系,包括检验和评估两个层次。
8、定性研究:以小样本为基础的无结构式探索式的调查研究方法,目的是对问题的定位和启动提供比较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的途径。
9、伪变量:任何一个能导致对结果有对抗性解释的变量。
10、效度:是使用的测量工具(问卷)能否正确衡量研究人员所欲了解的特质。
二、简单题(30)1、解答问题形成判断的四个基本途径:从固守、直觉、权威和科学的方法4个方面加以回答。
2、系统论的基本观点:系统的观点;开放的观点;层次的观点(分别展开论述)。
3、问题设计的一般原则:1)问题清楚。
2)问题短。
3)提问题紧扣研究主题。
4)词义准确明了。
防止模棱两可,引起歧义。
5)用中性词。
不要提示,不要引导,不要片面。
6)不要提敏感和个人隐私的问题。
4、确定样本数的一般规律::选择样本的大小应估计不同的样本误差的机会、损失程度和成本。
一般来说,样本占总体的比例在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之间,最低样本数应高于200。
样本数在100以下的,只能作探讨式抽样,30以下的只能作个案研究。
5、定量研究的8个研究步骤:设定研究课题、参考相关的理论与研究、提出假设或具体的研究问题、确定适当的研究方法和设计研究计划、汇集有关资料、分析和说明研究结果、提出研究报告、必要是在进一步研究同样的课题。
2006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综合考研真题-考研真题资料
2006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综合考研试题一、专业词语解释1.先秦寓言2.乡土文学3.井田制4.倭寇5.《十日谈》二、填空题1.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反映被压迫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的作家-----他的第一个小说集(《呐喊》),主要是描绘农村生活和农民形象的作品。
其中(《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未庄为背景,通过塑造深受精神毒害的贫苦农民(阿Q )的形象,提出了启发农民的民主主义觉悟的严重课题。
2.有位现代学者指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家出现三个知名文学家的只有三例,即三国魏的(曹操)和曹丕、曹植父子,北宋的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以及明代的公安“三袁”即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兄弟。
(2分)3.“春秋五霸”究竟指哪五人?古代史上有四种不同的记载,涉及八个人,即: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夫差父子、越王勾践。
其中一致的只有两人,即(齐桓公 )和(晋文公);其余六人都曾经称霸一方,如(秦穆公 )主要称霸西戎,阖闾、夫差父子和勾践先后称霸吴、越,而(晋文公 )除控制长江中游两岸以外还曾经一度成为中原的霸主。
(2分)4.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制度,大致经历了如下变化;西汉开始实行地方官员举荐加考试的( 孝廉 )制,同时以征辟的方式——由皇帝(钦点 )或地方主要官员出面征聘知名人士出任某种官职。
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这是一种以地方特设机构的考察、定级为基础的选拔、升迁官员的制度,结果却因定级只问门第、不问才能,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沦为世家豪族操纵政权的工具。
隋以后的历代王朝主要通过(科举制)选拔,这种制度代有兴革,一直持续到清代的末年。
5.古代史学著作中,有三部著作被后人统称为“三通”。
这就是唐代杜佑的(《通典 》),南宋(郑樵)的《通志》,宋、元时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其中《文献通考》是继杜佑著作之后的另一部记载(典章制度)沿革的专题史,而《通志》则是沿袭《史记》基本体例的(纪传)体通史。
春季学期《传播学研究方法》试卷A答案
春季学期《传播学研究方法》试卷A答案一、名词解释(30)1、实地调查:指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某种社会现象,在确定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大量资料加以统计分析。
2、量表:将所要测量变量进行数量化的一种工具或手段。
3、样本: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组成的集体,他们被当作是总体的代表加以研究。
4、分层随机抽样:又叫分类抽样或类型抽样。
是将总体中的所有基本单位分解为若干相互排斥的组,然后分别从各组中随机抽样。
5、伪变量:任何一个能导致对结果有对抗性解释的标量叫做伪变量。
6、再测信度:用同一种测量,对同一群被测试者测量两次,根据两次测量的结果计算其相关系数,就得到该测量的再测信度。
7、推断性统计分析:用于研究样本和总体的关系,包括检验和评估两个层次。
8、定性研究:以小样本为基础的无结构式探索式的调查研究方法,目的是对问题的定位和启动提供比较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的途径。
9、伪变量:任何一个能导致对结果有对抗性解释的变量。
10、效度:是使用的测量工具(问卷)能否正确衡量研究人员所欲了解的特质。
二、简单题(30)1、解答问题形成判断的四个基本途径:从固守、直觉、权威和科学的方法4个方面加以回答。
2、系统论的基本观点:系统的观点;开放的观点;层次的观点(分别展开论述)。
3、问题设计的一般原则:1)问题清楚。
2)问题短。
3)提问题紧扣研究主题。
4)词义准确明了。
防止模棱两可,引起歧义。
5)用中性词。
不要提示,不要引导,不要片面。
6)不要提敏感和个人隐私的问题。
4、确定样本数的一般规律::选择样本的大小应估计不同的样本误差的机会、损失程度和成本。
一般来说,样本占总体的比例在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之间,最低样本数应高于200。
样本数在100以下的,只能作探讨式抽样,30以下的只能作个案研究。
5、定量研究的8个研究步骤:设定研究课题、参考相关的理论与研究、提出假设或具体的研究问题、确定适当的研究方法和设计研究计划、汇集有关资料、分析和说明研究结果、提出研究报告、必要是在进一步研究同样的课题。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一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6分)1、被公认为“传播学之父”的美国学者是【 C 】(点击括号查看答案)A、拉斯韦尔B、拉扎斯菲尔德C、施拉姆D、罗杰斯2、下列哪种方法不是量化/实证研究方法【 D 】A、实地调查法B、内容分析法C、控制实验法D、哲学思辨3、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属于【 A 】A、线性传播模式B、控制论传播模式C、系统论传播模式D、受众中心模式4、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主要履行的是大众传播的【 A 】功能A、传播信息B、引导舆论C、教育大众D、提供娱乐5、既能进行大众传播,又是人际传播重要工具的媒介是【 D 】A、报刊B、广播C、电视D、互联网6、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指出,两级传播流动过程中,【 A 】扮演着重要角色。
A、舆论领袖B、把关人C、受众D、追随者7、“大多数时间里,报界在告诉人们该怎样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些什么时,却是惊人的成功。
”伯纳德·科恩的这段话与【 D 】一脉相承。
A、枪弹论B、两级传播论C、创新与扩散论D、议程设置论8、霍夫兰认为,正反两面说的宣传方式对【 B 】较为有效A、教育程度低的人B、教育程度高的人C、男性白人D、家庭主妇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24分)1、传播学的先驱者包括【 A B C D 】A、哈罗德·拉斯韦尔B、保罗·拉扎斯菲尔德C、库尔特·卢因D、卡尔·霍夫兰2、关于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正确的是【 A B C 】A、传播媒介的发展贯穿人类历史的始终B、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加速度趋势C、传播媒介的发展是叠加式的,新老媒介互相竞争又互相促进D、传播媒介的发展是替代式的,新媒介使一切传统媒介必然消亡3、符号的特点包括【 B C D 】A、可积累和可衰减性B、指代性C、社会共有性D、发展性4、大众传播的特点包括【 A B C D 】A、传播者职业化、组织化B、媒介机械化、电子化、数字化C、讯息大量复制化D、受众大众化、反馈弱化5、《报刊的四种理论》所总结的人类传播制度包括【 A B C D 】A、集权主义传播制度B、自由主义传播制度C、社会责任论传播制度D、社会主义传播制度6、受众的基本特点包括【 A B D 】A、人数众多,成分复杂B、分散,无组织C、被动地接受传播D、对于传播者是隐匿的7、下列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解说正确的是【 A B C D 】A、这个理论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大众传播B、心理根源和社会根源引起了受众对信息的需求C、大众媒介通过不同形式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D、最后导致需求的满足或其他(往往是非有意的)结果8、下列对议程设置理论的解说正确的是【 A B D 】A、麦库姆斯和肖在查普尔希尔调查之后正式提出的B、该理论认为,媒介设置了受众议程C、该理论认为,受众设置了媒介议程D、李普曼的“两个世界”理论对议程设置的研究影响很大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传播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
中传媒2006传播学研究方法试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40分)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正态分布近似定理
2、简单随机抽样
3、变量的测量等级
4、推断性统计学
5、随机化实验
6、概率
7、自由度
8、受众调查
二、(20分)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你是如何理解抽样调查的?抽样调查在传播学研究中主要有哪些应用?
2、简单叙述你所理解的传播学研究方法?怎样理解统计学在传播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
三、(15分)试从社会研究方法和统计学角度分析:阐述你对“知识分子短命论”看法。
背景资料:
(据12月14日《新华网》)“知识分子的平均死亡年龄为53.34岁,比全国人均期望寿命低10岁。
”这是几年前一份在中关村所作的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时隔7年,前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又在日前的一次论坛上提出“知识分子平均年龄比普通人低10岁”,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轰动。
新近,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课题组的调查结果则显示:中关村三大单位高级知识分子的平均死亡年龄为70.27 岁,这与当年报告的结论截然不同;“知识分子短命论属误传,其实际寿命高于普通人”。
四、(10分)在我校传播学专业200名大学生的互联网使用情况的全面调查中,主要使用”手机发送短信“的人数为120人,主要使用”互联网发送短信“的学生人数为60人,“没有手机”的学生人数是20人,如果随机抽取了8名该专业大学生,问出现下列情况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1)样本中恰好有5位学生是主要使用“手机发送短信”的概率?
2)样本中至多有一半人是主要使用“互联网发送短信”的概率?
3)样本中没有1个学生是“没有手机”的概率?
五、(15分)假定某校历届学生基础统计学课程的成绩(百分制)服从一般正态分布,其平均成绩为67分,方差为36。
问:
1)该校学生基础统计学成绩在55分到79分之间的比例有多少?
2)超过85分的约占百分之几?
3)如果随机地抽取9名学生进行调查,那么他们的基础统计学课程的平均成绩在55分到79分之间的可能性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