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产业的发展与布局
国内第一二三产业增长曲线
国内第一二三产业增长曲线国内第一、二、三产业的增长曲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产业在国内经济中的增长变化趋势。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分别回答这三个产业的增长曲线问题。
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渔业等原始生产部门,它在国内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农业的比重逐渐减小。
农业增长曲线呈现出以下特点,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农业生产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阶段,主要得益于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进步的推动。
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农业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近年来,农业增长曲线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供给侧改革成为发展的重点。
第二产业是指工业部门,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等。
工业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工业增长曲线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工业经历了高速增长的时期,以重工业为主导,工业增长曲线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然而,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工业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但总体仍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近年来,随着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的兴起,工业增长曲线呈现出新的发展机遇。
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部门,包括金融、零售、教育、医疗等。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服务业在国内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第三产业增长曲线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在上世纪80年代至今,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国内经济的重要支柱。
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服务业的增长曲线呈现出稳定增长且具有较大潜力的特点。
综上所述,国内第一、二、三产业的增长曲线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第一产业增长曲线逐渐平稳,第二产业增长曲线经历了高速增长和稳定增长的阶段,第三产业增长曲线持续上升且具有较大潜力。
这些产业的发展互相关联,共同推动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
我国产业结构转变趋势
我国产业结构转变趋势我国产业结构转变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产业结构调整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产业结构调整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从计划经济时期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由以重工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变的一个重要历程。
本文将结合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分析我国产业结构转变的趋势,以及这一趋势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作为一个发展中经济体,我国产业结构具有一些特殊性和特点。
首先,我国的产业结构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
以制造业为例,我国制造业的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是最大的,具有很强的制造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我国产业结构中混杂着高端和低端产业。
虽然我国在一些高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我国也仍然存在大量的传统产业,如煤炭、钢铁、石化等。
第三,我国服务业的比重逐步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对就业增长和产业升级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第四,我国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明显。
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先进,以高新技术行业和服务业为主。
而中西部地区则以传统产业为主,产业结构相对滞后。
这些特点将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变的趋势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我国产业结构转变的趋势1. 服务业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将不断增加。
服务业具有覆盖面广、就业强、创新性高等特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愈发显著。
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的增速明显快于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这一趋势将在未来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的比重将会继续提高。
2. 制造业结构将升级优化虽然我国制造业规模庞大,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传统制造业的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等问题已经逐渐暴露出来,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
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引言: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各种产业部门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的变化是一个经济体在不同阶段发展过程中,不同产业部门比重的变化和相互关系的调整。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我国产业结构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及其影响。
一、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1. 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工业化的推进,我国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减少。
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
相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经济的支柱。
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则包括服务业、金融业、信息技术业等。
这种产业结构转移的趋势是符合发展规律的,也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需要。
2. 制造业升级和高端化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推动,我国制造业正不断进行升级和转型。
传统的低端制造业正在向高端制造业转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正在取代劳动密集型产品。
这种变化体现了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端制造业不仅增加了就业岗位,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如研发、设计、物流等。
3.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服务业包括金融、零售、旅游、餐饮等领域,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民生福祉起着重要作用。
服务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就业的增加,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随着消费升级和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经济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创造了更多的机遇。
4. 创新驱动的发展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和科技进步的推动,我国产业结构正朝着创新型、智能型的方向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正在蓬勃发展,推动着经济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在创新型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支持下,我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正在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强国之一。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分析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转型,三次产业之间的占比和比重也在发生变化。
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自然资源直接开采和利用的产业,它在我国的经济中占据较小的比重。
但是,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为国民经济提供粮食、棉花、石油、煤炭等重要原材料。
在过去,第一产业在我国的占比较大,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的地位和比重在逐步下降。
第二产业是指制造业、建筑业等通过加工、制造、建设等方式生产有形产品的产业。
在我国的过去几十年里,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经济结构中占比较大。
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国内市场提供各种消费品和工业品,同时也是我国的出口主力军。
建筑业也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我国的第二产业正在经历着调整和转变,其占比也在逐渐下降。
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包括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电子商务等提供服务的行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长,第三产业在我国的经济中的比重逐步增加。
服务业是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也是就业的重要领域。
尤其是金融、信息技术、互联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此外,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需求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总体来说,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正在不断调整和转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占比在减少,第二产业的比重在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增加。
这种变化是经济结构升级的必然结果,也是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当前,我国政府也在推动服务业发展、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三大产业比重趋势
中国三大产业比重趋势中国三大产业指的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即农业,第二产业即工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三大产业比重发生了变化,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个趋势。
2000年以前,中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相对较大的比重。
这是由于中国人口多、农村占据着经济的重要部分,农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减少,农业的比重逐渐下降。
随着1994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工业产业快速发展。
工业化将工业和农业衔接起来,农业生产的原料通过工业生产被加工成为商品,最后在国内外市场上进行销售。
这一过程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也使得工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国内生产总值(GDP)不断增加。
这是由于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的推动,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以及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国经济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转变,并逐渐向服务业转型。
服务业是指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如商业、金融、旅游、教育、医疗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促使中国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的比重不断增加。
尤其是在金融和信息技术方面,中国服务业的发展非常迅速。
从2008年开始,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中国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政策,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同时,中国政府加大了推进服务业的力度,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来提高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2012年,中国制定了《国家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了发展服务业的重点和目标。
该规划提出,到2015年,中国服务业比重将达到47%左右。
而事实上,到2015年末,中国服务业比重已经达到了48.1%,超过了规划目标。
此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势头不断加强,2016年服务业占据了GDP的50.5%。
到了2019年,服务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达到了54.5%。
中国一二三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趋势探讨
中国一二三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趋势探讨一、中国一二三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概述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一二三产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国民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实力居世界前列。
中国传统的产业结构以农业第一,工业第二,服务业第三,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80年代,但是在9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型,中国的产业结构实现了从传统的农业型向工业型和服务业型的转移,从而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历了由以农为主向以工业为主的阶段,再到以服务业为主的阶段的三个阶段。
1.农业时期:1949~1965年1949年之前中国农业一直占据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
1949年以前,中国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3%。
由于农村人口较多,导致农村占有资源和财富的比重较大。
同时,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中国农业生产依赖天灾和人灾的情况很严重,导致经济增长缓慢。
到了1965年,农业占比下降到了68.6%。
2.工业时期:1965~1995年从1965年至1995年,中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这时期被称为中国的工业化时期。
1965年,中国的工业占比仅为12%,但在此后的30年内,工业作为中国最主要的经济活动逐渐发展起来。
到1985年,工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农业。
1995年,工业生产增加到GDP的第一位,占比达到了43.2%。
3.服务业时期: 1995年至今21世纪初,经济结构再次发生了变化,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主力军。
2002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了33.1%,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发展服务业的国家。
到2018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54.5%,而农业和工业的对GDP的占比分别为9.8%和35.7%。
二、中国一二三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1.农业趋势中国农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农村的地位仍然非常关键。
因此,在农业领域的升级和转型是必要的,这也是目前中国农业发展的重点。
在农业方面,未来的趋势是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加强农业的品牌营销,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改造投资等。
中国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历史演变
19
建国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二,经济发展是产业结构变革的动力源,而产业结构的变革又会影
响和制约经济发展。当产业结构处在以第一产业为主体时期,经济发
展处于主要满足于人们生存需要阶段,即表现为农业社会的特征。当 第二产业成为主体产业时,经济发展进入到主要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
平的阶段,即表现为工业社会的特征。而一旦当第三产业成为主体产
发展的关键 。
2019/1/12
22
入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提高宏观经济效益
的基本前提,如果产业结构不合理,各产业发展的比例关系不协调, 就会影响资源投入的效率,造成产业之间的“瓶颈”制约,使宏观经
济运行失衡,整个经济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就失去了合理的产业结构
条件。因此,适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协调各产业之间的关系, 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保证国民经济持续
2019/1/12
17
八五计划:1991-1995年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中共十 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中国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八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 速度达11%,比“七五”时期的年均增 长高出近4个百分点。“八五”计划是 中国历次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波动最 小的一个五年计划。
2019/1/12 18
四、建国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一,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主要实现了两个转折:第一个
转折是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变为第二产业占优势比重,这在20世纪
60年代末、70年代初完成的。第二个转折是由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第三 产业,逐步转变为第三产业的比重高于第一产业,这是在80年代后期
1. 工业地区:东北、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华 北以天津、青岛为中心的工业地带、广州为中心的制 造中心。 2. 铁路交通 3. 农业分区
中国第二产业统计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第二产业统计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中国国民经济的第二产业,其发展状况对于经济发展以及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选取第二产业中工业的部分主要产品产量和建筑业总产值,通过选取和分析资料较齐全的、具有全局性的1991—2021年的经济指标,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统计特征。
一、原始数据及其新型直观展示图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抽取中国11项第二产业指标,分别是钢材产量、原煤产量、原油产量、水泥产量、布产量、电冰箱产量、发电量、化肥产量、汽车产量、建筑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
这实际上是时间序列多元数据,鉴于篇幅问题,此处不再列出原始数据。
鉴于原始数据无法直观的进行比较,现使用新创的表格型数据直观图(丁氏图)进行信息展示。
该直观图的基本原理是,在每个格子内换成椭圆表示数据的相对大小。
见图1。
数据经过正规化到0—1区间,每一栏指标最小的仅为直线,最大的为满格椭圆,与其他栏目没有对比关系。
这种图表,可以直观反映数据的变化,特别是对于多元时间序列数据。
当然,这种图表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同一栏目椭圆面积只能粗略反映大小,没有严格的倍数关系,这是因为数据经过正规化处理,原始数据的绝对关系已经改变。
由图1可见,在11项指标中,原煤产量、布产量和化肥产量出现局部微小的波动,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其他指标基本上呈现串珠金字塔形,这表示逐年递增。
从每个串珠的上下变化速度来看,各项指标比较协调。
水泥产量、发电量和汽车产量的串珠相似,都是早期3年发展较快,而后发展缓慢,新世纪开始呈快速发展。
原煤出现减产的几年正好是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期,随着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应对措施,其从2021年后开始复苏。
从图1中可以看出,建筑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平稳增加,这表明我国第二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态势与国家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二、发展阶段的划分本文所选取的数据涵盖近18年,这段时间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分析中国第二产业的形势和发展
第二产业中文名称:第二产业英文名称:secondary industry定义: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
在我国包括工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世界工业发展状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产业的地位普遍上升,一般占就业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30%以上。
发达国家的工业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发达国家以发展资源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工业为主,把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到工资低廉的发展中国家。
70年代以来进一步调整产业部门结构,尖端技术工业猛增,比重上升,而资源密集型工业再一次向外转移。
目前,中国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次为资源密集型,而新兴的工业化地区,已开始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转移。
工业生产地域也发生很大变化,其基本特点是:(一)工业生产向大型化、系列化和综合化发展。
大型化、系列化是战后工业分布规模的主导方向。
根据地域发展条件,以一二个工业部门为主导,多发展成综合性联合生产基地,是工业地域部门结构的特点。
(二)工业地域不同层次的集中和相对分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地域集中有所加强,形成世界性大工业地带,如北美工业地带、西欧工业地带、东欧工业地带、日本工业地带等。
发展中国家的集中程度更高,呈点状分布,如各国首都多发展成为最大的工业城。
世界工业生产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扩展,是世界工业空间运动的趋势。
中国工业发展状况2005年,中国第二产业“家底”●制造业居工业主导地位制造业占工业企业数量的91.6%、主营业务收入的86.8%、利润的73.1%,公布的数据表明,制造业已居我国工业的主导地位。
●东部工业发展远高于中西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中,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占72.5%、16.8%和10.7%。
东、中、西部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分别占全国的76.4%、14.2%和9.4%。
2011年,中国第二产业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支撑制造业将能吸纳最多的就业人口;制造业在未来依然是面对发达国家,和现在正在崛起的新兴国家我国能够保持有相对竞争优势的领域。
国内产业发展布局趋势
国内产业发展布局趋势国内产业发展布局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国内产业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积极推动国内产业发展。
本文将重点讨论国内产业发展的布局趋势,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国内产业发展的布局趋势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方面,在传统产业中,资源投入过多,效益低下,环境压力大;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相对薄弱,创新能力不足。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加快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发展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未来国内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以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迅速兴起,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因此,在未来的布局中,国内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其快速发展。
首先,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培养和吸引高端人才,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提升,提高核心竞争力。
其次,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为其提供资金、政策和市场等支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最后,需要加强与国外先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拓宽新兴产业的市场空间。
2.加快高端制造业发展高端制造业是国内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提升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低附加值等问题,因此,加快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技术含量,是一个重要任务。
一方面,需要加大高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中国高端制造业在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
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对高端制造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为其提供政策、资金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的经济结构与产业发展
中国的经济结构与产业发展中国的经济结构与产业发展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一、中国的经济结构1.产业结构:中国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近年来,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区域结构: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东、中、西部地区不平衡的态势。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
3.城乡结构:中国的城乡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农村人口比重逐渐下降。
4.所有制结构:中国的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同时也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的产业发展1.农业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
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显著成效。
2.工业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工业体系日趋完善,产能过剩和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3.服务业产业:服务业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服务业发展迅速,金融、物流、旅游、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态不断涌现。
4.高新技术产业:中国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5.绿色产业: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中国绿色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新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产业成为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三、中国经济发展与产业政策的演变1.计划经济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计划经济手段,产业政策以重工业为主导。
2.改革开放初期: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放弃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产业政策开始关注农业、轻工业和外向型经济。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业政策开始关注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产业发展趋势及现状
第二产业发展趋势及现状第二产业是指工业部门,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采矿业等。
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产业的发展对于维持和促进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二产业的发展趋势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绿色发展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分析第二产业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第二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逐渐渗透到制造业中,推动着第二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转型升级。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和精确,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机器能够模拟和学习人类的智能,使得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无人工厂、智能制造和智能物流等快速发展,为第二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技术创新也给第二产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和市场。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新兴技术在家电、汽车、通信等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手机制造业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推动了手机销量的不断增长。
无人机、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也正在逐渐渗透到汽车制造、房屋建筑和家电制造等行业中,为第二产业注入了新的市场需求和商机。
二、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开始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应对环境问题,第二产业亟需实现绿色发展,即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在制造业中,推动绿色发展的重点是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通过引入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推广低碳技术等措施,可以实现绿色制造和绿色供应链的建设。
此外,通过产品设计和材料选择等措施,可以实现绿色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在建筑业中,绿色发展的重点是推动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发展。
通过采用节能材料、绿色施工和智能建筑等手段,可以实现建筑能耗的降低和环境污染的减少。
我国产业布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产业布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在当今世界,中国正快速发展,并迅速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产业布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分析中国产业布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一、现状1. 第一产业:农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农业人口超过5亿人。
中国的农业规模庞大,农村劳动力丰富。
中国的农业资源丰富,土地面积2.2亿公顷,耕地面积1.3亿公顷,农业生产种类繁多。
中国的农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内陆城市和少数民族地区。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
中国的工业主要分为:轻工业、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
轻工业是较为传统的行业,主要分布在沿线各省、市;重工业主要是钢铁、煤炭、电力等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则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少数民族地区和若干省份。
中国的服务业正在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中国的服务业人口逐年上升,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趋于逐年增大。
中国的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商贸、旅游、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行业。
同时,中国的服务业正在朝着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二、发展趋势1. 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赖度将逐渐增加中国将加快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将以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推进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未来,制造业的下游产业将越来越依赖服务业的高附加值服务,服务业的规模和质量将成为制造业的“推手”。
2. 农村产业将注重优化结构、提升品质面对城乡差距问题,中国将推动农业向高品质、高附加值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技术投入,打造“三农”现代化。
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产业布局。
3. 服务业将朝着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在服务业的发展中,目前以低端产业为主,未来将逐渐向高端产业转型,逐渐适应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趋势。
提升服务业的品质、服务水平和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中国的产业布局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我国一二三产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一二三产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当前,我国一二三产业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
一产业即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二产业即工业是支撑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
本文将从我国一二三产业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一产业方面,农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农业生产方式相对传统,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
其次,农业生产存在不稳定性,受到自然灾害和气候影响较大。
此外,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农村人口流失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正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先进的种植、养殖和农机化技术。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产出和效益有望进一步提升。
在二产业方面,工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传统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其次,工业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工业化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仍然存在发展落后的情况。
另外,环境污染问题严峻,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正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发展。
未来,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成为我国工业的重要方向。
在三产业方面,服务业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当前,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超过50%。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收入的增加,服务业有着巨大发展潜力。
但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不平衡,高端服务和创新性服务的供给还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政府推动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大服务业的投资和改革力度。
未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健康、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样化,服务业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未来,我国一二三产业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产业协同发展将成为重要的路径。
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特别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融合,将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的提升。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不同行业在总体中所占比重的结构。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产业结构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以下是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的详细描述:1.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减少: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牧业、渔业、林业等传统农业部门。
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性增加,农村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减少。
2024年,中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仅为7.7%。
2.第二产业仍然是经济的支柱: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等工业部门。
中国自开放以来,通过引进外资和推动投资的快速增长,成功地发展了制造业,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生活水平。
2024年,中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8.2%。
3.第三产业逐步升级: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服务业、金融业、信息技术、教育、医疗等行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服务业的占比也随之提高。
尤其是金融、电信和信息技术等新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2024年,中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4.1%。
4.区域差异明显:中国的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主要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贡献了大部分的GDP。
中部地区以制造业和资源开发为主,西部地区则以资源开发为主。
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落后,但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这些地区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5.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中国正在致力于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以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渐成为全球的创新中心之一总体来说,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分析中国第二产业的形势和发展
第二产业中文名称:第二产业英文名称:secondary industry定义: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
在我国包括工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世界工业发展状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产业的地位普遍上升,一般占就业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30%以上。
发达国家的工业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发达国家以发展资源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工业为主,把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到工资低廉的发展中国家。
70年代以来进一步调整产业部门结构,尖端技术工业猛增,比重上升,而资源密集型工业再一次向外转移。
目前,中国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次为资源密集型,而新兴的工业化地区,已开始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转移。
工业生产地域也发生很大变化,其基本特点是:(一)工业生产向大型化、系列化和综合化发展。
大型化、系列化是战后工业分布规模的主导方向。
根据地域发展条件,以一二个工业部门为主导,多发展成综合性联合生产基地,是工业地域部门结构的特点。
(二)工业地域不同层次的集中和相对分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地域集中有所加强,形成世界性大工业地带,如北美工业地带、西欧工业地带、东欧工业地带、日本工业地带等。
发展中国家的集中程度更高,呈点状分布,如各国首都多发展成为最大的工业城。
世界工业生产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扩展,是世界工业空间运动的趋势。
中国工业发展状况2005年,中国第二产业“家底”●制造业居工业主导地位制造业占工业企业数量的91.6%、主营业务收入的86.8%、利润的73.1%,公布的数据表明,制造业已居我国工业的主导地位。
●东部工业发展远高于中西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中,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占72.5%、16.8%和10.7%。
东、中、西部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分别占全国的76.4%、14.2%和9.4%。
2011年,中国第二产业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支撑制造业将能吸纳最多的就业人口;制造业在未来依然是面对发达国家,和现在正在崛起的新兴国家我国能够保持有相对竞争优势的领域。
申论范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破圈”与“布局”
申论范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破圈”与“布局”申论范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破圈”与“布局”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中国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和布局的新概念,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破圈”和“布局”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破圈”:打破刚性增长模式,追求创新驱动发展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要求我们放下传统的增长模式,打破刚性的圈圈,尝试更加灵活创新的发展路径。
传统的高速增长模式依赖于资源密集型产业和低成本劳动力,这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因此,转向以创新为驱动的经济增长是破圈的重要途径。
首先,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们需要提高对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支持力度,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探索。
同时,要加强产学研用结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创新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高素质的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基础。
我们要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同时,要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引进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的青年才俊和高层次人才。
再次,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运用。
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的核心,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我们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打击侵权行为。
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大知识产权运用的力度,提高创新的效益。
二、“布局”: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个合理的布局,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合理的布局,才能促进各领域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首先,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也存在着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我们要注重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绿色技术和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
同时,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其次,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第二产业发展趋势
第二产业发展趋势第二产业是指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部门,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采矿业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第二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详细讨论第二产业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一、技术创新是第二产业发展的关键在现代社会中,技术创新是推动第二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第二产业也面临着必须不断适应新技术的挑战。
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
例如,智能制造技术的引入可以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操作的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新能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也给第二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绿色发展是第二产业的必然选择在全球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绿色发展已经成为第二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传统的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对环境的破坏较大,污染问题突出。
为了避免对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必须推进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可以通过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加强环境监管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利用环保材料和清洁能源来替代传统的污染产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建立环境保护机制和环境监管制度,加强对企业和项目的环境审核和监管。
绿色发展不仅可以保护环境,改善生态,还可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智能制造是第二产业的未来方向智能制造是第二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当前制造业发展的新方向。
智能制造通过将传感器、机器人、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与制造业相结合,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
智能制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精度,还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线的柔性化和个性化。
未来,智能制造将成为推动第二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四、全球化将持续推动第二产业的发展全球化是推动第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我国第二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第二产业发展现状我国第二产业是指工业部门,主要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采矿业。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第二产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巨大支撑。
首先,我国第二产业的整体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工业增长速度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居全球前列。
制造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国内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建筑业也在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房地产市场火热,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其次,我国第二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
一些高端制造业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如航空航天设备、高铁装备、新能源汽车等。
同时,在建筑业领域,绿色建筑、智慧建筑等新兴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再次,我国第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传统制造业逐渐向高端、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大量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被淘汰,而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建筑业也在加强绿色和低碳的建设,提高了城市建设的质量和环保水平。
然而,我国第二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进展不平衡,一些产能过剩、污染严重的企业仍然存在。
这些企业面临着淘汰的命运,但其淘汰过程可能会带来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其次,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短缺等问题制约了第二产业的发展。
政府需要加强产业升级、培养技术工人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以提高我国第二产业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我国第二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国家经济稳定增长和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第二产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优化政策环境,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第二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我国粗钢产量占世界总量的31%,是日本、 美国、俄罗斯、韩国、巴西5国产钢之和。
有关方面统计,2006年钢铁生产仍然高速扩张,今年1 -4月,我国高炉生铁产量占世界总量的44.9%,钢 铁占32.9%;世界同比增长6.4%,我国同比增长 19.6%,中国的增量占世界的86%。
2020/4/10
33
钢铁工业落后产能的重点地区在哪里?
落后炼铁和炼钢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东。 华北和华东落后的炼铁能力分别占全国的60%和21%,落 后炼钢能力分别占全国的36.5%和23.3%。 而华北地区落后炼铁产能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两省。 两省落后炼铁能力占全国落后炼铁能力的64.8%。
2020/4/10
7
纺织业
纺织品和服装在中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占20%以 上,过去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发达国家受限较多。
加入WTO后,利用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这 一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同时,加入WTO后,出 口配额将被取消,这些都有利于市场的扩大,从 而对中国纺织行业走出困境提供了新的机遇。
2020/4/10
2020/4/10
11
旅游
加入WTO后,中国逐步放宽对外资酒店市场准入 的限制,允许外商在中国设立独资饭店。
目前中国内地饭店已经出现严重过剩现象,外资 酒店的大规模进入,将进一步加剧该行业的竞争。
国内旅游业目前不宜盲目上新项目,现有旅游设 施也要考虑结构调整问题。
2020/4/10
12
农业
中国在2004年前,将农产品平均进口关税将降到 17%,对美国特选农产品关税减至14.5%。同时, 取消对美国小麦、肉类和柑橘的进口禁令。
中国第二产业的发展与布局
2020/4/10
1
第一节 中国工业发展
2020/4/10
2
第一节 中国工业发展
1.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相关产业政策 2. 加入WTO以后,我国产业发展所面临
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3. 新型工业化道路
2020/4/10
3
一、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相 关
产业政策
第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钢铁工业布局
我国钢铁工业的布局类型,大部分属于资源型。
2020/4/10
22
(三)钢铁工业基地
鞍、本钢铁基地 京津唐钢铁基地 上海钢铁基地 武钢基地 攀钢基地 包钢基地 太原钢铁基地 马鞍山钢铁基地 重庆钢铁基地
2020/4/10
23
中国钢铁行业总体产能过剩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06年4月28日公布的数字显示,2 005年底全行业炼钢产能4.14亿吨,炼铁产能 3.91亿吨,轧钢产能4.2亿吨。钢铁行业出现总体 产能过剩的问题。
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 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结构调整 的重要任务,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 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 体技术水平。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闭破坏资源、污 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2020/4/10
钢铁行业出现的总体产能过剩,是前些年盲目投资、盲目 扩大产能带来的。
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处于上升通道的情况下,出现钢铁产 能过剩,有利于抓住时机,推进钢铁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提高全行业的发展质量,发挥有利作用。
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全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当前的一项 重要任务。
2020/4/10
24
我国钢铁生产呈高速扩张之势 钢铁出口趋势加剧
汽车
中国目前的汽车进口关税为80%-100%,WTO 后汽车进口关税有大幅度下降,零件关税降幅更 大,汽车进口配额也将取消。 据报道,目前世界范围内汽车生产能力过剩大约 2000万辆。这些都将给中国的汽车工业带来不 利影响。 中国汽车工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营分散, 全国有100多家整车生产厂家,数千家零配件生 产企业,且效益大多不佳。
钢铁钢铁企业已成为许多地方的主要污染源。因此,无 论是资源供给还是环境容量,均不允许钢铁工业粗放型 发展下去了。
2020/4/10
30
3. 低水平产能占相当比重
在2004年末形成的4.2亿吨钢产能中,落后的300立方米及 以下的小高炉能力约1亿吨,20吨及以下的小转炉和小电 炉能力5500万吨,分别占总能力的27%和13.1%。
钢铁基地。
2020/4/10
18
二、石油工业
❖ (一)资源评价
❖ 全国形成四大石油勘探开发区:东部、西部、海上 和南方10省区,形成近期以东部地区为重点,西部 和海上为战略接替区的基本格局。
❖ (二)布局
1. 东部油区包括大庆、胜利、辽河、华北、中原等油 田,产量约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80%。
2. 西部油田产量占全国约10%,但前景广阔。 3. 目前海上油气产量约占全国10%,其中最大油田位
这部分落后产能,规模小、效率低、污染重、无综合利用 设施,单位能耗通常要比大型设备高出10%至15%,物耗高 出7%至10%,二氧化硫排放量高3倍以上,粉尘、煤气超标 排放,对周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2020/4/10
31
4. 行业恶性竞争已经出现。
2005年以来,钢材价格出现全面下跌,原材料价格居高不 下,95%的钢材产品价格跌破成本。
2020/4/10
25
钢铁业结构调整
6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土资源 部、国家环保总局、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 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 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
2020/4/10
26
问:出台“控制钢铁工业总量,淘汰落后, 加快结构调整调控”政策的意义是什么?
8
工程承包
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每年评选出的前225家 大工程承包商中,中国目前已占有26家。中国 公司承建的工程已遍布世界各地,且效益大多不 错。
加入WTO后,将有更多的工程公司走出国门,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国外承 包商进入中国市场,参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2020/4/10
9
2020/4/10
16
第二节 中国能源工业
❖ 一、煤炭工业 ❖ 二、石油工业 ❖ Nhomakorabea、电力工业
2020/4/10
17
一、煤炭工业
❖ (一)资源评价
1. 中国是世界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 2. 我国煤炭资源富集北方和西部,偏离经济发达的
南方和东部,导致煤炭北煤南运、西煤东运。
❖ (二)布局
1. 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 2. 河南和陕、甘、宁、蒙省区煤炭丰富。 3. 六盘水是西南最大的煤炭基地,主要供应攀枝花
于珠江口外、香港东南190公里处的流花油田 。
2020/4/10
19
西气东输工程
2020/4/10
20
第三节 中国原材料工业
一、冶金工业 二、化学工业 三、建材工业
2020/4/10
21
一、冶金工业——钢铁工业
(一)资源评价
1. 铁矿石资源丰富; 2. 中国是世界上炼焦煤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3. 锰矿蕴藏量居世界前列。
27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产能过剩 2. 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难以支撑 3. 低水平产能占相当比重 4. 行业恶性竞争已经出现 5.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下降
2020/4/10
28
1. 产能过剩
2005年底已形成炼钢能力4.7亿吨,还有在建能力 0.7亿吨、拟建能力0.8亿吨,如果任其全部建成, 届时,我国炼钢产能将突破6亿吨。
2020/4/10
6
二、加入WTO以后,我国产业发展所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从产业层面分析,中国产业在加入WTO后所受的冲击, 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工程承包,中国在 这些领域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随着国际市场的扩大,这 种优势能够得到进一步发挥。
另一种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如电信、计算机、医药、 汽车、金融等,这些产业中国不具有优势,所受冲击较大。
2020/4/10
10
医药
加入WTO后,中国的药品进口关税大幅度下降, 与其他WTO成员持平(6%左右)。 目前中国医药企业的主要产品是原料药,附加值 低,生产化学类药品的企业大多亏损。关税降低 后,面对洋药的冲击,中国制药行业将面临一场 真正的考验。 鉴于开发新药品的费用较高,企业应当利用市场 开放的机会,引进技术,走合资合作之路。 加入WTO后,国外对中成药的进口限制放宽,生 产中成药的企业面临发展机遇。
答: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原材料产业,我国已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
钢铁工业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受体制和机制不完 善的影响,粗放型特征非常明显。
近两年来,盲目投资问题尤其突出,为此,国家对钢 铁行业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对抑制钢铁工业 盲目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2020/4/10
而2005年钢表观消费量在3.5亿吨左右
2020/4/10
29
2. 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难以支撑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所用的铁矿石已有50%以上来自进 口,全球新增铁矿石量的90%以上用于我国的消费,受 此影响,2005年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71.5%,今年又上 涨了19%。
2004年钢铁工业占全国能耗总量的15%,占工业耗新水 总量的14%,占全社会货运量的6%,工业粉尘占工业 排放量的14%。而钢铁工业增加值仅占GDP的3.14%
目前,中国的蔬菜、水果和肉类价格低于国际市 场,但不同品种的粮食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 且粮食成本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目前我国农业的当务之急是,想方设法降低农产 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