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作用与地貌的形成ppt课件
《地质作用和地貌》课件
生物风化
总结词
生物风化是指生物活动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详细描述
生物风化通常表现为生物侵蚀和生物破坏, 是由于植物根系生长、微生物侵蚀等生物活 动引起的。植物根系的生长会对岩石产生压 力,使其形变或破裂;微生物则会分泌有机 酸等化学物质,对岩石进行溶解和侵蚀。此 外,动物活动也对岩石造成破坏,如穴居动
水流携带的物质在河流出口处或地势低洼地 区沉积下来的过程。
详细描述
沉积作用是指水流携带的物质在河流出口处 或地势低洼地区沉积下来的过程。随着搬运 距离的增加,水流能量逐渐减弱,导致部分 物质开始沉积下来。沉积作用形成了各种类 型的沉积地貌,如河滩、三角洲、冲积平原 等。沉积物经过长期的风化和地质作用,逐 渐形成各种矿产资源。
火山活动过程
火山活动包括岩浆形成、 上升、喷发和堆积等阶段 ,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和独特的地貌景观。
地震作用
地震定义
地震是由于地壳内部应力累积到 一定程度后,地壳破裂引起的地
面震动现象。
地震类型
根据成因,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人工地震等 类型。
地震波传播
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时,会因为介 质性质和地形的变化而发生折射、 反射和干涉等现象。
主要地貌类型
山地
地壳上升强烈、岩层倾 角大于30度的地区,形
成山峰高耸的地貌。
丘陵
地壳上升较缓、岩层倾 角在10-30度之间的地 区,形成起伏和缓的地
貌。
平原
地壳上升微弱、岩层倾 角小于10度的地区,形
成平坦广阔的地貌。
盆地
地壳下沉或坳陷的地区 ,四周被山岭或高地所 包围,形成相对低洼的
地貌。
03
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
2020年高三小专题:概念区别,地质作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ppt共17张)
B.①③⑤
• C.①②④
D.②③④
• 2.当地人将“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客栈,其有利条件推断 合理的是( )
• A.凝灰岩质地松软,较易于开凿
• B.塔形外表坡度大,利排水
• C.玄武岩面多气孔,利通风透气
• D.岩体层理清晰,结构稳定
• 例5.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多分布在平坦的地方。但在黄河河 口以下的晋陕交界地区,近似环形的河床则深深嵌入岩层之 中。下图示意“乾坤湾河道及局部景观”。读图,回答1~2题 。
• 10.甲岸地带被当地村民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是( ) • A.水流较缓,方便取水,土壤肥沃 • B.三面环水,利于防御,交通便利 • C.河谷地带,降水丰富,热量充足 • D.地势较高,有利防洪,光照充足
第10题答案 A 读图并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甲河岸位于河流凸岸, 以沉积作用为主,水流较缓,水域较浅,便于取水, 且土壤肥沃,便于耕作,A正确;位于河流凸岸,水 域较浅,不利于航运,交通不便,且与周边地区相比 热量和光照相差不大,B、C、D错误。
• 地质过程:某地貌经历一些列地质作用(内外力)的过程, 而形成如今的地貌。
试题链接 例1.2014 年北京卷 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第1~2题。
1、该河谷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2.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D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例4.在安纳托利亚高原,数亿年前喷发的火山灰熔岩堆积形成 玄武岩和凝灰岩层,后经长期风化侵蚀,形成头带“帽子”的圆
地质地貌冰川的地质作用及其地貌特征PPT课件
• 三、冰川地质作用
• (一)冰川的运动
• 任何冰川都有或大或小的运动速度。冰川的运动一般以年为计算单 位,由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但是,有一种冰川能发生周期性的突 然前进,运动速度十分惊人。这种冰川叫波动冰川,是特殊类型的 冰川,其运动规律不受气候变化控制。
• 冰川运动速度在冰川的各个部分是不一样的,较快的是在冰川的中部, 即从粒雪盆出口到冰舌的最上部这一段。因为这里冰川最厚,由此向 上游和下游都逐渐减薄。横穿冰舌,运动速度最快在冰川的中部。
• 表面的脆性带是被下部的可塑带托着往前运动的。过去有一种推论, 认为冰川的下部由于处于可塑状态,因而运动速度比表面快。经实 际观测,运动速度以表面最快,并向底部递减,因为冰川底部存在 摩擦阻力。
• 冰川运动是由可塑带的流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组成的。
• 在中低纬度地区,由于冰融水活跃,滑动常占运动总量的20%~80 %。但不能认为高纬度地区冰川不发生滑动,南极冰盖深钻探明, 冰上部虽然温度极低,但底部基本上处于压力融点(冰的融点每增 加一个大气压力要降低0.0075℃),即冰川底部与基岩并没有冻结 在一起,冰川的滑动是可能的。
• 在支冰川注入主冰川的汇合处,常在谷肩处出现悬谷。这是由于 支冰川厚度比主冰川小,侵蚀力弱,底床深度也较小,冰退以后 支谷就成为悬谷。我国西部许多山地的悬谷高出主冰川谷达百余 米至数百米。
• 槽谷在纵剖面上常有冰坎(岩槛)与冰盆交替,并形成串珠状湖 泊。冰坎与冰盆是冰川作用选择性侵蚀的结果,这种选择性侵蚀 与冰床基岩的构造、节理有关,冰前期河床剖面的原始起伏也起 很大作用。
• 冰川除通过刨蚀和掘蚀从谷床上获得冰碛物外,雪崩、冰崩及山 坡上的块体运动常给冰川带来大量碎屑物质,这些碎屑在冰川中 被携带而来(运动冰碛),出露在冰川表面的叫表碛,夹带在冰 内的叫内碛,冰川底部的叫底碛,冰川边沿的叫侧碛;两支冰川 会合后,侧面合并的冰碛物叫中碛。冰川末端冰碛物环绕冰舌形 成高大的冰碛堤,叫做终碛(前碛)。
第二章地貌学基本概念PPT课件
2021
86
复习资料:地质年代确定的基本原理
• 地层层序律
2021
87
复习资料:地质年代确定的基本原理
• 生物层序律
– 岩石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它是在岩 层中保留下来的古生物记录。由于生物进化总 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种演化规律是不可逆 的。因此,可利用一些演化 较快、存在时间短、 分布较广、特征明显的生物化石和生物化石的 组合,作为划分相对地质年代的依据。每一个 地质时代都有其特征的标准化石或化石组合。 下图为 根据化石确定不同地区地层是否为同一 时代的地层的示意图。
• 例如:坳谷发展的阶段性
– 切沟 – 冲沟 – 坳谷
2021
84
5. 地貌的年代及发展
• 现代地貌与古地貌
– 现代地貌—— 指全新世(≤1万年)的地貌,和 当地的气候一致。
– 古地貌—— 指地质历史上形成的地貌,参与现 代地形,和当时的古气候一致。
• 如江汉平原的丘陵之上,多堆积风化红土,为炎热 气候条件下形成(N2),现在的气候为温暖较湿
2021
51
3. 地貌的成因
• 内外地质营力在地貌上的表现
– 地壳的连续上升
• 作用强度越来越大,造成大峡谷,稳定期短
– 地壳间歇性上升
• 分水岭与河谷高度不变,形成多级阶地或夷 平面
– 长期稳定
• 随时间延伸,分水岭降低,河谷降低,分水 岭接近河谷,宽河谷,低小丘陵
2021
52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从图上可以看出,两头的作用力比较单纯,仅 一种营力,复杂的是中小型地貌,既有外力作 用,也有内力作用
2021
43
2021
44
3. 地貌的成因
• 影响地貌形成发展的因素
地质作用与地质地貌图片及成因
新月形沙丘
区别:静止沙丘为多层弧形层理构造, 流动沙丘是单向斜层理。 成因:静止沙丘,因为静止不动,所以 不存在沙粒的搬运,形成弧形层理 构造。 流动沙丘,沙粒 不断地从迎风坡向背风坡搬运,在 重力的作用下堆积,在沙丘内部形 成与背风坡倾斜方向一致的斜层理。
2、水蚀作用(最普遍、湿润区)使坡面破碎、
地质作用与地貌
(一)岩浆活动与火山地貌
一、内力作用
火山岛
火山岛
火山等高线地形图
火山口积水成湖-火山湖
(一)岩浆活动与火 山岩
一、内力作用
1、火山结构示意图
3、火山岩(岩浆岩)
2、火山按其活动性质,分为活 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三种 类型
(1)喷出岩(玄武 岩):多气孔、疏松
(2)侵入岩(花 岗岩):坚硬
2、流水侵蚀与沉积 3、冰川侵蚀与沉积 4、海浪侵蚀与沉积
1、风蚀作用(干旱区)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蘑 菇等风蚀地貌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 有陡壁的小山包"。有些地貌外观 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1、风力沉积:沙丘或黄土
沙丘形状与风向
流动沙丘和静止沙丘构造图
a
1.观察并叙述河
道的弯曲变化趋
b
势?
2.动手画出河谷 横剖面,叙述横剖 面形状变化特点? 3.河谷不同发育 阶段以哪种侵蚀 作用为主?
成熟期Βιβλιοθήκη c你认为下列河流的横断面图应与河 谷的哪些发育阶段相对应?
2、河流堆积地貌示意
上游 洪积—冲积扇、 中游 河漫滩平原、 入海口 三角洲
B
凹岸侵蚀 凸岸沉积
河漫滩平原
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流水的
地球表面的地形PPT课件
地形的分类
平原
高度较低,地势平坦,起伏较 小,是主要的农业和人口分布 区。
盆地
四周较高,中间较低,如四川 盆地。
山地
高度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 峭,相对高差较大。
丘陵
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坡度较 缓,相对高差较小。
河流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对地表进行 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各种地 貌形态。
地形的影响因素
交通路线
地形地貌影响交通路线的规划和建设,平原地区交通网络发 达,而山区交通条件相对较差。
交通工具
地形地貌也影响交通工具的选择,山区可能需要使用特种车 辆或修建特殊道路,而平原地区则可以使用普通车辆。
05
地形保护与利用
地形保护的意义
维护生态平衡
地形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保护地形有助于维护生物
阔,几乎没有起伏。
平原地区通常由河流和冰川沉 积物形成,土壤肥沃,适合农
业发展。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 亚马逊平原,其次为欧亚大陆
的西西伯利亚平原。
平原地区也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因为其地势平坦、气候适宜
,适合人类居住和发展。源自高原高原通常指地势较高、地形起伏较小 的地区,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上。
盆地
盆地是指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区,通常地势较为平坦。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刚果盆地。
盆地的形成与构造运动和侵蚀作用有关。
盆地地区的生态环境通常较为特殊,对人类和动植物的 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3
地形的形成与演变
地形的形成原因
01
02
03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的岩浆、地壳运 动等力量可以形成山脉、 火山、地震等现象,改变 地表形态。
地形与气候的关系
地质学基础课件:地貌
地貌观测与调查的应用价值
添加标题
资源调查:地貌观测与调查是资源调查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地貌的观测和调查,可以确 定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添加标题
灾害防治:地貌观测与调查在灾害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地貌的观测和调查, 可以预测和评估自然灾害的风险,为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章
地貌发育的阶段与特征
幼年期:地表起 伏平缓,流水侵 蚀作用微弱
壮年期:河流侵 蚀作用加强,出 现峡谷、瀑布等 景观
老年期:侵蚀作 用减弱,地表趋 于平坦,河流改 道或消失
终年期:地表完 全平坦,河流消 失,形成平原或 高原
地貌发育的影响因素
气候因素:气候变化对地貌发育有重要 影响,如风化、侵蚀、沉积等过程。
地质学基础课件: 地貌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地貌概述 03 主要地貌类型 04 地貌的发育过程 05 地貌的观测与调查
06 地貌的资源利用与保护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地貌概述
第二章
展望地貌学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深化对地貌演化的理解: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探索地貌演化的规律和机 制,为预测和应对自然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跨学科合作: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合作,如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 态学等,以更全面地了解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创新技术应用: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数值模拟等,提高 地貌研究的精度和效率。
山地的形成原 因和分类
山地与人类活 动的关系
《地质学》课件——第四纪地质与地貌
2 第四纪地貌的分级与分类
一、地貌分级 巨型地貌:大陆与海洋、大的内海及大的山系; 大型地貌:山脉、高原、大型盆地及海底山脉与平原; 中型地貌:分水岭、山间盆地; 小型地貌:残丘、谷坡、沙丘、小的侵蚀沟。
(2)经过多次洪水而形成的洪积扇常呈较不规则的斜交层理, 有时还夹有透镜体和条带状的细粒碎屑和粘土混合物等。
(3)洪积土中的地下水一般属于潜水。在顶部埋藏较深;在边 缘地带,地下水埋藏浅;局部低洼地段,地下水可能溢出 地表;
(4)洪积扇的厚度一般是随离沟口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返回
5 水成地貌
⑤ 坡积物在气候湿润的山区较为常见,尤其在上坡植被稀少易受 冲刷和下坡地势较平缓的山地最为常见。
坡积土
返回
一、坡积土(Qdl)的特征与工程地质评价 3.坡积土的工程地质评价 (1)坡积物常常很疏松,承载力低、压缩性高(尤其是新近
堆积的坡积物)。 (2)坡积物厚度变化很大,作为的地基会存在不均匀沉降
2. 地貌学——研究地壳表面各种起伏形态的 形成、发展和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
3.13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
1 概述 2 第四纪地貌的分级与分类 3 山岭地貌 4 风化地貌 5 水成地貌
1 概述
一、地形与地貌 地形 :专指地表既有形态的某些外部特征,如
高低起伏、坡度大小和空间分布等,用地形等 高线表达。 地貌 :不仅包括地表形态的全部外部特征,还 要分析和研究这些形态的成因和发展 ,用地貌 图表达。
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地表流水有片流、洪流和河流3种方式。 (1)在地面汇合成网状薄水层顺自然坡均匀流动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课件(共34张ppt)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课件(共34张ppt)(共34张PPT)2.2 构造地貌的形成——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学习目标:1.通过太空泥模拟实验和图片观察,能辨别褶皱和断层,说出其形成过程、特征及形成的地貌;2.以鄂尔多斯市页岩气开发为例,说出褶皱和断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概念1:地质构造裸露地表的岩层倾斜弯曲断裂错开岩层的变形和变位褶皱断层概念2:构造地貌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任务一:褶皱和断层的判读活动1:利用手中的太空泥,压成片,按顺序叠放,模拟水平岩层,思考水平岩层的新老关系?活动2:观察课本26页图2.13希腊克里特岛变形的岩层照片,模拟褶皱的形成过程,画出示意图,标注受力方向?指出背斜、向斜?说出褶皱的形成过程?活动3:观察制作的褶皱模拟图,思考在同一水平面上,背斜向斜的岩层新老关系有何不同?活动4:观察制作的褶皱模拟图,说出不受外力影响下背斜和向斜形成的地貌及原因?在外力长期作用下又会如何演变?任务一:褶皱和断层的判读褶皱定义: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形变”,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叫做褶皱内力作用永久性什么是褶皱?褶皱是如何形成的?褶皱的基本单位:褶曲向斜背斜(从形态上划分)向斜背斜褶曲岩层向上拱起部分岩层向下弯曲部分背斜山、向斜谷长江巫峡向斜山、背斜谷→ 地形倒置四川省四姑娘山为什么会发生地形倒置?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外力长期作用容易被侵蚀成谷地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向斜山、背斜谷→ 地形倒置那么如何准确地判断背斜和向斜呢?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准确判断(中间较新,两翼较老)(中间较老,两翼较新)背斜向斜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总结:1、褶皱的判读(1)依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判断: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2)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水平方向上,中间老两翼新的是背斜,中间新两翼老的是向斜。
2、褶皱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内力作用:背斜成山--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岭;向斜成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ppt课件
隆起 凹陷
山地/陆地 谷地/海洋
地势起 伏变化 海陆变
迁
二者 关系
问题探究:内力作用对地形的塑造
活动2
“小小地质学家”——我来作解 释
观看图片(选填到表1举例栏,并说明判断理由) ①喜马拉雅山 ②阿尔卑斯山 ③东非大裂谷 ④红海 ⑤大西洋 ⑥华山 ⑦庐山 ⑧汾河谷地 ⑨台湾海峡
阿尔卑斯山 喜马拉雅山
问题探究一:内力长白作山用天池对地形的塑造
富士山
德干乞高力原马扎罗山
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
岩浆活动的“杰作”
n 岩浆活动
熔岩地貌
火山地貌
富士山
喷出型岩浆岩
夏威夷群岛熔岩火山 岩 石
圈?
只有喷出时才 侵入型岩浆岩 塑造地表形态。
花岗岩
软流层
日晷
n 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 山脉与盆地,使地表高低不平。 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形式。
和海生生物钻孔的痕迹
3. 那不勒斯湾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 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什么特征?
周期性、长期性
课堂小结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使地表高低不平
地 球热 内能 部
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
火山地貌或熔岩流地貌
变质作用 无法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4000万年来,青藏高原珠峰地区抬升约20000米,可珠峰 海拔高度目前只有8844.43米。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哪些地壳运动造成的?
问题探究一:内力作用对地形的塑造
案例1: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问题探究:内力作用对地形的塑造
案例1: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态的关系
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态的关系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呈现出丰富多样、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从雄伟的高山峻岭到广袤的平原,从幽深的峡谷到辽阔的海洋。
这些地貌形态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由各种地质作用共同塑造的结果。
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地质作用主要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
内力地质作用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和重力能等,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
外力地质作用则主要依赖于太阳辐射能、重力能以及日月引力能等,其表现形式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内力地质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塑造往往具有强烈而显著的影响。
地壳运动是内力地质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可以使地壳发生垂直运动或水平运动。
地壳的垂直运动可以导致陆地的上升或下沉,从而形成高原、盆地等地形。
例如,青藏高原的隆升就是由于地壳的上升运动所致,使其成为了世界屋脊。
而地壳的水平运动则会造成岩石的挤压、拉伸和错动,从而形成褶皱山脉和断裂带。
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漂移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的巨大褶皱山脉。
岩浆活动也能对地貌产生重要影响。
当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时,会形成火山。
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火山灰和气体等物质堆积在火山口周围,形成火山锥、火山口湖等独特的地貌。
例如日本的富士山,就是一座典型的火山,其优美的锥形山体就是由多次火山喷发的物质堆积而成。
此外,岩浆在地下深处的侵入活动也会使周围的岩石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从而改变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进而影响地貌的形态。
变质作用虽然通常发生在地下深处,但经过长期的地质演化,变质岩可能会出露地表,参与地貌的形成。
例如,一些古老的变质岩山脉,如太行山,其坚硬的岩石性质决定了其陡峭的山势和独特的地形特征。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虽然是一种短暂而剧烈的地质作用,但也能对地貌造成局部的破坏和改变。
地质作用过程(精品课件)
形态、物质结构、位置关系等方面不断发展演变的具体过程。
(二)地质思维的掌握 大部分地理现象的产生是发生在大的时间尺度,如生物灭绝、成 岩作用、海陆漂移等,观察者无法亲身历。对地质事件的恢复 和演化规律的认识,是建立在对现存地质构造现象合理分析推导 的基础上的(将今论古),因而,正确合理的地质思维,是我们 认识地质现象,推导地球发展演化的重要思维工具。
演化历史主要记录在地壳岩石中,在 空间上有不同分布,分布记录着地球 各个不同地区地壳运动历史。 且对于层状岩层(沉积岩),通常先 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 位于上面,称为“地层层序律”。
2.循环性 循环是指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
循环原理在地壳运动及其所形成的地质现象中较为广泛,如火成岩由岩 浆冷凝形成,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接受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变质 等作用后,再重熔再生回归岩浆,岩浆重新冷凝成岩后,再接受新一轮 的外力风化、侵蚀、搬运等过程,这就是明显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运动。
(5)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
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
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
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
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
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四)考点突破 2.地质构造及先后顺序
(1)因地质构造会通过岩层的形态呈现出来,所以可根据岩层形成 的先后顺序判读地质构造形成的早晚。例如褶皱构造之前要有沉积。
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 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 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 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 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四)考点突破 1.地质剖面图中岩层新老关系判断
(3)看岩浆岩:岩浆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或侵入)的岩层; (4)看变质岩:变质岩受岩浆岩影响而形成,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 邻的岩浆岩。
地质地貌学 第一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最新课件
48
☞地球压力
地球内部压力随深度增加而
逐渐增高,每增加1km, 压力增加27.5MPa。
自地表到33km(莫霍面) 随深度增加匀均增加;从 33km到984km很快从 9000×105Pa增加到 38.2×109Pa;然后随深度 增加又缓慢增加,在 2898km(古登堡面)处增 加到136×109Pa;最后向 着地心缓慢低增加,地心 压力可达360×109Pa
外动力因素中比较活跃的因素,一方面 自身作为动力参与,另一方面间接改变环 境中CO2、O2含量影响外动力作用。
以太阳为中心所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 系。目前所知,它是由太阳和8个大行星及 其卫星、成千上万个小行星、少数彗星以 及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组成的。若将彗星轨 道计算在内,则太阳系的直径可达6-8万个 天文单位,即9-12万亿公里。
最新课件
6
八大行星是太阳系的主要成员,由近到远依 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 王星和海王星;按大小从大到小是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和水星。
最新课件
44
最新课件
45
最新课件
46
➢地球的重力 ➢地球的温度 ➢地球的磁性 ➢地球的弹性和塑性 ➢地球的密度和压力
最新课件
47
☞地球密度
地球平均密度:5.516g/cm3
地表岩石平均密度:2.7-2.9
地心密度:13
地球内部密度随深度递增,在 984km、2898km和5125km 处做跳跃式增加,表明地球 内部物质是不均匀的。
REVIEW
•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 • 内外营力力量来源,表现形式和作用趋势 • 内外营力之间的关系 • 地貌变化发展受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和
《工程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纪地质与地貌PPT课件
676906
2021年3月17日
桌状山
676906
2021年3月17日
山岭地貌的类型 1、构造变动形成的山岭
1)平顶山 2)单面山 3)褶皱山 4)断块山 5) 褶皱断块山
2、火山作用形成的山岭 3、剥蚀作用形成的山岭
676906
2021年3月17日
垭口和山坡
(一)垭口
1、构造型垭口是由构造破碎带或软弱岩层经外力剥蚀所形成。
676906
2021年3月17日
§4风化地貌
676906
2021年3月17日
风化作用的工程意义与评价
(1)风化后物理性质发生了改变;
(2)查看风化程度
676906
2021年3月17日
残积土的特征与工程地质评价
残积土:岩石风化后未 经搬运而残留在原地的 松散碎屑物质。
残积土层剖面
676906
2021年3月17日
丘陵 <500
<200
闽东沿海丘陵
高原 >600
>200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 原
高平原
平原 低平原
>200 0~海平面 高度
吐鲁番盆地
676906
2021年3月17日
地貌的成因分类
内力地貌
构造地貌 火山地貌
水成地貌 面状洗刷地貌、线状冲刷地貌 、河流地貌、湖泊地貌与海洋 地貌等
三、 残积土(Qel)的特征与工程地质评价
返回
3.残积土的工程地质评价
(1)残积土的物质组成
① 粘性土组成的残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
② 粗岩碎屑组成的残积土地基:沉降量较小,危害小。
③ 残积土中开挖基坑:边坡稳定性取决于其组成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地质作用 • 定义: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质构造
和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称为地 质作用。(地质作用是由地质营力引 起的)
• 分类:按能量来源 可分为内营力作用和外营力作用
1
分 能量来源 类
表现形式 对地表的 相互关
影响
系
内 来自地球内部,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同式时进
• 种类:风蚀、水蚀、冰蚀、湖蚀、海蚀 • 其中,地面流水的侵蚀作用,是最常见最强烈的
的一种
8
流水侵蚀地貌——黄土高原
9
瀑布
10
河流沟谷、峡谷
11
风蚀城堡
12
风蚀蘑菇
13
风蚀柱
14
风蚀洼地
15
冰川侵蚀地貌
刃脊
角峰
冰斗
16
冰蚀作用
17
海浪侵蚀作用
18
海蚀柱
海水侵蚀地貌
海蚀崖
海水侵蚀掉的泥 沙哪里去了?
在水、冰川、空气在运动状态下对地 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
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 等作用下,可从一地移到另一地方
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 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4
5
6
花岗岩球状风化
7
2、侵蚀作用
• 定义:也叫剥蚀作用,是指流水、风、冰川运动 等外营力对地壳表层岩石土壤的破坏作用,使岩 石发生破坏,并使风化破碎的岩石离开原地,从而 形成 侵蚀地貌。
39
40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41
42
43
地震时的10条须知
• 1. 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下; • 2. 摇晃时立即关火; • 3. 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 4. 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 5. 户外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 6. 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 7. 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内禁止行驶; • 8. 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 9. 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 10. 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例如峡谷,瀑布;
泥沙逐渐沉 游形成冲积平原
③喀斯特地貌
积
和河口三角洲
风
力 风蚀沟谷 ,风蚀
作 用
洼地,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①搬走地表 沙尘、碎屑
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 ②沙漠外缘形成黄土
②风速降低, 堆积,如黄土高原
形成戈壁,裸岩荒 泥沙逐渐沉
漠
积
29
(二)内营力作用
• 1、地壳运动 • 2、岩浆活动 • 3、变质作用 • 4、地震
32
东 非 大 裂 谷 张裂形成断裂带
33
1、三大类岩石
喷出岩: 玄武岩、流纹岩 岩浆岩
侵入岩: 花岗岩 沉积岩: 层理构造、含化石
变质岩: 高温、高压
34
• 岩浆——各类岩石相互转换——岩浆 • ① 岩浆岩的形成: • 地幔中的岩浆上升或喷出、冷凝形成侵入岩
(花岗岩)或喷出岩(玄武岩)。 • ② 沉积岩的形成: • 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一)外营力作用
• 1.风化作用
• 定义:由于温度的变化以及大气、生物
水分等的影响下,使地表岩石及矿物物 理状态、化学成分在原地发生变化的过 程。
• 种类:物理风化
•
化学风化
•
生物风化
3
外力作用的四种表现
动力 分类
风力 流水 冰川 生物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影响下,地表 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
27
5成岩作用
• 在一定条件下沉积的松散物质,通过后期的压实、 胶结等作用,可以固结成坚硬的新的沉积岩石, 称为硬结成岩作用
28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地貌
侵蚀地貌
搬运作用
堆积地貌
流 ①冲刷坡面,例如黄 ①搬运侵蚀
水 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 后的产物 ①山前形成冲积
作 用
貌;②沟谷加宽加深, ②流速降低, 扇 ②河流中下
30
表二:地壳运动的类型
类 型 运动方向
对岩层 产生 的影响 地貌
实例
关系
水 平 运 动
水平位 移,弯 曲变形
褶皱山 脉,裂 谷或海 洋
喜马拉 雅山、 东非大 裂谷、 大西洋
相伴发 生, 以水平
垂
地表高
运动为
直
隆起, 低起伏,台湾海峡 主。
运
凹陷 海陆变
动
迁
31
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的岩层中发现了大量海相岩层和海生 生物化石,证明在地质史某段时期,现在的喜马拉 雅山地区是一片面积相当广阔的海域;而且在 5700m的地层中发现了栎树化石,现在这种植物分 布的高度是3000m。这些证据证明喜马拉雅山长期 以来不断抬升,在5300万年前开始成陆,之后不断 抬升形成“世界屋脊”。
44
45
46
47
48
49
二、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 1、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也称地形。 • 2、分类 • 按其成因: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干旱风沙
地貌、冰川冰缘地貌、湖成、熔岩; • 按其基本形态:平原、台地、丘陵、山地; • (山地按海拔高度分:低山(1000m)、中山(3500m)、
营 主要是旋转能 力 和放射性元素 作 蜕变产生的热 用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震
总的趋势是 使地表变得
行,朝 相反方
高低不平 向改变
地表,
以内力
外
风化,
总的趋势 作用为
营 来自地球外部, 侵蚀,
是使地表 主
力 主要是太阳辐 搬运,
作
射能
沉积,
起伏状况 趋于平坦
用
成岩
极其缓慢的内
2 迅速激烈的内
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 ③ 变质岩的形成: •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的变质作用形成的
岩石
35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化石) 变质作用
36
外力
地壳上升
沉积岩
变质岩
重熔再生
岩 浆 岩
岩浆
37
岩石圈物质的循环
沉积岩
②
变质岩 ③
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岩浆岩
④
④
岩浆
38
地震的形成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 地球表层的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 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 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 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 了地震。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 余震。
高山(5000m)、极高山) • 按其规模:星体地貌、巨地貌、大地貌、中地貌、小地
海蚀拱桥
19
3.搬运作用
• 风、流水、冰川等把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从一 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20
河流搬运
21
冰川搬运
22
4.沉积作用
在搬运的过程中,因环境变化(如动力减弱、形成 超载),便要发生沉积(即卸载),称为沉积作 用。
23
海水堆积地貌
24
冲积扇
25
河流冲积平原
26
风力堆积的沙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