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参观花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参观花圃》教学设计
3.学习特点
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但在自主学习和总结归纳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同时,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在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理解试商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在试商过程中如何调整商的大小。
2.教学难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时,商的位数的确定和初商不合适时的调整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教法学法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参观花圃”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引导探究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试商技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讲解演示法:对于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试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具体。
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观察比较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试商方法和计算过程,比较它们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观花圃-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参观花圃-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花卉园中数量的概念;2.能够运用数量比较的方法,对花卉数量进行简单的计算;3.能够体会数量的意义和数量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类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以及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数量的概念;2.问题的抽象与转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确定一个物体的数量?然后,教师自然引出数量的概念,通过介绍花圃中的一些花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量”。
2. 学习新知识学生们以课堂小组的形式参观花圃,并记录下每一种花卉的数量。
接着,教师以比较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数量的简单计算。
例如:A花卉数量是B花卉数量的2倍,B花卉数量是C花卉数量的3倍,这时候学生可以用自己记录的数据来进行计算,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巩固练习在课后的作业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花圃中的绿色植物数量是蓝色植物数量的多少倍?•如果再添置10株红色的花卉,那么花圃中红色花卉的数量就是蓝色花卉数量的多少倍?这些问题都是以实际场景为基础,通过简单的数量比较进行计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量的应用。
4. 课堂总结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分享,总结数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在解决问题中的思维逻辑。
四、教学反思通过参观花圃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更加有助于理解数量的概念和应用,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问题的抽象和转化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理解和应用知识。
在课后的作业中,设计生活中的数量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量的实际意义。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参观花圃》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参观花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第2课《参观花圃》,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通过参观花圃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概念,能正确读写三位数和两位数的除法算式。
2. 探究并掌握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3. 运用所学方法完成各种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计算。
4. 能运用除法解决参观花圃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掌握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有一定的掌握。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需要理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出示题目《参观花圃》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参观花圃!在花圃中,有许多美丽的花朵等待着我们去欣赏。
但是,在参观之前,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如何将花圃中的花均匀地分给每个参观者呢?请思考一下。
学生:可以用除法来解决!第二环节:呈现新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好的,我们来思考一下,假设花圃里有347朵花,我们要将它们均匀地分给23个参观者,每个参观者可以得到多少朵花呢?请你们思考一下,如何进行计算?学生:将347除以23。
教师:非常好!我们将347除以23,你们可以尝试用手算或列竖式的方法计算一下。
(学生进行计算)教师:请同学们回答一下,商是多少?学生:商是15。
教师:很好!我们得到的商是15。
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请仔细观察商的十位数和个位数。
学生:商的十位数是1,个位数是5。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参观花圃(1)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3参观花圃(1) 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3参观花圃(1) 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参观花圃(1)。
我们将要通过实际参观花圃的情景,学习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参观花圃的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参观花圃的情景,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以及一些数学工具,如尺子、笔等。
五、教学过程2. 讲解:我向学生讲解花圃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我给学生一些实际的例子,让他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参观花圃(1)”的,并在下面列出今天所学的重点内容,如花圃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花圃的面积和周长。
答案:花圃的面积为X平方米,周长为X米。
2. 题目:你家附近的公园或花圃的面积和周长是多少?答案:我家附近的公园(或花圃)的面积为X平方米,周长为X 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参观花圃的情景很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但有些学生对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例子,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学生们对于参观花圃的情景非常感兴趣,这表明通过实际情境引入新知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2《参观花圃》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2《参观花圃》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参观花圃》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参观花圃的情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能力,他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乘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参观花圃的情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乘法运算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能够进行有效的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花圃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花圃的图片或者视频,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一本数学书,以及一支笔和一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花圃的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花圃的情景。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如果要计算花圃中一共有多少盆花,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参观花圃|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参观花圃|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参观花圃|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具体是第六章的第二节《参观花圃》。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参观花圃的情景,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参观花圃的情景,让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参观花圃的情景,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花圃的模型或者图片,计算器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今天,我们将要去参观一个花圃,花圃里有各种各样的花,我们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你们准备好了吗?2. 参观花圃:带领学生参观花圃,让学生观察花圃里的花,并注意不同花的数量。
3. 解决问题:问题1:花圃里一共有多少种花?解答:让学生观察花圃里的花,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花。
问题2:花圃里玫瑰花和郁金香的数量分别是多少?解答:让学生观察花圃里的花,数一数玫瑰花和郁金香的数量。
问题3:花圃里有多少朵花?解答:让学生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计算出花圃里花的总数。
六、板书设计花圃里的花:玫瑰花:朵郁金香:朵总数:朵七、作业设计1. 计算花圃里花的总数,并写出计算过程。
2. 想象一下,如果你有一个花圃,你会选择种植哪些花?请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计算出你花圃里花的总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次参观花圃的活动,学生们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了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鼓励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给予了个别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思考自己喜欢的花圃布局,进一步巩固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6.2《参观花圃》(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6.2《参观花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圃的基本构成和特点,理解花圃的设计和规划。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花圃对于美化环境和改善生态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花圃的基本构成和特点2. 花圃的设计和规划3. 花圃的环保意义三、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花圃,引起他们对花圃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让学生了解花圃的基本构成和特点,如花坛、花架、花盆等。
3. 课堂讲解结合图片和实例,讲解花圃的设计和规划,如花坛的形状、大小、位置等。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花圃,包括花坛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花圃的基本构成和特点,以及花圃的设计和规划。
6.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所在社区的花圃,记录下花坛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加深他们对花圃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花圃的基本构成和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花圃的设计和规划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花圃的环保意义的认识程度。
4.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花圃的设计和规划补充和说明:花圃的设计和规划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它涉及到花坛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方面的知识。
花圃的设计和规划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如花坛的形状和大小要适合所在的空间,花坛的位置要考虑到光照、通风等环境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到花坛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在讲解花圃的设计和规划时,可以通过图片或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形状、大小和位置的花坛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例如,圆形的花坛适合放在宽敞的空地上,可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方形的花坛适合放在较小的空间里,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花坛的位置要选择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有利于花卉的生长。
在课堂练习环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花圃,包括花坛的形状、大小、位置等。
参观花圃(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参观花圃(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花的生长变化过程;
2.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3.运用测量长度的方法测量花园中花的生长变化;
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测量花园中花的长度;
2.深入理解花的生长变化过程。
三、教学内容
1. 学习花的生长变化过程
通过参观花圃,让学生学习花的生长变化过程,了解花的生命力和生长条件。
2. 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介绍测量长度的方法,如使用卷尺或尺子进行测量,并注意单位的使用。
3. 实践操作
在花园中实践操作,使用测量方法测量花的长度,记录数据,观察花的生长变化。
四、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入花和花园,展示花的生长过程,带领学生感受花的美丽和生命力。
2.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介绍卷尺或尺子的使用方法,讲解长度的单位,如厘米和米。
3.实践操作:带领学生到花园中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测量花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4.复盘总结:让学生自行进行数据整理和总结,了解花的生长变化过程以及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实际应用。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表现;
2.收集学生的数据记录;
3.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拓展
1.带领学生探究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
2.引入图形类知识,如面积和周长等。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参观花圃-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参观花圃-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花种的名称和颜色。
2.能够运用“比”和“差”进行比较和计算。
3.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如柱形图和折线图。
4.能够合作和分享,在小组中交流和比较。
二、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彩笔、相机等。
2.教学素材:花圃、花种、颜色样板、调查表、相册等。
3.教学环境:教室、花圃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放映一段该地区景观介绍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花卉品种和名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如“请问这些花的名称是什么?”“请问这些花的颜色有哪些?”等等。
2. 观察和调查花圃中心活动:在小组中完成观察和调查。
教师把学生分成4-5人一组,带着学生去花圃观察和调查花卉。
在调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观察花卉的名称。
2.统计花卉的数量。
3.记录各花卉颜色的出现次数。
每个小组应该有一张调查表,用来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数据。
3. 汇总和比较中心活动:汇总和比较各小组收集的数据。
教师将各小组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并让学生对数据进行比较,如“哪种花卉种类数量最多?”“哪种花卉种类数量最少?”等等。
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如计算数量和频率。
4. 绘制统计图表中心活动:绘制柱状图和折线图。
教师让学生按照汇总后的数据,绘制柱状图和折线图。
教师可以给学生相应的示范。
5. 总结和分享中心活动:总结和分享本节课的经验和感受。
教师让学生总结和分享本节课的经验和感受,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在小组中的体验和收获,如“我在小组中了解到了很多我之前不知道的花卉名称和颜色。
”“我在小组中体会到了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继续探索本地区的花卉品种和名称。
2.在家长或其他成年人的帮助下,应用“比”和“差”计算一些问题。
3.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收集一些花卉的相关信息,并用电脑或手绘工具绘制一个简单的花卉海报。
五、教学反思本课采用以花圃为背景,鼓励学生观察和调查,并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和分享的教学方法。
6.2《参观花圃》(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6.2《参观花圃》(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参观花圃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6.2节《参观花圃》。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和记录来了解和分析一个场所的特点和布局。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参观花圃的地图、参观路线图、花圃的各类花卉和设施的分布图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1. 理解参观花圃的地图、参观路线图、花圃的各类花卉和设施的分布图的含义;2. 学会通过观察和记录来了解和分析一个场所的特点和布局;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来了解和分析一个场所的特点和布局。
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参观花圃的地图、参观路线图、花圃的各类花卉和设施的分布图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参观花圃的地图、参观路线图、花圃的各类花卉和设施的分布图等。
学具:学生手册、记录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让学生观察参观花圃的地图,引导学生发现地图上的重要信息和符号,如花圃的入口、出口、各类花卉和设施的分布等。
2. 讲解:通过参观路线图,引导学生了解参观的顺序和路径,让学生明白如何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
同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花圃的各类花卉和设施的分布图,让学生了解花圃的经营范围和特点。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地参观,每组选定一种花卉或设施,进行观察和记录。
学生可以利用学生手册和彩笔,将观察到的事物画下来,并在旁边注明名称和特点。
5. 练习:让学生根据参观花圃的地图和路线图,设计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参观路线,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花圃地图入口 > 出口各类花卉和设施分布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参观花圃的地图和路线图,设计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参观路线,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答案:根据花圃的地图和路线图,设计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参观路线,如:入口 > 花卉区 > 设施区 > 出口。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参观花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参观花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参观花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不同的花圃,了解其特点以及计算花圃的面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的知识,对面积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的花圃,了解其特点,掌握计算花圃面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的花圃,掌握计算花圃面积的方法。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参观花圃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花圃的图片和视频,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2.准备计算面积所需的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等。
3.准备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的花圃,引导学生关注花圃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提出参观花圃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花圃的面积。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计算花圃的面积。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2《参观花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2《参观花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参观花圃》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2课程的一部分。
通过参观花圃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不同花卉的单价和总价,以及运用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不同花卉的单价和总价。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购物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参观花圃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花圃的场景图片、花卉价格表格等教学资源。
2.准备计算器、纸笔等学习工具。
3.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选定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出示花圃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花卉?它们的单价是多少?”让学生回答,并板书花卉名称和单价。
2.呈现(10分钟)呈现计算不同花卉总价的问题,如:“如果我想要购买菊花和玫瑰,我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教师给予指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计算不同花卉的总价,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并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出示购物场景,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如果我购买了一盆菊花和两盆玫瑰,我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给予评价。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参观花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参观花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参观花圃》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图形的变化》中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掌握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性质,感受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变换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平移和旋转的实际例子。
但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能够判断图形是否发生了平移或旋转。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能够判断图形是否发生了平移或旋转。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模型、图形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花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花圃中的图形变化。
提问:你们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平移、旋转。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或图形卡片,展示平移和旋转的例子。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平移:图形平移后,形状、大小、方向不变,只改变位置。
旋转: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不变,方向发生变化,但旋转中心不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尝试判断给定的图形是否发生了平移或旋转。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参观花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参观花圃》教学设计第一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参观花圃》教学设计参观花圃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参观花圃。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平时看书时间长了,眼睛觉得很累,但只要看看绿色植物,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给人们舒适的感觉。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参观苗圃,那里有许多的植物。
(播放课件)(板书课题)二.探究问题1.出示课本情境图和题目你能写出算式吗?让同学独立思考后回答(板书算式)154 ÷ = 2.估一估(1)能估计一下答案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学生独立估一估(2)指3名学生回答生可能出现的回答:A.因为22×10=220所以不到10盆;B.因为22×5=110所以比5盆多一些;C.因为140÷20=7所以大约是7盆左右。
3.用竖式计算师: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试着在草稿本上列竖式计算。
(1)用竖式算一算: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内用竖式算一算每种花各有多少盆?①下去巡视,选一个又快又好的小组代表把竖式写在黑板上。
②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怎样想的?(看能不能说到把22看作20来试商,20×7=140接近150、所以商是7。
)师问:1、为什么把22看作20来试商?(更简便)2、商“ 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如果巡视时发现有错例的,拿到展台上来让同学辨析一下。
③板书:答:每种花各有7盆。
4.课件出示题目:如果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拼成几个图案?还剩几盆花?(1)、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学生列出:120÷18=(2)、师:先估一估可能是几个图案,自己先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估计的?(3)、那你能自己独立地用竖式算一算吗?(生独立算,选出一生板演)师:你是把18看作几十来试商的?有不同意见吗?师: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有什么好处?(很快找到商几)(4)、师:要想知道答案是否正确,可以怎样做?(验算一下)请一生来写在黑板上。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3课时参观花圃(1)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3课时参观花圃(1)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3课时参观花圃(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75页例1和第76页的“做一做”。
例1通过参观花圃的情境,让学生学会用千米和米作单位计量花圃的长和宽,以及计算花圃的面积。
同时,让学生理解在实际生活中,较大的长度和面积通常使用千米和公顷作单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千米和米作单位计量长和宽,以及计算面积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估算和精确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以及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千米、米和公顷计量长和宽,以及计算面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米尺、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学生去参观学校附近的一个花圃,让学生观察花圃的长和宽,以及整体面积。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表示花圃的长、宽和面积。
2. 例题讲解:回到教室后,教师出示例1,让学生 read and understand,然后解释例1中的情境。
引导学生用千米和米作单位来表示花圃的长和宽,并计算花圃的面积。
在此过程中,教师强调换算千米和米、公顷和平方米的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76页的“做一做”,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较大的长度和面积需要用千米、米、公顷和平方米作单位来表示。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千米、米和公顷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2. 计算花圃面积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一个花圃的长是2千米,宽是1千米,求这个花圃的面积。
(2)一个花圃的长是500米,宽是300米,求这个花圃的面积。
(3)一个花圃的面积是2公顷,长是1千米,求这个花圃的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参观花圃|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参观花圃|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参观花圃|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主题为参观花圃。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六章的第二节,参观花圃。
通过参观花圃的情景,让学生学会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参观花圃的情境,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巩固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适当的运算方法解决。
2. 教学重点: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带领学生参观花圃,让学生观察花圃中的花卉,引发学生对参观花圃的兴趣。
2. 教学讲解:(1) 讲解加减法运算:以购买花卉的情境为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例如购买3盆玫瑰和2盆郁金香,总共需要支付多少钱?(2) 讲解乘除法运算:以分配花卉的情境为例,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运算方法,例如有6盆花卉,需要平均分配给3个同学,每个人可以得到几盆?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参观花圃相关的例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进行解答。
4. 随堂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加减法运算:黑板左边写上“购买花卉”的情境,列出花卉的数量和价格,让学生通过加减法运算得出总价。
2. 乘除法运算:黑板右边写上“分配花卉”的情境,列出花卉的数量和分配的人数,让学生通过乘除法运算得出每个人可以得到的花卉数量。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与参观花圃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购买5盆玫瑰和4盆郁金香,总共需要支付多少钱?2. 答案:购买5盆玫瑰和4盆郁金香,总共需要支付105元。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参观花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参观花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参观花圃》主要让学生通过参观花圃的情境,学习平面图形的知识。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种类的花圃,让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一般四边形的特征,学会用这些图形的语言去描述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对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一般四边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逐步提高。
此外,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图形问题感兴趣,容易接受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内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一般四边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2.培养学生用图形语言描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一般四边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用图形语言描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参观花圃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和认识不同种类的图形。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探究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花圃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花圃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哪些种类的花?它们是如何排列的?”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一般四边形。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的学习材料和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种类的花圃,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一般四边形的特征。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参观花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参观花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参观花圃》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参观花圃的活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周围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参观花圃的路线图、各种花卉的种植面积和数量等,学生需要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计算和分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实际应用数学问题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信息,正确计算出不同花卉的种植面积和数量。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参观花圃的活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周围的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出不同花卉的种植面积和数量。
2.难点: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参观花圃的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花圃的路线图和各种花卉的种植面积和数量信息。
2.准备计算工具,如尺子、计算器等。
3.准备纸和笔,供学生记录和计算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花圃的路线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路线图的特点。
同时,向学生介绍花圃中种植的各种花卉以及它们的种植面积和数量。
2.呈现(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请问同学们,我们可以怎样计算出每种花卉的种植面积和数量呢?”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根据给定的信息,计算出不同花卉的种植面积和数量。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参观花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参观花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参观花圃》这一单元主要围绕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展开。
学生将通过参观花圃的情景,了解面积的概念,学习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认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面积的概念,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并能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图形知识,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计算面积和进行单位换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会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观花圃的情景,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会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参观花圃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
3.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展示花圃的情景和相关的数学知识。
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用具:准备面积计算器和面积单位换算表,方便学生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花圃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面积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知道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吗?”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花圃的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参观花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第六单元除法 2.参观花圃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进行试商。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的理念,本节课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特点:1.优化新知探究。
教学中,有效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置身于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主动实践和积极探索总结出各种试商的方法,从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2.优化课堂总结。
教学结束前,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把学习知识纳入到已有知识结构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总结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题卡教学过程第1课时参观花圃(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激趣。
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平时看书时间长了,眼睛觉得很累,但只要看看绿色的植物,就能减轻眼睛的疲劳,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参观苗圃,那里种有很多的绿色植物。
2.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自由回答获取的数学信息)3.引入新课。
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今天我们来参观花圃,解决花圃中的问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做了良好的情感铺垫。
⊙探究新知1.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69页情境图)根据获取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2)月季花可以摆几个三角形图案?还剩几盆?]2.解决问题(1)。
(1)根据题意列式。
你能列出求“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的算式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54÷22)(2)估算结果。
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并说一说是怎么估算的。
(把“22”看作“20”,20×7=140,20×8=160,所以商可能是7)(3)探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没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①试着笔算,看估算结果是否接近准确结果。
(学生笔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笔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②交流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没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a.你是如何确定商的位数和商的最高位的?(引导学生说出:除数22是两位数,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再看被除数的前三位,即154除以22的商是一位数,商的最高位是个位)b.你是如何试商,如何书写的?(引导学生明确:用“四舍”法把“22”看作“20”来试商比较方便。
20×7=140,比较接近150,20×8=160,大于154,可以用7去试商)③组织学生进行验算。
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学生独立验算,交流验算方法)预设生1:根据“商×除数=被除数”的方法进行验算,如果计算所得的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原计算的结果正确,否则原计算的结果错误。
生2:用除法来验算,即用被除数除以商,如果计算所得的结果等于除数,说明原计算的结果正确,否则原计算的结果错误。
3.解决问题(2)。
(1)根据题意列式。
你能列出求“月季花可以摆几个三角形图案,还剩几盆”的算式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0÷18)(2)估算结果。
(把“18”看作“20”,20×6=120,所以商可能是6)(3)探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①尝试笔算。
指名板演的同学汇报竖式计算的过程,重点让学生说试商的过程。
②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认识和理解把除数18看做10试商不方便,而把除数18看做20试商会更准确。
③引导学生讨论: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有什么好处?④同桌之间交流:用竖式计算120÷18时,把除数用什么方法当作多少来试商?商写在哪位上?商又与谁相乘?⑤组织学生进行验算。
4.小结试商方法。
(1)想一想,计算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试商时应该怎么样做?(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2)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②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者比4小时,可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当除数的个位数是5或者比5大时,可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每次用商与除数相乘,所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生必备的数学素养——估算能力,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交流、归纳的探究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70页1题。
(先让学生说出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让学生独立计算)2.完成教材70页2题。
(进一步巩固试商方法。
通过相互交流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计算方法与步骤)⊙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谁来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教材70页3题。
板书设计参观花圃(一)154÷22=7(盆) 120÷18=6(个)……12(盆)答:平均每个小花坛有7盆牡丹花。
答:月季花可以摆6个三角形图案,还剩12盆。
第六单元除法 2.参观花圃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进行试商。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的理念,本节课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特点:1.优化新知探究。
教学中,有效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置身于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主动实践和积极探索总结出各种试商的方法,从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2.优化课堂总结。
教学结束前,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把学习知识纳入到已有知识结构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总结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题卡教学过程第1课时参观花圃(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激趣。
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平时看书时间长了,眼睛觉得很累,但只要看看绿色的植物,就能减轻眼睛的疲劳,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参观苗圃,那里种有很多的绿色植物。
2.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自由回答获取的数学信息)3.引入新课。
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今天我们来参观花圃,解决花圃中的问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做了良好的情感铺垫。
⊙探究新知1.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69页情境图)根据获取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2)月季花可以摆几个三角形图案?还剩几盆?]2.解决问题(1)。
(1)根据题意列式。
你能列出求“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的算式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54÷22)(2)估算结果。
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并说一说是怎么估算的。
(把“22”看作“20”,20×7=140,20×8=160,所以商可能是7)(3)探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没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①试着笔算,看估算结果是否接近准确结果。
(学生笔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笔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②交流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没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a.你是如何确定商的位数和商的最高位的?(引导学生说出:除数22是两位数,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再看被除数的前三位,即154除以22的商是一位数,商的最高位是个位)b.你是如何试商,如何书写的?(引导学生明确:用“四舍”法把“22”看作“20”来试商比较方便。
20×7=140,比较接近150,20×8=160,大于154,可以用7去试商)③组织学生进行验算。
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学生独立验算,交流验算方法)预设生1:根据“商×除数=被除数”的方法进行验算,如果计算所得的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原计算的结果正确,否则原计算的结果错误。
生2:用除法来验算,即用被除数除以商,如果计算所得的结果等于除数,说明原计算的结果正确,否则原计算的结果错误。
3.解决问题(2)。
(1)根据题意列式。
你能列出求“月季花可以摆几个三角形图案,还剩几盆”的算式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0÷18)(2)估算结果。
(把“18”看作“20”,20×6=120,所以商可能是6)(3)探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①尝试笔算。
指名板演的同学汇报竖式计算的过程,重点让学生说试商的过程。
②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认识和理解把除数18看做10试商不方便,而把除数18看做20试商会更准确。
③引导学生讨论: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有什么好处?④同桌之间交流:用竖式计算120÷18时,把除数用什么方法当作多少来试商?商写在哪位上?商又与谁相乘?⑤组织学生进行验算。
4.小结试商方法。
(1)想一想,计算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试商时应该怎么样做?(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2)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②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者比4小时,可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当除数的个位数是5或者比5大时,可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每次用商与除数相乘,所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生必备的数学素养——估算能力,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交流、归纳的探究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70页1题。
(先让学生说出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让学生独立计算)2.完成教材70页2题。
(进一步巩固试商方法。
通过相互交流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计算方法与步骤)⊙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谁来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教材70页3题。
板书设计参观花圃(一)154÷22=7(盆) 120÷18=6(个)……12(盆)答:平均每个小花坛有7盆牡丹花。
答:月季花可以摆6个三角形图案,还剩12盆。
第六单元除法 2.参观花圃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进行试商。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的理念,本节课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特点:1.优化新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