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前寒武纪的地史剖析

合集下载

地史总结

地史总结

二、古生代地史特征
1、生物界
古生代距今5.43—2.50亿年。它划分为六个纪,即寒武纪、奥陶纪、 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2、构造运动与世界古地理轮廊
动物方面: 海生无脊椎动物门类众多。 寒武纪以三叶虫为代表,故寒武纪又称“三叶虫时代”; 杨子贝、角石类是奥陶纪的代表;笔石类是奥陶和志留纪代表;珊瑚类、腕足类是晚古生代的代表, 蜓是石炭纪的代表。 脊椎动物从早寒武纪开始,出现了淡水原始的鱼类无颌类,泥盆纪为鱼类时代;石炭—二叠是两栖 类时代。 在植物界方面:寒武、奥陶纪都是以海生藻类为主,到了志留纪,已出现半陆生的裸蕨植物,泥盆 为裸蕨植物时代;石炭—二叠纪为蕨类植物时代。
一、前寒武纪地史特征
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46—5.43亿年),冥 古宙(46-38)、太古宙(38-25)、元古宙 (25-5.43) 1、气圈及水体 太古宙具有缺氧的气圈及水体;元古宙从缺氧气 圈到贫氧气圈发展。 2、具有薄弱的地壳和频繁的岩浆活动。 3、岩石变质很深 4、海洋占绝对优势
5、陆核-古地台的形成(构造运动) 在太古宙晚期的构造运动阜平运动之后,中国和世界大 陆上都出现了小规模的稳定核心,称为陆核。早元古代中 期的构造运动,在中国称五台运动;早元古代晚期的构造 运动,在中国称吕梁运动。通过这些运动,陆核进一步扩 大,形成规模较大的稳定地区,称为原地台。到中元古代 晚期原地台进一步扩大,在世界上终于出现了若干大规模 稳定的古地台。 6、太古宙萌芽了原始生命;元古宙从原核生物发展到 真核生物。震旦纪时,后生动物的大量出现和高级藻类的 繁盛。 7、矿产 太古宙为磁铁铁矿、金矿和铀矿;元古宙主要为赤铁 矿、锰矿,震旦纪主要形成铁、锰、磷、盐类等矿产。 8、最古老的一次大冰期——震旦纪冰期

前寒武纪

前寒武纪

第十四章前寒武纪一、前寒武纪概述二、中国的前寒武系三、中国的南华系和震旦系四、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五、前寒武纪的主要矿产第一节前寒武纪概述一、前寒武纪地质年代划分和特征地球年龄约为46亿年发现最古老的沉积变质岩层为37.5亿年,为格陵兰岛的伊苏阿(Isua)群显生宙第一个地史年代为寒武纪,始于5.43亿年距今5.43亿年以前的地质时代,统称前寒武纪,相应年代的地层统称为前寒武系前寒武纪特征▪时限长(46¡ª5.4亿年)▪地层普遍变质(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绿片岩相,一般越老变质越深),岩浆活动发育。

▪构造变形复杂(原始地壳薄、刚性差、热流值大,易塑性变形,且经历多次构造变动)。

▪生物化石少▪酸性和还原大气圈和水圈▪矿产丰富(Fe、Al、U)二、前寒武系的划分和对比方法▪前寒武系:前寒武纪时期形成的地层。

▪一般由变质岩系构成,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

▪由于原岩变质深、化石少,应用古生物学方法受限,没能建立世界统一的地质年代表。

▪前寒武系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法1、构造¡ª岩浆旋回法:地层间不整合、大规模岩浆侵入及区域变质作用。

2、同位素年龄测定法:定量。

3、沉积建造(标志层):利用特殊的岩石类型和沉积建造划分和对比地层。

如我国北方¡°鞍山式铁矿¡±的条带状含铁建造,分布于世界多地南华系上统的冰碛层等。

4、变质作用:岩石越老,经历的构造变动越多,变质越深;岩石越新,变质越浅甚至不变质。

三、前寒武纪生物界演化1、原始菌、藻类生物的发展▪形态简单、无真正的细胞核,为原核生物。

▪最老的化石:微小的球状、丝状体,发现与南非老于30亿年的无花果树群。

2、真核细胞生物的出现▪最早的真核生物见于13.5亿年北美贝克泉组。

▪我国华北13¡ª12亿年雾迷山组发现绿藻化石。

叠层石:由蓝藻、细菌及其生命活动的遗迹共同构成的一种生物沉积结构。

地质学知识: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研究及其地球学意义

地质学知识: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研究及其地球学意义

地质学知识: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研究及其地球学意义地球的历史可以通过地质演化来了解,前寒武纪作为地球史上最古老的时期,其地质演化过程尤为重要。

前寒武纪时期(46亿到6.4亿年前),地球经历了无数次地球极移动、超大陆的形成与破裂、大型火山喷发、深海沉积和生物演化等事件。

本文将重点阐述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研究及其地球学意义。

一、前寒武纪的地质演化1.大陆形成与破裂前寒武纪时期,地球上表层的构造呈现为一个大的超级大陆——罗迪尼亚大陆(Rodinia)。

罗迪尼亚大陆的出现是由于来自地幔的热液、重塑和地球内部火山喷发所引起的。

但罗迪尼亚大陆并非永恒存在,它后来分裂成几个不同的陆块,其中之一是古元古代的李文斯托尼亚(Laurentia),今天的北美洲。

这一大陆破裂的过程中,地幔中的岩浆和新的地壳从地震带中涌出,逐渐将原来的大陆撑开成为现代世界地图上的各大陆。

2.岩浆与火山活动前寒武纪的地球上温度高,活动性强,火山活动也异常旺盛。

超级大陆罗迪尼亚的形成和破裂,以及其附近火山活动,带来了极大的岩浆喷发和熔岩喷涌。

比如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就保存有大规模火山活动的沉积岩层,记载了前寒武纪时期的火山活动史。

这些火山国家水利部分出现甚至可以遮盖住整个北美洲。

3.生物演化在前寒武纪时期,生命的起源仍然是一个谜。

不过,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有机体已经出现并在海洋中繁殖。

尤其是化石记录表明,有着显著多样性的底栖生物开始在前寒武纪早期出现。

他们的摇蚊尿素越来越有机体结构的复杂和多才多艺的适应性,也成为了前寒武纪生物演化的一大特色。

二、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地球学意义前寒武纪的地质演化和地球形成过程为今日的地球提供了宝贵的信息,特别是对于人类对地球演化、地质构造及其环境演化历史的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揭示地球演化的历程前寒武纪作为地球史上最古老的时期之一,它的地质演化过程对于揭示地球的演化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前寒武纪地质演化过程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是如何从一个初始状态发展为今天的形态的,透过前寒武纪的变迁了解地球发展的基本历程和演化的特点。

前寒武纪地球演化的主要地质特征及可能模式

前寒武纪地球演化的主要地质特征及可能模式
Gu o c h u n e t a 1 .,2 0 05; Zh a i Mi ng g u o a n d S a n t o s h,
7 . 8 %( 程裕祺 , 1 9 9 4 ) , 主要分布在华北 、 塔里木 和 华南 陆块 等 。我 国 前 寒 武 纪 地 质 研 究 可 以上 溯 到
简要描述 了前寒武纪地球演化 中的特殊地 质现象 , 并讨 论其蕴 涵 的地球 演化 的可能 的因果联 系和 时空关系 。针对
前寒武纪地球演化研究 中的焦点 问题 , 本文对 可能模 型的优缺 点进行 了一一论 述。前寒 武纪一级 构造模 式可能经 历 了由垂直 方向运动为主的地 幔柱模 式向由水平方向运动为主的板块构造 模式 的转 变。对于前寒 武纪板块运 动存 在 的检验 , 硬玉和红宝石则是很好的板块构造 指示矿 物。根据太 古宙克 拉通与元 古宙克 拉通之 间的几何 关系 与时
武纪 地壳 演化 讨论 会 ” ( 简称“ 卧佛 寺 会 议 ” ) , 标 志 着 我 国前寒 武 纪 地 质 研 究 进 入 一 个 新 的 阶段 。此
后, 我 国前寒 武纪 的研究 愈加 具有 国际化 的特征 , 也
逐 渐 吸收全球 构 造 观来 研 究 中 国的 区域 构 造 演 化 。 近几 年 我 国前 寒武 纪地 层学 ( L i u D Y e t a 1 . ,1 9 9 2 ; 尹崇玉 等 , 2 0 0 6 ; 郑永 飞 和张 少兵 , 2 0 0 7 ; 多吉 等 , 2 0 0 7 ; 陆松 年 等 , 2 0 0 8 ; 万渝生等 , 2 0 1 0 ) 、 构 造 演 化 ( 翟 明国 等 , 1 9 9 2 ; 郭 敬 辉 ,1 9 9 9 ; G u o J i n g h u i e t a 1 . , 2 0 0 2 , 2 0 0 5 ; 赵 国春 等 , 2 0 0 2) 、 古生物学 ( 孙 淑芬 等 ,

长安大学地史学笔记 考研---前寒武纪地史

长安大学地史学笔记 考研---前寒武纪地史

前寒武纪地史一、前寒武纪的划分和特征1、前寒武纪划分前寒武纪(Precambrian)是一个非正式的地质年代单位(划分见表)2、前寒武系的特征(1)时限长(38-6亿年);(2)地层普遍变质 (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绿片岩相,一般越老变质越深),岩浆活动发育;(3)构造变形复杂,因为原始地壳薄、刚性差、热流值大,易塑性变形,而且经历多期构造变动;(4)生物化石少(化石少,化石无硬壳、后期破坏)(5)大气圈、水圈与现在不同(6)矿产丰富(Fe、Au、U)3、前寒武纪的大气圈和水圈Ar: 缺氧还原性大气(广泛出现含金-铀砾岩)Pt1早期:缺氧到含氧过渡(纹带状硅铁组合-早期藻类释放出的O2被Fe2+吸收而沉淀)Pt1晚期:逐渐含氧,叠层石大量发育Pt2:含氧大气圈形成,出现含铁红色砂岩、高价铁沉积层、膏盐沉积和可燃有机岩,但是Pt2-3:海相沉积中原生白云岩大量发育,反映当时大气中CO2比Ar低,但仍比现在高水圈:在Ar以前已经形成,因为在Ar中出现玄武岩和砾岩Pt2由还原--氧化二、前寒武纪生物界1 Ar:主要是化学化石(如氨基酸、脂肪酸、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环形化合物等),此外少量叠层石2 Pt:菌藻类的时代微古植物指单细胞或多细胞藻类有机体,我国主要发育于Pt2-3,宏观藻类指根据目前研究程度尚无法归入现代藻类系统的、肉眼可见的藻类,主要Pt2-3叠层石繁盛,特别是Pt33 Ediacara Fauna指震旦纪后期出现的,主要由腔肠动物(67%水母、海鳃纲)、环节动物(25%)、节肢动物(似三叶虫)(5%)组成的不具外壳的多细胞后生动物群。

我国发现地点:鄂西、陕南、淮南、辽南和黑龙江。

三、中国主要古大陆形成史1、华北板块的形成史太古宙陆核的形成古元古代原地台形成期中新元古代似盖层和盖层形成期(1)陆核的形成(古、中太古代)地层:集宁群、迁西群、下鞍山群岩性:深变质岩,原岩为基性、超基性至中酸性火山岩,夹分选不好的碎屑岩及多层硅铁沉积地史分析:1)基性、超基性岩来源于地幔,酸性火山岩为侵入体;2)可与现代月球对比:月陆-高地(亮)为辉石质斜长岩,月海-低地(暗色)为玄武岩。

地球演化史之寒武纪的地理环境怎么样?为什么会出现生物大爆发?

地球演化史之寒武纪的地理环境怎么样?为什么会出现生物大爆发?

地球演化史之寒武纪的地理环境怎么样?为什么会出现生物大爆发?地球从诞生到如今的46亿年漫长历史中,共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四大部分,其中前三部分40亿年左右的地球演化进程,由于遗留下来的化石不多维达在上期地球探秘做了简析,从本期开始时间的列车来到了显生宙(5.4亿年前——现在),显生宙又分为古生代(5.4——2.5亿年前)、中生代和新生代,而古生代下分生物大爆发的寒武纪(5.43—4.9亿年前)、鱼类出现和海生藻类繁盛的奥陶纪(4.9—4.38亿年前)、蕨类植物在陆地繁衍的志留纪(4.38—4.1亿年前)、两栖动物和昆虫出现的泥盆纪(4.1—3.54亿年前)、爬行动物和煤炭森林形成的石炭纪(3.54—2.95亿年前)以及出现生物大灭绝事件的二叠纪(2.95—2.5亿年前)。

本期维达给大家分析古生代第一个纪—寒武纪时期的地理环境怎么样?为什么会突然出现生物大爆发的原因。

地质年代表寒武纪(Cambrian)是显生宙(Phanerozoic)的开始,名字来自于英国威尔士的一个古代地名,因该地的寒武纪地层被最早研究。

中文名称源自旧时日本人使用日语汉字音读的音译名“寒武纪”(音读:カンブキ)。

寒武纪古大陆分布图寒武纪时期的地理演化在5.4亿年前,潘诺西亚大陆形成后的6000万年,潘诺西亚大陆分裂成四个大陆:劳伦大陆、波罗地大陆、西伯利亚大陆、冈瓦那大陆。

泛大洋随者潘诺西亚大陆的分裂而扩张。

寒武纪气候温暖,海平面升高,浅海淹没了大片的低洼地,这是一个海洋占优势的世界,而这种浅海地带为新的物种诞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寒武纪大陆漂移,海洋占优势的世界寒武纪时期的生物演化在寒武纪开始后的短短数百万年时间里,包括现生动物几乎所有类群祖先在内的大量多细胞生物突然出现,这一爆发式的生物演化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带壳、具骨骼的海洋无脊椎动物趋向繁荣,它们在海底栖息生活,以微小的海藻和有机质颗粒为食物,其中最繁盛的是节肢动物三叶虫,故寒武纪又称为“三叶虫时代”,其次是腕足动物、古杯动物、棘皮动物和腹足动物,给沉寂地球增添了活力。

前寒武纪

前寒武纪
前寒武纪
自地球诞生到6亿年前的时间
01
03 各时期
目录
02 生命
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到6亿年前的这段时间。尽管早在30多亿年前生物就已经出现,但其进化却长期停滞 在很低级的阶段,主要是些低等的菌藻类植物,它们留下的化石说明的情况不多,而且保存这些化石的岩层又太 多经过不同程度的变质,更使得地球的早期历史不易被了解,所以才被划入“隐生宙”。
寒武纪的开始,标志着地球进入了生物大繁荣的新阶段。而在寒武纪之前,地球早已经形成了,只是在漫长 的几十亿年中一片死寂,那时地球上还没有出现门类众多的生物。这样,科学家们便把寒武纪之前这一段漫长而 缺少生命的时间称作前寒武纪。
前寒武纪(Precambrian)是地质年代中,对于显生宙之前数个宙(Eon)所使用的非正式名称,原本正式的 名称是隐生宙(Cryptozoic eon,其后来被拆分成冥古宙、太古宙与元古宙三个时代)。1930年,G.H.查德威 克将地史时期划分为两个阶段——寒武纪以前称为隐生宙,寒武纪迄今称为显生宙——作为地质年代的最高级单 位,其相应地层分别称为隐生宇和显生宇。由于在隐生宇即前寒武系上部不断发现软躯体动物化石,使其部分地 层的划分具备了古生物的依据,而且所谓“隐生”,已逐渐不符合实际情况。1977年,国际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 地层分会在开普敦第四次会议上,将前寒武纪分为太古宙和元古宙,其界线放在25亿年前,而隐生宙及显生宙这 两个年代地质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已逐渐弃而不用。
各时期
元古代(元古宙)
太古代(太古宙)
震旦纪
太古代离我们久远,其时限约从38亿年至26亿年前,长达12亿年。太古代是具有明确地史记录的最初阶段。 这漫长的12亿年是地球形成后的初始期,地表到处形成童山和荒漠,由于年代久远,确实很难寻觅到化石,人们 对这一时期的生命活动了解得很少。但20世纪后半期,科学家们陆续在南非和澳大利亚获得了重大收获,在变质 程度不太剧烈的沉积岩层中发现了叠层石,这是微生物和藻类活动的产物。此外,人们在这些古老的岩层中还分 析出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如呋喃、甲醇、乙醛等)和环状化合物如(苯,羟基苯)。在南非的一套古老沉积岩中, 科学家们借助先进的精密观测仪器,发现了200多个与原核藻类非常相似的古细胞化石,这些微体化石一般为椭 圆形,具有平滑的有机质膜,这是人们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最原始的化石,也是在太古代地层中发现的最有 说服力的生物证据。从生物界看,这是原始生命出现及生物演化的初级阶段,当时只有数量不多的原核生物,他 们只留下了极少的化石记录。从非生物界看,太古宙是一个地壳薄、地热梯度陡、火山—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 岩层普遍遭受变形与变质、大气圈与水圈都缺少自由氧、形成一系列特殊沉积物的时期;也是一个硅铝质地壳形 成并不断增长的时期,又是一个重要的成矿时期。

探索地球了解不同地质时代的地球面貌

探索地球了解不同地质时代的地球面貌

探索地球了解不同地质时代的地球面貌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承载着无数的生命和自然之美。

然而,地球的面貌并非一成不变的,它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时代,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独特的地球面貌。

本文将探索地球,从了解不同地质时代的地球面貌入手,带您一起探索地球演化的奇妙之旅。

1. 前寒武纪时代前寒武纪时代是地质历史上最早的时期,地球处于原始的状态。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没有复杂的生命形态,大部分地表由岩石和水覆盖。

大陆的形成才刚刚开始,基本上都是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所形成的。

2. 寒武纪时代寒武纪时代是地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生命演化的关键时刻。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出现了丰富的生命形态,如海绵、腔肠动物和篮海星等。

同时,地球上的大陆开始慢慢形成,陆地生态开始展现出多样性。

3. 泥盆纪时代泥盆纪时代是一段地表环境和生态体系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的陆地植被逐渐繁盛,形成了大面积的陆地森林。

同时,海洋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出现了早期的鱼类和无脊椎动物。

4. 石炭纪时代石炭纪时代是地球历史上一段重要的煤炭沉积时期。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陆地植被繁茂,形成了大规模的沼泽和森林。

这些植被在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下形成了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后来的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能源。

5. 二叠纪时代二叠纪时代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爬行动物大量繁衍和多样化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陆地气候温暖而干燥,适宜爬行动物生存繁衍。

同时,地球上的陆地扩张,大陆间的连接程度增加,形成了国际大地系统。

6. 侏罗纪时代侏罗纪时代是地球历史上恐龙繁盛和鸟类起源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相对温暖潮湿,适宜恐龙等爬行动物生存。

海洋中也出现了许多大型海洋爬行动物,如蛇颈龙和鱼龙等。

同时,陆地上开始出现鸟类,标志着鸟类的起源。

7. 白垩纪时代白垩纪时代是恐龙繁盛和灭绝的时期,也是哺乳动物和花卉开始大规模分化和进化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的陆地气候逐渐变暖,恐龙和其他爬行动物繁衍壮大。

地史概述

地史概述

前寒武纪地史概述一、前寒武纪地壳构造演化前寒武系,特别是太古界及下元古界普遍遭受区域变质及强烈的构造变动。

巨大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是前寒武纪地史中的重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构造演化的阶段性。

它表现为地层间角度不整合、大规模岩浆侵入以及区域变质作用等。

一些重大的地质事件是世界性的。

从38×108 a前形成的原始地壳至大陆型地壳的出现,前寒武系由三次巨大的构造—岩浆旋回形成,距今25×108 a左右、19×108 a左右、10×108 a左右等几次构造运动,不同程度在世界各地都有表现,从而将前寒武纪地史划分为几大阶段。

(一)太古代(38×108 a至25×108 a左右)太古代岩石一般都遭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

根据变质程度可划分为两种类型:深变质片麻岩—麻粒岩相和中低级变质的“绿岩”相带。

它们都属于地壳比较活动条件下的产物。

可见,原始的太古代地壳大部分是比较薄的,没有稳定的地块,普遍处于活动状态。

大约在距今29×108 a ~30×108 a,在我国华北地区发生的迁西运动;大约在25×108 a,发生了一次较普通的地壳构造运动及其伴生的岩浆活动,如我国的阜平运动是已知最早的全球性事件之一。

这次运动使得太古界岩石褶皱、变质,从而形成一些稳定地块—太古界“陆核”。

(二)元古代(25×108 a 至8×108 a 左右)元古代是中国地壳构造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形成了中国板块构造的基本骨架。

太古代末期的阜平运动使华北地区的几个古陆核相连为华北原始古陆壳,这个古陆壳当时可能与塔里木原始古陆壳甚至川鄂原始古陆壳相连为统一的中国原始古陆壳,其北面、西南和东南均为洋壳所围。

元古代期间这个统一的古陆壳经过分裂、解体,然后重新结合。

早元古代的断裂作用使华北原始古陆壳分裂,形成冀鲁小板块、鄂尔多斯小板块及介于其间的五台—太行—中条lie陷槽,而在原始古陆壳的东缘则有胶辽裂陷槽,但其形成时期可能较晚。

前寒武纪的特征

前寒武纪的特征

前寒武纪的特征前寒武纪作为地质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的地质时期,它的主要特征有一些明显的一致性。

它是地壳和气候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一系列重大生物演化事件发生的关键时期。

本文旨在探讨前寒武纪的特征,以及它如何影响当今地球的发展。

前寒武纪是地质历史上的一个明显特征,它的开始是约4900万年前,结束是约4200万年前。

这一古老的地质时期,可以在实际地质证据中几乎普遍观察到。

全球范围内,都可以发现寒武纪沉积岩。

其中,在亚洲西部、非洲东北部和南非,特别是拉丁美洲一带,都可以找到异常丰富的前寒武纪沉积岩。

前寒武纪的地球系统及其环境也有一些显著的变化,可以说它改变了地球的历史,影响了地球的未来。

首先,可以明显看出,铁和氟元素的富集程度比以前更高,而稀土元素的分布更加均匀。

其次,前寒武纪也有很多地质活动。

例如,地质记载中提到,前寒武纪期间,地壳活动和构造上的变化是极其频繁的。

全球范围内,可以明显看到火山运动的活跃,地壳的拉伸变形,以及大范围的地质构造的发生。

前寒武纪也促使了诸多气候变化。

研究发现,前寒武纪期间,太阳辐射大幅度升高,地球温度大幅度升高,而全球气温升高了5-10摄氏度,太阳辐射降低了10-20%。

同时,大气中气体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前寒武纪期间,大气中比今日多出了二氧化碳和甲烷。

前寒武纪也见证了一系列重大的生物演化现象。

在这一地质时期,许多类群都发生了重大的演化变化,例如,节肢动物的演化变化极为迅速,相比之前的事件,可能是一种非凡的快速变化,而且在这一地质时期,有许多种新的物种出现,而许多原有的物种也灭绝了。

前寒武纪的特征,对当今地球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影响。

它影响了地壳活动,气候变化,以及生物演化,从而影响到地球系统和环境的发展。

同样重要的是,前寒武纪期间,全球地质模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而促使人们对地壳结构和地壳构造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总之,前寒武纪,以其独特的特征,深刻影响了地球的发展历史,为当今地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前寒武纪的地史概况(精)

前寒武纪的地史概况(精)
前寒武纪的地史
1 前寒武纪的划分和特征 2 地球圈层的起源和演化 3 前寒武纪生物界 4 中国主要古大陆形成史 5 中国震旦纪古地理和古构造
1 前寒武纪的划分和特征
1.1 前寒武纪的
伊迪卡拉纪



新 中


2004年
1.2前寒武纪的特征
Chen JY, et al, Science, 9 July, 2004, 305:218-222
寒武纪大爆发
Precambrian distributions
Chinese Precambrian geological map
4 中国主要古大陆形成史
4.1 华北板块的形成史 4.2 扬子板块的形成史 4.3 其它板块的形成史
由于原地台的形成,地壳刚性增加,早期出 现边界明确的裂陷槽-裂谷盆地,Pt2-3即分 布于这些裂陷槽中
芹峪抬升后,华北地区进入稳定的板块发展阶段
Arkose with ripples, Pt2, 王屋山
Pt2t/Pt2h/Pt2w, Beijing
Dolomite, Pt2w, Beijing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天文演化 地质演化 4600 Ma
46亿年前太阳星 云中分化形成原始 地球,温度较低, 轻重元素浑然一体, 尚无圈层分异 原始地球一旦形 成,有利于吸集更 多星子使体积和重 量迅速增加,同时 因重力分异、放射 性元素蜕变和星体 撞击而增温 原始地球内部达 到熔融状态时,亲 铁元素比重大而下 沉形成铁镍地核, 亲石元素上浮组成 地幔和原始地壳。 更轻的液态和气态 成分,通过火山喷 发溢出地表形成原 始大气圈、水圈 地球初始圈层分 异的时间约在42亿 年前
生物是如何起源的?

《地球的历史》前寒武纪探秘

《地球的历史》前寒武纪探秘

《地球的历史》前寒武纪探秘《地球的历史:前寒武纪探秘》当我们谈及地球的漫长历史,就如同翻开一部厚重而神秘的巨著。

而在这部巨著的开篇,便是那充满迷雾与未知的前寒武纪。

前寒武纪,这一时期占据了地球历史的绝大部分,从地球诞生约 46 亿年前开始,一直延续到大约 541 亿年前。

它如同一位沉默的巨人,承载着地球早期演化的关键秘密。

想象一下,最初的地球是一个炽热的、混沌的世界。

在这个阶段,地球的表面还处于极度不稳定的状态。

频繁的火山活动,使得大量的岩浆从地球内部喷涌而出,覆盖着地表。

那时的大气成分与如今大相径庭,充满了各种高温下产生的气体,比如甲烷、氨气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逐渐冷却,地壳开始形成。

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就好像是一位耐心的工匠,在精心雕琢着一件伟大的作品。

最初形成的地壳非常薄且脆弱,不断受到内部力量的冲击和重塑。

在这个时期,海洋也开始慢慢出现。

起初,海洋中的水可能是由地球内部的水蒸气通过火山活动释放出来,逐渐冷凝汇聚而成。

这些早期的海洋,其化学成分与现在的海洋有很大的不同。

它们富含各种矿物质和溶解的气体,是地球化学演化的重要场所。

前寒武纪的生命形式,同样令人着迷。

在这个遥远的时代,生命还处于非常简单和原始的阶段。

最早的生命迹象可能是以微生物的形式存在的,比如原核生物。

这些微小的生命在极端的环境中顽强生存,逐渐适应并改变着周围的环境。

原核生物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之一,它们没有细胞核和其他复杂的细胞器。

然而,正是这些看似简单的生物,却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逐渐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为后续更复杂生命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前寒武纪逐渐进化。

一些原核生物逐渐发展出了更复杂的结构和功能,为真核生物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这使得它们能够进行更复杂的生命活动。

在前寒武纪的后期,出现了一些多细胞生物的化石证据。

这些早期的多细胞生物虽然相对简单,但它们的出现标志着生命进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华南板块前寒武纪的构造演化史及成矿事件

华南板块前寒武纪的构造演化史及成矿事件

华南板块前寒武纪的构造演化史及成矿事件华南板块是全球研究最为深入的构造单元之一,区域变形复杂、岩石类型丰富,历史演化过程悠久,一直以来备受地质学者的关注。

其中,前寒武纪时期是华南板块构造演化史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华南区域成矿事件的开端。

华南板块主要由元古宙岩浆岩基底和晚元古代-中新元古代沉积岩及基性岩构成。

前寒武纪的构造演化受到了独特的地质背景和构造环境的影响,整个华南地区被大规模的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活动所控制,隆升作用和变形爆发相互交织,导致华南地区出现了极为复杂的变形构造及地质事件。

在前寒武纪时期,华南板块的构造演化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是伊犁尔山事件后,到早古元古代岩浆活动的阶段。

这是华南板块的一次快速演化时期,华南板块发生了一系列的岩浆作用和变形构造,杰出的岩浆地质特征是独特的岩墙体,如桐南岩墙、衡阳岩墙和苍南岩墙等等。

同时,在这一时期,岩墙的形成代表了华南板块地壳伸展的复杂性和演化模式的多样性。

第二个阶段是早古元古代到前寒武纪的早期。

这一时期华南地区经历了较为稳定的演化,大部分时间是以长周期的深层变形和稍有不齐的岩浆活动为主。

其中,少量的晚元古代和早古元古代沉积物和建造物质也在这一时期形成。

在此期间,华南地区的岩石类别也逐渐多样化,包括花岗质、闪长质、二长英质、石英斑岩体,并且在华南地区的许多地方形成了大规模的金属矿床,这一时期标志着华南地区成矿性质的转变。

总的来说,前寒武纪是华南地区构造演化和成矿过程十分关键的时期,探索这个时期的地质演化历史对于理解整个华南板块的构造演化、成矿模式和深部地质演化过程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华南板块是中国的重要构造单元,历史演化过程复杂,章节繁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华南板块前寒武纪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

构造演化阶段:华南板块前寒武纪的构造演化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是伊犁尔山事件后,到早古元古代岩浆活动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构造演化主要表现为伸展构造、隆升和变形活动。

塔里木地块前寒武纪地质研究进展评述

塔里木地块前寒武纪地质研究进展评述

第 5期
张传林等: 塔里木地块前寒武纪地质研究进展评述
9 2 5
成部分, 一是新太古宙以 T T G为主的岩浆杂岩, 二 是以古元古界为主的( 高) 角闪岩相变质岩( 类似于 孔兹岩系, 与晚太古代 T T G一起组合成结晶基底) , 三是以中元古界及新元古界下部为主的一套绿片岩 相的变质岩( 相当于前人划分的褶皱基底, 见新疆 地质矿产局, 1 9 9 1 ) 。
9 2 4
地 质 论 评
2 0 1 2年
以T T G为主的初始大陆地壳演化阶段( 新疆地质矿 产局, 1 9 9 3 ; 陆 松 年 等, 1 9 9 2 ; L uS o n g n i a ne ta l . , 2 0 0 8 ;L o n gX i a o p i n ge ta l . ,2 0 1 0 ,2 0 1 1 ;Z h a n g C h u a n l i ne t a l . , 2 0 1 1 a ) 。之后经历了古元古代末期 及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的两次造山事件, 最终形成了塔里木前寒武纪基底, 且在新元古代早 期( 约9 0 0M a ) 作为 R o d i n i a 超大陆一员汇聚到澳大
T G质岩石。 古元古代的 T 对于太古代 T T G质岩石形成的构造环境, 目前 在世界范围内还存在很大争议。尤其是在新太古代 是 否 存 在 板 块 构 造, 一直是争议的焦点问题 ( H a m i l t o n ,2 0 1 1 ) 。由 于 塔 里 木 周 边 地 太 古 代 T T G质岩分布非常有限, 因此仅仅根据岩石地球化 学属性来判断当时的构造背景显然是不合适的。但 5 3 G a 的高 B a —S r 花岗岩, 有意义的是, 新发现的 2 也许为板块构造模式提供了一些新的证据 ( Z h a n g , 2 0 1 1 a ) 。 C h u a n l i ne t a l . 2 . 2古元古代高级变质岩系和侵入岩 在库鲁克塔格及阿尔金地区, 古元古代变质岩 分布广泛。最早被命名为兴地格群和阿尔金山群。 它们主要由一套中高级变质岩组成, 包括( 角闪) 黑 云( 二云) 斜长片麻岩、 石榴黑云 ( 二云) 斜长片麻 岩、 石英片岩、 大理岩、 石榴矽线斜长石英片( 麻) 岩 等。在岩石中发育大量的浅色变质分异形成的浅色 条带。从岩石组成分析, 这套变质岩主体属于副变 质岩, 可能夹有少量的火山岩, 即前人所称的“ 孔兹 岩系” 。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方法对这套变质岩进 行定年, 一直到最近才发表了一批采用锆石原位定 年成果( L uS o n g n i a ne t a l . , 2 0 0 8 ;Z h a n g C h u a n l i ne t , 2 0 1 1 a ) 。结果显示, 这套变质岩中继承性锆石 a l . 年龄主要为太古代—古元古代早期, 而其中的变质 锆石( 部分为变质形成的单颗粒锆石, 部分为碎屑 锆石的增生边) 的年龄集中在 2 0~ 1 8 G a 之间, 在 库尔勒附近的一个样品中, 还出现了 1 1~ 0 9 G a 的 变质事件记录( 表1 , 图2 ) 。另外, 在塔里木西南地 区, Z h a n gC h u a n l i n等 ( 2 0 0 7 b ) 报道了 2 4~2 3 G a 的花岗岩中, 锆石增生边的年龄为 1 9 G a , 而在中元 古代卡拉喀什群及艾连卡特群中, 出现大量的 2 0 ~1 8 G a的 碎 屑 锆 石 ( Z h a n gC h u a n l i ne ta l . , 2 0 0 7 c ) , Z h uWe n b i n 等( 2 0 1 1 ) 也报道了在阿克苏群 变质岩中, 出现大量的 1 9 G a 的碎屑锆石。所有这 些信息表明, 2 0~ 1 8 G a 在塔里木发生了一期重要 的构造—变质事件。 古元古代的岩浆岩在塔里木并不十分发育。目 前比较可靠的主要分布在塔里木西南以及东段的阿 尔金地区。塔里木西南地区的赫罗斯坦群, 早期被 认为是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杂岩。后来经过我们 的工 作 ( 张 传 林 等, 2 0 0 6 ; Z h a n gC h u a n l i ne ta l . , 2 0 0 7 b ) , 证实赫罗斯坦群实质上是一套变质的侵入 杂岩, 其 岩 石 组 成 主 要 为 斜 长 角 闪 岩—花 岗 闪 长 岩—含角闪石二长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 形成时

前寒武纪地球表层物流运动过程研究

前寒武纪地球表层物流运动过程研究

前寒武纪地球表层物流运动过程研究在人类进步发展的历程中,交通运输与物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要想深入了解物流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我们就不得不回溯到地球形成的时代。

本文将探讨前寒武纪时期地球表层物流运动过程的研究。

前寒武纪是地质年代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大约早于5.45亿年前至6.25亿年前。

在这个时期,生命在地球上的出现依然非常稀少,地球表面仍然以原始的状态为主。

然而,尽管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辅助,前寒武纪时期的地球上依然存在着物流运动的过程。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存在着大量的板块运动和地壳运动。

板块运动是指地壳中的板块以不断变化的速度相对移动,主要包括汇聚、扩张和滑动三种方式。

这种运动会导致地球表层的物流运动,包括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板块运动带来的汇聚活动会导致物质的堆积和集中。

例如,当两个板块相互压缩,就会形成强烈的地壳变动,这种变动会导致山脉的形成。

正是通过这种板块运动所带来的汇聚运动,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得以分布和集中,驱动着远古时代的物流运动。

同时,板块运动中的扩张运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球表层的扩张活动会导致地壳的断裂和岩浆的喷发,形成地球上的火山和断层带。

这种扩张运动在前寒武纪时期也推动着物流运动的进行。

通过扩张运动,新的土地不断形成并迁移,带动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这种流动常常伴随着大规模的地壳变动,进而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

此外,滑动运动也是前寒武纪时期物流运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滑动运动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相对滑动的运动方式。

这种运动可能会导致地壳的摩擦和地震的发生。

地震会产生震源释放大量的能量,这种能量传递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物流运动的特点。

总的来说,前寒武纪地球表层物流运动过程的研究表明,虽然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帮助,但地球表层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依然存在。

这种流动主要是通过板块运动所引起的汇聚、扩张和滑动运动来实现的。

这些运动形成了物流运动的基础,为后续地质时代的生命演化和资源分布奠定了基础。

然而,前寒武纪时期的物流运动过程仍然有很多未知之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优秀文档PPT

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优秀文档PPT
本节所说震旦纪是指以三峡剖面为代表的震旦纪,属于新元古代最后期的一个纪,是从元古宙向古生代寒武纪过渡的一个纪。
度逾万米,与燕辽沉降带有类似之处。 前寒武纪是指地球发展的哪个地质历史阶段?其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哪些地质时期?
震旦纪大冰期至少可能包括两期:一是7. 中国南部缺少太古界地层,而元古界地层广泛发育。 从晚元古代,已几乎全部固结,形成华北地台; 元古宙末期即震旦纪,大陆壳形成为稳定——古地台。 1 元古宙的一般地史特征 内部陆相石英砂岩,分选良好,交错层,厚度100m左右。 古地台有的部分构成地盾部分; 华北地区强烈拗陷地带,中心在河北兴隆、天津蓟县及北京平谷一带,沉积厚达10000m,地层完全,分层清楚,是北方中上元古界划 分和对比的标准地区。 在中国比较确认的是太古宙晚期的阜平运动。 印度地台(包括印度中南部); 形成了:北方华北原地台、南方扬子原地台,西部塔 里木原地台。 蓟县式锰矿、瓦房子式锰矿。 在岩层中广布蓝绿藻类的群体,形成叠层石。 因此,中元古界(Pt2)特别是上元古界(Pt3)震旦系(Z)属于盖层沉积。
3.中国南部
中国南部缺少太古界地层,而元古界地层广泛发育。
扬子原地台相对稳定,周围有一些活动地带。以黑云斜长片麻岩、 混合岩、角闪岩等,总厚度大于5000m,属下元古界。 扬子原地台东南缘,下部为四堡群或梵净山群,上部为板溪群, 二者以不整合接触。 扬子原地台西侧,即川滇交界地区,相对活动,沉积了浅变质的 会理群。经晋宁运动,扬子原地台扩大,形成扬子地台。
2.中国西部塔里本地区
北天山地区,中上元古界分布广泛,为相对稳定型的 在华北平原掩覆浅下发变现古质潜山,油田含——碳华北酸油田盐(河沉北任积丘),。 沉积类型与中朝地台相似。
主要分布于华北及东北南部,构成华北地台的基底。

前寒武纪地理教案

前寒武纪地理教案

前寒武纪地理教案一、课题:前寒武纪地理二、教学内容:1、定义前寒武纪前寒武纪时期(中国称为“前完全性迎春纪时代”)是地质学家们提出的一个地质学时代,约介于早(大)白垩纪和晚(小)白垩纪之间,大约介于2.58亿~2.52亿年前。

2、实质特征前寒武纪时期是构成地球历史的一段重要的地学时期,地壳有较大的变化,陆地特别是分布在北半球的陆地出现了很多大尺度的隆升(今天的苏门答腊及印度次大陆等),并形成了新的山脉,在世界上尤以苏门答腊和印度次大陆的隆起最为明显,形成了欧亚大陆,从而影响了更新世以后整个地球表层的风水地带。

此外,前寒武纪时期是地球历史上最热的时期,北半球的气温很高,无冰,南半球的气温也稳定,陆地的植物类群发展很好,有桃葩,森林和草原等类型,空气中的氧浓度较高,生物的发展极为良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和动物的成长和发育的基础时期。

3、世界地质及其影响前寒武纪时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地质时期,它彻底改变了不久前形成的晚古生代一些地表特征,地质变迁极其显著,发生了大面积的山脉隆起,使世界各地的地形、气候、物种的分布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个地球大气和海洋的循环也受到了前寒武纪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1、能熟练运用前寒武纪一词,熟悉其具体定义。

2、领悟前寒武纪时期丰富的实质特征。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前寒武纪时期对世界地质及其影响。

五、教学准备:教学资料:PPT、图片、文献等教学器材:录像、电视机等练习材料:测试题六、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2、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前寒武纪地理知识。

3、工作问答法,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前寒武纪地理的理解。

4、实践型活动,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过程:1、热身过程:让学生观看前寒武纪的视频,获取初级知识。

2、新课教学:(1)老师介绍前寒武纪的定义,并用多媒体的手段阐述前寒武纪的实质特征、世界地质及其影响等知识,(2)老师通过引导与诱导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更深入的认识,加深对前寒武纪地质知识的理解,(3)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以了解学生对前寒武纪地质知识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胀 超微宇宙的瞬间
宇宙诞生10-44秒之后便急速展开, 10-34厘米的超微宇宙在仅仅10-34秒之内迅速膨胀 了10100倍,称为暴胀(inflation)。
所谓10-34秒/厘米,就是 “1秒/厘米的一兆 分之一的一兆分之一的一百亿分之一”
极其短暂/微小的时间/空间。 而10100倍,就是1的后面加100个0(厘米)。 实际上提出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宇宙起源 模
从最古老岩石获得关于地幔分异的证据(Earth‘s earliest history)位于西格陵兰Isua的35公里长的突出地面的岩层中 含有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距今已有38亿年左右。现在,对 这些岩石中一种已经耗尽的同位素(钐-146)的衰变产物(钕 -142)所做的超精确测量,为在地球于大约45.6亿年前形成之 后的最初几亿年间地幔所经历的明显化学分异提供了清楚的证
河 外 天 体 谱 线 红 移
(Einstein shift)
Impact craters on the moon
4200MB
发光星体的光谱线红移----多普勒效应 (Christian Doppler, 1803-1853, 奥地 利物理学家
地球起源与圈层分异-42亿年+
• 46亿年前太阳星云中分化形 成原始地球,温度较低,轻 重元素浑然一体,尚无圈层 分异。
10.1 前寒武纪的划分和特征 10.1 Precam. division and characteristics 10.2 地球圈层的起源和演化 10.2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geospheres 10.3 前寒武纪生物界 10.3 Precambrian organic kingdoms 10.4 中国主要古大陆形成史 10.4 Paleocontinental formation of China 10.5 中国震旦纪古地理和古构造 10.5 Sinian paleogeography and tectonopaleogeography
10.1.2 Precam. features
1 时限长(46-5.4亿年);Long duration 2 地层普遍变质 (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绿片岩相,一般越老变质越 深),岩浆活动发育;Wide metamorphism & magmatism 3 构造变形复杂,因为原始地壳薄、刚性差、热流值大,易塑 性变形,而且经历多期构造变动;Complicated
10.1 前寒武纪的划分和特征
Precam. division and characteristics
10.1.1 前寒武纪的划分 Precambrian division 10.1.2 前寒武纪的特征 Precambrian characteristics
Sinian, Z, 震旦纪
2004年
deformation
4 生物化石稀少;Molecular & soft-body
fossils
5 酸性和还原大气圈和水圈;Acid & anoxic
atmosphere and hydrosphere
6 矿产丰富(Fe、Au、U);Abundant mineral
resources
Chapter 10 History geology of Precambrian前寒武纪的地史
据。最新型热离子化质谱仪所具有的高精度使得这项工作成为 可能。新的数据与地幔分异的平均时间为44.6亿年的结论是一 致的,可能反映了地幔在陆地的最后阶段的分异。 (Nature,2003,423:367-464;03-05-22,Letters)
大气圈 和水圈 起源于 地球早 期的排 气作用
含氧大气圈的形成
臭氧层 光化学分解
光合作用-3500MB?
现代大气主要成分 氮气:78.083% 氧气:20.947% 氩气:0.934% 二氧化碳:0.035%
Precambrian atmosphere & hydrosphere
Ar: 缺氧还原性大气(广泛出现含金-铀砾岩) Pt1早期:缺氧到含氧过渡(纹带状硅铁组合—早期藻类释放出的O2
支持大爆炸学说的证据
1. 观测到河外天体有谱线红移(Einstein shift)现象。 2. 观测到各种天体上氦丰度大(30%),微波
背景辐射的温度仅3K。符合大爆炸学说要 求宇宙曾有从热到冷的演化史:早期>100 亿度(只有基本粒子)---10亿度(开始出 现氢、氦轻元素)---100万度(更多元素合成)---几 千度 (气体凝聚成星云)--绝对温度多少度(现在)。 3.天体年龄测定均<200亿年,符合大爆炸理论要求“所有 恒星都产生于温度下降之后”前提。
被Fe2+吸收而沉淀)
Pt1晚期:逐渐含氧,积层、膏盐沉
积和可燃有机岩,但是Pt2-3:海相沉积中原生白云岩大量发育,反映当时大气中 CO2比Ar低,但仍比现在高
Chapter 10 History geology of Precambrian前寒武纪的地史
10.1 前寒武纪的划分和特征 10.1 Precam. division and characteristics 10.2 地球圈层的起源和演化 10.2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geospheres 10.3 前寒武纪生物界 10.3 Precambrian organic kingdoms 10.4 中国主要古大陆形成史 10.4 Paleocontinental formation of China 10.5 中国震旦纪古地理和古构造 10.5 Sinian paleogeography and tectonopaleogeography
• 原始地球一旦形成,有利于 吸集更多星子使体积和重量 迅速增加,同时因重力分异、 放射性元素蜕变和星体撞击 而增温。
• 原始地球内部达到熔融状态 时,亲铁元素比重大而下沉 形成铁镍地核,亲石元素上 浮组成地幔和原始地壳。更 轻的液态和气态成分,通过 火山喷发溢出地表形成原始 大气圈、水圈。
• 地球初始圈层分异的时间约 在42亿年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