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应如何正确对待问题

合集下载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近几年来,中日两国关系起伏跌宕,摩擦不断。

从小泉首相接连“参拜靖国神社”、“沈阳日本领事馆事件”、“侵华日军毒气事件”,到“钓鱼岛事件”“春晓油田事件”“亚洲杯球迷事件”,中日两国之间关系日益紧张,对立摩擦的范围逐渐扩大,不断引发人们对于中日关系的忧虑和思考。

日本军国主义过去对中国几十年的侵略,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沉重灾难,给中国人民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

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中日建交后,日本政府虽然一方面多次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但另一方面,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势力甚至政府成员又不时进行否定、美化侵略历史的活动,对中日关系形成干扰。

日本内阁成员接连“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修改“历史教科书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发展中日关系的主要障碍。

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了历史新时期。

其后在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等方面产生过一丝矛盾和摩擦。

但总的来说来:友好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形势和各自国内政局变化的考验,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领域的交流的盛况空前,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的利益,完全可以说取得了双赢。

在小泉任日本首相期间内连续五年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的反对。

也同时伤害中国人民感情,已成为导致当前中日关系僵冷的最直接原因自1982 年以来,日本国内就涌起一股修改“历史教科书”的政治逆流。

极少数右倾保守势力力图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翻案,几次企图修改中学历史课本,否定和美化侵华战争罪行。

教科书问题的实质,同样也是“日本方面能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过去那段侵略历史,能不能以实际行动来取信于亚洲的近邻各国,是不是愿意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所以,中日两国关系若要走回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日本方面就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正视历史,反省侵略,以史为鉴,不再做伤害中国人民和其他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中日交际过程的注意事项

中日交际过程的注意事项

中日交际过程的注意事项中日两国交流日益频繁,如何在交际过程中注意细节,尊重对方文化,成为了重要的问题。

以下是几点注意事项:1.尊重对方文化作为文化不同的两个国家,中日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

在交际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习并尊重对方的文化。

例如,在日本,人们非常注重礼仪,习惯于鞠躬表示敬意。

因此,在与日本人沟通时,我们不仅需要尊重对方的习惯,还要学会一些基本的礼仪知识。

同时,要注意不要在对方面前谈论敏感话题,如历史、政治等。

2.语言交流中日两国的语言差异很大,虽然有些汉字和日本汉字相似,但在意义和用法上存在很大差异。

在交际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使用对方的语言,避免使用方言或者口音过重的普通话。

同时,要注意语速、语调和表达方式。

在与日本人交流时,要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太多的俚语或者口语。

3.礼物交换在中日交际中,礼物交换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应该根据对方的文化和习惯选择适当的礼物。

例如,在送礼物时要注意包装,尽量使用精美的包装来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和尊重。

同时,在接受礼物时,要保持谦虚和谨慎,避免表现得太过热情或者冷淡。

4.交际场合在中日交际中,场合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礼仪和表现方式。

例如,在商务场合中,我们应该注意穿着得体、言行得体,尽量避免使用太过随意的表达方式。

在社交场合中,我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展现自己的个性,但也要注意不要表现得过于放纵或者冷漠。

在中日交际中,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习惯,尽可能地避免引起误解和不愉快。

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稳定、和谐的交流关系,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

如何处理中日关系

如何处理中日关系

在此,中国的温家宝总理提出加强和改善中日关系三原则: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二、坚持一个中国。

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

三、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双方:(1)中日两国都应具有长远眼光,面向未来,注意拓展中日间的共同利益,并通过政府和民间理性对话,逐步缩小和解决双方在历史观上的分歧。

(2)努力扩大中日两国战略利益的交汇点。

中日两国都处于国家发展的重大转型时期,中国正在由地区性政治大国向经济大国迈进,日本则正在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由政治大国走向经济大国,日本要成为“正常国家”,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都需要有一个好的周边环境,都必须保持和平发展的心态,都必须在世界政治和区域国际政治中肩负责任。

(3)重视柔性的文化外交和民间交流,促进相互理解。

加强文化外交和民间交流,以文化为使者,以第二轨道的民间外交为纽带,通过心与心的沟通和理解,弥合互不信赖的鸿沟,增进互相理解势在必行,而这也是构建未来中日关系的方策之一。

(4)客观地认识和理解对方,培养具有未来思考型的中日青年。

同样重要的是,中日双方还必须要注重培养大量具有未来思考型、开拓性的青年,因为青年睿智则国家关系睿智,才能以史为鉴、携手面向未来,共同走出中日关系的阴影,开创明朗、健康的两国关系新局面。

日本:(5)日本要认真解决历史认识问题和摈弃冷战思维。

日本方面就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正视历史,反省侵略,以史为鉴,不再做伤害中国人民和其他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日本应本着负责任的精神,遇到问题应保持理性、冷静的态度,通过对话的方式解决,而不是任意恶化。

日本媒体要正确宣传,中国:(6)中国应一切以有利于中国的稳定与发展为出发点,对日本继续保持主动的姿态和足够的耐心。

要充分认识中国日益强大对国际关系格局和周边国家心理状态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学习和习惯做一个正在成长和壮大中的国家,正确、妥善对待相关国家的各种反应。

(7)(我们大学生该咋做)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最重要的是从我做起,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

浅析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摘要】: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海天相望的近邻。

中日两国都是当今世界上有影响的政治经济大国,继续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关系不仅对我们两国,而且对全世界都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

中日关系在各自对外关系中显然居于重要地位,但进入世纪之交,中日关系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状况。

本文主要分析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中日两国关系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以及我国应对的对策。

我认为,不管是历史遗留问题或是至今的摩擦,两国问题在和平沟通和交流的条件下还是能够和平解决的。

一、中日历史关系甲午战争后,日本伙同西方列强,加剧对中国的瓜分和掠夺,把中国视为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场所,直至公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新中国建立后,日本又加入美国的反华包围圈,中日在政治上相互隔绝二十多年。

40年前,中日双方签署《联合声明》,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俗话说“四十不惑”,两国关系不但没有改善,反而由于日本的购岛行为而急剧恶化。

中日关系正除以一个关键阶段,是进是退,关键取决于双方能否把握机遇,进行积极的政策互动,这就需要我们认清规律、把握大局,抓好关键、用好机遇、实现局部利益与总体有好的再平衡。

一.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中国与日本的交往由来已久,同为东亚两个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在历史的舞台上,谁也无法忽略谁的存在。

随着两国的发展,摩擦和矛盾不断发生,我认为中日两国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一是历史问题,二是钓鱼岛问题,三是能源问题。

1.历史问题。

满清时期,清政府的腐败、军队的颓废,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震惊了全世界,历史上的强国竟沦落至此。

相反,日本走上了明治维新的道路,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

蓄谋已久的侵略——日甲午战争终于爆发,结果是中国惨败。

从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中日两国的摩擦一直没有消灭过: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中国大扫荡——三光政策等等,这一系列的历史问题,造成中日关系的不断恶化。

日本军国主义过去对中国几十年的侵略,给中日两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给中国人民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给中日两国关系带来严重恶化的后果。

如何正确看待和发展中日关系

如何正确看待和发展中日关系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中日关系自近代以来一直就处于一个微妙的局势当中。

在当代普通大学生当中,对中日关系和日本国家自身也存在着各不相同的态度。

而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中日关系,用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行为来帮助发展中日关系,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普通大学生应尽的义务。

中国和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在官方和民间两个方面就都有着亲密的交流,甚至日本文化中有很大一方面也是对中华文明的巧妙借鉴。

中国近代史以来,从二十世纪初期开始,由于侵略战争的发生和双方外交政策的制定,中日关系就开始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局面。

在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二十一世纪,外交关系的处理也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如何处理中日关系,也始终是中国政治范围内的重要内容。

在社会公民越来越有自主意识,并且社会普通民众的思想和舆论导向也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的现在,如何看待和发展中日关系,不仅只是党和政府所要考虑的主题,它也和我们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作为未来社会主体的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和发展中日关系,也该是我们每个人所应该思考的问题。

首先,就我个人的生活经验和与同辈的大学生群体的接触经验来讲,当代大学生对于日本以及中日关系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基本可以理性看待中日关系的群体,对于价值观和世界观已经基本成熟的大学生来讲,大部分都是可以理性看待中日关系的历史性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制定,首先都要以国家的利益为前提,同时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尊严也是必须维护和不可侵犯的,对于历史遗留问题,也要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得到最恰当的解决。

第二类是对于国家事务包括外交问题在内的政治问题漠不关心的群体,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中对于国家事务不太关心的群体还是存在着的,并且还不能算作个别现象。

在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人们已经习惯于把目光聚焦在自己的现实生活,而国家的政治事务,这样一般而言不会对普通人的生活有过大的影响的,并不会得到太多关注。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了历史新时期。

其后在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等方面产生过一丝矛盾和摩擦。

但总的来说来:友好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形势和各自国内政局变化的考验,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领域的交流的盛况空前,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的利益,完全可以说取得了双赢。

所以,中日两国关系若要走回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日本方面就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正视历史,反省侵略,以史为鉴,不再做伤害中国人民和其他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另一方面,中日两国都应具有长远眼光,面向未来,注意拓展中日间的共同利益,并通过政府和民间理性对话,逐步缩小和解决双方在历史观上的分歧。

在此基础上,中日两国才能以负责的态度,通过谈判和交流,妥善处理好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战争赔偿问题等历史遗留问在中日之间发展的中的少不了一些历史问题的影响外,还有因为两国实力的发展而引发的问题,在两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引发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关键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和相互适应由两国的实力的发展而引发的变化。

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日本经济长期未能走出衰退的低谷,直至近来才稍有起色;而中国经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保持着高速度的增长,对日贸易额不断增加,综合国力和世界地位不断提高,因此日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了来自中国竞争的压力。

在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在高速的发展的势头和实力的增长,同时中国军队也逐步加快军事现代化改造的步伐。

这就更使“中国威胁论”在日本有了一些市场,一部分右翼反华势力趁机进行丑化和贬低中国的宣传。

一方面,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日本,近年来一直想摆脱战后的阴影,逐步成为所谓的“普通国家”,进而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事务,最终成为“政治大国”。

近年来,日本一直没有停止过谋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步伐。

更为严重的是,为了实现“政治大国”的梦想,日本政府在未能对历史问题进行正确对待的同时,却不断地在政治和军事上有新突破。

理性看待中日关系

理性看待中日关系

理性看待中日关系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那么究竟是哪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纵观历史,造成国民这种愤慨心理的因素之一就是对历史的认知问题,这是中日关系中最敏感的政治问题。

日本不顾历史,擅自修改历史教科室,忽略日本侵华的历史事件,及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对中日的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第二个是台湾问题,中方关于日台关系的立场是明确的,坚决反对进行各种形式的官方往来,坚持一个中国,并要求日方承诺台湾不包括在日美安全合作范围之内。

再者是钓鱼岛问题,钓鱼岛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和台湾一样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厚非的主权。

日美安全合作问题也是其中之一,日美强化安全合作的新体制就位后,对我国造成相对威胁,中国至今通过各种渠道多次表明对此的严重关切和有关立场。

第五个问题是赔偿问题,日本曾明确表示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责任并对此深刻反省。

在此前提下,我国从国家根本利益出发,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

六是日本遗弃在华北的化学武器问题,日本在侵华期间,违反国际公约,使用化学武器,造成中国军民中毒身亡。

日军战败后将大量化学武器就地掩埋遗弃。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的十几个省市发现大量化学武器。

对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中国政府提出交涉,要求日本政府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就如何尽快销毁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具体事宜进行磋商。

然而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该怎样正确、客观的看待新时期中日两国的关系?刘老师再次以生动的解释,旁征博引地为我们解读了这个深刻而又复杂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加速增长,日本经济走出“失去的十年”低迷期,随经济全球化潮流快速推进,中日经济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

双方经济交流与合作向深度和广度扩展,贸易和投资规模急剧扩大;两国经贸关系在各自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消长易势;在有利因素增多的同时,不利因素也明显突出。

中日关系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家举措、个人思考

中日关系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家举措、个人思考

中日关系面临的严峻形势1.日本历史上对我国的侵略,长期留下了严重的历史伤痛,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障碍。

领土争端、台湾问题等也成为中日关系的敏感议题,加剧了中日关系的紧张局势。

2.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中美关系的发展也对中日关系产生了影响。

美国的强势表态和介入,使得中日之间的竞争关系日益凸显,对中日关系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挑战。

3.贸易战、技术战等经济领域的矛盾也使得中日关系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两国在经济领域的竞争,不仅加剧了中日关系的紧张,也给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国家举措1.中日两国领导人的高层互访和交流,是缓解中日关系紧张局势的重要举措。

通过领导人的互动和沟通,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化解矛盾,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创造条件。

2.促进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也是改善中日关系的重要举措。

加强两国学术、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有助于增进两国民众之间的了解和友好感情,为中日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打下基础。

3.推动双边合作,加强在经济、科技、环保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也是改善中日关系的重要举措。

通过合作共赢,可以促进两国关系的稳定和发展,为双方解决争端和矛盾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个人思考作为中日关系的旁观者,我认为中日两国之间的合作机会还是很大的。

虽然中日关系面临着严峻形势,但双方都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诉求,有望在各方面寻找共同点,推动两国关系取得积极的发展。

另外,我也认为两国领导人的重要角色不容忽视。

他们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通过领导人的互访和交流,有望增进两国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为双方的合作搭建更多的桥梁。

我希望中日两国能够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增进互信,化解分歧,推动双边关系不断迈向更加稳定、健康和成熟的轨道。

我坚信,通过双方的努力和共同建设,中日关系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知识上关注这个主题,热度还是挺高的,并且有很多专家学者都在讨论中日关系。

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为中日关系的稳定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问题与对策-中日关系

问题与对策-中日关系

问题与对策—浅议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自中日钓鱼岛领土争端以来,有关中日大战的消息和猜测一直不绝于耳。

中日两国的矛盾冲突不断升级,中日关系将何去何从成为国内外争论不断的话题。

再加之日本首相安培晋三上台,对华采取强硬的态度,又将中日关系又推上了一个新的冰点。

中日关系中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对于这些问题又该做出怎样的反应,使中日关系朝着积极、健康、对双方有利的方向来发展?中国和日本本属一脉相承、同文同种、一衣带水。

两个相邻的大国,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相互影响,既有积极肯定的影响,也有消极冲突的摩擦。

两国若相互友好,双方的利益都会成倍的增长,但要是相互敌对,那么带来的伤害也会成倍。

中日关系是复杂的,可以说是东亚最复杂的双边关系,既有历史的纠葛,也有现实的原因:有利益的碰撞,也有感情的冲突。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当前,中日关系又陷入僵局,政治的不和甚至影响到了经济方面的合作。

双方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直接对抗,而这又波及到民众心里,导致两国人民敌视情绪高涨。

这些都主要是由日本无理挑衅中国领土权,强占钓鱼岛,霸占中国东海能源,日本首相相继参拜靖国神社等造成的。

现在,日本坚持强硬态度,采取与中国对抗到底的策略,不断伤害着中国人民的感情。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根本原因是日本在竭力制约中国的发展。

中国在最近三十年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的高速发展为全球带来的机遇发展和活力,但同时也成为了许多发达国家的担忧。

这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同样使日本感到了紧张,害怕自己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地位不保,所以就和美国统一战线,不断加强美日联盟,不断地制造问题和矛盾来阻挠中国的发展。

(二)、主张对华友好的老一辈政治家纷纷退出政治舞台。

负责中日关系的人员都出现了大幅的新老交替。

老一辈的对华友好的政治家对历史进行过反省,对中国怀有深深地愧意。

但现在新一辈的日本政治家大都出生于战后,缺乏历史感,总是狭隘地只关心本民族的利益,带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对历史问题没有正确深刻的认识。

中日问题的根源及解决思路微析

中日问题的根源及解决思路微析

中日问题的根源及解决思路微析从初中就开始学习中日关系,却对中日问题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知,时至今日,以钓鱼岛为主的中日之间的问题甚嚣尘上,中日之间的政治形式也越演越烈。

特此,粗略地将中日问题的根源整理并提出解决的思路。

首先,中日之间的历史是怎么样的呢?剖析根源必须要先了解中日的历史。

实际上中日之间的交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甲午战争之前,中日友好相处,互相敬重学习,可是就在日本明治维新后,中日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本认为他们已经超过了中国,他们加入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行列中,导致引发了一系列的中日问题。

在甲午战争前,日本吞并中国属国的琉璃国,改其为冲绳县。

1894年甲午战争是第一次中日战争,之后签订了割地赔款《马关条约》,1900年日本加入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行列中,签署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日本不断对中国发动战争,“二十一条”、“三一八惨案”、“九一八事变”、“济南惨案”、攻占东北三省、“华北事变”等等,在此期间中国采取的是不抵抗政策,导致中国备受欺凌。

1937年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也开始统一战线全国性抗战。

在这场战争中,主战场是在中国,两国军队鏖战8年,直到1945年,以中国胜利结束。

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日本侵华史中,日本方面做了很多令人切齿的事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比如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三光政策、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不择手段的经济掠夺、垄断农业工业交通业、抓捕中国劳工、慰安妇等等。

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右翼分子不仅未作深刻反省,相反不断为军国主义招魂,为侵略行径翻案。

近来又相继发生了历史教科书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事件,这不能不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对过去那场民族惨祸的痛切回顾。

我认为日本中日关系之所以会出现目前这种困难局面,有许多原因值得我们去探讨。

其中我觉得日本该负主要责任。

首先就是日本对待历史遗留问题的态度。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例子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例子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例子在中日两国的交流互动中,由于历史、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常常会出现一些冲突和误解。

本文将从几个具体的例子出发,探讨中日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冲突,以期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并提出解决方案。

例子一:礼节与沟通方式的冲突在中日跨文化交际中,双方的礼节和沟通方式存在较大差异,这往往会导致误解和冲突。

例如,日本人注重尊重和保持面子,讲究礼貌和谦虚,而中国人则更加直接和开放。

因此,在一些情况下,中国人可能觉得日本人过于拘谨和谨慎,而日本人则可能认为中国人过于直接和粗鲁。

解决方案:双方应该相互理解和包容对方的文化差异。

中国人可以在与日本人交流时更加注重礼节和尊重对方的面子,而日本人也可以学会适应中国人的直接和开放的沟通方式。

通过互相包容和理解,双方可以建立起更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例子二:时间观念的冲突中国人和日本人对待时间的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经常成为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问题。

中国人通常更加注重效率和速度,喜欢快速解决问题,而日本人则更加注重过程和细节,更加慢慢地思考和行动。

解决方案:双方应该学会相互适应对方的时间观念。

中国人可以在与日本人交流时更加耐心和细致,给对方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决策。

而日本人也可以学会适应中国人的快速和高效,提高自己的行动力和决策力。

通过相互适应,双方可以更好地协作和合作。

例子三:历史和政治问题的冲突中日两国之间存在着一些历史和政治上的争议和敏感问题,例如二战期间的侵略行为、领土争端等。

这些问题常常会影响到中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导致冲突和误解的发生。

解决方案:虽然历史和政治问题难以完全解决,但双方可以通过对话和对方的理解来缓解冲突。

双方应该尊重对方的历史和政治观点,并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进行交流。

通过对话和互相理解,双方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利益点,积极推动两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总结起来,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主要源于礼节与沟通方式、时间观念以及历史和政治问题的差异。

跨文化沟通技巧解读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沟通障碍与解决方案

跨文化沟通技巧解读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沟通障碍与解决方案

跨文化沟通技巧解读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沟通障碍与解决方案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沟通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特别是在中日两个文化差异较大的国家之间。

本文将解读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沟通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沟通障碍跨文化沟通中,中国与日本之间存在一些经常导致沟通障碍的因素。

1. 语言障碍:中日两国的语言障碍是最显而易见的障碍之一。

虽然中国和日本都属于汉字文化圈,但两国的汉字使用方式和发音有较大差异,这给双方的交流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礼仪差异:中国和日本的礼仪习惯存在很大差异。

例如,在商务场合中,中国人更加注重人情味和亲切感,而日本人更加注重形式和礼节。

这种差异往往容易造成误解和不适应,影响双方的有效沟通。

3. 价值观差异:中国和日本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造成了双方的价值观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注重家庭观念和集体利益,而日本更注重个人责任和自我约束。

这种差异在交流中容易引发摩擦和不理解。

二、解决方案为了克服中日之间的沟通障碍,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方案值得注意。

1. 学习与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尽管中日两国的语言存在差异,但通过学习对方的语言,可以让沟通更加顺畅。

此外,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也有助于理解和尊重彼此,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

2. 适应对方的礼仪:在进行中日之间的沟通时,要学会适应对方的礼仪习惯。

中国人在与日本人交流时可以注意尊重对方的形式和礼节,而日本人则可以为了亲切感和互动性稍微调整一下自己的礼仪方式。

3. 强调共同点与合作:尽管存在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但中日两国的沟通也有许多共同点。

双方可以注重强调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加强合作和交流,进一步促进双方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4.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为了有效地跨越沟通障碍,中日两国可以建立起一套良好的沟通渠道。

可以通过定期的会谈、热线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频繁的沟通,及时解决问题,避免由于沟通不畅而产生的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5. 培养跨文化沟通技巧:为了提高在中日两国之间的沟通效果,双方可以进行跨文化沟通技巧的培训和学习。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近几年来,中日两国关系起伏跌宕,摩擦不断。

从小泉首相接连“ 参拜靖国神社” 、“ 沈阳日本领事馆事件” 、“ 侵华日军毒气事件” ,到“ 钓鱼岛事件”“春晓油田事件” “ 亚洲杯球迷事件”,中日两国之间关系日益紧张,对立摩擦的范围逐渐扩大,不断引发人们对于中日关系的忧虑和思考。

日本军国主义过去对中国几十年的侵略,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沉重灾难,给中国人民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

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中日建交后,日本政府虽然一方面多次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但另一方面,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势力甚至政府成员又不时进行否定、美化侵略历史的活动,对中日关系形成干扰。

日本内阁成员接连“ 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修改“历史教科书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发展中日关系的主要障碍。

在20 世纪70 年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了历史新时期。

其后在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等方面产生过一丝矛盾和摩擦。

但总的来说来:友好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形势和各自国内政局变化的考验,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领域的交流的盛况空前,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的利益,完全可以说取得了双赢。

在小泉任日本首相期间内连续五年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的反对。

也同时伤害中国人民感情,已成为导致当前中日关系僵冷的最直接原因自1982 年以来,日本国内就涌起一股修改“历史教科书”的政治逆流。

极少数右倾保守势力力图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翻案,几次企图修改中学历史课本,否定和美化侵华战争罪行。

教科书问题的实质,同样也是“ 日本方面能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过去那段侵略历史,能不能以实际行动来取信于亚洲的近邻各国,是不是愿意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所以,中日两国关系若要走回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日本方面就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正视历史,反省侵略,以史为鉴,不再做伤害中国人民和其他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浅谈中日关系

浅谈中日关系

浅谈中日关系中日关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之间的国家关系。

自1972年两国建交以来,中日关系经历了许多波折,但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

但近年来,中日关系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一、历史遗留问题中日关系的历史遗留问题主要包括领土争端和历史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是钓鱼岛争端。

二战期间,日本人占领了中国钓鱼岛,战后归还中国。

但日本政府在二战结束后没有及时向中国道歉,引起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不满。

此外,中日之间还有历史问题,比如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期间对中国人的迫害。

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双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

二、经济合作中日经济合作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日贸易额已达数千亿美元,双方在汽车、机械、电子、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

此外,中日两国还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旅游等领域开展合作,这将有助于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

三、文化交流中日文化交流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国在文化、艺术和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交流。

比如中国的京剧、武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传到了日本,日本的动漫、音乐、茶道等文化也受到了中国观众的喜爱。

这些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四、安全合作中日安全合作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地区安全方面,中日两国应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应对跨国安全问题。

比如在反恐、海上安全、网络安全等领域,两国可以开展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情报交流,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

五、政治对话政治对话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领土争端和历史问题上,中日两国应加强对话和磋商,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

同时,两国应在文化和安全领域开展交流,以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

总之,中日关系是一个复杂多样的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在经济、文化、安全等领域,两国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与进步。

中日关系不仅关系到两国关系,也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产生重要影响。

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合理发挥爱国热情

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合理发挥爱国热情

正确看待中日关系合理发挥爱国热情近日,中日关系日趋紧张,钓鱼岛问题,撞船事件,引起国内人民的高度关注。

作为校大学生,我们应如何看待当前中日关系,理性抒发爱国热情,也成为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形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从经济角度来讲,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经贸往来频繁,互补性强。

并且日本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原料和劳动力,而中国需要日本的先进技术、市场和资金。

双方在节能环保、绿游、能源、金融等领域合作紧密,加之日本要重振长期疲软的经济,它没有理由失去中国。

从政治方面来讲,日本与韩国的竹岛问题,朝核问题,与俄的北方四岛问题,联合国的入常问题等等,都要中国支持或不想与中国另生争端。

日本在“入常”、绑架问题、8国峰会等问题上也需要中国的帮助。

然而自安倍晋三和福田康夫首就任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以来,中日关系出现很大改善。

经过破冰-融冰-迎春-暖春,双方关系异常转暖。

此外,日本也会看美国眼色行事,现在看中美关系应该最差也是维持现在这样,中美关系正常,日本也不会太出格. 我想最重要的是中国本身的强大,大地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奥运的成功举办,这都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了中国,这也让中国影响力又增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民间的现状则是:近日《读卖新闻》的调查结果显示40%以上的中国人认为日本是可以信赖的国家,60%以上的人认为日本在战后走和平发展道路,但70%以上的人在历史对日本还存在怨恨。

而日本只有20%左右的人认为中国可以信赖的国家,而40%以上的人持相反意见。

可以说中国民众对日情感有所改善,但在一年前日本对中国的信任度还在70%以上。

最近日本更换了新首相,麻生从他以前的言行来看有很深的鹰派背景,但他今后还会延续福田外交的部分理念。

麻生虽然曾公开表示支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并主张日本应该拥有核武器等被人们称为“大嘴麻生”。

中日关系的外交策略与合作研究

中日关系的外交策略与合作研究

中日关系的外交策略与合作研究中日关系的外交策略与合作研究自中日两国建交以来,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在历史上,中日两国曾经历过许多波折,但是在当今世界格局下,两国的合作与交流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外交策略和合作研究两个方面来探讨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外交策略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日两国都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

对于中日关系而言,如何制定合适的外交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方面,中日两国都需要做出一些努力。

首先,中日两国需要加强政治互信。

政治互信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基础。

在这方面,中日两国应该通过高层互访和对话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其次,中日两国需要加强经贸合作。

目前,中日两国的经济联系已经非常紧密,但是在一些领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在贸易平衡方面,中日两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以实现互利共赢。

最后,中日两国需要加强人文交流。

人文交流是增进两国民间友谊和理解的重要途径。

在这方面,中日两国可以通过学术交流、文化交流等方式来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合作研究中日两国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合作。

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中日两国之间已经建立了广泛的合作机制。

在这方面,中日两国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研究,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

首先,在科技领域,中日两国可以加强科技创新合作。

中国和日本都是世界上科技水平比较先进的国家,双方可以通过技术转移、联合研发等方式来推动科技创新。

其次,在文化领域,中日两国可以加强文化交流合作。

中国和日本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双方可以通过文化交流活动、文化产业合作等方式来推动文化交流。

最后,在教育领域,中日两国可以加强教育合作。

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地区的重要教育大国,双方可以通过学生交流、教师交流等方式来推动教育合作。

总之,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下,中日两国应该加强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并通过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研究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挑战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挑战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挑战中日关系作为两个重要亚洲国家的关系,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两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日关系的现状,并探讨当前面临的挑战,同时提出应对之道。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中日两国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但二战期间的历史问题以及领土争端使得两国关系一度十分紧张。

然而,近年来两国关系有所改善。

双方的高层互访增多,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人文交流不断加强。

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逐渐深入,双边贸易额不断攀升,中日之间签署的自贸协定为两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另外,中日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逐渐找到了一些合作共识,例如对抗气候变化、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等。

此外,两国还缓解了部分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外交对话等方式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和信任。

二、中日关系面临的挑战尽管中日关系有所改善,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历史问题。

二战期间,日本对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一历史事件至今仍然是两国关系的敏感问题。

中方希望日本能够正视历史并采取负责任的态度,但在实际行动上,日本政府的表现仍然不够明确和坚定。

其次是领土争端。

中日在东海上存在主权争议,例如钓鱼岛问题。

两国之间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对峙事件,并引发了地区的不稳定。

解决领土争端需要双方的诚意和智慧,但目前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

此外,两国的安全关切也成为中日关系的重要问题。

中国崛起对东亚地区的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而日本采取的安全政策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也受到中方的关注和忧虑。

如何在地区安全问题上找到共同的利益点,是当前中日关系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三、应对中日关系的挑战为了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双方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通过加强高层互访和战略对话,增进双方的政治互信。

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访有助于增进相互的了解,从而为解决双方分歧奠定基础。

其次,加强经贸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中日两国在经济领域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可以进一步深化双边贸易合作,扩大投资,并在创新科技、绿色经济等领域进行合作。

中日两国在争端中态度的差异触发了民族矛盾的加剧

中日两国在争端中态度的差异触发了民族矛盾的加剧

中日两国在争端中态度的差异触发了民族矛盾的加剧中日两国长期以来在领土争端、历史认识、安全问题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些分歧经常引发两国之间的摩擦和争端。

这些争端的不断发生,对两国人民的态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导致两国之间的民族矛盾愈加加剧。

首先,对于领土争端,中日两国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

中方坚持自己对钓鱼岛的主权和治理权,进一步采取巩固有效的措施。

而日本却不断向钓鱼岛地区派遣船只和飞机,试图在这一区域展开各种挑衅行动。

对于钓鱼岛问题,中方的坚定立场备受国内民众的支持,他们普遍认为,这是保卫祖国领土的责任。

反观日本,固然也有民众对于上级政府的做法表示不满,例如在日本的慰安妇问题上,国内的抗议声音不断。

但是,日方往往通过忽略或操纵历史事实,误导自己民众和国际舆论,特别是有些日本右翼人士,利用“历史认识”问题,在日本国内煽动种族情绪,教唆“恢复国家尊严”,这导致了一些极端情况的出现,例如举行示威活动烧中国国旗等。

其次,在安全领域,中日两国的对立态度也对两国民众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

自上世纪末以来,日本逐渐重新扩大其国防建设,加强军备实力,这种做法在亚洲引起了广泛的警惕和关注。

2015年日本通过了新安全保障法,明确了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立场。

中方等一些国家表示,这种做法将导致亚洲安全局势愈发紧张。

此外,日本与美国保持亲密的军事同盟关系,这也引发了中方的担忧。

众所周知,美日同盟协议中规定,美国承诺将保卫日本,并将提供军事援助。

因此,一旦日本方面发生冲突,美国将不得不介入,这无疑增加了亚洲地区安全的不确定性。

对此,中国民众普遍认为日本的国防建设是在进行军事扩张,给亚洲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最后,在历史认识问题上,中日两国民众也表现了明显差异。

中国民众普遍认为,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悲剧,带来了极为严重的人类灾难。

日本军队长期使用的细菌战,南京大屠杀等战争罪行,成为中日两国民众之间最难以跨越的鸿沟。

相反,日本民众认为,对于历史问题,两国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走向友好合作。

中日达成的四点原则共识

中日达成的四点原则共识

中日达成的四点原则共识
中日达成四点原则共识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两国开启更加良性的合作伙伴关系的标志。

其实,早在1972年,中国和日本就达成了第一个正式的原则共识,即中日关系正常化和双方负责任的外交政策,从此开启了中日友好合作的新纪元。

四点原则共识,中日双方精心设计和打造,并仰仗中日友好的政策,坚持了谨慎看待历史的态度,不回避历史,但也不纠缠于历史归责。

它敦促中日两国要使自身的政策遵循原则、充满智慧,以增进双方民众的感受,在以和为训练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种和谐、理解、信任和协作的关系。

另外,它们支持以贸易技术等方式加强中日双方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合作,以及联合为世界和平尽一分力。

在半个世纪的演变中,中日友好合作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尤其是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得到大大的推动,也促进了地区及国际的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和作用。

随着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深入发展,中日四点原则共识也在充满建设性思考和勇气开创中逐渐给两国文化造成深远的影响,使双方继续携手构建和谐友好的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两国应如何正确对待问题中日两国应如何正确对待问题一.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中国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10-20年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过渡期和社会转型期。

所谓经济过度期,大体上相当于罗斯托所说的经济起飞阶段,其基本特征是“稳定增长的障碍和阻力得以最终克服,促进经济进步的力量扩大了并且开始支配整个社会。

起飞阶段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最为关键的时期。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虽然完成了为起飞创造了前提条件的阶段,但却因在起飞阶段遭受挫折最后导致现代化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

日本经济在中国经济起飞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决定了中国要顺利完成经济起飞阶段需要一个好的或较好的中日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相互贸易和投资的深化以及多种合作形式的开展,中国与日本日益形成荣辱与共的经济共同体。

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主要是由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推动的。

而日本企业来华投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经济利益。

在垂直分工型的中日经济结构中,日本企业到中国投资更能获得高额利润。

而且,迄今为止来华投资的日本企业,大部分是处于产业链下游的非高科技中小企业。

但这一切并不能否认下述事实:在日本对华投资的拉动下,两国之间在生产、贸易等方面的联系日趋紧密,在经济上已经步入相互渗透、横向联合、广泛合作、利益共享的阶段,相互间的贸易多具有“产品内分工”和“跨国公司内部分工”的性质。

考虑到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尽管中日双边经贸往来的结果是双赢,但我国的相对收益要大些;虽然未来日本经济的发展需要中国经济,日方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甚至会与日俱增,但相对而言,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日本。

如果中日关系出现的波动伤害了双边经贸关系,虽然害在双方,但由于我国经济处于起飞阶段,而日本早已进入到经济增长与现代化的最后阶段——大众高消费阶段,因此相对而言,我方蒙受的损失要严重。

此外,目前我国正致力于推动东亚经济合作的开展。

日本是东亚第一经济大国,也是东亚惟一一个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的国家。

如果中日关系进入僵局,东亚合作也难以得到真正推进。

中国社会转型的顺利完成需要一个健康稳定发展的中日关系。

维持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顺利度过社会转型期,与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对现今中国具有同等重要意义。

与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关系不同,对日关系的处理本身具有容易引发中国国内矛盾与分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地理毗邻、历史多有恩怨、同为亚洲大国等因素,决定了中日关系在两国民众心里有着特殊的含义与分量,并容易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矛盾社会和问题的高发期,如果中日关系失去控制,相互攻讦、甚至敌视状态继续恶性发展,就容易由一个国际问题转化为一个国内问题,如引发国内对日态度的对立和分歧,引起民众对政府政策和措施的不理解、不满乃至对立,甚至存在诱致其他矛盾和问题集中爆发的可能性。

鉴于中日关系的恶化容易影响国内的稳定发展,损害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的百年大业,虽然与中国的稳定发展相比,中日关系是一个次要的问题,但必须对这个次要的问题以重要问题加以看待。

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秩序,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

中国和日本是亚洲也是世界上两个重要国家。

对亚洲和世界和平所负有的重大责任,要求两国之间必须和平共处、互利合作。

在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日交恶,不仅会直接影响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会损害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安全环境。

此外,“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目前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一直强调“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

同时,周边国家也希望中国和日本能够在地区扮演积极角色。

即使从纯博弈的角度看,目前我国也不宜扩展同日本的对立和对抗。

日本已经是一个发达国家,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如日东升的国家,日本是一个发展速度减缓、甚至已经出现衰落迹象的国家。

在中日关系正在发生结构性重大变化情况下,即使中日之间必须发生对立和对抗,也是发生的时间越晚,越对我方有利。

立足于长期维持中日之间和平友好状态,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而且从长远的角度看,只要中国经济能够在未来一个时期依旧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就越会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中国的大战略考虑:避免中日对抗,积极争取日本日美同盟从来都是中国最担心的战略挑战。

中日尚未建交前,中国就认为美国为对付中国,必然要扶植日本。

毛泽东早就指出:中国有些怕日本,是“因为美国扶植日本的军国主义。

美国在东方的主要基地是日本,日本在国会中强行通过了同美国的军事同盟条约。

”这一条约包括了美国对中国的一个企图,因为“日美条约把中国沿海地区,也包括在日本所解释的远东范围之内”。

毛泽东认为,日本实际上是一个被美国控制的半占领国。

中国在21世纪的国家安全、经济现代化、在地区与国际安全秩序中的地位仍然要受到日美同盟关系的极大影响。

这是中国面对的国际环境现实,如何在新的条件下对付日美同盟问题是中国面对的对外最大挑战之一。

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世界基本上是个单极世界,日美同盟关系是这个单极世界的一根最关键支柱。

在这种情况下,非常明显,几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美国是中国的头号对外问题,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是中美矛盾。

日本的对华政策将越来越受到美国的影响,日美在对待中国上具有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与价值。

为了避免中日对抗,美国从中渔利,也为了建立相对良性互动的亚太地区中日美三边关系,中国应该在战略上努力争取日本,推动中日关系发生积极的变化。

为此,我们要思考与面对以下四个大问题:第一,如何认识日本要变成一个“正常国家”。

中国当然要警惕日本右翼与军国主义势力的复活,这不是过度反应,而是日本右倾的现实迫使中国作出的正当反应。

日本具有一夜之间武装成为超级军事大国的巨大实力。

反恐战争后,日本国内立法已经赋予自卫队超出日本和平宪法外的权限。

这些不可避免要引起中国对日本在地区与全球安全中寻求更大的角色的深刻担心。

如果“正常国家”的指标是变成一个重新武装的军事大国,且可能导致与中国在地区安全事务上的冲突,特别是日本能够在今后的台湾海峡与南海问题上进行干预,这样的“正常国家”将是中国的恶梦。

不过,如果一个重新正常化的日本有所摆脱美国的影响,越来越变成亚洲的一部分,在地区经济、政治与安全事务上加强与中国的协调,起到建设性的维持地区稳定与繁荣的作用,并显示出它是与中国以及其它亚洲国家长期友好共存、而不是与中国为敌(包括假想敌与潜在敌人)的态势,那么,中国应谨慎地欢迎这样的“正常国家”。

第二,如何让中日成为东亚经济合作的共同推动力量。

为增强竞争力,日本制造业已经纷纷转移到中国大陆生产。

中国加入WTO后,日本服务业也将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

在战略上有所紧张的同时,中日经济关系却不可避免地在深化。

中日经济关系的开展应该越来越多地在业已存在的东亚地区合作框架下进行,这样有利于把两国关系纳入东亚地区主义进程,让两国更多地为共同的“东亚”地区而合作。

日本的经济未来不在美国而在亚洲。

20世纪80年代的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模式已经不复存在,日本应该面对现实,努力重新融入东亚,在东亚经济重建中决定其21世纪的真正大国地位。

这一点,中国应该令人信服地传达给日本。

第三,如何加强与日本社会之间的关系。

中国要高度重视日本国内的和平主义与反战主义力量。

日本是否重新武装与修改和平宪法,关键取决于日本国内民主机制是否具有这样的约束力,取决于日本的和平主义与反战主义力量。

日本人民是决定日本是否修改现行和平宪法的主要因素。

中国要加强中日民间交流与公共外交,努力建立两国社会之间的可持续友好关系。

第四,如何推动中日美三角关系的相对良性互动。

以合作与斗争并重争取中美关系回到交流(所谓互相“接触”)的轨道。

在日美关系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中日关系的实质性改善将越来越取决于美国因素。

如果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中日关系也势必将紧张。

改善中美关系当然有助于改善中日关系。

对于中国来说,改善中日关系的最理想的结果是中美日三国关系有所等边化与良性互动化。

为了使中日关系更加顺利地向前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影响两国关系的一些消极因素进行探讨,以便寻得解决的办法。

三.国家利益所在决定了我对日关系的基本立场和态度一切以有利于中国的稳定与发展为出发点,对日本继续保持主动的姿态和足够的耐心。

要充分认识中国日益强大对国际关系格局和周边国家心理状态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学习和习惯做一个正在成长和壮大中的国家,正确、妥善对待相关国家的各种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尤其需要在维持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扬我行我素精神,表现出泱泱大国应有的从容与大度。

对外部杂音过于敏感,甚至一触即跳,往往会分散精力,甚至导致发展方向的迷失。

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认识,允许日本对中国的强势发展有一个心理调适过程。

努力扩大中日两国战略利益的交汇点。

90年代以来,中日两国都进入国家发展的重大转型时期,中国正在由地区性政治大国向经济大国迈进,日本则正在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

而如双方都真正想达到各自的战略目标,彼此之间又存在在互博弈中将各自利益最大化,甚至双赢的可能性,因为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由政治大国走向经济大国,日本要成为“正常国家”,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都需要有一个好的周边环境,都必须保持和平发展的心态,都必须在世界政治和区域国际政治中肩负责任。

总之,在达成各自战略目标方面,双方关系尤其具有“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性质。

我们今天的任务,是用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历史,用那种奋起救亡图存的精神,教育和激励我们的下一代,牢记历史,振兴中华,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同时,要引导国民以理性的态度对待日本的错误做法,用更适合的方式把中日之间的历史和现实问题解决好。

最重要的是从我做起,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

四.21世纪中日关系展望展望21世纪的中日关系,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经济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的21世纪,发展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对全面加深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投资方面,日本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流通、通讯等服务领域;中国则希望日方多向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投资。

目前,双方在这些问题上既有合作也有分歧。

但发展中日经贸关系是由两国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分歧将逐步消除,合作会进一步加强。

日本是我国的重要近邻,彼此利益交融密不可分,两国人民往来频繁,交往密切,中日关系发展到今天,确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发展。

如果双方关系搞坏了,只能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局面。

就象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词“抵制日货”,作为每个国人个人来说,是很容易做到,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不现实的。

我们虽说抵制日货,可北京的地铁和首都机场的建设费中有一部分日元贷款,你不可能因为有日元贷款,这两处设施就不使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