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1.1第一课时地球和地球仪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1.1第一课时地球和地球仪
3、地球的最大周长为_______ 4万 千米,叫 赤道 4、地球的表面积为_____ 5.1亿平方千米。 。
5、地球的模型是 地球仪 ,地球的自转轴叫 地轴 ,
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 两极 ,对着北极星方向 的点叫 北极 ,是地球上的 最北点,另一点叫 南极, 是地球上的 最南 点。
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四个阶段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阶段1:天圆地方
:麦哲伦环球航行
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天圆地方 推测:“地球” 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 片,确证: 地球是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 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形状:
球 体
地球是一个两 极稍扁,赤道略鼓 的不规则的球体。
3、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赤 道
地球的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最大周长: 约4万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
活动题:
1、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你感 悟到了什么? 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 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 至以生命为代价。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概念: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 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 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 模型——地球仪。 2、作用: 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 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 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3、地球仪的构成:
北极 地轴 经线 纬线 赤道 地轴、南 北极和经 纬网并非 地球本身 所有,而 是人们为 更好地研 究地球假 想的。
提供现象1 ------海边看船
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 再看到船身。为什么? 因为地表不是平的,而是球形的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1.1经线和经度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1.1经线和经度
快速回答下列各纬线所在半球(南、北)?
35o N
北半球
48o S
南半球
65o S
南半球
基多赤道纪念碑
0°纬线
活动题2:
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说明赤道是一条重 要的纬线。 1、地球最大的周长、最大的纬线圈。 赤 2、纬度的起始线,北纬和南纬的分界线。 道 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1、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 并垂直于纬线的 线(半圆),叫 经线,也叫子午 线。
0°经线以东称东经, 用 E 表示

0°经线也叫 本初子午线
4、经度特征:
1、度数起始线: 本初子午线(00经线) 2、度数范围:
0°—180°
东经E 3、度数变化规律: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 西逐渐增大至180° 4、度数表示方法: 东经用E,西经用W
西经W
1、和0°经线相对的 180° 是____ 经线; 180° 度数之和为____ 。
相 等 0°— 180° 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 西逐渐增大至180° 东经用E,西经用W
半球划分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20°W和160°E 划分东西半球
30o W 10o W
160oE
0o
10o E 20oE 30oE 180o
西半球
东 半 球
西半球
判断东西半球,只看经度:
(1)小于20°都在东半球 (2)大于160°都在西半球 是西经(W)在西半球, (3)20°~160° 是东经(E)在东半球
快速回答下列各点所在半球(东、西)?
130° W 90° W 50° W 10° W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三课时
北极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课件 新人教版

结论和要点
1 地球是一个呈球体的行星
2 地球仪是学习地理和探索地球的工具
地球由水和陆地组成,直径约为12,742公里。
地球仪可以展示地球的形状、坐标系和地理 信息。
3 地球仪有不同类型和应用
常见类型包括物理地球仪、政治地球仪和拼 图式地球仪。
4 地球仪的优缺点
地球仪直观、互动,但尺度有限且复杂度较 高。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 和地球仪课件 (新版) 新人教版
通过本课件,我们将深入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坐标系,并探索地球仪的 组成及使用方法。还将介绍地球仪的常见类型、应用以及其优缺点。让我们 开始吧!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是一个呈球体的行星,由水和陆地组成。
地球的直径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表面积约为510百万平 方公里。
地球仪的常见类型
1 物理地球仪
物理地球仪展示地球的自 然地貌和地势。
2 政治地球仪
政治地球仪标示国界、城 市和行政区域等信息。
3 拼图式地球仪
拼图式地球仪可以将地球 分成几个可移动的部分, 便于学习地理知识。
地球仪的应用
1
教育用途
地球仪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和世
导航和探险
2界地理。ຫໍສະໝຸດ 地球仪可以用于导航和规划探险旅程。
3
气候研究
科学家使用地球仪研究地球上的气候模 式和变化。
地球仪的优缺点
优点:视觉化
地球仪使得地球的信息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缺点:尺度
地球仪上的尺度通常比实际尺度大,导致某些细 节无法准确表示。
优点:互动性
地球仪可以通过旋转和缩放来探索不同地区和地 理特征。
缺点:复杂性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1.1纬线和纬度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1.1纬线和纬度

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 180° 这两条线东西经 相反 ____,度数之和为____ 。
东西经度的判断方法:
西经 W 东经 E
180o
30o 20o 10o 0o
本 初 子 午 线
10o
20o 30o
180o
向西度数增大是西经
向东度数增大是东经
快速回答下列各点所在经度?
40° W 30° W 20° W 10° W
B
A
A 10°W
.
B 30°W .
度数向西增大为西经
比较经纬线的不同特征:
纬线 形状特征 指示方向 长度特点 度数范围 0°的确定 度数变化规律 度数表示方法 圆 东西方向 不等,赤道最长,向 南北两极逐渐缩短 0°~90° 赤道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 增大至90° 北纬用N,南纬用S 经线 半圆 南北方向
相 等
0°~180° 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 西逐渐增大至180° 东经用E,西经用W
半球划分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20°W和160°E 划分东西半球
北 西 南 东
各纬线间的关系: 平行
数量: 无数条
3、纬度
赤道以北 称北纬, 用“N”表 示 赤道以南 称南纬, 用“S”表 示
N 90°
N 60° N 40° N 20°

赤 道
S 20°
40° S
90° S 纬度的起始线——赤道( 0°纬线 )
4、纬度特征:
北纬90°
1、度数起始线: 赤道(00纬线)
是向 北北 纬度 数 增 大 纬度的起始线 是向 南南 纬度 数 增 大
0o
10o S 20o S 30o S 90o S

【小初高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 1.1地球和地球仪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小初高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 1.1地球和地球仪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地球和地球仪
课题
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
课型
主导型新授课
课时
第3课时
导学目标
1、带领学生了解经线 的分布规律。
2、使学生了解经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判定。
重点
经度的划分。
难点
东西半球的判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任务设计
教师活 动
学 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策略
备习
准备立体地球仪。
研习
经线特点
长度相等、都相较于南北极,有无数条,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的分布规律。
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0度经线以西为西经,各跨180度
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半球的分界线。
东经160度,西经20度
东西半球的判定。
度数大于160度为西半球
度数小于20度为东半球
度数位于 20度至160度之间以所在的经度为准
对比纬线特点分析经线的特点
归纳经度的分布规律。
使学生了解东西半 球的划分。
使学生学会判定东西半球
下发学 案,解读
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阅 读教材p7内容 ,并对学生进行提问,然后进行精讲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p8东西半球的划分,找出分界线
依据学案 ,分段自学:
学生阅读教材p7按照
教师的 问题进行阅读
学生阅读教材p8分析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对比经纬线,经纬度
的特点进行总结和归
纳。
本节课内容抽象难度大,教师要细心观察,耐心讲解
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个难点,教师要重点进行讲解
精习
知识梳理:
知 识运用:知识应用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落实知识, 总结提升
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结对互考,进一步落实知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地球和地球仪》经线、纬线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地球和地球仪》经线、纬线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说方法
动脑思考
学生根据大屏播放的经线与纬线地图归纳经线与纬线的特点,自主完成下列表格
经线
纬线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生活问题导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迁移,引出所学内容
通过地球仪认识经线与纬线;通过观察地图自主运用表格归纳经线与纬线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读图识图能力
2
3
6
2、经度与纬度
大屏幕播放经线与纬线地图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小组展示
课堂总结
课堂反馈
1、经线与纬线
老师想在教室里找到某某同学的准确位置,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引申:
大连一艘渔船出海时发生事故,进行海上搜救如何确定渔船的准确位置?
教师:像教室里的座位那样,我们在地球上假想划出很多横线和竖线,每两条线的交点就能确定出一个地点具体位置,这些线就是经线和纬线(手拿地球仪演示)
教师巡视指导
承转:认识了经线和纬线,为了区别它们给每一条标注上度数,就是经度和纬度
大屏幕展示经度和纬度图
教师重点强调东西半球的划分和高中低纬的划分
大屏幕展示反馈习题
学生交流答案
学生观察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四人一组完成写列表格
经度
纬度
度数起点
度数划分
代号
半球划分
小组展示交流
学生总结收获
学生做反馈习题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经度与纬度的特点归纳,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1.1地球和地球仪—经线与经度


1


新授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球仪或经纬线地图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比较归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共70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共70张PPT)

经线与经度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形状 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长度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经度 划分起点
本初子午线( 0º经线) (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
经度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
经度数值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经度数值逐渐增加;
变化规律 从180度经线向东向西,经度数值逐渐减少
【例1】龙卷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小强根据天 气预报将龙卷风始发地M及运动方向在经纬网地 图中作了标注。据此回答①~②题。
①M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29oN,112oE
②龙卷风移动的方向是:
自西南向东北
【例2】甲、乙两人同时从北极出发,分别沿0°
和180°经线向南行进,产生的现象是( B )
A.他们之间始终保持等距离 B. 他们会在南极相遇 C. 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4万千米 D.他们还会回到北极
向南度数增大的是南纬( S),南北极各为90°.
南北半球的划分
划分界线:——赤道
北半球的范围:0º——90ºN 南半球的范围:0º——90ºS
判断哪个半球? 中心点?外围线?
北极点
南极点
赤道 北半球
南半球
高中低纬度 的划分:
900 N
高纬度
中纬度
0
60
N
0
30
N
低纬度 0
低纬度:0º-30º 中纬度:30º60º
C
B
1、北极点的纬度是(

A.90° B.0° C.90°S D.90°N 2、下列四条纬线中,长度最短的是( )
A.赤道 B.回归线 C.极圈 D.南纬8度纬线

1.1.1地球和地球仪课件(21张PPT)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1.1地球和地球仪课件(21张PPT)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S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与北极相对应的点是南极点,
它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图1.4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理七年级上册
3.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边画边学】
N
S
图1.4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理七年级上册
3.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边画边学】
纬线 赤道:与南北两极
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包括赤道。
图1.4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理七年级上册
3.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边画边学】
N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半圆)
S
图1.4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理七年级上册
【即时练习】地球仪 5.读图,说出ABCDE代表的 点或线 的名称。
A_北__极__点___ B__地__轴____ C__经__线____ D__纬__线____ E__南__极__点__
关键技能:理解概念之后,能够在地图上找到。 重点地图: 图1.3 地球仪 ,图1.4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大约是 6371 千米 . 最大周长 大约是 4万 千米 .
(赤道周长)
表面积 大约是 5.1亿 平方千米 .
重点地图:图1.2 地球的大小
地理七年级上册
重点&方法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怎么来的?(地球仪的概念)
2.地球仪的作用
3.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轴、北极(点)、南极(点)、赤道、纬线、经线
地理七年级上册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怎么来的?(地球仪的概念)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 一定的比例 把它 缩小 , 制作了地球的 模型 ——地球仪。

2024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描述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位置,理解地球是一个不完美的椭球体。
-学生掌握了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识别经纬度、方向和比例尺,并能在地球仪上找到指定的地理位置。
-学生理解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能够解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联系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日常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2.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生活、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评价:
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动手操作情况。
2.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地球仪简图绘制和作业完成情况。
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合作等。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通过学习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形成对地球空间形态和地理现象的直观认识。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地球和地球仪相关知识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地球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如“地球是什么形状?地球仪有什么作用?”等,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地球和地球仪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1.1地球和地球仪》是七年级上册地理的第一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经纬网的构成及其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球仪的作用,掌握经纬网的构成,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球和地球仪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以生动形象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作用。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认识地球仪及其作用,掌握经纬网的构成,学会在地图上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及其证据2.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3.经纬网的构成及其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作用。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操作地球仪,学会在地图上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

4.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准备一个地球仪,用于直观展示地球的形状和经纬网的构成。

2.地图:准备一些地图,用于让学生实践在地图上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

3.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作用。

4.学习资料:准备相关学习资料,以便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地球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但我观察到有些小组在操作地球仪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知道如何准确地读取经纬度。这让我认识到,在实践活动之前,我应该先让学生们熟悉地球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大家积极性很高,能够围绕经纬网的应用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引导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问题设置得不够清晰,使得学生的思考方向有些偏离主题。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通过投影展示,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利用经纬网进行地理定位。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经纬度系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地球和地球仪》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利用经纬网定位
2. 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 授课时间:第1课时,具体时间依据学校课程安排
4. 教学时数:45分钟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理解经纬网的概念及其在地理定位中的应用。
在拓展与延伸环节,我推荐了一些阅读材料,并鼓励学生们进行课后自主学习。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还显得有些迷茫。下次我可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或者设计一些具体的课后探究任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1. 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形状对定位的影响。
- 地理教学软件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1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课时内容】认识纬线和经线【教学过程】(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学生活动)(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 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组成的经线圈.(提问)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 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总结:找不到该点,40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0的经线有2条. )(学生活动)1.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认知率达100%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100%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100%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四、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 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五、笔记与板书提纲(一)降水与生活1、什么是降水2、降水量的测定(二)降水的季节变化(三)降水的分布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六、练习与拓展选题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七、个别与重点辅导学生姓名略.八、反思与点评记录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 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随. 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 “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学常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

2024年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年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可参加相关的地理俱乐部或小组活动,与其他对地理感兴趣的学生一起进行拓展学习和交流。
3.随堂测试:设计一份随堂测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评估学生对地球仪、经纬线和经纬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4.作业完成情估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给出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对地球仪和经纬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他们的思考和学习动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经纬线和经纬度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
1.理解经纬度的划分和度量
2.掌握地球仪上经纬度的读取和应用
解决办法:
1.针对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亲手操作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功能的理解。
2.对于经纬线和经纬度的概念,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和互动讨论,让学生感受经纬度的实际应用,提高理解力。
简短介绍地球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地球仪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地球仪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地球仪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经纬线和经纬度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2.对于随堂测试中学生对经纬度的理解和记忆问题,我将增加课堂互动和巩固练习,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疑惑。
3.为了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我将更多地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2024版新教材)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2024版新教材)

小组合作讨论:
生活中的地理
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无数中外科学家的努力我们才 认识到地球的形状,现在的你能在生活中发现哪些证明地 球是球体的证据?
海边迎面驶来船是先看到桅杆,还是先看见船身?
站得高看的远
月食是地球挡住太阳,所以如果影子是圆的,就证明地球是圆的。
地球的大小
了解地球的大小
极半经
【答案】B 【解析】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作为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做成戈的形状应为
【答案】A 【解析】地球仪的赤道与地轴呈66.5°的夹角,是地球按一定比例缩小后 的正球体。
谢谢观看
南 极 地轴南端和地球表面的交点。
想一想:地轴的空间指向具 有什么特点?
地轴的空间指向在 一定时期内可以认 为是不变的,地轴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 星附近。
北极星
地心
北极 南极
北极点
指地球自转轴北端穿过地心与地球表 面相交,是地球上的最北端。
南极点 指地球自转轴南端穿过地心与地球表 面相交,是地球上的最南端。
我们现在可以轻而易举的了解到,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的不规则球体。 但是古人对地球的形状认识却是 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是阴阳学说的一种体现。 天与圆象征着运动;地与方象征着静止;两者的结合则是阴阳平衡、 动静互补。“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在中国古代的建筑、货币等 方面均有表现。
C.③→①→② D.②→③→①
【答案】C 【解析】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首先通过直觉认为地球是天圆地方,后来证实地球是个球 体,现今通过科学研究得出,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反映赤道周长约为 ( )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解析(1例题解析【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⑤流星现象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

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2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经纬线的唯一性,因为任何地点都只有一条纬线和一条经线通过,这样可以和其他地点加 以区别,从而确定该点的位 置。

谈重点:确定某点位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时, 要标注其经度和纬度,此时特别注意经度要标注东、 西经(0 和180°除外),纬度要标注南、北纬(0°除外)。

解析:本题是一道联系现实生产、生活的问题,可运用所学的 经纬网知识来解答。

从经线的分布规律可知,①②两地点都位于 20°W 经线上;③④两地点都位于 20°E 经线上;②④两地点都位于 20°S 纬线上;①③两地点都位于20°N 纬线上。

由此可知,②点符 合题目要求。

答案:B【例6- 1】有关经纬线长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纬线都等长B. 赤道的长度与经线等长C. 赤道的长度是经线长度的 2倍D. 赤道的长度比经线的 2倍稍长 答案:D【例6- 2】关于经纬线的正确说法是( )。

A.纬线总共180条B .经线总共360条C.经纬线有无数条 D .经纬线是斜交的基本方法一、经线和纬线的比较纬线经线定义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特 占 八、、 形状 特 除两极点外,都是一个圆 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圆圈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 都相等方向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数量无数条无数条答案:C【例7- 1】某地以南为高纬度,以北为中纬度,以东为西半球,以 西为东半球,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二:手绘世界地图
要求:手绘世界地图,用不同颜色区分世界各大洲大洋,临摹, 不许直接复制。
三、纬线和纬度
北极
赤道
1、纬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 等的大圆圈,叫赤道。所有与赤 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纬线在南
N
北两极缩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
方向。
2、纬线的特点
指示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本 初 子 午 线
S
2、经线的特点
指示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长度:所有经线等长
形状:半圆,正对的经线组成 经线圈,每个经线圈均可平分 地球 关系:相交于南北两极
3、经度
书写方法 北京:
东经116° 或116°E
0° 60° 60°E
本初子午线(0°经线)的确定

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
4、经度的划分
4、纬度的划分
75°N 90°N
60°N 45°N

书写方法 北京:
30°N 15°N

N
北纬40° (或40°N)

15°S

30°S

45°S
S
60°S 75°S 90°S
5、纬度的分布规律
90°
越 向
北半球,越向北纬度 30°
北 度
()
的度数越大
北 纬
20°
数 越
10°

赤道

()
10°
经 东经(E),以东为西经(W)。
规律:东经度越往东越大,西经度越往东越小

重要经线:
0º经线——本初子午线 180°——国际日期变更线 20ºW和160ºE——20ºW ~160ºE为东半球,
160ºE~ 20ºW为西半球
5、东、西半球的划分
划分标准:西经20度、东经160度
20°W和160°E的经线圈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形状:除极点外,每条纬线都自成 闭合的圆圈,也称为纬线圈。
关系: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N
长度:各条纬线长度不等,从赤道向 两极逐渐缩短为一点。南北半球纬度 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3、纬度
纬度是指某点与地球球 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 所成的线面角,其数值 在0至90度之间。
位于赤道以北的点的纬 度叫北纬,记为N; 位于赤道以南的点的纬 度称南纬,记为S。
西半球的分界线
北纬度数越往北越大,南 东经度越往东越大,西
纬度数越往南越大
经度越往东越小
45°N60°N75°N90N°NF
30°N
15°N
C
E
说出图中各 点的经纬度 及所处半球。
B
W 0°6045°
15°S°
30°15°

本 初
15 °
30°45 °
60° E
子D
30°S

A
线
45°S
60°S
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 ,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 制作的地球模型。便于人们间 接的去了解和认识地球。
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 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 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地球仪的构成
1.地轴的定义
指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
注意: ①地轴是真实存在的吗?
事实上,地球上并不存在这根轴
注意:
► 这三个点在图中的什么位置吗?
考一考
1.判断图中表示的是南纬还是北纬?东经还是西经? 2.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
4.南回归线的度数是:
√ A 23.5° B 23.5°S C 0° D 66.5°S
5.下列纬度属于高纬度地带的是:
√ A 59°S B 30°N C 45°N D 61°S
6.有关经线叙述正确的是: A 经线又叫经线圈 B 任意两条经线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
• 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
1.2地球是球形的证据(2)
• 北极星高度角的变化
2.地球的大小
10万个400米跑道的总长

极半径6357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心
赤道半径6377千米

赤道最大周长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相当700亿个足球场的面积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N
四、经线和经度
W 60° 45° 30° 15° 0°15° 30°45° 60° E
本 初 子 午 线
S
1、经线和定义
经线:在地球仪上,连 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 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 也叫子午线。
N
读图总结经 线的特点
W 60° 45° 30° 15° 0°15° 30°45° 60° E
南极圈
南寒带 90°
66.5°
赤道纪念碑
南北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的俯视图
7、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90°
60°
低纬
30° 30°
高纬度 中纬度
中纬
60° 0°
低纬度
高纬 30°
60°
中纬度 高纬度
90° 注:高中低纬与五带的关系?
北极圈66.5o
60°
30°
北回归线23.5o

南回归线23.5o
30°
60°
南极圈66.5o
起点: 0°纬线即赤道 划分:以0°纬线为界,向南向北各划分90°纬线。0°
纬线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纬 规律:北纬度数越往北越大,南纬度数越往南越大
度 重要纬线:
0°——赤道
30°,60°,90°——低、中、高纬的划分界线 23°26′,66°34′——五带划分界线
西半球
东半球
160°E
20°W
160°E
小结——经度和纬度
经度
纬度
度数起止点 本初子午线(0°经线) 赤道( 0°纬线 )
度数划分 向东、向西各分作 180°
向南、向北各分作90°
代号 东经(E)、西经(W) 南纬(S)、北纬(N)
半球划分 变化规律
西经20°W、东经
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
160°E的经线圈,是东 两个半球
S
75°S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 成经纬网。
利用经纬网定位
A: 30°N、15°W B: 15°S、30°E C: 30°N、30°E
45°
30°
15°
A
C

45°30°15°0°15°30°45° 15°0
B
30°
45°
经纬网定位
C A
B
► 你知道A(40°W ,40°N ) ► B(80°W , 30° N ) ► C( 60°W , 50°N )

南 南半球,越向南纬度纬
20° 30°
向 南 度
的度数越大


90°

6、重要的纬线及纬度
五带的划分
热带
66.5°
90° 北寒带
66.5°
北极圈
(66°34′)
23.5° 23.5°
温带
北温带
北回归线
23.5° (23°26′)
66.5°

热 带



寒带
23.5°
南回归线
南温带
23.5°
66.5°
经度的分布规律
180° 30°20°10° 0° 10° 20°30° 180°
(西经)

(东经)


越往西度数越大 午 越往东度数越大
线
思考:东西经度与东西半球是一回事吗?
起点: 0º经线即本初子午线
划分:以0º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划分180º经线,0º经线
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 180º经线以西为
√C 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 地球仪上只有360条经线
谢 谢!
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形状:——椭球体
地球并非正圆球,而是两 极 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 则球体。
1.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1)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2)推测地球是体
(4)地球卫星片确证地球是球体 (3)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1.2地球是球形的证据(1)
②地轴的空间指向 具有什么特点?
地轴的空间指向在 一定时期内可以认 为是不变的,地轴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 星附近。
北极星
地心
2.两极
地轴与地球表面 相交于两点.
靠近北极星附近 的一点叫北极 (N),
与北极相反的一 点叫南极(S)。
南极
北极星
北极
地心
活动一: 制作简易的地球仪(课本P5)
1.所需要的材料; 2.制作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