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文化教育竞技体育发展论文
浅谈学校竞技体育在竞技体育中的角色
们才能参加比赛 。教育部门没有说 话的权 利, 他们没 有比赛 的举办权 、 运
动 员的 注 册权 等 。 这 一 因 素 严 重 制 约 了 学 校 竞 技 体 育 的 正 常 发 展 和 有 效
3 建 立 优 秀 的 教 练 员 队伍 . 学 校 竞 技 体 育 发展 好坏 的 一 个 严 重 的 制 约 因 素 就 是 教 练 员水 平 的 高
中小学校没有足够的人员专门组织 和领导 竞技体 育 , 学校的竞技体 育 这种 体 制 耗 费 了大 量 的 资 金 。我 们 知 道 , 个 运 动 员 一 旦 进 入 省 队或 国 家 一 他 只能由学校的体育教师带领学 生进行训练 。本来学校 的体育教 学任务 就 队 , 的几 乎 所 有 的 花 费 都是 由 国家 通 过 财 政 拨 款 予 以 供 应 。 在 全 面 建 设 已经 使体 育 教 师不 堪 重 负 , 果 再 让 他 们 去 带 领 学 生 进 行 专 业 队 的 训 练 ,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体 制 的现 实条 件 下 , 种 制 度越 来 越 表 现 出 它 消 极 的 一 如 这 其效果可想而知。加之有些中小学的学校领导一味 的追求升学率 , 不断 的 面 。 其 次 , 种体 制 下培 养 出来 运 动 员 没 有 得 到全 面 的 发 展 。他 们 的 科 学 这
给 体 育教 师施 加 压 力 。体 育教 师在 这 样 的 环 境 下 只 能 拔 苗 助 长 , 本 来 很 文 化 知 识 相 对 同龄 的孩 子 来 说 是 极 其 匮 乏 的。 他 们 缺 乏 一 技 之 长 , 旦 从 使 一
好的体育苗子在很小的时候 过早 的进 行了专项化 训练。靠 这样的训 练方 国 家 队 退役 很 难 在 社 会 中 谋 生 。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中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分析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举国体制;体教结合;竞技体育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169-001我国竞技体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竞技体育稳步向前推进,竞技成绩得到全面的提升,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基本形式为:少体校、青年队、专业队,培养体制的指导思想是贯彻“三从一大”的训练方针,最为突出的是竞技体育与教育分离,虽然这种培养体制与指导思想的出发点无可非议,但是从竞技体育人才全面培养的角度来看却有失偏颇。
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管理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体教结合”被写进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章程之中,与此同时,体育界与教育界的同仁们为此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举国体制“举国体制”形成于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它最大的特点是以政府的行政手段来管理体育事务,以计划手段调配体育资源,形成管理、训练、竞赛一体化模式,形成一个由各级体委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以专业队为中心的训练体制、以全运会为中心的国内竞赛体制三者合一的结构。
自举国体制实施以来,我国在竞技体育实力尚不强大的情况下,迅速崛起,在较短的时间内,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使我国竞技体育达到世界级水平,成为世界公认的体育强国。
但举国体制却受制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不相协调。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举国体制所依附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难以适应现有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竞技体育自身所蕴含的变革的需求。
2.体教结合“体教结合”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
体育精神教育论文关于体育精神的议论文
体育精神教育论文关于体育精神的议论文《体育精神》体育,这个词汇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
从孩童时期的嬉戏玩耍,到学生时代的体育课、运动会,再到成年后的健身锻炼,体育始终伴随着我们。
然而,体育的意义远不止于身体的锻炼,更在于其所蕴含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一种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勇气。
在赛场上,运动员们为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不断突破自己的体能和技术极限。
他们挥洒着汗水,承受着伤痛,却从未轻言放弃。
这种对自我的超越,不仅仅体现在比赛成绩上,更体现在他们不断挑战自己、战胜自己的过程中。
比如,短跑运动员为了提高那零点几秒的成绩,日复一日地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举重运动员为了增加那几公斤的重量,不断磨练自己的力量和技巧。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超越自我”的真正含义。
体育精神,也是一种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力量。
在许多体育项目中,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篮球、足球、排球等集体项目,需要队员们之间密切配合、相互信任,才能发挥出团队的最大实力。
一个优秀的团队,不是靠个别明星球员的单打独斗,而是依靠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
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职责,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
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不仅在体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体育精神,还是一种尊重规则、公平竞争的态度。
在体育比赛中,规则是保障公平竞争的基石。
运动员们必须遵守规则,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努力去争取胜利。
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这种对规则的尊重,体现了体育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同时,公平竞争也是体育精神的核心之一。
运动员们在平等的条件下展开竞争,胜不骄、败不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比赛的结果。
这种公平竞争的精神,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
体育精神,更是一种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的信念。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运动员们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
他们可能会在比赛中失利,可能会遭遇伤病的困扰,但他们从不被这些挫折打倒。
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在 的问题 , 并通 过一 定 的分析研 究 , 旨在探 索提 高我 国运 动 员文化 教 育工作 的有 效对 策和 途径 . 而 为更 从 好地促 进我 国体 育事 业持 续、 康发展服 务 , 为今 后运 动 队进 行 文化教 育提供 理论 和 实践依据 健 也
市 场经 济 的规 律和 要求 . 以经 济 实体 的
形 式 经 营 、 理 、 养 运 动 员 的 范 式 路 管 培
文 章 的 研 究 对 象 是 我 国 竞 技 体 育 运 动 员 文 化 教 育
1 . 研 究 方 法 2
径 运 动员倾 向于 职业化 , 因此 专业 训 练 同样有 保 障 . 在文 化学 习上 依 旧不 但
动员 文化 教 育 问题 尚未 取得 质 的 突破 . 随 着 我 国 社 会 、 济 、 育 改 革 的 经 教 发 展 . 业 地 位 受 本 人 教 育 的 影 响 逐 步 职
紧 因此 不 能很 好 的 系 。然 而 , 受历 史 条件 、 旧的体 制 、 社会 加大 . 育成 绩 辉煌 对运 动 员 的作用 将 的 、 密 的结 合 起 来 , 体
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吴 唯 李 小娟
407) 3 0 9 ( 武汉体 育 学院 湖北 武 汉
摘
要 : 动 员文化 教 育是 体 育事 业可持 续 发展 的 一个极 其 重要 的环 节. 过 文化 教 育 可 以有效提 运 通
高运 动 员的综合 素质 . 有助 于教 练 员的科 学训 练和运 动 员竞技 能 力的提 高 从 我 国运动 员文化教 育 的现
试论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但是不像体育运动那样 歧途。为此我 们应从文化的角度重新来认识竞技 竞技体育是现代社会体育 中的重要组成部 中虽然也有—些规则限制, 无视各运动项 目的规则, 比赛将无法进行 , 因 体育的作用正 确发挥竞技体育的文化功能。 分就 其 自身的特点来看, 竞技体育是体育中的高 严格, 平 第一魔 技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现 级阶段。而校园体育文化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 此 不仅比赛必须严格根据规则的要求来进行, 成部分. 健康的校园文化 既需要有 高雅的学术 活 时训练也必须针对规则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 代社会是—个到处充满竞争的社会 而竞争的意识 第四, 高度的技艺性。 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要 又与 竞技体 息 息相戋在体育运动中' 不讲门第 、 动作为支撑的骨架, 又需要有活泼的体育活动作为 在竞赛活动中 蒋 在除个 ^ 、 、 身体 心理 丰满的血肉, 这样整个校园文化才会既生动活泼, 求运动员必须具有完美的技术否 则就难以取得比 不分尊卑; 学生在体育锻炼中、 在运动中、 又健康向上。竞技体育' 它的—个重要魅力就是激 赛的胜利。各运动项 目 的运动技术 日 臻完善 在表 以外的任何不平等’ 难 高 险的同时, 益向艺术性和观赏性方 在竞争 中充分发挥 自己的潜能。体育运动中最讲 日 烈的竞争性 , 竞争的结果总与胜负相伴, 竞技体育 现新 、 、 、 不徇私情 ; 最讲现实. 不论资历; 最讲务实, 不 鼓励与渴望 人 追求胜利, 也培养人不畏惧 、 接受失 面发展。高度的技艺性既是竞技体育本身发展的 法制, 最 败的意志力 ;而后者对于—个人的 ^生历程更具 要求.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 , 、 也 因此, 各 图虚妄。这就要求每—个参加者都应当尽 自己 有重要意义 ,竞技体育以其独特的优势及其体系 运动项 目 训练中 必须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在争 大的能力去竞争 。特别是—些直接对抗性的运动 又要满足广大社会成员审美、 项 目 如足球、 , 篮球、 拳击等, 更能增强学生们的竞 的严密性、 公正性、 影响的广泛性成 为整个体育运 取比赛胜利的同时。 动中最活跃 、 最积极的部分. 它的发展对校园体育 享受、 观赏的要求。 争意识和顽强的毅力 。 第五, 高尚的娱乐性。 竞技运动本来就是从娱 第二 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与合 文化的发展起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同时它也是促 各项运动都必须遵守严格 进各类体育活动发展的—个重要条件。目 , 前l 体育 乐为主的游戏发展而来的觋 代竞技运动虽然竞争 作精神。在竞技体育中, 允许的情况下努力创造成 教学内容仍然是以竞技运动项 目为轴线 的教学体 日 益激烈 _ 未完全失去原有娱乐特征 。参赛者 的规则 们 只能在规则 并 战胜对手获得胜利的喜悦 ; 广 绕 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都会遭到谴责和惩罚。如 系尽 管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也进行 了一些改 可以通过表现自我, 每个 人 都有 自己的角色 , 每一 革, 但就主体 而赢 竞技体 育仍是当前学校体育教 大群众也可以通过直接、间接的方式观赏竞技运 在—个集体项 目中, 必须依角色要求行 学的主要内容。 以 6 所 I 学校体育人手探 讨竞技体 动比赛从 日常紧张的工作和生活的烦恼中解放出 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行为要求, 来蕨得一种 自由感、 轻松感 、 解放感和美 的享受。 动, 这就十分有利于人的社会化, 有利于培养人遵 育的社会学所蕴涵的各种 因素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将有助于我们 观赏者甚至直接参与竞技运动已经成 了广大群众 纪守法的理念和行为。竞技体育始终遵循着机会 善度余暇时间最为积极有效的方式之一 。 均等 、 优胜劣汰的基本原则, 严格的规则和公正的 更深刻地认识竞技体育的价值。 第六广 泛的国际性。 竞技运动是全人类的共 裁判可以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观念;通过竞技体 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第一激 烈的竞争性。 激烈的竞争性: 是竞技体 同文化形式 . 是没有 国界的; 科学知识以及运动技 育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正确对待竞争 中的失误与 使学生在 育最本质的牦 之一旭 是竞技体育与其它体育运 术等作为一种文化是 人 类的共 同财富。尽管世界 失败磨 练坚强的意志增 强抗挫折能力, 社会竞争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 学生 动和休闲娱乐的最大区别 。这种激烈的竞争性既 各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有很大差别所 走的道 激烈的 是竞技运动发展的本质要求. 也是竞技运动发展 的 路也各不相同. 但在竞技运动领域则可以找到更多 通过参加竞技体育运动, 可以培养出良好的体育道 必然 ; 没有激烈竞争就不能称其为竞技运动。竞技 的 同 共 点。从某种意义说竞 技运动已经成 了 人类 德 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类通过竞技体育比赛进行交流加 第三洧 助于培养学生 良好的个人品行 。 竞技 体育中的参加者总是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 自己的 无声的语言。 ^ 智力 和体力战胜对手, 以显示个人 、 团体的存在和 强了解, 增进友谊. 从而利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 体育有助于培养人 的乐观精神和自信J. 敢于竞 争雳 于求胜, 要求改变 自 、 自 我 超越 我等社会生活 力量。战胜对手的强烈欲望. 得竞技体育中的竞 展 。 使 二、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 中不可缺少的优良品行l 能培养领导与服从和充 j 丕 争越来越激烈 , 参加者及其所代表的组织 、 社会团 体乃至国家 为了取得 比赛的胜利, 了各种科 采取 校园体育文化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为 分展示与自我约束 的良好行为。因为竞技体育为 以课 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 集竞 承受责任、 做出决定 、 影响他人等领域的重要品质 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提高 自己的竞技运动技术水 主体, 内、 平从 而使竞争更加激烈, 益激烈的竞争既增加 技 、 日 健身 、 消遣、 娱乐、 传播文化等多元化功能于一 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另外虎 技体育又具有培养服 闲暇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 从的一些品质 的趋 向, 如尊重 、 遵守规则, 服从裁判 了比赛胜负的不确定性, 也使得竞技体育更具魅 体成 为师生体育锻炼 、 的内容。 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凰 使学生 等。竞技 比 赛有时需要有 自 我约束或自我牺牲的 力。 这种精神不仅建立在意志和取胜的欲望 匕 , 第二 高度的公平性。 竞技体育 中的竞争和体 会了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体育 精神, 理上 。 这些品行都是 育运动以及休闲娱乐运动 中的竞争是有本质区别 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提高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竞技体育更是 个 人立足于社会的重要条件。 的庀是在高度公平的条件下进行的。没有公平性 特别是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 , 竞争, 竞技体育便无法进行魔 技体育也就不复存 得到了前所未有 的 宣传和关注,已经成为人们日 第四洧 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参 如奥运会 、 世界杯足球赛 、B 加竞技性比赛, N A、 能扩大学生的兴趣, 放开性情增 加 在了。因此 高度的公平性就成了奥林匹克精神的 常生活的一部分, 甲A足球赛, 几乎都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 与他 人 结识的机会。同时在激烈的对抗中, 在努力 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 保证能在公正、 公平的条件下 亚运会、 进行竞争责 技体育的组织者对比赛项 目、 时间、 地 中, 选修热门运动项 目的学生 日 渐增多。 拼搏的奋斗中接 受成功或失败 、 表扬或批评 的J 理承受 点、 场地器材 、 参加资格及比赛的组织和参与者的 三、 竞技体育在形成健康和谐的校园体育文 理锻炼。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及J 能力受到很大磨练艘 学生得以��
体教融合背景下竞技体育的发展
体教融合背景下竞技体育的发展摘要: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开启了学校体育工作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的时代。
当今教育中,体教融合的理念逐渐融入教育者的思想,体教融合不仅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同时也是现阶段体育竞技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伴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体教融合的理念不仅推动了体育教育教学的积极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竞技体育学生的体能和竞技意识。
但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目前部分竞技仍存在“体”“教”分离现象严重。
因此,需要对体教融合重新认识,重视竞技体育中的基础体育教学,在培养良好的基础能力基础上,引导学生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体教结合模式,深入分析了现阶段在“体教融合”视域下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并积极探索体教融合背景下竞技体育教育的未来发展策略。
关键词:体教融合;积竞技体育;创新改革;教学策略引言:现阶段我国体育事业的前进和改发革处于蓬勃的发展阶段,体教融合作为推动体育事业兴盛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承载着青少年健康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也是引领新时代学校体育、体校、青少年体育赛事、体育传统特色学校、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及青少年体育组织等一系列推进改革的“设计图”和“指南针”。
在体育强国、教育强国的教育核心理念下,教育者更加需要重视体教的改革和创新,促进竞技体育蓬勃发展。
一、体教融合教学模式分析“体教融合”模式就是以“体教结合”来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模式,是指以学校体育为依托,以业余训练为原则,以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发展的最高境界,以培养既是高水平运动员又是高水平大学生为追求目标,以运动员自然成长和身心发展、变化规律为选材、训练的科学依据,实施小学、中学和大学一条龙的培养体系,采用亦读亦训的方法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一种模式[1]。
这种模式下教练员的选择及聘任具有社会化的特点,借助学校优秀的软件及硬件资源,提高了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运动员拥有二重身份,既是运动员也是学生,用体教结合的方式对运动员学生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训矛盾。
河北省女子竞技排球运动发展对策教育学论文
河北省女子竞技排球运动发展对策研究与教育学分析摘要:在近十几年间,河北女子竞技排球一直处于全国甲级联赛的保级、降级和冲级的边缘,并没有出现好的发展势头,侧面反映出河北省女子竞技排球运动发展存在着严重的欠缺和不足。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选取河北省女子竞技排球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揭示制约河北省女子竞技排球运动发展的因素,并从教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河北省女子竞技排球发展对策1.河北省女子竞技排球运动员队伍状况1.1运动员队伍基本情况从对河北省女子排球运动员数量的调查结果得出,目前,河北省女子排球专业队共有运动员59人,其中省排球一队26人,省体育运动学校二队33人;各地市业余体校包括排球传统项目学校的排球运动员185人。
另外,通过查阅河北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注册情况,近五年河北省在训青少年人数逐年上升,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
1.2运动员待遇状况河北省并不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省份,人均收入也不高,运动员待遇虽然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但国内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从对运动员待遇的调查结果来看,认为”一般”的占23.8%、”较低”的占53.6%、”非常低”的占22.6%。
总体来讲,河北省女子竞技排球运动员待遇偏低。
1.3. 运动员文化学习状况就国内竞技体育运动员而言,知识结构单一,文化素质偏低是一个普遍现象。
同时,运动员文化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许多专业运动员也重视对文化课的学习。
从对运动员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文化课学习”较好”的占23.6%、”一般”的占29.5%、”较差”的占46.9%;在文化课学习与训练之间的关系上,67.5%的运动员认为以训练为主,仅有32.5%的运动员能够妥善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既全身投入训练,同时也重视文化课学习;对影响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的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认为”学习时间不足”的选定频数百分比达93.7%,65.3%认为训练影响了学习,59.6%的认为自己文化基础较差,32.5%的认为学习效率低,11.8%的对学习没有兴趣。
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要走体教结合的路子
2 问题 的提 出
2 1 竞 技体育 已经 取得 了奥运 金牌总 数第一 的成绩 , 为 了世界 体育 大 国 .但 是 , . 成 要想 长久 保持 世界 领 先
的位置 , 在竞技体 育竞 争异 常激烈 的形 势下 , 果不在 后备 人才 的培养上 下功夫 , 很难 得 到发展 的. 如 是 作为 培
2 1丘 01
青 海师范 大学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
J u n lo n h i r l o r a fQi g a No ma i e s t ( t r l ce c ) Un v r iy Na u a S in e
第 2期
2 1 01 NO 2 .
中国代表团所获奖牌的运动员全部来 自各级体校, 绝大多数的现役运 动员也均来 自体校 , 但是, 耍想保持 世界领 先位置 , 不在后备
人 才 的 培养 上 下 功 夫 , 很难 得 到持 续 发 展 的 . 是 随着 社 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 的 不 断 深 入 , 业 形 势 严 峻 , 历 层 次 要 求 高 , 就 业 者 的 就 学 对
得新进展 . 0 8年北京 奥运 会 中国代表 团获 1 0枚奖牌 和 2 1 20 0 0 0年温 哥华 冬奥 会 中国代 表 团获 1 枚 奖牌 的 1 获奖运 动员全 部来 自各级 体校 , 均 每 年 向优 秀运 动 队 输送 近 5 0 平 0 0人 , 占优 秀运 动 队新 增人 数 的 9 左 2 右; 以国家高水 平后备 人才 基地 为龙头 的业余训 练工作 扎 实推进 , 进一步 促进 了竞 技体 育人 才梯 队在年龄 和
运 动水平 上的衔 接 , 成 了各项 目的人才 群和人 才链 , 立 了各 项 目高水 平 后备 人才 库 , 形 建 业余 训 练 质量 和整合 体 育 、 教育 资源 , 新 完善竞 技 体 育后 备 人 才培 养模 式 与 机 制 、 进文 创 促 化 教育工作 等方 面取得 了一些 进展 , 累了宝贵 经验 ; 会 力量 兴办 后备人 才培 养机 构 稳步 发展 , 元 化后 积 社 多 备人 才培养 格局开 始形 成. 是 , 但 传统 培养模 式 的弊端也 明显地 暴露 出来.
论专业运动员的文化教育
Ke r s p oe so a t lt s ut r d c t n;p l y o u t r d c t n y wo d : r f s in lah ee ;c l e e u ai u o oi fc l e e u a i c u o
年业 余 训 练 “ 条腿 走 路 ” 的方 针 ,才 能 使 优 秀 响 ,不管 是部 分专 业运 动员 ,还是 部 分管 理 与训 练 两 重 运动 队得 到 源 源 不 断 的补 充 。 16 9 5年 提 出 逐 步 建 干 部 ,普 遍 存 在 “ 夺 标 、 轻 育 人 ” 的 现 象 。 管
立层层 衔接 ,基 础大 、尖 子尖 的业余 训 练 网 ,成 为 理 者对运 动员 的文 化教育 工作 重视 程 度不 足 ,基 础 唯成绩 论 ”1问题严 重 。 _ 优 秀运 动 队的预 备 队。在这 个 阶段 ,我 国体 育后 备 教 育工作 抓得 不扎 实 ,“
人才 基 本 上 来 自各 类 业 余 体 校 ,体 校 内开 设 文 化 课 ,逐 步形 成 了三级训 练 网体系 ,我 国的竞 技体 系
军
事
体
育
进
修
学
院
学
报
第 3期
出来 的 ,其 中 ,业余 体校 学生 和坚 持业 余训 练 的青 学体 系 。在 教育 教学 管理 的过程 中 ,许 多运 动 队进
年 职工 、大 中专学 生是优 秀运 动员 的来 源 ,运 动员
来实 现 。
行 了一系列 的创新 ,例如 ,设立 了文 化 教育 督 导员 程 教 育 网络 等措施 。 12 存在 的问题分 析 .
l e o t eee .Acin h u d b k n t t n h n t e a lt s u t r d c t n S st rmoe t eb i i g 0 i fa h lts f t ss o l e t e o s e g e h h ee ’c l e e u ai O a op o t ul n f o a r t u o h d
对运动员文化素质的看法
对运动员文化素质的看法内容摘要:本论文通过初步的个人看法以及结合一些现有运动员文化素质的资料,表明本人对运动员的素质的看法以及各阶层人们对运动员文化素质的不同看法的普遍讨论,进一步表明自己对运动员现在的文化素质的一个提高以及认识,更好的为提高我国运动员的文化素质的建设过程中提供一部分可以借鉴、参考的意见。
人们总会觉得运动员就会和没文化,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等结合在一起想象,但其实不然。
许多运动员当中不乏有许多人是多才多艺的,学习、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是相当惊人的。
这就是为什么运动员们的运动成绩那么突出的原因之一。
只是我们从小缺少对他们一些专业文化素质的接入,才造成许多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普遍比一般人低下的主要原因。
这无疑是我们长期以来对他们的一种错误对待,就我个人而言吧!我接触的许多运动员,他们都是很聪明,并有许多个人独自见解的人。
他们不仅懂得自己专项的许多方面,与此同时,他们还同时了解运动按摩,正确的饮食方法,伤病的形成与注意的事项。
他们可以以此帮助许多运动受伤的朋友,帮助自己的亲戚朋友缓解疼痛,放松肌肉等等。
所以,很多事情的确不能只是通过表明去看其本质。
关键词:运动员、文化、素质、看法、重要性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问题,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竞技体育发展中的一个常见而又十分棘手的问题。
它既涉及到对竞技体育性质“本原”的认识,关乎竞技体育可否持续发展的大事,也与优秀运动员能否全面发展、形成全社会对竞技体育强力支持的良性循环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国内外运动员文化素质的现状有人认为:“从80年代中期开始,优秀运动员文化水平越来越低,我国优秀运动员在50年代是大学生,60年代是高中生,70年代是初中生,到了80、90年代则成了小学生”。
虽然这句话说得不免有些极端,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对运动员的印象便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竞技体育发展到了今天,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早期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些项目如体操,武术,跳水,游泳等项目,在对运动员的选材上基本都是清一色的小孩子,大多数孩子过早地离开了全日制的学校。
浅谈运动员的素质及提高
浅谈运动员的素质及提高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竞技能力素质为主体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认为,思想道德素质是运动员攀登体育高峰的根本动力,科学文化素质是运动员攀登体育高峰的重要条件,竞技能力素质是运动员攀登体育高峰的基础和保证。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必须从提高着各方面的素质下功夫。
标签: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竞技能力素质提高所谓素质,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是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的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德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里品质等的综合反映。
不同行业对人的素质有不同的要求,但都不外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以及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等几个方面。
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从这几个方面下功夫,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素质事关竞技体育成败。
思想道德素质是运动员攀登体育高峰的根本动力,科学文化素质是运动员攀登体育高峰的重要条件,竞技能力素质是运动员攀登体育高峰的基础和保证。
即:管理教育育人、文化教育育人、体育训练育人。
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一、运动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运动员思想素质教育是做好运动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针,也是新时期加强运动队建设的基本要求。
因此,加强专业训练工作的同时,必须加强运动员的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是运动员攀登体育高峰的根本动力,它是激励和启发运动员的思想觉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去投入训练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此,道德素质是第一位的,没有道德的人其他的素质再好也没有用,弄不好还起到反作用。
所谓道德素质还有正负之分,也就是说道德素质是正的其它素质也是正数,相反道德素质是负的其它素质也是负数。
二、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运动员攀登竞技体育高峰的重要条件。
古今中外,不少大师在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方面有许多深刻精辟的字句。
比如文学大师泰戈尔说:“知识就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
” 知识是产生对人类自由的热爱和原则的唯一源泉(韦伯斯特),在知识中摄取力量,在知识中丰富营养、风韵自己。
影响我国竞技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的因素及对策
第28卷第4期2010年8月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Vol.28No.4Aug.2010人类文明的进步需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成功举办都已向世界证明:中国已迈入竞技体育强国的行列,这是令国人欣慰和振奋的事情。
但是,与竞技体育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竞技运动员整体的文化素质却不尽人意。
事实证明,竞技运动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也关系到竞技运动员今后的出路。
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要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体育队伍结合起来,努力抓好运动训练和文化教育[2]。
”影响我国竞技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的因素及对策郭洋波(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8)摘 要:竞技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与运动成绩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国竞技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偏低,是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因素之一。
建议各级部门应加强对竞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领导,提高教练员的文化素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竞教结合,全面提高竞技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
从改革和重构竞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入手,转变和更新观念,完善和健全法规,探索和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竞技运动员文化教育科学体系。
关键词:竞技运动员;竞教结合;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81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10)04-0105-03The Factors of In uence Culture Educational L evel of our Country ’s A thletesand CountermeasureGUO Yang-bo(Human Sport Science Dept.of Harbin Institute of P.E.,Harbin 150008,Heilongjaing China)Abstract:Education background of state professional player is low.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poor education reason and its infection on development of sport talents,therefore propose a improvement program :Relevant department of different level should intensify to lead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player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 background of coaches.Advanced foreign experience can be learned and accepted.Cooperation of competition and education well will improve people ’s integrated ability.There is a dialectic and accord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ir sport achievement and education background.To start with innovation of current system,update concept and improving regulation,a whole education system for professional players that accords with Chinese country situation needs to be explored and set up with the prerequisite which annotate physical training by science.Key words:Athlete;Cooperation of competition and education;CultureeducationCLC number:G811.6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008-2808(2010)04-0105-03收稿日期:3;修回日期:6作者简介:郭洋波(6-),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及体育教学论。
对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及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图 分类 号 :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5— 26 2 1 )一 15— 10 0 5 (0 0 02 2
挑 战
在第 2 9届北京奥运会 中我 国体育健儿披 金挂银 , 实现 了 金牌榜第一的梦想 , 同样精彩的还有运动员所展现的良好的文 化素质使人们更加 生动地认 识 了竞技 体育 、 认识 了优秀运 动
高低 。 32 教 育 观 念 因素 .
我 国实行 的体育系统 内自办运动员 文化 教育的竞技体育 教育体制脱离 了教育大环境 , 运动员从小进行封 闭或半封 闭式
专业训练 , 并利用各种手段挑 战身体 极限 , 不符 合人的身体 这
的 自然协 调 发 展 , 无 限 度 的强 加 超 出 了体 育 运 动 对身 体 进 这种
目前优 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明显存在着 教育经费投入不 足的问题 , 的只能基本维护 日常运转 , 有 无力进行事业发展 , 这 已成为阻碍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发展 的重要因素。同时 , 没有 规范的管理和严格 的规章制度 , 一切行为都可能流于形式 。教 师的师德及其 专业 知识素养 影 响着运 动 员文化 教育 质量 的
孟庆 波
M N ig— o E G Qn — b
摘 要 : 秀运 动 员 的 文化 知识 水 平 及 其 素质 高低 关 系到 优 秀运 动 队伍 的整 体 建 设 及 其 功 能发 挥 , 我 国 优 及
竞技体育可持 续发展 目标的实现 , 本研究通过分析优秀运 动员文化教 育现状 , 构建 了运动员文化教 育的工 作体 系, 旨在为政 府体 育部 门做 出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 运动 员; 文化教 育;构建
很多仅仅停 留在小学水平 , 总体科学文化 素质 不高 , 使得加强 运动员文化教育成为了运动员培养的一工作重点。 2 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运动员文化教育
运动员文化教育本文从当前社会中体育现状分析运动员“金牌为上”社会忽视文化教育的缺陷,试从运动员自身发展需要、体育管理模式、体育的文化师资队伍素质探讨现代社会中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方法。
运动员的青春年华往往是在刻苦的训练和紧张的比赛中度过,如多数人的想象“运动员的前半生是以奖杯为意义”一样。
那么退役后,褪去代表荣誉而战的运动员的光环,他们的地位显得比较尴尬。
因为几乎花费很多精力在运动事业上,他们的文化水平没有跟上,而现代社会就业对人的文化素养越来越高,退役的运动员这时就跟社会有些格格不入了。
与国外运动员的培养机制不同,我国采取的是体育系统运动员自办文化教育的体制。
而自办文化教育水平往往不高,社会环境要求给运动员颁发奖杯和荣誉,文化水平不高。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存在诸多问题。
运动员文化教育 1(1)训练时间与文化课时间比例不协调在《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改革探讨》中,刘卫指出运动员在训练和文化课的矛盾。
高强度的训练对运动员的身体耗能是很大的,运动员在上文化课时难以集中注意力,自主性不高,没有时间精力完成学习任务,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学情绪。
加之运动员的比赛赛程安排不同,运动员难以统一集中进行文化教育,教学进度缓慢。
我国的体育项目很多以一种丰厚的物质奖励的激励机制,这使得各类的体院院校将重心都放在加强运动员的运动竞技水平,忽略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文化教育在体育的赛事争夺中是可有可无。
但正是这种“重武轻文”的教育使运动员成为运动竞技精湛而文化素质低的“单向度的人”。
(2)教练执教水平和政策法规跟不上我国在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上也有做弥补措施,但效果不明显,这与我国“重文轻武”“重物质轻精神”的传统体育运动员培养理念分不开。
很多运动员不能成为高端的竞技运动员全面发展往往是文化水平和精神品质的缺失。
大部分教练都是退役运动员,也是传统体育机制下的运动员。
他们也缺乏管理者的能力和文化教育的研究,逐渐成为传统体育教育的一个概念循环。
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现实问题与完善
育 部 门 为 退 役 的 运 动 员安 置 了大 量 的 工 作 来 解 决 就 业 问题 , 但 是 的 竞技 运 动 成 绩 , 对于文化方面没有过多的要求。 在教育系统下 ,
退 役 运 动 员的 就 业 问 题 仍 旧没 有 得 到 很 好 的 解 决 。 现 代 人 越 来 越 造 成 了学 生 体 能 下 降等 各 种 问题 , 其 主要 原 因是 , 再 加 上媒 体 , 网络 的 传播 , 运 动 员的 情 况 被 锻 炼 时 间少 , 导 致 了不 良的生 活 习 惯 。 由于 学 校 和 教 师关 注 的 是 升
公 众 所注 目。 如 果 这些 运 动 员在 退役 后 没 有 得 到 合理 的 就 业 , 这 不 学 率 , 家 长 也 关 心 自己 的孩 子 成 绩 , 在各方面压力下 , 学 生 的 学 习 仅 影 响 了运 动 员 的 生 活 保 障 , 还关系着运动队的发展能否稳定 。
的进步 。 我 国竞 技 体 育 运 动 训 练 体 系 出现 了运 动 员训 练 与 教 育 相 在 训练 中刻 苦 训 练 , 创 造 成 绩 即可 , 在 行动 中运 动 员 的文 化 教 育 依 脱离的现象 , 违背教育的基本制度 , 也 违 背 了运 动 员 的教 育权 利 。
运 动 员的 文 化 教 育 关 系着 运 动 员 的 训 练 竞 赛 成 绩 的 提 高 。 现 及 其 它 的 事 情 都 很 容 易 解 决 , 所 以 教 育 问 题 没 有 成 为 影 响 竞 技 体
的有 设 备 的 运 用 、 疲 劳 恢 复 的措 施 等 , 如果 运 动 员没有 达 到 一 定 的 量 。 但从 培育 人 的 教 育 来看 , 其 体 育训 练 与 学校 教 育 的 目标是 一致 文化 教育 水 平 , 很 难 理 解 一 些训 练 手 段 及 方法 , 从 而影 响在 实 际 操 的 , 只 是 有 不 同的 表 现 方 式 , 而在当前体制下 , 教 育 与体 育 出现 了 作中的效 果。 目标 分 离 。 在 体 育 系统 下 , 学生用太多的时间去锻炼 , 没 有时 间进 运 动 员文 化 更 关 系 着退 役 之 后 运 动 员能 否在 社 会 中得 到 更 好 行 学 习 , 致使学生文化素质过低 , 几乎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在 办学 的岗位 , 能 否更 好 的适 应 社 会 。 这些年来 , 虽 然 国家 各 级 政 府 与 体 方 面 其 教 育 的软 硬 件 方 面 都 比较 落 后 , 经济 投 入 少 , 只看 重 运 动 员
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权现状与保障论文
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权现状与保障研究基金项目: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科研基金项目(2011qjjw05)。
作者简介:柯冬英(1974-),女,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法学分院副教授。
【摘要】教育权是“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但我国运动员文化课教育的基本权利是缺乏足够保障的。
主要原因在于:思想观念的错位、立法的不健全、法律执行主体的虚位及监督救济体制的缺乏。
要加强运动员受教育权利的保障,应从法律制度层面着手,完善法律体系,形成立法、执法、监督全方位的法律保障。
【关键词】运动员;教育权;体育法【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1)11-0001-02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一直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一项核心内容。
“举国体制”模式为我国体育事业带来了辉煌的成果。
但是与竞技体育欣欣向荣相左的是,我国运动员群体的文化素质却不尽人意,很多仅仅停留在小学水平。
“全国举重运冠军邹春兰给人搓澡”“体操运动员张尚武街头卖艺”事件,表面看似我国退役运动员缺乏社会保障,实则我国传统训练体系“重训轻学,学训分离”产生的严重恶果。
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和权利保护,更是关乎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事。
近年来,政府已经开始关注这个严峻现实,相继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试图解决,如提倡“学训结合”,试图使每一个运动员都接受良好文化教育的机会。
但近年的现实证明,学训理论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和困境。
如何高效的解决好运动员的教育权和运动训练之间的矛盾,从源头解决运动员文化素质低的局面,已经刻不容缓。
1 基本概念解读公民的教育权是指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其中包括平等接受教育权、接受教育过程的完整权和接受全面教育权等各项权利。
教育是人类获得知识的最重要途径;教育权的实现是关系到人的基本权利能否实现的关键。
正因为认识到教育权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将其规定为一项宪法权利。
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对策的研究
2 O世纪 8 O年代 ,针对当时社会对我国运 动员文化素质偏低的批评 ,国家体委就高水平 运动员培养提出了 “ 体教结合”的改革发展思 路, 通过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学校化来解决运动 员文化素质问题。采取 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两项 措施 : 一是将现有体工 队学院化或学校化; 二是 提倡 普通高校承担高水平运动员 的培养任 务。 摸索建立一 个从 小学 、 中学到大学 的“ 一条龙 ” 体育人才培养新体 系。 为此 , 国家体委和原国家 教委也制定了一些专 门的配套政 策,来落 实这
一
国家队 I
l
大 学
f
/
/
省 / 、方 f 市 地
体 i 校 T M
▲
l 中 学
L
战略 构 想 。
如图 1 所示 , 目前我 国教育系统和体育系 统 作为两个独 立体 系进行着 竞技 体育人 才培 养。 由于体育系统对高水平竞赛资源的垄断 , 因 此 ,教育系统 中的优秀人才想进入高水平竞技 体育就面l放弃教育的选择 。 } 缶 因此落 实“ 体教结 合” ,在体制上还需要进行 两个系统 的顺 利接
轨 。 ( 图 2 见 )
I
体 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统
j
I
小学
教 育 系统
图 1体育、 育 系统人 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教
简单地认为只要将优秀运动队变为学院或学校 时 ,其结果必然 会导致社会甚至优秀运动员 自 身对这些学校教育质量 的质疑 , 提高优秀运 距“ 动员文化水平 、 帮助其走向社会顺利再 就业 ” 的 目的仍有较 大差距 。 因此, 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
四川省重竞技类项目运动员文化教育思考
3 7建 立 完 善 运动 员 社会 保 障 制 度 。
完 善 的社 会保 障制度 是影 响竞 技体 育可持 续 发展 的一 个重 要 因
2 5重竞 技项 目社 会 性以及 社会 关 注度较 差 .
由于 宣传 、 及推 广 不够 , 普 重竞 技 项 目社 会 关注 度 不 高 , 像 柔 对 道 、 重 、 击等 普及 率较 低 , 举 拳 观众 很少 , 没有 赞助 , 很难 进 入市 场 , 又
3 8构建 多元 文 化教 育体 系 .
构 建与 未来社 会 发展 相适 应 、与 国 际接轨 的多 元文 化 教育 体 系 能充分 利用 现有 教育 资源 , 活开放 的 面 向所 有运 动员 , 对未 来 教 灵 是 育 极有 价值 的探 索 ,也是保 障 四川省 重竞 技运 动 员体育 文 化教 育可 持 续发 展 的必 由之路 。
功 能发挥 , 关系 到竞技 体育 可持 续发展 目标 的 实现 , 又 也关 系到运 动 员 的社会 可容 性大 小 。 以说 , 高重竞 技运 动员 文化 教育 水平 不仅 可 提
系列 问题 就 会随之 而来 。诸如 , 问题 , 每年退 役 的专 业运 动 退役 四川
员中 , 5%左 右难 以按 时适 当安置 。 国家体 育总局 人事 司 ( 国 有 0 据 俭 体 育 人事 工作 调 研报 告》 中显示 , 中国 10 健将 级 运动 员和 的一 o%的
3 6走重 竞技 项 目市场 化运 作 的道路 .、
市 场化 程 度直 接 决 定 了从 事 该 项 目运 动 员 的 出路 。 过政 府 通 体 育 职 能 部 门的 引 导 和 社 会 各 界 力 量 的支 持 ,加 强 重 竞 技 技 项 目能 够 进 行 市 场 化 运 作 , 终 做 到 以 使 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员文化教育与竞技体育的发展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1
摘要通过对刘延东同志在全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的学习,使我们体育人深刻认识到了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这是运动员成才不可缺少的,除此之外,还应该解决运动员训练的各个方面的需求,使运动员能够安心训练,取得好成绩,保证国家竞技体育长期、稳定、健康、可持续、和谐发展。
关键词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工作重要性
2012年7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北京出席全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
我就此讲话中关于竞技体育发展中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谈几点体会。
第一,国务院召开这个会议,充分说明了国家对竞技体育事业的重视以及对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自身发展的关注,也说明国家认识到了我国要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必须要解决好这些问题,这也是竞技体育长期、稳定、健康、可持续、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二,做好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运动员全面发展的需要。
人自身的发展本身就离不开文化教育,不管从事什么职业。
它也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保障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运动员不仅需要有优秀的运动成绩,
还要有较好的文化素质,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随着体育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高,需要运动员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思维判断能力;而运动员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可以更好的促进训练,达到更高的训练水平。
要改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个传统观念,让运动员不仅运动能力强,而且文化素质高。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个观念其实是错误的,因为优秀运动员的四肢发达是建立在有更聪明的大脑指令、更灵敏的神经支配基础上的,是身体各个组织器官完美配合的结果,相反,那些头脑聪明、有知识的人,运动能力不一定强,难道这些人就不聪明了吗?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优秀运动员的头脑更加聪明,只是看有没有充分挖掘。
做好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还是增强体育软实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体育是弘扬优秀文化、体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优秀运动员作为公众人物,在国际舞台上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影响着社会舆论对中国体育的观察和评价;也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示范作用,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因此无论是从国家还是运动员自身的发展出发,都需要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
第三,做好运动员的各项保障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竞技体育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运动员从小训练,对文化教育有所影响,有些运动员还有伤病困扰,退役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是问题。
这些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到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和运动员的自身利益。
第四,如何做好运动员的文化教学和各项保障工作呢?站在体
育运动学校发展的角度,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政府应该将公办体育运动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单位进行管理,制定相配套的政策和相应的管理机制。
文化教育方面,国家应该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针对运动员的成长特点,出版专门的教材。
教育部门选调优秀、有教学经验、有爱心的教师经过专业培训后在体校工作,并且在待遇上要予以照顾。
运动员的升学要有专门的政策,解决运动员的学习困难之忧。
另外学校自身要加强管理,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向文化课教师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同时,教练员也要经常关心运动员的文化课情况,联合文化课教师教育运动员,达到理想的效果。
最终的结果要与教师和教练的年度考核挂钩。
2.国家及政府应该对体校的运动员及教练员给予生活补贴,并形成规定,落到实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选择体育训练的人越来越少,如果没有额外的经济和社会保障,不但不能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还会使其越来越萎缩。
3.对各级别的运动员从上至下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退役后生活补贴、就业安置、伤病防治、社会保险等运动员保障工作机制。
就业方面,完善运动员自主创业、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社区体育等相关政策和机制保障,使各级运动员能够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对于自主就业、创业的可以给予政策上的照顾;对于想从事学校体育教师的运动员,为他们获得教师资格做好培训、考试和认定工作;对于运动员及其他体育相关人员,另外一个对口的就业
安置就是积极发展好社区体育,可以在每个社区安排固定的有编制的体育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及体育保健康复师,这样可以使社区体育得到更好更专业的发展,有利于群众体育的开展及提高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
既解决了体育人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人民的体育运动问题。
4.面对各地区体育运动学校招生难的问题,我认为可以将体育运动学校进一步扩大为体育特色学校,各学校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及发展需要(教师、教练人数不够的进行公开招聘选拔或者教育部门选调),可以开展各年龄段、各体育项目的特长班,各项目之间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随时自由选择其他项目,项目数量不限。
文化教学也在本校进行,合理安排训练和文化学习的时间。
这样,可以在这些学生中选拔出比较优秀的运动员进行进一步培养。
同时,其他非体育运动学校,国家教育部应该出台政策和制度,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课外兴趣小组,包括体育、艺术等方面,如果体育小组里面有优秀的苗子就可以往体校输送,出了成绩也与该校挂钩,这样就保证了运动员选拔、培养、输送道路的畅通。
我相信彻底解决好了这些问题,我国竞技体育一定会更上一层楼,保持和谐、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