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各论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合集下载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使用注意】 畏丁香。“丁香莫与郁金见”
姜黄
【药性】 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应用】 1.气滞血瘀痛证。
辛温行散,活血行气之力强,为血中气药,以寒 凝气滞血瘀之证为佳。
2. 风寒湿痹。 本品能外散风寒湿邪,内行气血,通经活络止痛,
故常用治疗风寒湿痹,尤其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 治疗上肢肩臂的疼痛。现代治疗颈椎病见项背疼痛, 肢臂麻木。
郁金
①温郁金主产浙江温州, 又名川郁金;
②广郁金来源于姜黄; ③广西莪术
【药性】 辛、苦,寒。 归肝、胆、心经。
【功效】 活血止痛, 行气解郁, 清心凉血, 利胆退黄。
【应用】
1.气滞血瘀痛证。
既能活血,又能行气解郁而达止痛之功,故亦称 其为“血中之气药”,与川芎类似。适合于气滞血瘀 的胸胁、腹部疼痛,因其性偏寒凉,最适宜于血瘀气 滞而有郁热之证。
马钱子
【药性】 苦,寒。有大毒。归肝、脾经。
【功效】 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应用】
1.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2.痈疽疮毒,咽喉肿痛。
本品苦泄有毒,能散结消肿,攻毒止痛(抗炎抗菌), 可用治痈疽肿毒。因其毒性较强,一般不内服,须经过严格 的加工炮制后,再配合甘草等解毒药制成丸剂应用。
3.风湿顽痹,麻木瘫痪。
土鳖虫
【药性】 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应用】 1. 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瘀肿疼痛。
本品长于活血消肿止痛,疗伤续筋接骨,为伤科 常用之药,可以外敷,又可内服。
2. 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积聚痞块。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生品多外用,内服因其有腥 臭味,不便于服用,故多炒制后用。
五、配伍应用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药

常用单味中药——第十二章活血祛瘀药本类药主要适用于血行不畅、瘀血阻滞所引起的多种疾病,如瘀血内阻之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阻、癥瘕、胸胁脘腹痛、跌打损伤肿痛、瘀血肿痛、关节痹痛、痈肿疮疡、瘀血阻滞经脉所致的出血等证。

川芎【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主治病证】(1)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产,产后瘀阻腹痛。

(2)胸痹心痛,胁肋作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疮痈肿痛。

(3)头痛,风湿痹痛。

延胡索【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主治病证】血瘀气滞胸胁、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跌打伤痛等。

郁金【功效】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主治病证】(1)胸腹胁肋胀痛或刺痛,月经不调,痛经,癥瘕痞块。

(2)热病神昏,癫痫发狂。

(3)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妇女倒经。

(4)湿热黄疸、肝胆或泌尿系结石症。

莪术【功效】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主治病证】(1)经闭腹痛,癥瘕积聚,胸痹心痛。

(2)积滞不化,脘腹胀痛。

三棱【功效】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主治病证】(1)经闭腹痛,癥瘕积聚,胸痹心痛。

(2)积滞不化,脘腹胀痛。

丹参【功效】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主治病证】(1)月经不调,血滞经闭,产后瘀滞腹痛。

(2)胸痹心痛,脘腹疼痛,癥瘕积聚,肝脾肿大,热痹肿痛。

(3)热病高热烦躁,内热心烦,斑疹,心悸怔忡,失眠。

(4)疮痈肿痛。

虎杖【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化痰止咳,泻下通便。

(1)湿热黄疸,淋浊,带下。

(2)水火烫伤,疮痈肿毒,毒蛇咬伤。

(3)经闭,痛经,癥瘕,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4)肺热咳嗽。

(5)热结便秘。

(6)肝胆及泌尿系结石症。

益母草【功效】活血祛瘀,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主治病证】(1)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伤痛。

(2)小便不利,水肿。

(3)疮痈肿毒,皮肤痒疹。

桃仁【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主治病证】(1)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腹痛,癥瘕,跌打肿痛。

中药学课件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中药学课件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2020/7/15
中药学
18
郁金
【性味与归经】 辛、苦,寒。 归心、肺、肝经。
2020/7/15
中药学
19
郁金
功效 活血祛瘀 行气解郁 清心解郁 利胆开郁 凉血
主治 气滞血瘀的胸胁刺痛、月经不调、痛经及癥瘕等。 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等。 湿温病湿浊蔽窍,神志不清。 湿热黄疸及肝胆结石。 血热妄行的吐衄及妇女倒经。
中药学
12
延胡索《雷公炮炙论》
【药用】罂粟科草本植物延胡索 Corydalis turtschaninovii Bess. f. yanhusuo Y.H. Chou et C.C. Hsii 的块茎。
2020/7/15
中药学
13
延胡索
【性味与归经】 辛、苦,温。 归肝、脾经。
2020/7/15
2020/7/15
中药学
16
延胡索之应用
【处方用名】
生延胡索(晒干用)
延胡索、玄胡索、延胡、玄胡(醋拌制后切片用)
酒炒延胡索(黄酒拌后炒干)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煎服。研末吞服,每次三分至一钱。
2020/7/15
中药学
17
郁金《药性论》
【药用】姜科草本植物郁金 、 广西莪朮、姜黄 或莪朮 的干燥块根。
2020/7/15
中药学
20
郁金
郁金,主要功能在于解郁。 既入气分以疏肝解郁,又入血分以活血调经,
且能化痰湿以开心窍,凉血热以止吐衄。又 能利胆退黄。 注意:畏丁香。
2020/7/15
中药学
21
姜 黄《新修本草》
2020/7/15
中药学
【药用】 姜科草本 植物姜黄 Curcuma longa L. 的干燥根 茎。

中药学之活血化瘀药

中药学之活血化瘀药

中药学之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药定义:以通畅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瘀血证得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

功效:本类药物多属辛、苦,温之品,主归肝、心经,入血分,长于走散通行,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主治:适用于血行不畅,瘀血阻滞之证。

分类: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破血消癥药。

第一节活血止痛药本类药物多具辛行、辛散之性,活血每兼行气,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主治气血瘀滞所致的各种痛证,也可用于其他瘀血病证。

★川芎【主要性能】辛,温。

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应用】1、血瘀气滞诸痛证 2、头痛,风湿痹痛【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本品温燥,阴虚火旺者慎用,对妇女月经过多及出血性疾病不宜使用。

川芎★延胡索【主要性能】辛、苦,温。

归肝、脾、心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应用】气血瘀滞诸痛证。

【用法用量】煎服,3~9g。

研末吞服,每次1.5~3g。

醋制可增加有效成分的煎出。

延胡索★郁金【主要性能】辛、苦,寒。

归肝、胆、心经。

【功效】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新凉血,利胆退黄。

【应用】1、气滞血郁诸痛证 2、热病神昏,癫痫 3、血热出血证4、湿热黄疸,胆石症【用法用量】煎服,3~9g;研末服,2~5g。

经醋制后,疏肝止痛作用增强。

【使用注意】本品对子宫有兴奋作用,故孕妇应慎用。

不宜与丁香同用。

郁金姜黄【主要性能】辛、苦,温。

归肝、脾经。

【功效】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应用】1、血瘀气滞诸痛证 2、风湿肩臂疼痛【用法用量】煎服,3~9g。

研末服,2~3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能兴奋子宫平滑肌,故孕妇忌用。

▲乳香【主要性能】辛、苦,温。

归肝、心、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应用】1、血瘀气滞诸痛证 2、疮疡久溃不敛【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炒去油用。

【使用注意】本品气味辛烈,对胃有较强的刺激性,易致恶心呕吐,故内服不宜大量多服,多制后入丸散剂用,胃弱者慎用;孕妇忌用。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性味归经] 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应用] 1. 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瘀肿疼痛。 壮筋续骨丸。 2. 用于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积 等。鳖甲煎丸。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研末服1~1.5g, 以黄酒送服为佳。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应用] 1.用于血瘀气滞证。桃红四物汤。 2.产后瘀痛、恶露不行、少腹冷通, 生化汤 3.胁肋胀痛,胸痹心痛。柴胡疏肝散。 4.跌扑损伤,疮疡肿痛,川芎能通达 气血,活血止痛。
5.多种头痛:上行头目,祛风止痛 风寒——川芎茶调散 风热——芎芷石膏汤 风湿——羌活胜湿汤 血瘀——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 血虚——加味四物汤 6.目赤肿痛 本品秉升散之性,能上 行头目。治小儿头痛、目赤等。 7.风湿痹痛。
火下行宜生用,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肾虚滑精,脾
虚溏泄者亦不宜用。
[要点] 活血通经,性善下行,引 火热、气血、诸药下行; 补肝肾,利尿通淋。
[鉴别用药] 牛膝有川牛膝和怀牛膝之分。两者均能 活血通经、引火(血)下行、补肝肾,强 筋骨、利尿通淋。 川牛膝偏于活血祛瘀,通利关节。 怀牛膝偏于补肝肾、强筋骨。 土牛膝:为怀牛膝野生品种或者柳叶牛膝 及粗毛牛膝的根,性味功效与牛膝相似, 而长于清热利咽,活血通淋。
自然铜
[性味归经] 辛,平。归肝经。 [功效]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应用] 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断,瘀肿疼 痛。 如自然铜散。 本品还可用于瘿瘤,疮疡、烫伤等。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多入丸散,醋淬 研末服每次0.3g。 [使用注意] 血虚无瘀者应慎用。不宜久服,凡 阴虚火旺,血虚无瘀者应慎用。

中药学第十二章活血药-活血疗伤药

中药学第十二章活血药-活血疗伤药

【用量用法】
3~10g,煎服。 或研烘焙后研粉吞服, 每次 1 ~ 1.5 g,外用 适量。
土鳖虫
【使用注意】
•孕妇禁用。
土鳖虫
自然铜
一、药用来源
四、临床应用
二、处方用名
五、用量用法
三、性能特点
六、使用注意
【药用来源】
自然铜
天然黄铁矿,主含二硫化铁(FeS2)。
【处方用名】
自然铜
【性能特点】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B) 自然铜(C) 骨碎补(B)
土鳖虫
一、药用来源 二、处方用名
四、临床应用 五、用量用法
三、性能特点
六、使用注意
【药用来源】
土鳖虫
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雌虫的干燥全体。
地鳖
冀地鳖
土鳖虫
【处方用名】
地鳖虫 虫
土鳖虫 土元
土鳖虫
【性能特点】
功效
破血逐瘀 续筋接骨
功效
散瘀止痛 接骨疗伤
自然铜
【临床应用】
自然铜 散瘀止痛
接骨疗伤
• 用于跌打伤痛、筋伤骨折 。
–~续断 、土鳖虫等。
【用量用法】
自然铜
3~9g,先煎。 入丸散,醋淬研末服每次0.3g。 本品含砷等有害物质,火煅可使其含量降低。
【使用注意】
自然铜
• 不宜久服。孕妇忌用。血虚无瘀者慎用。
骨碎补
一、药用来源 二、处方用名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 功效:
– 本类药物善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 止血生肌敛疮。
• 适应范围:
– 1.主要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骨折筋损, 金疮出血等伤科疾患。

【完整版】职业药师-中药师-单味药-图文版 第12章-活血化瘀药(1)

【完整版】职业药师-中药师-单味药-图文版 第12章-活血化瘀药(1)

活血化瘀药 — 川芎郁金乳香延胡索姜黄没药丹参桃仁牛膝红花凡以通畅血行,消除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

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味多辛、苦,主归肝、心经,入血分。

善于走散通行,而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并通过活血化瘀作用,而产生止痛、调经、破血消徵、疗伤消肿、活血消痈等作用。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

所以本类药物主治范围很广,遍及内、妇、儿、外、伤各科。

如内科之胸、腹、头诸痛,而痛如针刺,痛处固定者;体内之徵瘕积聚;中风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日久;血证之出血色紫,夹有血块,外伤科之跌扑损伤,瘀肿疼痛,痈肿疮疡等。

凡一切瘀血阻滞之证,均可用之。

活血化瘀药,根据其作用强弱的不同,有和血行血,活血散瘀及破血逐瘀之分。

可按其作用特点和主治之不同,分为活血止痛、活血碉经、活血疗伤、破血消徵四类。

”本类药物易耗血动血,对妇女月经过多及其他出血证无瘀血现象者忌用;孕妇慎用或忌用。

川芎Rhizoma Chuanxiong[来源]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Hort.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70cm。

茎直立中空,表面有纵沟。

2~3回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5对,卵状三角形,羽状全裂;叶柄基部呈鞘状抱茎。

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3~6,伞幅7~20;小苞片线形;花梗10~24,花白色。

双悬果卵形。

花期7~8月,果期9月。

[药材性状] 根茎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l.5~7cm。

表面深黄棕色,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上端有凹陷的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细小瘤状根痕。

质坚实,断面类黄色,散有淡黄色油点,形成层呈波状环纹。

香气浓,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

[采集地] 成都荷花池中药材市场。

[功能主治]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郁金Radix Curcumae Aromaticae[来源]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广西莪术 C.Chen et C. Ling、姜黄 C . long a L.kwangsiensis S.G. Lee et C.F. Liang或蓬莪术 C. phaeocaul i sVal.的块根。

中药学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中药学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一)活血止痛药1、延胡索、乳香、没药延胡-乳香-没药延胡—活行痛乳香—肿生肌没药没气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行血中之气滞,气中之血滞”,故能专治一身上下之痛,为常用止痛药乳香—活血行气,消肿生肌性温,煎服宜炒去油用没药—活血,消肿生肌性平2、川芎、姜黄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血中之气药”、“头痛不离川芎”为妇科及治疗头痛要药肝郁气滞之胸闷胁痛、痛经及月经不调+柴胡、香附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治风湿痹痛,肩膀痛破血行气,孕妇慎用3、莪术、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性平,长于破血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性温,偏于行气注:莪术、三棱属于破血消癥药,其功效与川芎、姜黄相近,放在此处方便对比记忆4、郁金、五灵脂郁金血气心胆(床上铺的浴巾有血腥气,换一个新床单)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为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治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狂、癫痫+石菖蒲治痰热蒙蔽心窍之癫狂等+白矾畏丁香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煎服,3~10g,宜包煎,不与人参同用5、夏天无、枫香脂夏天无活了,星期同去访厨师夏天无—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祛风除湿风箱活,同学都升级枫香脂—活血止痛,止血,解毒,生肌(二)活血调经药1、红花、丹参红花胡同鲸鱼洞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为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要药。

小剂量活血通经,大剂量破血催产单身-没有结婚没—活跳井有—鱼直动结-姐-俩笑拥婚—厨房安身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为祛瘀生新、凉血清心之品,妇科常用调经药反藜芦2、桃仁、苦杏仁、紫苏子逃人活,常咳喘苦杏不活苏子醒(杏),将妻叹桃仁—活血祛瘀,润肠,止咳平喘淤血证+红花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注:苦杏仁、紫苏子属止咳平喘要,跟桃仁一起记便于对比联想3、益母草、泽兰、月季花一亩草活,挑井水四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治淤血经产之要药泽兰姨母没死泽兰—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月季活,挑经书,众借读月季花—活血调经,疏肝解郁,消肿解毒性甘温通利,芳香疏散,微苦泻降西红花性寒,活血祛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四、用量用法:煎服3-9g。 五、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 瘀血之出血证和孕妇当慎用。
延胡索(掌握)

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根。
延胡索(掌握)
一、药性: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二、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三、应用: 本品辛散温通,为活血行气止痛之良药, 前人谓其能“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 故能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为常用的止痛 药,无论何种痛证,均可配伍应用。 1、气血凝滞所致之心腹及肢体疼痛等证。

郁金
姜 黄(熟悉)

姜科姜黄的根茎。
姜 黄(熟悉)
一、药性:辛、苦、温。归肝、脾经。
本品辛温行散,苦以开泄,内行气血,外除风痹。
适于气血瘀滞诸痛、应 用 1、气滞血瘀所致的胸胁疼痛,经闭腹痛等证。 ①胸阳不振,心脉闭阻之心胸痛 配当归、木香、乌药等。 ②肝胃气滞寒凝之胸胁痛 配枳壳、桂心、炙甘草等。 ③气滞血瘀之痛经、经闭、产后腹痛 配当归、川芎、红花等。 ④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配苏木、乳香、没药等。如姜黄汤。


月经不调,经期超前或错后配益母草、当归等。 血瘀经闭、痛经配赤芍、桃仁等同用。如血府逐 瘀汤。 产后恶露不下,瘀阻腹痛配当归、桃仁、炮姜等 如生化汤。 心脉瘀阻之胸痹心痛配丹参、桂枝、檀香等。 肝郁气滞之胁痛配柴胡、白及、香附。如柴胡疏 肝散。 肝血瘀阻、积聚痞块、胸胁刺痛配桃仁、红花等 血府逐瘀汤。 跌仆损伤,瘀阻疼痛配乳香、没药、三七等。
郁金与姜黄功效的比较
性寒清热,行气力强,凉血,利 胆退黄,行气解郁力强
郁金
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 姜黄
主治血热瘀滞、湿热黄疸、热病 神昏。
治血瘀气滞证
性寒温,祛瘀力强,外散风 寒湿邪气,善走肢臂,内行 气血瘀滞,通经止痛 善治寒凝血瘀、上肢痹痛。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若治胆石症,则每配金钱草、枳壳、木香、大黄等, 以利胆排石。
特点:本品行散降泄,性寒清热,既入血分,又入气 分。入血分能行血凉血;入气分可行气解郁。既具活 血、凉血清心之功,又有行气解郁、退黄之效。故可 治血瘀气滞,肝郁化火之胸胁腹痛及吐衄、倒经之证, 也可治热病神昏,湿热黄疸诸证。 用法用量:煎服,5—12g。研末服,2.5g。 使用注意:不宜与丁香同用(十九畏)。
第二节活血调经药 性能特点: 性味:辛散苦泄 归经:肝经血分 功效:活血散瘀,通畅血脉而调经水-活血调 经
适应证: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及产后 瘀滞腹痛等。亦可用于瘀血痛证、癥瘕及跌 达损伤、疮痈肿毒等。
丹参
丹参
药材丹参
丹参danshen(神农本草经) 要点:妇科调经要药,药性寒凉,既活血又凉血,治 疗血瘀证尤以血热瘀滞者较宜。 命名:本品根红似参,故名丹参。又名紫丹参、血参 来源: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产地:主产于河北、安徽、江苏、四川等地。
治妇人乳房胀痛、经行腹痛,属肝郁有热者,与柴胡、 栀子等配伍,如宣郁通经汤。(郁金、柴胡、白芍、 当归、丹皮、香附) 二、凉血清心--热病神昏,癫痫
吐血、衄血、倒经热病神昏等证。 1.本品能清心,解郁开窍。治湿温病,湿浊蒙闭心窍者 (常见乙脑、流脑,病人神志不清或异常),与石菖 蒲、竹沥、栀子等配伍,如菖蒲郁金汤。
2.血瘀之心腹疼痛,瘕瘕积聚等证。 治血瘀气滞所致心腹、胃脘疼痛,与檀香、砂仁配伍, 以活血行气止痛,即丹参饮。
临床报道,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在心肌梗塞抢救 中效果较好,部分病人的心电图心肌缺血的情况迅速 好转,一些病例有血脂下降现象。 治癥瘕积聚,与三棱、莪术等活血消癥药配伍。
治疗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有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 可用丹参30g糯稻根30g(降低谷丙转氨酶)红糖30g水 煎,分2~3次温服 治肢体关节疼痛,常与没药、当归等同用,以活血和 血止痛。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功效与临床应用】 一、疗伤止痛——跌打损伤,骨折筋伤。 以其入肾治骨,能治骨伤碎而得名,为伤科要药。 二、补肾强骨——肾虚腰痛,足膝痿弱,
耳鸣耳聋,牙痛久泻。 三、消风祛斑——斑秃、白癜风。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血竭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的果实或树干中的树脂。 【药性】甘、咸,平。归心、肝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一、活血定痛——跌打损伤,瘀滞心腹刺痛 入心肝血分而散瘀止痛,为伤科及其他瘀滞痛证要药。 二、化瘀止血——外伤出血 既能散瘀,又能止血,止血不留瘀 三、生肌敛疮——疮疡不敛 【用法用量】研末,1~2g,或入丸剂。外用研末撒或入膏药用
【功效与临床应用】
一、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瘀血证。 药性偏寒,以血瘀
❖ 血瘀气滞所致心腹、胃脘疼痛
兼热者尤宜。
❖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及产后瘀阻腹痛
❖ 癥瘕积聚
二、清心除烦——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三、凉血消痈——疮疡痈肿。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红花
【来源】为菊科植物红花的花。 【药性】辛,温。归心、肝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 血瘀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 ❖ 跌打损伤,心腹瘀阻疼痛,癥瘕积聚。 ❖ 斑疹紫暗。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自然铜
【来源】为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族黄铁矿,主含二硫化铁( FeS2)。 【药性】辛,平。归肝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散瘀止痛,续筋接骨——跌打损伤。 长于促进骨折的愈合,为伤科要药,内服外用均可。 【用法用量】煎服,3~9g,宜先煎。多醋淬研末入丸散服 ,每次0.3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 妇女月经过多及其它出血证而无瘀血阻滞者慎用。 ❖ 孕妇当慎用或禁用。 ❖ 破血逐瘀之品易伤正气,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 多味辛,活血又兼行气,止痛作用较好。 ❖ 主治气滞血瘀所致各类痛证。

医学课件中药学第12节活血化瘀药

医学课件中药学第12节活血化瘀药
(4)血脉闭塞肿痛:+活血化瘀药
3.活血化斑 ---热郁血瘀斑疹色暗 活血祛瘀而化斑: +紫草、大青叶、牛蒡子
【用法用量】
煎服,3~9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有出血倾向者不宜多用。
番红花(藏红花、西红花)
鸢尾科 番红花 花柱头 活血化瘀通经作用与红花相似,且力量较强,又兼凉血解毒之功---温热 病热入血分发斑。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不宜与藜芦配伍(十八反)。
红 花
【功效应用】 1.活血通经 ---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 活血化瘀作用较强,尤长于通经、止痛: 单用/+理气活血、调经止痛之品。
2.祛瘀止痛
(1)癥瘕积聚:+活血消癥药
(2)心腹瘀痛:+活血止痛药
近年有单用本品治冠心病心绞痛者,对 缓解心绞痛及改善心电图有一定疗效。 (3)跌打损伤:+活血疗伤药
第十二节 活血化瘀药
掌握:川 芎 丹 参 红 花
川 芎
【功效应用】
1.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血中气药”)
---气滞血瘀诸痛证
(1)妇科调经要药
(2)肝郁气滞,胁肋疼痛 (3)胸痹心痛:现代用来治冠心病心绞痛。 (4)跌打损伤
2.祛风止痛
---头痛(要药)、风湿痹痛
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均可使用。 “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中开郁结,旁达四肢”
(3)现代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复方丹参滴丸(+三七、冰片等)
2.凉血消痈---疮疡痈肿
+清热解毒药
3.安神
(1)热病烦躁神昏引起失眠 :清营汤 (2)杂病血不养心之心神不安:天王补心丹
【用法用量】

中药学课件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中药学课件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增强养血安神作用) o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o 【注意】反藜芦。
2024/10/20
中药学
33
桃仁
2024/10/20
【药用】 蔷薇科小 乔木桃或 山桃的成 熟种仁。
中药学
34
桃仁
【性味与归经】 苦、甘,平。 有小毒。 归心、肝、大肠经。
2024/10/20
中药学
35
桃仁
功效 活血祛瘀
2024/10/20
中药学
53
鸡血藤
苦、甘,温。归肝、 肾经。
行血补血——月经 不调,痛经,闭经 等血瘀血虚证。
舒筋活络——风湿 痹痛及中风之肢体 麻木或瘫痪等。
2024/10/20
中药学
54
穿山甲
【药用】鲮鲤科脊椎动物动物穿山甲 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 的鳞甲。
中药学
47
泽兰
功效
活血调经
化湿醒脾
主治
血滞闭经、痛经及产后恶露不尽,瘀 滞腹痛。 湿浊中阻证。
利水消肿 产后小便不利,身面浮肿。
2024/10/20
中药学
48
牛膝
2024/10/20
【药用】 苋科草本 植物川牛 膝或牛膝 的根。
中药学
49
牛膝
【性味与归经】 苦、酸,平。 归肝、肾经。
2024/10/20
润肠通便
主治
① 瘀血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 癥瘕及跌打损伤等。 ② 肺痈、肠痈。
肠燥便秘。
止咳平喘 咳嗽气喘。
2024/10/20
中药学
36
桃仁
【处方用名】 桃仁、桃仁泥、老桃仁、单桃仁 桃仁霜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 ,煎服。桃仁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品醋制可增强止痛作用。
五灵脂又能化瘀止血。也可用治出血而内有瘀滞者, 如妇女崩漏、月经过多,色紫多块、少腹刺痛者。
本品入汤剂宜包煎。 “十九畏”中人参畏五灵脂, 不宜同用。
头痛:病因有风热湿痰气虚血虚瘀血等多种.属于风的, 头目眩晕,怕风,汗出;善于热的,壮热,面赤烦渴,多汗;善 于湿的,头重如裹,身热不扬,四肢倦怠;属于痰的,头目 眩晕,恶心,呕吐;属于气虚的,绵绵作痛,遇劳加重,倦怠 气短;属于血虚的,痛在额上,下午痛甚,常与心悸眩晕 并见;属于血瘀的,头昏而胀,头刺痛剧烈,痛有定处,时 发时作,缠绵不愈。
三、适应范围
本章药物主治范围很广,遍及内、妇、儿、外、伤 各科。如内科之胸、腹、头诸痛而痛如针刺,痛处 固定者;体内之癥瘕积聚;中风后半身不遂,肢体麻 木;关节痹痛日久;血证之出血色紫,夹有血块; 外伤科之跌扑损伤,瘀肿疼痛,痈肿疮疡等。凡一 切瘀血阻滞之证,均可用之。
四、分类
活血化瘀药,根据其作用强弱的不同,有和血行血, 活血散瘀及破血逐瘀之分。本章药物数量较多,为 便于学习掌握,今按其作用特点和主治之不同,分 为活血止痛、活血调经、活血疗伤、破血消癥四类。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一、含义 凡以通畅血行,消除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活
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 二、性能功效 活血化瘀药,味多辛、苦,主归肝、心经,入血分。
善于走散通行,而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并通过活血 化瘀作用,而产生止痛、调经、破血消癥,疗伤消 肿、活血消痈等作用。
川芎 延胡索 五灵脂
共同点:
川芎、延胡索与五灵脂均能活血止痛。都可用治血滞 诸痛,如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胸痛,脘腹 疼痛,跌打伤痛等证。
其中,川芎、延胡索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气, 尤宜于血瘀气滞所致的疼痛病证。
不同点:
川芎主归肝胆心包经,为“血中之气药”,能“下调 经水,中开郁结”,血瘀气滞所致的内、儿、妇、外、 伤诸科病证均可使用,如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 腹痛,心腹疼痛,胁肋疼痛,癥瘕积聚等证,兼有寒者 尤为适宜。
且川芎秉升散之性,能“上行头目”,“旁通经 络”,又善于祛风止痛。又常用治头痛,以及风寒 湿痹、肢节疼痛。为治头痛之要药,无论风寒、风 热、风湿、血虚、血瘀头痛,均可配伍使用。前人 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
延胡索止痛作用优良,“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临 床广泛地用于气血瘀滞所致身体各部位的疼痛。
五、配伍方法
应用本章药物,除根据各类药物的不同特点加以选 择应用外,还需针对形成瘀血的不同病因病情,随 证配伍,以标本兼顾。如寒凝血瘀者,配温里散寒 药;热搏血分,热瘀互结者,配清热凉血,泻火, 解毒药;风湿痹阻,经脉不通者,配祛风湿药;癥 瘕积聚,配软坚散结药;久瘀体虚或因虚而瘀者, 配补益药。再则,为了提高活血祛瘀之效,常与理 气药配伍同用。因“气为血帅”、“气滞血亦滞”、 “气行则血行”。
川芎/药材川芎
延胡索 / 药材延胡索
鼯鼠/五灵脂
血府逐瘀汤
【组成】当归9克、赤芍6克、生地9克、川芎5克, 桃仁12克、红花9克、柴胡3克、枳壳6克、桔梗5克、 甘草3克、牛膝9克。
方剂特点功效本方由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 归、川芎、生地、赤芍)合四逆散(柴胡、枳壳、 甘草、赤芍)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以桃红四物 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纯化瘀之伤正;四逆散疏理 肝气,使气行则血行;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 (血府);牛膝引瘀血下行而通利血脉。诸药相合, 构成理气活血之剂。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 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瘀止痛 的功效。 方剂主治本方为王清任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诸症 之名方。
五灵脂红花蒸墨鱼
配方:五灵脂9克 红花6克 桃仁9克 墨鱼200克 姜5 克 葱5克 盐5克 绍酒10克
制作:1.把五灵脂、红花、桃仁洗净;墨鱼洗净, 切5厘米长、3厘米宽的块,姜切片,葱切段。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一、性能功效
本类药物大多具辛行,辛散之性,活血每兼行气,有 良好的止痛作用。
二、适应范围
1.主治气血瘀滞所致的痛证,如头痛,胸胁痛,心腹 痛,痛经,产后腹痛,痹痛及跌打损伤瘀痛点,在应用时应根据疼痛的不同 部位和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并作适当配伍。如肝 郁血瘀者,选兼理气疏肝之品,并配其他疏肝理气药; 外伤科痈肿伤痛,选兼消肿者,并配活血疗伤,活血 消痈之品;妇女经产诸痛,配养血活血调经之品。
半身不遂:又称“偏瘫”或“偏风”。指一侧肢体 偏瘫或不能随意运动。久病则患肢比健肢枯瘦,麻 木不仁。多属中风后遗症。

气为血帅:气血的运行,保持着相互对立、互相依 存的关系。气为阳,是动力;血为阴,是物质基础。 营血在经脉中之所以能不停地运行周流全身,有赖 于“气”作为它地动力。气行血亦行,气滞血亦滞, 所以说“气为血帅”。但气必须依赖营血才能发挥 作用,所以又有“血为气母”地说法。它们的关系 是,血液营养组织器官而产生机能活动,而机能的 正常活动又推动了血液的运行。
六、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易耗血动血,对妇女月经过多及其他出血 证无瘀血现象者忌用;孕妇慎用或忌用。
调经:治疗月经紊乱失常的病证的方法。月经紊乱 失常,包括月经不调(超前、落后、紊乱)、痛经、 经闭、经量过多过少等证。
癥瘕积聚:癥瘕和积聚,都是腹内积块、或胀或痛 的一种病症。癥和积是有形的,而且固定不移,痛 有定处;瘕和聚是无形的,聚散无常,痛无定处。
〖主治〗 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痛如针 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或心 悸失眠,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 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功用〗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1.本方为治疗血瘀胸中的常用方剂。以胸痛,痛有 定处,舌黯红或有瘀斑为证治要点。 2.常用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 挫伤与肋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 头晕、精神抑郁属血瘀气滞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