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易错题

合集下载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有答案解析)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王老师上课带来一把金属勺放在了讲桌上,把刚烧开的开水倒入杯中,将金属勺放在杯里,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约20℃)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

关于这种金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金属熔点不低于20℃B.该金属熔点低于20℃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D.该金属是非晶体2.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做菜时这些小孔饱含汤和佐料因而味道鲜美这些小孔的成因是()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B.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C.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D.豆腐自身膨胀而成3.夏天妈妈从冰箱冷冻室取出一块牛排,刚取出时牛排表面①冒着“白气”,放在空气中解冻一会儿,塑料包装表面出现②密密的小水珠,等到牛排③变软之后,妈妈就知道牛排解冻好了。

上面描述的三个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4.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 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A.在6min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在CD段是气态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6.如图所示的是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像。

表示晶体熔化过程是()A.B.C.D.7.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些现象。

针对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玻璃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棒冰冒“白气”是棒冰升华形成的C.荷花叶片上的小露珠是叶片分泌出来的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加快手上的水分蒸发8.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对应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干了——汽化B.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C.冬天,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液化D.开药瓶能闻到药味——熔化9.在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由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判断正确的是()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铅3281740A.温度达到-118℃时,酒精是固态,水银是液态B.温度达到-38℃时,水银是固态,酒精是液态C.温度达到356℃时,水银和铅都是液态10.以下温度中,最接近45℃的是()A.澡堂里洗澡水的温度B.某同学发烧时的体温C.我县夏季最高的室外温度D.使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1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为20℃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200次/min D.八年级物理课本长度为26dm12.生活中的很多的现象可以用学习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收热量B.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时,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带走热量C.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来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二、填空题13.如图甲,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用温度计测量冬夜室外温度,读数如图乙,室外温度为______℃;如图丙,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某汽车速度表如图丁,则该汽车此刻的速度为______km/h。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易混淆知识点(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易混淆知识点(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易混淆知识点单选题1、一只温度计示数不准,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 6℃,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 92℃。

当实际气温为 20℃时,它的读数为()A.23.2℃B.28.2℃C.33.2℃D.38.2℃答案:A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实际温度为100℃,该温度计示数为92℃;冰水混合物的实际温度是0℃,该温度计示数为6℃,所以100℃只占用了温度计刻度格数为92−6=86℃。

当实际气温为20℃时,20℃所占用的温度计的小格个数为则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为1008620℃=17.210086℃所以示数为6℃+17.2℃=23.2℃故选A。

2、小明同学观看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节目时,常见运动员关节扭伤后,医护人员马上给他们喷涂一种雾状物,小明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医护人员喷涂的是极易挥发的液态氯乙烷,用它可让运动员的皮肤温度迅速降低,起到麻醉的作用,在一段时间内无疼痛感,这是利用了氯乙烷()A.液化放热B.汽化吸热C.凝固吸热D.升华吸热答案:B液态氯乙烷极易挥发,由液态变成气态,这是汽化现象,汽化需要吸热,所以可让运动员的皮肤温度迅速降低。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A.雨水,冰雪消融B.立夏,雾绕山峦C.霜降,霜满枝头D.大寒,滴水成冰答案:CA.冰雪消融,水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B.雾是小液滴,气态水蒸气变为液态的雾,属于液化,故B不符合题意;C.霜的形成,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冰晶,属于凝华,故C符合题意;D.滴水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

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是水蒸气C.实验中纸没有烧着是由于纸本身就不能点燃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若撤去酒精灯,则水将不会沸腾答案:D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虽然不能沸腾,但会蒸发,所以水会发生汽化现象,故A错误;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的“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C.纸锅中盛着水,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最高温度是100℃,纸锅受水的影响,温度不会超过100℃,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故C错误;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水不能吸热,则水将停止沸腾,故D正确。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重点易错题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重点易错题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使用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留在被测液体中。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2、如图所示是粤北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B.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雨夹雪时气温一定是0℃以下D.当天夜里的温度最高可达5℃3、如图所示是粤北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B.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雨夹雪时气温一定是0℃以下D.当天夜里的温度最高可达5℃4、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5、“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节气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放热B.图乙:“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吸热C.图丙:“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放热D.图丁:“大雪”雪的形成是凝固吸热6、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1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

下列对诗句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8、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

人教版初二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易错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易错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口罩成为常态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们常因口罩佩戴出现镜片模糊的情况,这是液化现象。

下列实例中与它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B.夏天,清晨草叶或树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答案:B解析: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B符合题意;C.霜是气态变成固态的凝华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D.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盛夏,打开冰箱门、会看到“白气”冒出;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也会不断呼出“白气”、对这两种“白气”的分析正确是()A.前者是汽化现象,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B.前者是液化现象,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后者是汽化现象,是口腔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D.后者是液化现象,是口腔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答案:B解析:AB.打开冰箱门,看到“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A错误,B正确;CD.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故CD错误。

故选:B。

3、甲、乙两支刻度不准确但均匀的温度计分别测量冰水混合物、沸水和教室内的温度,结果如表所示。

则下列对t1和t2大小的判定正确的是()A.t1<t2B.t1>t2C.t1=t2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甲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与1摄氏度的比为100℃(93−7)℃= 50 43乙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与1摄氏度的比为100℃(96−4)℃= 50 46设室温为t,用甲温度计所测得的教室内温度为t=5043(t1−7℃)则甲温度计的示数为t1=t5043+7℃=4350t+7℃=43t+350℃50用乙温度计所测得的教室内温度为t=5046(t2−4℃)则乙温度计的示数为t2=t5046+4℃=4650t+4℃=46t+200℃50所以t1−t2=43t+350℃50−46t+200℃50=150℃−3t50当t1=t2时解得t=50℃由于室温一定小于50℃,故150℃-3t>0,所以t1>t2。

第3章 物态变化 考点、易错点复习 答案版

第3章 物态变化 考点、易错点复习 答案版

第三章物态变化考点、易错点复习类型1温度与温度计1.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某地某一天的最低气温,则这一天的最低气温是-15℃。

2.流感时期,市有关部门要求各校师生进行“晨检”。

图中是某同学测量体温的结果,示数是36.6℃,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

3.某同学测液体温度时的方法如图甲所示。

(1)指出他操作时的错误之处: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容器底;(2)此错误造成的后果是使测出的温度偏高(选填“高”或“低”);(3)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液体的温度是69℃。

类型2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和分析4.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灯管内钨丝中的钨先升华后凝华(均选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而形成的。

5.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

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C )A.固、液、气B.气、液、固C.气、固、液D.液、固、气6.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B )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C.在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7.如图所示的四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其共同点是( C )A.都是由水蒸气形成的B.都是由水形成的C.都放热D.都变成了固态8.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

关于热风干手器加快水的蒸发所使用的方法,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D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增大液体在空气中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类型3物态变化中的图像分析9.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60 ℃B.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 minC.在第30 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在第10 min到第25 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10.小红将一杯常温下的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D )类型4探究物态变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中,小亮将质量相同的冰和固态食用油(用肉炼制的)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在一个装有适量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易错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易错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易错习题一、选择题1.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2.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无法比较3.面对疫情,举国上下,万众一心。

武汉接受捐赠新鲜蔬菜近千吨。

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中腐烂变质,加工企业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既能保鲜又能防止疏菜营养成分流失。

真空脱水的原理是真空环境的()A. 空气密度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B. 气压很低,蔬菜中的水分在低温下就能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了水C. 温度很低,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

从而实现脱水D. 温度很高,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4.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联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B.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C.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D.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放热5.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C.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6.能正确表示水沸腾时杯底气泡向上升的图示是()7.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

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A.38℃,39℃B.39℃,40℃C.38℃,40℃D.39℃,39℃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9.许多房间都有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物态变化》易错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物态变化》易错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物态变化》易错题汇编一.选择题1.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冰箱冷冻室内壁上的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C.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D.往地面上洒水降温,利用了水蒸发吸热2.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霜的形成B.河水结冰C.樟脑丸逐渐变小D.露珠的形成3.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A.B.C.D.4.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北风卷地白草折,朝天八月即飞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阻路”﹣﹣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5.物质M因发生物态变化放热,M在该物态变化前后都具有流动性,则这种物态变化为()A.熔化B.凝固C.液化D.汽化6.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

如图所示。

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7.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A.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B.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8.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

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它是气态,a处较浓B.它是气态,b处较浓C.它是液态,a处较浓D.它是液态,b处较浓2.在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由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判断正确的是()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铅3281740A.温度达到-118℃时,酒精是固态,水银是液态B.温度达到-38℃时,水银是固态,酒精是液态C.温度达到356℃时,水银和铅都是液态3.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小烧杯盛等量的水,采用相同的装置同时开始加热,但所用的导热介质分别为水、油、细沙,加热一段时间后,三种导热介质的温度先后达到一个稳定值(水温100°C、油温180°C、沙温250°C),又经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乙小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小烧杯中水均在沸腾B.甲、丙小烧杯中水均不在沸腾C.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D.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4.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是()a.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b.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c.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最小分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d.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e.读出温度计的示数,记录读数。

A.abcde B.abced C.cadeb D.acdeb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升华而成的C.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利用热风加快手上水的蒸发D.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水珠是从鸡蛋里渗出的6.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 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A.在6min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在CD段是气态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7.如图所示,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水中(试管未碰底),甲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根据给出的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的沸点的表格,可判断试管乙内的液体一定是()几种物质的沸点(一个标准大气压)物质沸点/℃物质沸点/℃水100甘油290煤油150酒精78A.酒精B.水C.煤油D.酒精或水8.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以下四幅图中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与其相同的是()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9.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B.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烛蜡的熔化特点C.研究真空能否传声时,根据现象推理进而得出结论D.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10.用电烙铁对收音机断开的电路进行焊接的过程中,焊接发生的变化是()A.熔化B.先熔化后凝固C.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11.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夏天妈妈从冰箱冷冻室取出一块牛排,刚取出时牛排表面①冒着“白气”,放在空气中解冻一会儿,塑料包装表面出现②密密的小水珠,等到牛排③变软之后,妈妈就知道牛排解冻好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重点易错题(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重点易错题(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A.雨水,冰雪消融B.立夏,雾绕山峦C.霜降,霜满枝头D.大寒,滴水成冰答案:CA.冰雪消融,水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B.雾是小液滴,气态水蒸气变为液态的雾,属于液化,故B不符合题意;C.霜的形成,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冰晶,属于凝华,故C符合题意;D.滴水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在学校组织的物理知识情景剧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扮演霜、雾、冰、水蒸气,他们的台词正确的是()A.甲:我是由水凝华而来,期间需要吸热B.乙:我是由水汽化而来,期间需要放热C.丙:我是由水凝固而来,期间需要吸热D.丁:我既可以变成甲,也可以变成乙,期间均需要放热答案:D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来的,凝华放热,故A错误;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来的,液化放热,故B错误;C.冰是水凝固而来的,凝固放热,故C错误;D.水蒸气可以直接凝华为霜,也可以液化为雾,凝华和液化都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3、优美的词句可以勾画出大自然水资源的美妙与和谐,下列词语中描绘凝华现象的是()A.滴水成冰B.玉霜满地C.烟雾缭绕D.露似珍珠答案:BA.滴水成冰,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B.玉霜满地,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过程,故B符合题意;C.烟雾缭绕的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属于液化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D.露似珍珠的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属于液化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吃雪糕解暑,雪糕在口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液化D.凝固答案:A吃雪糕时,雪糕在口中固由态变成了液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第三章 物态变化易错盘点

第三章 物态变化易错盘点

举一反三 2.2023年2月7日,北京市下了2023年首场雪,雪后的路面结冰, 为了更快地使路面上坚硬的冰熔化,往冰面上撒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 段,其原因主要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__熔__点___。公路上的积 水在寒冷的天气里,常会在公路表面形成一层薄冰,这个过程在物理 上称为__凝__固___。
(100-0) ℃ (98-2) ℃
由此列出比例式:

,算出 t=25 ℃
t-0 ℃
(26-2) ℃
举一反三
1.在标准大气压下,将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与一刻度尺平
行地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经过适当时间,温度计中水银面到达刻度尺
上的4 mm刻度线。将冰水混合物加热到沸腾时,水银面与204 mm的
刻度线对准,那么当沸水冷却到50 ℃时,水银面对准的刻度线是( D )
A.固态酒精比固态水银的熔点高 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 C.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 D.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低 【错解】B
【错因分析】误认为B.D意思相同,都正确。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 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也就是说要用它测温度,它 必须是液体,因此最高温度不能超过沸点,最低温度不能低于凝固点。 我国北方最低气温可达-40 ℃,所以必须选择凝固点低于-40 ℃的 液体。
【错解】2.2 ℃ 2.2摄氏度 2.1 ℃ 2.1摄氏度 【错因分析】由于图中没有提供出0 ℃对应的刻度,做题时没有观察 温度计数字大小的排列特点及分度值,而凭直观得出错误的结论。甲 图液柱对应的温度是0 ℃以上,乙图液柱对应的温度是0 ℃以下;分度 值都是0.2 ℃。
【例2】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不准,将此温度计在一标准大气压下
【错因分析】不理解“雾”“冰花”的形成原因。冬天,室内温度 比外界温度高,在室外温差较小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内 侧放热液化成雾,形成小水珠;当室内外温度相差较大且夜间气温 低于0 ℃时,室内水蒸气直接在玻璃内侧放热凝华形成冰花。

【单元练】《易错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专题培优)

【单元练】《易错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底部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过一会儿将玻璃泡从水中取出,静置一段时间发现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黑色的碘颗粒,下列现象中与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碘颗粒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露珠晶莹C.秋天,白雾弥漫D.冬天,霜满枝头D解析:D静置一段时间发现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黑色的碘颗粒,这是碘由气态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华现象;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露珠晶莹是水蒸气由气态遇冷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白雾弥漫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霜满枝头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

故选D。

2.王老师上课带来一把金属勺放在了讲桌上,把刚烧开的开水倒入杯中,将金属勺放在杯里,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约20℃)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

关于这种金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金属熔点不低于20℃B.该金属熔点低于20℃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D.该金属是非晶体A解析:A【分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金属勺熔化了,说明热水瓶中开水的温度高于金属的熔点,使金属勺从开水中吸热而熔化;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0℃)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说明室温(20℃)低于金属的凝固点,使金属凝固。

故选A。

3.关于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体温计可以测量开水的温度B.使用停表测同学百米跑成绩前,先按复位钮清零C.裁切窗玻璃前,用分度值为厘米的卷尺测量窗户的宽度D.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测量任何物体的长度B解析:BA.体温计的测温范围为35℃~42℃,开水的温度高于体温计所能测的最高温度,用体温计直接测量开水的温度,会损坏体温计;故A错误;B.使用停表测同学百米跑成绩前,先按复位纽清零,再开始计时;故B正确;C.窗户玻璃的宽度达几十厘米,甚至一米,且要求准确到毫米,应该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故C错误;D.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以选用其它的整数刻度作为临时的“零刻线”,在读数时再减去这一刻度值,即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也能测量物体的长度,故D错误。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包含答案解析)(3)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包含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1.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底部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过一会儿将玻璃泡从水中取出,静置一段时间发现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黑色的碘颗粒,下列现象中与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碘颗粒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露珠晶莹C.秋天,白雾弥漫D.冬天,霜满枝头2.夏季,小李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看见一股“白气”向下飘出,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里向上冒“白气”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C.两股“白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两股“白气”形成的过程都要放热3.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你认为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的高度约为3dm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5℃C.中学生跑步的平均速度约为1.1m/sD.快速眨眼1次的时间约为5s4.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是非晶体B.海波在AB段是气态C.海波在BC段需吸热,温度升高D.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4min5.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利用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却没有燃烧。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烛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B.水沸腾后,水不再吸热C.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D.在加热过程中,只有水吸热,纸锅不吸热7.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佩戴护目镜时往往会形成一层水雾覆盖在护目镜内侧,如图所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形成与护目镜上的水雾形成相同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8.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C.云的形成涉及的主要物态变化为液化和凝华D.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10.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3)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1.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C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C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2.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做菜时这些小孔饱含汤和佐料因而味道鲜美这些小孔的成因是()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B.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C.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D.豆腐自身膨胀而成3.下列验证性小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将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平静的水面,看到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上浸过水的棉花,放在恒温的环境中,观察到其示数会下降,说明液体蒸发要吸热C.对着冰冷的镜面哈气,发现镜面变模糊,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液体汽化D.在玻璃板上滴等量两滴酒精,让它们表面积相同,放在温度条件相同而通风条件不同的环境中,发现通风条件好的地方的酒精先消失,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4.下面关于人体各个数值不合理的是()A.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37℃B.手掌的宽度约为1dmC.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D.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5.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的质量减少了B.冰的质量没变化C.冰的质量增大了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6.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些现象。

针对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玻璃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棒冰冒“白气”是棒冰升华形成的C.荷花叶片上的小露珠是叶片分泌出来的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加快手上的水分蒸发7.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春季,农民伯伯用地膜覆盖农田育苗——降低液体温度减慢蒸发B.夏季,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C.秋季,东北街道的树枝上挂着一层霜——霜是非晶体D.冬季,戴着眼镜从室外走进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8.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大约为4℃C.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90dB-100dB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9.“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凇沆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易错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专题培优)

《易错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小明在地铁施工现场发现:为防止扬尘对空气污染,有专门高压造雾除尘设备。

高压水流经除尘设备,形成数十米半径的均匀云雾覆盖到工地表面,达到非常理想的除尘效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现场看见的云雾是大量水蒸气聚集的效果B.除尘设备中水发生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C.云雾的消散是汽化现象,这个过程吸热D.夏天人造雾容易消散是因为水蒸气重新液化成小水珠2.王老师上课带来一把金属勺放在了讲桌上,把刚烧开的开水倒入杯中,将金属勺放在杯里,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约20℃)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

关于这种金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金属熔点不低于20℃B.该金属熔点低于20℃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D.该金属是非晶体3.用一支水银温度计测量放在24℃房间里的一盆热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上升经过“29℃”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A.房间里的温度B.热水的温度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D.无法判断4.下列所给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 40℃B.每周一升旗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 20s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5m/sD.心脏的跳动频率大约是 1.2Hz5.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C.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6.下面关于人体各个数值不合理的是()A.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37℃B.手掌的宽度约为1dmC.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D.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7.已知碘的熔点是 114℃、沸点是 184.35℃,小丁用电吹风对装有固态碘的试管(如图所示)进行加热,能看到试管出现碘蒸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1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先熔化再汽化B.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1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升华C.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2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先熔化再汽化D.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2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升华8.舞台上演员跳舞时,会喷洒干冰产生一种美丽的效果——“白雾”。

《易错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题(培优专题)

《易错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题(培优专题)

一、选择题1.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效率。

下图是该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四点中,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是()A.a B.b C.c D.d2.用一支水银温度计测量放在24℃房间里的一盆热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上升经过“29℃”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A.房间里的温度B.热水的温度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D.无法判断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1) (3)B.(2) (4)C.(4) (3)D.(1) (4)4.下列验证性小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将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平静的水面,看到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上浸过水的棉花,放在恒温的环境中,观察到其示数会下降,说明液体蒸发要吸热C.对着冰冷的镜面哈气,发现镜面变模糊,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液体汽化D.在玻璃板上滴等量两滴酒精,让它们表面积相同,放在温度条件相同而通风条件不同的环境中,发现通风条件好的地方的酒精先消失,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5.预防新冠肺炎病毒时要测量体温。

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 37℃与39℃的就诊者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A.37℃和 39℃B.37℃和 38.5℃C.37℃和 37℃D.38.5℃和 39℃6.由于疫情的影响,寒假期间出行的人们优先选择自驾出行,小明发现车载空调温度设置过高,前挡风玻璃容易出现水雾,打开除雾开关对着前挡风玻璃不断吹热风,不一会儿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雾出现在前挡风玻璃的内侧B.水雾消失了是发生了液化现象C.对玻璃吹热风,只用了升高液体的温度方法来加快蒸发D.空调制冷时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使制冷剂汽化7.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的质量减少了B.冰的质量没变化C.冰的质量增大了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8.下列各图中,属于晶体液体凝固的图象是()A.B. C.D.9.如图所示,加热-4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B.在0℃时,物体的状态为固、液共存C.冰在熔化过程中,冰的质量在减少,温度不变,内能在减少D.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10.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C.云的形成涉及的主要物态变化为液化和凝华D.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11.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对应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干了——汽化B.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C.冬天,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液化D.开药瓶能闻到药味——熔化12.“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味,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一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青青园中,朝露待日晞”一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13.在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由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判断正确的是()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铅3281740A.温度达到-118℃时,酒精是固态,水银是液态B.温度达到-38℃时,水银是固态,酒精是液态C.温度达到356℃时,水银和铅都是液态14.“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凇沆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态变化选择题1、2013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B.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2、在北方高寒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气温,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A.水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比酒精的小. 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C.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高. D.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小块铜和一大块铜的熔点相同. B一小块铜的熔点低于一大块铜的熔点.C铜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D一小块铜和一大块铜熔化时的温度相同.\4、下表中列出了一些物质的熔点,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铅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B 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温度.。

C 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D 在-210℃时,氢气是固态.5、生活中常用的“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的止沸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的止沸.D.扬汤止沸能彻底的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6、小李把同样水饺放在水中煮和放在油中炸,经过一段时间取出水饺,发现在油炸的水饺发黄变焦了,而在水中煮的水饺没有发黄变焦,这说明()A.水是无色的,油是黄的. 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C.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D.油没有沸点,水有沸点.&7、我国发射的“神舟”飞船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它的隔热性能好外,还由于()A. 它的硬度大,高温下不会损坏.B. 它的表面非常光滑,能减少舱体与空气的摩擦.C. 它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D. 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8、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A. 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B. 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C. 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D. 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9、图是水的沸腾图象,下列对此图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 水在AB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 水在AB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 水在BC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升高.{D. 水在BC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不变.10、相传古代人表演从滚烫的油锅里捞东西,就是先往锅里倒入白醋,然后再加食用油,油会漂浮在白醋的上面,一开始加热,很快就会沸腾……但是手还可以伸进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醋沸点其实很低.B、人们看的是白醋的沸腾,食用油没有沸腾.C、人们看到的是食用油和白醋同时沸腾.D、如果白醋沸腾完了,再加热到油沸腾时,手就不敢伸入了11、用纸做成一个纸盒,里面装上水,下面用酒精灯加热,(注意酒精灯的火焰不能烧到水面以上)可以将水烧至沸腾,而纸盒却不会烧毁(水的沸点是100℃、纸的着火点是183℃、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是400℃~5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水吸收了热量,所以纸盒不会烧毁B. 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纸盒不会烧毁,C. 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的温度,所以纸盒不会烧毁.D. 纸的散热性好,所以纸盒不会烧毁. '12、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A.同时沸腾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1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图所示为小明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先熔化,后液化.B. 先汽化,后液化.C. 先升华,后凝华.D. 先汽化,后凝固.14、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

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气化成的水蒸气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15、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

这句话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是()(A.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C.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气温一定比雪落到地面之前低D.下霜前,气温必需降到0℃以下;雪融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使气温度降低16、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A. 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B. 室外的热空气向玻璃加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C. 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D. 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17、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18、“鸳鸯火锅“是用金属片将锅的内部空间隔成相等的两部分,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

清汤卤和红汤卤的质量、主要成分及初温几乎相同,但红汤卤一侧浮着一层具有麻辣风味的油,清汤卤则没有。

小红在使用这种火锅时,发现两边加热情况相同,但红汤卤一侧首先沸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红汤卤与清汤卤的比热容近似相同.B、红汤卤液面上方有一层油,能够减少热量的散失.C、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热量散失少D、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沸点比清汤卤的低19、几位同学讨论课本中的熔点表时,发表了以下几种观点,不正确的是()A 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都是晶体.B 熔点低于0℃的物质在常温下处于液态或气态.C 熔点表中各物质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D铝的熔点为660℃,660℃的铝应为液态.填空题1、晶体熔化时必须同时满足的两个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必须__________________。

2、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气温急剧降低时,可以利用水在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时,______(填“吸热”或者“放热”),使菜窖的气温不致于太低而冻坏菜。

;3、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_和______,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4、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形成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不断_____________,到水面破裂;在沸腾过程中,液体要不断________,温度________。

5、天山雪水灌溉农田时,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这样做是可以减少输水中水和。

6、小明用下面的表格对蒸发和沸腾加以比较,请帮他将表格填写完整。

7、小红是一个小魔术迷.她把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医用酒精中,均匀湿透后取出,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空中展开,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却完好无损.请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

实验探究题1、小明与小芳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2、(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它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和相同。

3、(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填在下列表格中:&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______℃。

经过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_℃;而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除了采用相同的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2、如图甲所示,小李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情况。

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4-3-2-10001[35(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上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的坐标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2)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________℃.(3)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较小的冰块________.(4)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实验,石蜡熔化过程中所得到的温度—时间图象是否与冰的相同为什么3、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李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 117℃).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 min把观察的现象和数据记入表一中.(1)《(2)请你根据表一的数据画出混合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________℃,当实验进行到21 min时,该混合液体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_态。

(3)在水中掺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_ (填“高”或“低”).实验结束后,李涛同学又想知道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后的凝固点的高低是否与掺入酒精质量的多少有关,于是他又用玻璃杯取与第一次实验质量相等的水,在水中掺入质量更少的酒精,放入冰箱内重做实验,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表二中。

(4)根据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分析可知,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减少,混合液的凝固温度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