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苦也没有苦孩子ppt(北师大版)PPT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北师大)

【教学设计】《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北师大)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巢湖市柘皋中学葛庆国老师本单元以新闻为主,而本文与其他课文不同的是本文是篇新闻评论,是新华社记者在对农民工家庭调查后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而得出震撼人心的结论——再苦也没有苦孩子。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新闻评论的写法;2、学会分析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过程与方法目标】读懂新闻评论,学会分析数据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农民工子女上学的困难,让我们感受父母精神的伟大,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从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学会分析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难点】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了解新闻评论的写法。

搜集最近的新闻热点,阅读新闻评论,从而了解新闻评论的特点并学习其写法。

一、研读课文:1、这篇文章是新闻吗?为什么?与《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相比,作者也列出了大量的调查来的数据(事实),全文也是写事实为主,他的写作目的主要是摆事实,还是谈观点,请讨论。

(是或不是都有可能成为学生的答案,可以回顾新闻的特点,找出相同点,区别不同点。

)明确:是,这篇文章是一篇广义上的新闻,即新闻评论。

前面两篇文章基本没有议论。

后者有个别地方的议论,如“为了这神圣的一刻,中国人民奋争了一个半世纪”,但是,它的主要目的是叙述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个事实。

本篇文章是一篇新闻评论(也称新闻分析),虽然也是以写事实为主,但是目的却是在阐明自己的看法“再苦也没有苦孩子”。

调查来的事实和整理的数据,都是为了作为支撑观点的材料。

这篇新闻评论,中在讲述调查者认识的转变,从以为农民工子女失学率极高,到认识到其实正相反,农民工虽然收入低,但是子女没有失学,从而表明了“他们值得让人们骄傲:‘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的看法。

新闻评论的特点:阐明道理,分辨是非,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

班会教育孩子学会吃苦ppt课件

班会教育孩子学会吃苦ppt课件

• 现在的孩子大都很聪明,但他们大部分最 后都没能获得意料中的成功,原因就在于 他们缺乏意志力,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 儿童和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父母 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对孩子开展吃苦 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吃苦”是 一种心理承受力。是啊,现代社会是一个 充满竞争的社会,每一个人都要接受优胜 劣汰的“考验”,不仅仅是智力的较量, 更是毅力、意志的较量。
• 对孩子的吃苦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我觉得 “虎妈”、“狼爸”、“鹰爸”不足学。父母 需先估量孩子吃苦之力而后才行吃苦之教;需 尊重孩子意愿而不强迫命令;需身体力行发挥 榜样的作用而不能只动嘴不动手。需持之以恒 而不可一曝十寒。
• 人生漫长的路要靠他(她)自己走,困难也得 靠他(她)自己解决。尤其是男孩,对一个未 来的男人来说,吃苦耐劳是他的立世之本,没 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他注定难以面对日益竞争 的社会竞争。
• 鼓励孩子参加公益活动,让他们懂得奉献的快乐;
• 培养孩子各种生活技能,让他们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 孩子十五岁左右,要他在家里或到外面打工,锻炼 自己,接触社会,培养吃苦精神。父母要舍得让孩 子去吃这些苦。
4、能吃苦来自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 的积累,来自一件件没有妥协退让
的小事情。
• 其实,让孩子吃苦应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父母抓 住一点一滴,不在一件件小事上让步,这都是必要 的。
• 比如,当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不愿起床的时候;当孩 子难以完成一件手工制作的时候;当孩子跳绳跳到 最后筋疲力尽的时刻;当孩子正在完成份内的家务 活,小伙伴来找他出去玩的时候;当孩子感冒发烧 的时候;这些都是锻炼吃苦的场合。
• 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父母家人的鼓励、诱导和鞭策。 要求孩子坚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坚持与 困难作斗争。实际上,吃苦的精神就来自这最后的 咬牙坚持之中。

主题班会勤奋苦学,学会感恩用ppt课件

主题班会勤奋苦学,学会感恩用ppt课件
“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 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2020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 沉舟百二秦关终属 楚
2022
01
02
学习无捷径 成功 当苦学
2021
03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 尝胆三千越甲可吞 吴
2024/10/29
ONE
我相信这样的一个现实: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 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 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 您的观点。
啊,不管你走多远 无论你在干啥
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 咱的妈
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
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
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他)掉眼泪
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
啊,不管你多富有
无论你官多大
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 咱的妈
2024/10/29
13
爱的天平
2024/10/29
把父母为你做的事和你为 父母做的事列举出来,作 为砝码放在天平的两端, 看看你的天平是否倾斜得 太厉害?如果是,请你加 重砝码。
14
爱的 呐喊
孩子想说的话:爸爸妈妈,对不起,虽 然我一天天的长大,其实我还是在你的 保护下,无论,我将来怎样,我永远只 是你的孩子,而你们永远是我的爸爸妈 妈,有句话很早以前就想和你们说,今 天终于鼓起勇气,我只想说:爸爸妈妈, 我爱你们!我会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你们!
2024/10/29
15
2024/10/29
25
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爱迪生为找一根灯丝失败过l000多次。
开国领袖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克服了多少困难和挫折,才取得了新中国的诞生。
贝多芬耳聋而坚持音乐创作的故事。

《穷人》语文教学PPT课件(4篇)

《穷人》语文教学PPT课件(4篇)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 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 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 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两次出现“寡妇的日子”,一次是“真困 难”,一次是“真难过”,从桑娜的心理 活动中,你读出来什么?
➢ 西蒙的家庭特别贫困,特别穷,快到无法
生存下去的地步。
先写了屋外海边恶劣的环境,再写了 屋内温暖舒适的环境。两者形成对比,更 显出家庭的温暖。
室内的描写是围绕哪个词语写的? 温暖而舒适
这段文字表现了渔夫和桑娜怎样的人物形 象?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勤劳,通过室内外环境描写表现出来的。 这种不直接描述人物特点,而是通过 环境来烘托的方法又叫侧面描写。
穷人
列夫・托尔斯泰
作者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 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 想家、哲学家,是现实主义的顶峰作 家之一。 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 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此外他 还创作了大量的童话。
我爱学字词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汹涌 澎湃
k困ùn 乏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熬”字说明了什么?这里可以看出渔夫是怎
样的一个人? “熬”说明为了抚养邻居孩子,渔夫准备过
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从中可以 看出渔夫善良、坚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 人。
场景三中几次写到“沉默”,把句 子画出来,并体会为什么“沉默”。
课后作业
1. 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 能有感情地朗Hale Waihona Puke 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复习引入
第2课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桑娜的勤劳 和家庭的贫困,谁能再来读读你喜欢的句子?

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件-33《做永远的孩子》 北师大版(共24张PPT)

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件-33《做永远的孩子》  北师大版(共24张PPT)
同学们、亲爱的少先队员们,张开双臂, 一起哼唱这首歌吧!笑着拥抱挫折吧!
我是个盲人,但是我光凭触觉就能发现 数以百计的有趣的东西。我能摸出树叶的精 巧的对称图形。我的手带着深情抚摸松树粗 糙的凹凸不平的硬皮。在春天,我怀着希望 抚摸树木的枝条,想找到一个芽蕾。我感觉 到花朵美妙的丝绒般的质地,如果我幸运的 话,在我把手轻轻地放在小树上时,还能偶 然感到小鸟在枝头所引起的欢乐的颤动。小 溪的清凉的水从我撒开的指间过……
1981年至19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连续5次夺冠的队伍。
坚强的女排姑娘们
12年后,中国女排重新登上世界最高领奖台, 靠的是女排姑娘们顽强的毅力、奋力拼搏的精神 和一次次不怕输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想一想,今天的这节课,你都学到了 什么?
可是,当苏珊向教室里望去时,她的每一个同学都 戴着帽子,和他们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的那顶帽 子显得平淡无奇,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下子, 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 妨碍她与伙伴们自如地见面了。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 样甜,笑得那样美。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现在,苏 珊常常忘了自己还戴着一顶帽子;而同学 们呢,似乎也忘了。
(积极地面对挫折)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板桥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 不走路呢?
——鲁 迅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
——张海迪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贝多芬
成长的路上有阳光,有风雨,就看我们 如何面对,要学会与命运抗争,笑着完成 每一次作业,笑着面对每一次考试,笑着 度过每一天,让挫折成为你成长的阶梯, 挫折就会为你更为精彩的人生喝彩! 经历 了风雨,我们的生命才会更加灿烂!

《穷人》优秀课件(第二课时)

《穷人》优秀课件(第二课时)

阅读12—27自然段,这一部分几次写到“沉 默”?把句子画出来,并体会为什么“沉默”。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 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第一次桑娜和丈夫都“沉默”了,他们会想 些什么?
第一次是桑娜与渔夫同时沉默。渔夫回家 了,渔网也撕破了,面对刚刚从死亡线上挣扎 回来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诉丈夫自己收 养孤儿的事,所以选择了沉默。而渔夫还沉浸 在与海浪搏斗的恐怖中,心里尚存余悸,看到 桑娜沉默了,所以也不说话了。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小孩不能和死人在一起,必须得抱过来。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熬”字说明了什么?这里可以看出渔夫是怎 样的一个人? “熬”说明为了抚养邻居孩子,渔夫准备
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从中 可以看出渔夫善良、坚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 帮助别人。
两次出现“寡妇的日子”,一次是“真困 难”,一次是“真难过”,从桑娜的心理 活动中,你读出来什么?
西蒙的家庭特别贫困,快到无法生存下 去的地步。
桑娜很有同情心,知道邻居西蒙生病, 想去看望。
桑娜很善良,一边担心着丈夫的生死, 一边还牵挂女邻居西蒙。 善良
从这段对西蒙小屋的描写可以看出什么?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她头往 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 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 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 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
作者在这部分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段刻 画人物?
语言描写
当渔夫得知西蒙已死,留下两个 可怜的孩子,他是如何表示的?从中 可以看出渔夫是怎样的人?

北师大第二课第一站人生需要坚强PPT优选课件

北师大第二课第一站人生需要坚强PPT优选课件

2020/10/18
8
张海迪,女, 1955 年生于 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 员,山东省创作协会一级作家, 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 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 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 家协会副主席。
她被称为中国的“当代保尔”
2020/10/18
9
霍金:轮椅上的勇士
21岁时完全瘫痪被医生诊断只能再活两年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2020/10/18
7
命运的主宰是人自己,而人自己的主宰是意志。
--伏尔泰 (法)
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 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历程。她无法上 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又自学了大学英语, 还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 著作和资料;另外还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书籍和医科院 校的部分教材,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 灸等医术。为了对社会能有所贡献贡献,她曾给农村 的孩子当过老师,还曾用学到的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 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她还用学过的无线电 技术,在山东省莘县广播局做无线电修理工。
坚强的意志是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力量源泉。 它赋予我们锲而不舍的精神、自强不息的毅 力和直面困难的勇气。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成 功,这需要我们各方面的努力。坚强的意志 能够调动我们所有的能量,使我们一步一步 迈向成功。
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2020/10/18
11
谢谢您的聆听与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人生的道源自不会一帆风顺,每个人都要坚强面对挫折
2020/10/18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比较探究《再苦也没有苦孩子》教案1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比较探究《再苦也没有苦孩子》教案1

《再苦也没有苦孩子》教案——平淡数据后的震撼信息【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新闻评论的写法。

2、学会分析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3、感受农民工子女上学的困难,让我们感受父母精神的伟大,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从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学会分析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新闻评论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三组图片:1.贫困山区孩子艰难的上学情景。

2.大城市农民工艰辛的劳动、生活场景。

3.大城市农民工子女坚持上学的图片。

导语:同学们,这三组图片都来自于真实的生活,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谈看后有哪些感想?(自由发言)----是的,贫困山区的孩子无论多么贫困,也阻断不了父母为他们艰难铺设的求学之路;大城市里的农民工劳动、生活再艰辛,也要千方百计把孩子送进学校。

我们应该为他们鼓掌,致敬;因为他们“再苦也没有苦孩子,再穷也没有穷教育”。

今天我们来共同关注一篇新闻评论---《再苦也没有苦孩子》,再次感受一下大城市里农民工兄弟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是如何让孩子们一直背着书包上学的。

二、预习检测(多媒体展示)1.读准下列字词的拼音。

规规矩jǔ矩jǔ震撼hàn 宽裕yù简陋lòu 趋之若鹜wù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宽裕:宽绰、富裕。

力所能及:自己的能力所能办到的。

震撼:震动,摇撼。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

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鹜,鸭子。

3.文体解说(新闻评论)新闻评论也是报刊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就是对新闻进行评论,表明作者的看法或态度。

它的材料是新闻所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调查来的。

但是,材料的运用往往是选择性的,它的目的不是讲述事实,而是阐明对事实所持的观点。

三、阅读感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预设问题。

(小组分析讨论)问题1:文章第一段写道“调查设计与统计出来的结果是有差异的;而且,差异并不小”,为什么这么说?从文中找出答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再苦也没有苦孩子》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再苦也没有苦孩子》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再苦也没有苦孩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真实故事表达的情感。

2.学习课文中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幸福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中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苦难吗?你们觉得苦难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苦难和成长的文章——《再苦也没有苦孩子》。

2.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以便交流分享。

3.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分享一下自己画出的好词好句。

a.文中的小主人公在面对苦难时,表现出了哪些品质?b.你觉得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信息?4.分析课文(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具体的描写方法。

(2)分析这些描写方法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5.写作训练(1)请同学们以“我的苦难与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生动的描写方法。

(2)作文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互相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1)请同学们谈谈在学习这篇课文过程中的收获。

(2)针对自己的写作,谈谈如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四、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熟读成诵。

2.深入思考课文中的故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苦难与成长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再苦也没有苦孩子》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到苦难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意义,培养了他们关爱他人、珍惜幸福生活的意识。

在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发言,对课文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

写作训练环节,同学们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了写作能力。

但部分同学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加强课堂纪律管理。

1.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提高课堂互动性,让更多同学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北师大版比较·探究最苦与最乐课件(幻灯片15张)

北师大版比较·探究最苦与最乐课件(幻灯片15张)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 观点,而是先否定其他的答案?
因为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 这是许多人的想法和说法,否定这些答 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答案。这时再提 出自己的观点,就不显得突兀,而有一 种水到渠成之妙。
你对“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 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的日子;一生 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痛 苦往坟墓里去。”一句如何理解的?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年)
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
别号饮
冰室主人,近代改进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广东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 1898年参与
戊戌变法。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
有《饮冰室合集》。
字词检测
注音:
契约(qì) 揽( lǎn)
悲天悯人( mǐn) 解释词语: 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字词检测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 等关系的文书。
悲天悯人:哀叹时事的艰危,同 情人民的疾苦。
任重道远:任务沉重,道路遥远。比喻 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 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全文可分成几个部分?
一(1、2)论述“负责任是 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 大的快乐”。 三(4、5)论述“人生当于勇于 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1、人生什么事最苦?(用原文回答)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 未来的责任。
2、为什么说贫困不是人生最大的 苦痛?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第1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有何作用?
设问,排比。作者用设问、 排比的修辞手法,提出贫、失意、 老、死这些人们关注的事不是人 生最苦的,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了未来的 责任。

教育孩子要吃苦18页PPT

教育孩子要吃苦18页PPT
教育孩子要吃苦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再苦也没有苦孩子20页PPT

再苦也没有苦孩子20页PPT
再苦也没有苦孩子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北师大版语文九上第五单元《再苦也没有苦孩子》word说课稿

北师大版语文九上第五单元《再苦也没有苦孩子》word说课稿

再苦也没有苦孩子(1课时)——平淡数据后的震撼信息【说教材】本文是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篇课文。

本单元以新闻为主,而本文与其他课文不同的是本文是篇新闻评论,是新华社记者在对农民工家庭调查后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而得出震撼人心的结论——再苦也没有苦孩子。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

【说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新闻评论的写法。

2、学会分析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3、感受农民工子女上学的困难,让我们感受父母精神的伟大,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从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学会分析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难点: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了解新闻评论的写法。

【说教法手段】教学手段方面,设想运用课件辅助教学,做到实用、有效。

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点作资料参考,图片画面的运用也仅为激发联想想像而设,坚定语文课堂“文本学习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立场。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三组图片:1.贫困山区孩子艰难的上学情景。

2.大城市农民工艰辛的劳动、生活场景。

3.大城市农民工子女坚持上学的图片。

导语:同学们,这三组图片都来自于真实的生活,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谈看后有哪些感想?(自由发言)----是的,贫困山区的孩子无论多么贫困,也阻断不了父母为他们艰难铺设的求学之路;大城市里的农民工劳动、生活再艰辛,也要千方百计把孩子送进学校。

我们应该为他们鼓掌,致敬;因为他们“再苦也没有苦孩子,再穷也没有穷教育”。

今天我们来共同关注一篇新闻评论---《再苦也没有苦孩子》,再次感受一下大城市里农民工兄弟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是如何让孩子们一直背着书包上学的。

二、预习检测(多媒体展示)1.读准下列字词的拼音。

规规矩jǔ矩jǔ震撼hàn 宽裕yù简陋lòu 趋之若鹜wù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教学设计2:再苦也没有苦孩子

教学设计2:再苦也没有苦孩子

《再苦也没有苦孩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这则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培养我们在快速浏览中抓住主要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品味作者评论性的文字、关键词语的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教育在任何一个时代,对于任何人都有重要的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由提问有关新闻文体的知识引入。

1.新闻的六要素是哪些?2.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分别是什么?3.新闻文体的三大特点是什么?4.电头一般包括哪些因素?二、展示学习目标,并认定目标1.识记文中的规规矩矩、震撼、宽裕、简陋等字词和趋之若鹜等词义。

2.了解新闻评论的文体特点。

3.朗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行文思路。

三、课文内容学习1.分别指名多位学生高声朗读全文。

注意不要错读和漏读。

2.引导学生谈谈读了文章的感受,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叫3—5名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教师评点并明确:《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是一则新闻评论。

记者以调查的统计数字为依据,得出了农民工尽管收入低,但非常重视子女的上学问题的结论。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是记者给那些贫穷的但重视教育的农民工的评语,道出了人民大众的心声。

4.再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学生浏览全文后,先思考,后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分析和展示。

教师在听取分析后引导统一认识,明确行文思路。

公布结果------调查过程--------展开评论5.文章主旨:本文是新华社记者在对农民工家庭调查后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而得出的震撼人心的结论:再苦也没有苦孩子。

让我们在感到一丝宽慰的同时,更为他们担忧,如何让他们接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6.探究思考: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时,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农民工收入低和农民工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支柱这两个事实?明确:作者强调这两件事实是为了说明供子女上学对农民工来说是极其艰难的事,尽管他们的子女就读于民办民工学校,但是教育费用占据着他们收入的很大的比重,在这种情况下仍能想尽办法送子女上学,更可见他们对教育的重视。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九上《再苦也没有苦孩子》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九上《再苦也没有苦孩子》

5单元比较探究《再苦也没有苦孩子》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评论的写法。

2、学会分析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3、感受农民工子女上学的困难,让我们感受父母精神的伟大,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从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学会分析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难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解题:1、简介新闻评论。

2、本文的主副标题分别给我们告诉了怎样的信息?二、自渎文本:1、自学字词。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三、理解文本。

围绕文本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进行合作探究:1、“而且,差异并不算小”中的“差异”指什么?2、怎样理解这句话:与其他问题有时无明显参差的回答相比,这里出现了陡然而生的数据。

3、从文本中的哪些地方可以反映出农民工子女的入学率很高?4、文章最后提到的“最震撼人心的信息”指什么?5、文章中传达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析本文的结构脉落。

提示:(1)、公布结果。

(2)、调查过程。

(3)、展开评论。

7、归纳文章的主旨。

8、本文是如何体现新闻评论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的特点的。

四、拓展阅读。

1、试还原作者写作本评论教师所参考的调查统计表。

2、完成配套练习册67页第7小题。

五、情感交流。

1、自己的父母是否在打工?对子女的上学问题持什么态度?2、对那些在外打工的父亲你最想说什么?六、作业:给在外打工的父母写一封信。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给我的孩子们ppt25 北师大版PPT53页

给我的孩子们ppt25 北师大版PPT53页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给我的孩子们ppt25 北 师大版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再苦也没有苦孩子——平淡数据后的震撼信息》表格教学设计

《再苦也没有苦孩子——平淡数据后的震撼信息》表格教学设计
3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学生回忆思考
教 学 过 程
在学生思考、 讨论、交流的 基础上,叫 3—5 名学生进 行全班交流。
学生主动听, 批注相关内容
教师活动
理兼而有之,使读者不但可以得到必要的信息, 还可以了解作者对这些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意义 的探讨。 新闻评论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 都要 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和重要问题发表议 论, 这篇评论用典型的新闻事实作为论据, 引发 议论。 全文列举了调查后的许多事实, 尤其是大量 的数据, 使读者多诸多事实有所思考, 也便于理 解作者所作的评论。 2) 、善于设置悬念,渲染反差,激发读者的 阅读兴趣。 作者还善于设置悬念, 大事渲染调查 设计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反差, 引起读者去了解 调查的实际结果。 3) 、讲解独到,视角新颖。 本文选取罗勒当前一个热点问题, 即农民工 子女受教育问题来展开评论。 在根据数据得出震 撼人心的结论后, 对农民工重视教育的做法表示 充分地肯定, 同时也在文字的叙述中表露了农民 工子女和城里孩子接受不一样的教育表示同情。 四、探究思考: 探讨学习课后练习四 明确:消息是用事实说话的,在《我三十万 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 和 权 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 中, 作者只陈 述事实,基本没有发表什么议论。新闻分析(也 称新闻评论) 《再苦也没有苦孩子——平淡数据 后的震撼信息》 ,作者也列出了大量的调查来的 数据(事实) ,全文也是写实为主,他的写作目 的主要是摆事实,还是谈观点,请讨论。 新闻评论的主要目的当然是谈观点, 摆事实 的目的还是在于证明自己的观点。 五、情感交流。 自己的父母是否在打工?对子女的上学问 题持什么态度?对那些在外打工的父亲你最想 说什么? 给在外打工的父母写一封信。 调查 农民工 收入 子女 就学 问卷 125 份 64---很低 159 人 108 人---很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9
14
附板书:
公布结果 再苦
猜想 失学率高 实际 无一人辍学
也没
收入低,负担重 再苦也不能苦
调查过程
孩子
有苦
受教育范围广
再穷也不能
穷教育
孩子
城里人
展开评论
同样重视教育
农民工
2020/12/9
15
感谢你的阅览
Thank you for reading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阅览和下载
新闻评论的特点:
阐明道理,分辨是非,直接表达自己 的态度和观点,支持什么,反对什么, 旗帜鲜明。
2020/12/9
6
学习目标
1、识记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新闻评论的文体特点。
3、朗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 容,把握行文思路。
4、培养学生对新闻问题的认识和理 解能力。
5、让同学们感受父母的爱。
2020/12/9
这就为今后政策的调整确立了方向,这种不 平等教育将随着和谐社会的建设慢慢缩小差距。
2020/12/9
13
文章主旨
本文选取当前一个热点问题,即农民工 子女受教育问题来展开评论。在根据数据 得出震撼人心的结论后,对农民工重视教 育的做法表示充分地肯定,同时也在文字 的叙述中表露出对农民工子女和城里孩子 接受不一样的教育表示同情。
7
读准下列字词的拼音
规规矩矩jǔ jǔ 震撼hàn 宽裕yù 简陋lòu 趋之若鹜wù 宽裕:宽绰、富裕。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
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鹜: 鸭子。 力所能及:自己的能力所能办到的。 震撼:震动,摇撼。
2020/12/9
8
自学探究
1、文章第一段写道“调查设计与统计出来的结 果是有差异的;而且,差异并不小”,为什么这 么说?请从文中找出答案。
2020/12/9
1
2020/12/9
2
2020/12/9
3
2020/12/9确:是,这篇文章是一篇广义上的新 闻,即新闻评论。因为作者在文中罗列 出了大量的调查数据,也是以写事实为 主,但目的有所不同。
目的不同在什么地方呢?
2020/12/9
5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也是报刊中常见的一种文体, 就是对新闻进行评论,表明作者的看法 或态度。
调查设计是:
统计结果是:
告诉我们的事实是:
2020/12/9
9
2、文章的评论与议论文是不同的,客 观中带有主观情感,请找出一两句加以 分析。
例句分析:
2020/12/9
10
开放式讨论
1、文章提出“农民的子女都在上学,只 是所在学校档次不同”这个提法是否全面? 为什么?
2、文章的题目是否值得商榷?
日期:
演讲者:蒝味的薇笑巨蟹
2020/12/9
11
再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学生浏览全文后,先思考,后 讨论,明确行文思路。
公布结果
调查过程
展开评论
2020/12/9
12
捕捉信息
虽说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光金副研究员没有 做具体分析,但我们从前文叙述中已能够捕捉 到这样一些信息:
信息:
1)农民工子女都能接受教育。
2)农民工子女和城里孩子不能接受同等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