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合集下载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3.特点:
在军备竞赛的过程中,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 被广泛应用到武器研制上,新式的具有巨大杀伤 力的武器被不断发明出来,更增加了军备竞赛的 激烈性。
三.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三 国 同 盟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情况? (2)经济上如此卓越的德国在政治上得到相应 的地位了吗?
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政治不平衡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怎 么办? 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 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 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 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 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12月在议会的演说
1902~1914年德、俄、法、英军费开支增加情况统计表
国家 军费开支增长率
德国 270%
俄国 110%
法国 80%
英国 19%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国家疯狂扩充军备的目的。
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重要地位的排列序列
法国 德 英 美 国 国 国 1 2 3 4 19世纪中期工业生产所占位次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倍数) 1.3 1.9 4.6 8.1 3 4 2 1 1913年工业生产所占位次
军备竞赛中各国军事实力总体变化
陆海军总数 1880年 美国 34,000 英国 367,000 法国 543,000 德国 426,000 俄国 791,000 意大利 216,000 1890年 39,000 420,000 542,000 504,000 677,000 284,000 1900年 96,000 624,000 715,000 524,000 1,162,000 225,000 1910年 127,000 571,000 769,000 694,000 1,285,000 322,000 1914年 164,000 523,000 910,000 891,000 1,352,000 345,000

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两极格局11美国的美国的冷战冷战政策政策含义含义目的目的美国冷美国冷战政策战政策的具体的具体表现表现政治经济军事二战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遏制共产主义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的出台19471947年年33月月冷战开冷战开始标志标志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2两极格局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标志形成的标志美苏美苏争霸争霸表现表现2020世纪世纪50506060年代年代2020世纪世纪7070年年代代2020世纪世纪8080年年代代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的冲突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的冲突1955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19491949北约北约美国占美国占优势优势表现之一
评价: •是帝国主义列强在一战后统治世界的新秩序,
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因此不可 能长期维持下去。
社 会 主 义 阵 营
冷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经 力济 世、 界军 第事 一
苏联
美国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1、美国的“冷战”政策
含义
二战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 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遏制共产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3月 —冷战开始标志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结果以 及体系 构成
实质
影响
《九国公约》内容节录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尊重中国之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 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了日本 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九国公约》签订 后,又使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 的局面。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改 变。 ——毛泽东

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解析

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解析
2.形成过程 (1)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2)开始标志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扩展标志:经济, 1947年马歇尔计划。军事, 1949年北约建立。 (4)形成标志 :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 形成。
? 3.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的基础上, 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 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 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 次演变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一、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产生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凭借实力,争夺世
界霸权。
2.确立标志
(1)1919 年1—6月,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签订对 德《凡尔赛和约》以及其他战败国的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 尔赛体系。
(2)1921 —1922年,美、英、法、日、中等九国代表在 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的一系列条约, 华盛顿体系形成。
10、中国应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综合 国力;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劳动者的 素质; (3)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 事务; (4)反对霸权主义,妥善解决各类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11、中国在积极推动多极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1)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实际行动稳定亚洲和世界经济秩 序。 (2)1991 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发 展。 (3)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推进经济全球化趋势。 (4)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负责任的行动维护世界 和平与发展,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七)·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七)·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格局。

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

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

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对20世纪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第一次重大变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欧洲帝国主义列强力量削弱,但仍企图支配世界;美国和日本崛起,也要分享世界霸权。

因此,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建立:①时间:1919年1月-1922年;②构成:凡尔赛体系由凡尔赛和约和对奥、保、匈、土的和约构成;华盛顿体系由《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构成2、建立过程(1)凡尔赛体系的建立1919年初,巴黎和会召开,美、英、法三大国操纵了会议,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会议之外。

①列强参加会议的各自目的国别主要目的美国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企图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英国英国希望保持海上绝对优势,维护庞大的殖民帝国,竭力主张削弱德国的海军,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要求德国支付战争赔款;为了防止法国势力过分膨胀,又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实际是“势力均衡”政策)法国法国力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要求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

意大利意大利希望扩大领土日本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②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由于列强各自的目的不同,因此,在相关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矛盾斗争。

巴黎和会主要讨论的是欧洲和世界霸权问题,所以,矛盾斗争主要发生在英法美三国之间。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1、确立:通过巴黎和会(1919年1~6月)和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建立了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2、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

3、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4、维护工具:国际联盟(英、法操纵)。

5、影响:(1)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2)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

6、有损中国利益的条约:《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7、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给人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共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二、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1、背景: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经济、军事实力强大,苏联成为唯一能与之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正式形成: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4、结束标志: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5、主要内容:处置德、日等战败国;重新确立战后欧、亚政治地图。

6、维护工具:联合国7、评价:两极格局以美苏实力均势为基础,实质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1、出现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称霸世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一、本专题的主要知识15~17世纪,欧洲经济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侵略等方式快速发展,欧洲国家为争夺殖民地的控制权进行了数百年的战争,最终英国崛起成为日不落的帝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但各国经济发展仍不平衡。

引发两次世界大战。

20世纪中后期,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平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世界经济格局逐渐走向为全球化。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社会中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格局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新航路开辟后的经济格局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开始向外殖民侵略,开始了他们的原始资本积累。

1600年英国建立东印度公司,克莱武是其中英国的代表。

经过几百年在印度及其他殖民地的疯狂掠夺和剥削,英国积累了庞大的资本力量,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除英国外,荷兰、法国等国家也组织了同样的殖民掠夺公司在印度进行殖民活动,对印度传统生产方式产生了毁灭性的冲击。

最终英国击败其他国家,英国称霸了世界(日不落帝国)。

二、20世纪初期的经济格局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力的应用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力,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但它同时也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格局两次世界大战使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发展几乎停滞不前,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不断变化,殖民地的利益被重新分配,但世界经济格局并未发生重大变化。

1917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标志着世界上一个崭新的经济类型的诞生,也标志着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其并未改变当时的经济格局。

苏联诞生后,由于战争对苏联经济的破坏等诸多因素,苏联被迫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苏联开始在列宁的领导下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20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格局

20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格局

经济评论1997年第3期20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格局郭吴新 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时期。

在这40多年中,发生了近代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并最终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空前加剧,世界经济从19世纪中叶的英国单极格局进一步演变成20世纪初期的第一次多极格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经济政治矛盾极度尖锐化,终于导致了第一次大战。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巨大变化首先是第二次技术革命的迅速开展。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继工业革命即第一次技术革命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第二次技术革命。

近代物理学、化学等的发展,包括经典热力学理论体系和电磁学的建立,以及门捷列夫化学原素周期率的提出,为这次技术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次技术革命是以炼钢、电力、化工和石油采用为主要标志的技术革命。

1856—1877年,贝赛麦炼钢法、马丁的平炉炼钢法和托马斯炼钢法相继问世,为机械工业等提供了比铁质量更优的、品种日多的金属材料,使整个工业生产进入了“钢铁时代”。

德国人西门子先后发明自激式发电机(1866年)和电动机(1878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照明系统(1870年)和大型直流发电机(1880年),法国人德普勒又成功地进行了高压直流输电实验(1882年),这些成就开辟了电能运用及电力工业的新纪元。

恩格斯和列宁对此有很高评价。

恩格斯指出:“蒸汽机教我们把热能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利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使一切形式的能——热、机械运动、电、磁、光——互相转化,并在工业中加以利用。

循环完成了。

”¹列宁则称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最新的技术成就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一个工业部门。

”º另一重要的新能源是石油,1859年美国第一口油井钻探成功, 1906年俄国铺通了第一条输油管,这些标志着石油的开采和输送进入新时代,并为内燃机、汽车、拖拉机、飞机等的发明采用创造了前提条件。

三次世界格局

三次世界格局

【专题四】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格局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0世纪初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等阶段。

国际体系的大变化也反应了国际关系中心舞台的几经转移。

一、三次演变:★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二战前)1、形成背景: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按照战后力量对比制裁战败国,重新瓜分世界,划分欧、亚政治版图,调整在欧洲、亚太地区而建立的新的国际秩序。

2、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3、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4、实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政治和争霸战争的产物,是协约国分赃的产物。

5、存在矛盾:法德(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矛盾,英法争夺欧洲霸权的矛盾,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美英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为一战后初期世界最主要的矛盾)6、评价:①它维持了战后和平,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推进了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②该体系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它没有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

随着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战胜国分赃不均的矛盾,以及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注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的命运。

★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90年代初)1、形成背景:是二战以来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2、形成:雅尔塔会议形成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初见端倪;1949年成立的和1955年成立的标志着和对抗的两极格局形成。

20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格局

20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格局

经济评论1997年第3期20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格局郭吴新 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时期。

在这40多年中,发生了近代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并最终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空前加剧,世界经济从19世纪中叶的英国单极格局进一步演变成20世纪初期的第一次多极格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经济政治矛盾极度尖锐化,终于导致了第一次大战。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巨大变化首先是第二次技术革命的迅速开展。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继工业革命即第一次技术革命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第二次技术革命。

近代物理学、化学等的发展,包括经典热力学理论体系和电磁学的建立,以及门捷列夫化学原素周期率的提出,为这次技术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次技术革命是以炼钢、电力、化工和石油采用为主要标志的技术革命。

1856—1877年,贝赛麦炼钢法、马丁的平炉炼钢法和托马斯炼钢法相继问世,为机械工业等提供了比铁质量更优的、品种日多的金属材料,使整个工业生产进入了“钢铁时代”。

德国人西门子先后发明自激式发电机(1866年)和电动机(1878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照明系统(1870年)和大型直流发电机(1880年),法国人德普勒又成功地进行了高压直流输电实验(1882年),这些成就开辟了电能运用及电力工业的新纪元。

恩格斯和列宁对此有很高评价。

恩格斯指出:“蒸汽机教我们把热能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利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使一切形式的能——热、机械运动、电、磁、光——互相转化,并在工业中加以利用。

循环完成了。

”¹列宁则称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最新的技术成就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一个工业部门。

”º另一重要的新能源是石油,1859年美国第一口油井钻探成功, 1906年俄国铺通了第一条输油管,这些标志着石油的开采和输送进入新时代,并为内燃机、汽车、拖拉机、飞机等的发明采用创造了前提条件。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是怎样的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是怎样的

• 【12】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 回溯[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14
谢谢观赏!
垄断表现形式
• 卡特尔: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瓜分销售市场 建立的垄断同盟。 • 辛迪加: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统一销售商品 和采购原料建立的垄断同盟。 • 托拉斯:由许多生产同类商品或产品有密切联 系的企业合并组成的大垄断企业。 • 康采恩:以实力最雄厚的大垄断企业为核心而 形成的多部门的垄断集团。 • 原因在各国的表现: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和历 史条件不同,垄断组织发展的程度和形式也有 所不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垄断 的客观必然性
• • • • 1、有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 2、有利于资本的集中和输出。 3、有利于形成聚集的经济效果。 4、有利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 群体。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具有 一定的创新精神,能够进行各种冒险活动,善 于进行技术和制度的创新.
垄断优点
• 垄断组织产生后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 展。 • 垄断组织形成后, 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大,资金 更加雄厚, 生产的盲目性减少, 经营管理得到 改善, 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科学技术的研 究也更有组织、有计划, 新的研究成果更加 迅速用于生产之中。
垄断缺点
• ( 1) 经济方面,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 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家通过控制某部门生产进 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为自己攫取了更高额的利 润。 • ( 2 ) 政治生活, 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了垄断 组织的代表者。 • ( 3 ) 对外方面, 垄断组织的形成推动了殖民扩张, 它 们要求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及原料供应地, 也要求扩 大资本输出地。因此, 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 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①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非洲的秩序②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③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④维护工具:国际联盟⑤评价:a、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b、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

它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不会长久,必将崩溃。

二、两极格局(1945—1991年)美国的“冷战”政策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1、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提出了“冷战”政策。

2、美苏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3、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①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战。

杜鲁门主义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②经济:制定了马歇尔计划;③军事: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冷战政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随着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苏联也采取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与之对抗,导致了世界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5、美苏争霸以及霸权主义政策给世界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争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使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25
20
15
10
5
0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国家
1913年英191法3年美英法德美德殖殖民民地地面积面积
4000
3500
3000
殖民地面积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国家
项目
英 法 德美
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43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4.6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4 2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1、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 殖民体系确立。
2、后期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对外扩张,渴望重 新瓜分世界
1、欧洲列强之间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军备竞赛是指和平时期敌对国家或潜在敌对国家互 为假想敌、在军事装备方面展开的质量和数量上的竞赛
列强:1、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经济的发 展要求占有更多的殖民地,但亚洲已基本 瓜分完毕,美国又不允许其他国家涉足拉 美,非洲成为列强争夺的主要对象 2、15世纪开始对非洲进行殖民侵略,沿岸 建立殖民据点 3、西方列强先进发达 4、探险家已基本完 成了对非洲内陆地区的地理探险活动,为 进一步殖民提供了可能…… 非洲:1、资源丰富 2、战略位置优越 3、早期殖民侵略导致长期落后……
乌克兰危机 利比亚内战
叙利亚 伊拉克危局
局部战争,总体和平
巴以冲突
世界格局
所谓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 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 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 格局,军事格局等.

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

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

4.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组织 :共产主义者 同盟 5、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 组织
专 题 感 悟
1.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变化,前两 次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两次世界大战有直接关系。第三次政 治格局的变化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有关,它是冷战的产 物。 2.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建立在强国主导的前提 下,历来体现了强权政治。多极化格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 发展,但也面临危机和挑战,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 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各国面临的主要任务。 3.冷战虽已结束,但冷战思维一直在延续,面对 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遏制中国的因素在增强,因此内强 实力,外显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维护世界和平和国家利 益是当务之急。
10、中国应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综合 国力;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劳动者的 素质; (3)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 事务; (4)反对霸权主义,妥善解决各类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11、中国在积极推动多极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1)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实际行动稳定亚洲和世界经济秩 序。 (2)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发 展。 (3)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推进经济全球化趋势。 (4)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负责任的行动维护世界 和平与发展,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四、近现代国家关系发展过程中重 要的国际组织
1.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先后形成的三组对立的 军事政治集团:一战时期: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二战时期:轴心国集团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冷 战时期:北约和华约。 2.战后维护和平组织:一战后:国际联盟;二 战后:联合国。 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不同作用:国际联盟成立后 被英法等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所操纵,成为维护一 战后帝国主义统治秩序的工具;而联合国在二战 后特别是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在维护 国际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与交往等方面发挥重要 作用。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教学设计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实验中学包锡照叶众喜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20世纪的世界格局,知道20世纪初一些主要的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并理解一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的原因与表现。

2.知道列强在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过程中,形成了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欧洲两大敌对军事集团的主要成员及其形成过程与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观看视频,收集历史证据,探索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及影响;运用对比方法,了解列强拥有殖民地的大小和实力的变化,从而理解列强矛盾的原因,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指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通过查找维新派的活动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学习历史,了解一战前的世界局势,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2.难点:英德矛盾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打通时空隧道,再现历史抉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世界格局)六、教学反思首先,将教材内容问题化。

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

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

其次,将教材内容结构化。

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

学生的认识结构是由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

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世界经济概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格局变化

世界经济概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格局变化
• 17世纪末各国农业和人口下降,荷兰的 商业地位受到打击,依靠商业建立起来 的霸主地位丧失,让位于工业强国—英 国。
(二)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 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末大约300年时间里,英 国社会经济发生深刻变化。
• 圈地运动为工业发展准备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 以毛纺织业为主的工场手工业,为过渡到机
1、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和世界贸易萎缩
• (1)经济增长缓慢 • 世界战争12年。一战使世界工业生产下降
12.3%;二战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4.76%,但 国民收入的60-70%用于军费开支。 • 危机和萧条12年,其中1929—1933年的危机, 使世界工业下降了37.2%,主要工业国至少倒 退10年,多则几十年, • 1924—1929年经济高涨,世界工业生产较战 前增长了45%。
• 1602年荷兰成立了东印度公司。该公司 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享有特权。它垄 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拥有东南亚的种 植园,将东方产品---香料、火兰、蓝靛、 棉花、蔗糖和木材销往欧洲
• 1621年成立西印度公司,进行欺诈性贸 易、海盗抢掠和奴隶贸易。
• 17世纪中叶,荷兰的海外势力超过了西 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欧洲最大的殖民强 国。商业繁荣,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 工业超过其他国家。首都阿姆斯特丹是 世界经济中心和国际信贷中心。
器大工业准备了物质条件 • 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准备了政治条件 • 战胜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取得海外霸权 • 以印度和北美为中心进行殖民扩张、掠夺。
• 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19世纪30、40年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处于工业、贸易、金融和海运中心地位。
• 1870年工业生产占世界32% • 1870年拥有的商船吨位占世界第一位。 • 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 向欧美和殖民地资本输出

20世纪3次世界格局的演变

20世纪3次世界格局的演变

要求粘贴到课本94页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重大的变动。

指出这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合史实说明当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三次变动: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1922年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形成美苏两极格局;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中国地位:1、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下。

2、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要求粘贴到课本94页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重大的变动。

指出这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合史实说明当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三次变动: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1922年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形成美苏两极格局;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中国地位:1、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下。

2、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20世纪初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的状况和趋势,分析其历史成因和影响;学习非欧洲国家的崛起现状,理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国在军事、经济、政治上的竞争挑战。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过程与方法:利用投影仪、板书、视频学习20世纪初欧洲列强的发展情况,以及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欧洲各国后期的军事竟备赛又是怎样发生的?对各国的发展,欧洲局势的变化有什么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学习历史,了解一战前的世界局势,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美国和日本在20世纪初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对欧洲优势地位的冲击。

德国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目的是什么?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是什么?
难点:军事竟备赛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一战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
19世纪末,美国南北战争后,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美国经济的发展和“新显然天命论”扩张思潮的泛滥,推动美国势力的向外扩张。

同样的,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迅速增强,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日本先后在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获胜,助长了国内军事激进分子的野心,再加上吞并朝鲜扩大了版图,使得日本军事力量进一步加强,经济得到发展。

所以,崛起后的日本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积极参与对世界的瓜分。

统一后的德国在战胜了法国的基础上,不满于国际现状,迫切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进而挑起了后来的一系列战争。

二、军事竞赛和两大对立军事集团
1、帝国主义的矛盾:主要有法德、英德、俄奥三对基本矛盾。

其中主要矛盾是英德矛盾。

(思考原因),矛盾根源是经济上的霸主地位与政治上殖民地的拥有地位不对称(即经济
政治发展不平衡)。

最终导致了两国在军事上的竞赛,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被研发出来,这些都为后来的一战爆发建立了条件。

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指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和枋心国分别是哪些国家?
答:三国同盟:德、意、奥匈,最终形成1882年,核心国是德。

三国协约:英、法、俄,最终形成于1907年,核心国是英。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疯狂扩军备战、激烈争夺,战争危机日益严重。

三、畅所欲言,探究讨论
1、从英法美德等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2、想一想,20世纪初战争危机日益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3、资本主义国家的迅猛发展为亚洲、非洲各国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小结
总结全文,布置课后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