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工业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核算方法
工业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核算方法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为了了解工业的发展状况和评估工业的经济效益,需要进行统计指标的解释和核算。
本文将对工业主要统计指标的含义进行解释,并介绍其核算方法。
一、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是指一定时间内工业部门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货币价值总和。
它是衡量工业生产规模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核算方法是通过统计工业部门的生产总值(GDP)和行业内各产品的产量和价格来求得。
二、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所增加的货币价值。
它是衡量工业部门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核算方法是通过统计工业部门的总产值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消耗量来求得。
三、工业利润工业利润是指工业部门在一定时间内所获得的盈利金额。
它是衡量工业部门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核算方法是通过统计工业部门的收入和成本来求得。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用于购买、建设和改建固定资产的资金投入。
它是衡量工业部门发展和扩大投资的重要指标。
核算方法是通过统计工业部门投资项目的资金投入情况来求得。
五、工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是指工业部门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电能。
它是衡量工业部门能源消耗状况的重要指标。
核算方法是通过统计工业部门的用电设备数量和使用时间来求得。
六、工业就业人数工业就业人数是指工业部门在一定时间内所雇佣的劳动力数量。
它是衡量工业部门劳动力投入的重要指标。
核算方法是通过统计工业部门的职工人数和劳动合同签订情况来求得。
七、工业企业数量工业企业数量是指工业部门所拥有的企事业单位的数量。
它是衡量工业部门发展规模和结构的重要指标。
核算方法是通过统计工商登记注册的工业企业数量来求得。
以上所介绍的是工业主要统计指标的解释及核算方法,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准确统计和分析,可以对工业部门的发展情况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估,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推动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经济效益指标:主要用于衡量企业的全面经济效益。
这些指标包括:投入产出比率、总资产收益率、总利润率、营运现金流、税后利润等。
2.经营效率指标: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指标,主要有:资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成本控制率等。
3.市场表现指标:衡量企业市场营销成果的指标,主要有:产品市场
份额、客户满意度、销售渠道利用率、产品销售毛利率等。
4.人力资源指标: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的指标,有:员工满意度、
员工离职率、队伍素质水平、培训投入与绩效等。
5.财务状况指标: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偿债能力、营运资本比率、营运费用比率等。
6.工作质量指标:衡量企业工作质量情况的指标,主要有:产品质量
指标、产品可靠度指标、产品成本控制指标、产品交付指标、产品服务指
标等。
7.管理指标: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指标,主要有:决策效率、决策准
确率、项目执行精度、项目完成率、部门工作效率等。
8.技术创新指标:衡量企业技术创新的指标。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情况说明
1.企业经济效益的标准主要有哪些从企业角度讲,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够带动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客户分销商等整个供应链的经济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从社会角度讲,一个大环境的状态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深远的影响。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盈利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用公式表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C+V+M)/C+V其中C代表消耗原材料价值;V代表工人工资;M代表利润。
切忌只根据一个因素就来判断经济效益的高低。
它始终是两个因素的比例关系。
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利润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利润是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
可见,利润是一个绝对数,而经济效益是一个相对数企业利润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
只有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利润才是经济效益的提高。
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利润总量,一个是生产成本。
企业利润增加,并不一定表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在这里存在三种可能的情况:如果利润增长幅度大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这说明经济效益提高了;如果是同比增长,则经济效益不变;如果利润增长幅度低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经济效益降低了。
劳动生产率发展速度如果企业经济效益高,意味着它获得的经济利益相对就多,这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因此,企业经济效益高,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速度。
但是,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不一定高。
如果经济发展速度快,而劳动产品有用程度不高,或者劳动消耗大,则经济效益并不好。
如果发展速度快,有用劳动成果大,劳动消耗小,则经济效益就好。
新型工业化科技含量高与经济效益好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有着深刻的统一性。
新型工业化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要求,实际上就是要求工业化生产应充分运用高科技,同时又尽可能减少对原材料与能源的消耗,以达到工业产品品质的高智能化和经济效益的高水平的统一。
工业经济主要指标解释
名词解释:工业轻工业重工业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净值流动资产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产品销售利润利润总额应交增值税利税总额总资产总负债所有者权益净资产主要经济指标: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销售利润率销售净额工业中间投入工业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具体包括:(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如采矿、晒盐、森林采伐等(但不包括禽兽捕猎和水产捕捞);(2)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粮油加工、食品加工、轧花、缫丝、纺织、制革等;(3)对采掘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炼铁、炼钢、轧钢、化工生产、石油加工、机器制造、木材加工等,以及电力、自来水、煤气的生产和供应等;(4)对工业品的修理、翻新,如机器设备的修理、交通运输工具的修理等。
轻工业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
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两大类:(1)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轻工业。
主要包括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缝纫、皮革和毛皮制作、造纸以及印刷等工业;(2)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
主要包括教体育用品、化学药品制造、合成纤维制造、日用化学制品、日用玻璃制品、日用金属制品、手工工具制造、医疗器械制造、文化和办公用机械制造等工业。
重工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
按其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可以分为下列三类:(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
包括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业;(3)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
工业企业统计指标全解
工业企业统计指标全解一、企业规模指标企业规模是衡量企业经营规模大小的关键指标之一、常用的企业规模指标有从业人数和企业数量。
1.从业人数: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雇佣的总人数。
从业人数可以衡量企业对就业的贡献,并反映企业生产规模的大小。
2.企业数量:指特定地区或全国范围内的工业企业总数量。
企业数量反映了一些地区或国家工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二、产值指标产值是衡量企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产值指标可以通过统计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销售额等来分析企业的经济活动规模和水平。
2.销售额:是指企业销售的产品数量乘以产品的单价所得到的值。
销售额可以反映企业产品的销售情况和市场竞争力。
三、利润指标利润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核心指标之一、利润指标可以通过统计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成本等来评估企业的盈亏情况和经营状况。
1.利润总额: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全部利润。
利润总额可以反映企业盈亏的总体状况和经营能力。
2.净利润: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扣除各项费用后的纯利润。
净利润是评估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可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四、资产负债表指标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的财务报表。
通过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指标可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稳定性。
1.资产总额:指企业所有的资产价值的总和。
资产总额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规模和财务实力。
2.负债总额:指企业所有的债务总额。
负债总额可以反映企业的债务承担能力和财务风险。
五、财务指标财务指标是衡量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指标之一、常用的财务指标包括资产收益率、利润率和偿债能力等。
1.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利润与资产总额之间的比例关系。
资产收益率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和盈利能力。
2.利润率:是指企业的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
利润率可以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盈利能力。
3.偿债能力:指企业清偿债务的能力。
常用的偿债能力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可以评估企业在面临债务支付压力时的债务偿还能力。
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体系
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体系企业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所消耗和占用的社会劳动与实现的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之的比较关系。
简而言之,就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比。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现状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执行,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系统的审查分析,对照一定的标准客观评价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和潜力,确定其经济管理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审计活动。
然而,目前我国审计理论和实践工作中没有可用的统一的经济效益审计指标评价体系,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评价缺乏成熟、明确的专业指南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衡量审计对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很难统一,甚至同一项目会有多种不同的衡量标准,而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差别。
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时,评价标准单一、多重视定量评价等情况,造成了经济效益审计结果不全面、准确性差。
(二)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与客观性评价标准是关于经济效益审计能否深入有效进行的最直接的因素,是完整意义上的经济效益审计必不可少的技术要件,其功能在于为保证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的一致性和可观性提供指导。
没有科学可行的经济效益评价标准就不能科学地衡量经济效益的高低,审计人员就无法作出经济效益高低、优劣的结论,无法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也无法监督评价活动中存在的损失浪费现象和只顾本单位微观效益,而忽视国家宏观效益的情况的发生。
一、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内涵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即工业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物质效用。
经济效益,即人们在经济方面得到的利益,它是通过资金、成本、税收、投资收益等价值形式反映,它主要通过价值形态方面综合统计指标和财务指标综合反映和评价。
物质效用,是指对社会具有的效用,它是通过生产的产品劳动量、品种、质量、服务来满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各种需要,它主要从使用价值形态方面来考察评价。
效益类指标
效益类指标是衡量组织、项目、投资或活动成果的一种定量或定性评估标准,主要关注的是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方面的产出与收益。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效益类指标:
1.经济效益指标:净利润率:净利润与总收入的比率,衡量企业盈利能力。
投资回报率(ROI):衡量投资产生的净收益与其成本的比率。
毛利率:销售收入减去生产成本后的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总资产收益率(ROA):衡量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
2.环境效益指标:碳排放减少量:项目实施前后对比,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能源效率提升率:新技术或新措施应用后,能源使用效率相较于之前的改善程度。
资源回收利用率:废弃物或副产品回收再利用的程度。
3.社会效益指标:就业机会创造:项目或政策实施后新增的就业岗位数量。
生活质量提升:通过问卷调查、满意度测评等方式评估社区居民生活品质的改善程度。
教育普及率提高:衡量教育项目的覆盖面和参与人数的增长。
公共服务改善:如公共卫生、交通出行等方面的改善程度。
4.综合效益指标:成本效益分析:通过比较项目或政策的总成本与总效益,得出的成本效益比。
影响力投资回报率(SROI):社会影响力投资中,考虑了货币和非货币收益的综合回报率。
效益类指标在企业管理、公共政策评估、投资项目论证等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决策者衡量活动的效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
工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
一、经济效益类
1、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指标,它反映企业受到市场的认可程度,而且它是计算企业利润的基础指标。
2、利润:利润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最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企业实现经济收益的额度。
3、成本效益:成本效益也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经济收益以及节约成本的程度。
4、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考察企业资金的流动情况,衡量其利用资金的效率和效益。
5、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以及实现经济收益的效率。
6、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企业在市场上的份额情况,考察企业在竞争中的实力。
二、绩效目标类
1、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衡量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企业产品质量的水平,考察企业生产的质量。
2、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度是衡量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企业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考察企业的服务力量。
3、市场开发:市场开发是衡量企业绩效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企业的市场开发能力,考察企业在市场开发中的表现。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七项指标组成的新体系 ,即: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
指标的选择和设置,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产出效率、产销衔接等六个方面情况。
( 1)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集中体现,也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
计算公式为: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 平均资产总额× 12 ÷ 累计月数× 100% ( 2)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映企业净资产的变动状况,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
计算公式为:资本保值增值率(%)=报告期期末所有者权益÷ 上年同期期末所有者权益× 100%( 3)资产负债率:该指标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又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
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 l00%( 4)流动资产周转率: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的周转次数,它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反映资金利用效果和再生产循环的速度。
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产品销售收入÷ 全部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12 ÷ 累计月数( 5)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全部生产投入与实现利润之比,既反映工业投入的生产成本及费用的经济效益,也反映企业降低成本所取得的经济效益。
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 成本费用总额× 100%式中成本费用总额指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总和。
( 6)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平均每个职工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工业生产最终成果,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
其计算公式为: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工业增加值÷ 全部从业人员人数× 12 ÷ 累计月数。
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的内容及计算公式
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的内容及计算公式1、总资产贡献率。
该指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
计算公式为: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2÷累计月数×100%其中:税金总额为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与应交增值税之和;平均资产总额为期初期末资产总计的算术平均值,期初总计确定为2月末的资产总计。
2、资本保值增值率。
该指标充分反映企业资产的变动情况,就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
计算公式为:资本保值增值率(%)=报告期期末所有者权益÷上年同期期末所有者权益×100%3、资产负债率。
该指标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也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
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4、流动资产周转率。
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次数,反映投入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
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平均值余额×12÷总计月数5、成本费用利用率。
反映工业投入的生产成本及费用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反映企业降低成本所取得的经济效益。
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利用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其中:成本费用总额为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之和。
6、全员劳动生产率。
该指标充分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益和劳动资金投入的经济效益。
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职工平均值人数×12÷总计月数其中: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上年工业增加值率为7、产品销售率。
该指标反映工业产品已销售的程度,是分析工业产销衔接情况,研究工业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产品销售率为(%)=工业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100%8、新产品产值率。
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分析
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分析摘要: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按行业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运营能力、生产效率、赢利能力和销售能力是构成企业综合经济效率的重要因素,其中运营能力偏低是阻碍行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工业企业;因子分析;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衡量经济活动的最终指标,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国家竞争力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一)企业经济效益的概念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比值,即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用公式表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 生产成本。
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主要依靠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分析,实质就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赢利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的评价。
从生产经营角度分析,经济效益可用资产报酬率、权益报酬率等指标反映;从物化劳动效果角度分析,经济效益可用销售利税率、成本费用利税率、固定资产生产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反映;而从活劳动效果角度分析,经济效益可用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利税率等指标反映。
这些指标大多是依据财务报告数据计算出来的。
(二)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经济效益因素分析,一是从资金占用和资金周转的角度,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资金因素;二是从原材料、工资、费用等支出角度,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成本因素。
此外,还要把企业自身的微观经济效益与全社会的宏观经济效益联系起来,把当前的经济效益与长远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1995年财政部公布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10项指标,国家统计局1998年制定了一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含有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和资产负债率七大指标,改变了过去采用产值和产量等单一指标考核的状况;2002 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国家计委制定了关于《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28 项指标。
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统计指标
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统计指标引言工业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评估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定相应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而生产情况统计指标则是评估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的重要工具,通过统计数据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率、产能利用率、产品质量等关键指标,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统计指标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产能利用率、产品质量等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分析这些指标对于评估工业企业生产情况以及制定相应政策的意义。
1. 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生产总值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价值总和。
在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统计中,生产总值常被用作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
计算方法:生产总值的计算可以采用支出法、产出法和收入法等不同方法,其中最为常用的是产出法。
产出法计算生产总值主要考虑工业企业直接生产的价值。
生产总值的意义:生产总值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生产总值的统计,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生产的总体规模和变化趋势,为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2. 工业增加值(Industrial Added Value)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总体增值金额。
它是衡量工业企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
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的计算一般采用产出法,即通过减去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和原材料的价值,得到最终产品的净增值。
工业增加值的意义:工业增加值可以反映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效益水平。
通过工业增加值的统计,可以了解一个工业企业或整个工业部门的总体发展情况,比较不同企业或不同地区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效益水平。
3. 产能利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产能利用率是指工业企业实际生产能力与理论最大生产能力之间的比率。
它是评估工业企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状况的重要指标。
常用经济评价指标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评价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评价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与生产经营成果的比较。
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评价和分析研究,提供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报告,为工业企业乃至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评价主要指标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即产出效率指标、运营效率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和社会贡献指标。
(一)产出效率指标(1)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通过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要素投入,所产生的效益,是生产经营活动好坏的重要指标。
全员劳动生产率,该指标反映工业企业人力资源投入的产出水平。
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工业增加值/职工平均人数)×(12/累计月数)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年度指标。
计算月度全员劳动生产率时,应将工业增加值换算成全年值,职工平均人数为累计平均数。
(2)成本费用利润率该指标反映工业生产成本费用投入实现的利润。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式中,成本费用总额为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之和。
(3)资金利润率该指标反映企业资金运用的收益能力,是分析资金投入效果的主要指标。
资金利润率(%)=利润总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4)工业增加值率该指标反映企业新创造的价值和工业生产降低中间消耗的情况。
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应交增值税)×100%(二)运营效率指标(1)工业产品销售率资产运营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本增值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综合反映。
通常以资产周转速度反映资产利用状况,以资产利用效率反映资产利用结果。
工业产品产销率,该指标反映工业产品已实现销售的程度。
工业产品销售率(%)=现价工业销售产值/现价工业总产值×lOO%(2)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该指标反映工业企业投入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计算方法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计算方法1.生产效益生产效益是指生产活动所达到的产出和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反映了资源的利用程度和生产效率的高低。
计算生产效益常用的方法有: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单位产品水耗、单位产品耕地使用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和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得。
2.资本利用效益资本利用效益是指企业或国家在生产活动中所投入的资本的利用程度。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每万元固定资产产值、每万元固定资产利润、每万元销售收入等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了资本投入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经济效益,是衡量资本利用效益的重要依据。
3.资源效益资源效益是指资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衡量资源利用合理程度的重要指标。
计算资源效益的方法主要有:能源效益、水资源效益、土地利用效益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资源利用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对于评价工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计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时,可以采用指标加权平均法。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给每个指标分配一个权重值,反映其在综合指数中的重要性。
2.收集各个指标的数据。
根据所选定的指标,收集相应的数据,包括生产效益、资本利用效益和资源效益等方面的数据。
3.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
由于各个指标的单位和数量级可能不同,需要将其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得各个指标的取值在0到1之间。
4.计算各个指标的加权平均值。
根据指标的权重和归一化后的数值,计算出各个指标的加权平均值。
5.综合各个指标的加权平均值。
根据各个指标的加权平均值,计算出工业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数。
6.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对计算出的综合指数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评估工业经济效益的水平和状况,为制定政策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总之,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生产效益、资本利用效益和资源效益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通过采用指标加权平均法,可以客观评估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效益状况,为进一步改善工业经济效益提供科学的指导。
工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
工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于1998年起在全国正式实行。
新工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依照具有宏观导向性、科学合理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形成了由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7项指标组成的新体系,指标的选择和设置,反映了企业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产出效率、产销衔接等方面的情况。
各项指标的涵义和计算方法为:(1)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集中体现,也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
计算公式为: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2÷累计月数×100%(2)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映企业净资产的变动状况,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
计算公式为:资本保值增值率(%)=报告期期末所有者权益÷上年同期期末所有者权益×100% (3)资产负债率:该指标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又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
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l00% (4)流动资产周转率: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的周转次数,它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反映资金利用效果和再生产循环的速度。
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产品销售收入÷全部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2÷累计月数(5)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全部生产投入与实现利润之比,既反映工业投入的生产成本及费用的经济效益,也反映企业降低成本所取得的经济效益。
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式中成本费用总额指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总和。
(6)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平均每个职工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工业生产最终成果,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
1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1.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1.1 收入和利润在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工业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是最直接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指标之一。
收入主要来自于产品销售,包括销售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部分。
而利润则是收入与成本的差额,包括销售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
工业企业要保持健康的发展,必须注重提高收入和利润水平。
1.2 投资和资产投资和资产是工业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企业实力和潜力的重要指标。
投资主要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两种,前者是为了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而进行的长期投资,后者则是为了满足企业日常经营需要而进行的短期投资。
资产则是企业拥有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等。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安排投资,提高资产效益。
1.3 员工和工资员工是工业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之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辛勤付出。
工业企业要保持良好的人力资本,必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保障员工权益,提高员工素质。
工资则是员工对企业的直接回报,是企业维持稳定的重要保障之一。
企业应该根据员工的表现和贡献,合理确定工资水平,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
1.4 质量和技术质量和技术是工业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最关乎企业长远发展的指标。
质量体现了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水平,是企业获得客户信任的重要保证;技术则是企业不断创新和更高效的生产手段,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工业企业要不断提高质量和技术水平,加强研发力度,推动技术创新,才能确保永久立足于市场中。
1.5 税收和社会责任税收是工业企业必须履行的重要义务,也是企业对社会的直接贡献之一。
工业企业要严格遵守税收法规,认真缴纳各类税费,做到合法合规经营。
同时,企业还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环境、公益事业等方面的问题,积极为社会作出贡献,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工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经济指标的支撑,以上所列举的收入和利润、投资和资产、员工和工资、质量和技术、税收和社会责任等指标,是工业企业了解自身经营情况、制定合理经营策略、持续发展的核心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1、工业增加值
是指在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活动中新增加的价值,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的实际水平,是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二是收入法,亦称要素分配法。
2、轻工业
指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又分为两大类:
(1)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轻工业。
主要包括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缝纫、毛皮制作、造纸以及印刷等工业。
(2)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
主要包括文教用品、工艺美术用品制造、化学药品制造、合成纤维制造、日用化学制品、日用玻璃制品、日用金属制品、手工工具制造、医疗器械制造、文化和办公用机械制造等工业。
3、重工业
指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工业,按其生产和产品用途可以分为采掘(伐)工业、原料工业、制造工业。
4、工业生产指数
是根据报告期各种代表产品产量与基期相比计算出个体指数(产品产量的发展速度,各种产品均以百分比表示,排除计量单位不同难以综合的因素),然后用衡量各种产品在工业经济中重要性不同的权数,加权平均计算各工业产品的综合发展速度。
用工业生产指数是为了排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目的是为了反映各种产品物质的综合变动程度。
5、工业产品销售收入
是指企业销售产品的销售收入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取得的业务总额,包括企业的工业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工业性作业等产品的销售所得的收入。
6、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
是指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和利润总额三项之和。
7、总资产贡献率
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
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8、资产负债率
该指标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也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
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9、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与成本费用之比,是反映工业生产成本及费用投入的经济效益指标,同时也是反映降低成本的经济效益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
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10.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要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完整性和保全性。
资本保值增值率=100%,为资
本保值;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00%,为资本增值。
计算公式: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11.工业资金利税率
反映每单位(通常是每万元)资金所提供的利润税金额。
它是考察和评价部门或企业资金运用的经济效益,分析资金投入效果的主要分析指标。
计算公式:
资金利税率(%)=报告期累计实现利税总额÷(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00%
12.销售收入利税率:
反映企业的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又反映企业贡献程度,因为企业实现利税是全部上交国家,实现利润除上缴所得税后,国家作为国有企业投资者还参与税后利润分配,参照值一般在15%以上为宜。
计算公式为:
销售利税率=利润总额/销售净收入×100%
13.全员劳动生产率
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
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
数值超高说明企业生产效率超高。
目前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来计算的。
国家确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标准值为16500元/人。
计算公式为: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14、工业增加值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反映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
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现价)×100%
15、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指在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次数,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
计算公式为: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产品销售收入/全部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16、产品销售率
指报告期工业销售产值与同期全部工业总产值之比,是反映工业产品已实现销售的程度,分析工业产销衔接情况,研究工业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程度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
产品销售率(%)=工业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现价)×100%
17、各单位的从业人员
指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
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
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各单位的从业人员反映了各单位实际参加生产或工作的全部劳动力。
18、在岗职工
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19、职工工资总额
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工资总额的
计算原则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
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以及其他根据有关规定支付的工资,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按国家规定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还是未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包括在工资总额内。
20、职工平均工资
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
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
职工平均工资=报告期实际支付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21人工成本利润率
是人工成本结构性指标之一,是指人工成本总额与利润总额的比率。
它反映了企业人工成本投入的获利水平。
人工成本利润率=(利润总额/人工成本总额)×100%
该指标表明,在企业新创造价值当中,从业人员直接和间接得到的全部报酬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
在同行业企业中,人工成本利润率越高,表明单位人工成本取得的经济效益越好,人工成本的相对水平越低。
而对企业主管部门来讲,人工成本利润率的变动趋势,基本可以说明企业经营状况环境的变动趋势。
如果人工成本利润率下降就应分析其原因,如果由于产品卖不出去,就应尽快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如果是因为原材料涨价或人工成本过快增长,就应采取措施,努力降低物耗成本或人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