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金结构共19页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老王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老王ppt课件

再从深层次上说,作者的这种“愧怍”并不仅仅是出于她的善良,或 是对不幸者的同情,而是在严厉地自我审视和剖析后,清楚地看到双方 感付出的不对等而产生的。如果说以前作者对于老王多少有一种居高临 的同情和怜悯,那么此时此刻,她已经开始仰视老王那纯净的心灵。作 的这种自我审视与自省,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坦荡而真实 灵魂。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杨绛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略有改动。这是一 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从前跟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 作者夫妇被认作“反动学术权威”,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文中的 户”老王在此间也受到牵连。但这并没有影响老王对作者夫妇的尊敬和关心 和作者身上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辉给刚刚从动乱中挣扎出来的人们以希望和信




课文第3自然段写老王的生理残疾,还 介绍了人们对老王的态度。别人如何对待 王?
• 1、不愿坐他的车; • 2、叫他“老光棍”; • 3、恶意地揣测他眼睛瞎掉的原因。

身体之苦:弯腰曲背,瞎眼残年。 生活之苦:塌败小屋,三轮为生。 精神之苦:孤独无亲,备受轻视。
3.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哦,老王 •岁月侵蚀你的肌骨 •病魔纠缠着你的心脏 •就是全身直僵 •也要把香油和鸡蛋 •带着身体的最后一点余温 •把感恩送进他人的心房
精读细读 揣摩语言
比较下边每组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每组的第一句在表达 处。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10 老王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在我们身边有着很多生活艰难但心灵美好的人,他们平凡、普通 不引人注意也不被人注意,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8 木兰诗-课本插图写作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8 木兰诗-课本插图写作

【笔尖下的课本插图】
《木兰诗》课本插图写作
请仔细观察《木兰诗》中课本插图,关注图中的细节,如人物的表情、外貌特征等,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幅插图。

(一)
作者:七(3)班王奕冰木兰将战于沙场,方欲驾马敌胡骑。

但见:威风凛凛,器宇轩昂。

头戴红缨帽,身著白战袍。

女儿身中男儿心,巾帼肚里丈夫肠。

身披黄金甲,脚踏皮革靴。

臂挽三尺长弓,背倚金戈铁马。

粉面含笑不露春,战场杀敌不留情。

(二)
作者:七(3)班林家辉她傲然立于黑山之巅,健壮的战马在她身旁嘶鸣,仿佛也在为主人倍感骄傲。

她扫视着这似雪的大漠,自己的部队已大溃敌军,即将班师回朝了。

望着敌军阵中竖起的那白旗,她明白那些倒在地上的战友没有为国白白捐躯。

她向天射了一箭,不偏不倚正射中了那面帅字大旗,也算是对死去战友的一点告慰。

慢慢的,她只感觉眼中一阵酸涩。

家,离开了这么多年的家,总算可以回去了。

“爹娘还好吗?阿姐还好吗?多想立即能看到他们啊!我花木兰绝不接受天子的任何赏赐,只愿驾着我的千里马重返故乡!”
(三)
作者:七(3)班黄馨玉霜寒千里,雪虐风饕,北方异常恶劣的天气磨练着这位女汉子的意志。

身旁的胡骑铁蹄声清脆,尖锐的马啸刺入木兰的耳畔。

木兰身着铁衣,头戴军帽,手中还紧握那张伴她翻越无数山峰,助她射穿无数敌人心脏的长弓。

一身戎服为她掩去女子那份娇柔,平添几分英气。

她单脚踩于石头上,侧脸不语似是在沉思,她极目远眺,满目疮痍,尽是惨烈的战场。

巾帼不让须眉,女中自有豪杰在。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 (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 (共19张PPT)

马嵬坡兵变
相关史实
叛军占领长安后,长安成为 一片火海。唐玄宗一面派兵平 叛,一面携杨贵妃、皇子皇孙、 朝廷大臣逃往蜀都,当唐玄宗 一行来到马嵬坡时,随行将士 杀死杨国忠,逼唐玄宗处死杨 贵妃。玄宗皇帝为了保全自己 的性命,赐贵妃三尺白绫,杨 玉环自缢于马嵬驿西门外三门 佛殿。
唐玄宗统治前、后期作为对比表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
背景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 亲,朝政日益腐败。 各地的节度使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 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 局面。 概况 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 思明一起发动叛乱,763 年被平定。
755年
“ 。 ”
《 玄 宗 幸 蜀 图 》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途中士兵拒绝前行 ,迫使玄宗赐杨贵妃自缢。后来,在大将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努力 之下,唐朝借助回纥兵平定了安适之乱。图为《明皇幸蜀图》。
三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 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 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唐朝藩镇割据
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汉 947—950 后周 951—960
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 夺位,在位的时间也都不长,最 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 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 四年
你从表中能看 出五代十国的 开国君主有何 共同特点吗?
五代十国
①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特点
②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南方 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唐朝灭亡
朱温(原为起义军将领)降唐, 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后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 的大小割据势力。朱温陆续兼并了 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 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中国历 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二十四孝全图解课件(2019最新修订)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二十四孝全图解课件(2019最新修订)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 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 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 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 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 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 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 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 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 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 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 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 子哭,二老大笑。
14 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 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 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 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 “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 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 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 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 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23 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 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 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 寿昌在朝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 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 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 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 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 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 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 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 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 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 望岳 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 己亥杂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 望岳 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 己亥杂诗)

前句虚写 后句实写
颔联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下句写泰山的高大。
“钟”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割”字用得极好,泰山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一样, 切断了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分出了山南向阳明亮,山北背阴 晦暗的两个世界,有力地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蕴含的哲理 这两句议论与写景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哲理有了
具体生动的感觉,它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说说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①②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 (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③④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石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 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 进取精神。
小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飞来峰上所看到的景物, 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 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站得高
登飞来峰
看得远
写景(充满生机)
抒情(踌躇满志)
游山西村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 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 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代表作】《示儿》《游山西村》等。
结合注释,翻译文本 大意:
飞来峰上耸立着高高的宝塔, 我听见鸡叫便看太阳升起。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夸张,写出了峰上古塔之高,写出了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用来比喻当时的保守 势力,反映了诗人对他们的蔑视。“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 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古⽼的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现代诗,⽆⼀不在彰显着中国⼈的浪漫情怀。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20课《古代诗歌五⾸》课⽂原⽂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昂 【朝代】唐 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涕下! 望岳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曾云,决眦⼊归鸟。

会当凌绝顶,⼀览众⼭⼩。

登飞来峰 【作者】王安⽯ 【朝代】宋 飞来⼭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缘⾝在层。

游⼭西村 【作者】陆游 【朝代】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鸡豚。

⼭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

箫⿎追随春社近,⾐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拄杖⽆时夜叩门。

⼰亥杂诗(其五) 【作者】龚⾃珍 【朝代】清 浩荡离愁⽩⽇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20课《古代诗歌五⾸》知识点 登幽州台歌 ⼀、作者简介 陈⼦昂(661~702),字伯⽟,梓州射洪(今属四川)⼈。

唐代⽂学家。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昂是唐诗⾰新的先驱。

他的诗思想进步⽽充实,语⾔刚健⽽质朴,风⾻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对唐代诗歌影响巨⼤。

现存诗⼀百多⾸,其中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

有《陈伯⽟⽂集》传世。

⼆、故事背景 《登幽州台歌》:696年,契丹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昂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轻率,少谋略。

陈⼦昂进⾔,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三、课⽂翻译 前:过去。

古⼈:古代能够礼贤下⼠的圣君。

后:未来,后世。

来者:后世重视⼈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

怆然:悲伤的样⼦。

涕:眼泪。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共19张PPT
A.开元盛世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后梁建立
6.下面是小明整理的唐朝灭亡后的历史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 ①五代十国中的“十国”都是南方政权 ②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武将 ③《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是南唐时候的情景 ④政权更迭与分立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A.李渊、黄巢 B.李世民、朱温
C.李渊、朱温 D.李世民、黄巢
D 3. 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 )
A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B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C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D 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一、安史之乱(755—763年)
1.安史之乱的原因 (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2.爆发: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
史之乱”。
一、安史之乱
3.概况
一、安史之乱
材料一: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
4.《水浒传》宋江酒后浔阳楼题诗,其中一句道“他日若遂 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下列关于黄巢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立后梁 B.平定安史之乱 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5.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主要手段之—。关键词“907
D 年”、“朱温”、 “唐朝灭亡”反映的主题是( )
答:这首诗以菊喻志,借物抒 怀,通过刻画菊花的形象、歌 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 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 魄。
事件:安史之乱。
后果: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初中语文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入了秋,样子的病已不允许他再拉车,样子的信用已丧失得赁不出车来。他作了小 店的照顾主儿。夜间,有两个铜板,便可以在店中躺下。白天,他去作些只能使他喝碗 粥的劳作。他不能在街上去乞讨,那么大的个子,没有人肯对他发善心。他不会在身上 作些彩,去到庙会上乞钱,因为没受过传授,不晓得怎么把他身上的疮化装成动人的不 幸。作贼,他也没那套本事,贼人也有团体与门路啊。只有他自己会给自己挣饭吃,没 有任何别的依赖与援助。他为自己努力,也为自己完成了死亡。他等着吸那最后的一口 气,他是个还有口气的死鬼,个人主义是他的灵魂。这个灵魂将随着他的身体一齐烂化在 泥土中。
批注方法
质疑式批注:针对阅读内容提出疑问。
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 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
——《社戏》
这句话与看社戏关系不大,能否删去?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句话?
批注方法
赏析式批注:从关键词、修辞手法、细节描写等方 面进行赏析。
评价式批注:对书中人物、事件、写作手法、结构 等进行评价。
抛砖引玉
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 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 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 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 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以来,仿佛 处处都有了直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 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 膜别扭的地方。
《骆驼祥子》圈点 人,现代著名作家、语言大师、人民 艺术家。
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 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祥子》、《茶馆》、《龙须沟》等。
了解作品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2016部编版)名著速读《海底两万里》课件(共51张PPT)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2016部编版)名著速读《海底两万里》课件(共51张PPT)

【作家简介】
•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凡尔 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第二多的 名家,仅次于阿加莎· 克里斯蒂, 位于莎士比亚之上。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最近的统计显示,全世界范围 内,凡尔纳作品的译本已累计达 4751种 ,他也是2011年世界上作 品被翻译次数最多法语作家 。在 法国,2005年被定为凡尔纳年,以 纪念他百年忌辰。 • 凡尔纳的故事生动幽默,妙语横生, 又能激发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热爱科 学、向往探险的热情,所以一百多 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欢 迎。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表 明,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 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海底两万里》名著速读
【作家简介】
• 儒勒· 凡尔纳(1828.2.8~1905.3.24),19 世纪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 • 凡尔纳出生于法国港口城市南特的一个中 产阶级家庭,早年依从其父亲的意愿在巴 黎学习法律,之后开始创作剧本以及杂志 文章。在与出版商赫泽尔父子合作期间 (1862年至凡尔纳去世),凡尔纳的文学 创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 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 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 为总名,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 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 《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他 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他与赫伯特· 乔治· 威尔斯一道,被称 作“科幻小说之父”。
【内容梗概二】
• 阿龙纳斯及其同伴乘鹦鹉螺号号,从太平洋出发,开始 了海底探险旅行。透过潜艇玻璃窗,海洋把各种光怪陆 离的景象展现在他们面前:应有尽有的海底植物,空中 飞鸟般的各种鱼类,以及到处皆是的形形色色的节肢动 物、软体动物„„使人目不暇接。他们观察着,研究着。 途经克利斯波岛,潜艇停在海底,他们穿上潜水衣,漫 步在海底平原上,用特制的步枪在海底森林里打猎。书 中描写海底奇妙的世界,令人称奇:这真是一片奇妙又 少见的海底森林,生长的都是高大的木本植物,小树上 丛生的枝权都笔直伸向洋面。没有枝条,没有叶脉,像 铁杆一样。在这像温带树林一般高大的各种不同的灌木 中间,遍地生长着带有生动花朵的各色珊瑚。美丽极了!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黄金时代》对比《萧红》》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黄金时代》对比《萧红》》

影评一:《黄金时代》对比《萧红》听课和听故事的差别如今人们越来越多地谈论萧红,不仅因为她作品所代表的女性话语,更因为其短暂一生中漂泊而荆棘遍布的情感磨难。

她这一生足迹到过哈尔滨、北京、青岛、上海、日本、武汉、临汾、西安、重庆等地,与陆振舜、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发生了感情,她身上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

萧红人物研究的升温于是为电影艺术创作供给了大量素材,近年来从2012作品,但给观众带来的感受却不尽相同。

《黄金时代》三小时的片长融入了更多的细节和人物,角色对着镜头外的观众讲述这种“实验性”手法确实有些异类,时间点的错乱剪辑也让人观感不佳,但从知识积累角度上讲,如果你艰难地看下去并看完它,对萧红的一生和那个年代左翼文坛情况都会有大抵的了感冲击的。

正常的时长、正常的故事讲述方式让正常的观众更能正常地观影,也能更正常地代入情感,无论对其中的故事还是人物。

汤唯版萧红还会偶尔有撒娇卖萌的孩子脾性,比较贴近文坛老人对萧红的评价。

述道:“我很奇怪作为一个作家的她,为什么会那样少于世故,大概女人都容易保有纯洁和幻想,或者也就同时显得有些稚嫩和软弱的缘故吧。

”如果我们以少于世故、稚嫩和软弱的人物特性来对比《萧红》和《黄金时代》,则汤唯版萧红是更贴近于丁玲印象的。

虽然在时间剪辑上稍显混乱,但是《黄金时代》中萧红的软弱被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特别是她将仅有的一张去重庆的船票给了端木蕻良,自己却跑去找蒋锡金寄居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总部那一段,更是惹人怜惜。

在战火中独自乘人力三轮穿行,到无望里冲动将自己身上仅有的钱都挥霍去请人吃冰棍的”自暴自弃“,冲动敏感的小孩般思维完整呈现于画面。

《黄金时代》里萧红身边总是没朋友的,有的都是她和萧军一起认识的朋友,她总是处于一种被托付、被照顾的状态。

宋佳版萧红总会不经意间显露优雅的女王气派相对而言,宋佳版本的萧红显得更加“合群”而识大体。

电影中萧红从日本回来的时候在汇山码头那一场,除了萧军还有舒群、萧红的弟弟秀柯、许粤华(虚若梅)和端木蕻良前来接驾,俨然一派迎接领导人视察的场面,萧红还很领导人范儿地来了句“这回我们东北作家群在上海集合了。

第21课《登幽州台歌》课件(共20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登幽州台歌》课件(共20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登幽州台,诗人的心态是怎么样的?从 哪里看出来。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黄金台资料:
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 分领土。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消除了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 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 他。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kuí]的人请教,怎样才能得到贤良的人。 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位国君,愿意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 可是3年过去了,千里马也没有买到。这位国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 奋勇请求去买千里马,国君同意了。这个人用了3个月的时间,打听到某处人 家有一匹良马。
初读诗歌,尝 试翻译
直译
见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 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意译 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 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 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 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 襟!
二、再读诗歌,理解诗意
作者信息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 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 (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 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 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 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三、再读诗歌,知晓背景
陈子昂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在政治上拥护武则天。他在二十九岁时曾 向武则天上书《答制问事八条》,主张轻刑罚、用贤才、纳谏士、赏功勇 、减徭役,提出了许多符合百姓愿望的主张。但武则天当时忙于称帝改制 ,有自己一套施政方针,不但没有重视陈子昂这个文学小臣的意见,反嫌 他上疏议政太过多事,罢了他的职。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


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
论 不畏浮云遮望眼, 眼:视线。
抒 情
自缘身在最高层。
缘 :因为。 最高层:最高处。比喻
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
决策层。
诗意: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
站在山的最高峰。
表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 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精 神境界。
千寻之塔——极言其高
写景
登 飞
鸡鸣见日——衬塔高耸
诗意: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 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 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2.赏析“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之妙。
“割”字炼得极好, 阳光就像一把硕大无比 的刀,把泰山切成南北 两面,突出了泰山遮天 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诗意:(望着)层云叠起,不 禁心胸震荡,目送飞鸟归林, 眼角几乎要裂开。
未了(liǎo):不尽。
诗意:泰山到底怎么样呢? 它苍翠的山色掩映在齐鲁大 地上连绵不尽。
1.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设问,自问 自答,写远望所见,借 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 拔地而起、参天耸地的 形象,写出了泰山占地 面积之广、气势之大。
拟人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虚写
实写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阴:山的北面。 阳:山的南面。
《登飞来峰》是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 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 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 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 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
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紫藤萝瀑布》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紫藤萝瀑布》精品课件

这残酷的事实让她心如刀割。课 文中虽只是含蓄地一笔带过“那是关 于生死谜、手足情的”。但“焦虑和 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
1982年的十多年前,正是“文革”时期, 极“左”论调笼罩的年代,一大株紫藤萝被拆掉, 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必然关系”。 而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
面对紫藤萝,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 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 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 (多感官互通)花香本是嗅觉感受,而作者
笔下的香气却是“浅紫色的”,是可以看见的 视觉感受,这里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嗅 觉和视觉互通,花香也有了颜色,写出了作者 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 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 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挑逗”用拟人手法, “泛着”“迸溅” 将 花瀑的颜色、形态写成动态,赞美花繁花盛, 生趣盎然,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修辞手法,
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 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焦虑 悲痛
宁静 喜悦
精神振奋 豁达乐观
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 征意义?
十年浩劫
现在
1966年 1972 1976 1982
花稀落,拆花架, 紫藤萝花盛开,

改种果树。
像瀑布。
花从稀落到枯萎,再到如今繁花似 锦,象征了十几年来个人、国家的命运。
写十几年前的紫藤花的情形有何作用?
(结构严谨)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 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 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47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47张ppt)
写出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
如果
拄着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趁着月明来闲游。 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从今若能容许我清闲无事,乘月漫游, 我会拄着拐杖随时敲开你家的门。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写诗人的愿望。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
趁月夜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敲门拜访,恋恋不舍之
情益于言表。一个热爱农村,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
游山西村
(南宋) 陆游
hún
tún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guān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zhǔ
kòu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腊月所酿的酒。
小猪,这里
不要。
指猪肉。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在丰收之年备足鸡 肉、猪肉款待客人。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上。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首 联
“莫笑”——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足”——可见农家的热情好客。
怀疑
暗淡,因柳密而深绿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明亮,因花儿而明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颔 联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的美;
又富含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规律性;
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
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
吹着箫,打着鼓。
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颈 联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优秀教案

《爱莲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爱莲说》通过对莲的描写赞美含蓄的表明了自己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它和另外三篇文言文都可谓是传颂千古,久有定评的短文之秀。

除了内容丰富、情感深邃外,用托物言志,来表达自己的操守和追求之意的写作手法和由泛论引出对莲的喜爱、叙述爱莲原因到以花喻人纵论世风及自己的追求的行文结构特点都可以作为行文写作很好的范例,应适当地引导学生分析掌握。

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对文言知识了解极少,很多文言知识是学生都没有学过,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做到由表及里。

然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一课时并不能把这些知识完全整合,所以安排两课时,以便更好的理解此文。

设计理念:文言文要重视朗读教学,宜在学生读准字音、句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读出轻重缓急,通过语气的变化来把握作者的情感。

文言文的学习要有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表,指的是字面上的意思,除看注释、查字典逐句解读外,还要注意上下文的贯通。

能贯通文意,才算真正懂得了字面上的意思,这种探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为将来更好的领悟文言文的行为方式奠定基础。

里,指的是文章的思想内容。

不限于归纳主旨,还要把重点句段的内容乃至“微言大义”的字眼和“言外之意”都包括在内。

必要时还要探究写法上的特点,以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本课的设计,完全符合以上两点要求。

同时本课的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打开自制电脑软件,欣赏莲花图片十余幅,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冷漠 残忍
• 祥子对体面的态度
• 前: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 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
• 后:脸不洗,牙不刷,原来都没大关系,不但省钱, 而且省事。体面给谁看呢?穿着破衣,而把烙饼卷酱 肉吃在肚中,这是真的!肚子里有好东西,就是死了 也有些油水,不至于像个饿死的老鼠。祥子,多么体 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 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
• 还没拉到便道上,祥子和光头的矮子连车带人都被十 来个兵捉了去!
• 不给仆人饭吃的杨太太。
• 杨宅用人,向来是三五天一换的,先生与太太们总以 为仆人就是家奴,非把穷人的命要了,不足以对得起 那点工钱。
• 欺骗他压迫他的虎妞。
• 可是现在,现在……想起虎妞,设若 当个朋友看,她确实不错;当个娘们儿 看,她丑,老,厉害,不要脸!就是 想起抢去他的车,而且几乎要了他的 命的那些大兵,也没有像想起她这么 可恨可厌!他把他由乡间带来的那点 清凉劲儿毁尽了,他现在成了个偷娘 们儿的人!
• 诈他钱的孙侦探。敲祥子,并不在侦探门的计划内, 不过既然看见了祥子,带手的活儿,何必不先拾个十 头八块的呢?
• 不知名的坐车人。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 一步的往前曳。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 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 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 有人说,如果你想赏一幅旧社会风情画,你可以 去看《骆驼祥子》;
• 如果你想品一杯人生百味酒,你也可以去看《骆 驼祥子》;
• 如果你想听一折老北京方言戏,你还是可以去看 《骆驼祥子》。
• 那么,《骆驼祥子》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骆驼祥子
小说的题目“骆驼祥子”有哪些特殊的用意?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诗歌中所表现的不只是客体的浩渺,更有诗人在怆然流泪后的抗 争与进取,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力图为国建功的积极精神。
作者是如何表现“登 ”这一题意的? 诗的题目有一个“登”字,但是诗中无一处点明这个字,
不过读者又处处感到有这个字的存在。 一、二句的“前”与“后”自然是诗人登高所望的“眼前
”与“身后”,但他却因此联想到久远的古昔与以后的时代。 古今相连,造成了时间的漫长。
1、文学理论:标举“风骨”,倡导“兴寄”。 即内容充实健康,风格刚健遒劲的文学。
诗文革新理论的代表作《与东方左使虬<修竹 篇>序》。
诗美标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 练,有金石声” 。
资料宝袋
2、散文创作:政论 《陈氏别传》“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 风骨。” 韩愈《荐士》:“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 蹈。” 杜甫《陈拾遗故宅》:“……有才继骚雅, 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 悬。……”

写作特色
②沉郁悲壮。 诗歌的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了时间的绵长。第三
句登台远望,写出了空间的辽阔。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 ,诗人则“独怆然而涕下”,那种孤独寂寞、悲哀苦闷 流溢而出。景与情相互映照、衬托,分外动人。
板书设计
俯仰 登 时间古今 幽 悠久 州 台 歌
登台 空间 远眺 辽阔
怆然涕 下
感于往事 孤独悲 慨叹身世
资料宝袋
3、诗歌创作及其影响:组诗《感遇》三十八 首,《蓟丘览古》七首(又名《蓟丘览古赠 卢居士藏用七首》),《登幽州台歌》。 感遇诗——雄浑沉郁,杜甫 写景诗——遒劲爽朗,李白 边塞诗——刚健朴实,高适 山水诗——清新隽永,王维
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金结构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我பைடு நூலகம்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