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文学(公元1234-1368)概说

一、大致时间断限

1206年,铁木真创立蒙古帝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234年,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灭掉金国;

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取《易经》“乾元”之义,改国号为“大元”;

1279年,忽必烈灭掉宋朝,统一全中国;

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即帝位,建立明朝。

二、元朝的政权性质及统治特点

性质:元朝结束了三百多年来国内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改变了北宋以来长期积贫积弱的形势,XX、XX、澎湖等正式列入中国版图,XX也成为行省之一。元朝疆域比汉唐时更为广阔,势力X围直至欧洲。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庞大的帝国,也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

表现特点:

元朝统治,从文化上来说,是落后文化对先进文化的统治,因此表现出与历代王朝不同的特点。

(一)、四等人的划分及统治者的贪暴,激化了阶级矛盾及民族矛盾;

(二)、科举制的一度废除,突出了儒士问题,即儒士地位的下降及引发的文学、文化上的一系列问题;

(三)、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对生产力的破坏;

(四)、东西方交通大动脉的打通,有利于各种XX的传播与相互影响;外来音乐及乐器等的传入,有利于新的戏曲样式及表现形式的出现;

(五)、落后文化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意识形态方面的控制。

第一讲元杂剧

一、元杂剧的产生及其体制特点:

(一)元杂剧的产生(元杂剧衰微的原因与此同理。)

1、综合艺术影响的产物(文学自身方面的原因):元杂剧是在金院本与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并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是一种成熟的戏剧。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大致脉络.doc

2、时代的产物:宋金元陵替过程中,各民族融合的同时,各种戏剧因素也在融合,同时各民族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也要求有一种战斗性和群众性都较强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而宋金元以来城市经济的发展,又为杂剧的发展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如勾栏、瓦肆的出现,市民的娱乐需求等。统治者的重视、提倡。

3、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元朝疆域空前广大,交通发达,各国、各民族文

化交流频繁,尤其是北方各民族乐曲的广泛传播,对杂剧的兴盛起了重要作用。

4、作家因素:众多文人的积极参与。很长一段时间内,元代文人的地位较低,不得不混迹于下层,这样就密切了文人与民间艺人、歌伎等的联系从而推动了元杂剧的兴盛。

(二)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1、结构上,一般是一本四折连演一个完整故事(个别有一本五折甚至更多折的,如《赵氏孤儿》等),或者多本连演(如王实甫《西厢记》)。折,既是音乐组织单位,又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有些杂剧有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楔子的篇幅较短小,位置也不固定。

全剧剧终时,附有几句题目、正名(二者意思相同),这几句或者是一联对偶句,或者是两联对偶句,一般以最后一句为该剧标题,如:

题目:秉鉴持衡廉访法题目:安禄山反叛兵戈举陈玄礼拆散鸾凤侣

正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正名:杨贵妃晓日荔枝香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西厢记》的题目与正名.doc

2、角色分工

旦行:正旦、外旦、小旦、老旦、副旦、贴旦、大旦、色旦、搽旦、魂旦。

末行:正末、外末、小末、冲末、副末、外。

净行:净、外净、副净。

杂行:孛老、邦老、卜儿、倈儿、驾、孤、细酸、曳剌。

演出时一本四折只有正末或正旦独唱,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其他角色不能唱而只有说白。

3、音乐形式上,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一般是第一折用仙吕宫,第二折用南吕宫,第三折用中吕宫,第四折用双调,四折用四个宫调;楔子常用仙吕宫。

4、剧本与科X:剧本主要由曲词与宾白组成。

曲词,又叫唱词、曲文,是在诗、词、民间说唱文学基础上形成的新诗体,它既有严格的韵律,同时也可以增加句子或衬字,以便于相对自由地表达。

宾白,包括人物的对白与独白,由白话与部分韵语组成。

剧本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统称科X,简称“科”,如“做掩泪科”、“内做雷声科”、“做混战科”等。

此外,人物出场及下场时往往有上场诗(定场诗)及下场诗,一般四句或八句,也有二句的,称为上场对、下场对。如:《汉宫秋》第一折中王嫱出场时先

念诗:“一日承宣入上阳,十年未得见君王。良宵寂寂谁来伴,唯有琵琶引兴长。”第四折汉元帝下场诗:“叶落深宫雁叫时,梦回孤枕夜相思。虽然青冢人何在,还为娥眉斩画师。”

二、关汉卿及其剧作

(一)、关汉卿剧作的思想内容

关汉卿的杂剧,从思想内容上看,大致分为三类。无论取材于现实生活还是取材于历史故事,都有共同的特点,即热情歌颂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残暴与丑恶。也正因为如此,关汉卿才成为我国戏剧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

1、社会剧,《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

2、婚姻爱情剧,《救风尘》、《金线池》、《谢天香》、《诈妮子》、《望江亭》、

《拜月亭》;

3.历史剧,《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

(二)、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精神与理想的光辉;

2、强烈的戏剧冲突与鲜明的形象;

3、完整紧凑的戏剧结构与曲折的情节;

4、鲜明生动而又通俗易懂的本色语言。(臧懋循《元曲选序》:“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无旁溢,语无外假。”),(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通读《窦娥冤》,熟悉元杂剧的体制及关汉卿剧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第二讲《西厢记》与《墙头马上》、《梧桐雨》

一、《西厢记》的流传演变

1、唐传奇《莺莺传》(《会真记》)——

——杨巨源《X娘诗》、李绅《莺莺歌》、王之涣《惆怅词》等;

——宋、金说唱故事赵令畤《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等;

——宋杂剧《莺莺六幺》、金院本《红娘子》等;

——南戏《X珙西厢记》等;

二、《董西厢》的贡献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始乱终弃的主题,而以X、X相爱私奔以至大团圆,代替了《莺莺传》的悲剧结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