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探索规律》教案

合集下载

探索规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探索规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探索规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规律”的概念,并能够找出规律;2.通过例题和练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数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4.养成学生认真思考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数学规律的探究,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2.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及寻找问题解法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学习的主题:“探索规律”。

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

2、发现规律(10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1+2+…+10=55”,让学生尝试寻找其中的规律。

提示学生注意数字之间的关系,关注数字之间的差值、乘积等等。

鼓励学生协作完成此项任务,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与分析能力。

3、总结规律(10分钟)在领会并找到规律后,让学生总结这个规律并展示出来。

学生不仅要总结出正确的规律,还要说明规律的原因。

这样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4、应用规律(15分钟)将规律应用于其他问题中。

让学生再次思考如何运用之前总结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如果学生面对困难,老师可以帮助他们通过提示和讨论来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5、巩固练习(20分钟)通过课本上的一些规律类练习题进行巩固练习。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完成,进行小组自我批改,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学生还可以在家里完成练习,并和同学交流答案,相互学习。

6、课堂反思(5分钟)听取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学生可以针对课堂的特点和要求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可以听取并回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反馈。

四、教学总结在本课程中,学生通过尝试找规律,总结规律,并应用规律,提高了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这对他们的日后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关注他们的发现和推理过程,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数学的内容。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1.掌握连加、连乘的运算方式,并且能够熟练运用;2.发现并总结规律,进一步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1.连加、连乘的运算方式;2.规律的发现与总结;3.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连加、连乘的运算方式;•教学难点:规律的发现与总结。

四、教学方法1.诱导发现法;2.合作学习法;3.情境模拟法;4.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你们学过连加、连乘吗?能否举例说明?•如何找到连加、连乘的规律呢?2.新课讲解1.让学生尝试公式计算,使其熟悉计算规律,并且能够准确的计算连加、连乘。

2.通过课本中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如何找到其中的规律,并且进行总结。

3. 练习1.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互相讨论,发现规律,并且想大家分享。

2.情境模拟:出示日常生活中的连加、连乘应用,让学生进行计算,并且想象不同角度,寻找规律。

4.总结与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连加、连乘的运算方式,并且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且进行总结。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启发式教学方法为主,通过一系列方法,让学生逐渐熟悉连加、连乘的运算方式,并且在其中发现规律。

课程中还增加了情境模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连加、连乘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创造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是,还需要注意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思维发展,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和思考能力,从而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翁。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探索规律 西师大版 (年)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探索规律  西师大版 (年)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探索规律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等数学活动,探索并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排列规律2. 数的排列规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 教学难点: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的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1)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形,找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3)让学生举例说明类似的图形排列规律。

3. 探索数的排列规律(1)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数列,找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2)引导学生用数学表达式表示规律。

(3)让学生举例说明类似的数列排列规律。

4. 小组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5.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纠正错误。

6.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7. 布置作业(1)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

(2)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能力等。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的质量。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年级数学下册6.3《探索规律》教案7(新版)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6.3《探索规律》教案7(新版)西师大版
3.练习六第1题,生读题后,独立完成,师巡视时重点辅导差生。订正时说说依据。
体验用这一规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独立思考解决。
说出运用的依据,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自主探索后,小组交流、探索。
独立观察、比较后小组交流讨论。
说出观察比较的方法。
大胆猜想,举例验证。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些什么?
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生独立完成后思考,也可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这样做的依据是小组中交流、讨论)
同时引导生观察、发现表中相邻的两列,从左向右进行比较,从右往左进行比较。
引导生大胆猜想:你还能从表中找出这样的变化规律吗?然后举例验证。如:当因数都扩大时,积一定扩大;当因数都缩小时,积一定缩小,那么假如当一个因数扩大倍,3倍,另一个因数却缩小相同的倍数,猜一猜积会怎样变化?能举例说明吗?当一个因数扩大,另一个因数缩小,积又会怎样变化呢?举例说明。
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经历自己探索寻找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2.并在探求规律规律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趋势。
3.学习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发展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新知
(在教学例题1之前先向学生解释扩大倍数和缩小倍数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理解掌握
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题1
口述例题1中的信息和问题创设情景,学生独立解决中,抽生板演。订正后生自主探索这组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然后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引导生总结概括出规律。注意:确定一个算式中因数和另一个算式中的因数比较,那么这个算式中的积也必须和另一个算式中的积作比较。
二、教学例题2

西师大小学数学四下《6.3探索规律》word教案 (4)

西师大小学数学四下《6.3探索规律》word教案 (4)

探索规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6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和练习六第1~3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寻找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2.能利用探索出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判断。

3.学习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发展学生探究与发现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理解“扩大”和“缩小”的意思教师:5扩大3倍用算式表示是:5×3。

20缩小4倍用算式表示是:20÷4。

6扩大5倍用算式表示是什么?15扩大2倍呢?35缩小5倍用算式表示是什么?60缩小4倍呢?学生列出算式并计算后,讨论:你怎样理解“扩大”和“缩小”?2.谈话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理解了“扩大”、“缩小”的含义。

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探索规律。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出示例1,学生口述例1中的信息和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全班汇报。

教师板书:(1)20×2=40 (kg)(2)20×4=80(kg)(3)20×8=160(kg)(4)20×24=480(kg)教师:认真观察这一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自主探索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汇报并进行交流教师:你是怎样观察的?发现了什么规律?(1)从上往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规律?(2)从下往上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规律?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发现了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想一想,你能用自己的话把两个规律比较简练的叙述出来吗?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三、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是怎样写出各式的积的?2.练习六第1题,学生独立填表,然后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3.练习六第2题: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探索规律 西师大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探索规律 西师大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探索规律西师大版
本节课教学目标
1.掌握用多种形式解决有关规律的问题
2.通过实际例子培养学生对规律的感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课程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西师大版
2.常用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课件
教学过程
1. 游戏热身
教师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到规律的存在,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观察法
观察法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规律性的事物,如相邻两天的气温趋势、小学奥数中的算术数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综合运用
将观察问题的方法运用到具体的数学问题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规律的认识。

例如,对于一些数列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规律,进而推导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4. 实例分析
通过实例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规律,并且能以此推断解决新的问题。

例如,假如学生已经学过乘法分配律,可以利用一些实例让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存在,并将其应用到求算中。

5. 综合练习
为了检测学生掌握规律的能力,教师为学生设置了综合练习。

教学总结
1.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探索规律的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旨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观察法、综合运用、实例分析以及综合练习都是培养学生规律感知的有效途径。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数学四年级下册》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探索规律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探索规律  |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探索规律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图形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并能运用这些变换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2. 观察图形中的规律3. 运用变换发现规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观察图形中的规律。

2. 教学难点:运用变换发现规律,用数学语言表达规律。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图形卡片、磁性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学生用图形卡片、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中的规律。

2. 探索规律(1)教师出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图形中的规律。

(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平移、旋转等变换,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3)各组汇报发现的规律,全班交流。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点评,强调规律的表达方式。

4. 拓展提高(1)教师出示一组复杂的图形,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规律。

(2)学生分组讨论,发现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表达。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探索规律的方法。

6.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观察生活中的图形,找出规律,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 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探索规律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探索规律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探索规律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案中的规律2. 数列中的规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2. 教学难点: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有趣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索图形中的规律(1)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案,找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2)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学具,验证自己的发现。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操作过程。

3. 探索数列中的规律(1)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数列,找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2)引导学生通过计算,验证自己的发现。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计算过程。

4. 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规律。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规律,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交流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学生运用规律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规律。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师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本节课通过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4探索规律1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4探索规律1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4探索规律1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图形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基本变换,并能运用这些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进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基本变换。

2. 观察图形中的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 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基本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观察图形中的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图形中的规律。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进行推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特点,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经过平移、旋转等变换得到的。

二、探索规律(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规律?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找出图形中的规律。

3. 各组分享发现的规律,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通过平移、旋转等变换得到的,而且每次变换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

三、应用规律(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刚刚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本节课的练习题。

第六单元第3课《探索规律》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

第六单元第3课《探索规律》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西师大版)

3.探索规律第1课时探索规律(一)学习内容:教科书第75页例1,课堂活动1,练习二十一第1、2题。

学习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自主探索事物的排列规律,理解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2.通过观察、猜测、计算、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挑战性,发现和欣赏规律美,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发现事物排列中的规律。

学习难点:理解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初步学会应用规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各种图形若干。

导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感知规律1.“猜一猜”游戏。

多媒体依次出示各种情境:春节街上有规律排列的彩灯,小红裙子上有规律排列的图案,地板砖上有规律排列的图形,校园升旗台旁边有规律排列的各种盆花……2.猜一猜,接下来会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3.生活中有规律排列的事物有很多,透过现象找规律,我们会感受到规律的奇妙!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事物排列中的规律。

(揭示课题)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活动一:1.教学例1(1)自主摆小兴在数学活动课上玩摆图形,他摆的图形有规律吗?请你像他那样摆一摆。

(2)合作学习小组合作要求:1.①认真观察,找一找小兴摆的图形的规律,你是怎样找到的?②想一想接下来会摆什么图形,第16个摆的是什么图形。

2.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3)汇报交流预设1:小兴摆的图形排列的规律是1个圆形,2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

我先看小兴摆的是什么图形,然后再数了数个数,看了看它们摆的顺序,就发现了规律。

小结: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要学会观察,看图形的形状,数图形的个数,更要看图形的排列顺序。

(板书:观察形状数量顺序)预设2:按这个规律接着摆下去,后面应该摆1个圆形。

我发现每摆4个图形就重复一次,说明4个图形是1组,2组摆8个……4组正好摆完16个,所以第16个是正方形。

小结:1个圆形,2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称为一组,像这样图形按一定的顺序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规律称为“重复排列规律”,寻找重复排列的规律,我们一般要先对图形分组。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探索规律(二)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探索规律(二)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探索规律(二)︳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包括图形的旋转、轴对称、平移等变换规律,以及数的奇偶性、数的排列顺序等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旋转、轴对称、平移等变换规律,数的奇偶性、数的排列顺序等规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2.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图形的变换规律。

(2)提出问题:除了图形的变换规律,还有哪些规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2. 探索图形变换规律(1)让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图形的旋转、轴对称、平移等变换规律。

(2)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3. 探索数的规律(1)让学生观察数列,发现数的奇偶性、排列顺序等规律。

(2)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4.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1)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让学生发现了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加强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西师大版

探索规律教学内容: 探索规律。

四年级下册(西师版)P75-76例题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摆图形、找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的基本方法,获得一些探索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综合、归纳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教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索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索规律。

教学关键:引教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索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学法:观察猜想、共同探讨、动手操作、归纳总结、应用实践。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学生题单。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课件)谈话: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节课我们来探索图形中的规律。

二、尝试探究:(一)观察发现1、探究例题1:(1)看图:你有什么发现?(2)根据你发现的规律,你能画出第19到21图形吗?(3)师小结:同学们很善于思考,找到了图形的规律,并把图形转化成了算式来计算,这个方法很好!(板书:图形——算式 ) 2、(1)看图:你有什么发现?(2)如果给出了平行四边形的边长,你又知道了什么?(3)同学们很能干,不仅会看,会想,而且善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板书:看、想、说)那究竟平行四边形的个数和周长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让我们继续探究。

(二)、探究我能行。

1、课件出示例题2。

审题:现在把这样的平行四边形按下面的方式一个接一个拼在一起,探究所用平行四边形个数与拼出图形周长的规律。

(2)独立完成表格。

(3)小组交流: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4)全班汇报,视频展示不同的方法。

(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和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相同的结果)(5)看书。

规律转化2、再次小结探究方法:看、想、说三、巩固、深化练习:1、(1)拼了90个这样的平行四边形,所拼图形的周长是()。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西师大版传授目标:1.连合具体的情形,探索并发觉积变化律,知道积变化纪律在谋略和办理实际标题中的具体应用。

2.履历查看、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数学纪律、发觉数学纪律的基本要领,获得一些探索的阅历,成长思维能力。

传授重、难点:1.探索并发觉积变化纪律;2.能应用积变化纪律举行谋略和办理实际标题。

传授要害:履历查看、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探索并发觉积变化纪律。

传授历程:一﹑预习导学:1.填空并指名口答。

(1)商不变性质。

()。

(2)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5倍,则商()。

(3)若a÷b=c(a、b≠0),则:(a×8)÷(b×2)=( ).(4)要是a÷b=c(a、b≠0),那么(a÷3)÷(b÷6)=( ).(5)劳动总量=()÷()二、导入新课:我们已经明白了除数、被除数的变化纪律,知道了此中的一些玄妙。

那么,乘法中因数和积有哪些变化纪律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索积变化纪律。

三、讲堂探究:传授(26页)例1。

(出示情境图)1.剖析:(已知):时间算式所求:(劳动总量):2天20×2=40(㎏)4天20×4=80(㎏)8天20×8=160(㎏)24天20×24=480(㎏)2.查看、探索。

(1)议一议:(从上往下看因数与积,我们会有什么发觉?其变化有什么纪律?)a、第一个因数有什么变化?b、第二个因数有什么变化?c、积呢?d、积的变化由哪个因数的变化引起的?二者的变化有什么关联?(2)概括、总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就()。

(3)议一议:(从下往上看因数与积,我们会有什么发觉?其变化有什么纪律?)(4)概括总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几倍,积就()。

(5)仔细领会商不变性质和积变化律的不同及原因。

四、随堂检测:课本27页“讲堂活动”1题五、拓展延伸:根据所给条件,直接写出得数,3×7=21 72019×8=57600015×7= 7200×8=21×7= 720×8=36×7= 72×8=你能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吗?。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字规律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三位及以下数码的数字规律。

3. 培养学生寻找数字规律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数字规律的基本概念及探究数字规律的方法。

2. 寻找规律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课件,白板,书本,各种大小木块,计算器等。

2. 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一个小游戏形式,让学生感受一下数字规律的不同玩法。

游戏:轮流报数,报数为3的数、包含3的数、能被3整除的数,以及是3的倍数的数要说“咳咳”,不能说出的直接淘汰,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人未淘汰。

(二)讲解1.数字规律的基本概念数字规律是指一组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后所呈现的一种规则。

数字规律可以使用各种方法来表示和解释,例如表格、图形等。

2. 寻找规律寻找规律的方法:(1)挖掘数字信息。

(2)说出数字的规律或模式。

(3)使用规律或模式验证,从而推断规律。

(4)使用规律或模式解决问题。

3.探究数字规律的方法数字规律通常是和数量有关的,可以通过数学运算、图形变化等方法得到。

(三)训练通过简单的数字题目,让学生感受数字规律的不同玩法。

例题1:将666、777、888、999依次称为a、b、c、d,那么下一个被称为什么?答案: e解析:规律:a、b、c、d,即所有的数字都是三个连续的数字。

例题2:枝头每摘下8个桃子,就能剩下3个鲜桃。

此时,梦梦偷摘了103个桃子,请问梦梦最多可能得几个鲜桃?答案: 24解析:这是一道余数题。

根据题意,所得到的枝头上有的桃子数目x,应满足这样的条件:x%8=3。

那么,枝头上最多有7个桃子符合上述条件,而根据题意又知道梦梦偷摘了103个桃子,因此梦梦最多可得24个桃子。

(四)拓展拓展训练:在学生们已经掌握数字规律的基本概念和探究数字规律的方法后,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找出更多数字规律来拓展训练。

例如:找到四个数字使得它们互相相邻的两位数之和都是素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探索规律2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探索规律2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探索规律2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观点、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2. 图形的旋转3. 图形变换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索图形的平移(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平移过程。

(2)学生尝试用平移的方法将图形移动到指定位置。

(3)师生共同总结图形平移的规律,并举例说明。

3. 探索图形的旋转(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旋转过程。

(2)学生尝试用旋转的方法将图形移动到指定位置。

(3)师生共同总结图形旋转的规律,并举例说明。

4. 图形变换的应用(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图形变换的方法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3)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并强调图形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6.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观点、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探索规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探索规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探索数列的规律,并能通过数字组成数列。

2.学生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
掌握数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PPT和视频资源。

2.笔、纸、钢琴键盘等教具。

教学内容和步骤
知识点梳理
1.什么是数列?
2.什么是规律?
3.数列中的公差是什么?
第一步:引入知识点
通过播放视频或PPT,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列,以及数字可以组成数列等知识点。

第二步:讲授符号表示
引入符号表示,如:an表示第n个数。

第三步:探究规律
1.让学生自己组数列。

2.安排小组让学生组队研究数列中的规律,并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列中的公差是什么,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

4.接下来,教师让学生阅读一段文字,探究其中规律,并通过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步:运用规律
让学生针对不同情况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步:反思
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进行反思。

教学评价
学生能够通过探究数列中的规律,进行算术运算,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扩展
通过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和Excel软件,探究更多数列中的规律,并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教学材料
教师课件、PPT、音视频资源等。

课后作业
1.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自己编写一组数列并探究其中的规律。

四年级数学下册 探索规律教案 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 探索规律教案 西师大版
猜一猜,照这种摆法,拼出的小平行四边形的个数与拼出的图形周长有什么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照这种摆法,小平行四边形的个数与拼出图形周长的关系。
平行四边形个数
1
2
3
4
5
……
拼出图形的周长
6
10
观察表,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讨论:小平行四边形的个数与拼出图形周长有什么关系?怎样根据小平行四边形的个数算拼出图形的周长?
作好记录。
如果根据小平行四边形的个数算拼出图形的周长,你认为怎样算?
独立操作、观察
全班汇报
生:个数增加,面积增加。
生:增加一个小平行四边形,周长发生变化。
……
学生独立操作,边摆边填表。
自主探索,先独立操作,然后在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生:我们发现增加一个小平行四边形,周长增加4。
……
全班汇报
生1:一个小平行四边形的周长+4×增加的个数
教学难点
在操作中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摆一摆。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独立思考后汇报。
探究新知
探索规律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长边为2厘米,短边为1厘米的平行四边形。
师摆一个在黑板上,然后,再摆几个。
问:用几个小平行四边形摆成一个大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什么发生了变化?
生2:小平行四边形长边的长×拼出图形的个数×2+短边的长×2
2.尝试理解
算一算:照这种摆法,用12个这样的小平行四边形拼出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2×(2+1)+4×11=50
3、知识拓展
如果用6个长边为3厘米,短边为2厘米的小平行四边形,照这种摆法(如图),拼出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探索规律(一)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探索规律(一)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探索规律(一)|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图形中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分析,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图形中的规律,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发现图形中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 教学重点:(1)探索图形中的规律。

(2)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 教学难点:(1)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2)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2)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规律。

2. 探索规律(1)教师出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2)学生小组讨论,总结规律。

(3)各小组汇报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教师点评、讲解。

4.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规律。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点评、总结。

5.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规律,与同学分享。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发言、讨论、操作等。

(2)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等。

2. 终结性评价:(1)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2)学生在生活中的发现和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发现图形中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规律》说课稿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规律》说课稿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规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XXX,今天我要为大家展示的是《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中的《探索规律》这一节课。

在这个说课过程中,我将详细地介绍课程的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让我们来谈谈课程的设计理念,本节课以“探索规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推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注重从学生的生活数学走向科学数学,再走向生活数学的理念,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和推理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然后是我们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观察规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物体的运动、自然界的规律等,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 实验规律: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等方式,发现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3. 推理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推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 创造规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自己创造一些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最后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也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直观的教学辅助材料。

《探索规律》这节课的设计理念先进、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一定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规律
执教:罗天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26页例1,第27页课堂活动第1题和第28页练习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寻找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2、能利用探索出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判断。

3、学习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发展学生探究与发现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理解“扩大”和“缩小”的意思
教师:8扩大3倍用算式表示是:8×3。

20缩小2倍用算式表示是:20÷2。

9扩大5倍用算式表示是什么?15扩大4倍呢?
55缩小5倍用算式表示是什么?60缩小10倍呢?
学生列出算式并计算后,讨论:你怎样理解“扩大”和“缩小”?
2、谈话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理解了“扩大”、“缩小”的含义。

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探索规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将例1中的摘棉花改为收小麦:平均每天约收小麦3公顷,2天能收小麦多少公顷?4天、8天、24天呢?)学生口述例1中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全班汇报。

教师板书:(1)3×2=6(公顷)
(2)3×4=12(公顷)
(3)3×8=24(公顷)
(4)3×24=72(公顷)
教师:认真观察这一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2、全班汇报并进行交流
教师:你是怎样观察的?发现了什么规律?
(1)从上往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规律?
(2)从下往上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规律?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发现了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想一想,你能用自己的话把两个规律比较简练的叙述出来吗?
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
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是怎样写出各式的积的?
2、练习六第1题,学生独立填表,然后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3、练习六第2题: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

订正时说说依据。

4、练习六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思考:你是怎样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些什么?
板书设计:
探索规律
扩大——×
缩小——÷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