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粮害虫及其防治基础知识
十大重要储粮害虫基础知识

⼗⼤重要储粮害⾍基础知识1、⽟⽶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1)分布与危害⽟⽶象⼜叫⽶⽜⼉、⽜⼦、蛘⼦,象⿐⾍等,在全国和世界各国均有分布。
⽟⽶象⾷性复杂,喜⾷⽲⾕类及其它淀粉性植物,以稻⾕、⼩麦、⽟⽶、⾼粱受害严重,同时还能飞往⽥间危害粮⾷作物,是最严重的初期性害⾍之⼀。
(2)形态特征⽟⽶象成⾍圆筒形,体长3mm~4mm,暗褐或⿊褐⾊,⽆光泽,头部前伸成象⿐状(或称喙状)。
触⾓呈膝状8节。
有前翅和后翅,能飞。
每个鞘翅上有两个橙黄⾊或红⾊斑纹。
幼⾍体长2.5mm~3mm,乳⽩⾊,柔软肥胖、弯曲,⽆⾜型。
⽟⽶象与⽶象⼀般要通过外⽣殖器加以区别。
(3)⽣活习性⽟⽶象主要以成⾍越冬。
⽟⽶象产卵在粮粒内,幼⾍孵化后即在粮粒内部危害,经蛹期化为成⾍才爬出粮粒,被害粮粒⼏乎蛀成空壳。
⽟⽶象⽣长繁殖的最适温度约25℃~30℃,当温度在15℃以下或35℃以上时,⼀般就停⽌活动。
每年发⽣代数因地区不同。
成⾍较活泼,有上爬性、假死性、能飞翔、具负趋光性、趋温性、趋湿性,耐饥寒较强。
成⾍随分层粮温的变化⽽迁移活动。
2、⽶象Sitophilus oryzae(L.)(1)分布与危害⽶象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地区,它严重为害各种⾕物及种⼦、⾕物加⼯品,还为害某些⾖类、油料、⼲果和药材等。
(2)形态特征该⾍与⽟⽶象极其近缘,外部形态⼗分相似。
⽶象与⽟⽶象⼀般要通过外⽣殖器加以区别。
(3)⽣活习性⽶象⽣活习性同⽟⽶象,但⽶象耐寒、耐饥能⼒较⽟⽶象弱。
3、⾕蠹Rhyzopertha dominica(Fabricius)(1)分布与危害⾕蠹⼜叫硬壳⾍,⾕长蠹,⽶长蠹,世界性分布害⾍,我国主要在南⽅各省较多。
⾷性复杂,⽲⾕类、粉类、⾖类、⼲果、中药材及⽵⽊器材等均能危害,以稻⾕、⼩麦、⾯粉最严重,也是初期性害⾍之⼀。
(2)形态特征⾕蠹成⾍体长2.3mm~3mm,圆筒形,暗⾚褐⾊⾄暗褐⾊,略有光泽。
储粮害虫的防治技术

储粮害虫的防治技术常见的贮粮害虫有米黑虫、黄粉虫、玉米象、豌豆象、蚕豆象、绿豆象、麦蛾、谷蠧、螨类等。
主要防治方法:一、农业措施1、密闭防虫。
用坛、缸、囤等贮粮的,可用塑料薄膜封口,扎紧并用稀泥密封。
密封后,可利用粮食旺盛的呼吸作用,逐渐将氧气耗尽,造成一种缺氧后低氧状态,抑制害虫的繁殖,从而达到安全贮粮。
2、压盖防虫。
主要用于防止蛾类害虫,尤其是麦蛾。
将粮食压盖好,使蛾类成虫无法交尾产卵,不能繁殖出幼虫危害粮食。
压盖时间在新收的粮食入仓后立即进行。
将晒干的沙子装入麻袋或塑料袋,平整地铺放在粮面上,使压盖严、紧、密、实。
也可在平整的粮面上铺一层牛皮纸,纸上均匀压盖10厘米—15厘米的草木灰。
3、花椒防虫。
用一个小布袋,内装10—15克新花椒,放入贮粮的坛内,若是用缸、囤贮粮,可多放几袋,用盖盖好,可有效地防止害虫感染。
4、曝晒杀虫。
曝晒是以太阳辐射热作用于虫体,破坏虫体组织和生活机能,使害虫致死。
同时曝晒还具有防潮、防霉的作用。
小麦、玉米、豌豆、蚕豆等粮食有害虫可用此法。
选择炎热晴天,将粮置于容易升温的晒场上摊晒。
要薄摊勤翻,使粮温上升到48℃左右,并在这种温度下持续翻晒3—4小时,然后将粮食趁热聚堆,以保持堆内高温,即可将害虫晒死或闷死,待粮温下降到接近大气温度时,再除去杂质和死虫,然后入仓。
二、化学措施用于杀灭贮粮害虫的药剂要经过严格选择,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化学性质较稳定,不易爆炸和燃烧;二是能杀死多种害虫,没有残毒或残毒极微。
目前农家使用的贮粮杀虫药剂主要是磷化铝。
此药有粉剂和片剂两种。
它能吸收空气中的水汽产生磷化氢毒气,对害虫产生高效的毒杀作用。
1、粮面施药法要求粮堆高度在3米以下。
具体做法是先测量粮堆体积及仓房空间部位容积,计算出用药总量。
根据每个投药点粉剂不超过200克,片剂不超过300克的要求,计算出投药点。
投药点应均匀布置在粮面上。
每个投药点要放置不能燃烧的瓦钵、瓷盆等装药器皿。
储粮害虫防治原则

储粮害虫防治原则储粮害虫防治是指对储存粮食中的害虫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保持粮食的质量和数量稳定。
在储存粮食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等条件的变化,以及小害虫、大害虫的侵蚀,都会对粮食品质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科学地防治害虫对于维护粮食储存的安全非常重要。
下面是储粮害虫防治的几个原则:第一、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是储粮害虫防治的基本原则。
做到防患于未然,防止害虫入侵和滋生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1.采用合理的堆放和保管方式,如使用密封的储粮罐或袋子,保持干燥通风,避免害虫的进入和滋生。
2.对于储存设施,要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以清除潜在的害虫和幼虫。
第二、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指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以综合预防和控制储存粮食中的害虫。
常见的综合治理手段包括:1.整理检查:经常检查储粮设施和存储粮食的情况,及时发现并清除有害的害虫。
2.温度调节: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采取恰当的温度控制方法,如降低或提高温度。
3.湿度控制:保持适宜的湿度,以防止害虫的繁殖和滋生。
4.多样化储存:将大批量的粮食分成小包或分散储存,以减少害虫的传播和繁殖。
5.使用有效的防虫剂:根据害虫的种类和数量,采用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或添加,以灭杀害虫。
第三、科学防治科学防治是指根据害虫的生态特点和防治方法的科学性,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进行防治。
具体措施如下:1.药剂选择:根据目标害虫的种类和密度,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
2.药剂喷洒:根据害虫的习性和密度,采用合理的喷洒浓度和喷洒时间,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3.药剂添加:在储存过程中,可以在储粮中添加一些有效的防虫剂,以防止害虫的滋生和繁殖。
4.质量控制:对药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和药效。
第四、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化学药剂是储粮害虫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合理使用化学药剂也非常重要。
具体措施如下:1.根据害虫的种类、密度和药剂的药效,确定合适的药剂使用浓度和用量。
2.质量控制:对药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和药效。
储粮害虫及防治基础知识

储粮害虫及防治基础知识⑴什么是储粮害虫?指危害粮油、粮油加工品及粮油仓房、装具、器材等的昆虫和螭类。
⑵储粮害虫的危害有哪些?第一,造成储粮的重量损失;(一对玉米象及其子代一年可造成21- 28Kg的储粮损失)。
第二,降低储粮的品质(包括营养品质、种用品质、工艺品质和商品价值)。
第三,引起储粮发热、霉变。
第四,破坏性大。
比如谷蠹。
第五,影响人体健康。
第六,影响贸易信誉。
⑶储粮害虫的主要特点一、体小、色暗、善隐蔽一不易发现,加强检查。
二、种类多、繁殖快、分布广一防止大量发生,加强预防。
三、生活能力强,生活范围广一全面防治。
四、适应能力强一全面防治五、贪食、破坏性强——及时消灭。
六、喜肮脏、潮湿、黑暗、温暖的环境——改善环境(清洁卫生)。
⑷储粮害虫分类阶梯分类阶梯即分类系统,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
种是基本单位,种以上的分类等级则代表在形态、生理、生物学等方面相近的若干种的集合单位,比如:亲缘关系相近的种归纳为属,相近的属归纳为科等。
种是物种的简称,种是指在形态、生理、生物学及地理分布等方面相同,并在自然情况下能自由交配,产生具有繁殖力后代的个体的总称。
⑸生殖方式:绝大多数属于两性生殖(也称有性生殖),但也有些种类属于孤雌生殖(如:嗜卷书虱)。
⑹变态及其类型:变态:储粮害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体躯逐渐增大,同时在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和生活习性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称变态。
分类:根据变态特点分为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两类。
不完全变态(渐变态):渐变态昆虫在其全部发育过程中经过卵期、若虫期、成虫期三个发育阶段。
如:革翅目、啮虫目、蜚镰目和半翅目。
完全变态(全变态):完全变态的昆虫全部发育过程占经过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四个发育阶段。
⑺世代:储粮昆虫由卵离开母体开始,发育至成虫性成熟能繁殖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历程,称为1个世代。
⑻休眠和滞育: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生长发育或生殖中止的现象。
储粮害虫防治

储粮害虫防治储粮害虫防治是做好粮食储藏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对于巩固、发展与提高四无质量,确保储粮安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防治储粮害虫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坚持“安全、经济、卫生、有效”的原则,把各种防治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全面地、系统地综合防治措施,才能确保储粮安全。
综合防治方法,包括:清洁卫生防治,检疫防治,习性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等。
㈠清洁卫生防治1、清洁卫生防治的范围:防治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从粮食收获、脱粒、整晒到入库、储藏、调运、加工、销售等各个流转过程,以及运粮工具包装器材,生产设备,储粮场所等都必须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2、清洁卫生防治的方法:(1)清洁卫生:①凡是存放粮食的仓、厂、店都要保持清洁。
②器材室、装具修理间、饲料库、晒场等的卫生。
③包装器材、用具、机械、运输工具等卫生。
④粮油仓房坚持空一仓、清一仓。
(2)消毒工作:①空仓消毒。
②加工厂消毒。
③器材、用具消毒。
④环境消毒。
(3)改造工作;在做好清洁、消毒工作的同时,做好仓厂内外环境的改造工作。
(4)隔离工作:在做好前三项工作以后,要防止害虫再度感染。
①要严把入库粮食质量关,做到四分开。
②储粮场所周围喷布防虫线。
③虫粮、虫杂及时处理。
④包装器材用具专仓保管,不能储入粮食仓房内。
仓内检查的必须用具,应专仓专用。
⑤工作人员在检查粮情时,先查无虫粮再查有虫粮防止人为传播。
㈡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高温或低温作用,破坏贮粮害虫生理机能,改变它的生活条件,使其死亡或抑制其生长发育与繁殖。
1、高温杀虫。
(1)日光曝晒法:曝晒不仅可杀虫,还可降低粮食水分。
除大米、花生仁、豆类、粉类外,其余粮食均可曝晒。
(2)烘干杀虫法。
(3)蒸汽杀虫法。
(4)沸水烫杀法:多用于器具杀虫。
粮食只有少数品种才能用此法,如染有豆象的蚕、碗豆。
2、低温杀虫:储粮害虫具有较强的耐寒性,所以低温杀虫必须掌握三个原则:一是低温的强度要大;二是作用的时间要长;三是在未趆冬之前进行。
储粮害虫的防治方法

储粮害虫的防治方法一、储粮害虫防治的原则在粮食储藏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虫害问题都应随时加以注意。
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害虫大量繁殖为害造成损失。
因此在储粮害虫防治工作中我们应当遵循一个原则就是"预防为主",理由很简单,因为在粮食储藏过程中,不能等到害虫已经严重发生,粮食已经受到重大损失时再去除治。
而应当是对无虫粮注意采取防虫措施,防止害虫侵入粮食繁殖为害。
对于发现有少量害虫的粮食,应根据情况,尽早采取措施、彻底除治害虫,使它不会大量繁殖为害,这样,也就起到了防的作用。
防治储粮害虫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物理机械防治法,即利用害虫习性进行防治的习性防治法;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的化学防治法和利用生物进行防治的生物防治法。
其中有些方法很适合防治农村储粮害虫使用。
我们防治储粮害虫不应只依靠一种方法,而应根据时间、条件将各种适宜的方法恰当地配合起来使用,使我们能够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即可达到有效的防治的目的,在选用防治方法时,应应注意对人的安全性。
也就是说储粮害虫的防治应采用综合治理的措施,应采用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二、物理机械防治方法物理机械防治是利用一些物理的方法直接杀死储粮害虫,或恶化储粮害虫的生活环境,抑制储粮害虫的发生发展,或用机械方法将害虫与粮食分开,防止或减轻害虫为害的一种方法,以达到确保粮油安全的目的。
储粮害虫的生活环境中,有三个重要因素。
一是温度,二是湿度,三是空气。
利用改变这三种因素,使它不适合储粮害虫的生活,或使害虫死亡,就可以达到杀死或抑制害虫危害储粮的目的。
物理防治的方法很多,如利用高低温杀虫,利用电离辐射杀虫,利用压盖密闭方法杀虫,利用改变空气成分即气调方法杀虫,利用真空或高压杀虫,利用光能、声音杀虫等。
以上许多方法中,有些方法很适合在农村的条件下使用,例如粮食趁热入仓密闭杀虫,"套囤"防治豌豆象,"泥麦堆密封防治麦类害虫"和密封自然降氧杀虫等方法。
在第三章"粮食入仓"一段中作为粮食入仓时的处理方法已详细叙述,这里只对未叙述的方法加以介绍。
第一节 储粮害虫

第一节 储粮害虫
(二)豌豆象
(1)为害 主要危害豌豆,是豌豆的重要害虫,严重 时被害粒可达50%以上。
(2)识别 豌豆象体长4-5.5毫米,椭圆形,体形与 蚕豆象想似,黑色。鞘翅后1/3处,由翅中部到外侧各有 一下斜的宽直形白毛带,相对呈八字形。
(3)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一代,成虫不危害豆粒,幼 虫危害豌豆。
1、风车除虫 2、筛子除虫 3、风筛结合除虫
第二节 储粮害虫防治措施
三、习性防治方法
习性防治方法是利用害虫对集性、 上爬性等,采用相应的措施,诱集害虫,集中歼灭的一种方 法。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易行,费用低,效果比较显著。利用 习性防治必须经常性地进行,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一)粮面堆尖诱杀 (二) 堆内诱杀 (三) 揭顶除治麦蛾 (四)扫动粮面扑打蛾类 (五) 诱杀越冬害虫 (六) 饵料诱杀
一、储粮害虫防治的原则
在粮食储藏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虫害问题都应随 时加以注意。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害虫大量繁殖为 害造成损失。因此在储粮害虫防治工作中我们应当遵 循一个原则就是"预防为主"。
防治储粮害虫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物理机械防 治法,即利用害虫习性进行防治的习性防治法;利用 化学药剂防治的化学防治法和利用生物进行防治的生 物防治法。
第一节 储粮害虫
中国已记载的贮粮害虫有百余种,分属鞘翅目、 鳞翅目、蜚蠊目、啮虫目、缨尾目,及蛛形纲蜱螨 目的若干科。
第一节 储粮害虫
一、玉米象
1、玉米象,又叫米牛儿、牛子、蛘子, 象鼻虫等,属于甲虫类,分布遍及世界。
(1)为害 成虫危害稻谷、大米、 玉米、麦类、小米、高梁、面粉、花生、 薯干以及挂面等米麦制品。它是世界上 最重要的储粮害虫之一。
第二节 储粮害虫防治措施
储粮害虫防治讲义

防治害虫讲义一、储粮害虫的防治技术是以防治方针和原则为指导,根据储粮害虫与储粮对环境条件的不同要求,采取人为地创造、改变对储粮有利,对储粮害虫不利的环境因素,从而控制储粮害虫的发生,发展,确保储粮安全。
二、害虫的传播途径储粮生虫的根本原因是害虫的传播所致,因此做好储粮害虫的防治工作,必须掌握害虫的活动规律,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杜绝害虫的传播或发生。
其传播途径主要有:1、害虫自身的传播。
2、借助风力传播。
3、随其动物活动传播。
4、随着粮食传播。
5、随人的活动传播。
6、从仓、厂的机具、器材或装运工具中传播。
7、从空仓和加工车间传播。
规范部分一、储粮害虫的检查1、检测期限粮温低于15℃时每月检测1次,粮温在15℃--25℃时,15天内至少检测1次,粮温高于25℃时,7天内至少检测1次,危险虫粮处理后的3个月内,每7天至少可检测1次。
2、采样方法散装粮和包装粮分别按以下方法采样。
(1)散装粮采样方法采样点设置:仓房四角、柱周围、仓门内、人员进出口、排风扇口、通风道口、温度异常变化点和曾发生过害虫的部位各设1点,墙的长设两点,短边设1点,每点距墙0.10m—0.5m,按粮堆大小应在粮面中部区域设3—10点。
在每一采样点处分层采样,表层采样设置在粮面至0.5m之间,粮堆内采样层按粮高度设定,粮堆高3m以下设1个采样层,粮堆高3m—6m设2个采样层,粮堆高度超过6m的适当增设采样层,每层采样不少于1㎏。
(2)包装粮采样采样点设置:以货位为取样单位,根据包装物总包数确定采样比例,500包以下的取10个采样包。
500包以上的按2%确定采样包,采样包最多不超过500包,分区分层确定采样包位置,外层适当多设采样点。
采样:首先检查包外害虫数,再扦取包内样品,必要时可拆包或倒包采样,花生、蚕虫等大粒粮食和油料应拆包采样,每包采样不少于1㎏,每包样品作为一个检测点的样品,当包处活动害虫密度(头/包)头数大于包内活的害虫密度(头/包)头数时,将包外害虫密度(头/包)头数视为该点害虫密度(头/包)头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粮害虫及其防治基础知识
2011-09-06 九宫阁阅 4229 转 103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
储粮害虫及其防治基础知识(一)概述
1、储粮害虫:危害储藏粮食及其产品的有害昆虫称为储粮害虫。
严格说储粮害虫是在储粮环境中进行繁殖的一类昆虫,还包括螨类、鸟类、啮齿动物及其一些节肢动物。
所以豌豆象不能算作储粮害虫。
把捕食、寄生这些害虫的天敌称之益虫或储粮害虫的天敌昆虫。
2、储粮害虫的分类地位:
(1)储粮害虫隶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的昆虫纲。
(2)储粮螨类隶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螨亚纲。
3、储粮害虫的危害:直接损失是粮食质量损失,一般国家粮库粮食损失为0.2%,农户粮食损失为6%~9%。
间接损失是使粮食营养、种用品质降低;危害仓库、厂房和包装物;污染粮食,影响健康等。
4、储粮昆虫的生物学:
1、储粮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1)甲虫类幼虫的外部形态:头部无复眼,胸部无翅,虫体呈“肉虫”状。
常分为无足式(无足型)、弯弓式(蛴螬型)、爬虫式(丙式)。
(2)蛾类幼虫的外部形态:体型单一,多白色,多足型,称“毛虫式”幼虫。
3、螨类的形态:体躯分颚体和躯体两部分。
个体微小,体躯分节不明显,无翅,无复眼。
以粉螨危害最严重。
(三)保粮方针和储粮害虫防治原则
1、保粮方针: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2、防治方法:机械防治、习性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3、防治原则:安全、经济、有效。
“安全”是前提,“经济”是要求,“有效”是目的。
4、常用防治方法:(1)“三防”即设立防虫线、防虫帘、防潮门来提高防虫效果。
(2)“三低”保粮即低药、低氧、低温。
(四)虫粮等级划分(单位:头/公斤)
2、主要害虫:玉米象、米象、谷蠹、大谷盗、绿豆象、豌豆象、蚕豆象、咖啡豆象、麦蛾和印度谷蛾。
3、进境植物检疫性储粮害虫以最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为准。
四老鼠及其防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