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基础知识教学文案
诗词基础知识讲解

诗词基础知识讲解
诗词三步曲,独一事难成。
韵应精选,短歌长调气多灵。
格律拈来书写,意境自然清雅,胸宇世间行。
认真水穿石,基础阅诗经。
字轻巧,句婉转,性灵情。
挥毫泼墨,纸上音妙似琴筝。
安得窥其传世,留作载于长史,缓缓接天清。
致力此生愿,描绘古风情。
第一格律,平仄、相粘、相错,这几个都是联系很紧的,律诗的中间两联当然要对仗,词性和平仄都要相对。
不懂可以百度百科相关词条,如律诗、绝句等。
第二性灵,诗言志,要写出你想表达的东西,你心里觉得最美的`东西,不要刻意去使用一些晦涩生僻的词,最自然最清雅即可,但也不可混用口语白话,这两者和诗的语言有较大差距。
第三襟怀,性灵虽说重要,但要看你的里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追求和人生观,不能是自私偏激的,要真诚自然,要学会关爱别人关爱自己,要学会热爱世界热爱生活,发现美。
不能假大空。
以上三点,必须以一定量阅读与研究作为基础。
做一件事草草为之谁都可以,怕就怕认真二字。
滴水穿石立竿见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诗需要的是严谨的态度。
《三年级语文教案古代诗词学习》

《三年级语文教案古代诗词学习》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智慧的结晶。
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古代诗词,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古代诗词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三年级语文教案中古代诗词学习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古代诗词的特点古代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其语言简练优美,意境深远,富有音韵美和意象美。
古代诗词通过精炼的文字表达,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学习古代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包括形式结构、意境表达等。
2.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欣赏能力,提升其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兴趣,提高其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古代诗词,感悟人生哲理,培养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古代诗词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古代诗词,古代诗词的特点和分类等。
2.古代诗词的经典名篇欣赏:选取一些易于理解和朗读的古代诗词名篇,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和美感。
3.古代诗词的背诵和朗诵:指导学生背诵一些经典古诗词,培养他们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进行朗诵训练,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
4.古代诗词的创作:鼓励学生模仿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风格,进行简单的创作,培养其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5.古代诗词与生活:引导学生将古代诗词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培养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形式引入古代诗词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法: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介绍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背景,帮助他们理解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3.朗诵法:指导学生进行古代诗词的朗诵训练,提高其语言表达和声音语调的准确性。
4.创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词的模仿创作,培养其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唐诗宋词》教案

《唐诗宋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诗宋词的基本概念,掌握唐诗宋词的特点。
2. 通过学习唐诗宋词,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使学生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唐诗宋词,并能运用其中的诗句进行创作。
二、教学内容1. 唐诗宋词的定义及历史背景2. 唐诗宋词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3. 选取代表性的唐诗宋词作品进行学习和欣赏4. 诗歌创作方法的指导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宋词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及其特点。
2. 示例法:选取经典唐诗宋词作品进行示范性解读。
3.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背诵和创作活动。
4.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唐诗宋词的定义及历史背景。
2. 讲解唐诗宋词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3. 选取代表性的唐诗宋词作品进行学习和欣赏。
4.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背诵活动。
5. 讲解诗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唐诗宋词的基本概念、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选取的唐诗宋词作品的欣赏能力。
3. 学生的诗歌背诵数量及准确性。
4. 学生诗歌创作的质量和创新性。
教学资源:唐诗宋词选集、诗歌创作指导书籍、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唐诗宋词的基本概念及其历史背景。
2. 掌握唐诗宋词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3. 欣赏和分析代表性唐诗宋词作品。
难点:1. 理解唐诗宋词的深层含义及其时代背景。
2. 诗歌创作方法的运用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导入新课,讲解唐诗宋词的定义及历史背景。
第2周:讲解唐诗宋词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第3-4周:选取代表性的唐诗宋词作品进行学习和欣赏。
第5-6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背诵活动。
第7-8周:讲解诗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八、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包括学生的发言、讨论、朗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诗歌背诵、创作等。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集锦教案学习古代诗词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集锦教案学习古代诗词【教案】学科:语文年级:小学三年级上册主题:古代诗词知识集锦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和意义;2. 学习几首经典的古代诗词,并理解其内涵;3.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入古代诗词的重要性,介绍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2. 教师展示几幅古代诗词的插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学习古代诗词的特点(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古代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如五言绝句、七言古诗等。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诗词与现代诗歌的区别,并总结古代诗词的简练、含蓄和意境等特点。
三、学习经典古代诗词(30分钟)1. 教师选择几首经典的古代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并逐句解读。
2. 学生跟读、朗读这些古代诗词,感受其中的美。
四、理解古代诗词的内涵(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古代诗词的意境、表达方式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发表对于古代诗词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欣赏古代诗词(15分钟)1. 教师选择一些优秀的古代诗词,通过朗读或演唱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古代诗词的魅力。
2. 学生跟读或欣赏老师的朗诵,感受古代诗词所传递的情感和美。
六、写作活动(2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的古代诗词,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进行模仿创作。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激发他们发挥创造力,写出有个性的作品。
七、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古代诗词的特点和学习收获。
2. 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加深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辅助材料:1. 古代诗词插图;2. 经典古代诗词的选本;3. 纸和笔。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代诗词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鉴赏和欣赏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
古代古诗讲解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朗读《静夜思》,理解诗歌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白诗歌中的意境,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静夜思》的大意。
2. 掌握生字词,如“床”、“疑”等。
三、教学难点1. 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教师展示李白画像,简要介绍李白。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李白有哪些著名的诗作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静夜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静夜思》,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检查朗读情况,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理解诗意。
- 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表达了诗人夜晚看到月光,误以为是霜的情景。
- 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感悟诗情1. 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乡的故事,体会思乡之情。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李白诗歌的特点,如豪放、浪漫等。
(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1. 学生总结《静夜思》的主要内容。
2. 教师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静夜思》。
- 选取李白的其他诗作,进行鉴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激趣导入、初读课文、细读课文、拓展延伸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静夜思》的大意,掌握生字词,并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范文:《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
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误以为是霜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人的身边。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唐诗五首》,具体包括教材第四章《春晓》、《绝句》、《望庐山瀑布》、《登高》和《静夜思》。
这些诗歌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哲理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2.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意境理解和哲理领悟。
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春天的美景,进而引出《春晓》这首诗。
2. 讲解:详细讲解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3. 例题讲解:(1)分析《春晓》的韵律美。
(2)解读《望庐山瀑布》的意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意境。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五首唐诗的哲理内涵,每组选取一首进行分享。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唐诗进行鉴赏,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五首唐诗及作者。
2. 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五首唐诗中选择一首进行鉴赏,不少于500字。
2. 答案示例:《春晓》鉴赏: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珍惜时光、奋发向前的哲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作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在唐诗五首的教学中,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是关键。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案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词、曲等。
2. 古代诗歌的特点:节奏、韵律、对仗、意象等。
3. 古代诗歌的分类:田园诗、山水诗、边塞诗、咏物诗等。
4. 鉴赏方法:了解作者背景、分析意象、品味语言、体会情感等。
5. 教学实例: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进行诗歌鉴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和鉴赏方法。
2. 难点: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以及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或音频形式,展示古代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和鉴赏方法。
3. 实践:以《登鹳雀楼》为例,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6. 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一首古代诗歌,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体会诗歌的美。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后,进行诗歌鉴赏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初中古代诗词教案

初中古代诗词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分类,了解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体会古代诗词中的思想感情,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 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
3. 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古代诗词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
2. 古代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底蕴。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古代诗词资料,如诗词选本、诗词鉴赏书籍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古代诗词的名句,引起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古代诗词的认知和感受。
二、讲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分类(10分钟)1. 教师讲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如格律、韵律、意象等。
2. 教师介绍古代诗词的分类,如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
三、介绍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10分钟)1. 教师概述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唐宋诗词繁荣的原因。
2. 学生通过资料了解古代诗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四、学习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和审美情趣(10分钟)1. 教师讲解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如关注标题、作者、注释等。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体验古代诗词的审美情趣。
五、小组合作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代诗词进行鉴赏。
2. 小组成员共同分析诗词的意象、情感、手法等,总结诗词的美学特点。
六、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鉴赏成果,分享诗词审美心得。
2. 教师对各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七、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代诗词的重要性和审美价值。
2. 学生提出自己对古代诗词的疑问,教师给予解答。
3. 教师推荐相关的古代诗词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初步认识古代诗词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初步认识古代诗词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教案标题:初步认识古代诗词引言:在初中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古代诗词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适合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古代诗词,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韵律,并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词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学习韵律的概念和常见的古代诗词形式;3. 认识几位古代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品;4. 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古代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师可通过讲解古代诗词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并了解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初步认识。
步骤二:古代诗词的定义和基本特点1.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词的定义,并与现代诗歌相比较;2. 介绍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如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抒发情感等;3. 给予学生一些例子,让他们感受古代诗词的魅力,并进一步了解其特点。
步骤三:韵律的概念和常见的古代诗词形式1. 解释韵律的概念,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音乐之美;2. 介绍几种常见的古代诗词形式,如绝句、律诗等,简要介绍其特点和结构。
步骤四:认识几位古代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品1. 选择几位在初中一年级学生中比较熟悉的古代诗人,如李白、杜甫等;2. 分别介绍这些古代诗人的生平和代表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古代文人的文化背景和艺术创作成果;3. 配以课件、图片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有直观感受。
步骤五:阅读和欣赏古代诗词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一些简单古代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和美感;2. 分组活动,每组选择一首诗词进行集体朗读,并解释诗句的意思;3. 引导学生欣赏几首优秀的古代诗词,并讨论诗词给他们带来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方法1. 听讲授课法:通过讲解古代诗词的定义、特点、代表诗人及作品等知识点,向学生传递相关信息;2. 互动探究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演绎;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阅读和解读古代诗词,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课件、图片等多媒体素材,加强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入门古诗教案大全初中

入门古诗教案大全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和欣赏古诗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古诗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古诗,古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古诗的特点:古诗的格律、韵律、意象、情感等。
3. 古诗的分类:近体诗、古体诗、词、曲等。
4. 阅读和欣赏古诗的方法:了解作者和背景、品味词句、把握意象、体会情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阅读和欣赏古诗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对古诗的深层次理解和鉴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音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古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进行对比分析和深入解读。
4. 方法指导:教授阅读和欣赏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品味古诗。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鉴赏心得。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古诗鉴赏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和作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阅读和欣赏古诗的方法的应用能力。
3. 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六、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选取一些经典的古诗作为教学资源。
2. 参考书籍:有关古诗的鉴赏、解读等方面的书籍。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料。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古诗的对比分析和深入解读,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教案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古代诗词的背景和特点。
2. 学生能够分析与欣赏古代诗词作品。
3. 学生能够创作简单的古体诗词。
教学内容:1. 古代诗词的定义和特点。
2. 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
3. 唐宋诗词的代表作品。
4. 分析与欣赏名句:《静夜思》、《登鹳雀楼》、《水调歌头》等。
5. 创作简单的古体诗词。
教学步骤: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几个古代诗词的句子,请同学们读出来,并对句子进行简单的解读。
引入(10分钟)1. 老师向学生介绍古代诗词的定义和特点,比如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句式规整等。
2. 老师讲解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包括先秦诗经、汉朝乐府诗、唐宋诗词等。
示范与练习(30分钟)1. 老师给学生分发几首唐宋诗词,让学生分组,分析诗词的表达手法、意境和情感。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做简短的汇报。
欣赏名句(20分钟)1. 老师选择几首经典的古代诗词作品,例如《静夜思》、《登鹳雀楼》、《水调歌头》等,向学生解读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 学生进行朗读,并就其中的名句进行品味和讨论。
创作实践(30分钟)1. 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古体诗句的素材,让学生自由组合并创作自己的古体诗词。
2. 学生进行创作,并自愿朗读自己的作品。
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2. 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反思,提出问题或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古代诗词的朗诵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欣赏名家名作,培养艺术素养。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情况。
2. 作品评价:对学生创作的古体诗词进行评价与指导。
【结束语】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背景和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古代诗词的能力。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对古代诗词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欣赏和创作古体诗词。
高中语文教案 学习古代诗词

高中语文教案学习古代诗词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掌握《古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诗歌,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艺术魅力;2.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能够准确地解读和赏析古代诗歌;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古代诗词的韵律和格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形式特点;2. 解读和赏析《古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情感和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1. 解读古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2. 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古代诗歌,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特点和韵律格律;2.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读和赏析一首古诗,并进行讨论;3. 影音辅助:播放相关音频和视频,加强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感受。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诗词的名句,引导学生讨论该句的意境和情感。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兴趣。
Step 2:学习古代诗词的韵律和格律(15分钟)老师介绍古代诗词的韵律和格律,包括平仄、押韵、句式和词牌等内容。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熟悉古代诗词的形式特点,并了解不同词牌所对应的韵律。
Step 3:解读和赏析古代诗词(30分钟)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共同解读和赏析,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以及诗人的艺术手法。
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小组的解读和赏析结果。
Step 4:扩展学习(20分钟)老师播放一些经典古诗的朗诵音频或相关视频,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古代诗词的美妙之处。
同时,老师介绍一些古代诗人的传世名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
Step 5:总结与拓展(10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词对人们情感和精神世界的滋养。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学习古代诗词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学习古代诗词【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学会鉴赏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古代诗词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入话题:你们了解古代诗词吗?古代诗词有什么特点?二、讲解(10分钟)1.给学生简单介绍古代诗词的定义:古代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以其简洁凝练的语言、美丽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2.解释古代诗词的特点:古代诗词大多以五言或七言为韵脚,通过押韵和平仄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三、示范与练习(15分钟)1.给学生播放一段经典的古代诗词朗诵,并请学生跟读。
2.指导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词,朗读给同学们听,并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感情。
四、合作探究(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代诗词,进行分析和讨论。
2.小组展示他们选择的古代诗词,并解读其中的意义。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介绍一些古代诗人的作品,如杜甫、李白等,并给学生欣赏他们的代表作品。
2.鼓励学生写一首自己的古代风格的诗词。
六、总结反思(5分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学生能简单总结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鉴赏技巧。
七、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词,背诵并写一篇短评。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古代诗词有了初步的了解,学会了欣赏和写作古代诗词。
在合作探究环节中,让学生有机会展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对古代诗人和诗词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保证了教学的高效性,又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整理教案学习古代诗词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整理教案学习古代诗词导读:在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程中,学生开始接触古代诗词,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
本教案将从学习古代诗词的必要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整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代诗词。
一、学习古代诗词的必要性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古代诗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思想观念也有助于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如韵律、格律等;2.学习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品味、理解并朗读古代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4.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和传统文化。
三、教学内容1.古代诗词的分类和基本特点:通过介绍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种类的古代诗词,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韵律、格律等基本特点。
2.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3.古代诗词的背诵与朗读:选择一些优秀的古代诗词,让学生进行背诵和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4.古代诗词的赏析:选取一些代表性的古代诗词,通过分析诗词中的意境、表达手法和思想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品味诗词。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
2.示范法:教师朗读优秀的古代诗词,引导学生模仿朗读,并进行集体朗读。
3.互动法:设计课堂活动,如小组合作背诵、课堂朗读比赛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习效果。
4.分析法:选择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通过分析诗词中的意境、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五、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用一首古代诗词开场,引起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并让学生谈谈诗词给他们的感触。
2.教学核心:(1)讲授古代诗词的分类和基本特点,如韵律、格律等。
古诗词常识教学设计

古诗词常识教学设计引言: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它们既是文学的艺术作品,也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了解古诗词的常识对于学生们了解中华文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修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策略等方面,设计了一套古诗词常识教学方案,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古诗词常识教学。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古诗词,古诗词有哪些基本特点。
2.掌握古诗词的常见体裁:学生能够区分古诗与古词的不同,并能够辨析古诗词中的词牌、格律等要素。
3.熟悉古诗词的常见作者:学生能够认识到古诗词的作者有很多,并能够了解他们的代表作品。
4.了解古诗词的流传和影响:学生能够了解古诗词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古诗词的定义:什么是古诗词,与现代诗歌的区别。
(2)古诗词的基本特点:言简意赅、意蕴深远、婉约而含蓄等。
2.古诗词的常见体裁:(1)古诗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2)古词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四声六七言古词等。
(3)古诗和古词的比较:韵律、表达方式等的区别。
3.古诗词的常见作者:(1)唐代的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2)宋代的苏轼、杜牧、辛弃疾等。
(3)明代的杨慎、文天祥等。
4.古诗词的流传和影响:(1)古诗词的重要地位:饱含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感情,代表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2)古诗词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歌颂祖国、赞美英雄、表达人民的情感等。
三、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古诗词的文本,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和魅力。
2.分析教学法: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词牌、格律、意象等要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艺术特点。
3.互动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诵读和朗诵,让学生亲身体验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和美感。
4.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学生分组的基础上,进行古诗词演唱、创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深入理解古代诗词七年级语文教案

深入理解古代诗词七年级语文教案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词,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我们特别设计了以下七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词的发展背景和文化特点;2. 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技巧和表达方式;3. 分析古代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特色;4.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 分析古代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内容1. 古代诗词的起源与发展(20分钟)a. 古代诗词的起源和流传;b. 古代诗词的发展特点和不同流派。
2. 古代诗词的基本结构与技巧(30分钟)a. 古代诗词的基本结构:诗、词的对比;b. 古代诗词的基本技巧:平仄、格律、押韵等。
3. 古代诗词的意境与修辞手法(40分钟)a. 古代诗词的意境表达: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等;b. 古代诗词的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等。
4. 古代诗词的欣赏与鉴赏(30分钟)a. 带领学生欣赏古代诗词名篇;b. 分析古代诗词的意义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展示古代诗词的图片和音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
2.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形成小组,讨论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魅力。
3. 配对练习法:让学生成对练习古代诗词的朗诵和创作。
4. 视听法:播放古代诗词的朗诵录音和相关视频材料,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展示古代诗词的图片和音频,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韵味和魅力。
2. 学习古代诗词的起源与发展(20分钟)a. 古代诗词的起源和流传:通过图表和文字介绍,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b. 古代诗词的发展特点和不同流派:组织学生讨论,以小组形式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
3. 学习古代诗词的基本结构与技巧(30分钟)a. 古代诗词的基本结构:诗、词的对比:讲解古代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结构,帮助学生理解;b. 古代诗词的基本技巧:平仄、格律、押韵等: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技巧。
七年级语文知识汇编教案掌握古代诗词韵律

七年级语文知识汇编教案掌握古代诗词韵律七年级语文知识汇编教案:掌握古代诗词韵律一、教学目标1. 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唐宋诗词的韵律形式、词牌的分类等。
2. 能够正确理解古代诗词的韵律特点,体会其中蕴含的美感和情感。
3.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增强国家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 韵律形式:古代诗词的平仄、押韵等特点。
2. 词牌的分类和特点。
3. 如何通过学习古代诗词韵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过程阶段一:导入1. 创设情境:向学生介绍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韵律特点是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的基础。
2. 说明本课的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古代诗词的韵律形式和词牌分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阶段二:知识讲解1. 讲解古代诗词的韵律形式:主要包括平仄和押韵。
- 平仄:古代诗词按照声调的高低分为平声和仄声。
平声指声调平稳的音,仄声指声调有抑扬变化的音。
平仄相间的组合形式是古代诗词的基本要求。
- 押韵:音节相同或相似的字放在句子的末尾,形成韵脚。
通常有平声押平声、仄声押仄声、仄声押平声等组合。
2. 介绍古代诗词的词牌分类:主要包括律诗、绝句、排律和词。
- 律诗:按照韵律形式,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
- 绝句:每首四行,每行五个字,句子之间没有规定的韵律要求。
- 排律: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韵脚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 词:每首四行,每行七个字,要求押韵并配合曲调演唱。
阶段三:案例分析1. 展示著名的唐诗和宋词,让学生欣赏其中的韵律之美。
2. 分析具体的诗句,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韵律特点和诗词形式。
3.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词的韵律对于传达情感和意境的作用。
阶段四:巩固练习1. 古诗填空:提供一些句子,让学生根据古代诗词的韵律要求填写正确的词语,巩固对韵律形式的掌握。
2. 词牌配对:给出一些词牌的名称,让学生配对正确的描述,巩固对词牌分类的掌握。
初中古诗常识教案

初中古诗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常识,如诗的体裁、诗句的字数和行数等。
2. 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创作手法,如平仄、对仗、押韵等。
3.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能够分析古诗的艺术特色。
4. 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的体裁:绝句、律诗、词、赋等。
2. 古诗的创作手法:平仄、对仗、押韵、意象、抒情等。
3. 重点分析一些经典古诗,如《登鹳雀楼》、《春晓》、《静夜思》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些经典古诗的朗诵视频,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讲解古诗的体裁:介绍绝句、律诗、词、赋等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各种体裁的特点。
3. 讲解古诗的创作手法:介绍平仄、对仗、押韵等基本知识,并通过示例让学生初步掌握这些手法。
4. 分析经典古诗:选取《登鹳雀楼》、《春晓》、《静夜思》等具有代表性的古诗,引导学生从体裁、创作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领悟古诗的艺术魅力。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简单的古诗,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古诗的基本常识和创作手法。
2. 采用示例法,通过分析经典古诗让学生掌握古诗的特点。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诗基本常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有关古诗创作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自评: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资源1. 经典古诗文本。
2. 古诗朗诵视频。
3. 古诗创作相关课件。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常识,掌握古诗的创作手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小学语文古代诗词教案

小学语文古代诗词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了解古代诗词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3.学习背诵和欣赏古代诗词作品。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背诵和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古代诗词?古代诗词指的是中国古代的诗和词。
诗是指用音韵、节奏和意象的方式表达抒情的文学形式,词是指用音乐伴奏的方式表达抒情的文学形式。
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 古代诗词的特点(1)抒情性强:古代诗词往往表达作者的情感,包括对自然、对人生、对爱情等方面的情感。
(2)音韵优美:古代诗词注重音韵的和谐,有着一定的韵律和节奏,使人感到语言的优美和流畅。
(3)意境深远:古代诗词常常通过形象的描写和意象的象征,寄托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4)情景交融:古代诗词注重写景,通过具体的描绘,展现出情感和景色的交融。
3. 古代诗词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度成就,也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
古代诗词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以下重要地位:(1)艺术价值: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情感表达方式,成为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历史价值:古代诗词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3)教育价值:古代诗词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有效工具。
(4)民族价值:古代诗词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民族意义。
4. 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欣赏古代诗词作品1.选择一首优秀的古代诗词作品,例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向学生朗读,并解读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变化、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
古代诗歌四首知识讲解教案

古代诗歌四首知识讲解教案教案标题:古代诗歌四首知识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四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题。
2. 学习分析古代诗歌的诗意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了解古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分析古代诗歌的主题和诗意。
3. 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投影仪。
2. 四首古代诗歌的文本和注释。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古代诗歌的重要性和价值,并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提问:你们是否听说过古代诗歌?你们对古代诗歌有什么了解?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展示第一首古代诗歌的文本和注释,简要介绍该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解读第一首古代诗歌的主题和诗意,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
3. 重复以上步骤,讲解第二、三、四首古代诗歌。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2.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提高他们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所学的四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主题和诗意。
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
五、拓展活动(5分钟)1. 邀请学生自选一首古代诗歌进行朗诵或演讲,展示他们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提供相关书籍或网站资源,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古代诗歌的世界。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古代诗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练习册的完成情况和答案准确性。
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促进互动和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词只要分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只要是指唐以前的诗歌,这类不太讲究韵律(也就是押韵),而近体诗则是指唐以后讲究韵律的诗歌。
一、古体诗类型古体诗主要有一下几类:(一)四言体(一字称一言)。
这是已知的最早形式的是个形式。
如《诗经》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五言古体。
五言是从四言体发展起来的。
最早在《诗经》里已有少数五言句子。
如召南《行露》: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有名的作家,如曹氏父子,陶潜等。
在齐、梁期间出现的“永明体”,更注意到了声律和对仗。
(三)七言古体。
最早在汉武帝市有所谓的七言联句“柏梁体”,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后人的伪造。
早期最完整的七言诗体是曹丕的《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丕之后有鲍照的《行路难》,萧衔的《河中之水》等。
这些都属于乐府民歌形式的作品。
(四)杂体诗,又叫长短句。
所谓杂言就是一首诗的句子长短不齐,从一言到十一、二言,作者可随意交错使用。
这些也是从民歌发展而来的。
最早诗经里已有少量杂言句式。
如《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bǔ补〕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古体诗主要有以上几种。
近体诗出现后,古体诗也未消亡,在唐代如杜甫的“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等,李白的《关山月》、《长干行》等都是古体诗的形式。
白居易发起的新乐府运动也是利用古体诗来写的。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主要区别是:古体诗没有固定的句数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句式,没有固定的平仄和韵律。
一句话:就是没有固定的格律。
近体诗与此相反,有十分严密的格律。
二、近体诗的基本规则近体诗分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七言排律和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这几种形式都有一定的规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格律。
近体诗的主要形式是律诗。
五、七言排律是五、七言律诗的延长,五、七言绝句是五、七言律诗的一半,实际这些也就是从律诗演变出来的几种形式。
他们的格律都是以律诗为准则的。
讲近体诗的基本规则,主要是讲律诗的基本规则。
如果对律诗的格律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对排律、绝句的格律略加说明也就清楚了。
为了便于了解近体诗的基本规则,先举出五、七言律诗的平仄谱各一种呵例诗各一首,做为说明下列问题的参考。
五言律诗平仄谱仄起式(首联不押韵)起联:仄仄(起)平平仄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平平(对)仄仄平(韵)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颔联:平平(粘)平仄仄感时花溅泪,仄平平仄仄仄仄(对)仄平平(韵)恨别鸟惊心。
仄仄仄平平颈联:仄仄(粘)平平仄烽火连三月,平仄平平仄平平(对)仄仄平(韵)家书抵万金。
平平仄仄平尾联:平平(粘)平仄仄白头搔更短,(白,入声)仄平平仄仄仄仄(对)仄平平(韵)浑欲不胜簪。
平仄仄平平七言律诗平仄谱平起式(首联押韵)起联:平平(起)仄仄仄平平(韵)孤山寺北贾亭西,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平(韵)水面初平云脚低。
仄仄平平仄仄平颔联:仄仄(粘)平平平仄仄几处早莺争暖树,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对)仄仄仄平平(韵)谁家新燕啄春泥。
平平仄仄仄平平颈联:平平(粘)仄仄平平仄乱花渐欲迷人眼,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对)平平仄仄平(韵)浅草才能没马蹄。
仄仄平平仄仄平尾联:仄仄(粘)平平平仄仄最爱湖东行不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对)仄仄仄平平(韵)绿杨阴里白沙堤。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谱划的字位,是表示应用平或仄声字,但为了给作者有发挥余地,可以平仄活用.(一)五、七言律诗都是一首八句,两句为一联。
一、二两句叫起联或叫首联,三、四两句叫颔联或叫次联,五、六两句叫颈联或叫三联,七、八两句叫尾联或叫结联。
每联上句叫出句,下联叫对句。
以第一句第二字为标准,用平声的,叫平起式;用仄声的,叫仄起式。
(二)近体诗的每首每句都有固定的平仄式。
所谓平仄是指字的声调说的。
我国汉字读音,很早以来,一个字就有平上去入四种不同的声调。
但有意识地把它用到诗歌上来,是南北朝时的沈约。
他根据每个字的读音的轻重、高低、长短,著有《四声谱》一书。
这本书早已遗失,具体内容不清楚。
近体诗是根据《四声谱》分调的原则,把平声成为平,把上、去、入统称为仄,每句按一定的平仄式,用来调济吟咏的节奏,构成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音乐感。
除每句规定了一定的平仄式之外,句与句之间也做了相应调配。
我们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是讲平仄。
平仄是近体诗的主要特点。
在平仄格式中,只要有以下几项规则:(1)律诗有“对”、“粘”的规定。
“对”是对立的意思,也就是相反的意思。
“粘”是粘联相同的意思。
如上列律诗平仄铺所表明的那样,第一句为起句,以这句的二、四字为标准,如第一句的二、四句是仄平,第二句的二、四字必须是与其相对立的平仄,第三句的二、四字又必须是与第二句的同位的平仄粘联相同。
以下几句都是一对一粘,直到最后一句。
如果违反这个规定,叫“失对”或“失粘”。
这是律诗的禁忌之一。
从初唐到中唐是近体诗的发展时期,有些作者也偶有失对、失粘的诗。
如杜甫的《寄赠王十将军承俊》: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缠结青骢马,出入锦城中。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时危未授钺,势屈难为功。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宾客满堂上,何人高义同。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这是一首平起式首句押韵的五言律诗。
起句“将军胆气雄”,是平平仄仄平,下句应用仄仄仄平平,才合“对”的规定,但“臂悬两角弓”的二、四字平仄与上句雷同,这就造成了“失对”。
起联一“失对”,下几联的粘、对也就乱了。
在唐诗中也有偶尔“失粘”的情况,如韦应物的《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夕,入声)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是一首仄起式首句押韵的七言律诗。
按照“粘”的规定,第三句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才能和第二句的二、四字粘联相同,可是“树”、“微”是仄平,与上句的“南”、“豁”恰恰相反,这就成了“失粘”,下几句的平仄也就打乱了原来仄起的格式。
“失粘”、“失对”涉及到句与句之间的平仄调配问题。
用近体诗的形式写诗,应该避免“失粘”、“失对”。
(2)不能“犯孤平”。
所谓犯孤平是指一句诗除句尾押韵的平声字外,全局只剩下一个平声字,叫“犯孤平”。
可能犯孤平的句式,五、七言诗各有一句:五言诗是:平平仄仄平。
第二个字关系到粘、对的规定,不能变动。
第一个平声字改用仄声字,就犯了孤平。
七言诗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和五言诗一样,如果把第三个字改用仄声字,也就犯了故平。
犯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之一。
在前边举的五言律诗平仄谱中,凡是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三字不划,其原因也就在这里。
如果犯了孤平,就得在本句的的适当位置,把应用仄声字改用一个平声字加以补救。
至于句尾是仄声的,即使全句只剩下一个平声字也不算孤平。
如果五言诗的平平平仄仄,七言诗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就不受孤平的限制。
因为犯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所以在唐诗中是很少有这样的例子的。
有也要在本句补救过来。
如杜荀鹤的《春宫怨》:早被婵娟误,欲归临镜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这是一首按前列五言律诗谱式写的五言律诗。
按式的第二句“欲归临镜慵”,本应是平平仄仄平,可是“欲”是仄声,如果在本句不加以补救就犯了孤平。
所以作者在第三字应用仄声字处,改用了一个平声“临”字,这样,这句的平仄式就为仄平平仄平,就救了孤平。
第六句“日高花影重”和上句一样,“日”字处本应用平,用了仄声,不得不在第三字处改用了一个平声“花”字。
这两句是比较典型的孤平自救句。
(3)要避免三平调。
这是指句尾有三个平声字,一定要避免。
五、七言律诗也各有一句:五言诗是:仄仄仄平平七言诗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五言诗的第三个字,七言诗的第五个字都不能改用平声字,改了就成了三平调。
三平调是古体诗常用的形式。
连用三平调就不免音节单调,缺乏抑扬的节奏感。
在前面的五、七言律诗平仄谱中,凡是平平脚的,上边的仄声出不划,就是为了避免三平调。
唐初还没有完全去掉古体诗的遗风,偶而还出现三平调的诗,后来就比较严了。
如祖咏的《终南望馀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这是截取五言律诗平起式首句不押韵前四句的五言绝句。
按规定的格式,前两句应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可是“浮云端”都是平声字,这就犯了三平调。
下边两句是对偶句,还比较工整,但是拗句。
按式的第三句应是仄仄平平仄,可是“霁”是仄声,这就违反了定式,从近体诗的格律来说,这是不完美的。
(4)平仄字的活用。
如前面的五、七言律诗平仄谱所表示的那样,有的字位平仄可以活用,有的字位就不能活用。
过去人们长说近体诗的平仄,一、三、五可不论,二、四、六要分明。
二、四、六要分明是对的,一、三、五可不论就不完全对,如果犯孤平的句式,避免三平调的句式,一、三、五还是要论的。
近体诗的平仄活用也是有一定的规则的。
(5)拗句和拗救。
拗就是违反的意思。
近体诗凡是违反平仄式的句子,就叫拗句。
如前边所谈到的失粘、失对、犯孤平、三平调和七言诗的第六字,凡是违反定式的,都是拗句。
拗了就要想办法补救,简称“拗救”。
根据拗句的句式,拗救的方法大体有两种:1.本句自救。
这主要用在犯孤平的句子上。
如前面谈到的杜荀鹤的《春宫怨》就是本句自救。
方法是在本句应仄声的字位改用一个平声字。
2.对句自救。
这种拗救的方法,多用在以下拗句上:(甲)五七言律诗出句拗,在对句的适当位置救。
如白居易的《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野火烧不尽”句,按式应是仄仄平平仄,但“不”是仄声,就成了一字失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