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专题一第1单元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二) 课时5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教案第一章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教案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教案第一章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教案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编排规则及结构,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和族的概念。

2、熟悉短周期元素的符号、名称、原子序数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获取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2、通过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且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化学史知识,能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发展的;任何科学的发现都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二、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三、教学难点学会用图表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对数据和事实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引入】1869年门捷列夫在继承和分析了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成功地对元素进行了科学分类。

他总结出一条规律:元素(以及由它所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这就是元素周期。

他还预言了一些未知元素的性质都得到了证实。

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门捷列夫揭示的元素内在联系的规律还是初步的,他未能认识到形成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历史【讲解】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在发现原子的组成及结构之后,人们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科学探究】1.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分析、观察原子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3.将上述1-18号元素排列成合理的元素周期表,说明你编排的理由。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纵行。

高中化学专题1第1单元第3课时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教案苏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专题1第1单元第3课时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教案苏教版必修2

第3课时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目标与素养:1.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宏观辨识)2.会比较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知道元素周期表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的划分。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3.体会元素周期表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编排原则(1)横行:电子层数相同,每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2)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每个纵行称为一个族(第8、9、10纵行除外)。

2.结构 (1)周期(即横行)(18个纵行,16个族(1)元素周期表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ⅠA 族吗?(2)观察元素周期表中族的排列顺序分析同一周期第ⅡA 族和第ⅢA 族元素原子序数的差值是多少?[提示] (1)不是。

ⅢB 族元素种类最多,因为其包含镧系和锕系元素。

(2)第2、3周期相差1,第4、5周期相差11,第6、7周期相差25。

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递变规律 (1)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微点拨:元素周期表中左下方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铯,放射性元素除外),右上方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氟)。

碱性最强的是CsOH,酸性最强的含氧酸是HClO4。

2.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区(1)分界线的划分请填写出图中序号所表示的内容:①增强②增强③增强④增强⑤Al ⑥Si⑦金属⑧非金属(2)分界线附近元素的性质: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

三、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化学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元素的原子结构,预测其主要性质。

2.借助元素周期表研究合成有特定性质的新物质(1)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如锗、硒、硅等。

高一化学必修2教案:专题1第一单元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高一化学必修2教案:专题1第一单元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教学设计(二)课前准备ppt课件《元素周期律1》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分析]从1—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我们可以看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不光符合上述规则,而且似乎具有一定的规律。

这节课我们就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习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问题1】观察教材图1-2,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如果从横向、纵向的角度观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有什么规律?你能发现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呈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吗?[结论]1.横向观察:同一行的元素原子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一递增至2或8(饱和结构)。

2.纵向观察:同一列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稀有气体除外),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一递增。

3.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呈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即重复出现同样变化。

【问题2】观察教材图1-3,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请说出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现了怎样的周期性的变化?[展示幻灯片3][结论]1、2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由1增加到2,3—10号元素和1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则重复出现由1逐一递增至8的变化。

[分析]2号He,10号Ne,18号Ar都是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尽管不都为8,但是都达到了饱和结构。

【问题3】请同学再次总结一下,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回答]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变化的内容:每隔一定数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重复出现由1到饱和结构(2或8)递增的变化。

[小结]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现由1到饱和结构(2或8)递增的周期性的变化。

[分析]原子的结构如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排布等是决定元素某些性质的因素。

【问题4】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那么元素的性质如元素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是否也会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内容。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章第1节 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 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章第1节 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 教案
[讨论板书](2)化学性质
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一个电子,它们化学性质相似;
②它们都能与O2等非金属单质及水反应,产物中均显+1价。
③不同:随着核电荷数增加,它们的电子层数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弱,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有差异。Li→Cs越来越活泼,金属性增强。
[教师]碱金属在化学性质上有相似和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又怎样呢?是否也有相似和不同,根据书本第7页的表,归纳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变化规律。
教案编号:授课日期:
课题
第1节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学会总结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同主族元素的性质;自主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以及同主族性质递变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态度;树立事物变化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预测】金属钾的性质
[演示]演示钾与水反应的实验
[总结]浮、熔、游、响、红;K轻微爆炸;钠、钾都易和水反应,钾比钠反应剧烈。
[演示]演示钾与氧气的反应。
[总结]①都熔化成银(银白)色小球,但钾先燃烧;
②颜色不同;
③钠、钾都易和氧气反应,钾比钠反应剧烈,钾更易与氧气反应。
[思考]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钠和钾都能和O2、H2O等反应,在反应中Na、K失电子表示出还原性,但钾更易发生反应。碱金属性质为什么会相似呢?又为什么有不同呢?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1、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

高中化学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二课时 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二课时 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2课时【复习提问】同周期元素的性质是如何递变的?【新课导入】那么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有无规律呢?【板书】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预测【交流与研讨】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它对元素的性质有何影响?【点评】以一连串问题引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在上一课时已经学过运用原子结构理论分析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现在提出这一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原子结构理论去指导探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小,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

【设问】如何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证明上述结论?【阅读自学】教材P21页最后一自然段至P22页第2自然段。

【归纳】完成表格:【分组讨论】从上表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板书】1、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而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

【质疑】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何不同吗?【思考】根据F2、Cl2、Br2、I2分别与H2反应条件、程度以及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等方面分析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概括】ⅦA 族元素单质与H 2反应情况【点评】Cl 2、Br 2、I 2的性质在《化学1(必修)》中已分散学过,在此进行整合,不仅对知识起到复习作用,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比较的学习方法。

【板书】2、同主族元素性质具有递变性---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过渡】同主族元素性质既有相似性,也有递变性,门捷列夫正是根据这个规律对某些元素的性质进行大胆预测的。

【讨论】请你根据钾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金属钾的性质。

【演示】分别向两只培养皿中加水至其体积的1/2,然后分别加入绿豆大小的金属钾和钠,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记录现象(为了便于观察,将培养皿放在投影仪上,通过投影来观察实验现象)【板演】钾、钠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板书】3、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请同学们观察表1-1,总结碱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递变性。
【板书】①相似性:单质的颜色,除铯外,都呈银白色,状态柔软,密度小,熔点低
②递变性:密度逐渐增大(K除外);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2)卤族元素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卤族元素是否也一样呢?我们继续来研究。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性质,我们可以看到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是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原子结构的相似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相似性和递变性;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提问】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越来越强,也就是金属性越来越强。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判断某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页相关内容,回答这个问题。
【讲解】对,我们可根据a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b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判断。
2、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1】取相同大小的钾、钠各一粒,分别放在石棉网上的两边同时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钾先熔化,且反应比钠与氧气反应剧烈。
【思考交流】请大家尝试写出Na、K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尝试写出Li与O2反应的方程式。
【完成表格,板书】
碱金属
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1-1】根据我演示的实验,请同学们完成第9页的表格。(根据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比较氧化性的强弱)
【讲解】
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由左到右逐渐减弱。也就是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高中化学 人教版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及应用 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 人教版必修2 第1章 第2节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及应用 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1.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能量高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了解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2.了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3.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电子层(1)含义: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人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之为电子层。

(2)表示方法电子层n 1 2 3 4 5 6 7 字母K L M N O P Q 离核远近由近到远能量高低由低到高2.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1)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次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18。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2)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排有8个电子。

()(3)M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8个。

()(4)原子核外各电子层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答案:(1)×(2)×(3)√(4)×2.下面关于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②所有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③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④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A。

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能量越低离核越近,能量越高离核越远。

3.甲、乙两元素原子的第2层电子数都是其他层电子总数的2倍。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甲与乙处于同一周期B.甲与乙处于同一主族C.甲与乙指的是碳和铝D.甲与乙的原子序数之和是偶数解析:选D。

L层最多可有8个电子,当其他层共有4个电子时符合题意,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镁符合条件;当L层未填满电子时,K层的2个电子已填入,此时L层应有4个电子,碳符合条件。

【课件】《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件】《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教学设计执教:符妙影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探究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积极参与课堂,通过观察分析、实验验证、合作学习等,体会探究的乐趣,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由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2、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烧杯,小刀,滤纸,蒸馏水,金属钠,金属钾,酚酞溶液。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横(三短四长);18纵16族(7主7副零和VIII )2、完成下列表格提问:有什么规律?(电子层数=周期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推断引入新课: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在周期表中有些族的元素还有一些特别的名称,例如: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第ⅦA族:卤族元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碱金属元素的相关知识,请同学们根据已经学过的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完成第5页的“科学探究”。

填写P5表格。

(元素符号可以参看左边的元素周期表)2、观察上表,找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递变性:从上到下)核电核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有没有相似性和递变性?师:碱金属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离原子核就越远,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控制力就越小。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他们的活泼性,应该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越来越活泼。

那实际上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用实验来说明问题。

“科学探究”2:【实验】钾、钠在空气中燃烧(列表比较钠、钾燃烧的现象)【思考与交流】根据钾、钠与氧气和水反应的实验,请总结出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递变性呢?1、与O2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4 Li O2△ 2 Li2O氧化锂(注意:不是生成过氧化锂)2Na O2 △ Na2O2 (淡黄色)过氧化钠钾、铷等与氧气反应生成比过氧化物更复杂的氧化物。

必修二第一章元素周期表教案

必修二第一章元素周期表教案

必修二第一章元素周期表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编排原理,熟悉常见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

2.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各族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

3.能够运用元素周期表解释和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编排原理。

2.元素周期表中各族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

教学难点:1.元素周期表中各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元素周期表和相关图片。

2.元素周期表挂图,用于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元素知识,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元素?它们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思考:元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对元素进行分类和排列?二、新课导入1.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解释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等基本概念。

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编排原理1.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横行和纵列,引导学生理解周期和族的概念。

2.介绍元素周期表中各族元素的特点,如主族元素、过渡元素等。

3.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理,如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

四、元素周期表中各族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1.讲解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如原子半径、离子化能、电子亲和能等。

2.举例说明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如碱金属元素的性质递变。

3.讲解过渡元素的特点和性质,如电子结构、氧化态等。

五、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引导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解释元素的化学性质,如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差异。

2.讲解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如预测元素的反应性和化合物的性质。

六、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注意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应用。

七、作业布置1.请学生熟记元素周期表中常见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

2.请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解释一组元素的性质差异,并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编排原理,以及各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化学-1.1《元素周期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化学-1.1《元素周期表》教案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
( K 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 降低 。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 1)相似性 :与 O2、与 H 2O 反应

①与 O2 : 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2O2 2K + O2
K 2O2
② 与 H2O: 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 H 2O = 2KOH + H 2↑(比钠与水剧烈)
( 1)解释:从上到下 (从 Li 到 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
,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
3
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 增大 ,
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 减弱 ,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 增强 ,所以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
( 2)应用:根据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其性质
(或根据其性质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
还原性 强
元素组
例外元素
其他元素所属类型编号
S、N 、 Na、 Mg
N
(3)
P、 Sb、Sn、 As
Sn
(4)
Rb、 B、 Te、Fe
Fe
(1)
归属类型:( 1)主族元素 ( 2)过渡元素 (3)同周期元素 ( 4)同族元素
( 5)金属元素 ( 6)非金属元素
6.若某Ⅱ B 族元素原子序数为 x,那么原子序数为 x+1 的元素位于 ---------------------------( B )
A .Ⅲ B 族
B .Ⅲ A 族
C.Ⅰ B 族
D .Ⅰ A 族
2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2课时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1-3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2课时)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在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结合《化学1(必修)》中学习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究,整合Ⅷ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对金属钾性质的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简称“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二)知识框架本节教学知识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三个课时完成。

一是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外规律;二是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分两个课时完成学习任务;三是“位、构、性”关系规律及应用。

本课时的是第二课时。

(三)与其它版本教材区别人教版教材是在元素周期表基础上,根据第ⅠA族和第ⅦA族元素性质的递变通过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而鲁科版教材则是在学过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第3周期、第ⅠA族和第ⅦA族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和金属钾性质,再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

教材这样处理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来指导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

我认为这一点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四)本课时地位和作用第二课时更是利用第一课时掌握的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同主族的规律,从而进一步完善元素周期表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

为第三课时研究“位、构、性”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是鲁科版《化学2(必修)》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本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认识了元素周期律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元素周期表是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初步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和重要用途,知道了元素周期表是今后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高中化学1.1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图文

高中化学1.1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图文

高中化学1.1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图文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初步学会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

累计课时 2 具有把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初步联系起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组成微粒结构的联系实验:钾钠与水反应实验1-1 课时安排 1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一、复习导入:练习讲评导入新课:我们把ⅠA 称为碱金属族,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编在一个族呢?请同学们画出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二、自主学习完成“科学探究” 三、推进新课 [思考与交流]1通过观察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发现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实验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实验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到培养皿中,观察现象。

同钠与水的反应进比较。

[归纳与整理]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一)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钠钾属的反应与氧气的反应 Li+O2 Na+O2 与水的反应 Rb、Cs在室温时,遇到空气会立即燃烧。

2、与水的反应 K+H2O Na+H2O 除Na、K外,其他碱金属元素也都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与H2。

[小结] 2M+2H2O == 2MOH+H2↑ 碱性: [思考与交流] 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

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见课本第7页)课堂练习1:例题1 变式1 [阅读教材]第7、8页典型的非金属-----卤素看看他们的性质与原子结构间是否存在联系?[归纳与整理] (三)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见课本第8页)[思考与交流]请大家根据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总结出卤素单质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各方面的递变规律。

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一、课题: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二、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三、教学目的:1、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及实质。

2、通过科学探究,提高总结归纳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第二课时(共三课时)六、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

2、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七、教学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八、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九、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法,即通过导学案自学、比较、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

采用实验探究和迁移类比、思考讨论、分析讲解、探索规律、总结归纳、理解实质。

结合周期律的推出,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抽象方法。

十、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品(钠、镁条、铝片、稀盐酸、酚酞溶液、砂纸、试管、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蒸馏水、火柴等)。

十一、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非金属性如何变化,为什么?[引言]:目前我们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一共有7个周期、16个族。

刚才,大家复习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那么,同周期元素是否也有类似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

[板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二)[科学探究1]:请大家看我们自己完成的导学案上“探求新知1”和教材上科学探究1中的第二个表格内容,谁愿意将你的完成情况给大家汇报一下呢?(也可到多媒体展台上展示并讲解)[教师强调]:(学生回答后)对学生的回答评价后强调:周期性的意思就如同我们一年又一年的四季更替及生活中的每天都是24小时一样。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本节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使学生会从理论上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使学生能够会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进而知道元素强弱的判断依据。

本课时是学好元素性质的基础,也是学好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对比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性质与结构的关系;2)知道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2、能力目标:1)会从理论上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使学生能够会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

3、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习三、教学重难点1、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进而知道碱金属和卤素元素强弱的判断依据四、学情分析因为必修一我们已经学习了钠元素和氯元素的性质,而且学生通过预习对碱金属和卤素元素也有简单的了解,所以,本节内容碱金属和卤素元素的性质学生应该很容易接受。

五、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通过对比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性质与结构的关系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导学案,课内探究导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教学环境设计和布置,合理给学生进行分组。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提问〕碱金属是指哪一族?卤族是指哪一族?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

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

然后看第一个探究问题,碱金属的递变规律。

我们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课前预习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高一化学必修2教案:专题1第一单元第五课时 元素周期

高一化学必修2教案:专题1第一单元第五课时 元素周期

第五课时 元素周期表(二)整体设计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使用周期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周期表的应用和总结周期表中“位”“构”“性”三者的辩证关系,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在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教学重点周期表中“位”“构”“性”三者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周期表中“位”“构”“性”三者的辩证关系。

课前准备元素周期表(挂图)教学过程知识回顾元素周期表由7个周期(7个横行)、16个族(18纵列)构成。

我们常说的短周期元素是常见元素1—18号元素(第一到第三周期),其余横行为长周期(第四到第七周期),其中第七周期也称为不完全周期。

族则分为主族(用A 表示)和副族(用B 表示)各7个,另有稀有气体(第18列)称为0族,第8到第10列合称为Ⅷ族。

观察原子结构可以发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存在以下关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周期序数结构决定性质,元素的性质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递变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从+1递增至+7,最低负化合价从-4递增至-1(O 、F 除外);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相同(O 、F 除外);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导入新课在周期律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直观反映,结合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发现,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这节课我们将从纵向的角度来具体探究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推进新课【问题】观察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分布,请问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数量和分布有什么特点?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如何呢?[结论]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的种类较多,非金属元素种类较少,其中金属元素约占元素种类总数的4/5,非金属元素约占元素种类总数的1/5。

必修二第一章元素周期表教案_5511

必修二第一章元素周期表教案_5511

必修二第一章元素周期表教课设计第一章《物质构造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术:1、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构造2、初步掌握元生性质与原子构造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指引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构造2、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使学生亲身实践,感觉学习的乐趣,培育学习化学的兴趣。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培育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研究物质变化的神秘,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和愉悦,感觉化学世界的巧妙与和睦。

2、经过化学史的学习,培育勇于创新、不停研究的科学质量。

3、经过化学史培育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育学生谨慎务实的科学态度;教给学生一种研究化学的方法;并依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则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联系和区其余辩证唯心主义看法教育。

要点难点:要点:元素周期表的构造。

难点:元素周期表的构造。

课时安排: 3 课时教课方法:开放式和研究式的教课方法教课用品:多媒体教课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门捷列夫事迹介绍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他的伟大成就是什么?生:知道!他是俄国伟大的化学家,他的伟大成就在于绘出了元素周期表,发师:特别正确。

到现在已经发现了100 多种元素,人们依据必定的原则将其编排起来,获得了我们此刻的元素周期表,而绘制出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 板书 ] 一、元素周期表[ 解说 ] 依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次序给元素编号,获得原子序数。

在发现原子的构成及构造以后,人们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构造之间存在着以下关系:[ 板书 ]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科学研究 ]1.画出 1-18 号元素原子的构造表示图。

2.仔细剖析、察看原子构造上有哪些同样点与不同点。

3.将上述 1-18 号元素摆列成合理的元素周期表,说明你编排的原由。

[ 板书 ] (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加的次序从左到右摆列。

2、将电子层数同样的元素摆列成一个横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二)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它的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研究学习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周期表的编制过程,了解科学发现和发展的过程
2.认识周期表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思路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学会使用周期表是本单元的主要目的,因此要认识周期表的结构,要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学生并不陌生,从初中开始,学生就把周期表作为一个学习的工具在使用。

本次周期表的学习,要更加全面、系统地来学习,要引导学生运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来推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经学习过,此处应利用周期表知识来解释它们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

利用元素周期表体现元素周期律来复习巩固周期律中所学的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全面认识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弄清下列问题: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的什么位置?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又在周期表的什么位置?为什么金属分布在左下角?为什么非金属分布在右上方?强调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它的原子结构、元素化学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通过元素周期表内容的学习,我们又知道了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那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之间,是否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呢?
[板书]
二、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提问]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如何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追问]请从微观角度分析,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讲述]同周期从左到右,电子层数相同,元素原子的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所以,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板书]
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根据元素的金属性,可以推导出元素与水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元素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等。

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可以推导出元素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氢化物的稳定性、元素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等。

判断:①硒酸与高溴酸的酸性强弱答案:硒酸<高溴酸
②H2Te与HI的稳定性答案:稳定性H2Te<HI
③LiOH与Be(OH)2的碱性答案:碱性:LiOH>Be(OH)2
[讨论]
以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为例,大家讨论同一主族元素从上至下,元素性质将如何递变?(ppt:3)
学生阅读表格,从中提炼出卤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情况。

[结论] 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板书]
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思考] 大家再从微观角度分析,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分析]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原子的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所以,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根据元素的金属性,可以推导出元素与水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元素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等。

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可以推导出元素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氢化物的稳定性、元素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等。

请判断:①H2SO4和H2SeO4的酸性
答案:H2SO4>H2SeO4
②Ca(OH)2和Al(OH)3的碱性
答案:Ca(OH)2>Al(OH)3
[练习]请同学们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出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放射性元素除外)和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结论]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角(除放射性元素外)是铯(Cs);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是氟(F)。

[提问] 请分析虚线右上方和左下方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答案]右上方为非金属,左下方为金属。

[过渡] 下面我们来分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板书]
2.位置、结构、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性质
[过渡]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我们可以推测元素原子的结构,预测元素主要的化学性质,从而指导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

元素周期表不仅对元素进行了分类,也揭示了一系列的科学观念。

请阅读教材第9页最后两段内容。

[板书]
三、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1. 预测新元素
2.寻找原料
⎪⎪⎩⎪⎪⎨⎧—过渡元素—合金)耐高温、耐腐蚀性的(—过渡元素
—)催化剂(线附近—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半导体(附近—氟、氯、硫、磷、砷—)农药(4321
[过渡]
现在,我们已初步体会到了周期表对我们学习的指导作用,那么,科学家们在完成这张元素周期表时,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10《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律》部分内容。

[板书]
四、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周期表的编制
[课堂小结]
本节着重掌握元素的性质、原子的结构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统一关系:即位、构、性的统一。

这对于学习化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板书设计]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二)
二、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位置、结构、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原子的结构 元素的性质
三、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2. 预测新元素
2.寻找原料
⎪⎪⎩⎪⎪⎨⎧—过渡元素—合金)耐高温、耐腐蚀性的(—过渡元素
—)催化剂(线附近—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半导体(附近—氟、氯、硫、磷、砷—)农药(4321
四、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周期表的编制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