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作物施肥原则与技术

合集下载

作物需肥规律及施肥方法

作物需肥规律及施肥方法

玉米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一)生育与营养玉米生育可分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

苗期,是扎根、长叶为主;穗期,从拔节至抽穗,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影响果穗大小;花粒期,从雄穗抽出、灌浆、蜡熟至成熟,是玉米生殖生长阶段。

研究表明,玉米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NPK 吸收表现出苗期少,拔节期显著增加,孕穗到抽穗期达到最高峰。

春玉米在子粒形成阶段,氮素吸收最多,占总量的47%,其次是拔节孕穗期;夏玉米生育期短,吸收氮素的时间较早,拔节孕穗期占总量的76%。

玉米施肥应根据这一特点,在需肥高峰期前施用。

春玉米主产区在东北地区,多为一年一熟制种植,生长期120 天左右,大多亩产500—700公斤。

一般每生产100公斤玉米子粒,需吸收氮(N)3.0-4.0公斤、磷(P2O5)1.2—1.6公斤、钾(K2O)4.5—5.5 公斤,N : P2O5: K2O 平均为3.5 : 1.4:5.0,N : P2O5 : K2O 平均为1.8 : 1.1 : 2.1,即1 : 0.6:1.2。

如果亩产双季稻谷450公斤,需吸收N —P2O5-K2O平均为8—5—10 (公斤);亩产单季稻谷550公斤,需吸收10—6—12公斤。

(二)施肥用量我国北方地区大多缺磷,玉米亩施磷肥(P 2O5)4—8公斤效果显著。

虽然北方地区土壤钾素较丰富,但春玉米产量较高,对钾素较敏感,也需要增施钾肥。

在正常施用有机肥的情况下,合理施肥的养分比例: N:P2O5:K2O 为1:0.4—0.5:0.3—0.4,平均1:0.45:0.35。

如果春、夏玉米分别亩产600公斤和400公斤,亩需氮肥(N)20—26公斤和11—13公斤。

春玉米N—P2O5—K2O 的平均施肥量为23—10—8(公斤);夏玉米为12 —5—4 (公斤)。

春玉米的高产区以东北地区为主,土壤肥力较高,供肥能力强;夏玉米以华北地区为主,种植期间气温高,水分充足,有利于土壤磷素的释放。

农作物施肥技术

农作物施肥技术
,有利于 H2PO4-、SO42-、BO33-、NO3-吸收。
溶液碱性,吸收阳离子多,有利于 K+、Ca2+、Mg2+、Zn2+吸收。
C、溶液与叶面接触时间
时间少,吸收不完全,无风傍晚好, 遇雨重喷,营养液加湿润剂。
D、叶子部位
叶背面有气孔,易吸收;叶正面液体 易存留,注意喷施。
国家通过财政补贴鼓励农民施用有机肥料一合理施肥方式一合理施肥方式时期时期方式含义播前或定植前施用的肥料播时或定植时施用的肥料生长过程中施用的肥料目的满足作物全生育期对养分的要求满足作物苗期对养分的要求满足作物各生育期对养分要施用原则培肥土供养分易吸收无毒害促生长不过肥料种类有机肥为主失的化肥充分腐熟的有机速效化肥化肥为主腐熟的有机肥施用方法结合深耕撒施集中施条施穴施拌种浸种沾秧根穴施根外追肥条施穴施1撒施
3、作物营养的基本特点
1)数量:作物需16种必需元素是通性;



但作物种类不同,所要求的数量不同: 块根、块茎类作物:如马铃薯、甘蔗需 钾多; 以收获叶子为主的蔬菜、茶、桑需氮多; 豆类作物:能固氮,需氮少,需磷、钾 多; 油菜、甜菜需硼多; 大豆、马铃薯需钙多; 水稻需硅多。
2)比例:各种作物对不同营养的要求有一定

通气影响吸收的原因:根系的有氧呼吸; 养分的形态及转化;二氧化碳含量等。 深翻整地、中耕松土、形成良好结构等都 有利于通气,促进吸收。

3)酸碱反应
♣ 主要影响养分形态及有效性:各种养分在中 性时有效性高
4)土壤水分
各种养分只有溶解在水中方可吸收,土 壤水分太多,造成通气不畅。 ★ 田间持水量的70%-80%有利于吸 收。 ★ 水分影响: 养分溶解; 养分扩散; 土壤通气。

作物施肥技术

作物施肥技术

作物施肥技术
作物施肥技术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正确施肥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以下是关于作物施肥技术的一些建议:
1.了解土壤状况:施肥前应对土壤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以了解其质量和营养元素的含量,确定需要添加的肥料类型和量。

2.选择肥料: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比如有机肥料、化肥、生物菌肥等。

选择肥料时应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种类、生长期、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施肥量控制:在选择肥料的同时,还要注意施肥的量。

过少的施肥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困难,影响产量、品质。

而过量的施肥则会导致肥料残留,造成土地质量恶化,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注意施肥时间:不同作物和不同肥料有其特定的施肥时间和方法。

一般来说,春季和夏季是施肥的较好时间,越靠近冬季则应减少施肥。

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作物和生长期来确定施肥时间。

5.施肥方法:有多种施肥方法,如深施、浅施、条施、坑施等。

一般来说,应根据土壤状况、作物种类、气候条件等因素来选择最适合的施肥方法。

总之,正确的作物施肥技术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农村施肥管理制度范文

农村施肥管理制度范文

农村施肥管理制度范文农村施肥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村施肥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施肥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二条农村施肥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因地制宜、分类施肥、科学施肥、循环利用、有机结合。

第三章施肥管理的目标第三条农村施肥管理的目标是:保证土壤养分供给,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施肥浪费和环境污染。

第四章施肥品种的选择第四条农村施肥管理应根据农作物需求和农田土壤性质选择合适的施肥品种。

施肥品种的选择应经过科学试验证明,并通过农技人员的指导和推广。

第五章施肥剂的配制和搭配第五条农村施肥管理应根据农作物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配制合理的施肥剂。

施肥剂的配制应经过科学试验和实际应用验证,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第六章施肥的时间和方法第六条农村施肥管理应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确定合适的施肥时间和方法。

施肥的时间应与农作物生育期相匹配,施肥方法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第七章施肥的量第七条农村施肥管理应根据农作物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确定适宜的施肥量。

施肥量的确定应遵循科学施肥原则,合理利用施肥资源,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第八章施肥后的管理第八条农村施肥管理应加强对施肥后的农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变化的监测和评估。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肥方案,提高施肥效果和土壤肥力。

第九章施肥管理的责任和监督第九条农村施肥管理的责任主体是农民和农技人员,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加强对施肥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及时解决农民在施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十章农村施肥管理的奖惩措施第十条对于农村施肥管理中存在违规行为或违法行为的个人和单位,应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保证施肥管理的有效实施和落地。

第十一章附则第十一条本制度由农业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第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以上为农村施肥管理制度范文,仅供参考。

实际施肥管理需根据当地土壤、气候和农作物情况进行详细制定,确保施肥效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作物需肥规律

作物需肥规律

各种作物施肥技术(一)小麦的营养与施肥需肥特性——小麦生育期较长,需肥较多。

氮的吸收高峰在出苗至拔节和拔节至孕穗两个阶段;对磷的吸收在孕穗至成熟期最多;对钾的吸收以拔节至孕穗、扬花阶段最多。

基肥——整地时每667m2施洋丰复合肥25-40kg,同时配施5-10kg尿素,随有机肥一起施入土壤。

基肥占总量的70-80%。

追肥——冬小麦春季施肥以返青、拔节期为主,追施洋丰高氮复合肥或尿素15-25kg。

灌浆期可亩用尿素0.5-1kg、磷酸二氢钾200g加水50kg进行叶面追肥,预防干热风和提高蛋白质含量。

(二)玉米的营养与施肥需肥特性——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对氮素的需求最多,其次是钾、磷。

玉米对养分需要量最大的时期是在大嗽叭口期,玉米对微量元素锌的需求较敏感,特别是夏玉米和盐碱地容易缺锌。

施肥原则:春玉米生育期长,需施足基肥,重施攻苞肥。

夏玉米生育期较短,生长前期养分需求大,适合一次施足基肥。

施肥数量、方法: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春玉米每667m2施20-30kg;喇叭口期追施15-20kg 洋丰高氮肥。

夏玉米每667m2一次施用30-45kg,一般不用再追肥。

可以采用沟施或穴施,避免肥料直接撒在地表,夏玉米用通用肥(3×15)需配合10-15kg尿素。

每667m2施用1-2kg 硫酸锌作基肥能增产10%-15%。

(三)水稻的营养与施肥需肥特性——水稻因品种、地区、常年施肥水平、土壤肥力水平不同,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有所不同。

从移栽到分蘖终期,氮、磷、钾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40-50%,从分蘖到孕穗期是水稻吸收氮、磷、钾最多的时期,约占总吸收量的60-70%。

基肥——整田时将肥料均匀撒于田里,然后翻犁耙平即可插秧。

每667m2用洋丰尿基复合肥25-50kg。

追肥——应早施、重施分蘖肥,插秧后5-7天每667m2追施洋丰高氮肥或尿素15-20 kg,根据秧苗长势情况,拔节孕穗期追施洋丰高氮肥10-15 kg/667m2。

第四章作物栽培基本技术

第四章作物栽培基本技术

• 2.种子处理 使播种后发芽迅速整齐、出苗率高、苗全苗壮。
晒种 播前翻晒1-2天,可以增进种子酶的活性, 提高胚的生活力,晒种还能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
消毒 石灰水浸种、药剂浸种、拌种
1%的石灰水浸种是利用石灰水膜将空气和水中的 种子隔离,是种子上附着的病菌得不到空气而闷 死。
浸种催芽 • 种子发芽除种子本身需有发芽力外,还需一 定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 浸种是播种前用清水浸泡种子,让种子吸足 水分。 • 催芽是人为创造一个适宜温、湿度,使种子 发芽。 • 种子吸水不足,则发芽率低,但吸水过度却 会使养分外溢,播后易烂钟。 • 浸种时间和催芽温度,随作物种类和季节而 异。
(1) 窄行条播 行距一般15-20cm
(2)宽幅条播 在播幅内撒播,幅间为空行,有利于提高播种密 度,便于田间管理。
(3)宽行条播 凡植株高大、营养面积大、需要中耕的作物,如 玉米、高粱等多采用之,行距一般为45-75cm。
(4)宽窄行条播 又称“大小垄”或“对垄”。
窄行可以增加植株密度,宽行便于田间管理,并 有利于作物生长后期通风透光,高产田常利用这 种播种方式。
催芽时间(天)
2—4 6—7 5—6 1.5 1.5 1.5 1.5 2—3 2—3 5—7
— — — — — — 2—3 2—3 6—8 2—3 6—8 4—5 4—5 1—2
种子包衣 采用机械或人工的方法,按一定的种、药比例把 种衣剂包在种子表面并迅速固化成一层药膜。
(二)播种期 一定地区的每种作物都有其适宜的播种期。 适宜播种的作用: 1.保证发芽所需的各种条件; 2.使作物各个生育时期处于最佳的生育环境,避开 低高温、阴雨干旱、霜冻和病虫等不利因素,实 现高产优质; 3.为后茬作物适时播种创造条件,达到全年增产。

作物施肥原理技术复习解析

作物施肥原理技术复习解析

0绪论一、名词解释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环保的一个重要措施.要做到因土施磷、看地定量;根据各类作物需肥要求,合理施用;掌握关键、适期施氮;深施肥料、保肥增效;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2。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营养物质的富集过程及其所产生的后果,它是一种自然过程。

二、简答论述题1、论述为什么要提倡合理施肥?合理施肥与不合理施肥分别会产生哪些效应?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①施肥的增产效应;②施肥能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③施肥能改善农产品品质;④施肥能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⑤施肥能有效地减轻农业灾害。

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及由此带来的养分巨大挥发损失、流失,有害元素在土壤的积累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地下水污染;同时引起大气污染,还可以导致农产品污染以及减产,这些都将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2、施肥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有哪些?施肥科学研究内容:①作物营养与施肥理论研究;②施肥效应研究;③施肥技术研究。

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①调查研究;②统计研究;③试验研究;④化学分析研究。

第一章施肥的基本原理一、简答论述题1、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米氏学说和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内涵分别是什么?对指导施肥有何意义?在生产上如何运用?分归还学说:李比希英国【内涵: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中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2、若不及时归还作物从土壤中失去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下降而且产量会越来越低3、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该向土壤施入肥料【对指导施肥的意义:是施肥的基本原理,是保持土壤固有水平的基础,大大提高了肥力【生产上的应用:指导施肥促进化肥工业最小养分律: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相对地变化,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产量.【基本内容:1、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制约着作物产量的提高2、最小养分会随条件改变而变化3、只有布施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对指导施肥的意义:正确选择肥料种类的基本原理,是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生产上的应用:指导施肥种类促进化肥工业【延伸为:限制因子律、最适因子律报酬递减律与米氏学说:【报酬递减律: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报酬的速度却在逐渐递减【米氏学说:只增加某种养分单位量时,引起产量增加的数量是以该种养分供应充足时达到的最高产量与现在的产量之差成正比dy/dx=c(A-y)即为y=A(1-e^—cx).y:施一定量肥料所得产量A:施足量肥料所获得的最高产量或极限产量x:肥料用量e:自然对数c:常数/效应系数【实质内涵:1、总产量按一定渐减律增加并趋近于某一最高产量极限2、增施单位量养分的增产量随养分用量的增加按一定比例递减3、在一定条件下任何单一因素都有最高产量,在条件改变时该因素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也变化【指导施肥的意义:1、反映了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作为一个经济法则广泛用于农业工业畜牧业等生产领域2、米氏方程首次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表达了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并作为计算施肥量的依据,开创施肥有经验到定量的新纪元3、是有限的肥料发挥了最大的增产效益因子综合作用率:【基本内容: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空气温度光照养分水分品种以及耕作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受该种限制因子的制约,产量常随这一因子克服而提高,只有各因子再最适状态产量才会提高.【综合因子分类:1、对农作物产量产生直接影响的因子2、对农作物产量并非不可缺少但对产量影响很大的因子【内涵:1、作物丰产是诸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2、利用因子间的交互效应提高肥效【对指导施肥的意义:是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第二章施肥的基本原则一、名词1。

作物施肥管理制度内容

作物施肥管理制度内容

作物施肥管理制度内容一、施肥的重要性作物生长需要养分的支持,而养分主要通过施肥来进行补充。

科学合理的施肥管理制度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浪费和污染,保护环境。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作物施肥管理制度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施肥原则1.统筹兼顾。

施肥原则是要综合考虑土壤、作物和肥料的特性,量力而行,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施肥,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避免浪费和污染。

2.循序渐进。

施肥要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应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求,科学施肥,避免单一大量施肥造成肥料的积累和土壤贫困。

3.绿色环保。

施肥要绿色环保,选择有机肥、生物肥、复合肥等绿色环保肥料,避免使用含重金属、有毒物质的化肥,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4.科学施肥。

施肥要科学精准,通过土壤和作物的测试分析,确定作物的养分需求和土壤的养分状况,合理选用适宜的肥料,精确施肥,提高施肥效果。

5.生态平衡。

施肥要维护生态平衡,避免施肥过量造成作物病虫害的滋生,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三、施肥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1.土壤养分测试。

在作物生长的不同生育期,通过对土壤的检测和分析,了解土壤的养分水平和作物的需求,以此为依据确定施肥方案。

2.确定施肥量。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的需求,确定合理的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

3.选择适宜肥料。

根据土壤和作物的特性选择适宜的有机肥、生物肥、复合肥等肥料,避免对土壤和环境造成危害。

4.施肥方法。

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的养分状况,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包括基肥、追肥、叶面肥等,以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5.施肥时机。

根据作物的不同生长期,确定合适的施肥时机,避免施肥过迟或过早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6.施肥管理。

充分利用肥料资源,避免浪费和污染,合理施肥,提高施肥效果,保护环境。

四、施肥管理的注意事项1.遵循施肥原则,科学施肥,避免盲目施肥造成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

2.根据土壤和作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肥料和施肥方法,提高施肥效果。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知识点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知识点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知识点绪论1.施肥的效应: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

2.合理浇水产生的较好效应:①浇水的减产效应;②浇水能够改进土壤和提升土壤肥力;③浇水能够提升农产品品质;④浇水能够进一步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促进作用;⑤浇水能够有效地减低农业灾害。

3.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及由此带来的养分巨大挥发损失、流失,有害元素在土壤的积累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地下水污染;同时引起大气污染,还可以导致农产品污染以及减产,这些都将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4.浇水科学研究内容:①作物营养与浇水理论研究;②浇水效应研究;③浇水技术研究。

5.浇水科学的研究方法:①调查研究;②统计数据研究;③试验研究;④化学分析研究。

6.试验研究包括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

盆栽试验包括土培法、砂培法、水培以及灭菌培养法等。

第一章浇水的基本原理1.养分归还学说(theoryofnutritionreturns)李比希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

②若不及时地归还作物从土壤中失去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下降,而且产量也会越来越低。

③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向土壤施入肥料。

2.最轻养分学说(lawoftheminimunnutrition)李比希①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制约着作物产量的多寡。

②最轻养分可以随条件的发生改变而发生改变。

③只有补施最轻养分,就可以提高产量。

3.报酬递减率(lawofdiminishingreturns):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投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报酬的增加速度却逐渐递减。

4.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基本内容: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空气、温度、光照、养分、水分、品种以及耕作条件等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受该种限制因子的制约,产量常随这一因子克服而提高,只有各因子在最适状态产量才会最高。

肥料使用管理制度规程

肥料使用管理制度规程

肥料使用管理制度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农户肥料使用行为,保障农作物生长,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农户在农田种植作物过程中的肥料使用管理。

第三条肥料使用应遵循“科学施肥、合理用肥、节约用肥、安全用肥”的原则。

第四条各乡镇应加强对农户的肥料使用管理,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肥料品种和种类第五条农户在使用肥料时应根据作物品种和生长期选择相应的肥料品种和种类。

第六条常用的肥料品种包括有机肥、无机肥、复合肥等,农户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肥料品种。

第七条不得使用含有重金属、有毒物质或有害物质的肥料。

第三章施肥技术第八条农户在施肥时应遵循施肥基本技术:(一)掌握作物需肥规律,合理确定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施肥方式;(二)使用散肥或塔施等合理的施肥器具,确保施肥均匀;(三)避免施肥过量或不足,避免肥料淤积,造成作物病虫害。

第九条农户应遵循分脚施肥原则,即将作物需肥量分成几次施肥进行,避免一次性施肥过量。

第四章施肥标准第十条农户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生长需要确定施肥标准。

第十一条施肥标准包括基础施肥、追肥和结肥,农户应根据作物生长阶段施肥,保障作物生长需要。

第五章肥料购买和保存第十二条农户在选择购买肥料时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购买过期或变质肥料。

第十三条购买的肥料应保存在密封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浸淋。

第六章肥料运输和施肥安全第十四条农户在使用肥料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妥善保存运输中的肥料,避免肥料泄漏导致环境污染。

第十五条施肥时应佩戴防护用具,避免肥料对人体造成伤害。

第七章监督检查和处罚第十六条乡镇政府应加强对农户施肥行为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

第十七条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农户,乡镇政府应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理。

第八章附则第十八条本规程解释权归乡镇政府所有。

第十九条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为《肥料使用管理制度规程》,望各乡镇政府严格执行,确保农作物生长的需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一、施肥原理作物施肥是为了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和发育。

施肥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养分供应:作物需要不同的养分来维持其正常生长和发育,包括主要元素(氮、磷、钾)、次要元素(钙、镁、硫)以及微量元素(锌、铜、锰等)。

施肥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足够的养分供应,满足作物的需求。

2.养分吸收:作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不同养分在土壤中的吸附和释放特性不同,因此施肥时需要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含量来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方式。

3.养分转运:施肥后,养分需要通过植物体内的转运系统被输送到需要的部位。

氮、磷、钾等主要元素在植物体内通过根系、茎、叶等组织间的转运来满足作物的需求。

二、施肥技术作物施肥技术是指根据施肥原理,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和施肥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以下是常用的施肥技术:1.基础施肥:在播种或栽植前,将适量的有机肥或化肥施入土壤中,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基础施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为作物的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2.追肥:在作物生长期间,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求,适时进行追肥。

追肥可以补充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消耗的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追肥的方法有根际追肥、叶面追肥等。

3.深层施肥:对于根系生长较深的作物,可以采用深层施肥的方法。

深层施肥可以使养分更好地被根系吸收,增加养分利用效率,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定向施肥: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养分配比和施肥方法,进行定向施肥。

定向施肥可以充分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减少养分的浪费,提高施肥效果。

5.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具有互补的优点,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而化肥可以提供快速有效的养分供应。

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施用可以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施肥效果。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是为了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含量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和施肥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植物生长与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的养分主要包括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等。

不同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和比例不完全相同,因此针对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和配方施肥技术不尽相同。

以下将对一些主要作物的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进行介绍。

1.谷物作物谷物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的需肥规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苗期、拔节期和灌浆期。

在苗期,主要需肥氮、磷和钾;在拔节期,氮素和磷素的需求量较大,钾素需求也逐渐增加;在灌浆期,需要充足的氮素和磷素,有助于产量的提高。

谷类作物的配方施肥技术主要包括底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底肥的施用是在作物种植前将磷、钾等主要养分施入土壤中,以满足幼苗期的需要;追肥主要是在苗期和拔节期及时补充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2.果树作物果树作物的需肥规律和配方施肥技术与谷物作物略有不同。

果树的需肥规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生长期、花芽分化期和果实发育期。

在生长期,果树需要充足的氮肥,以促进枝条和叶片的生长;在花芽分化期,需要适量的磷肥和钾肥,有利于芽并形成和分化;在果实发育期,需要充足的钾肥,有助于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果树作物的施肥技术主要包括底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底肥的施用是在果树栽植前将磷、钾等主要养分施入土壤中,以满足树体生长的需要;追肥主要是在果树生长期和果实发育期适时补充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3.蔬菜作物蔬菜作物的需肥规律和配方施肥技术与谷物作物和果树作物也有所不同。

蔬菜作物生长期较短,一般分为苗期、生长期和结果期。

在苗期,主要需要磷、钾等养分促进根系的发育;在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氮肥和磷肥,促进叶片和茎的生长;在结果期,适量补充钾肥有助于促进果实的发育。

蔬菜作物的施肥技术主要包括底肥、追肥和叶面施肥三个阶段。

底肥的施用是在蔬菜作物栽植前将磷、钾等主要养分施入土壤中;追肥主要是在蔬菜生长期适时补充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叶面施肥是通过喷洒肥料溶液的方式将养分直接供给叶面,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第一部分:1、试验研究:包括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

田间试验是研究土壤肥力和肥料效果最具体有效的方法;盆栽试验是研究作物施肥理论的重要方法,包括土培法、砂培法、水培法以及灭菌培养法等。

2、因子综合作用律: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空气、温度、光照、养分、水分、品种以及耕作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该种限制因子的制约。

产量常随这一因子克服而提高,只有各因子在最适状态产量才会提高。

3、养分平衡施肥法:是根据作物计划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估算施肥量的方法,以“养分归还学说”为理论依据,是施肥量确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4、营养诊断施肥法:是利用生物、化学、或物理等测技术,分析研究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营养元素丰缺、协调与否,从而确定施肥方案的一种施肥技术手段。

5、强度因素: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以饱和水时浓度为基准,植物体吸收养分的难易程度。

6、边际产量:指减产单位量肥料所增加(或减少)的总产量。

7、等产线:在肥料效应曲面上,产量相同的各个点的连线在底平面上的垂直投影,即为等产线。

8、肥料效应函数:反映施肥量与产量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以用数学函数表示,此函数即为肥料效应函数。

9、经济最佳施肥量:指单位面积上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总增产值—总成本)的施肥量。

10、米氏学说:土壤中某种养分的含量越低,施入某元素肥料的增产效果越显著。

实质:(1)总产量按一定的渐减率增加并趋近于某一最高产量极限;(2)增势单位量养分的增产量随养分用量的增加而按一定比数递减;(3)在一定条件下,任何单一因素都有一最高产量。

11、养分归还学说:利比希提出的,归还作物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以恢复土壤肥力,保持元素平衡。

12、报酬递减律: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报酬的增加速度却在逐渐递减。

作物施肥原则与技巧

作物施肥原则与技巧

作物施肥原则与技巧
施肥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施肥原则与技巧:
一、施肥原则
1、适时施肥要按照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施肥,不同作物的施肥时间也有所不同,以保证施肥的质量和有效性。

2、合理施肥要按照作物的特性和施肥需求,结合土壤的性质,综合运用多种肥料,把肥料施入作物的最佳状态,使肥料更好地发挥作用。

3、适量施肥要根据作物的特性,土壤的性质和施肥要求,把握肥料的施用量,保证肥料施入作物最佳状态,在一定水平上把合理的施用量和有效的利用率达到最佳的平衡。

二、施肥技巧
1、分层施肥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物质需求,把不同类型的肥料按照层次和比例分别施用。

2、调和施肥要结合多种肥料,科学配比,把不同肥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调和在一起施入土壤,以改善肥料的养分结构,提高施肥效果。

3、及时施肥要及时准确施肥,以确保施肥时肥料有效吸收,以达到施肥的目的。

4、定期施肥要定期施肥,科学严格的控制施肥的频率和量,以便更好地实现施肥的目的。

总之,施肥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科学合理的施肥,除了能够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外,还能促进植物健康的生长发育。

施肥管理制度范文

施肥管理制度范文

施肥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施肥管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保护农田环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农业生产中的施肥管理,包括合理施肥、施肥技术要求、施肥指导、施肥监督等内容。

第三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施肥管理处理机制,加强对施肥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第四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施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施肥效益。

第二章施肥原则第五条施肥应当遵循科学施肥原则,因地制宜、因作物需求合理施肥,保证农田的充分生产。

第六条施肥应当结合土壤肥力、作物品种、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施肥方案设计,合理控制施肥品种和肥料用量。

第七条施肥应当按照作物的不同生长期和需求情况,合理分期施肥,配套使用有机肥、无机肥、微肥、复合肥等肥料。

第三章施肥技术要求第八条施肥应当注意肥料的选择,以有机肥、复合肥为主,合理配比无机肥料。

第九条施肥应当注意肥料的施法,避免一次过量施肥,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浪费。

第十条施肥应当注意施肥方法,采取土壤施肥、叶面施肥、根下施肥等方式,提高施肥效率。

第四章施肥管理要求第十一条农业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按照施肥方案进行施肥,不得擅自进行独立决策。

第十二条农业生产经营者应当全面了解农田肥力和作物需求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施肥。

第十三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施肥工作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施肥管理水平。

第五章施肥监督检查第十四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施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进行违规处罚。

第十五条针对违规施肥现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行严厉打击,保护农田环境和农产品品质。

第十六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施肥违规行为举报制度,及时查处违规行为。

第六章其他规定第十七条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行严肃处理。

第十八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施肥管理制度范文到此结束,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有关部门和人员应当严格执行该制度,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保障农田环境的良好状态。

施肥原理与技术 ppt课件

施肥原理与技术  ppt课件
PPT课件 29
四、轮作制下养分归还特性
1、低度归还型 一般认为归还比例低于10%, 有氮、磷、钾三种元素。在施肥上必须重视氮、 磷、钾肥的补充,特别是磷的补充。 2、中度归还型 归还比例一般在10-30%,有 钙、镁、硫、硅和钠等元素。这些元素在酸性土 壤上应补给,而在石灰性土壤上可以不必补给。 3、高度归还型 归还比例一般大于30%,有铁、 铝和锰等元素。对于这些元素一般可以不必补给, 但在石灰性土壤上由于该元素的有效性低,有时 也可补充一些铁和锰。
第三节
轮作制度下施肥计划的制定
一、调查研究,收集有关资料
(一)了解当地的轮作方式及其产量水平 近三年有几种轮作方式 面积 作物的最高产量、最低产量和平均 产量 总结出当地的主要轮作方式和有发 展潜力的轮作方式。 PPT课件
38
(二)了解当地经济状况和生产条件 近三年总产值; 总收入和人均纯收入; 农田设施,特别是水利设施; 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 找出当地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
PPT课件 14
3、追肥:是指在作物生育期中施用的肥料,它的目 的是及时满足作物生育期间,特别是强度营养期对 养分的迫切需要。以速效化肥为主,化学性质稳定。 追肥一般以氮肥为主,根外喷施也用氮、磷、钾复 合肥,磷钾肥一般以基肥为主。主要方法有:条施、 穴施、塞秧窝,撒施结合灌水,根外喷施。
PPT课件
PPT课件
39
(三)了解当地肥料施用现状


常年使用的肥料种类; 每公顷肥料投放量; 施用方法及其相应的肥效; 肥料利用率; 施肥中存在的问题。
确定今后施肥的方针。
PPT课件 40
(四)了解当地的科技水平 主要了解农民的科学种田的普及程度以及 文化素质,专业户所占比例和农民对科学种田 的兴趣,确定科学种田的水平。 (五)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 包括光照、温度、降雨量及其分布、无霜 期,灾害情况等。 (六)了解当地的土壤肥力状况 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及其面积、质地,养分 状况,主要障碍因素及限制因素,确定施肥方 向。

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1、小麦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一般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吸收纯氮3.00kg,磷(P205)1.00-1.50kg,钾(K20)2.00-4.00kg,氮、磷、钾比例约为3:1:3。

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特点,应重施底肥,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追肥占40%-20%为宜。

(1)底肥:小麦的底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

一般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kg的基础上,再施22-18-8或24-14-7的复混肥40-50kg(2)追肥:对于底肥不足,播种比较晚分蘖少的三类麦田,要及早追肥,一般都要采取春肥冬施的措施,结合浇冻水追肥,可在小雪前后施肥,每亩追施28-6-6配方肥20-25kg;对于底肥施的比较足、分蘖多的一、二类麦田,要根据长势及群体情况可在小麦起身、拔节期酌情追肥。

每亩可用28-6-6的配方肥10-15kg,并配合浇水。

(3)根外追肥:后期小麦仍需要一定的养分,这时小麦根系己老化,可采取叶面喷肥的方法来给小麦补充养分。

对抽穗到乳熟期如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每亩可以喷施1%的尿素液50升左右,7-10天喷一次,连喷两次。

对于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麦田,每亩可喷施0.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升,防止干热风,增加粒重。

小麦施肥指标2、玉米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每生产100kg玉米约需从土壤中吸收2.22-4.24kg氮,平均量为2.57kg;磷(P2O5)1-1.5kg;钾(K2O)1.52-4.00kg,平均量为2.14千克,产量愈高氮磷钾吸收就愈多。

玉米需肥规律:玉米对氮肥很敏感,在配施农家肥和磷肥的基础上,在每亩施3-10kg尿素的范围内,1kg尿素可增产6-11kg 玉米籽粒。

玉米需磷较少,但不能缺,三叶期缺了磷,将导致以后的空秆秃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作物施肥原则与技术【教学目标】1、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施肥基本原理,并掌握施肥技术及组成施肥技术要素的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方式等基本知识。

2、掌握常规施肥技术、轮作施肥技术、保护地施肥技术要点。

【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施肥基本原理,并掌握施肥技术及组成施肥技术要素的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方式等基本知识。

2 、掌握常规施肥技术、轮作施肥技术、保护地施肥技术要点。

【教学难点】掌握常规施肥技术、轮作施肥技术、保护地施肥技术要点。

【教学方法】项目引导教学法【教学过程】复习回顾:我们在第三章学习了肥力的概念及分类方法,肥料“三要素”对作物的意义,化学肥料的正确识别和使用各种化学肥料。

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生长需要各种营养元素,也了解了各种肥料的相关知识,本章我们便学习肥料施用的基本原则和施肥技术。

第一节施肥的基本原则一、目前农作物施肥上的存在问题1、施用量大,施肥效果差。

2、施用方法不合理,肥料流失严重,污染环境。

3、生产成本高,施肥效益低。

二、农作物施肥的基本原则:1、提高化肥利用率,提高约10%;2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节约10 %左右;3、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等量肥料投入可增产10%左右;4、有利于农产品质量提高,正常发育、成熟完全。

三、农作物施肥的三个要素1、作物需肥规律2、土壤供肥性能3、肥料效应第二节农作物施肥技术原理一、技术原理1、拟定目标产量,按常年平均产量高出10-30%拟定。

2、测试土壤养分,评定划分高、中、低、缺四个土壤肥力等级。

3、根据肥料养分含量及作物对养分需求量,进行有效计算。

4、有机肥与无机肥的配合使用。

5、大、中和微量元素相结合使用。

6、及时田间营养诊断,做到缺什么补什么。

7、合理确定基肥、追肥用量,并采用适当的施肥方法。

二、 为什么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 是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不合理施肥现象的需要2、 是适应农业生产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3、 是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品质要求,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需要。

三、 科学施肥的基本原则或基本要求1、 提高作物(包括果树、蔬菜等)的产量和品质。

2、 提高土壤肥力,用地养地结合。

3、 增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 不污染土壤、水质和作物。

四、 必须理解的4个基本原理或称基本规律。

1、 营养元素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不管其在植物体内含量多少,其重要性相同,且不能相互代 替。

2、 最小养分律所谓最小养分律是指作物的产量受土壤中数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产量随这种养分多少而增减。

3、限制因子律:包括养分以外的因素如气候因素、土壤物理因素、以及其它农业技术。

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的高低取决于这些因素和它们之间良好的配合。

影响作物产量的限制因子示意图1-空气;2-水分;3-其他养分;4-钾;5-磷;6-氮;7-有机质;8-机械支持;4、报酬递减率: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单位数量肥料的增产量逐渐下降。

TCP(1)氮屋战小养分(2)磷是腿小养分钾是最小养分因素 9-热; 10-光低真_适量一憎:电养分供应量养分供应量与作物产量的关系5、作物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1)作物营养临界期是指作物在这一时期,因某种养分缺少而受到的损失即使以后补充该养分也难以补救。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增产效能的时期。

五、肥料的使用1、基肥的使用方法:基肥(底肥)是作物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的肥料,担负着培肥土壤和供给作物整个生育期中所需养分的双重任务。

基肥用量大,以肥效持久的有机肥料为主,并适当配合化肥。

根据以肥肥土、以土肥苗、土肥相融”的原则,应充分发挥基肥的作用。

施用的主要方法有:撒施、条施、穴施、分层施、环状施、放射状施(果树施肥)等几种。

应注意:(1)结合深耕施用。

(2)集中施用。

(3)多种肥料混合施用:迟效与速效。

2、种肥的施用方法:种肥是指播种或定植时施于种子附近或与种子混合施用的肥料,满足幼苗阶段需肥临界期对养分的需要。

以速效肥或腐熟的有机肥料为主,量少,应与种子接触或离种子较近,对肥料要求严格,对种子不能有伤害(烧种、烂种)。

浓度过大、过酸、过碱、有毒副成分以及易产生高温的肥料也不宜作种肥,墒情不足时,不施种肥。

主要方法:拌种、盖种、蘸秧根、穴施、条施和水稻耙面肥等。

3、追肥:是指在作物生育期中施用的肥料,它的目的是及时满足作物生育期间,特别是强度营养期对养分的迫切需要。

以速效化肥为主,化学性质稳定。

追肥一般以氮肥为主,根外喷施也用氮、磷、钾复合肥,磷钾肥一般以基肥为主。

主要方法有:条施、穴施、塞秧窝,撒施结合灌水,根外喷施。

第三节轮作施肥技术一、作物的轮作类型及肥力特性轮作的概念:轮作(Crop rotation )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轮作类型:按熟制特点来分,常见的轮、连作类型有一年一熟制,一年两熟制,两年三熟和三年五熟等。

二、不同轮作制下土壤理化性状变化(一)连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1、它会使土壤中某种单一营养元素缺乏,造成养分间比例失调;2、容易引起土壤传染的病虫杂草的蔓延与危害;3、可能出现植物残体和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毒物质在土壤中积累,使作物自身中毒。

4、导致作物生长不良,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二)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1、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一般作物轮作:水旱轮作:连作“三多一少一慢”2、调节土壤养分与水分的供应(1)按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要量和种类不同分为四类:①禾谷类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等对氮、磷和硅的吸收量较多,而对钙的吸收量较少;②豆类作物吸收大量的氮、磷和钙,而吸收硅的数量较少,但豆类作物所吸收氮的2/3 是由本身根瘤菌固氮所供给的,是一种养地作物;③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和薯类消耗钾较多;④蔬菜作物需肥量大,其中叶菜类需氮多;根菜类需磷、钾多,果菜类需氮磷多,而且作物不同,吸收营养元素的能力也不同。

(2)按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要量和种类不同分为四类:①禾谷类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等对氮、磷和硅的吸收量较多,而对钙的吸收量较少;②豆类作物吸收大量的氮、磷和钙,而吸收硅的数量较少,但豆类作物所吸收氮的2/3 是由本身根瘤菌固氮所供给的,是一种养地作物;③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和薯类消耗钾较多;④蔬菜作物需肥量大,其中叶菜类需氮多;根菜类需磷、钾多,果菜类需氮磷多,而且作物不同,吸收营养元素的能力也不同。

三、轮作制下茬口土壤肥力特性(一)茬口土壤肥力特性:是指栽培某一作物后,前作对后作的土壤理化性质及病虫杂草感染影响特点。

(二)茬口土壤肥力特性的形成特点:茬口土壤肥力特性的形成既受到栽培作物本身生物特性影响,又受到包括施肥技术在内的栽培技术影响,还受到土壤本身特性的影响,所以,评价某一茬口土壤肥力特性的好坏是相对的。

1、生茬这一类茬口是指栽培过禾谷类作物、块根、块茎类作物和茎叶类作物的茬口。

由于生物量很高,以消耗地力为主,在收获时又将大部分的生物量移走,因此生物量及其养分归还的数量少,一般少于20% 。

2、半熟茬这一类茬口是指栽培油料作物、食用豆类作物和棉花等的茬口。

这类作物生物量较大,籽粒收获后,通过根茬和落叶归还的生物量为干物质总量的20—40%,且归还的养分总量也高,尤其是食用豆类作物,根茬中含氮量为1.31%,比小麦、玉米多40—70%,且叶中含氮量1.89%,这些归还土壤后,能易于分解释放氮为后作利用,同时豆类作物消耗地力比玉米少3 倍,比小麦少1 倍,还能分泌氨基酸和有机酸等。

3、熟茬熟茬主要是指栽培豆科绿肥,牧草等作物的茬口。

豆科绿肥作物有很强的固氮作用,多年生牧草,每年固定的氮量为112.5 kg.hm-2、苕子为93kg.hm-2。

4、休闲茬可以活化土壤养分,节纳雨水,对稳产和高产起到一定的作用。

休闲茬对土壤肥力的提高,是以消耗土壤潜在肥力为代价的,所以,在休闲茬上安排作物要着重增施有机肥补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

四、轮作制下养分归还特性1、低度归还型一般认为归还比例低于10%,有氮、磷、钾三种元素。

在施肥上必须重视氮、磷、钾肥的补充,特别是磷的补充。

2、中度归还型归还比例一般在10-30%,有钙、镁、硫、硅和钠等元素。

这些元素在酸性土壤上应补给,而在石灰性土壤上可以不必补给。

3、高度归还型归还比例一般大于30%,有铁、铝和锰等元素。

对于这些元素一般可以不必补给,但在石灰性土壤上由于该元素的有效性低,有时也可补充一些铁和锰。

四、不同轮作制度下的肥料分配原则(一)一年一熟制肥料分配原则代表性轮作方式:大豆T小麦T玉米三年轮作。

有机肥分配:有机肥主要分配在小麦上,在有机肥充足的地方玉米也可以分配一些。

化肥分配:氮肥重点在小麦和玉米上,同时考虑玉米上施入一部分氮磷,大豆少施氮肥多施磷肥。

(二)一年两熟制肥料分配原则代表性轮作方式:小麦一玉米T小麦一玉米有机肥料的分配:第一种观点认为主要分配在小麦上。

(1)小麦生育期长;(2)小麦比玉米更为重要一些;(3)玉米生长期间高温多雨,可以充分利用其后效。

第二种观点认为,小麦、玉米都需要有机肥作基肥,则60-70%施在小麦上,而30-40%用在玉米上,保证均衡增产。

化肥的分配:小麦、玉米同样对待,要分地力情况、产量目标、养分种类而确定。

(三)两年三熟肥料的分配原则代表性轮作方式:冬小麦一甘薯T春玉米总的原则:是保证一年多熟的,兼顾好一年一熟。

有机肥的分配:主要考虑在冬小麦和春玉米上,尤其是要加强春玉米上施用有机肥,这样既能为春玉米提供营养,又能为下茬冬小麦提供营养。

化肥分配:冬小麦和春玉米都要增加氮磷肥的施用,而在甘薯上更要考虑钾肥的施用,减少一些氮肥。

(四)立体种植肥料的分配原则代表性立体种植方式:小麦/玉米一大白菜T小麦一-大豆立体种植肥料分配总的原则:是多施有机肥,施好氮肥、养分协调数量充足。

有机肥的分配:重点放在小麦和大白菜上。

化肥的分配:要适度加大对大白菜氮肥的投入,同时要多施磷肥、钾肥和一些微量肥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