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 高中政治必修一

合集下载

第2课 第2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共25张PPT)

第2课 第2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共25张PPT)
“三改”
01农业
1953年,中共中央先后作出两个关 于农业合作化的决议,到1956年底,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 初级社、高级社三个阶段后基本完 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 96.3%。中国农村在发展稳定的 气氛中完成了几千年的分散个体劳 动向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历史性 转变。
02手工业
从1953年11月开始至1956年底, 党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 方针,以生产合作小组、供销合作 社、生产合作社等形式,从供销入 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对手工 业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全国 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 社。
第二课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 确立
新高考统编版教材授课系列
总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目录
CONTENTS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2.1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2.2.2
2.2.1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是否可以直接步 入社会主义呢?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 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2.2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思考: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什么历史必然?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01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共35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共35张ppt)

行业
截止1956年底参加合作社或公私合营的户数
农业
87.8%参加合作社
手工业 91.7%参加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 私营工业的99%和私营商业的
商业
82.2%实现公私合营
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意义?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个体农民
个体手工业
资本主义

私有制
私有制
私有制

农业
手工业
公私
合作社
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不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的原因
建国初期,党面临着很多困难和严峻考验
军事上
国民党从大陆撤退时遗留下的100余万军队、200多万政治土匪以及60多万特务分 子还有待肃清;在广大城乡,反动会道门和黑恶势力还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 全。
国际上
众多国家拒绝承认新中国,阻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新中 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政策
1.过渡时期 (3)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
①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
内 部 条
的主导性因素; ②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件 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合作社
合营
改 造 后
社会主义集 体公有制
社会主义集 体公有制
社会主义 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PPT统编版1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PPT统编版1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2.2社会主义制 度在中 国的确 立(共2 3张PPT )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2.2社会主义制 度在中 国的确 立(共2 3张PPT )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1956年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 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 社会。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五”计划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6-1978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2.2社会主义制 度在中 国的确 立(共2 3张PPT )
文革
1966-1976
徘徊时期
1976-1978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2.2社会主义制 度在中 国的确 立(共2 3张PPT )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2.2社会主义制 度在中 国的确 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影响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 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 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 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五”计划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6-1978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2.2社会主义制 度在中 国的确 立(共2 3张PPT )
文革
1966-1976
徘徊时期
1976-1978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2.2社会主义制 度在中 国的确 立(共2 3张PPT )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PPT优秀课件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PPT优秀课件
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 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 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2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
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 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 备和物质基础。
“为什么帝国主 义敢侵略我们, 因为我们没有强 大的工业。”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 化(“一化”)的 目标是由新中国建 立之初国家贫穷和 工业基础薄弱的现 实决定的
“一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
发展生产力
“三改”—改革生产关系 农业
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前性质 改造方式 改造后性质
3.强国序曲——党的八大(指明方向)
中共八大(1956)
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 贡献 务做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 主要矛盾 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
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 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取得的成就 (1)成就
①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 济体系。 ②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 生活需求。 ③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获得较快发展。 ④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 到了极大的改变。 ⑤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 的大国。
个体农业 私有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共32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共32张ppt)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5亿人口,人均口粮200公斤/年;工业基础几乎为0;外汇储备为0; 产业工人1000万,合格工程师仅有4万人;全国80%的人口为文盲,每年培养的小学生 只有67万;……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极其落后,不具备进入社会主义的条件; 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材料四:1950年中国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苏联为中国提供了经济、技术、人 才多方面的援助。1949-1960年,苏联派往中国的 专家约18000人,向中国提供了约600吨科学文献 和技术资料。
➢ 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 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 新形势,迫切需要组 织起来,为社会主义 改造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
➢ 工业建设: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 农业建设: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 基础社施: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 教育科技: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
➢ 国家积累了利用、限 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 的经验,不同程度地 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 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 主义改造积累了重要 经验
材料三: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无偿 获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但分散脆弱 的农业个体经济经营规模十分狭小,生产工具严 重不足,国家开始引导、动员农民发展互助合作 运动。
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 速发展,逐步成为社 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 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 了经济条件
材料二:新中国之初,民族资产阶级有为新中国 建设服务的意愿,政府根据公私兼顾的原则,合 理调整工商业。采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 代销等方式,使私营工商业摆脱销路呆滞、生产 萎缩的困境。并开展"三反”五反”运动,限制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消极作用。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共23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共23张PPT)
• 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对应第四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思想政治》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年版)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二课课程内容要求 :
1
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 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本节课课程框架: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 国的确立
从新民主主 义向社会主
义过渡
中共八大
1.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和意义
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历史必然性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和 意义
1.主要矛盾
2.主要任务
3.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新中国一 系列探索的历史意义
只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 人民政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 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盾。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 要 根据求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中“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分别是什么?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对我国当今社会主要矛盾的确立有什么影响? ③利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知识分析为什么我国主要矛盾会发生变化
1 电视剧:《开国》、《海棠依旧》 2 历史教材与本课相关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时期划分
过渡时期
1949-1956
经济恢复时期
1950-1952
土地改革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53-1956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五”计划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土地和改良土壤、农具,使用及其进行耕作、 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严密封锁。
播种和收获等,小农经济都难以做到。因此, 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外关系上实行
建国初用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个体农 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一边倒”方针。
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探索。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山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 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 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 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 重要的国际经验。
了很大部分社会商品的流通过程。
1950年国家向其加工订货部分占其生产能
力的70%以上。国营商业也逐步扩大批发
材料三:为了加快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国 范围,所经营商品主要是粮食、棉布等人
家在资金、物资、价格、税收等方面采取了 民生活必需品。
有力措施。个体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工具
不足、资金短缺,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平整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中国长期
社会主义工业化
发展生产力



个体农业

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
改革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工 商业
1956年6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在即,毛泽东畅游长江,并写下了那首脍 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实际上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赞歌。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2)农业方面: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 生活需求。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28张)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28张)
以及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勃兴,特别是苏联在战后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1950年2 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签字,中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开始 了密切的合作。东欧出现一批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亚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
1.3个.结体合农材业料经二思济考难:以为适什应么国进行家社工会业主化义建改设造?的(新从形新势民,主迫主义切向需社要会组主织义起过渡来是历史 的2.必国然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 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 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 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 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工业国
决定
主要矛盾
根本任务
服务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习近平建党一百周年讲话
工业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 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4.巨大 成就
只有社会主义 农业 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
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结论
基础设施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
夯实基础 砥砺前行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2.近代中国人民的各种尝试和斗争,都没有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为什么资本主 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开始标志、领导力量、发展历程、革命道路、取 胜法宝、性质、胜利的标志及成果、“新”在哪三个方面?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知识归纳
社会主义 制度在中 国的确立
最深刻最伟 大的社会变 革
在艰辛探索 中前进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3.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作用
1.新的历史课题 2.中共八大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取得的成就 4.历史意义
一、最 为广泛而深刻 的 社 会 变 革
3.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 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 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 主义社会。
专家点评
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 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 深刻的社会变革。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探究与分享:
“一五”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迅速建立起前 所未有的新兴工业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器、 发电设备、冶金和矿山设备、精密仪器、新式机床、 塑料、无线和有线电器材的制造等,我国建立起一大 批新的钢铁、煤炭、电力、机械、有色金属、化工和 军工企业,构成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一五计 划的提前完成,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观点二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已经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经济政治条件。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面两种观点的认识。
一、最 为广泛而深刻 的 社 会 变 革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 革命
新民主主 义社会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1956 年底
至今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 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是 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主要任务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共28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共28张PPT)

(三)、我国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 国
1、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绩、 1)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
民经济体系
2)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 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3)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 快发展,
4)教育医疗事业得到了长足进步 5)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 6)科技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2、影响: 中国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1、原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 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 答案可以遵循,
2,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 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 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
我国一五计划
时间:1953年到1957年 特点:1.集中力量优先 发展以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等基础工业为主的 重工业。2.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统筹兼 顾。3.在投资结构的安排方面,在优先发展重工业 的同时,兼顾其他。4.在发展速度上主要考虑原有 企业增产能力与农业发展水平,留有一定余地。5. 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成就: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 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计划所 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 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 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
4、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 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 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 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 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 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 大的社会变革。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34张)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34张)
结合材料,分析从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3.从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 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学习要点
1. 中共八大的贡献 2. 社会主义的全面展开 3.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4. 如何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 艰辛探索时期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949年
1956年
1978年
川藏公路
1956年,第一辆国产解放载 重汽车出厂
知识详情
议题二:从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材料一:新中国之初,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国家已经掌握了重要的工矿企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的命脉。 材料二:新中国之初,民族资产阶级有为新中国建设服务的意愿,党可以通过 “利用、限制、改造”的正确政策,最终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材料三:新中国之初,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 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 材料四:1950年,中国通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中规定“…… 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内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 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
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时间:新中国成立(1949年)——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工业化
发展生产力
一 化
农业
个体农民 私有制
社会主义集体 公有制
三 改 社会主义改造
2.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的艰辛探索?
3.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4.为什么说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 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新出路。
●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 ④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建立起独立的 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科技等方面取 得了重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 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
起来。 ④ 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和意义
(1)标志: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①④ D.②④
C
关于社会矛盾的表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 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主要 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 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 盾。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 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材料二: 新中国之初,民族资产阶级
有为新中国建设服务的意愿,党 可以通过“利用、限制、改造” 的正确政策,最终引导他们走上 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 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 始了对他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情境三: 个体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工具不足、资金短缺,兴
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 设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情境四: 由于二战后世界两大阵营对抗,新中国长期受到
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严密封锁。中国不仅不可 能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里得到什么援助,而且连维 持正常的贸易和交往都很困难。
当时只有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和战后争得民族独 立的国家同情和支持中国。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实 行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一边倒”方针。1950年2月14 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签字,中苏之间 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开始了密切的合作。这种 国际环境,是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
新中国建国之初,苏联以156工程为核心,帮助中国建设了一大批现代化大型工业企业,156工程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第1 次大规模、成系统的技术引进。虽然这项工程并未完全建成,但是,它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可以说,没有156 工程,中国的工业化要推迟不少年。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1、为什么探索?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 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2、如何探索? 坚持原则:
马克思列宁主义 基本原理为指导
以苏联的经验 教训为鉴戒
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 ①社会面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 极性。( 群众方面)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经济上), 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 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政治上),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②革命阶段: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③社会制度: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对生产 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 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 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 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恢复时期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三大改造彻底完成
1949
1952 1953
过渡时期
1956 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3)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三大改造的意义)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 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面两种观点的认识。
1、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改造)
(1)过渡时期(1949-1956)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议题二 中华民族的三次“伟大飞跃”及基本结论 互动探究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著作中,首次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写道: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 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 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 高。……我们是一张白纸,正好写字。
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例1“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 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 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文中所述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标志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1954年宪法的颁布 答案:C
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
(1)党的八大对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规定
①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
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
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
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这一
飞跃。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区别过渡时期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互动探究
一位同学在自己的政治小论文中引用了下面的话: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压在人民 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带领 中国人民彻底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制度。到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
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我国进
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8.判断说明
1956年党的八大的召开,确立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答案:错误。1956年党的八大的召开,确立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随堂训练
解惑提高 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区别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时间 不同
所有 制结 构不 同
从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 从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
国成立到 1956 年社会主 成到 21 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
义改造基本完成
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
义社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
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4.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二 次 “伟 大飞 跃”
实现了中 华民族从 站起来到 富起来的 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 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 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 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结论
这一伟大飞跃 以铁一般的事 实证明,只有 社会主义才能 救中国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随堂训练
(1)请你查阅相关资料,指出“三座大山”指的是什么。 (2)请简要说明“三座大山”是怎样被推翻的。 提示:(1)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 质,意味着我们获得了民族独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 翻了封建主义。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在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大力 发展国营经济,意味着消灭了官僚资本主义。
总路线和总任务: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总任务是“一化三改”。 一个标志:1956 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 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标 志。 一个探索: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个意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 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 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随堂训练
审题作答:由材料信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 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可推知,这里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指的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故C项正确;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1945年, 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在1949年,故B项错误;1954年 宪法颁布时,还没有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故D项错误。
答案: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是三大改造,即中华人
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必备知识
主动思考
7.判断说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答案: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并未立即确立起社会主义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必备知识
主动思考
5.找一找
下列促使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因素中,不正确的是( )
A.国营经济的主导性
B.私营工商业的初步改造
C.个体经济适应经济建设
D.国际形势的有利发展
答案:C
6.说一说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这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内容有哪些?
②主要任务
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
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必备知识
主动思考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重要成就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和国民经济体系。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 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 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的意义 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 准备和物质基础。
多种所有制并存,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并存,但以公有制为
未占主体地位
主体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随堂训练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要矛盾 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阶级、两条 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
不同 道路的矛盾
产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 务不同
技巧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等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此 时,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 义革命的胜利,我国才真正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可见新民主主 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这两个革命阶段前后相承。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必备知识
主动思考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
因素;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
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
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四是国际形势
落后就要挨打,请结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程,以实例加以说明。
答案: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政治极端腐朽,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
装备落后,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最终被强大的英国打败。
(也可举其他实例,只要符合要求均可。)
10.判断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
的伟大飞跃。
答案: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解惑提高
中华民族的三次“伟大飞跃”
次序 内涵
原因
第一 次 “伟 大飞 跃”
实现了中 华民族从 “东亚病 夫”到站 起来的伟 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 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 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 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 坚持和发展中
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 国特色社会主
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 义才能实现中
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
华民族伟大复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学业质量要求
核心要点提炼
1.列举“一化三改”的实例, 阐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 总任务。 2.结合生产资料所有制的 社会主义改造,说明社会 主义制度建立的重大意 义。 3.基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 制度、经济制度的特色, 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国情。 4.以“社会主义为什么是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 然”为议题,探究只有社会 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