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创业故事

合集下载

真实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三则

真实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三则

真实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三则真实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三则导语:有时候,我们感觉走到了尽头,其实只是心走到了尽头。

再深的绝望,都是一个过程,总有结束的时候,回避始终不是办法。

鼓起勇气昂然向前,或许机遇就在下一秒。

几米也说过,我总是在最深的绝望里,看见最美的风景。

这里本店铺为大家整理三篇真实白手起家创业故事,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故事一:白手起家的女大学生李素儿是中山大学物理系科班出身,但是,1957年,内地的政治风暴使她心灵上受到了重大的创伤,家庭受到了伤害,耿直的丈夫居然一夜之间沦为“右派”,她自己又被封为“右倾机会主义”。

她搞工厂从基础做起,早年开加工厂,创业维艰,她从租用几百平方米的地方开始,到今天厂房7000平方米,厂房增加近10倍。

当年生产玩具、洋娃娃衣服,又为美国名厂加工,以车缝为主。

三年后,她开始建立自己的工厂。

她开的是五金厂,从制造家用普通制品(如钉)开始,逐步朝优质制品发展。

没有本钱的创业,到今天,她已成为华文实业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兼总经理。

她的产品有不少从原理到外形都达封申请专利水平,可见她产品原创性甚高。

多年来,她坚持生产家庭制品,近年又扩展业务至生产家庭电器制品。

产品远销欧美各国。

故事二:白手创业靠什么?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一无所有的人怎样白手创业呢?事实是,任何高人也不可能立刻让你有钱。

而我的答案和建议是拿你最现实的资本——时间,紧紧围绕你的创业目标,去有计划、有步骤的运作。

急和盲目对创业是没有任何帮助的,现在立刻为创业去做准备条件,而且一定要立刻行动!很多人一直只是想行动,没有真正去做,当然不会成功。

对于我们每个人,要明白我们浑身上下最大的核心动力其实就是大脑,创业不是靠脖子以下的部分,而是脖子以上的部分,要用脑子去思考创业的方向、创什么样的业、如何去创诸如此类问题。

无论是创什么业,你第一步去做什么,就是经营你自己。

你目前对自己最大的经营就是你的创业学习。

这个学习并不是去学校学习什么,而是你要在工作中去实践学习,去学对创业有用的东西,学习创业的知识,能够带来财富的知识,再具体些就是如果你想开饭店,就学习如何开饭店的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到饭店实践工作一段时间,比如说到饭店找份工作,而且是立刻去,一定想办法找到,然后投入进去!下面我举两个例子:有一个刚从职高烹饪学校毕业的学生,他知道厨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他跑了很多单位,也没找到工作,于是他想了一个绝招,他来到一家名气很大的酒店,要了很多菜,结帐时要500多元钱,但是他没钱结帐,他拿出毕业证,和经理说:要钱没有,要么我给你打工还钱吧。

关于创业成功的故事5篇

关于创业成功的故事5篇

关于创业成功的故事5篇创业,是件很辛苦的事,不仅需要勇气,还要拥有敏锐的嗅觉,把握住机会,才能走向成功。

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关于创业成功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创业成功的故事篇1:没有本钱的创业?扫地一年赚了40万元在深圳,出现了全国第一家扫地公司—日新清洁服务公司。

没有本钱的创业,这个被人不屑一顾的公司,1984年起家时,只有两辆平板三轮车,而到了1991年,他们用笤帚疙瘩“扫”出了150万元的固定资产和每年40万元的利润。

一些酒楼、宾馆、机关、工厂越来越欢迎这个扫地公司,他们认为自己雇清洁工,不光给他个人发工资,还要管住房、医疗、退休等许多问题。

还要花钱购买吸尘器之类的扫除专用工具。

所以,计算起来还是把卫生包给清洁公司合算。

随着深坝建设事业的发展,扫地公司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关于创业成功的故事篇2:一分钱没花就开店我的一位朋友许先生,在路边有一铺面,原来是开饮食店的,因经营不善亏了本,想改行又没本钱,只好关门。

整天只见他在街头走过来又走过去,有一天他惊喜的发现,在广西大新县的这个土湖小镇,一种装粮谷用的铁皮桶很畅销,而于往都从邻县进货,没有一个加工厂。

于是他跑到邻县天等镇一家铁皮桶加工店与老板做起了交易。

由他以门面入股,由厂家以资金、设备、技术入股,在土湖合资开一家铁皮桶加工店。

这是在土湖的独家生意,厂方考察后很乐意的与许先生合作。

由此,许先生没有投入一分钱就成功的做起了铁皮桶加工厂的老板。

同时他还学会了制作工艺,又学技术又赚钱。

一年后,掌握了技术并积累到创业资金的许先生就自己独干了,这样成功的自己做起自己的老板。

关于创业成功的故事篇3:6角钱一斤赚上千万有位农民孙某,有一年到北京找工,一次,他与几个老乡上街,途经一个市场,口渴难奈,想买一些水果吃,可那些水果高昂的价格,令他们这些民工望而止步了。

忽然,他看到一堆枣,那是他家乡的大枣。

他知道那枣在家乡挺便宜,只有6角钱一斤,于是他决定买一斤解解渴,一问价格,结果令他大吃一惊:3元5角一斤?“这么贵呀,你们赚得太黑心了!”同行的一位老乡说。

真实创业励志故事通用10篇

真实创业励志故事通用10篇

真实创业励志故事通用10篇说到创业,很多创业者对于创业都有着一种难以说明的感情。

毕竟创业的成功与否关切着很多,也许创业小故事能给你一些启发。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最新创业故事,山草香整理分享了10篇真实创业励志故事。

创业励志故事篇一三个时尚女孩不愿按部就班于都市白领生活,选择和穷人做买卖的方式走上了创业之路,她们看似带有堂吉诃德式的梦想后面,是她们帮扶穷人的热情和冒险的信念。

哈佛女孩乔琬珊、剑桥女孩艾莉娅的创业项目都来自中国,菲律宾华裔女孩金百利也把未来目标放在了中国,毕业于名校的她们选择了和乡村、贫民窟的穷人做买卖来创业,牦牛、蜂蜜、螺旋藻,这些惯常的事物在她们眼中都是未来财富的代名词,创业梦想的背后还有她们帮扶穷人的热情,她们相信商业是解决贫困的利器。

和穷人做买卖来创业,名校毕业后,乔琬珊、艾莉娅、金百利,三个来自不同地区的女孩,都选择了这份有点奇怪的工作。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乔琬珊,看中了中国丰富的牦牛资源,20xx年来华创办公司,从偏远地区牧民手中收购牦牛纤维,生产家用服饰、儿童服装和纱;艾莉娅从剑桥大学毕业后,先在非洲从事可持续发展项目的运作,20xx年在云南创办了香格里拉农场,生产纯天然的蜂蜜;在菲律宾贫民窟出生的金百利,目睹了贫困、营养不良与死亡,从法国留学回来后,她选择的不是帮穷人赚钱,而是为穷人省钱,开发低成本的螺旋藻糖果和粉末,战胜“营养缺乏症”。

她们不是大人物,也没有很多钱。

她们怀揣起的只是一个帮扶穷人的梦想,还有一颗冒险的心。

在5月14日的第三届卡地亚女性创业家亚洲区决赛入围选手揭晓仪式上,三个女孩谈起她们的梦想。

她要做中国“蜂王”27岁,20xx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

先在非洲从事可持续发展项目的运作,20xx年在云南创立香格里拉农场,生产纯天然的蜂蜜。

香格里拉农场帮助农民安装蜂箱以及包装、销售蜂蜜,她坚信“商业是处理贫困问题的强大武器”。

创业秘笈:蜂蜜她喜欢蜂蜜,或者泡蜂蜜茶,或者把蜂蜜涂在面包上,有时候,她甚至直接用勺子舀着吃。

白手起家的成功创业故事

白手起家的成功创业故事

空手发迹的成功创业故事创业其实第一就是创新。

以下是整理的空手发迹的成功创业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空手发迹的成功创业故事1、6 角钱一斤赚上千万有位农民孙某,有一年到北京找工,一次,他与几个同乡上街,路过一个市场,口渴难奈,想买一些水果吃,可那些水果高昂的价钱,令他们这些民工望而止步了。

突然,他看到一堆枣,那是他家乡的大枣。

他知道那枣在家乡挺廉价,只有 6 角钱一斤,于是他决定买一斤解解渴,一问价钱,结果令他大吃一惊: 3 元 5 角一斤 ?“这么贵呀,你们赚得太黑心了 !”同行的一位同乡说。

说者无心,听者居心,孙某想,一大枣一来一往价钱相差这么大,该多有赚头呀啊 !于是,他立刻返回家乡,凭着同乡关系,赊了 3 吨大枣,搭了一辆车送到北京,他到达丰台区的一家大市场,将大枣以 2 元9 角的价钱批发给小贩们,这鲜红的带着露水的大枣立时被抢购一空,就这样一个月内他来回北京与山东达 5 、6 次。

孙某这样做了半年,路也熟了。

他不单经营大枣,还开始经营山东的其余土特产,买卖一步步扩大,一步步红火,到现在他已经是有名京城的山东土特产经销商,拥有财产上千万。

经商重点点:资本并不是创业的唯一条件,人的贫困,主假如在于思想的贫困。

空手发迹的成功创业故事2、200 元发迹 2 年赚 300 万信不信, 200 元发迹 2 年赚 300 万。

中大一名大三在校学生却运用他的聪慧才华和高 EQ,两年就赚到这笔钱。

创业如何选项目 ? 他叫潘文伟, 2007 年刚来广州时口袋里只有 200 元,而此刻他已经是有楼有车的大老板。

因买卖忙碌,潘文伟曾一度想休学,可是最后仍是坚持了下来。

初来乍到做家教卖 T 恤赚外快,当年只有 22 岁的潘文伟出生在贵州一个小县城的工人家庭,本来一家五口全靠在供电局当技术工的父亲每个月 1000 多元的薪资保持生计。

2007 年,潘文伟考入中大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创业如何选项目 ?到达广州后,为了减少父亲母亲的负担,潘文伟不只申请了学校的勤工助学,还四周找机遇赚钱。

关于中国成功创业者的故事6篇

关于中国成功创业者的故事6篇

关于中国成功创业者的故事6篇越来越多人加入创业的大军,中国的创业大军中,也有不少创业者成功创业,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中国成功创业者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关于中国成功创业者的故事1:陈光标今年45岁的陈光标,出生于江苏泗洪县天岗湖乡农村。

靠种地为生的父母生育了5个孩子,陈光标2岁时,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因为家庭极度贫困,先后饿死。

牛人陈光标:我的钱是从垃圾里“捡”来的陈光标13岁时,每天骑着自行车跑十几里路去卖冰棒。

后来,陈光标又做起贩粮的买卖,一开始一天赚五六元钱,后来一天能挣到300多元钱。

17岁那年暑假结束时,陈光标挣了2万元钱,成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

陈光标并没有荒废学业,他做生意都是利用课余或是节假日。

1985年,陈光标考入南京中医药学院,毕业后,他选择继续创业。

他认为上市不久的耳穴疾病探测仪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却没有直观性,患者不能直观地看到探测结果,就出资请专家提供指导,给耳穴疾病探测仪做了简单的改进,装上显示器外壳,输入生理图像,这样患者只要手握仪器的两个电极就能在显示器上直观地看到自己身体哪个部位有疾病。

这个被陈光标命名为“跨世纪家庭CT”的新仪器,获得了国家专利,一上市就广受好评。

这样一台成本不足干元的仪器,当年的批发价格约5000元。

陈光标先后打开了江苏和安徽市场,半年时间就卖出了5000多台产品。

1996年,28岁的陈光标创立了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把电子疾病探测仪卖到了全国20多个省区。

至2000年,他赚了几千万元。

这年,陈光标到山东泰安考察,当时的泰安盛产灵芝,且价格较低,200元一公斤。

陈光标发现其中有大商机。

“灵芝好是好,可食用不方便,如果能磨成粉,制成胶囊服用就方便多了。

”带着这个令自己都兴奋的想法,他敲开了南京大学和省各大医院专家的大门,请南京大学专家做广告策划,再请医院做临床报告。

拿到生产许可证后,他又筹款到上海订购生产线,再赴山东泰安大量收购灵芝粉,回来进行深加工和技术处理,制成灵芝胶囊。

中国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6则

中国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6则

中国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6则看别人的故事,感悟自己的人生。

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中国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中国希望集团刘氏兄弟。

与一般的创业者不同,刘氏四兄弟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刘永好一开始就悟透了舍得二字。

他们本来都在国家企事业单位有一份好工作,却没有像大多数创业者那样脚踏两只船,随时做着创业失败后洗脚上岸的准备。

他们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能够勇往直前,从孵小鸡、养鹌鹑开始,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扩张创业项目,发展饲料、电子、房地产、金融和资本运作,多角经营,多管齐下,终成大业。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刘氏兄弟在家族企业做大以后,当兄弟之间在企业发展方向上意见相左时,能够平稳地进行产权分割,完成和平过渡,没有伤到企业元气,留下了企业进一步做大的空间。

第一桶金由来:孵小鸡所得的一万元人民币,时间是两个月,投入之小以今天的眼光看可以忽略不计。

致富要诀: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扩张创业项目;平稳地解决家族企业产权问题。

李晓华。

李出身贫寒,只有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后下放北大荒(9.49,0.15,1.61%),返城后在外经贸部出口大楼食堂做炊事员,因贩卖电子表被劳动教养3年,继而被单位除名。

李在走投无路之际,为养家糊口而开始捣腾一些小生意,成为中国第一批个体户。

李真正暴发是后来东渡日本,成为章光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的总代理。

李以拥有中国内地第一辆法拉利跑车闻名,时间为1993年。

第一桶金由来:靠在北戴河贩卖所谓美国冷饮掘得,投入资金是3500元,这是当时李的全部家当,收获达10万元人民币,时间只有一个夏天。

致富要诀:扩张、扩张、再扩张。

中宜环能(CECO)董事长吴桐。

吴现年36岁,于2001年在北京创办中宜环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吴擅长发明,名下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其中城市垃圾处理综合集成系统一项,估计无形资产就达12.5亿元。

一家美国名牌***估计,吴的专利加起来,价值超过100亿美元。

据吴自称,其11岁即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习,主修原子能物理学,有神童之誉;14岁赴美,获芝加哥大学国际金融学博士;18岁赴德,获柏林大学经济学博士。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故事10个_励志故事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故事10个_励志故事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故事10个大学生就业状况不是很,所以许多大学生都选择创业来实现就业。

大学生创业的问题也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故事篇1:陈欧聚美优品的CEO陈鸥也是一名标准的大学生创业者,他的大学生创业经历要追溯到他的上一个创业项目GG游戏平台。

陈鸥16岁的时候考上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作为一个资深游戏爱好者,在大四的时候陈鸥决定在游戏领域创业,凭着有限的资源做出了后来影响力巨大的GG游戏平台。

作为当时没有任何资源的大学生创业者,那时的创业经历是非常艰苦的,据陈鸥回忆,那时候他为了节省成本,不得不每天都吃最便宜的鱼丸面,最后吃得都有些“脑残”了。

后来,陈鸥出售GG平台,获得了千万级别的收益,也为自己后来的创业道路做了极好的铺垫。

而他创造的GG游戏平台,仍然是现在东亚地区最受欢迎的游戏平台之一,全球拥有超过2400万用户。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故事篇2:郭敬明郭敬明,这个伴随着80后长的的名字,如今他的小说也影响着90后,并开始被00后所喜爱,我们在这里不评判小四的文学水平,导演水平,以及身高,单以一个创业者的身份来看,他是极其成功的。

郭敬明大学时期便开始创业,虽然他常年霸占着中国作家收入排行榜榜首,但是他在商业上的成功甚至让他的作家身份也黯然失色。

如果你只是觉得这个瘦弱的男人只会玩弄一些小女生喜欢的华而不实的文字,那么你就太小看他了,郭敬明绝对有着惊人的商业嗅觉。

郭敬明在大学时便成立“岛”工作室,出版一系列针对自己小说受众的杂志与期刊,而后成立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版图。

而且,以今天各个期刊杂志纷纷转型产业链服务来看,郭敬明早在20xx年就察觉了这一点,从那时起他就为刊物读者提供“立体服务”,例如推出音乐小说《迷藏》,推出小说主题的写真集,拍摄《梦里花落知多少》偶像剧,在读物的基础上打造了一条属于自己受众的文化消费产业链,开始深耕产业布局。

真实创业故事10000多例

真实创业故事10000多例

真实创业故事10000多例真实创业故事10000多例【篇一:真实创业故事10000多例】真实的创业故事1:签名卖土鸡蛋月入过万罗立新出生在湖南湘潭市乌石镇的一户农民家庭,因为家境贫寒,初中后就跟着同乡到长沙当了泥瓦工,看着大城市的高楼大厦,他想要是有一天自己能留在这个城市该多好!机会来了。

有一天,工地负责做饭的师傅请假回家,罗立新暂时顶替他。

他到市场买菜时,遇到一位老乡,两人聊了起来。

交谈中,罗立新了解到,这位老乡每天卖菜竟有一、二十元钱的收入,他想自己每天累死累活才区区十元钱,卖菜不仅轻松,而且赚的钱还多,假如自己去卖菜不就能生活在大城市了吗?1990年过后,他带着做泥瓦工积攒下来的200元钱,一个人去了长沙。

他用这些钱在城区租了一间民房,买了一辆旧单车,开始自己的。

每天,罗立新凌晨2、3点就起床,赶到蔬菜批发市场进货,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回来将菜整理好,开始一天的生意。

由于罗立新始终坚持薄利多销的原则,他的蔬菜总比别人卖得快。

一年下来,除了开支竟足足赚了五千元,比做泥瓦工强多了,他的干劲更大了,并把妻子也接到长沙。

由于多了一个人,每天的开销更大了,但生意并没有如他预期的好起来。

为了赚更多的钱,他们不得不比以前更加辛苦了。

一天,一位经常光顾他们生意的老婆婆找到他,说:我儿媳妇,你能不能帮我从你们家乡带些土鸡蛋来? 当时,罗立新也没多想,权当帮忙一样从老家带了20斤土鸡蛋过来,那个老婆婆只要了五斤,没想到,剩下的十多斤不到半个小时就被一抢而空。

除去来回车费,半天时间净赚了20多元。

那一刻,罗立新意识到,既然蔬菜生意这么难做,为什么不把家乡的土鸡蛋带到长沙来卖呢?土鸡蛋签名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罗立新从家乡收购了几次土鸡蛋,每次都不到半小时,几十斤鸡蛋就被抢购一空,罗立新为自己的发现叫好,他发动父母在家乡帮他收购。

2001年5月,罗立新又回家将收购来的200多斤土鸡蛋带到长沙,心里盘算着这次又能赚多少钱。

名人创业成功真实案例成功励志故事

名人创业成功真实案例成功励志故事

名人创业成功真实案例成功励志故事每个人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现在很多成功创业的人士,他们的成功也是建立在自己的努力奋斗和艰苦拼搏上。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名人创业成功真实案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名人创业成功真实案例一:美国加州高速公路两旁,精致典雅的别墅群林立,那曾是初到美国读博士的朱敏的梦想之一。

不过当他第一次创业成功,有钱买下这里别墅的时候,发现自己并无心思去享受这样的别墅,而是在琢磨怎样把自己的产品推向世界。

36岁作为第一批国家公派留学生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并第一次接触电脑的朱敏,5年后已经开始在美国连续创办了2家it公司,将他的产品推广到财富1000强中的大多数公司,并且利用自己在美国的地位与影响力为中国企业搭起了国际平台。

2011年《华侨华人蓝皮书》发现,如今,由华侨华人创办或担任首席执行官的公司约占硅谷公司总数的三分之一。

华侨华人对硅谷作出的巨大贡献和取得的成就,不仅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社会对华人的“刻板”印象,也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硅谷创业在朱敏看来,在美国创业的想法源于硅谷的创业氛围。

“在硅谷,对一个人的评价和认可非常简单,就只是基于你是否创过业,是否创业成功过。

如果你只是在一个大企业做高管,虽然薪酬也很不错,但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怕被人看不起。

”朱敏攻读工程经济博士所在的斯坦福大学,正位于几千家各种各样新型的科技公司和各国精英聚集地硅谷。

得益于在美国的教育环境,他被学校鼓励参与实践,于是一边在ibm工作,一边读书,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也因此步入it领域。

在这种火热的创业环境中,1991年,在自家的车库里,朱敏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创业,创建了futurelabs,主要产品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网络的“会议演示沟通系统”。

然而除去一般创业的困难,在美国创业的更大难处在于,虽然美国社会还算比较多元,但一个华人想要融入这样的社会并不容易,特别是进入主流社会,去找美国人给你投资就更难。

朱敏回忆道,开始时美国人不投他,但他的产品吸引了一个新加坡人主动充当了他的天使。

创业之路真实故事

创业之路真实故事
有时旺旺整天 都不会响一声。有决心,这个很容易,但有耐心,这个真的好难。当你倾注了满腔热诚为一件事情打拼,得到很差的结果,我想谁都会很难坚持下去。我也一样,都有过好几次放弃的念头了,但总鼓励自己说:再做一个月,说不定会好起来的……2010年初认识了老高,他帮我分析了我的实际情况,然后直接告诉我:"你的最大优势是货源,最大劣势是经验,那你就让精通营销而缺乏货源的卖家帮你一起做吧!"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在老高的帮助下,我开始弄起了分销,做专业的供货商。
改良“西域美食”大赛夺冠
在考察市场的过程中,刘思源一直在思索:作为西域传统美食,切糕很受当地人欢迎,但为何没能进入更广阔的市场?
通过不断试吃和了解切糕制作工艺,他最终确定了“把切糕改小、切薄,做成小包装;提高果仁含量,降低糖分的比例”的改良思路。确定创业方向后,刘思源和4名与自己同龄的90后开始了追梦之旅,他们成立了湖北襄阳阿拉迪食品科技开发公司,五位合伙人之前都曾创办过公司,也都是资深“吃货”。
开学前,傅然将退学创业的想法告诉了父亲。傅然的父亲是屯溪一中的教师,他十分支持儿子的想法,不顾家人的阻挠,为傅然投资近3万元购置网站的必需设备,同时为其网站建设出谋划策。
二、遭遇“滑铁卢”
退学回家,傅然便全心投入网站的建设中。创建网站,注册域名是第一步。经过5次试验,傅然终于成功注册了这个域名。中文域名他取用姓名的谐音“复燃”。“我要用这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名字激烈自己,永不言败。”傅然说。
事实上,“阿拉迪小切糕”正式面世前,就凭借着出色的创意和产品的口感获得评委的青睐,战胜了200多个对手,拿下了2015年湖北农村青年电商创业大赛初创组第一名.
创业之路真实故事篇2:90后女大学生开网店,创2000万销售神话!

创业故事真实案例点子5篇

创业故事真实案例点子5篇

创业故事真实案例点子5篇创业,你要虎爪鹰嘴的独门利器,有条件上正常,没条件要上也正常,没条件能找到好的利器上就非同寻常!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创业故事真实案例点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创业故事真实案例点子1黄光裕总算明白了这个理儿。

22岁的广东汕头小伙子还没大摸清赚钱的门道。

他是做家电批发的,老家那地方商行林立、竞争剧烈,他觉得生存余地大小,一口气向北,直跑到内蒙古。

内蒙古很大,黄光裕转悠了一年,没做成多少生意,却从内蒙人的厚诚人格中学到了赚钱的窍门。

1987年春节前,他从内蒙古转道北京回汕头的家里过年,因为春运车票紧张滞留了几天,闷着没事,就在北京城里逛电器行,遇到和气的店员,老板,就试着联系点业务。

凭着厚诚人格,黄光裕不“黑”不该赚的钱,把利润最大限度地让给客户。

没有本钱的创业,连黄光裕自己也没料到,三天逛下来,竟然得到了100多万元的订货单。

真是喜从天降。

黄光裕感到自己摸到了生意的窍门,也摸到了财富的大门。

人间正途须奋勇。

转过年来,黄光裕说干就干,与北京人合资在牛街创办国美电器商行。

虽然谈不上多大的实力,黄光裕却端得出真正的大家风度,他进最好、最俏的货,卖的却是全市最低的价,没过多久,京津一带的同行们都知道了牛街有个不“黑”人的黄光裕。

黄光裕凭的是厚诚,博得是信誉,做的是买卖。

他的批发业务一日千里,蒸蒸日上。

一年之后,他又干起了零售,零售业比批发琐细。

竞争也更加激烈,各家电器商行老板挖空心思、招徕顾客,各有各的高招儿。

没有本钱的创业,黄光裕任凭商海变幻,仍然抱定自己的老主意,扎扎实实地傅信誉。

而且这一回,他是比先前更厚诚了,居然自己设起了“维修站”,只要是他店里卖出去的商品,都可以享受他的“亚华电器服务中心”的售后服务。

如今,黄光裕的汕头国美企业总公司在北京有7个分公司,年营业额达数千万元之巨,而他本人也早已是腰缠百万的富人了。

创业故事真实案例点子2经过我们设计的汽车脚垫能卖出原来近五倍的价格。

个人创业成功故事真实

个人创业成功故事真实

个人创业成功故事真实创业推动了产品和过程创新,是社会变化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发动机。

对于当代中国,创业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个人创业故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个人创业成功故事篇1:卖菜大学生月入30万毕业一年多来,郭高林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到大胆创办自己的蔬菜连锁超市,再到现在拥有了4家连锁店的成功创业者,每天获得1万多元的营业额是他当时想都不敢想的,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创业的信念。

让郭高林欣慰的是,他的创业,不仅给自己的女朋友和妹妹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也帮助同学王彦峰、肖冰、武亮亮等人就业并使他们有了用武之地。

如今,4家连锁店共有员工20多人。

大学毕业,凑钱开店卖菜“80后”的郭高林,是河南省教育学院20xx级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

郭高林说,他的创业之路是从大三练摊卖衣服开始的。

在郑州牧专外面的那条路上,流动人口多,一到晚上就热闹非凡,路两边都是卖小吃、卖衣服、卖杂货的地摊。

郭高林和女朋友姜茵也在那里摆地摊卖起了衣服。

姜茵做老板和销售,郭高林的任务是进货。

“练摊”虽然只是小打小闹,但在这个过程中,郭高林学会了基本的经营技巧。

郭高林爱琢磨。

有一次,他发现自己身边卖菜的虽说生意不错,但因为零星分散,又没有品牌,蔬菜的质量、价格、信誉总不能让一些顾客满意。

“我就琢磨,肉类可以有品牌店,蔬菜为什么不能打响自己的品牌?”他萌生了开蔬菜超市的想法,“以品牌蔬菜为主,兼营五谷杂粮、冷鲜肉等,附带一些副食。

”在面临毕业的那段日子里,在众多同学焦头烂额地忙于找工作的时候,郭高林并没有慌乱,因为他已决定创办自己的蔬菜超市。

20xx 年6月底,郭高林回学校领取毕业证时,将想法告诉给了好友,结果顿时在年级里炸开了锅。

大学毕业生卖菜?很多人认为他根本吃不了这个苦。

郭高林并没有放弃。

“谁说我是3分钟热度?一个有梦的人永远不会放弃!”最终,郭高林用坚定的决心说服了几位好友,同学王彦峰、武亮亮、郭妍妍等人和他一起,凑了5万多元钱作为启动资金。

创业白手起家事例3篇

创业白手起家事例3篇

创业白手起家事例3篇创业是一条不归路,需要勇气和智慧,但是有些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机遇,成功地实现了从“白手起家”到事业成功的梦想。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三个创业白手起家的成功事例。

1. 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杰夫·贝索斯是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也是亚马逊电商巨头的创始人之一。

在1994年,贝索斯辞去了金融行业的高薪工作,只身一人前往西雅图,开始了亚马逊的创业之路。

刚开始时,贝索斯只有一些个人储蓄和借来的资金,创立了亚马逊作为一个在线书店。

他在亚马逊的初期,自己跑去邮局寄送包裹,亲自与快递公司打交道,他甚至还在仓库里和员工一起搬运货物。

贝索斯极其注重客户体验和服务质量,不断改进和扩大亚马逊的产品线,最终将亚马逊打造成一个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

通过贝索斯的努力和创新精神,亚马逊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企业,涉及的业务领域从电子产品到食品、家居用品等。

贝索斯的创业故事鼓舞着无数创业者,他的成功证明了只要有梦想和毅力,每个人都有机会白手起家。

2. 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与维珍集团理查德·布兰森是维珍集团的创始人,也是全球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

他是一个典型的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他的创业历程中充满了冒险和挑战。

1970年,布兰森利用自己的一辆旧货车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他从音乐界开始,创建了维珍唱片公司。

尽管初期经历了许多困难和失败,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

通过与流行音乐巨星合作,如乌尔城堡合唱团和麦当娜,布兰森的维珍唱片公司逐渐崭露头角。

接着,布兰森将目光投向了航空业。

他成立了维珍航空公司,以提供舒适、高质量的服务,与传统大型航空公司形成巨大竞争。

他的创新和冒险精神,使得维珍航空从一家小型的贴牌航空公司发展为全球著名的航空品牌。

3. 马云(Jack Ma)与阿里巴巴马云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之一。

真实的普通的创业故事3篇

真实的普通的创业故事3篇

真实的普通的创业故事3篇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三个因素,眼光、胸怀和实力。

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下面跟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励志创业故事吧!真实创业故事认识他们两夫妇已经有了好几年了,可以说他们在广州的发展变化我是一步步见证了的,原本早就想写写他们,可惜一直有于种种原因没有写成,前天我特意找出个他们空闲的时间约了他们夫妇,采访了他们的一些创业方面的经历。

可以说他们夫妇的创业虽然没有多大的成功,但我相信他们的经历和经验更加适合我们正想小本创业的朋友。

闲话我也就不多说了,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夫妇的创业故事吧!他们夫妇两个都是河南许昌市长葛人,他们是在1990年春节前夕结的婚,到今年年底结婚已经15个念头了。

当时两个人的家庭都是农村的,两人是通过媒婆说的认识的,从相处到结婚也不到一年时间,结婚后两人很快就有了第一个孩子,接着又有了第二个,过了几年又有了第三个,原本他们的生活就像绝大多数农村人一样,一生都是很平凡很无奈的过去了。

但随着第三个孩子的出生他们的生活彻底的被打破了。

超生罚款这在农村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们当然也不例外,但家里根本就拿不出上万元的钱,全家就两个人的地,和父亲家由于一些摩擦根本就不说话,上面又抓的严,没办法只有躲了,开始先在老婆的娘家祝乡里和村里的领导找不到他们的人,于是就把他们家里能值钱的东西都给拿去了。

在老婆娘家生活了将近一年,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他们家里的情况也不好,也没有什么收入,再加上这么的一大个家庭,尤其小孩子正是花钱的时候,大的孩子也要开始读书了。

最后被逼实在是无奈,阿建随一些村民去了外地打工,刚开始他在一些村民的介绍下跟随他们一块去了山西运城拉硝,工作强度大,但收入比较高,在这里他坚持做了两年在这两年里总共赚了有2万多元,但从第二年起身体就开始吃不消了,由于这个工作是直接和矿物质打交道的,由于接触到一些放射性的物质,做这个工作的十个有九人会有职业病的,看到也赚的差不多了,再做下去身体就要垮了,当时身体就开始出现酸疼,于是就撒手不干了,回都这么大了还没有个户口,再说了这还是个男孩,没有户口将来一切都成到了家里后,首先就是回到自己的村庄村支书那里去补交孩子的超生罚款,光这个交了将近一万元。

创业故事案例六篇

创业故事案例六篇

创业故事案例六篇一、板鞋王子的创业之路在年轻人热衷于潮流文化的当下,板鞋行业风靡一时。

创业者李明看准了这个商机,决定自己创立一家板鞋品牌。

他以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对消费者喜好的深入了解,成功推出了一系列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时尚板鞋。

通过积极的市场宣传和巧妙的运营策略,李明的品牌逐渐取得了市场份额,成为业内知名的板鞋品牌,为自己赢得了“板鞋王子”的美誉。

二、环保创业者的绿色梦想魏琳是一位对环保事业充满热情的年轻人。

她关注雾霾问题多年,深感大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威胁。

于是,魏琳辞去了原来的工作,投身到环保创业中。

她创建了一家专注于研发和销售环保产品的公司,并成功推出了一款高效净化空气的空气净化器。

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和环保理念深得消费者的认可,魏琳的公司逐渐壮大,发展成了环保产业的佼佼者。

三、跨国电商的背后故事王涛和他的团队一直梦想着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世界各地。

他们精心挑选优质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利用跨国电商平台将其推向全球。

他们深入了解欧美市场的消费习惯与趋势,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设计与改进。

通过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全球物流网络,王涛的团队在海外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四、创新科技公司的崛起马明是一位热衷于科技创新的年轻人。

他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掌握了核心的技术和知识,于是决定自己创立一家科技创新公司。

马明的公司专注于开发智能家居产品,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智能的生活体验。

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马明的公司不断推出受市场欢迎的智能设备,产品销售额迅速增长,公司逐渐成为行业中的重要角色。

五、社会企业的公益之路赵丽是一位具有公益情怀的创业者。

她看到了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困境,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

于是,赵丽成立了一家社会企业,专注于培训和就业援助。

通过与企业合作,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和岗位推荐,赵丽的社会企业帮助了许多弱势群体实现了就业和自我发展。

她的公益事业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也为她的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声誉。

真实创业故事10000多例

真实创业故事10000多例

真实创业故事10000多例创业,是当下社会中备受瞩目的话题。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很多成功创业者的故事,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创造了人们眼中的"奇迹"。

然而,胜利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种种困难和挫折。

今天,我将给大家分享一些真实的创业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创业并不容易,但只要坚持不懈,就有机会取得成功。

故事一:陈冠希的饭店之旅陈冠希是一位广为人知的流行偶像,他的歌唱事业一度非常成功。

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选择了进军餐饮行业。

他开办的第一家饭店并不成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他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终成功打造了一家备受瞩目的高端餐饮品牌。

陈冠希的故事告诉我们,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迎来成功。

故事二:李宁的跑鞋挑战李宁是中国著名的奥运冠军,退役后他选择了创业。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品牌推出一款真正适合中国人脚型的跑鞋。

然而,他遭遇到了巨大的困难,生产供应链等问题让整个企业陷入了困境。

然而,李宁并没有放弃,他选择了直面问题,不断改进产品,终于打造了一款备受消费者认可的跑鞋品牌。

李宁的故事告诉我们,创业时常会面临各种挑战,但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才能取得成功。

故事三:马云的电商传奇马云是中国最著名的企业家之一,他创办的阿里巴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之一。

然而,在创业初期,马云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他的团队曾经一度失去了投资,面临着倒闭的危险。

但是,马云并没有放弃,他坚持相信自己的理念和团队,并找到了突破口。

最终,阿里巴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马云的故事告诉我们,创业需要坚持不懈和相信自己,只要有梦想,就有实现的可能。

以上只是我为大家分享的三个真实创业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创业并不容易,但只要坚持不懈,追求卓越,就有机会迎来成功。

每个创业故事都背后都有痛苦、失败和努力,但让我们更加坚信,只要你有梦想,就去实现它!。

真实的创业小故事

真实的创业小故事

真实的创业小故事真实的创业小故事真实的创业小故事以下是店铺的具体介绍,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故事一、创业从收酒瓶开始穷小伙从2块钱到2个亿闯省城先修自行车刘玉栋的家,和其它农村家庭一样:贫穷、兄弟姐妹多。

与许多农村孩子不同的是,他虽然是家庭中的老幺,但从小独立性强。

1987年,只有16岁的刘玉栋,念完初中带着两块钱来济南“打天下”。

那时他没什么手艺,找个工作异常难,最后只能跟着一个师傅学修理自行车。

当时,他的想法很淳朴:“艺不压人,学点手艺,以后能混口饭吃。

2年多的学徒,挣了2万元,“当时白天除了在店里修自行车,晚上还要到自行车厂去装自行车,工作虽然辛苦,但收获大。

”这个“成绩”让他至今记忆犹新,“一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有2万元,那个时候很少见。

回家盖房子结婚,还是继续在那里做?当时,他困惑,在农村,男孩子一般20岁就要结婚了,父母也劝他回去。

但他最终还是“违背”了家人的意愿,在济南大厦附近花300元/月租了一个门头,专门修理自行车。

当时来修理自行车的人大多喜欢吸烟和喝酒,细心的刘玉栋,专门从别处进来一些烟酒放在店铺里辅助经营。

这成了他做酒类代理的原始起点,时间长了他感觉从别人那里进货成本高,头脑灵活的他把眼光盯到代理上。

生意从收酒瓶开始做代理何尝容易,谁也不会把大批量的货放给这个只有19岁的年轻人,而且,当时许多酒厂都有专门的代理,酒厂对一车两车的货也不在乎,再说他没有多少资金,实力不行。

胆大的刘玉栋带着1万多块钱,来到当年旺销的兰陵白酒的酒厂。

厂长毫无商量地把他拒绝了。

刘玉栋并没有气馁,“他不卖酒给我,我就不走,”刘玉栋回忆说在厂长的点拨下,他跑遍了整个济南,包括商河、济阳等地方收酒瓶。

厂长没有失信,最终把酒卖给了他。

“想做的事,就要不惜代价去做,应该把困难当作机遇,当作锻炼的机会。

”现在,刘玉栋还庆幸自己的坚持,“这与我在农村生活养成的勤奋、努力分不开。

1992年,在得知美国两家洋行开始从事可口可乐、德芙等产品中国代理贸易后,21岁的刘玉栋跑到北京与这两家洋行谈判,要求在济南代理经销“洋牌子”。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通用12篇)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篇1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被称为“创业教父”。

曾经的创业艰辛、近日的荣耀辉煌,使得这位卓越企业家身上有散发不完的光环在萦绕,下面就来看看马云创业故事吧,听听他的创业经历、伟大梦想、经营哲学和人生感悟。

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

但是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

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

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那是1999年。

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

50万,只不过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

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

外出办事,发扬“出门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车。

据说有一次,大伙出去买东西,东西很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打的。

大家在马路上向的士招手,来了一辆桑塔纳,他们就摆手不坐,一直等到来了一辆夏利,他们才坐上去,因为夏利每公里的费用比桑塔纳便宜2元钱。

阿里巴巴曾经因为资金的问题,到了几乎维持不下去的地步。

8年过去了。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

中国大部分想创业的人都是一样,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他们比马云聪明多了,能想出非常多的创业好点子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去执行过。

因为他们有着太多的借口和理由。

“我没有钱。

”他们都这样想。

于是,他们继续过他们平庸的生活。

今天看到了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俞敏洪在发言的最后说了这样一段话,让我特别感动,他说: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实的创业故事
他15岁即出门打工,在工地做过泥瓦匠,下矿井铲过煤,去采石场锤过石头,到养鸭场孵化车间当过工人,直至后来与家具行业结下不解之缘,在南京创办自己的公司。

因为勤奋、实诚、热情,王宪朋不仅赢得了南京商界的认同,更得到了河南籍商人的认可,在而立之年被推举为南京豫商商会会长。

●“两亩绿豆账”让他发誓走出农村
忙活20多天摘的两亩地的绿豆,只能卖100多块钱,农村艰辛的生活让家境贫寒的王宪朋下定决心外出打工。

豫南商会会长袁学忠曾经说过,改革开放之初,不少信阳人南下打工,使得信阳民风由保守顾家转变为闯荡天涯。

对于南京伟豪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宪朋而言,外出打工的动力是因为农村生活太苦。

王宪朋出生于信阳县现在的信阳市平桥区湖甸乡,在家中排行老五,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虽然如此,他并没有受到娇惯,从小就帮家里做农活,因为王家并不富裕,加上孩子较多,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有一年秋天,正在上初中的王宪朋每天下午放学都要跑到自家地里摘绿豆。

两亩地的绿豆每天都会有很多成熟的黑荚,他的任务就是将这些黑荚摘收,这些黑荚只能早晚间才能摘,如果摘得晚了,黑荚裂开后,绿豆就会掉在地上,摘得早了,绿豆还不成熟。

这项看似轻松,实则无聊而且辛苦的农活,王宪朋忙活了20多天。

等绿豆脱荚装进袋子,王宪朋问父亲,这两亩地的绿豆能卖多少钱?父亲说,也就是100多块钱。

他听过之后,越来越不想在农村过这种劳累而艰苦的生活。

这时候,王宪朋的不少邻居和亲戚都南下深圳或者北上郑州打工,每个月都能往家里寄一二百元钱。

看到这些,这个懵懂的少年开始对外边的花花世界充满向往。

因为交不起学费,初中毕业后王宪朋就辍学在家。

他个子不高,干农活也不在行。

1992年,他和父母商量之后决定和亲戚、老乡一同外出打工。

因为是家里的“老小”,父母对他并没有太高期待,“哪怕不给家里一分钱,也要把自己照顾好”。

●从泥瓦匠、铲煤工、采石工到“鸭司令”
打工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从泥瓦匠、铲煤工、采石工再到养鸭场孵化车间的工人,王宪朋知道了什么叫做“劳其筋骨”。

王宪朋和老乡来到郑州的一家工地,还不到16岁的他成了一名泥瓦匠,每天的工作就是搅拌水泥,拎混凝土。

因为年纪小,刚开始干这活儿时王宪朋累得龇牙咧嘴,不过,他还是觉得有一丝安慰,毕竟工地的工资比在农村干农活的收入高多了。

干了4个多月,王宪朋和几个老乡听说到新密煤矿挖煤收入高,就离开了工地。

1993
年年初,王宪朋到新密一家煤矿做了一名铲煤工,当时商定的工资是一个月1020元。

每天在井下工作8小时,等从井下上来的时候,大家都成了“黑人”,鼻子、耳朵里
都是黑乎乎的煤灰,更分不清谁是谁了,出了井,大家得赶快洗澡。

不过,无论洗澡,还
是洗头,他们只用洗衣粉,一是洗衣粉便宜,二是煤灰也只有洗衣粉才能洗干净。

不过,即使如此,王宪朋也觉得比在农村强些,他家一年的收入不过两三千元,他干
两三个月就挣回来了。

可是,煤矿主并没有兑现约定的工资,干了六七个月,王宪朋才拿到2000多元,如
果算上已经扣掉的伙食费,每个月只有400多元。

他最终还是选择离开。

离开煤矿,王宪朋回到家中,帮忙完成秋收后又和二十几个老乡一起南下深圳。

“当
时最大的理想就是进玩具厂当工人,每个月有固定的工资。

”王宪朋说起当时的想法。

不过,到了深圳之后,他发现找到一份工作并不容易。

找不到工作的王宪朋只好去找
一位在采石场开车的老乡,在采石场做起了采石工。

“有人点炮炸山,炸开之后,我就拿
着把锤子,把大石头敲碎,然后搬上车。

”王宪朋说,那时候每车石头能挣5块钱。

这是一份危险而且劳动强度很大的苦力活。

王宪朋每天都会受伤,敲石头时崩起的石
块像刀片一样锋利,他的手经常是血淋淋的,新买的手套不到一个小时就磨破了。

“还好,没有伤筋动骨,都是一些皮外伤。

”王宪朋说。

在采石场工作的6个月,是王宪朋感觉最累的一段时间,不过,每个月能挣三四百块钱。

拿到钱时,虽然手背上的血还在往外渗,钻心的疼,不过,王宪朋还是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之中。

采石场的工作毕竟太辛苦,当一份养鸭场的工作摆在王宪朋的面前时,他毫不犹豫地
跑到孵化车间当起了工人。

孵化车间里,王宪朋主要负责从鸭蛋中挑出死蛋,同时,在孵化床上为那些即将出世
的“小鸭”翻身。

虽然活儿不重,但是每天要有10多个小时守在车间,死蛋不挑出,遇
到高温就会爆裂,“小鸭”不翻身,可能就会被烤死。

“就是太耗时间了,几乎是封闭式
地待在养鸭场。

”王宪朋说,干了9个月,他几乎没有出过养鸭场的门,这一点让他无法
忍受,于是又决定离开。

●结缘家具行业,埋下创业种子
从进家具厂做杂活到被派往杭州卖场做销售,王宪朋的勤奋、认真让老板对他刮目相看。

随着对行业的日渐熟悉,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当时,一个在汕头工厂里打工的老乡告诉王宪朋,汕头工厂容易进人,他便离开深圳
奔赴汕头。

当时进的是一家家具厂,刚到的时候,王宪朋的工作就是做杂活,搬木材、打孔,过了一个多月,心灵手巧的他已经能够组装一些简易的家具了。

那时候,每个月工资只有180元,工厂里管吃管住。

王宪朋觉得非常满足,对待工作
也很勤奋、认真。

当时工厂的效益非常好,销售业绩也不错。

老板决定在杭州新开的家具
大卖场中租赁摊位,派一个经理和一个工人负责杭州卖场的运营。

这个工人就是王宪朋,在工厂学习了5个月,他已经能够熟练组装和维修公司所有型
号的家具,老板对他非常器重。

到了杭州之后,王宪朋不但要负责搬运、组装、配送家具,还要为经理洗衣做饭。

尽管如此,他还是觉得很满足,因为他每个月已经能挣800多元了。

杭州卖场的生意非常红火,经理将工作基本上都压给了王宪朋。

尽管辛苦,王宪朋还
是很高兴,因为他开始接触销售、售后等一系列工作,在家具行业学习了不少东西。

其间,家具厂老板有几次突然查访杭州卖场,王宪朋的勤奋、认真让老板对他刮目相看。

于是,家具厂在杭州第二家卖场开业的时候,王宪朋便成了新卖场的销售经理。

王宪
朋在杭州一共待了两年,这两年里,他对家具销售的整个流程熟稔于心,也在心里埋下了
自己创业的种子。

●创业遇挫,坚持+努力+再坚持=成功
首次创业便被物流公司“黑了”,但王宪朋并没有放弃,如今他建立了自己的“家具
王国”,年纪轻轻便成为南京豫商商会会长。

1997年6月,老板决定在南京开设一个新的卖场,王宪朋主动请缨,被派到南京担任分公司总经理助理。

虽然这是一个管理岗位,但勤快的王宪朋还是闲不住,搬运、组装、
配送等啥都干。

不过,1998年年初,汕头总公司的股东之间产生了一些分歧,股东分家,南京公司要被撤掉,总公司决定将王宪朋调回汕头。

不过,王宪朋已经喜欢上了南京,而且觉得刚刚
打开南京市场,应该大有可为。

从在杭州做销售算起,三年时间,王宪朋连工资带提成,已经攒下了十几万元。

这个
信阳小伙难以按捺创业的冲动,于是,他离开了工作数年的汕头总公司,自己在南京的家
具商场找摊位,决定创业。

在一家商场,王宪朋选好摊位,并交了1万多元的租金。

摊位租好之后,他就南下广
东预订市场上热销的家具,然后委托广州的一家物流公司将家具运往南京。

然而,年仅21岁的王宪朋显然没有考虑到其中的风险,当他踌躇满志地等待家具运
抵南京时,那家物流公司的司机却拉着价值12万元的家具神秘消失了。

王宪朋得知这个坏消息后万念俱灰,十几万元如果带回信阳老家,不但能盖座洋楼,
娶个媳妇,还能过上不错的日子,可是这次打击让“一切又回到了原点”,王宪朋差点崩溃。

不过,这个要强的信阳小伙还是挺了过来,采取与别人合作经营的方式,再次开始积
累创业的资本。

到了2000年,他靠自己的勤奋、认真以及对南京家具市场的了解,手中
又积攒了十几万元。

这一次,经历过打击的王宪朋非常小心,他租了卖场,成立了南京伟豪家具有限公司。

因为销售业绩不错,2001年,王宪朋又投资开办了一个小型的家具加工厂,还代理一些其他品牌。

公司成立之后,发展得非常顺利,王宪朋的苦心经营终于得到了回报,公司的业绩每
年翻番,2021年公司销售额已经达到5000多万元。

凭借着勤奋、实诚、热情,王宪朋不仅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还得到了南京商界的认同,尤其是河南籍商人的认可,在他30岁的时候,便被推举为南京豫商商会会长。

实的创业故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