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国学《国学》课程《12、多多益善战》课时备课(孙彬)

合集下载

国学教案

国学教案

第9课燕王复仇教学目标:1.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

2.依据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能够复述燕昭王求贤的故事。

3.初步了解乐毅指挥作战的才能。

课时:3教学过程:一、导入你知道有关燕昭王的故事吗?。

二、整体感知1.范读。

2.教师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三、理解字词句、文章大意。

1.出示原文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

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

”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

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

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

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

齐兵败,闵王出亡于外。

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其余皆属燕。

、2.找生读3.自由读4.找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意思。

四、你觉得乐毅是个怎样的人?五、作业:把这段话写在“采蜜集”中。

第10课张良受书教学目标:1.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

2.依据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能够复述课文大意。

3.学生能够总结体会出张良的优秀品质。

课时:3教学过程:一、导入你知道有关张良的故事吗?。

二、整体感知1.范读。

2.教师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三、理解字词句、文章大意。

1.出示原文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欧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2.找生读3.自由读4.找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意思。

留侯张良最开始是韩国人。

张良曾经一个悠闲自在的在下邳圯上步行游赏,有一个老人,穿着破烂的衣服,到了张良在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径直的往邳圯下丢去,回过头对张良说:“年轻人,你下去帮我取回鞋子!”张良感到非常惊讶,想骂他,但因为他是老人,就强忍了下来,下去帮老父取回鞋子。

国学国学课程高祖论功课时备课孙彬完整版

国学国学课程高祖论功课时备课孙彬完整版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高祖的哪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背诵:《高祖论功》中高祖说的话。
古诗《大风歌》。
课后反思
课后作业
8、全班齐读高祖的话,再次体会高祖对于自己如何能得天下的看法。
1、课件出示汉字“力”字的演变过程。
Hale Waihona Puke 2、了解“力”字的由来、意思以及引申义。
3、生说说含有“力”字部的字。如:劳、动、勤、劝……
1、课件出示《大风歌》
2、生自渎,联系文中的【解读】,体会刘邦写大风歌的心情、意境。
3、课件出示《垓下歌》,进行对比,体会项羽英雄末路与刘邦志得意满的不同意境。
1、课件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指名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
3、课件出示原文,全班齐读。
4、学生对照译文,了解文章内容。
5、学生小组交流,说说对文中人物的看法。
6、全班交流,师适时指导。
(高起、王陵直言不讳,高祖大肚能容、热爱学习。)
7、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高起、王陵说话时的直言不讳,高祖的自信从容。
教学难点
赏析第二段短句的写作技巧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二、新授——《高祖论功劳》原文。
三、新授——汉字家族“力”的演变过程。
四、新授——古诗撷英《大风歌》。
五、总结。
六、作业
1、师:大家知道汉代第一位皇帝是谁吗?
2、课件出示刘邦的图像。
3、学生交流收集的关于刘邦的资料。
4、教师结合资料,简介刘邦得天下的过程。
国学国学课程高祖论功课时备课孙彬
金台书院小学国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任课年级六班级2上课时间:2015年月日(上午下午)第节

2022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教案(带目录)

2022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教案(带目录)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教案(带目录)第六单元20 《曹刿论战》教学目标:1.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与特殊句式,理解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别。

2.学习文章的精练笔法与详略安排的技巧。

3.感受先贤的政治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初步感受曹刿的军事智慧与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在战争中,人心所向、正确的战略是取胜的两个必要条件。

毛泽东“敌疲我打”的防御战略思想就受到过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的启发。

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公元前684年,去看看历史上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长勺之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文本进行勾连,让学生快速并且饶有兴趣地进入文本学习。

二、了解作品和写作背景【设计意图】通过介绍作品和写作背景,学生了解了本文的来龙去脉,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

1.了解作品。

课件出示:《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史学著作和重要的文学著作。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它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实。

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写作背景:春秋时期,周室不振,内有诸侯争霸,外有蛮夷交侵,战乱迭起,生灵涂炭。

据统计,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的两百多年间,爆发的大小战争居然达四百多次,也即平均每年发生两场战役,其次数之频、规模之大、延续之久在中外历史上都少见。

其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齐鲁长勺之战,历来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长勺之战发生于鲁庄公十年春天。

当时,齐为大国,鲁为小国,鲁国一向受齐侵侮。

齐襄公时,政令无常,其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j ǔ)国和鲁国避难。

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是为齐桓公。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校人教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王好战请以战喻第一课时导学案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校人教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王好战请以战喻第一课时导学案

《王好战,请以战喻》导学案答案课前预习案二1、看拼音写汉字。

曳,罟,洿,彘,餍,墦,讪,嗜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1)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庠、序: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3)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4)满足、饱食(5)窥视,暗中看(6)坟墓(7)讥讽(8)告诉(9)何,怎么(10)统治(11)如果(12)伸长(13)偷窃(14)亲附3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敲鼓(2)树、衣:名词作动词栽树,穿衣(3)名词作动词,称王(4)名词作动词,归咎(5)名词作动词,统一(6)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4 通假字(1)“反”通“返”。

(2)“蚤”通“早”。

(3)“施”通“迤”。

(4)“卒”通“猝”(5)“由”通“犹”(6)“颁”通“斑”(7)“涂”通“途” 5 文言文句式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6 翻译句子:略合作探究案1 阅读第一则选文,回答下列问题:(1)他没有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来设喻。

他通过设喻——设下了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孟子趁机说出:“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

梁惠望认为自己对待百姓的政策比邻国好,但孟子却指出,梁惠王的政策虽好,但与邻国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也就是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作譬,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君好不了多少。

(2)一是“王道之始”:不违农时、保护鱼类、按时砍伐一是“王道之成”。

鼓励养蚕、繁兴六畜、生产粮食、兴办教育 2 “之墦间,之祭者,乞其余。

不足,顾而之他”3指责社会上那些用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的人,连他们自己的妻妾对此都感到无地自容。

4运用偷鸡者知道自己的行为不符合道义却不能停止,来讽刺宋国君臣知道赋税苛重不符合道义却要等到明年才改变,显示宋国君臣不施“仁政”,不关心民生的道理5用了禾苗遇旱则枯槁,遇旱则兴盛的故事。

第12课多多益善

第12课多多益善

人物介绍
韩信(约前231-前196),淮阴(今江苏 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 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曾先后为齐 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 下赫赫功劳,但后来却遭到刘邦的疑忌,最 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韩信是中国 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 “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 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 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宿武松山下荀媪家
• 作品原文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作者 李白
作品赏析
• 五松山,在今安徽铜陵县南。山下住着一位姓荀的农民老妈妈。一天晚上李白借宿在她家,受到主人 诚挚的款待,这首诗就是写诗人当时的心情。 开头两句“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写出诗 人寂寞的情怀。这偏僻的山村里没有什么可以引起他欢乐的事情,他所接触的都是农民的艰辛和困苦。 这就是三四句所写的:“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秋作,是秋天的劳作。“田家秋作苦”的“苦” 字,不仅指劳动的辛苦,还指心中的悲苦。秋收季节,本来应该是欢乐的,可是在繁重赋税压迫下的 农民竟没有一点欢笑。农民白天收割,晚上舂米,邻家妇女舂米的声音,从墙外传来,一声一声,显 得十分凄凉。这个“寒”字,十分耐人寻味。它既是形容舂米声音的凄凉,也是推想邻女身上的寒冷。 五六句写到主人荀媪:“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古人席地而坐,屈膝坐在脚跟上,上半身挺直, 叫跪坐。因为李白吃饭时是跪坐在那里,所以荀媪将饭端来时也跪下身子呈进给他。“雕胡”,就是 “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姓荀的老妈妈特地做 了雕胡饭,是对诗人的热情款待。“月光明素盘”,是对荀媪手中盛饭的盘子突出地加以描写。盘子 是白的,菰米也是白的,在月光的照射下,这盘菰米饭就像一盘珍珠一样地耀目。在那样艰苦的山村 里,老人端出这盘雕胡饭,诗人被深深地感动了,最后两句说:“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漂 母”用《史记· 淮阴侯列传》的典故:韩信年轻时很穷困,在淮阴城下钓鱼,一个正在漂洗丝絮的老 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这首诗里的漂母指荀 媪,荀媪这样诚恳地款待李白,使他很过意不去,又无法报答她,更感到受之有愧。李白再三地推辞 致谢,实在不忍心享用她的这一顿美餐。 李白的性格本来是很高傲的,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权 贵”,常常“一醉累月轻王侯”,在王公大人面前是那样地桀骜不驯。可是,对一个普通的山村老妈 妈却是如此谦恭,如此诚挚,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可贵品质。 李白的诗以豪迈飘逸著称,但这首 诗却没有一点纵放。风格极为朴素自然。诗人用平铺直叙的写法,像在叙述他夜宿山村的过程,谈他 的亲切感受,语言清淡,不露雕琢痕迹而颇有情韵,是李白诗中别具一格之作。

六年级下期国学教案国学教案16篇全解

六年级下期国学教案国学教案16篇全解

六年级下期国学教案[活动目标]1、积累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句子的意思。

理解诗歌《过华清宫绝句》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三人行,必有我师”丰富多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4、细心品味作者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

2、体会课文“三人行,必有我师”丰富多彩的内蕴[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周学过的《论语》内容。

(1)指名学生诵读。

(2)全班诵读。

2、谈话导入。

人非生而知之者。

我们要善于学习,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孔子也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今天,我们接着写第八周的内容。

二、学习《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1、师范读。

2、生自读,读通、读顺。

3、师讲解大意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4、生再次自读,带着对句子的理解读熟。

5、请学生讲讲对句子的理解。

6、师小结: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

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

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

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

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或者只看自己的优点。

21《王好战,请以战喻》导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

21《王好战,请以战喻》导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

第二单元《孟子•王好战,请以战喻》命制:校对:审核:J 学习目标1. 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 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3. 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生动的语言。

学习重点:理解孟子一段话中的比喻的运用。

学习难点:在朗读的基础上,欣赏品味文章的艺术特色,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说理艺术。

学习内容及过程第一课时—・《孟子》简介《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皱国(今山东皱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

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

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

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了子思的影响。

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

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今天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

但《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比现存的《孟子》多出四篇。

赵岐在为《孟子》作注时,对十一篇进行了鉴别,认为七篇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为伪篇。

东汉以后,这几篇便相继亡佚了。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变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同时,思想也更加活跃正当“百家争鸣”的时代。

所以,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

国学进校园专题活动(试题) (82)

国学进校园专题活动(试题) (82)

国学知识进校园专题活动(试题)1、《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上古B、崇尚C、官名2、商代作战的主力是车兵。

请问在商代车兵编制中一辆战车上有甲士几人?()A、两人B、三人C、四人D、五人3、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哪个方面的标准?()A、长度B、面积C、体积D、重量4、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A、扁鹊B、华佗C、孙思邈D、李时珍5、战国四大公子中的孟尝君的父亲是谁?()A、田汾B、田忌C、田婴D、田文6、“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出自《史记》中的()A、《李斯列传》B、《伯夷列传》C、《李将军列传》D、《淮阴侯列传》7、郭子仪是哪个朝代著名的军事家?()A、汉朝C)隋朝(D)唐朝8、《左传·隐公元年》记载:郑庄公赐颍考叔,颍考叔“食舍肉。

公问之。

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请以遗之。

’”请问:这里的“羹”指的是什么?()A、蔬菜汤B、五谷粥C、米汁D、有汁的肉9、明代刺绣艺术成就最高的当数()。

A、苏绣B、湘绣C、顾绣D、蜀绣10、第一部被介绍到欧洲去的中国古典戏曲是()A、《西厢记》B、《梁山伯与祝英台》C、《赵氏孤儿》D、《窦娥冤》1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对我们提出修身养德的基本要求,这句话出自()A、诸葛亮B、孔子C、欧阳修D、孟子1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哪位诗人?()A、王维B、李白C、白居易D、杜甫13、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14、《霸王别姬》是京剧哪一派的名段?()A、梅派B、尚派D、荀派15、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最高成就的作家是()A、苏轼B、王安石C、范仲淹D、欧阳修16、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下列画家时代最早的是()。

A、阎立本B、唐寅C、郑板桥D、文征明17、北宋晏殊主要是以词传名,被称为().。

A、豪放词人B、爱国词人C、俚俗词人D、富贵词人18、“康庄大道”出自哪部书?()A、《战国策》B、《汉书》C、《后汉书》D、《史记》19、以下哪一个名称并非围棋的别称()。

教科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第一框礼貌的力量PPT课件

教科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第一框礼貌的力量PPT课件

活动一
即兴表演
情景一:当早晨遇到老师时,应说…… 情景二:当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时,应说……
情景三:当同学借东西给你用时,应说…… 情景四:当你托同学办事时,应说…… 情景五:当你向朋友祝贺时,应说……
文明礼貌首先反映在( 语言 )上。
它要求我们语言要谦虚恭敬、 文明高雅,还要学会使用礼貌 用语。忌傲慢无礼,粗野低俗。
显示着礼它貌的巨大力量。
课堂小结
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讲究文明礼貌 (讲究文明礼貌的重要作用)
语言要文明
注:学会使用 礼貌用语和与 陌生人打招呼。
行为要文明
注:要善于微笑
盘点收获
1、文明礼貌反映着: ①一个人的教养 ②一个社会的精神风貌 ③一个国家的国民素养 2、文明礼貌有利于: ①建立亲切、和睦的人际关系 ②让事情更快、更好地得以解决 ③保证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④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世界的和谐发展
4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世界的和谐发展
喂喂喂,叫你 还有5 呢,老头! 里?
离森林公园还 多远?
无礼!
图1
《张井问路1》
图2
想一想:1、张井这次问路能成功吗?为什么?
2、假如你是张井,你会怎么问?
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饿死的 人到处是。家境富裕的黔敖便在路边备饭, 准备施舍给过路的饥民。这天一个面黄肌 瘦的饥民摇摇晃晃走过来,快饿晕了,黔 敖看到后,左手拿着饭,右手端着汤,大 声吆喝:喂,过来吃呀!没想到那位饥民 拒绝了到:“我就是饿死也不吃这种没好 气的饭。
谦虚恭敬、彬彬有礼
遇见他人时,礼貌地点头问候。 与人分别时,礼貌的告别。 与人交谈时, 注意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 访问他人, 提前征得对方的同意。 进入别人的房间, 先敲门。 等公交车,按顺序排队。 在公交车上遇到老弱病残孕者,主动让座。 家里来了客人,站起来欢迎,端茶时双手捧上。

《孙膑》教学设计[1]

《孙膑》教学设计[1]
孙膑黥之欲隐勿见说齐使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庞涓既事魏欲隐勿见齐者如梁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3、熟读3、4自然段,对照翻译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1、2题
二、朗读第3自然段,纠正读音
三、一名学生复述第3自然段
四、介绍故事内容,讨论问题
公元前354年,魏将军庞涓发兵8万,以突袭的办法将赵国的都城邯郸包围。赵国抵挡不住,意派使者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欲派孙膑为大将,率兵援赵。孙膑辞谢说:“我是受过刑的残疾人,带兵为将多有不便,还是请田大夫为将,我从旁出出主意吧!”齐威王想想也好,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8万,前往救赵。大军既出,田忌欲直奔邯郸,速解赵国之围。孙膑不赞成这种硬碰硬的战法,提出应趁魏国国内兵力空虚之机,发兵直取魏都大梁,迫使魏军奔赵回救。这一战略思想,将避免齐军长途奔袭的疲劳,而致魏军于奔波被动之中,立即为田忌采纳,率领齐军杀往大梁。
田忌喜欢赛马,但却时常输掉。有一次,他又与齐威王赛马,马分上、中、下三等,对等竞赛,三场全输,田忌好不丧气。这时恰巧孙膑在场,便给田忌出主意说:“待到下一轮比赛时,你用上马对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威王的下马,用下马对威王的上马,必赢无疑。”田忌依计行事,造成两个局部的优势和一个局部的劣势,以一负二胜赢得齐王千金。一向取胜的齐威王这次输了,大感惊讶,忙问田忌是何原因?田忌把孙膑找来,借机推荐给齐威王。
一天,忽然,屋外传来一阵吵嚷声,孙膑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就已被闯进屋子的兵士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带到一个地方。那里的一个当官模样的人,立即宣布孙膑犯有私通齐国之罪,奉魏惠王之命对其施以膑足、黥脸之刑。孙膑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惊呆了,随即省悟过来,高声为自己辩白。然而,一切都晚了,那些如狼似虎的兵士七手八脚扒去孙膑的衣裤,砍掉了孙膑双脚,并在他的脸上刺上犯罪的标志。孙膑倒卧在血泊之中。

11-国学《国学》课程《12、多多益善战》课时备课(孙彬)

11-国学《国学》课程《12、多多益善战》课时备课(孙彬)
韩信的话要读得小心翼翼,读得战战兢兢。
师:哪两个同学来合作读一下?
(指名感情朗读对话)
8、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那么,整段话放在一起,你能读好吗?接下来,老师需要一个刘邦、一个韩信,让我们来一次情景再现。
(课件出示:)(齐读)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生甲)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
(生乙)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从此以后,汉高祖刘邦与韩信之间的隔阂是越来越大了!)
9、对照书中译文,再次朗读、理解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对照书中译文把我们所学的内容再读一下,看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
生对照课文和后面译文再次朗读、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通过以上学习,你能从“多多益善”这个故事中明白什么道理呢?
预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
(1)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范读。(强调学生注意倾听老师是如何停顿的。)
(3)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再次试读,注意读出停顿。
(4)教师指名学生朗读。
师:通过朗读,你知道《多多益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吗?
预设:故事的主人公有汉王和韩信。(师板书:汉王、韩信)一边板书,一边告诉学生:汉王就是刘邦。
2、简介韩信。
师:通过朗读、理解,你对韩信有什么看法?
预设:韩信太狂妄了!
韩信太骄傲了!
韩信有些自大!
师:你的根据是什么?
预设: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臣多多而益善耳。
3、说话练习。
师:其中哪一个词最能体现韩信的傲慢?
预设:不过。
师:如果让你给“不过”换个词语,你会怎么换?
预设:最多、顶多、撑足了……
师:老师今天也想了一些词语,请你把这些词放到句子里读一读。注意读出韩信的骄傲。

最新六上国学备课 《多多益善》

最新六上国学备课 《多多益善》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说歇后语吗?谁来说几个?(指名生说歇后语)老师给出的歇后语你能接上吗?(点课件,师生对接歇后语)
水仙花不开——装蒜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木兰充军——女扮男装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还是历史上有名的成语,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多多益善》就是此成语的出处。(板书课题:多多益善)
(1)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范读。(强调学生注意倾听老师是如何停顿的。)
(3)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再次试读,注意读出停顿。
(4)教师指名学生朗读。
师:通过朗读,你知道《多多益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吗?
预设:故事的主人公有汉王和韩信。(师板书:汉王、韩信)一边板书,一边告诉学生:汉王就是刘邦。
2.简介韩信。
师:通过朗读、理解,你对韩信有什么看法?
3.说话练习。
师:其中哪一个词最能体现韩信的傲慢?
4.教师小结:
原来在韩信看来,刘邦带兵不过十万,韩信自己则多多益善。
(师板书:不过十万多多益善)
5.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想想刘邦看到韩信如此骄傲后的心情。
师:刘邦看到韩信这样骄傲会怎么想呢?
6.朗读、解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邦和韩信的第二次对话。
3.教师小结:
师: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呀!今天,我们学习的《多多益善》的故事就发生在韩信因被控谋反,由齐王贬为淮阴侯之后的一段经历。
三、品读感悟
1.朗读、解释刘邦和韩信的第一次对话。
师:“多多益善”这个词是谁说的?
预设:韩信。
师:在什么时候说的?

11-国学《国学》课程《11、马陵之战》课时备课(孙彬)

11-国学《国学》课程《11、马陵之战》课时备课(孙彬)

金台书院小学国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任课年级六班级2上课时间:2015年月日(上午下午)第节教学内容《马陵之战》教学目标1、熟练朗读课文,品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领悟古代著名的军事妙计,感悟军事家的智慧。

2、依据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3.疏通课文大意,领悟古代著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梗概。

教学重点正确断句,熟练朗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领悟古代著名的军事妙计,感悟军事家的智慧。

教学难点学会利用注释和译文理解课文,并通过理解重点句,准确把握文章大意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三初读课文,感悟理解一、复习旧课,检查预习同学们看过很多的战争片,战争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光靠勇气不行,还得有谋略,有军事妙计。

二、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正确断句。

(1)疏通字词,读顺课文,指导正确流利的朗读(2)静心细听,标注不认识的生字的读音。

(3)学生跟读,注意听清生字读音,跟准读音。

(4)根据诵读标画停顿。

师播放朗读。

(5)自由练习,读出节奏与停顿。

(6)同桌互相检查节奏与停顿。

(7)同桌推荐读。

(我想推荐×××,因为他读的……)(8)我想听××读。

(由师开始指名读,学生再指两人读)(9)集体读,读出节奏和停顿。

1.朗读课文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并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2.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2)交代故事的背景。

第二部分(3-6)详细描写了马陵之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拓展延伸五、板书设计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齐军怎样战胜魏军的4.田忌在什么情况下向询问孙膑计策的?魏军猛追齐军5.孙膑想到了什么办法?什么是“减灶示弱”?孙膑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方法?战争讲究“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也是孙膑取得马陵之战胜利的先决条件,他很清楚敌人的优势“剽悍”,也很清楚敌人的弱点“轻敌”,从而制定了战胜敌人的三部曲:减灶示弱----诱敌追赶----伺机伏击。

三角路小学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新部编本

三角路小学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国学经典””语文素养提高工程“阳光阅读”教学简案第( 1 )周
““国学经典””语文素养提高工程“阳光阅读”教学简案
第( 2 )周
““国学经典””语文素养提高工程“阳光阅读”教学简案
第( 3 )周
““国学经典””语文素养提高工程“阳光阅读”教学简案
第( 4 )周
第( 5 )周
第( 6 )周
“国学经典””语文素养提高工程“阳光阅读”教学简案
第( 7 )周
“国学经典””语文素养提高工程“阳光阅读”教学简案
第( 8 )周
“国学经典””语文素养提高工程“阳光阅读”教学简案
第( 9 )周
““国学经典””语文素养提高工程“阳光阅读”教学简案
第( 10 )周
第( 11 )周
第( 12 )周
““国学经典””语文素养提高工程“阳光阅读”教学简案
第( 13 )周
““国学经典””语文素养提高工程“阳光阅读”教学简案
第( 14 )周
“国学经典””语文素养提高工程“阳光阅读”教学简案
第( 15 )周
第( 16 )周
第( 1 )周
““国学经典””语文素养提高工程“书法天地”教学简案
第( 2 )周
第( 3)周
第(4)周
第( 5)周
第( 6)周
第( 7)周
第( 8)周
第(9)周
第(10)周
第(11)周
第(12)周
第(13)周
第(14)周
第(15)周
第(16)周。

多助教案

多助教案

教材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执教张家口第九中学孙士军课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前准备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3.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4.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材分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文章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由此,再加引申,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诊断,阐明了施“仁政”的必要性。

由战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了是否“人和”决定战争的胜败;能否施行“仁政”,决定君主能否得到天下的重要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用认读、译读、思读、悟读四种方式教学,让学生掌握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握文章的内容。

(3)积累重要文言词语,并把握其词义。

如:郭、夫、委、去、域、兵革、亲戚等。

(4)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这篇文言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懂得战争中“人和”的重要作用。

(2)强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创设问题情景,理解理解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强调“人和”的作用,体会“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认识“人和”的历史意义。

(2)注重指导朗读,体会孟子语言特色,激发探究传统文化精髓的兴趣。

(3)通过思读、悟读,让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掌握重点实词和常用虚词,把握先摆事实后讲道理的说理特点,体会课文语言特色,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从课文走近孟子。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层层说理,运用排比,双重否定句进行说理的技巧。

孙子兵法教案

孙子兵法教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孙子兵法》之《不战而屈人之兵》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孙武及《孙子兵法》,了解古代军队编制文化及其发展。

2、熟读成诵并理解《不战而屈人之兵》及孙子思想。

教学过程:激发兴趣,走进文本—了解孙子及《孙子兵法》—寻找诵读规律,了解古今军事文化——研读文本,理解孙子思想——感受孙子深远影响——漫谈启示,总结结束一、交流话题,导入文本:(初次见面,我想让大家挑战一下自己,看一看下面这组歇后语,猜一猜后半部分)课件1:刽子手冷笑-笑里藏刀小偷进牧场-顺手牵羊房子着了抢东西--趁火打劫对着桑树骂槐树——指桑骂槐荞麦皮榨油--无中生有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这些歇后语都出自一本书——《三十六计》,知道吗?每一计都是一个军事谋略,而这三十六计的来源就是我手中的这本书——《孙子兵法》,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孙子兵法之不战而屈人之兵》,从中领略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古代军事家的人格魅力。

二、了解孙武及《孙子兵法》:1)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对于孙武,你了解多少?(学生自由发言,点评以肯定指导为主)2)教师补充资料,请一位同学读。

(出示课件2:孙武,字长卿。

后人尊称他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春秋末期军事家,现在在山东、江苏等地,都有纪念孙武的庙宇,多称作兵圣庙。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孙子兵书》等,共13篇,集中体现了孙武的军事思想和战争谋略,是中国古代兵家学说的经典着作,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

)三、走进文本理解文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不战而屈人之兵》一章,①自由地放声朗读两遍,尽量读准字音。

②个人朗诵展示(点评以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③全班齐读④理解文意: 1)结合文意自己翻译短文。

2)用自己的话解释译文:A指导战争的法则——指挥官指挥战争的策略B 使敌人举国完整的屈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差一些。

2019-2020学年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四单元7 孙 膑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四单元7 孙 膑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人们通常把作战指挥决策视为一门艺术,因为它往往取决于指挥员的才能和灵感。

指挥艺术如同战争科学的王冠,几千年来一直闪烁着璀璨的光芒,照亮了人类战争实践的进程.战争充满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这使指挥决策艺术在体现创造力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战争的成败与指挥决策艺术特别是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息息相关.优秀的指挥员能够透过战争的重重迷雾,在最关键的时刻抓住战机,在最紧要的关头扭转危局,体现出“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力。

本单元的孙膑、韩信、张良、田单,他们都是古代优秀的军事家,他们或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或纵横驰骋,逐鹿沙场,神采飞扬.关于他们的故事流传千古,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段荡气回肠的佳话。

7 孙膑孙膑,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齐国人,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

相传他少年时与庞涓同师于著名高人鬼谷子.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嫉妒孙膑才能,将其骗至魏国,施以膑刑,故称孙膑。

后被齐使者秘密带回齐国,经将军田忌举荐,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他在作战中以避实击虚为原则,开创了著名的“围魏救赵",为古往今来的兵家所效法.孙膑及其弟子所撰《孙膑兵法》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了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

记。

本文节选其中孙膑这一部分。

孙膑教田忌赛马取胜的方法;围魏救赵;马陵道与庞涓斗智。

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他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围魏救赵,是体现他战略思想的典范.一、字音黥.之(qínɡ)说.齐使(shuì)下驷.(sì)辎.车(zī)控捲.(quán)搏撠.(jǐ)批亢.(ɡānɡ)悍.勇(hàn)蹶.上将(jué)阻隘.(ài)斫.木下(zhuó)自刭.(jǐnɡ)二、通假字①欲隐勿见.见,同“现”,__出现,显现②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捲,通“拳”,拳头③老弱罢.于内罢,通“疲”,疲惫三、一词多义(1)使错误!(2)及错误!(3)书错误!(4)而错误!(5)于错误!(6)以错误!四、古今异义①遂以为..师古义:把……当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件出示:)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cī)。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师:其实就是我们常说得一个八字成语:(生)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师板书)
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寻求更好的发展呢?
预设:以自己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
学习别人的有点,补自己的缺点。
取长补短。
扬长避短。
教师适机板书:扬长避短,共同发展。
(课件出示:)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你认为什么事可以多多益善,什么不可以多多益善呢?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通过文中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思想感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游戏导入
二、走进故事
三、品读感悟
四、总结明理
五、课后拓展延伸
分享到
同学们,你们会说歇后语吗?谁来说几个?(指名生说歇后语)老师给出的歇后语你能接上吗?(点课件,师生对接歇后语)
(师生配乐朗读)
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扬长避短,相得益彰。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要积极吸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足自己的短处,使自己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课后反思
课后作业
预设:读书要多多益善,玩耍不能多多益善。
植树要多多益善,砍树不能多多益善。
上网查资料可以多多益善,打网络游戏不可以多多益善。
师:总结起来也就是:对身心健康有益的事,可以多多益善;对身心健康无益的事,不可以多多益善。
(课件出示)做———对身心健康有益的事;
不做——对身心健康无益的事。
师:最后让我们用一首小诗来结束我们这节课吧!
(课件出示:)水仙花不开——装蒜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木兰充军 ——女扮男装
韩信点兵 ——多多益善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还是历史上有名的成语,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第12课《多多益善》就是此成语的出处。(板书课题:多多益善)
1、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师:请同学们试着朗读这段话,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范读。(强调学生注意倾听老师是如何停顿的。)
(3)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再次试读,注意读出停顿。
(4)教师指名学生朗读。
师:通过朗读,你知道《多多益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吗?
预设:故事的主人公有汉王和韩信。(师板书:汉王、韩信)一边板书,一边告诉学生:汉王就是刘邦。
2、简介韩信。
(师)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我看你怎么应对!)
(生)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好你个韩信,看来你是不服气我呀!待我再来问你!)
(师)上曰:“于君如何?”
(生)曰:“臣多多而益善耳。”(是吗?韩信你有点太狂妄了吧?)
(师)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生)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还算你懂点事!看来有人告韩信反是不无道理的呀!)
(课件出示:)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最多 顶多 勉强
只有 才 顶天了撑足了
学生练习填词读句子,引导读出韩信的骄傲。
4、教师小结:
原来在韩信看来,刘邦带兵不过十万,韩信自己则多多益善。
(师板书:不过十万 多多益善)
5、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想想刘邦看到韩信如此骄傲后的心情。
师:刘邦看到韩信这样骄傲会怎么想呢?
(课件出示:)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1)生齐读最后一句话。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韩信的最后一句话。
7、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二次对话。
师:这次韩信学会谦虚了,开始夸刘邦了。我们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什么语气读他们的这次对话呢?
预设:刘邦的话要用讽刺的语气读,韩信对话要用谦虚的语气读。
(从此以后,汉高祖刘邦与韩信之间的隔阂是越来越大了!)
9、对照书中译文,再次朗读、理解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对照书中译文把我们所学的内容再读一下,看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
生对照课文和后面译文再次朗读、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通过以上学习,你能从“多多益善”这个故事中明白什么道理呢?
预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
3、教师小结:
师: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呀!今天,我们学习的《多多益善》的故事就发生在韩信因被控谋反,由齐王贬为淮阴侯之后的一段经历。
1、朗读、解释刘邦和韩信的第一次对话。
师:“多多益善”这个词是谁说的?
预设:韩信。
师:在什么时候说的?
预设:在刘邦找韩信谈话时说的。
师:请你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预设:好你个韩信!你也太狂妄了吧!看我怎么收拾你!
这样的人不可留!
……
6、朗读、解释刘邦和韩信的第二次对话。
师:韩信的傲慢引来了刘邦的恼怒,紧跟着再次发问:(师读)“上笑曰……”
(课件出示:)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师:“上笑曰”,刘邦会怎么笑?
预设:冷笑、讥笑、坏笑……
师:刘邦的一个冷笑让韩信突然意识到自己话说过头了,于是赶快弥补过失。
师:下面,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韩信。
(课件出示:)韩信,秦末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原是楚霸王项羽手下的低级军官,被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萧何发现,后投奔刘邦做了一员大将。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初三杰,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韩信曾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历任齐王、楚王、淮阴侯等,却因其军事才能引起猜忌。汉高祖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最后,韩信由于被控谋反,被吕后及萧何骗入宫内,处死于长乐宫钟室。
(1)指名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fǒu),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
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2)齐读。
(3)以同桌为单位,结合注释,相互讨论、理解故事内容。
(4)指名给大家说说自己的理解。
2、通过朗读、理解,总结韩信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通过朗读、理解,你对韩信有什么看法?
预设:韩信太狂妄了!
韩信太骄傲了!
韩信有些自大!
师:你的根据是什么?
预设: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臣多多而益善耳。
3、说话练习。
师:其中哪一个词最能体现韩信的傲慢?
预设:不过。
师:如果让你给“不过”换个词语,你会怎么换?
预设:最多、顶多、撑足了……
师:老师今天也想了一些词语,请你把这些词放到句子里读一读。注意读出韩信的骄傲。
(生甲)上曰:“于君何如?”
(生乙)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生甲)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生乙)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指名分角色朗读。
(2)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教师就谈话内容适时补充人物心理。
师生对话
(齐读)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金台书院小学国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任课年级六班级2上课时间:2015年月日(上午下午)第节
教学内容
《多多益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2、依据注释理解、疏通文意,从而让学生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3、通过文中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拓展交流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韩信的话要读得小心翼翼,读得战战兢兢。
师:哪两个同学来合作读一下?
(指名感情朗读对话)
8、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那么,整段话放在一起,你能读好吗?接下来,老师需要一个刘邦、一个韩信,让我们来一次情景再现。
(课件出示:)(齐读)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生甲)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
(生乙)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yàng)鞅,羞与/绛(jiàng)、灌等列。……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cī)。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