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一部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的精品力作
读《七个“怎么看”》有感
全文共计1911字读《七个“怎么看”》有感2019年理论热点面对面“七个怎么看”,讨论了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等七个问题。
七个怎么看紧密联系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作出了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
七个“怎么看”第一个探讨的就是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我国是一个占世界人口总数20%的国家,而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良好快速的发展。
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因为我国人口多、占地广、可耕种地面积少,在快速发展中不免产生不平衡。
而发展的不平衡,也带来了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问题。
能否解决发展不平衡,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挑战。
本书先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30年取得的傲人成绩说起,同时也说明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
同时分析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不是只突显在一个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广泛存在,只不过各阶段表现不同。
本书一步步从浅入深分析问题,给予读者具有说服力的解答。
其余六个问题,如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现象等,也是如此由浅入深探讨问题,提出问题的根源并给予分析解答。
《七个“怎么看”》的魅力首先在于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它立足于当下中国社会,贴近实际生活,关切民众所关心的重大问题,重视社会所关注的重大事件,在矛盾面前不退缩,在症结面前不回避,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解答了人们心中的疑惑。
在这个过程中,它没有隔靴搔痒,没有蜻蜓点水,而是鞭辟入里,直接击中了问题的要害。
其次,《七个“怎么看”》的魅力来自于清新自然的马克思主义文风。
在问题解读的时候,七个篇目都是有故事有数据,没有故作高深的说教,没有诘屈聱牙的表述,更没有无关痛痒的空话套话。
每个篇目都将理论的思想观点与生动有趣的事实融为一体,并以民众熟悉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备感亲切。
再次,《七个“怎么看”》的动人之处还在于深刻的人文关怀。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1500字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1500字这两天,仔细阅读了《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一书,感触颇多。
在此,我想就其中“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思考。
《七个怎么看》用数据和事实说话,仔细分析了我国就业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值得我们一读的是,它不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头头是道,在具体分析过后,这本书把主力放在了怎么解决问题上面,以很大的篇幅专门对“如何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策。
其中,针对各级政府、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各项要求自有这些部门去做,我就只说一说作为毕业生自身,该做的和不该做的都有哪些吧。
我们都知道,从高等学校“大扩招”开始一直到现在,研究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当年找不到工作。
而且,随着毕业生一年年的增多和往年未找到工作的研究生的留存,可以预见到将来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身为即将毕业的08届研究生,加入到找工作的大军中已经有一个半月之久了。
在这一个半月里,每天奔波于各个招聘会,对于“就业难”有着深刻的切身体会。
我想,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跟我们毕业生自身的就业观念有很大关系。
我身边就有很多研究生(也包括之前的我自己)就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理想化,凭空想象,企图一步到位,甚至就就业问题互相攀比、讲条件。
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薪酬预期方面,很多研究生期望的薪酬过高。
就教师这个行业来说,很多研究生一心等着广东深圳一带的教育局过来招人——原因是那边给的工资高,这就导致别的地区的招聘单位他们看都不看,错过了很多机会,到最后大家又都一窝蜂地挤到一起,竞争更惨烈。
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研究生普遍持有“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希望能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工作,愿意到西部地区工作的很少,更没有愿意到农村去工作的。
比如我就在招聘现场不止一次听到有研究生说:“我才不去小地方。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七个怎么看(一)近日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通俗理论读物《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22》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本书围绕“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作出了深入浅出的回答,这本图文并茂且只有9万字的通俗理论读物之所以倍受欢迎,基于此书给群众的阅读感较深,笔者读后有如下感受。
实践出真知据媒体报道,从今年年初开始,中宣部理论局就组织力量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认真了解广大干部群众的关切,组织中央有关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共同分析,组织专家学者同实际工作者一起研讨,广泛征求理论界和社会各方面意见,反复修改,集思广益,形成了最后的书稿。
本书不同于普通文学着作,关门笔辍即可成书。
本书是经过专家长期深入基层,调研民生中获得真知的,可以说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本书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实事求是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和建议。
好雨知时节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一些客观存在的现实社会矛盾,广大人民群众渴望早日解决现实问题,国内外敌对势力或个别“愤青”总想把社会问题严重化,通过向人民群众制造谣言来误导群众,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挑战,任何国家都会出现临时性的社会问题,关键是如何面对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本书的出版可以说非常及时,对人民的诉求迅速做出了回应,及时的让人民群众理性看待问题,有事即使摆在桌面来,消除各种误传误解,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社会主义实践中去,共同攻克难艰,也即使解决人民的关切。
青山着意化为桥本书并不是长篇空话套话之理论,更不是说教的理论包装品,而是一座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本书言简意赅而不失内涵,图文并茂不显枯涩,有理有据分析问题,有方有法解决问题,真心贴近人民群众,真诚帮助人民群众。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篇一:七个怎么看的读后感[七个怎么看的读后感]近日,在党组学习中,我阅读了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七个怎么看的读后感。
这本书图文并茂,就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等七个民众当前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此书解答了一直以来我的一些疑惑,同时也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在各个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七个怎么看》对这些热点问题都一一做了解析,旗帜鲜明的表明了国家的态度和努力,使民众对于国情和国家的发展现状有了客观的认识和理性判断。
实际上,七个热点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这七个热点问题反映了什么的话,那就是公平正义。
温家宝总理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在今年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有光辉。
所以,在此,我不想就这七个问题分别展开讨论,仅就怎么看房价过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以点带面,分析我们国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房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不仅仅是四面墙,一个顶,遮风避雨那么简单。
房子,在中国人的眼里,往往是和家划等号的。
没有自己的房子,总会觉得家是不完整的。
所以,在中国,房子不仅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
房子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还和户口紧密相连,关系到今后的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房价的飞速上涨触动了这么多人神经的原因之一。
从2003年开始,中国政府就着手要调控房地产,具体用了哪些政策来调控房地产,在此不再赘述。
可诡异的是,房价却陷入了越调越涨,越涨越调的被人戏称为中央空调的怪圈中。
一部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的精品力作——读《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
为 深受 广 大干 部群 众 喜 爱 的理 论 品牌 , 不 少专 家学 者 对它 也 给 予 了高 度评 价 。 最 近 出版 的 七 个 “ 么 看 ” — — 怎
论 问题 。如 果党 的理论 能不 断 回答 干部 群众 关心 的现实 问题 ,党 的理论 就 会蓬
勃 发展 ,充满生 机和 活力 。
针 对 人 们 的
思 想 困 惑,
及 时加 以正 面
现 实社 会 中一 直 存 在 着 这 样 一 种 现象 ,就 是 理 论 常常 滞 后于 生 活 实践 。 为此 ,黑格 尔 曾用诗意 的语 言 比喻 ,作 为理论 思维 之结 晶的哲学 ,就 像密 涅瓦
题 ,紧 紧 围 绕 就 业 难 、 看 病 难 、 教 育 公 平 、房 价 过 高 、分 配 不 公 、 反 腐 倡
的猫 头鹰 一 样 总 是在 黄 昏 时候 才起 飞 。 列 宁为提 醒人 们注 重实践 ,不 要死抱理
论 ,强调 “ 论 由实践 赋予 活力 ,由实 理 践 来修 正 , 由实 践 来检 验 。 他 曾 经引 ”
性 就 会打折 扣 ,甚至完 全丧 失 ,变 成灰 直 到 今天仍然 存在 着错位 现象 ,有 的 问 题 在 实 践 中提 出来 了而 理论 难 以回 答 , 有 的问题在 实践接 下
来几个 怎么看 的 问题 ,都和 发展不 平衡 这个特 殊的 国情有 密切 关系 。正 如书 中 所说 :“ 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经 济在 总 改 体快速 发展 、 得举世 瞩 目成 就的 同时 , 取 发展不 平衡 问题也 逐渐突 出 。由此带来 的种种 现象 和 问题 , 一个 个谜团一样 , 像 让 人们 充满 了探究 的热情 。 ”编 者还 通 过大量 的事例 ,从理 论和实 践结合 的视 角 ,对 人 民群 众切 身利益息 息相 关的谜 团一一 作 了令 人信 服的解答 ,既 反映 了 最新理论 创新 成果 ,又有解 疑释惑 的现
读《七个怎么看》有感
读《七个“怎么看”》有感“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有一个吸引人们眼球的题目:“七个‘怎么看’”。
其实,它的内容更吸引人。
建议大家读一读这本图文并茂而且只有9万字的通俗理论读物。
我读了之后,深感它不仅对于我们认清复杂的社会现象有帮助,而且对于我们了解当前党和国家的大局,充满信心地向前走,更有帮助。
我曾经说过:“在这个社会里,谁都可以发牢骚,惟独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没有资格发牢骚。
因为牢骚是社会矛盾的外部表现形式,我们的责任是研究牢骚及其背后的社会矛盾。
如果我们也跟着发牢骚,不是失职,就是无能。
”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我们应该直面社会矛盾,而不是回避矛盾。
《七个“怎么看”》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把大家关心的问题摆到桌面上来。
七个“怎么看”,就是“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
中宣部理论局在“出版说明”中告诉我们,这是他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来的七个问题。
问题梳理出来后,他们就组织中央有关部门和理论界部分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作出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有说服力的回答。
对于中宣部的理论工作主管部门的这个做法,我非常赞赏。
因为它体现了我们党一直在倡导的“实事求是”原则。
既然讲到“实事求是”,我想大家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都强调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解释世界”,而且是“改变世界”。
也就是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
读了《七个“怎么看”》,我注意到,这本理论通俗读物有一个值得人们重视的优点。
这就是,讲“怎么看”,是为了“怎么办”。
或者更准确地说,它讲的是“怎么看”,实际上告诉人们的是“怎么办”。
比如,第一个问题,是讲“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的。
在经过实事求是的分析之后,就对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意见,专门讲了“如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读心得
读《理论热点问题面对面七个怎么看》心得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以下简称《七个怎么看》)一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书中概述了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不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
书中对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做出的回答,实际上是代表了党中央的声音,对广大党员来说,它绝不是可学、可不学的事情,而是必须学、必须学好在大事情。
在《七个怎么看》这本书里,一是客观地理清了当前的热点问题。
书中在讲述这些热点问题时实实在在,不遮不掩,是什么问题就讲什么问题。
用书中的语言来说,就是要理清一个“真实的中国”。
这是研究问题并能够解决好问题的科学出发点,也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进程中更加理性地对待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
二是《七个怎么看》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理清了这些热点问题的成因。
在提到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看病难”的问题时,书中使用了非常形象的语言:“治病,首先要找到病因,才好对症下药。
解决看病难问题,同样如此。
”要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这七大问题,首先也要理清楚它们是怎么样形成的。
我们注意到,在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时,是客观的就讲客观的,是主观的就讲主观的;是自然的原因就讲是自然的原因,是历史原因就讲是历史原因,是体制原因就讲是体制原因;是认识上的就讲是认识上的,是政策上的就讲是政策上的。
这是一种全面、历史、辩证地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
三是《七个怎么看》准确地传达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国家的政策,同时也提出了专家学者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书中对于“怎么办”所给出的回答这些问题的“依据”,就是我们党和国家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
把这些问题讲清、讲透,更加有利于使更多的人、更多群众了解我们党的主张、了解我们党和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所采取的措施,制定的方针政策。
读《七个怎么看》心得感悟3篇[修改版]
通读《七个怎么看》,我们会感到,字里行间饱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热忱,以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责任情怀。
本文是读《七个怎么看》的心得感悟,欢迎阅读。
读《七个怎么看》心得感悟一:《七个怎么看》的开篇是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看来,中国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层的关注。
文章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原因、对策等三个层次进行了深入剖析。
现状剖析以事实说话,以数据论证,通过东西部、城乡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比,得出“目前发展不平衡问题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很多方面和不同层次”这一结论。
作者把这一问题的原因归结为、、政策、体制等四个方面原因,分别加以论述,指出,中国发展不平衡问题涉及面广,原因很复杂,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结果。
文章指出,发展不平衡会给中国社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
引起民族、宗教、社会稳定等多方面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以解决。
作者分别从解决城乡不平衡和解决区域不平衡两个方面提出解决。
解决前者主要是以城市反哺农村,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加强“三农”为根本立足点,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为重要着力点,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战略着力点,以城乡改革联动为关键切入点。
一言以弊之,就是强化农村建设,以城带乡,共同发展。
对后者的解决办法是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檄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大对久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简言之,就是大力发展久发达地区,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
我是这样看待这篇文章的。
对中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现状把握准确,原因剖析深刻、全面,解决问题的与中央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相一致。
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提出更进一步的建设性。
我认为,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问题正如文章中指出的那样,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文章列举了一大堆举措,关键是从哪里下手这一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个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的步骤,如果把后做的事情与先做的事情并列,不可能把事情办好。
《七个怎么看》学习心得
《七个怎么看》学习心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近日认真学习了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一书,读后受益匪浅。
《七个怎么看》紧密联系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对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我国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现象等七个热点问题做出了深入浅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可读性极强,的确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我感觉该书主要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聚焦热点问题。
“七个怎么看”即“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件件都是当今社会的热点、焦点、难点。
面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理论工作者们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精心梳理。
“七个怎么看”,既抓住了当前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又抓住了人民群众当前关注关切的问题。
加之编者深入浅出、论文参考入情入理的分析,读后让人感到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二、分析说理通俗易懂。
这本书一改人们脑海中理论读物索然无味的印象,没有抽象的概念演绎,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从老百姓的视角出发,将严肃的理论话题用通俗易懂、富有哲理的语言娓娓道来,用百姓身边鲜活的事例和翔实的数据说话,同时穿插了大量的图片、图表、数据以及知识点、网友提问、观点声音等时兴流行的表现形式,通俗的语言、生动的阐释,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老百姓愿意读,喜欢看,乐于接受。
三、讲“怎么看”是为了提出“怎么办”。
探讨问题只是理论分析的开始,关键是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
这本书没有仅仅停留在讨论“怎么看”的阶段,而是针对每一个问题,都深入地从“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等几个方面解疑释惑,为解决这些问题指明了方向。
比如“怎么看分配不公”,书中首先列举了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几种分配不公现象,论述了分配不公产生的五点原因,在阐释了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之后,进一步深入分析,以三个“如何”,即如何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如何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七个怎么.理论热点面对面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一、背景解析《七个“怎么看”》这一书紧密联系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对当前国内民众普遍关心的我国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贵、教育不公、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现象等七个热点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了分析,文字生动、事例鲜明、通俗易通,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学生群体对当今一些人点社会问题产生清楚的认识。
2010年两会期间新华网开展了你“最关心的话题”网络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分配不公问题在18个选题中位居第一。
会议期间,分配不公问题也是代表委员们讨论的一大热点,成为议案提案涉及最多的问题之一。
从某种层面说,分配不公问题已成为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广大群体对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缓解目前过大的收入差距充满期待。
同时作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的收录和关注的问题,又加之引起了我的关注和兴趣,因此今天让我谈谈我自己对其的一点看法。
二、正文收入分配作为社会热点问题,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认为他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发展稳定大局。
然而,现阶段我国社会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书中主要提到以下几个方面: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
垄断行业收入畸高。
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
违反收入分配政策的现象大量存在。
由于分配领域的种种不公问题,导致我国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无论从城乡之间看还是从区域之间看都在不断扩大,从不同群体之间看,高收入群体财富增长较快。
当然,我们还应清楚的认识到收入差距并不完全是收入分配不公造成的,其中也有个人能力大小、贡献高低因素使然。
从书中我们可以了接到导致现阶段分配不公的原因有: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
体制改革不到位。
相关政策不完善。
区域发展不平衡。
分配制度改革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以上的种种原因可以看出:目前导致收入分配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与国家关于收入相关政策、制度的方面的问题。
乡镇干部《七个“怎么看”》心得体会
乡镇干部《七个“怎么看”》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工作对象是广大普通群众。
但面对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
拿到今年的《七个“怎么看”》,不觉眼前一亮、精神一振、豁然开朗,里面谈的不正是百姓关心、我们所期待解决的问题吗?它让我在自身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思想、开展工作中有了得力的帮手。
我们XX镇地处城乡结合部,面临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农民失地后如何更好地就业、如何妥善解决子女上学、如何享受医疗保险看得起病等,都是百姓盼望解决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能在《七个“怎么看”》中找到。
书中的七个问题,有很高的“热度”,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老百姓街头巷尾、茶余饭后议论最多的话题,都说到了群众心坎上。
这就使得群众拿到该书后,会情不自禁地打开阅读。
当然,一本优秀的通俗理论读物,仅仅是令人有兴趣阅读还不够,还必须把道理讲清楚,才能让读者信服。
这七个问题,都是在现实条件下难以在短时期内根本解决的。
怎样才能把道理说透说到家,确实比较棘手、比较头痛。
编者站在百姓的视角,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从不同的侧面、角度进行诠释,让人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而且,该书通篇都是“白话文”,没有晦涩的语言,没有模式化的说教。
看这本书犹如与邻家大哥谈心,亲切、自然,实现了零距离、心贴心的效果,和风细雨中激发广大群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无限激情。
事实胜于雄辩,数据最有说服力。
在基层开展工作,向老百姓宣讲党的政策和理论,需要更多的事例和具体数字。
比如书中杭州湾跨海大桥与怒江江面滑索的对比、城乡居民收入比、区域发展对比等,让人对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目了然。
同时又以清单式的形式列出了7个中央“一号文件”、11个区划文件、8个区域政策文件等,让人理解国家为此作出的巨大努力,增强了统筹发展的信心。
《七个“怎么看”》使理论与热点面对面,也让干群交流心贴心。
七个怎么看心得体会
一本贴近生活、透析现实的理论好教材——《七个‚怎么看‛》读后感通读完《七个‚怎么看‛》,给我最直接、最深刻的体会是,该书能够坦诚地面对问题,客观地分析问题,合理的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
书中精心撷取的七个社会热点问题都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就我们在座的各位而言,或多或少也都面临孩子教育、毕业分配、收入分配、看病住院、房价过高等现实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距离我们如此的近,这本书也就很容易吸引我的关注。
下面谈谈个人的读后感想。
我认为,《七个‚怎么看‛》,用朴实的语言传播党的理论、方针、路线,用科学的回答解开我们的思想困惑,为我们直观、深入、全面地打开了了解社会、阅读社会的窗口,也使我们从中学到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该书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读得懂、信得过、用得上,是我们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践能力的一位‚无声老师‛。
一、紧扣时代脉搏,切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
当前,社会处于调整、转型,矛盾交集多发时期,一些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不解决或者解决不好,必将影响人们的思想统一,影响人们对形势发展的判断,进而产生一系列其他不良影响。
尤其是对于我国当前的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及腐败现象等七个人们集中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些都是事关民生,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因而及时推出这本书,及时解决人们心中的疑惑,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认识方向,把握主流,做到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共同致力于改革发展稳定和谐大业。
二、说理自然透彻,容易引起干部群众思想共鸣。
选定了‚疑‛和‚惑‛,关键就在于怎么来‚解‛和‚释‛。
当前,干部群众思想独立性、选择性强,不喜欢被灌输、被说教,如果道理说不清楚、讲不透彻,就难以让大家真正信服和接受。
而《七个‚怎么看‛》一书,确确实实把道理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它对每个问题都实事求是地说清楚现状、由来和成因,中央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措施,目前解决的进程,今后努力的方向等。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心理线攻防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心理线攻防读后感近日,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9》热遍媒体,热销全国。
生活中很多热点问题《七个“怎么看”》均有讨论,这也是《七个“怎么看”》由理论受关注的重要部分。
在阅读日益个性化、浅层化的今天,一本以“理论”冠名的“小册子”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引人深思。
生活中很多热点问题常常让大家感到困惑,比如房价为什么这样高、看病为什么这样难等等。
那么对这些热点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本新书:《七个"怎么看"》,这本书是"理论热点面对面"品牌的最新作品。
人们关注的很多热点问题,都能从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的情况下,民众的精神需求在不断的提升和发展。
他们渴望政治生活更加民主、社会更加公平公正、希望一些关系民众自身生活发展的如看病、住房、就业等问题能得到更多的改善。
《七个怎么看?》一书是基于民众的这些期盼,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和现实发展阶段,而用理性的观点去解答这些问题产生的历史和现实根源,表明了国家的态度和努力。
使民众对于国情和国家的发展现状有了客观的认识和理性判断。
我国是一个占世界20%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仅有占世界7%的耕地。
真正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仅仅60年时间,而且其中还几经曲折。
只有改革开放的30年时间。
我们国家才真正实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
使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变成了经济发展水平世界第三的伟大发展及其。
但是发展的同时一些现实问题也是日益凸显。
这些问题涉及民众的基本生活,与民众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反映了富裕起来的民众对于国家发展、社会公正、政治民主的更高要求。
虽然,这是一个处于发展转型阶段的人口大国所必经特殊阶段必然出现的问题。
虽然国家也在竭尽所能去不断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但这些问题依旧在一定范围和一定层面上存在着。
读《七个怎么看》心得体会(适用于大学生)
读《七个“怎么看”》心得体会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思想敏锐、关注时事,富有激情、求新求异。
帮助他们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理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任务。
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一书,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和成功尝试。
针对性与可读性的有机结合。
该书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对就业、教育、就医、住房、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回答。
这些问题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大学生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疑释惑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能否形成正确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着他们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和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责任感。
该书抓住了这些问题,适应了青年学生的理论需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感。
同时,该书繁简得当,通俗易懂,现实案例的解剖生动,理论分析条理清晰,通俗而不失理论深度,简洁但又说理透彻,将针对性与可读性有机结合在一起,拉近了理论与大学生的距离。
思想的力量与方法论智慧的凸显。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该书所涉及的七个问题,回答清楚并不容易。
它之所以具有说服力,就在于它不是武断地做出结论,而是以“思想的力量”、透彻的理论分析做到“以理服人”,处处体现着分析问题的方法论智慧。
首先,它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问题。
全书既充分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展取得的成就,又不回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样就准确把握住了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其次,它坚持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
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该书从自然、历史等客观条件,从国内、国际背景等多个角度,客观公正地分析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成因,入情入理、令人信服。
再次,它注重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观后感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观后感观看了《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录像后颇有感想,受益匪浅,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对中国的现实问题持有正确的态度,2010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存在一系列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我国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以及腐败现象。
通过观看短片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些问题,以及懂得了如何理性的看待这些问题。
第一节课观看的短片给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是:就业难就业,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问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同时又处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就业更显得尤为重要。
在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解决就业问题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任务,在当前的劳动力市场上,有三个群体的就业问题值得特别关注:一是农民工就业问题;二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三是城镇下岗和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
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力资源充裕,就业困难的国家,竟然出现了“招工难”这样一个尴尬的画面,这个尴尬的现象从一个侧面凸显了我们国家就业面临的两个最突出的矛盾:一个是供求矛盾,一个是结构性矛盾。
我国出现就业难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当今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还有的原因在于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不够现实,定位太高或者一味追求好单位,致使大部分的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出现失业现象。
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有如下几点:1.大学生要改变就业观念,理性的看待就业问题,尝试创业;政府要鼓励支持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去,以创业解决就业;党和政府完善已有的政策、努力拓展毕业生的就业空间;用人单位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
企业要宣扬自己,吸纳大学生前来就业。
2.对于促进农民工就业,就得实施稳定企业就业;强化就业服务;加强技能培训;优化创业环境;加强权益保护等措施。
并给农民工更多的关怀、支持和鼓励,切实帮助他们解决求职就业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3.对于城镇下岗和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政府应加以引导,其次,应该提高自身的技术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
精品参考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徐州文广新局安播中心司伟《“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该书紧密联系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等七个问题,作出了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
这本书受到热烈的欢迎,因为它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其真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它将现实社会问题以大众化的角度进行论述,追踪热点问题,以群众的角度加以解释贴近老百姓所关心的问题,体现了大众公开化,可以说该书是一部反映民声、贴近民意、打动民心的好书。
它没有用抽象的概念演绎和繁琐的逻辑论证,而是把严肃的理论话题用通俗清新、富有哲理的语言娓娓道来,用群众身力鲜活的事例和翔实的数据去说话。
看问题用的是“百姓视角”,讲道理用的是“百姓语言”,举例子用的是“百姓故事”,落脚点也是“百姓需求”。
这本书坚持平和、平实的文风,说话平易近人,以理服人,说话有根有据,文风朴实。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取得了巨大改善。
从《七个怎么看》上看,在关乎广大人民生计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关乎普通百姓的各项基本权利上,仍然存在诸多需要深入解决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依然存在,如高房价问题。
各地房价节节攀升,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同样一套80平米的房子就涨了近十几万。
十几万对普通的人来说,至少也要花4、5年的时间才能积攒,可依照这样的趋势,5年后这套房子都不知道涨成什么样了,所以只能是越来越买不起。
正如书中所说,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阶段、文化、地理环境等状况的差异,衡量房价高低还没有一致认可和普遍适用的标准。
不少专家学者在研究房价问题时,大都参考两个指标,一是房价-收入比,而是房价-租金比。
房价-收入比,反映的是居民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和负担程度,一般认为比值应在3-6之间,而2009年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都超过10。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
关注民生密切联系群众————《七个怎么看》读后感前段时间,单位组织读红书活动,读到了盼望已久的热销书《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由于该书是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所以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对一直以来困惑的问题,我从这里也找到了解答。
本书讲了七个人们关注的问题的看法: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看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看腐败现象等,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分析这本书。
一是问题选得准。
这本书选择了七个“怎么看”来展开,既抓住了当前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又抓住了人民群众当前关注关切的问题。
据编者在出版说明中所说,这七个“怎么看”,是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而成的。
也就是说,这些问题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想出来的,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从人民群众每日每时的现实生活中,调研梳理出来的。
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难题,许多问题都和发展不平衡有密切关系。
一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怎样实事求是地分析其现状和原因,又怎样切实解决其中突出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两大难题,无论干部还是群众都要求给予有说服力的解答。
其余六个问题,如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现象等,也都是如此。
没有面向实践、面向群众的理念,没有这番调研梳理的功夫,便不可能像这本书那样,做到理论关切、实践关切与百姓关切的统一。
二是距离拉得近。
说理从哪里展开,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选择。
理论书往往是从概念展开,历史书常会从史实展开。
这本面向大众的通俗理论读物,继续走着特色鲜明的路径,从身边直观的社会现象展开,从时下典型的现实对比展开,从每天遇到的常人小事展开。
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理论与百姓的距离,使理论张开了可亲可近可学的笑口,忧百姓所心忧,想百姓所能想,答百姓所要答。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1000字3篇
《七个怎么看》读后感1000字《七个怎么看》读后感1000字3篇《七个怎么看》读后感1000字近日,读了《七个怎么看》,该书围绕当前7大社会热点问题,以民生问题作为切入点,客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阐明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深入浅出的论述,鞭辟入里的阐释,使我对社会的科学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可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理论性通俗化的好书,体会有三:一是该书勇于正视问题。
现实生活的缤纷多彩和纷繁复杂,需要有放长看远的眼光,更需要有不断审视自我的勇气。
该书这种严谨、认真、正视问题的态度,是我们当前普遍需要努力做到的。
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当前社会的诸多问题,也可以感受到观察问题的方法。
书中有这样一个有关区域差距的例子:重庆市区高楼林立,夜幕下辉煌的灯火和川流不息的人群,折射出这里的繁荣与活力。
而在不到200公里的武隆县的一个贫困村,对这里的大多数村民来说,每月几元的电费已成为他们不小的支出。
不仅如此,文中不回避社会矛盾,还翔实地举出类似的区域差距,直指地区发展已经严重失衡的社会现象。
用简单的数字和鲜明的对比,把问题说在点子上。
像这样的例子,在该书中俯拾皆是。
可见,该书编者深入城乡基层调研之扎实,对基层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分析之深刻。
通过这样集中概括的文字,实事求是反映群众心声和建议,做到了理论关切、实践关切和情感关切的统一,所以能够取得广大读者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二是该书善于思考问题。
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一些客观存在的现实社会矛盾,其实,任何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临时性的社会问题,关键是如何面对、分析和解决问题。
该书及时引导群众理性地看待问题,消除各种误传误解。
更为重要的是,该书对于民生问题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包括对社会公正、人的尊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关怀、对普通群众主体地位的尊重。
如,在分析就业难的问题时,对就业关乎一个人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基本途径进行了探讨。
七个怎么看 读书报告
《七个“怎么看”》——一本政治理论与民生实际相结合的好书《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对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我国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现象等7个热点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了深入浅出、有说服力的回答。
通过认真研读,我对书中涉及到这7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理论认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可以说,这是一本政治理论与民生实际相结合的好书。
第一,形式通俗,编排新颖。
通常情况下,理论读物多是纯理论性的大道理说教,在阅读日益个性化、浅表化的今天,一本以理论冠名的“小册子”撇开高谈阔论的说教,没有抽象的概念演绎和繁琐的逻辑论证,而是用朴实平和的文风,把严肃的理论话题用通俗清新、富有哲理的语言娓娓道来,站在普通读者的角度,用群众身边鲜活的事例和翔实的数据去说话,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形式来解答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然后再从“为什么”、“怎么样”、“如何解决”等几个方面来解疑释惑,同时还穿插了大量图片、图表、数据以及知识点、网友提问、观点声音等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通俗而不肤浅,浅显而不浅薄,令人耳目一新,读起来不仅不会索然无味,反而引人入胜。
第二,内容精辟,阐释清楚。
书中所列7件事,就像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件件都是挂心事,件件都是想回避也回避不了的烦心事。
这7个“怎么看”,决不是凭空杜撰或者“剜到篮里都是菜”,而是理论工作者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精心梳理,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通俗的语言、生动的阐释,把人们普遍关切的问题分析得入情入理,让普通读者能够读得懂、信得过、用得上。
它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和现实发展阶段,以专家的视野,百姓的角度、理性的观点去解答书中7个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根源,表明了国家的态度和努力,使我们明白了国家发展和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看到了党和政府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一部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的
精品力作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一部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的精品力作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一部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的精品力作:2010-12-2 11:01:57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一部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的精品力作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从20XX 年至今已连续出版了8部,在通俗理论读物方面独树一帜,业已成为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喜爱的理论品牌,不少专家学者对它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最近出版的七个“怎么看” ——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针对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和现实热点难点问题,紧紧围绕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反腐倡廉等关于民生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解答,依旧体现了它独有的贴近群众生活、紧扣时代脉搏、针对现实问题、通俗形象生动的风格,同时又保持了理论的深度和洞察力,朴实而不玄虚,浅显而不肤浅,成为集理论性、现实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
一理论联系实际是通俗理论读物的基本特征。
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就必须走出书斋,来自生活,解读生活;来自实践,服务实践。
架起理论与群众的桥梁,是通俗理论读物的重要使命。
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一旦有了对科学的需求,就能LC-t‘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的进步。
同理,广大干部群众一实针对性,它像一块磁铁,紧紧抓住了人民群众的心灵。
如开篇第一看,讲的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际上是全书的总起,这是一个长期来困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难点问题,接下来几个怎么看的问题,都和发展不平衡这个特殊的国情有密切关系。
正如书中所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总体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发展不平衡问题也逐渐突出。
由此带来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像一个个谜团一样,让人们充满了探究的热情。
”编者还通过大量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视角,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谜团一一作了令人信服的解答,既反映了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又有
解疑释惑的现实针对性,既有宏观的总体把握,思路清晰,又紧扣时代脉络,抓住当前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惑,充分体现了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既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又强调以理论指导实践,对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正面解读,解决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从而合广大干部群众从理论的学习思考中得到启迪和帮助。
二、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是通俗理论读物的根本要求。
再好的理论,如果不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表现手法,就难免“和曲高和寡”,不可能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引起人民群众的共鸣。
理论读物要通俗化,为人们群众所乐于接受,必须在表现形式上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兴趣。
从理论宣传教育形式看,如果故作高深、刻意晦涩,把简单明白的道理复杂化,那是故弄玄虚。
如果回避矛盾,绕开难题,以大话套话壮胆,以空话废话敷衍,那是愚弄群众。
如果不看对象,不分层次,当深不深,当浅不浅,使人云里雾里,难以接受,那是不负责任。
如果照抄照搬,堆砌文件语录,全是人家讲过的东西,那就没有生机和活力。
这样的理论读物和宣传形式,看似有根有据、完全正确,实难取得宣传教育的预期效果,读者总有司空见惯的感觉,难免“望而生畏”,渐生倦意,久而久之必然败坏理论的声誉,难免使理论之树变成灰色。
目前在一些理论著述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照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用时髦的“新概念”,来诠释马克思主义理论。
他们写文章,搞宣传总喜欢摆弄几个新词儿,把时髦当作标签到处乱贴,本来可以用很明白简单的文字说清楚的话,偏偏要用艰涩之词,本来并不难懂的意思,却偏偏拐个大弯,结果使人难以理解。
毛泽东同志历来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身体力行,为我们作出了表率。
一是从内容上看,它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是中国革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总结;二是从形式上看,它必须有一个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
诚然,内容无疑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但形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和内容相适应的表现形式,人民群众就看不懂,因而不能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通过群众的自觉实践把理论变为现实。
我们的理论宣传工作主要是同广大群众交流思想,它需要我们与群众交流,化为百姓实践的语言。
多说群众熟悉的话、能懂的话,这不光
是一个文风的问题,也是理论宣传工作做到“三贴近” 的基本要求。
“三贴近” 的前提就是要面对普通群众说话,力求清楚明白,通俗易懂,鲜活有趣。
这除了要有笔下的张力和文字的功夫外,关键在于作者要有面向群众、为群众服务的强烈意识和愿望。
七个“怎么看” 一书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心里装着群众,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大众化看作自身的历史使命,不仅用群众性、平民化的语言表达理论的内容,还用许多生动的事例和比喻来活跃读者的思维,让人们更易于触摸到理论的精神实质。
该书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善于从群众的语言中汲取营养,言简意赅,读起来朗朗上口。
比如反映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就时,用农村群众的话来说:“中央给咱办实惠,农民种地不交税,娃娃上学不交费,真是和谐好社会”。
又如讲到分配制度改革时,用人民群众的俗语加以说明:“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
寥寥数语道出了公平的重要性。
再比如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