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培训课件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2011年版的“理论热点面对面”——《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一书面世了。
该书由中央有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对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物价、分配、住房保障、就业、医疗、教育、发展不平衡、遏制腐败八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观点归纳准确清晰,分析阐释有理有据,是一本形势和政策学习的好书。
书中第八部分“由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说起——怎么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细细读来,书中对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进行了科学的判断,对党和国家在反腐败斗争中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成绩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思路和举措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有力地驳斥了“反腐败越反越腐”的悲观论调,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了对党和国家反腐败的信心。
反腐败要清醒判断形势,始终警钟常鸣。
中央明确提出“三个并存”:一是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二是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三是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
这一论断十分准确,是对反腐成绩的客观总结,对腐败问题的清醒认识。
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奋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坚定不移地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反腐败要跟进中心工作,回应民众关切。
只有围绕全党中心工作和国家大局开展反腐倡廉,才能避免为反腐而反腐,真正为经济健康发展、社会民生改善保驾护航。
一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以致徇私枉法、贪污受贿等腐败问题,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对这些突出问题,必须切实拿出硬性措施,坚决治理纠正。
2010年,全国纪检监察部门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小金库”、公款出国(境)旅游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着力查处一些易发多发领域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反腐败,这就要求我们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就是要顺应群众期待、回应社会关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2012公务员考试:理论热点面对面之“从怎么看到怎么办”04-怎么解决就业难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④优先战略保民生——怎么解决就业难就业是民生之本。
对于拥有13亿多人口的我国来说,就业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然而,2011年春节前后,招工难现象却再度发生。
在不少地方,曾经熙熙攘攘的劳务市场,如今却显得有些冷清;曾经是农民工“一岗难求”,如今却是招聘企业“一工难求”。
面对缺工困境,不仅东南沿海很多企业奔赴中西部地区上门“请工”,当地企业也纷纷开出优惠条件家门口“留工”。
一时间,招工难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冷热两重天:就业难与招工难2011年春节前后,劳动力市场上再度出现就业难与招工难两难并存局面。
一面是年复一年的就业难,一面是再度出现的招工难,看似相互矛盾,却又“两难”并存。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不禁疑惑:当前的就业形势到底应该怎么看?◇解析“两难”局面:招工难难掩就业难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现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有人认为,招工难表明农民工就业难问题已经“逆转”;也有人表示,招工难只是特定时期的暂时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要认清当前的“两难”局面,必须透过表象,深入分析,把准就业形势的“脉”。
先看招工难。
据对16个用工大省的调查,招工难,主要难在用工需求较大的东部沿海地区,难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难在薪酬待遇较低的企业和岗位,尤其在春节前后的特定时间段表现得更加明显。
可见,招工难具有区域性、行业性、季节性等特点, 而不是全局性、普遍性的难。
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加快发展,其农民工薪酬与东部地区农民工薪酬的差距逐渐缩小。
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的调研显示,东部地区打工者月收入为1455元,中部为1389元,西部为1382元。
东部比西部仅高5%,而5年前为15%。
权威声音就业主要矛盾仍然是供大于求尹蔚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主要矛盾仍然是供大于求。
最近几年中国一些地区出现的招工难,主要发生在制造业、服务业的一线,这主要是结构性矛盾造成的。
理论热点面对面
01、天翻地覆慨而慷——如何从新中国辉煌的60年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岁月铭刻着奋斗的艰辛,历史映射着真理的光芒。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
如何看待新中国6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60年弹指一挥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
我们的祖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意气风发、精神振奋,我们的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傲立东方。
尽管在前进的过程中,也曾有过这样那样的失误、挫折和教训,但总体上说,60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巨大成就,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迈出了坚实步伐,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过60年的发展,我们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局面,归结起来就是确立和不断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60年的辉煌成就,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首先,应全面地看。
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好不好、有没有优势,应该看全局、看整体、看本质,而不能只看到局部、只盯着一些枝节,防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具有优势,关键要看它是不是总体上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是不是有利于维护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不是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已经给出了最有说服力的答案。
其次,应具体地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具体制度、体制、机制组成的,大到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政策法律,小到一个领域、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规章。
其制度优势也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通过各个具体方面的制度、体制、机制的优越性表现出来的,它实实在在地体现于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2012公务员考试:理论热点面对面之“从怎么看到怎么办”04-怎么解决就业难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④优先战略保民生——怎么解决就业难就业是民生之本。
对于拥有13亿多人口的我国来说,就业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然而,2011年春节前后,招工难现象却再度发生。
在不少地方,曾经熙熙攘攘的劳务市场,如今却显得有些冷清;曾经是农民工“一岗难求”,如今却是招聘企业“一工难求”。
面对缺工困境,不仅东南沿海很多企业奔赴中西部地区上门“请工”,当地企业也纷纷开出优惠条件家门口“留工”。
一时间,招工难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冷热两重天:就业难与招工难2011年春节前后,劳动力市场上再度出现就业难与招工难两难并存局面。
一面是年复一年的就业难,一面是再度出现的招工难,看似相互矛盾,却又“两难”并存。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不禁疑惑:当前的就业形势到底应该怎么看?◇解析“两难”局面:招工难难掩就业难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现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有人认为,招工难表明农民工就业难问题已经“逆转”;也有人表示,招工难只是特定时期的暂时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要认清当前的“两难”局面,必须透过表象,深入分析,把准就业形势的“脉”。
先看招工难。
据对16个用工大省的调查,招工难,主要难在用工需求较大的东部沿海地区,难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难在薪酬待遇较低的企业和岗位,尤其在春节前后的特定时间段表现得更加明显。
可见,招工难具有区域性、行业性、季节性等特点, 而不是全局性、普遍性的难。
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加快发展,其农民工薪酬与东部地区农民工薪酬的差距逐渐缩小。
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的调研显示,东部地区打工者月收入为1455元,中部为1389元,西部为1382元。
东部比西部仅高5%,而5年前为15%。
权威声音就业主要矛盾仍然是供大于求尹蔚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主要矛盾仍然是供大于求。
最近几年中国一些地区出现的招工难,主要发生在制造业、服务业的一线,这主要是结构性矛盾造成的。
《如何发现与解决问题》课件模板
发现生产问题的金科玉律——追根究底
具有责任感
具有责任感的人往往不给自己寻找做错事的借口,因此,有责任感的人往往成 功率也高,因而收入也好。管理者有责任感能为下属树立榜样,起到表率的作用。
对工作认真
管理者如果具备了责任感,对工作自然就会认真了,不仅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也会注重涉猎相关非专业的知识。
加强专业能力
缺乏“问题意识”的常见现象有以下几点 重复问题一再发生; 品质不良率偏高且无任何改善; 极少改善提案; 工作极为被动; 各种浪费多; 异常情况常被掩盖; 工作表面化,不深入; 扯皮现象多,遇事找借口。
“问题”的意义
世界惟一不变的东西是“变”,人的价值是在 世界不断发生变化中体现价值,因为人脑必须与问题 “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体现智慧,只要人以生命的状 态存在,就应该不断思考和解决问题。问题不仅是成 功的向导,还是成功的催化剂,是衡量成功质量的重 要指标,解决问题是主管的重要使命,主管要及时把 旧的问题解决掉,这样才有精力去面对新的问题。
明确发现操作层问题的目的
要知道员工对待问题的态度 ① 努力且乐于思考,并越来越善于思考,因此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也勇于 承担责任; ② 不乐于思考,因不乐于思考而越来越不善于思考,因此也就善于躲避责任。 企业要为员工能够实现创造性劳动奠定方法基础 ① 保证员工能够及时获得利益,包括精神上的肯定,实质性的帮助,收入上 的改善。 ② 使员工能够获得成长的机会,包括有利于其奠定更优秀的职业背景,获得 更多的挑战机会。 ③ 使员工在工作中随时得到方法上的指导,包括持续的培训机会,明确的工 作责任关系,使其能够及时找到帮助者。此外员工可以通过公司的提案改善 制度对公司的管理进行建议。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
佚名
【期刊名称】《当代贵州》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本书属于通俗理论读物,紧密联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有关问题作了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既分析了“怎么看”又阐明了“怎么办”.
【总页数】1页(P61-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4
【相关文献】
1.推进理论大众化的精品之作——《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读后感 [J], 毛肖军
2.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理论——读《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 [J], 姜小平
3.《理论热点面对面》为大众解读热点 [J], 辛宣
4.改革热点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14 [J],
5.法治热点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15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2理论热点面对面-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官方下载版)(全)
目录1 “涨”字牵动百姓心——怎么保持物价稳定2 劳有所得千有所值——怎么解决分配不公3 重拳抑房价保障助安居——怎么解决住房问题4 优先战略保民生——怎么解决就业难5 铺就13亿人的健康之路——怎么解决看病难6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怎么实现教育公平7 走好统筹路下好一盘棋——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8 由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说起——怎么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第一章“涨”字牵动百姓心——怎么保持物价稳定2022年伊始,历时1个月的“汉语盘点2022”活动揭晓,“涨”字排名第一,获选年度国内字。
人们选“涨”,主要表达了对物价上涨的强烈感受:菜价涨、米价涨、油价涨……2022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同比涨幅一路攀升,连续突破3%、4%、5%、6%,2022年6月达到了6.4%。
物价既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又直接影响百姓的衣食住行,是民众感受的“温度计”。
虽然说物价波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但是物价过高、涨速过快,就会造成百姓生活压力过大、心里不安,甚至会引发恐慌。
可以说,物价稳,人心才稳、社会才稳;物价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影响全局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
“汉语盘点2022” ——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2022年的中国和世界。
2022年1月5日,经过网民推荐、专家评选、网民投票等,评出国内字、词和国际字、词,分别为“涨”、“给力”和“乱”、“军演”。
◇组合拳:成效初显压力仍大2022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物价一路走低。
随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揽子计划的实施,我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加上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内外重要大宗商品价格止跌回升并大幅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转正,12月升至1.9%,通胀预期有所显现。
进入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涨,5月上涨3.1%,10月为4.4%,11月达到5.1%;2022年物价继续在高位运行。
为什么物价上涨这么快?深度解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英文缩写为CPI,反映一定时期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
理论热点面对面之“从怎么看到怎么办”02怎么解决分配不公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②怎么解决分配不公:劳有所得干有所值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接力赛”在各地展开:北京调高至1160元,上海1280元,广东1300元……“全国最高”标准屡屡易主。
上半年,已有18个省区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体现“劳有所得”原则、增加普通劳动者收入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分配公平的重要内容。
收入分配是直接关系老百姓“钱袋子”的大事。
“钱袋子”越鼓,人们生活越有保障;财富分得越公,人们越能心平气顺。
对于当前存在的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不同地区、行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等分配不公现象,人们反映强烈。
在做大财富“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调控持续加力分配不公仍凸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这有效地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
但近年来,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不公问题凸显出来。
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调整分配关系。
如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年均增长10%;连续8年出台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三农”问题,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各地平均3.2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每次平均增幅12.9%;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力度,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基本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等等。
这些措施开始取得积极成效,“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涨幅自1998年以来首次超过城市居民。
理论热点面对面
《理论热点面对面》是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组织理论界专家学者撰写的第四本通俗理论读物。
本书对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回答,观点准确、说理透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本书用最新素材阐述理论问题.用身边事例说明深刻道理,图文并茂、文字生动、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是广大干部群众、青年学生理论学习的重要辅助材料。
目录起源编辑推荐目录相关论点简介相关音像内容简介主要内容基本信息目录展开起源编辑推荐目录相关论点简介相关音像内容简介主要内容基本信息目录展开编辑本段起源2003年起即由中宣传部理论局每年编写一本的通俗读物《理论热点面对面》,今年把主题定为《七个“怎么看”》,对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七个民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了回应。
作者: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ISBN:10位[7801165659] 13位[9787801165657]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7定价:¥26.00 元编辑本段编辑推荐这是一本精心选题、精心撰写的高水平理论读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宣传的又一力作,是一本非常成功的社会科学普及读物,更是落实‘三贴近’的重大成果。
围绕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论述了20个专题。
每个专题都针对人们的认识误区、思想疙瘩、实践难题来阐发事理,不回避问题,不避重就轻,不转弯抹角,着眼于解答群众在思想认识上的困惑。
采用了鲜活流畅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进行了不落俗套、不拘一格的论证说理,寓情于理,以小见大,易读易懂。
直面现实、直面群众、直面困惑,是一部大众化的理论著作。
编辑本段目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001——如何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新起点上的新目标/011——如何理解“十一五”规划解决“三农”问题的神来之笔/023——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竭泽而渔之路不能走/033——如何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让“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043——如何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055——如何理解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歌舞“东方”新气象/065——如何看待文化体制改革各尽其能各得其所/075——如何深入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知荣明耻树新风/087——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097——如何认识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个人所得税标准的提高说起/107——如何维护和现实社会公平由“开门立法”谈起/117——如何理解加快法治社会建设奔小康盼健康/127——如何认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139——如何看待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从“届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151——如何看待房价趋高的问题“民工潮”与“民工荒”的背后/161——如何正确看待农民工问题网络潮头把好舵/173——如何进一步推动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良医治未病”的启示/183——如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中国威胁”还是“中国机遇”/193——如何理解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葆蓬勃的活力/199——如何理解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编辑本段相关论点简介名称: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 作者: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单位:册类别:理论学习出版单位:学习、人民出版社其它介绍:2010年6月定价:14元本书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对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和腐败现象等7个热点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出了深入浅出、有说服力的回答,观点准确、说理透彻、文字生动、事例鲜活、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是组织广大干部群众、青年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助材料。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学习《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一书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一书深入浅出的回答了怎么保持物价稳定、怎么解决分配不公、怎么解决住房问题、怎么解决就业难、怎么解决看病难、怎么实现教育公平、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怎么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等8个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了“怎么看”,解答了“怎么办”,直面现实,鲜活生动的向广大干部群众解析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家重大决策和重大活动的意义,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该书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既解“扣子”,又指“路子”;既深入阐释“究竟怎么看”,更着重强调“到底怎么办”;既全面解读党和政府解决这些问题的方针政策,更充分阐明对群众的相关利益安排。
树立信心,指明前进方向,可以说,该书对八个热点问题“怎么办”的深入阐释,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通过学习该书精神,使理论真正走进大众,把人们关心的问题讲清楚,讲透彻,提高了广大员工辨别是非的能力,彰显了群众立场,充分发挥了理论读物澄清模糊认识、解开思想疙瘩的作用,让理论贴近了群众,使政策走进了百姓,实现了理论与群众的“面对面”、“手拉手”,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更好地凝聚共识,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一书通过入情入理地分析热点难点问题产生的原因、深入浅出地阐释和解读政策措施,增强人们对改革发展的信心,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
中心组成员要在员工工作、生活中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各基层党支部要认真组织学习该书内容,了解中央政策,对员工关心的理论热点问题多做宣传解释,多加引导,形成共识,进一步推进公司企业健康稳步发展,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而奋斗上来。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 授课版
分好“蛋糕”促和谐——怎么看分配不公公1.当前我国存在哪里分配不公现象2.现阶段分配不公问题原因3.为什么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5.如何有效调节过高收入6.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4.如何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公1.当前我国存在哪里分配不公现象2.现阶段分配不公问题原因3.为什么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5.如何有效调节过高收入6.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4.如何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公平,一般地讲,反映的是人们追求利益分配合理性的价值理念。
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现分配公平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
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1992200768.3%57.5%1.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2.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3.垄断行业收入畸高;4.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5.违反分配政策的现象大量存在。
❖由于分配领域种种不公问题,导致我国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从城乡之间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78年的2.36∶1,扩大到2009年的3.33∶1。
城乡居民收入比197820092.36:13.33:1知识点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它是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A/A+B)。
❖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兹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兹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就越大。
知识点三次分配机制❖社会分配机制主要有三个层次: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
❖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拿出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系统进行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
时政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课件
怎么保持物价稳定 怎么解决分配不公 怎么解决住房问题 怎么解决就业问题
现状
生 活 中 涨 声 一 片
物价上涨对大学生的影响
学生月生活费用 (元)
物价上涨前学生 比 例
物价上涨后学生 比 例
表1 学生平均月生活费用物价上涨前后的变化
• 物价稳定的有利条件 • 2011年粮食丰收 • 经济增长适当放缓 • 大宗商品价格回落 • 稳健的货币政策 • 翘尾因素缩小
应对物价上涨的措施及建议
(三)国家宏观调控
收
疏
堵
减少货币供应量
转稳健
严控境外“热钱”流入 引导资金流向 管好货币稳物价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人民论坛》杂志2007年曾 就职工对当前工资的满意度进行 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不满意 的达96.5%。目前我国的垄断行 业,如电力、电信、石油、金融、 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 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 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 总额估算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 总额的55%。
应对物价上涨的措施及建议
(二)对高校应对物价上涨冲击的一些建议
重视 教育 保障
•加强对校内商业行为的监管 •合理控制食堂饭菜价格的涨幅
•让学生认识到物价的上涨 •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消费理念
•增加勤工助学岗位 •贫困学生减免学费、奖学金
规范限制 高管薪酬
01
04
严格控制 垄断收入
03
坚决取缔 非法收入
02
大力规范 “灰色收入”
对非法收入要坚决取缔和 打击。应堵住国企改制、 土地出让、矿产开发等领 域的漏洞,深入治理商业 贿赂。严厉打击走私贩私、 偷税漏税、内幕交易、操 纵股市、制假售假、骗贷 骗汇等经济犯罪活动,切 断违法违规收入渠道。
理论热点面对面
[连载⑦]《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走好统筹路下好一盘棋喀什,中国西部边陲的一个城市,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
长期以来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2010年5月,中央批准在喀什设立经济开发区,实行特殊经济政策。
如今,这座千年古城打破了沉寂,吸引着众多投资者蜂拥而至,带来无限商机和活力,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喀什的发展变化,可以说是近年来我国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一个缩影。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有所缓解。
但发展不平衡问题还很突出,广大群众仍然十分关注。
努力破解这一难题,走好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这盘棋,是让全国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民都过上富裕幸福生活的迫切需要。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弥平发展“鸿沟”非一日之功2011年开春,我们看到这样一组令人鼓舞的数据。
过去的一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9%,增速超过城镇居民;黑龙江、内蒙古和陕西三省区经济总量超万亿元,在全国“万亿俱乐部”中,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拥有全部17席中的9席。
这些变化,反映了近年来我国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的成效。
新世纪以来,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随着一个个重大战略的付诸实施,区域发展千帆竞发、你追我赶的态势正在形成。
中央连续8年下发涉农“一号文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迈出新步伐。
政策传真新世纪以来8个涉农“中央一号文件”◎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让人担忧。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
《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 2010》1、携手同行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平衡问题为何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何在?◎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2、“招工难”引发的思考——怎么看就业难1◎“招工难”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如何促进农民工就业?◎如何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怎样帮扶困难人员就业?3、小处方的大影响——怎么看看病难◎看病难难在哪里?◎看病难的原因何在?◎怎样让群众看病更便捷?◎怎样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深化医改将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实惠?4、同在蓝天下——怎么看教育公平◎为什么教育公平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影响教育公平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如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5、从“蜗居”走向“安居”——怎么看房价过高◎目前中国的房价到底有多高?◎房价过高症结何在?◎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房价过高问题?◎如何切实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怎样保障广大群众“住有所居”?6、分好“蛋糕”促和谐——怎么看分配不公◎当前我国存在哪些分配不公现象? ◎现阶段分配不公问题原因何在?◎为什么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如何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 ◎如何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7、风正好扬帆——怎么看腐败现象◎为何说反腐败不是“雷声大雨点小”?◎为何说“腐败越反越多”是个认识误区?◎如何织就一张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天网”?◎如何推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如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 ①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携手同行共建共享2010年07月02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浙江省杭州湾跨海大桥,长达36公里,总投资约118亿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优先战略保民生——怎么解决就业难就业是民生之本。
对于拥有13亿多人口的我国来说,就业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然而,2011年春节前后,招工难现象却再度发生。
在不少地方,曾经熙熙攘攘的劳务市场,如今却显得有些冷清;曾经是农民工“一岗难求”,如今却是招聘企业“一工难求”。
面对缺工困境,不仅东南沿海很多企业奔赴中西部地区上门“请工”,当地企业也纷纷开出优惠条件,家门口“留工”。
一时间,招工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冷热两重天:就业难与招工难2011年春节前后,劳动力市场上再度出现就业难与招工难两难并存局面。
一面是年复一年的就业难,一面是再度出现的招工难,看似相互矛盾,却又“两难”并存。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不禁疑惑:当前的就业形势到底应该怎么看?◇解析“两难”局面:招工难难掩就业难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现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有人认为,招工难表明农民工就业难问题已经“逆转”;也有人表示,招工难只是特定时期的暂时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要认清当前的“两难”局面,必须透过表象,深入分析,把准就业形势的“脉”。
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加快发展,其农民工薪酬与东部地区农民工薪酬的差距逐渐缩小。
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的调研显示,东部地区打工者月收入为1455元,中部为1389元,西部为1382元。
东部比西部仅高5%,而5年前为15%。
先看招工难。
据对16个用工大省的调查,招工难,主要难在用工需求较大的东部沿海地区,难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难在薪酬待遇较低的企业和岗位,尤其在春节前后的特定时间段表现得更加明显。
可见,招工难具有区域性、行业性、季节性等特点,而不是全局性、普遍性的难。
[权威声音]就业主要矛盾仍然是供大于求尹蔚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主要矛盾仍然是供大于求。
最近几年中国一些地区出现的招工难,主要发生在制造业、服务业的一线,这主要是结构性矛盾造成的。
“人口红利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结束。
出现这一现象,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比如,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用工需求普遍增加;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了一批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完善和落实,不少劳动力返乡务农;部分企业薪酬待遇低、工作环境差、权益没保障,拴不住心,留不住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预期提高,对工作比较“挑剔”;一些农民工自身条件、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符;等等。
实际上,招工难反映的是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之间在某些方面的“不匹配”,而不是劳动力总体上的短缺,更不意味着就业形势已根本好转。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岗位缺口大。
据预测,“十二五”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历史最高峰,为9.97亿。
城镇平均每年需就业劳动力约为2500万人,岗位缺口每年将在1300万人以上。
此外,还有1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需转移就业约800万—900万人,可以说就业压力是长期存在的。
供需有错位。
我国劳动力市场不仅总量供大于求,而且存在供需不对接的矛盾。
一边是有人没事干,一边是有事没人干;一边是有事不会做,一边是有事不愿做。
比如,不少大学毕业生宁愿蜗居大城市当“蚁族”,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也不愿到有“用武之地”的广大中小城市和基层施展才华。
[深度解读]就业优先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
“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服务不完善。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还不发达,中介组织不规范,信息渠道不通畅,一方面很多岗位“虚席以待”,另一方面很多劳动者“求职无门”。
就业指导和培训不到位,使劳动者求职能力和职业技能难以提升,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政策不健全。
由于户籍、社保等方面的政策壁垒还没完全打破,导致就业机会不平等。
各种不合理的“土政策”、潜在的就业歧视、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等,抬高了就业门槛,限制了劳动者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流动,造成部分劳动者难以就业。
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党和政府始终把扩大就业摆在突出位置。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
必须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大的力气,想方设法解决好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从2006年开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7部委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2—3年的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服务。
5年来,全国已选派14.3万名高校毕业生从事“三支一扶”服务。
◇就业政策“领航”: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对于劳动者来说,能否找到工作,首先取决于岗位是否充足,岗位越多,就业的机会越多。
要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政策是关键。
只有制定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才能为促进充分就业提供保障。
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初步建立以《就业促进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了一整套稳定扩大就业、鼓励创业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促进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期间城镇新增5700万就业人口,接近法国人口总数,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十二五”期间,我国需就业劳动力比“十一五”期间每年多出100万。
必须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地位,推出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不断推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在支持企业发展中创造更多岗位。
企业是经济活动和吸纳就业的主体。
要继续积极支持和鼓励现有企业稳定在岗劳动力,建立失业预警等机制。
同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设立新的岗位,并根据吸纳劳动力的数量给予相应奖励。
目前,中小企业承接着80%左右的新增就业人口。
应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积极作用,切实贯彻《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财税、融资、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解决其吸纳就业不稳定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成为吸纳就业主体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属于私营企业,目前私营企业840多万户,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74%,个体工商户超过3400万户,1.8亿多劳动力在个体私营企业从业。
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拓展岗位。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化。
应以最大化就业为重要依据,处理好调结构与保就业的关系。
制造业改造提升,必须考虑充分就业的要求,尽量减少对就业的负面影响。
培育新兴产业,应着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产业。
服务业是吸纳劳动力弹性最大的部门,发达国家70%以上的就业在服务业,而我国仅为34.1%。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
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提高服务业比重,以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
[专家点评]扩大就业必须倚重服务业蔡昉(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从投入产出效果看,每投资100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第三产业是1000个,说明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极大。
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接近30%的就业人口,可能是工业吸纳就业的合理能力,而中国工业目前的就业人口正好和这个水平接近,无法再接纳大规模的劳动力。
扩大就业必须倚重服务业。
在帮扶困难群体中“订造”岗位。
对于大龄下岗人员、残疾登记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可通过政府向社会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保障其就业。
积极开发城市环保、绿化、卫生、交通、便民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并优先安置符合岗位要求的困难人员就业。
◇自主创业“启航”:就业天地更宽广多年前,一提到“阿里巴巴”,人们就会想到那位与四十大盗斗智斗勇的神话人物;如今,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马云。
他创立的阿里巴巴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上交易市场,并通过网络平台帮助人们实现就业,直接和间接带动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
创业创造岗位,就业源于创业。
创业不仅可以实现自身就业,还具有带动他人就业的“倍增效应”。
据测算,一个人创业,平均可以带动3个人就业。
以马云、任正非、刘永好等为代表的新时期自主创业的典范,不仅实现了自身价值,而且带动千千万万人实现了就业。
目前,85个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正在深入开展。
通过创建活动,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等方面初步形成了有利于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体系。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自主创业。
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培训、健全创业服务等方面作出明确部署。
从2009年开始,全国27个省、自治区的85个城市开展创建首批国家级创业城市工作。
要进一步落实有利于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提供服务保障,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实现自主创业。
[政策传真]农民工、大学生、困难群体等创业可享受多项政府扶持政策◎对初创企业,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
◎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
◎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万元(高校毕业生为10万元);从事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财政全额贴息。
◎自2011年1月起,从事个体经营者,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从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不高于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加大政策扶持。
创业是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创业者面临的障碍、风险远大于普通就业者,需要政府予以大力扶持。
应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向各类创业者开放。
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场地安排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工商、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和减免。
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帮助创业者“轻装上阵”。
强化创业教育。
创业难,成功创业更难,我国大学生初次创业成功率仅为2.4%,这与创业者缺乏相应的创业能力和素质密切相关。
应强化创业培训和创业教育,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
积极开展各类创业培训,广泛采用案例剖析、考察观摩、企业家现身说法等方式,帮助劳动者掌握、提高与创业相关的各种能力。
在大学开设创业教育、创业案例讲解、创业投资等创业课程,把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纳入教学主渠道。
2011年,将继续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等一系列举措,引领15万名大学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