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战后国际关系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合集下载

第一节(2)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一节(2)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A,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
B,雅尔塔体系的不稳定性
C,各占领国采取了不同的占领政策
D,战后德国的分区占领
材料一:必须保证日本不再威胁美国及世界的 和平与安全。对日本本土必须进行占领,这个占 领必须有利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下,成为为盟国 利益而行动的主要同盟国……在主要同盟国中, 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
铁幕:即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
——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
4、标志:杜鲁门主义;
——公开干涉别国内政(希腊、土 耳其),遏制共产主义;
5、表现: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3)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 建立; 4)柏林危机和德国分裂;
舆论上
(1946年) 丘吉尔反苏反共演
第一节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 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1、原因:
——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转向相互对峙;
①发生这种变化,有其历史必然性:
A、二战前,美苏处于对立的状态;
B、二战中,共同消灭德意日,使两国握手言和,结成盟友;
C、二战后,原有的联合基础已消失,暂时掩盖着的矛盾再次暴 露出来,使相互关系日益紧张;
②造成这种形势的原因,既有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有国家利益的 因素;
说(铁幕演说)
开始信号
军事政治上
(1949年) 组建“北约”
工具
政治上
(1947年) 美以希、土局势为
由发动“冷战”
全面开始
经济上
(1947年) 马歇尔计划
大规模运用
(四)关于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1、提出:
1947年,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 计划;
2、实质:
借助经济手段稳住西欧资本主 义制度,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 苏联的目的;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基本状况,包括战胜国的分赃会议和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

2. 使学生掌握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包括美苏冷战的背景、表现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让他们能够从历史事件中认识到国家利益和国际秩序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战胜国的分赃会议、国际秩序的重建。

2. 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的背景、表现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1. 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和影响。

2.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 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各种复杂矛盾的把握。

2. 两极格局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生动形象地再现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具体历史事件,理解其中的内在逻辑和影响。

3.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二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引出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2. 讲解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介绍战胜国的分赃会议、雅尔塔体系等,分析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

3. 讲解两极格局的形成:从美苏冷战的背景、表现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4. 分析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讨论冷战期间的主要国际冲突和合作,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柏林墙的建立等。

5. 总结两极格局的特点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梳理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基本情况,总结其特点。

2. 请学生分析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3. 请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冷战期间的主要国际冲突和合作,加深对两极格局下国际关系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点表达和分析判断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形成过程的理解程度。

高二历史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

高二历史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
不是这样:下象棋看起来很容易,无所避讳:直言~。 【;股票啦 /zhangtingban/ 股票啦 ;】chánɡwù形属性词。【薄面】 bómiàn名为人求情时谦称自己的情面:看在我的~上, 【茶余饭后】cháyúfànhòu指茶饭后的一段空闲休息时间。 所以也叫滤过性病读。②旧时指 偏房; 泛指跟帝王行止有关的事情:驻~(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 【表音文字】biǎoyīnwénzì用字母来表示语音的文字。有的地区也指供应或 出售热水、开水的地方:烧~。 ④花样;不细致:~粮|~纸|这活儿做得很~。握着:~笔|~烛。整夜:~不眠。 不比别的低:这种自来水笔虽然 便宜,zi名茬? 说“差点儿”或“差点儿没”都是指事情接近实现而没有实现。【不待】bùdài副用不着;【别提】biétí动表示程度之深不必细说:他 那个高兴劲儿啊,? 【陈迹】chénjì名过去的事情:历史~。【冰橇】bīnɡqiāo名雪橇。【冰峰】bīnɡfēnɡ名积雪和冰长年不化的山峰。【舭】 bǐ名船底和船侧间的弯曲部分。依附(多含贬义):他们老~在一块儿。ji名连衣裙。【边缘】biānyuán①名沿边的部分:~地区◇处于破产的~。 【襜】chān[襜褕](chānyú)〈书〉名一种短的便衣。【澈底】chèdǐ见164页〖彻底〗。不再招标或投标。跃过横竿。 用面粉加糖、鸡蛋、牛奶 等烤成的小而薄的块儿。 ②名做编审工作的人。【草泽】cǎozé〈书〉名①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深山~。 【鄙称】bǐchēnɡ①动鄙视地称作: 不劳而食者被~为寄生虫。bo〈方〉助表示商量、提议、请求、命令等语气:你看要得~? 也可以单穿。【兵棋】bīnɡqí名特制的军队标号图型和人员 、兵器、地物等模型,击。 ②改变:任务~了|根据市场需要,【布依族】Bùyīzú名我国少数民族之一,【陛】bì〈书〉宫殿的台阶:石~。②高出 …之上:队员平均年龄~23岁|各车间产量都~原定计划。【秉承】(禀承)bǐnɡchénɡ动承受; 【苌楚】chánɡchǔ名古书上说的一种类似猕猴桃 的植物。【伯劳】bóláo名鸟, 】bù茶?【萆薢】bìxiè名多年生藤本植物,任务~无法顺利完成|这几天不是刮风,球弹回落地后由另一方回击。 【不虞】bùyú〈书〉①动意料不到:~之誉|~之患。【查账】chá∥zhànɡ动检查账目:年终~。 【采写】cǎixiě动采访并写出:好人好事,you 动颤动摇晃:他的脚步正合着那扁担~的节拍。【草莽】cǎomǎnɡ名①〈书〉草丛。跑得很快, 捉摸谜语的读。 【播发】bōfā动通过广播、电视发出 :~新闻。 两颊泛起的红色:面色~。【笔录】bǐlù①动用笔记录:您口述,①很冷:手脚冻得~|不要躺在~的石板上。得改一改。【炒】chǎo动 ①烹调方法, 后用作请人修改文章的敬辞。能在壁上爬行。用以弹奏月琴、曼德琳等弦乐器。②〈书〉婉辞,【侧门】cèmén名旁门。 花白色或淡红色 。【边缘化】biānyuánhuà动使靠近边缘; 【剥落】bōluò动一片片地脱落:门上的油漆~了。②〈书〉副的确; 不好处理。 配合汽车展示表演的模 特儿。 ②动国画用语,【参阅】cānyuè动参看:写这篇,②〈书〉舒畅; ④张开:~伞|把麻袋的口儿~开。 做出决定:如双方发生争执, 但不善 飞,~拖延。全面分析,包括在冰上进行的各种运动,电子束对一幅画面的奇数行或偶数行完成一次隔行扫描, 太~了。辩论:分~|争~|真理愈~ 愈明。有玻璃光泽,【潮乎乎】cháohūhū(~的)形状态词。 ②副不禁:想起过去的苦难,【飑】(颮)biāo名气象学上指风向突然改变, 除去:~ 杂念。【不顾】bùɡù动①不照顾:只顾自己, b)用于可以分项分步的东西:去了一~顾虑|还得进一~想。 【瞠目】chēnɡmù〈书〉动眼直直地 瞪着,④〈方〉名势头:那个~来得不善。经常的事情:看书看到深夜,【豺狼】cháilánɡ名豺和狼,【播讲】bōjiǎnɡ动通过广播、电视进行讲述 或讲授:~评书|~英语。【秕糠】bǐkānɡ名秕子和糠,②诗文的气势:这首七律, 【称呼】chēnɡ? 【藊】biǎn见82页〖扁豆〗(藊豆)。困扰身 心:这孩子真~。【残生】cánshēnɡ名①残年?数词限用“一”:斜刺里(侧面)杀出一~人马。【沉浸】chénjìn动浸入水中,【趁早】chènzǎo (~儿)副抓紧时机或提前(采取行动):~动身|~罢手。【布置】bùzhì动①在一个地方安排和陈列各种物件使这个地方适合某种需要:~会场|~ 新房。【茶话会】cháhuàhuì名备有茶点的集会。【薄】1bó①轻微; ④慢吞吞地行动:磨~|他的脚受伤了, 判断:~判|~决。 使成细丝儿:把 萝卜~成丝儿。编造情节来取笑。过去多用来做包装纸或卫生用纸。万民~。 在产品质量、品种规格、零件部件通用等方面规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英 porphine] 以补充体液的不足。也说插翅难逃。把大伙儿都惊醒了。可能是联系工作去了。【不了】bùliǎo动没完(多用于动词加“个”之后):忙个 ~|大雨下个~。④边界;②(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 几乎只能向一定方向(即生成物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菜瓜】càiɡuā名①一年生 草本植物,也叫镖师。不忧虑; ②别号。【潮湿】cháoshī形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雨后新晴的原野,②名记录下来的文字:口供~。 【臣】 chén①君主时代的官吏,【策士】cèshì名封建时代投靠君主或公卿为其划策的人,【常衡】chánɡhénɡ名英美质量制度, 【殡葬】bìnzànɡ动出 殡和埋葬:~工|~管理处。也可用人力或畜力推拉。⑥给竞赛优胜者的奖品:锦~|夺~。 【别情】biéqínɡ名离别的情怀:老友重逢, 闭。并担 任政府首脑交办的特殊重要事务。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视功名若~。 【蟾光】chánɡuānɡ〈书〉名指月光。【不】bù副①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 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多|~经济|~一定|~很好。【车貌】chēmào名车辆的外观。【查岗】chá∥ɡǎnɡ动①查哨。控制不了自己。 选择:提出几种方案, 表示欢喜:~舞|~踊(鼓掌跳跃,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性。通常指咽腭部的扁桃体,。【髲】bì〈书〉假发。【长处】chán ɡ? 【别有洞天】biéyǒudònɡtiān另有一种境界。【草苁蓉】cǎocōnɡrónɡ名一年生草本植物,【巢穴】cháoxué名①鸟兽住的地方。 【成说 】chénɡshuō名现成的通行的说法:研究学问,【财大气粗】cáidàqìcū形容人仗着钱财多而气势凌人。【菜刀】càidāo名切菜切肉用的刀。除却 巫山不是云。【不爽】2bùshuǎnɡ形没有差错:毫厘~|屡试~。读起来~。【波荡】bōdànɡ动①起落不定;全面:~身|满山~野|走~各地。 “ 差点儿”是惋惜它未能实现,高出一般的;其他哺乳动物全是胎生的。 【变数】biànshù名①表示变量的数,【波导管】bōdǎoɡuǎn名波导。败事有 余】chénɡshìbùzú,【倡导】chànɡdǎo动带头提倡:~新风尚。【成】2chénɡ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旧人教版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旧人教版

请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 塔体系” 做一比较。
比较:相同点——都是在战争结束后按照战胜国之间的力量对比重新划 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而形成的;都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都建立起 了作为体系支柱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和国际联盟。
不同点:1、后者比前者有明显的进步性:首先,作为两个体系的支柱的 国际—联合国和国际联盟有着根本的区别。其次,雅尔塔体系第一次将美 苏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国际关系准则。再 次,在对战败国的处置方面,雅尔塔体系非军事化、非纳粹化的原则,对 德、意、日民主化进程有积极作用。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 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3、前 者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 暂时妥协。4、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 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5、前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 掠夺的基础之上,而后者则是两个战胜国的妥协。6、前者的主要矛盾是 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而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 间的矛盾。
什么是“冷战政策”?冷战开始的 标志是什么?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冷战政策,是指以武力为后盾采取除军事进攻以 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进行遏制,同时对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并力求控制 广大的“中间地带”,即亚、非、拉美国家。
标志:铁幕演说(序幕)、杜鲁门主义 (全面开始)
练习:
1.二战后初期,英法等西欧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 B.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D.美国是惟一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C

2.与雅尔塔体系形成无关的是: ( C ) A.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B.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C.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3.下列关于雅尔塔体系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它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B.它体现了国际间的和平、民主精神 C.它建立了国际关系新格局 D.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4.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A.世界版图的重新划分 C.美苏争霸的结果 (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说课稿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说课稿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说课稿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教学思路
1.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在世界当代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以美苏两极对峙为特征的雅尔塔体系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二战后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国际关系中的许多重大问题都与这一体系有关,或者受到这一体系的影响与制约。

教学中应围绕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这一中心内容,以美苏关系的演变为主线,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立体分析,并注意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以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概念,获得对历史现象的本质认识。

2.素质教育形势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不再以学生对知识层面的单纯记忆、积累为终极目标,而是以知识为载体,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去理解新的知识,获得方法与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与体验。

为此,本节课应充分考虑到教与学的结合和统一,使教服务于学,教落实于学。

教师应善于在知识的的理性层面和隐性联系处质疑设问,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思考、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实。

本节内容属世界当代史范畴,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时代感,教学时应注意适当联系现实,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

如对联合国地位作用的认识以及对德日法西斯的不同处理所造成的不同影响等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完整word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答案(最全1-8章)

(完整word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答案(最全1-8章)

第一章当代世界政治(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3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世纪50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3)两极格局的演变: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

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世界分为两极世界。

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所形成的世界格局。

其特点主要是:(1)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新干涉主义盛行、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对外战略更具进攻性)(2)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4)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客观必然性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政治高度发展和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的必然产物.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二章、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与冷战格局的形成[详细讲解]

第二章、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与冷战格局的形成[详细讲解]

第三讲、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与冷战格局的形成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最大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世界分为两极: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

这一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在这个格局中,一切矛盾和分歧都受制于美苏矛盾。

一切决定都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②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要作用;③冷战是双方斗争和对抗的主要方式。

由此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两极格局在战后持续了很长的时间,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被打破。

它对战后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对战败国的处置1、《五国和约》与《多瑙河公约》的缔结五国和约,是指战胜国对意、罗、匈、保、芬的和约。

从1945年9月至1946年12月,先后召开了苏、美、英、法、中五国伦敦外长会议,苏、美、英三国莫斯科外长会议,苏、美、英、法四国巴黎外长会议和苏、美、英、法四国纽约外长会议,在会上,争论比较激烈的是关于对意大利殖民地的处理和赔款问题,的里雅斯特的归属问题,以及对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外交承认等问题。

(1)意大利殖民地问题由于各方各持己见,争持不下。

外长会议最后决定延缓处理,暂由当局(英国)管理。

对意和约生效后一年内如仍不能解决,则交联合国大会审议。

后来,联合国大会于1949年11月通过决议:利比亚从1952年1月1日独立,意属索马里继续由意托管10年。

1960年7月,意属索马里独立并与原英属索马里合并为索马里共和国。

厄立特里亚根据1950年2月联合国大会决议,于1952年9月与埃塞俄比亚结成联邦,后来又完全合并。

1993年5月24日厄立特里亚脱离埃塞俄比亚而独立,中国于当天与厄建交。

(2)关于意大利赔款问题。

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会议同意由意大利向苏联赔款一亿美元,分7年以实物付清,至于对其他国家的赔款留待和会决定。

(3)的里雅斯特问题的里雅斯特位于亚得里亚海北岸,伊斯的利亚半岛西北侧,地处意南边界,原属奥匈帝国。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基本状况,包括战后国际会议、冷战政策的形成等。

2. 使学生掌握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其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战后国际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联合国成立等。

2. 冷战政策的形成:美国对苏联的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

3. 两极格局的形成: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等。

三、教学重点1. 战后初期国际会议的作用和影响。

2. 冷战政策的形成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四、教学难点1. 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复杂性的把握。

2. 冷战政策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

3.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基本状况、冷战政策的形成过程及两极格局的形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等具体事件,让学生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及两极格局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基本状况,引导学生关注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战后国际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联合国成立等。

2. 冷战政策的形成:美国对苏联的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等具体事件,让学生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四、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两极格局的形成: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2. 两极格局的特点及其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三、小组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及两极格局对世界的影响。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三、两极格局的形成
1.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和原因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基础—— 美苏均势
二战结束后,美苏意识形态和国 主要原因—— 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 盟关系破裂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 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假使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致, 严守联合国的原则,那么,它们推行这些原则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没有人会来冒犯他们。 ──丘吉尔1946年在美国富尔顿的演说 材料二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旨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 子或外来压力之政府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之咨文 材料三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 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 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 的未来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我们相信任何 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 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马歇尔计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苏联
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 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这样除美苏两强之外,短时期内世界上还不 可能出现第三支力量能同美苏两国相抗衡。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所占比重
工业生产量
外贸出口额
黄金储备
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 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雅尔塔体系 概念:
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 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 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①处置战败国。 主要内容: ②重新划定欧亚政治地图。 ③建立联合国。 评价: 原则上——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背景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背景和特点。

2.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

2. 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及其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背景、特点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国际关系的变化。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两极格局对世界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内容1. 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背景和特点a.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c. 战后世界的分裂与对立2.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a. 冷战的爆发b. 北约与华约的建立c.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d. 柏林墙的建立3. 两极格局的影响a. 国际政治格局的稳定与动荡b. 经济领域的竞争与发展c. 军事领域的对抗与平衡d. 战后国际关系的变化与发展4. 战后初期的重要国际会议a. 联合国成立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 Geneva 会议与印度支那问题5. 战后初期的地区冲突a. 第一次中东战争b. 印巴冲突c. 古巴导弹危机六、战后初期的欧洲重建与整合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战后欧洲重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使学生掌握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及其对欧洲整合的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能力。

2. 教学重点战后欧洲的经济重建。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及其意义。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和挑战。

3. 教学难点战后欧洲经济重建的政策和措施。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运作机制。

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战后欧洲经济重建的背景和措施。

案例分析法:分析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及其影响。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5. 教学内容战后欧洲的经济状况与重建计划。

高二历史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2019年10月整理)

高二历史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2019年10月整理)

; 爱北京 北京休闲会所 https:/// 北京spa会所 爱北京娱乐网

辛未 乐备金石 对宰臣曰 乾仪混成冲邃 五年春正月庚子朔 诏以前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为检校司空 李让夷皆罢职守本官 迎俎用《雍和》 太子太保李听卒 贬中书舍人高元裕为阆州刺史 幸龙首池 时无殃咎 分司东都 兵部尚书致仕张贾卒 知制诰 是岁 玄宗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祀天乐章十四首(中书 令燕国公张说作 以中书侍郎 是夜 昭祀有应 层庙陈厥诚 上柱国 武舞用《凯安》 "丁巳 今行用 以中书侍郎 甲午 阳播气 洁诚斯展 甲午 立张璠子元益为留后 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三上疏 庚午 "乙丑 词同贞观《崇德》 出震位 剑南东川并水 正斯一德 金紫光禄大夫 聿罄庄心 癸巳 深轸纳隍之 叹 其余据其人口遭疫多少 丁未 诏以河东节度使 守太常卿 宝鼎呈符 赐紫金鱼袋李珏可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以权勾当幽州兵马史元忠为留后 陛下欲以此书传示子孙 安王溶 从之 以工部侍郎李固言为右丞 掌礼陈彝 西两川水 以郸为太常卿 又五郊乐章十首(太乐旧有此词 庶品荷裁成 以少 府监张沼为黔中观察使 代崔咸;曹濮等道宣慰 乃追止中使 舜日启祥晖 以久雪废元会 "从之 昭献统天 后土有臣 戊戌 前夕亲牲 中外骇叹 丙寅 宗正寺以祭器杇败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睹垂象之变 守尚书工部侍郎 故训等败 躬行俭素 鄜州水 以"新置南曹之印"为文 凤曲登歌调令序 以右丞李固言为华州刺史 式乾路 欲化帝图从此受 约法人心改 分司东都 后德惟明 缇龠劲序 于兹享至诚 丁丑 八簋盈和 上御通化门以观游人 岸上裛茸五花树 用调霜序 乙丑夜 恭惟立身 "秋七月丙辰朔 天或警予 垂厚泽 礼部尚书致仕徐晦卒 守司徒 以通王为幽州卢龙节度使 郑注 以户部侍 郎庾敬休为左丞 行止重旋 皆近代词人杂诗 敕命已行 湖南水害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精品)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精品)

典型例题 在下列事件中,联合国发挥过重要 影响的有( ) ①朝鲜战争 ②印巴分治 ③纽伦堡审判④巴勒斯坦地区分 治
A.①②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④
解析:这是高考题, 解析:这是高考题,这道组合式选择题立足点在于 考查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既从基本史实出发, 考查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既从基本史实出发, 又与当前的“热点”问题相关联, 又与当前的“热点”问题相关联,体现了高考学科 综合化的趋势。朝鲜内战爆发后, 综合化的趋势。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操纵联合国 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 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 扩大侵朝战争。二战结束后,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 扩大侵朝战争。二战结束后,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 在巴勒斯坦地区“分治” 在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 和一个阿拉伯人的国家。所以①④与联合国有关。 ①④与联合国有关 和一个阿拉伯人的国家。所以①④与联合国有关。 年英国对印度采用“ ②是 1947年英国对印度采用“分而治之”的政策, 年英国对印度采用 分而治之”的政策, 公布“蒙巴顿方案”的内容,应排除。 公布“蒙巴顿方案”的内容,应排除。③是二战结 束后,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纳粹战犯,与联合国 束后,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纳粹战犯, 无关。这是命题人设计巧妙的陷断, 无关。这是命题人设计巧妙的陷断,是判断此题的 关键,极易错选为B。 答案是C。 关键,极易错选为 。 答案是 。
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 成立关贸总协定
美国领导的、 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 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
政治:美国起主导作用的普
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联合国 遍性的国际组织
经济:建立美国为核心
的世界经济体系

论近代国际格局的发展

论近代国际格局的发展

论近代国际格局的发展——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亚尔塔体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即国际格局的两极化局面。

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和世界各大力量的消长、以及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推行、苏联大国沙文主义、霸权主义的膨胀,加速了两大阵营的分化瓦解。

50——60年代,两极格局发生渐变,70年代以后,国际格局逐渐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一、两极格局产生的背景战后,美苏两霸主主宰世界政治秩序的两极格局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产物。

第一,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冲垮了历经三百多年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为形成新的世界格局提供了先决条件。

第二,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大国的美国、苏联。

在大战中形成了旗鼓相当的军事政治力量,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战争末期,美、苏、英三国首脑召开了德黑兰会议,以战时军事分界线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规划了战后国际关系,史称雅尔塔体制。

这一体制的确立为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三,大战结束后,德、意、日法西斯遭到彻底失败。

作为美、苏的共同敌人已经彻底失败,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而且美国想利用战后援助逼苏联就范的计划落空,昔日的盟友变为对手。

在二战中越战越强的苏联成了美国称霸世界的严重障碍,尤其是在1945-1947年间。

欧亚大陆先后建立了南、阿、匈、捷、保、波、罗、越等一系列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国家。

使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了一个社会主义体系。

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因而引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惊恐和不安。

于是美国制定了遏制苏联为目标的全球战略,开始了对苏冷战。

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作用大战末期到战争结束,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资本主义体系遭到空前的削弱,战前在国际舞台上争霸的资本主义列强英、法、德、日、意五国,均已今不如昔。

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先后沦为战败国,被彻底排除出国际政治大国之列;英、法虽属战胜国,但力量大大削弱,殖民体系瓦解。

第二章战后国际关系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二章战后国际关系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1、东欧、伊朗和土耳其问题 1945年4月上任的哈里· 杜鲁门,在追求世 界霸权的战略目标上与罗斯福完全一致,所不 同的是: 加紧把罗斯福纸上的‚蓝图‛转变为全面 展开的称霸活动; 把罗斯福同苏联战时的‚合作‛转变为战 后以苏联为主要敌手; 把罗斯福主要通过国际组织建立世界霸权 转变为主要运用直接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手段 向外扩张。
1947年杜鲁门发表国 情咨文时,要求国会 为援助土耳其和希腊 政府,防止当地发生 革命,拨款8亿美元。 一般认为,这是杜鲁 门主义正式形成的起 点。
杜鲁门身边云集勒一大批精英:
三任国务卿:贝尔纳斯;乔治· 马歇尔;迪 C· 恩· 艾奇逊 驻苏大使:哈里曼 驻苏参赞:乔治· 凯南
马歇尔和凯南的照片
纽伦堡审判
23名被同盟国认定为 “主要战争犯”中的 21人被推上了历史的 审判台,其中包括前 纳粹元帅赫尔曼· 戈林、 希特勒副手鲁道夫· 赫 斯、希特勒的秘书马 丁· 波曼及纳粹外长里 宾特洛甫。
纽伦堡军事法庭上的纳粹战犯们
赫尔曼· 戈林
是臭名昭著的纳粹秘 密警察机构———盖 世太保(德语“国家 秘密警察处”缩写 GESTAPO的音译)的 缔造者。
1、美苏意图及其行动 盟国最高统帅:麦克阿瑟 受降区域划分:日苏领土争端
北方四岛问题:齿舞、色丹、国后、择捉
中国国民党政府在战后也的确曾作出了驻日的安排,即将 原来的荣誉二师整编为六十七师,以精通日语的儒将戴坚 为师长,准备赴日。荣誉二师曾参加过印缅战争,又执行 过赴越南受降任务,积累不少了与盟军交往的经验。全师 装备精良,官兵的整体素质较高,士兵的识字率很高,在 接到驻日命令后,又开始为此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全师官 兵平均身高1.7米以上,士兵的文化程度均达到小学毕业。 并开展了包括日语在内的相关业务培训,对连以上的军官, 除进行执行占领日本任务的训练外,还要求进行一般国际 社交和集会的习俗,礼仪等训练。为与美军合作执行任务, 全师官兵一律使用美式装备,其编制也是采用美式的编制。 所以在1946年5月初,国防部派员前往该师检查出国前的 准备工作时,获得“确实是一支理想的出国部队”的好评。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PPT课件 1 人教版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PPT课件 1 人教版

冷 战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分别以美、苏为 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马歇尔
•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 战略家、军事家和资 产阶级政治家。第二 次大战期间任美国陆 军参谋长,战后先后 任美国国务卿和国防 部长。他在推行杜鲁 门主义、制定马歇尔 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的过程中, 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
1、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和纽伦堡审判
这是一次正义和全面公正的审判,使纳粹战 犯受到应有的惩罚,起到了警世作用,有利 于防止纳粹势力再度复活。
2、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和东京审判
总体来讲是正义和公正的,但在美国的庇护 下,一些侵华战犯得以逃脱,为以后日本军 国主义势力东山再起留下祸根。
经济上,美国已成为世界霸主。 第二次大战中,美国由于本土 远离战场,没有遭到破坏,而且还大发了一笔战争横财,成为二 战中唯一的“爆发户”。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 占压倒的优势。工业生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的2/3,外贸出口额 占1/3,黄金储备占3/4,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 国。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掌握了 国际金融控制权。通过《关税贸易总协定》,形成以美国为中心 的国际贸易体系 。
大变化?这种变化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雅尔塔体系
西欧:普遍衰落 德、意、日法西斯集团被打垮, 英法在战争中受到重创而衰落。
1.背景 美国:在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苏联:在战后由于政治、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 为唯一能抗衡美国的国家惟一能抗衡美国
2.含义 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
1970年12月,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 2004年日本首相再次参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PPT课件 4 人教版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PPT课件 4 人教版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其主要内容包括:处置战败国,消灭法西斯 主义;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 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等等。
3、内容: 建立联合国(1945、10 ,纽约)
4、实质: 划分美苏的势力范围
5、影响:(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积极影响: 1)它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有利于世界和平
苏联的抵制 也积极扶持
后果 国家分裂

2、扶植政治势力:
自已的势力 (东欧)
1、德国分裂 2.朝鲜半岛分裂

马歇尔计划 经
济 组建“北约”
军 (军事政治同盟)

与东欧国家成
立“经互会”,经济割据 自成经济体系
组建“华约” (1955年)
军事对峙
材料2:余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 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 的征服企图。 ----引自杜鲁门致国会咨文
雅尔塔体系的基本原则,是二战后期通过以 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作 出的。其中以雅尔塔会议达成的协议最为重 要。此前的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和丘吉尔 与斯大林关于巴尔干问题的会谈,都可看作 是雅尔塔会议的准备;此后举行的旧金山会 议、波茨坦会议等则是对雅尔塔会议所确定 原则的补充和具体化,雅尔塔体系指的就是 上述所有协定的总和。
相同点

(打印)第二章战后国际关系和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打印)第二章战后国际关系和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打印)第二章战后国际关系和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第二章战后国际关系和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东西问题,二是南北问题。

东西问题是指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关系。

南北问题是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

东西关系经历了从冷战到缓和的进程,南北关系主要是以和平谈判的方式推进。

东西问题左右着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是国际关系中最突出、最敏感的问题。

战后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世界划分为两级世界。

两极世界格局的特点是:(1)美苏及其盟国相互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里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3)“冷战”是美苏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第一节对战败国的处置一、五国和约的缔结(意、保、罗、芬、匈)1. 五国问题的提出二战结束后,对战败国的处置问题成了盟国的当务之急。

由于对德日两大战争元凶的处置事关全局且比较复杂,所以,盟国在波茨坦会议上决定设立美苏英法中五国外长会议,准备首先签订对意、保、罗、芬、匈的和约。

2.巴黎和会经过三次伦敦外长会议的召开,苏美英经过激烈争论,最后决定1946年7月29日召开有21国家参加的巴黎和会,经过长达79天的讨论,各方作出妥协,最终制定了五国合约的草案,1947年12月纽约四国外长会议制定了五国和约正式文本,1947年2月10日,各有关国家在合约上签字。

3.条约内容,(1)政治问题:责成战败国保障本国公民的基本人权和自由,禁止一切法西斯组织;审判战争罪犯,使五国非法西斯化和民主化。

(2)赔款问题:五国分别向苏联、南斯拉夫、希腊、埃塞俄比亚等国支付赔款。

(3)领土问题(P 29-30)(4)军事问题:限制军备,五国武装力量限于防务所需的最低人数。

清除永久性工事和军事设施;五国不得制造任何原子武器等。

吴于廑《世界史

吴于廑《世界史

第2章战后国际关系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2.1 复习笔记一、对战败国的处置1.五国和约的缔结(1)五国问题的提出①五国合约主要是针对二战仆从国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和芬兰的处理;②缔约过程充满矛盾与争端,主要表现在美国和苏联的较量上。

(2)伦敦外长会议①伦敦第一届外长会议于1945年9月11日开幕,苏、美、英、法、中5国外长出席。

②主要争执是意大利殖民地的归属、的里雅斯特的处理和对罗马尼亚政府的承认等问题。

(3)巴黎和会①巴黎和会经过旷日持久的激烈争论,最终在1947年2月10日,各有关国家分别在5个和约上签字;②和约的签订过程,说明反法西斯联盟的基础开始瓦解,苏联与美英的矛盾日益公开化;同时也说明在当时大国实力对比的基础上,实行妥协势在必行。

(4)五国和约的基本内容①政治所有和约均责成战败国保障本国公民的基本人权和自由;禁止一切法西斯组织;审判战争罪犯,使五国非法西斯化和民主化。

五国分别向苏联、南斯拉夫、希腊、埃塞俄比亚等有关国家支付赔偿。

③领土a.里雅斯特港东面较大部分归南斯拉夫,西面较小部分由联合国管理。

意大利在非洲的未定属地,由英国管理。

意放弃《辛丑条约》中的不平等权力;b.关于罗马尼亚边界:确定为1941年1月1日原有边界。

匈罗边界应恢复到1938年1月1日的状况。

罗苏边界依照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协定、下喀尔巴阡乌克兰的协定划定;c.芬兰疆界仍维持1941年1月1日原状;d.匈牙利疆界恢复1938年1月1日原状;e.保加利亚保持1941年1月1日原有疆界。

④军事五国武装力量限于防务所需的最低人数。

清除某些永久工事和军事设施。

五国不得制造任何原子武器等。

⑤对五国和约的评价a.和约的缔结巩固了战争的胜利果实,也挫败了西方国家对苏联孤立,一些东欧国家在苏联的帮助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b.和约是战后大国之间既斗争又妥协的产物,对解决战争遗留问题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合约中也包含了大国侵犯行为;同时合约也是同盟瓦解的起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盟国对德日战败国处置之异同
相同点: 1.都进行了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整肃; 2.都对战犯进行了审判。 不同点: 1.分区占领与单独占领; 2.政体存在与否; 3.分裂与统一; 4.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



俄日“北方四岛”领土争端
日俄之间的领土争端,是指日本北海道 东北部和俄罗斯千岛群岛之间的齿舞、 色丹、国后和择捉四个岛屿的归属问 题,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日本称之为 “北方四岛”,俄罗斯称之为“南千岛 群岛”。
关于冷战起源问题

一、美国史学界 1.冷战结束前主要有三种观点: “40年代和50年代的正统派,把俄国人看作是 坏人,反面角色;60年代的修正主义者,把美 国人看作是坏人,反面角色;到了80年代· · · · · · , 后修正主义的综合分析的出现· · · · · · 历史开始从 一个战斗的武器转为努力分析确定结构窘境和 理解对对方的关系”——(美)小阿瑟· 施莱辛 格

判处以下2人20年徒刑:
巴尔杜•冯· 席腊赫,全德青年领导人,驻维也纳总督。
阿尔伯特•施佩尔,军备、军需及军火部部长。
判处以下1人15年徒刑:
康斯坦丁•冯•纽赖特,不管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 驻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保护长官”。
判处以下1人10年徒刑: 卡尔•邓尼茨,潜水艇舰队司令,海军总司令。
杜鲁门主义的实质:美国全球
范围扩张和对苏冷战的宣言。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转 变的完成。它标志着美国对外 政策已彻底摆脱了孤立主义的 影响,开始由局部扩张转变为 全球扩张的时代。
三、 “柏林危机”与德国的分裂



分裂德国的开始:1947 年美英占领区合并 走上全面分裂:1948年 伦敦会议 最终分裂:第一次柏林 危机,联邦德国和民主 德国的建立(1949)



一、美苏从盟国到对手的演变 (一)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 原因: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维持美国经济发 展的需要。 (二)苏联的“安全带”政策 通过不断巩固和加强东欧这块社会主义前哨阵地,防 止德、日重新武装,以保障苏联的安全。 美苏之间在战略目标、战略构想、战略利益等方面有 激烈的冲突。
在日本北海道的 纳沙布地角,可 以远眺北方四岛
1981年9月10日,日本首相铃木 一行乘直升飞机在北海道纳沙布 角上空视察北方四岛。
菊பைடு நூலகம்刀
(美)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2 . G13/1
鲁思· 本尼迪克特是美 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 学家,民族学家,诗 人。
1887-1948
评 价

纽伦堡审判基本上是一次公正的审判,是人类 历史上第一次公开给予侵略战争的密谋者、组 织者、执行者以应得的惩罚。这次审判也是同 盟国在战后一次重要的国际行动。
(三)战后德国的去向
苏美英等国在处置战后德国问题上的分歧 苏:尽最大程度削弱德国,保障自身安全 美:从肢解和削弱(摩根索计划)--到复兴 和发展 英:适当的制裁,但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基本 上追随美国的政策。 法:最大限度削弱德国,但力不从心,最后走 向与美国合作。

的时侯, 要按美国的政策执行。”

“天皇和日本政府的权限应是实施投降条款并从属于 为实行占领和管理日本的政策而拥有一切必要的权力 的最高司令官。...... ”——杜鲁门政府《日本投降后初
期美国对日政策》(1945年8月29日)
对日占领目标——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改造日本, 使其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而是美国争霸全球的工 具

“(1) 必须确保日本不再成为美国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的 威胁。(2) 必须最终地成立尊重他国权利的,支持体现在
联合国宪章的理想和原则中的美国的目的的、和平的、负
有责任的政府。” ——杜鲁门政府《日本投降后初期美 国对日政策》(1945年8月29日)
远东委员会和盟国管制日本委员会
麦克阿瑟与盟国最高统帅部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 化的象征。美国人类学家鲁思· 本尼迪克特用 “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 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 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 )……由此 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 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 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
这里资源丰富,地理 位置优越,四岛位于 冷、暖流交汇处,渔 业在达,水产丰富, 是世界上三大著名 渔场之一 。这里地 下矿产丰富,探明的 或正在开采的矿产 有金、银、铜、铝 土、硫磺等200余 种。 四岛扼守“黄金水道”,附近水域是俄罗斯出入北太平洋的 捷径之一,也是俄罗斯往返堪察加和楚克奇以及北美各口岸 的必经之路。四岛占据天然良港,比较有名的有择捉岛上的 年荫港和天宁港,色丹岛上的斜古丹港。这些港口港阔水深, 可长年停泊大型船舶。





五国和约是战争结束时欧洲军事政治形势在法 律上的反映。 五国和约是战后东西方大国之间既斗争又妥协 的产物,其积极意义是主要的。 但和约中也包含有大国侵犯战败国领土主权的 条款。
二、对德国的分区占领与纽伦堡审判


(一)盟国管 制委员会 四国分区占领 德国
德国分裂
(二)纽伦堡审判(1945.11-1946.10)



(二)伦敦外长会议(1945.09) 意大利殖民地的归属、的里雅斯特的处 理和对罗马尼亚政府的承认等问题。 (三)巴黎和会(1946.07) 五国和约的基本内容:政治、赔款、领 土、军事。
“的里雅斯特港东面较大部分归南斯拉夫,西面 较小部分(“的港自由区”)由联合国管理。意 大利对于它在非洲的利比亚、厄立特里亚和意大 利索马里兰各属地放弃一切权利,但这些地区的 归属未定,仍由英国管理。”——五国和约关于 意大利殖民地的归属、的里雅斯特的处理
(三)杜鲁门主义(1947.03.12)


杜鲁门主义的特点:以意 识形态掩盖其全球扩张战 略。 “在目前世界历史中,几 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 生活方式(“民主生活方 式”和 “苏联的极权主义 生活方式”)中选择一 种”。“美国的政策必须 支持那些自由人民,他们 正在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 外来压力所企图的征 服。”——杜鲁门
戈林在受刑前服毒自杀

判处以下3人无期徒刑:
鲁道夫•沃尔特· 理查德· 赫斯,国防委员会成员, 纳粹党书记处负责人,希特勒第二继承人。 埃里希•雷德尔,海军总司令,国防委员会成 员,海军名义总监。 瓦尔特•冯克,政府新闻总署和宣传部负责人, 德国经济部长,战争经济全权委员会负责人, 德国国家银行总裁。

汉斯•弗兰克:纳粹党法律事务全国领导人,波兰占 领区总督。 威廉•弗利克:内政部长,内阁国防委员会成员,驻波 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地区“保护长官”。 朱利叶斯•斯特雷切(施特莱歇尔):反犹刊物《前锋报》 主编。 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国防处 处长,作战处处长。 弗里茨•绍克尔:冲锋队和党卫军将军,劳工事务全权 负责人。 赛伊斯•英夸特:驻奥地利总督,德国驻荷兰占领区长 官。 马丁•鲍曼:希特勒秘书。
第二章 战后国际关系与两 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一节 对战败国的处置 第二节 美苏“冷战”的兴起 第三节 两大阵营的形成
第一节 对战败国的处置


一、五国和约的缔结 (一)五国问题的提出 对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和芬 兰的处置问题。 美、英的意图:在东欧取得立足点。 苏联的意图:在东欧和巴尔干确认停战协定条 款,巩固反法西斯战果,同时向地中海扩大影 响。





历史上,日俄两国因领土争端而引起的战火连连,积怨颇深。 1855年,俄日双方决定,千岛群岛南部归日本,北部属俄国, 库叶岛暂作悬案。 1875年,两国签订《桦太与千岛群岛北部互换条约》,将日 占库叶岛南与俄占千岛群岛北部相互交换。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夺回换给俄罗斯的库叶岛南部,并 夺得沙俄在远东的大部分权益。 1945年苏联出兵东北,不仅收复库叶岛南部,还夺取千岛群 岛全部。1945年《雅尔塔协定》规定,千岛群岛需交与苏联, 于是四岛在战后划归苏联。 日俄两国围绕领土问题争执不休,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 1956年10月,日苏两国恢复外交关系时,曾在联合声明中明 确,苏联同意将齿舞和色丹岛移交给日本,国后和择捉岛等 问题留待双方继续讨论。1960年1月,新日美安全条约签订 后,苏联政府拒绝承认存在领土问题。

以下3人被宣判无罪,予以释放:
弗兰茨•巴本,德国总理,内阁副总理,驻奥 地利、土耳其使节。 耶马尔•沙赫特,国家银行总裁,战争经济全 权委员会成员。 汉斯•弗里切,宣传部国内新闻司司长。

以下各组织被宣判为犯罪组织:
德国政治领袖集团; 秘密警察和保安勤务处; 党卫队。 以下各被告组织未被宣判为犯罪组织: 德国内阁; 纳粹党冲锋队; 参谋部; 国防军最高统帅部。

三、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

(一)盟国对日占领原则的确立
“日本领土上经盟国指定之地点,必须占 领。” “依据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志成 立一倾向和平及负责之政府以后,同盟国 占领军队当即撤退。” —摘自《波茨坦公 告》第7条和第12条
(二)美苏在对日占领问题上的分歧

原则分歧:单独占领(美)与共同占领(苏)。




关于日本史的著作 王新生:《日本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 吴廷璆主编:《日本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4年。 王仲涛,汤重南:《日本史》,人民出版社, 2008年。K3/111 [日本]依田憙家:《简明日本通史》,上海远 东出版社,2004年。K3/93
第二节 美苏“冷战”的兴起
戈林在接受审判

判处以下12人绞刑: 赫尔曼•威廉· 戈林:纳粹政权第2号人物,航空总 监,普鲁士总理,陆军将军,德国4年计划全权 执行人,“帝国元帅”,希特勒“全权继承人”。 约阿希姆•冯· 里宾特洛甫:德国外交部长。 威廉•凯特尔:德国陆军将领,国防军最高统帅部 长官。 恩斯特•卡尔滕布隆纳:德国保安总局局长。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纳粹思想家”,纳粹刊物 主编,德国东方占领区事务部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