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送文化”与“种文化”

合集下载

浅谈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认识与思考作者:徐文娟来源:《中国·东盟博览》2013年第10期乡镇文化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参与性强,关系社情民风和惠及社会和谐的民生事业,对“草根文化”领头羊的乡镇综合文化站长来说,要充分认识到乡镇文化的根基在农村,那里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

要使乡镇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紧紧依靠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在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掘和保护的基础上,使其与现代文明有机地结合,以新鲜的手法和样式呈现和根植于广大民众之中,在农民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使乡镇文化工作与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相适应,那就要在“送文化”同时要学会“种文化”,从而给“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文化形式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风尚,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培育他们的文化情结。

笔者结合本镇的实际情况,就“送文化”所想到的“种文化”作一浅谈。

一、镇村结构的变化带来对文化工作变化的思考随着乡镇机构的改革推进,镇并镇,村并村,文化站就成了当地党委、政府的一个载体。

同时也打破了原来的格局,人少任务重,面对的是方园大了,路途远了,人口多了的整体局面,而乡镇文化站的性质决定了它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基础性地位。

近几年来,梅李抓住进一步规划中心重镇时机,抓社区文化,促村寨文化发动,积极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已有“公园广场”、“新天地广场”、“天字广场”、“师德苑休闲广场”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基础上,在充分考虑农村广大农民的文化需求,以就近提供文化服务为根本,今年又新建了省级农村一流的门球馆,老年文体活动中心,橡塑灯光球场等一批群众喜爱的活动场所。

同时,对老阵地不断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阵地活动项目,每到夜晚,各活动场所,灯火通明,歌声舞姿悠扬,相对独立的图书阅览室、棋牌室、乒乓室、培训排练室等活动场所,更是人头齐齐,一派繁忙活跃。

政府在出资改善基层文化硬件设施的同时,要十分注意群众性文艺团队的扶持和文艺骨干的培训。

由"送"到"种"点燃文化惠民之火心得体会

由"送"到"种"点燃文化惠民之火心得体会

由"送"到"种"点燃文化惠民之火心得体会2015年是宣传文化系统“基层工作加强年”,为此,中宣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意见》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用以明确任务并提供指导。

各地在意见和方案的指导下,除了开展丰富的送文化活动,同时逐渐演变成“种文化”,激发了广大农村文化人的激情。

(5月26日中国文明网)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意思是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传授知识如此,文化惠民也是同样的道理。

近年来,针对农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差、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衡等现状,中央及各地方高度重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加强文化惠民政策顶层设计,制定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长远规划,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

仅今年年初以来,中央就先后出台和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意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和《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措施。

不断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了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了投入机制,加强了队伍建设;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化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充分享受到了文化惠民政策所带来的实惠。

也正是在这一文化惠民的利好政策指引之下,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送文化下乡活动。

山东省购买省级文艺演出团体500场公益性演出,送到全省16个市300多个演出点;贵州省丹寨县文化送下乡唱响了文明、和谐的时代主旋律,点燃苗家人心中的希望;山西省晋城采取“低价售票、政府补助”的方式,每周为广大市民奉献高水准的“文化大餐”,深受群众喜爱……不仅如此,各地在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由送文化”演变成“种文化” ,切实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基层文艺骨干,为各地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农村文化队伍。

论文化馆专业人才与“种文化”的文化服务方式

论文化馆专业人才与“种文化”的文化服务方式

力就可 以胜任 了,这是群众 的误解 。过去 ,文化馆人员就是在节假 日组织辅导 ,搞一些节 日活动 ,一年 搞
三 、五次群众文化活动 。这些 活动明显不能满足现代 日益丰 富多彩的群 众文化 。而要拓展活动职 能,开展 群众文化培训 、节 目组 织、导演、排演等活动 ,就需要杰 出的专 业人才 。说到底 ,人才与服务 的发展 是分 不开的 。只要有 了杰 出的专业人才 ,创新文化服务方式 ,才 能开 展丰 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充分 发挥 文 化馆的功能作用 。 ( 二 )创新服务方式需要杰 出的专业文艺人才 文化是一种关怀 。过去 ,文化馆 、站 因为缺 少一支高素质的群众文化专业人才 ,别说创新群众文 化服 务方式 ,就是一些正常 的辅 导培训工作也应付不来 。更有些 同志思想僵 化 ,认为搞群众文化活 动就 是十天 半月搞一次说说唱唱 ,组织者毫无新 意地搞 一些 “ 个人 ”演 唱会 ,还 弄个 “ 非诚勿扰 ”,群众没有 真心实 意地上 门请教 ,所 以这些活动群众参 与者不多 ,热情更谈不上 。一年的活动最多就是5 、6 次 ,参 与活动 的
辅 导中心。是公共文化服 务的主体和核心 ,承担着公共文化服务 的重任 。文化馆在 群众文 化中的服务职 能 是任何其 它机构都无法替代 的 。文化馆 是群众 文化事业发展 的基地 ,也是培养群文活动人 才的学校。随着
时代 的发 展和服务职能 的拓 展,社会对文化馆 的服务方式 、功能提 出了更新更高 的需求 。对文化馆本 身而

批具有时代创新精神 的文化 艺术专 业人才 ,经过实践工作和知 识培 训, 已成为开展群众文化职 能工作 的
生力军 。在 多功 能厅 、展 览厅、宣传廊免费开放 ,举办舞蹈 ( 综合 )排练室 、独立学 习室 ( 音乐 、书法 、 美术 、曲艺等 )。娱 乐活动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 免费开放 的基 础上 ,开展三个 “ 我快 乐 ”活动 。为办好 “ 我爱唱歌 ,我快乐 ;”、 “ 我爱跳 舞 ,我快乐 ;”、 “ 我 爱表 演,我快乐 ”等活动 ,专业人 员在群众 中 举办音乐 、舞蹈 、戏剧 曲艺免费讲座 。开展文化艺术辅 导培训和 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2 3 次,群 众参与人数 达3 万 多人 。市文化馆在 这些活动 中开展 了几项创新 文化服务方 式尝试 ,拓 展 了多项服 务职能 。其 中一项 是在 “ 送文化 ”的基础 上,拓 展出在 群众文化活动 中的 “ 种 文化 ”。 “ 送文化 ”是对群众 文化 “ 输血 ”, “ 种文化 ”是健全群众文化的 “ 造血功能 ”,是 同一 目的不 同形式 的两种服务手段 。 文化 是一种温 暖。 “ 送 文化 ”下乡是创新文化服务方式 的一种形式 ,是对农村 文化 “ 输血 ”。这样 的 “ 输血 ”活动是轮 流性 、运 动性的 ,或许一年就轮上一 两次。因为信宜市文化馆 除了送 文化下乡外 ,还有 很 多业务 工作 。信 宜市 有上百个乡村 ,一年走一次 ,搞 一次综合艺术文化活动 已是极 限 。因此 ,在时代 发

“送文化”与“种文化”

“送文化”与“种文化”

“送文化”与“种文化”作者:于杰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32期[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关键词]送文化,种文化,中图分类号:TS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2-0362-01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成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文化馆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载体,肩负着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而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

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建设新型文化馆,文化馆的根本任务就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通过开展文化艺术普及、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审美素质,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使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送文化”是向基层输送文化血液,主动将优秀的文艺作品送到基层,广泛利用文化站、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设施在群众中开展高水平的主题文化活动,使群众在就近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收教育,愉悦身心。

“种文化”则是为基层制造新鲜的文化血液,即根据群众的文化需求,建设公共文化设施、配备文艺设备,坚持定期下派文艺人才到基层,开展文艺活动和辅导培训,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素质及文艺技能。

送礼的文化意蕴

送礼的文化意蕴

送礼的文化意蕴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送礼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

一件理想的礼品对赠送者和接受者来说,都能表达出某种特殊的意蕴,传递出某种特殊的信息。

它既宣告了你与接受者的关系:普通的朋友、友善的亲戚。

它也反映了你希望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树立怎样的形象,一位能赞赏别人的人、一位情趣高雅的人。

总之,送礼已成了我们每一个为人处世,融入社会所不可缺少的社交形式。

礼品的起源由战败纳贡到礼尚往来,送礼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人们相互馈赠礼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内容。

馈赠,是与其它一系列礼仪活动一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我们知道,礼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

在祭祀时,人们除了用规范的动作、虔诚的态度向神表示崇敬和敬畏外,还将自己最有价值、最能体现对神敬意物品奉献于神灵。

也许从那时起,礼品的含义中,就开始有了物质的成分和表现了,即礼可以以物的形式出现了。

关于礼品的起源,还有人说它最初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由于部落兼并而产生的“纳贡”,也就是被征服者的定期向征服者送去食物、奴隶等,以表示对征服者服从和乞求征服者庇护。

史书中曾有因礼品送得不及时或不周到而引发战争的记载,如春秋时期,因楚国没有按时向周天子送一车茅草,而引发了中原各国联盟大举伐楚的战争。

还有人认为,最初的礼就时一种商业性质的有来有往,原始的“礼尚往来”,实质上就是以礼品的赠送与酬报的方式进行的产品交换。

古代送礼习俗“宝剑赠英雄,美女化干弋”从礼品的各种形式的起源中我们可以看出,礼品一般是以物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它的范围很大。

在古代,礼品可以是钱币类的金银等,《春秋》、《史记》等史书和古籍中,常有天子赐与诸侯或功臣以“千金”、“万金”之记载也可以是工具、武器等专器械,“宝剑赠英雄”更是我国的千古佳话;还可以是马等特殊作用或特殊意义的动物,《三国演义》中关羽座下的“赤兔马”、刘备骑乘的“的卢”,不就分别承蒙曹操。

浅谈“送文化下乡”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送文化下乡”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送文化下乡”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了加强农村基础文化建设,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现精准扶贫政策,各地充分利用“送文化下乡”活动,为当地农民群众提供了发展平台,将党的政策以文艺活动的方式进行了有效落实。

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送文化下乡的状况,分析了“送文化下鄉”的重要意义,并对“送文化下乡”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与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充分探讨,希望能给业界人士提供一定参考,从而为我国农村群众文化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标签:送文化下乡;农村群众文化;地位;作用前言“送文化下乡”在农村文化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不仅可以使农村群众对国家政策更好地了解,还可以加快农村事业发展的速度。

从而激发农村群众的积极性,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更好地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

1.送文化下乡的近况“送文化下乡”通常是利用各种文化活动为人民群众进行丰富的文化教育,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创建,陶冶农民情操,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

其表现形式通常表现在:为农民群众宋报刊以及图书下乡;创建农家书院;送戏曲下乡;送电影等影视下乡;送春联下乡等各种农民群众的文化活动。

为社会注意新农村文化创建与精神文明带来重要贡献。

“送文化下乡”属于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相关文化政策下发挥着悠久的历史。

其出现主要是因为农村需要高质高档的文化享受。

1963-1964年的一项“送社会主义新文化下乡”的任务中表明,“送文化下乡”不但可以为农民的政治与劳动热情产生激励,还能为农村的农业建设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发展提供支持,并为艺术工作人员对农村进行深入了解提供帮助以及思想源泉。

“送文化下乡”在现阶段已经成为我国各个单位中最重要工作内容,并当做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被沿袭,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开始,其已被作为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

2.“送文化下乡”的重要意义文化属于民族发展的血脉,更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现已成为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持。

“送文化”转向“种文化”需把握几个关键问题

“送文化”转向“种文化”需把握几个关键问题
神州民俗
2 0 1 4 年 第2 2 l 期
公 共 文化
“ 送 文化 ” 转 向 “ 种 文化 ’ ’ 需 把 握 几 个 关 键 问题
梁育 阳
( 云浮 市文化馆 广东 云浮 5 2 7 3 O 0 )
[ 摘 要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有什 么样 的观念 ,就会有什 么样 的行 为。对 “ 种 文化 ”
基层群众 的文化生活需求 ,基层群众参与度不高 ,满意度 也比较低 。如何破 解 “ 送 文化 ”的尴尬 ,有效解 决 基层群众 的文化饥渴 问题 ,成为摆在政府文化职 能部 门面前 的重大课题 。
6 8
通过多年 的实 际工作经 验总结 ,对如何 由 “ 送 文化 ”到 “ 种文化 ”转变 ,本文提 出如下 见解 。 对何谓 “ 种 文化” ,首先要有一个科 学的认识 。 观念是行动 的先 导 。有什么样 的观念 ,就会有什么样 的行 为和作风 。笔者在实 际工作 中发现 ,在观念上
化 ”理解和认识得过 于简单 ,认为 “ 种文 化 ”就是 由政府文化职 能部 门牵个头 ,给笔经费 ,然后任 由基层群 众在文 化活动 的组织 上 “自弹 自唱 ”、 “自导 白演 ”、 “自娱 自乐 ”,如此就算 完成 了任 务 。至于 效果如 何,他们 自己负责。笔者认为 ,这种认识 和做法 ,往往很难把文 化 “ 种 ”出生命力 ,并给群众对文化职能部 门形成 “ 撤手不 管”的不 良印象 ,更加容 易浇灭群众参与文化活 动的热 情 ,也提升不 了群众开展文化活动 的
我们不能把 “ 种文化 ”仅仅理解成 为让基 层群众 自主开展 了多少 次的文 化活动 ,有多少人次前来参与等等这
些表面数据 。我们 也不能把文化工作或文 化活动仅仅理解 为让群众 “ 唱唱歌、跳跳舞 、看看书 、看看戏、打 打球 、打打牌 ”,更 重要的是要从 引导和 实现 一地群众 的文化认 同和文化 自豪做起 。

定义种文化

定义种文化

定义种文化所谓“种文化”,说的是农民群众像种庄稼一样,普遍、经常性地开展自娱自乐的文化体育活动,把文化的“种子”“种”入乡村大地,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一活动体现了这样一种理念:农民从文化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农民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既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又是文化产品的享受者,因而充分调动起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2007年春天,握惯了锄头种庄稼的农民兄弟,在浙江的田野上展开了一场不寻常的耕作比赛:“种文化”。

这一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文明建设,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群众的热情关注、积极支持和广泛好评。

浙江农民“种文化”这一独特的文化景观,引起中央主流媒体的热力关注。

6月19日至20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华新闻报等新闻单位的记者都深入浙江农村对“种文化”进行采访报道。

农村文化建设,一直是党和政府关心的大事。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很重视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每年的文化下乡活动都搞得红红火火。

送下乡的文化农民欢迎,但毕竟不能天天“送”,一年难得见几回,杯水车薪难解农民饥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长远来看,“种文化”才是根本之举。

富而思乐,富而思剑随着党的亲民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民们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了,有的也实现小康了,随着“钱袋子”越来越鼓,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强烈。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一字之差却体现了当代农民在急剧变化的时代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要求和不同面貌。

以前的“送文化”是单向的、暂时的,而今日益富裕起来的农民,不满足于仅仅作为观众被动地接受,他们更愿意亲身参与到文化体育活动中来,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

因此,如何把“文化下乡”变为“扎根在乡”,把农民从文化的看客变成主角,通过“种文化”活动,达到丰富和活跃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目的,这是值得各级地方政府重视的一个新课题。

送文化活动心得体会

送文化活动心得体会

送文化活动心得体会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2015年是宣传文化系统“基层工作加强年”,为此,中宣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意见》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用以明确任务并提供指导。

各地在意见和方案的指导下,除了开展丰富的送文化活动,同时逐渐演变成“种文化”,激发了广大农村文化人的激情。

(中国文明网)各地由送文化到尝试“种文化”,即是基层文化建设的加强和深化,也是基层文化工作的一种创新。

关于文化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周易》。

《周易·贲彖》中说:“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由此见,文化的本质是社会教化,以通达“文明以止”,进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

于今天的基层文化建设而言,文化的这种教化功能不但不可或缺,还应在尊重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手法进一步强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大地广泛传播,不断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文化离不开根,有根的文化才能真正生长、枝繁叶茂,也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送文化下乡固然能满足农民的一时之需,却无法满足农民的一世之需。

何况送下去的文化是否符合农民的口味,雅俗之间的拿捏取舍是否得当,能为农村群众所真心接受和喜闻乐见,都还不一定。

当然,这里并非否定送文化下乡的价值,而是说相比较而言,“种文化”显得更重要,更为长远计。

只有让文化落地扎根,在农民家门口生长起来,让农民自己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成为文化传承的主体,并从文化发展传承中切实受益,基层文化才可能生生不息,才可能真正担负起化成天下的时代重任。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事实上,文化其实是人类劳动方式的一种审美观照。

文化的根原本就在基层,生长的沃土在民间。

从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看,无论诗、赋,还是词、曲,乃至小说,无一不源自民间,起于草根。

而今天这个时代,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本身就有很多爱写爱画、能歌善舞的“土艺人”、“好声音”,央视《星光大道》每期节目的参赛选手中,多才多艺的农民歌手占了相当比例,正是这方面一个有力说明。

“送文化”与“种文化”——从文化馆服务模式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送文化”与“种文化”——从文化馆服务模式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化服务的实践经验 ,探讨如何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模式 。
公共文化服务涵义 十六大 以来 ,党 中央进一步 明确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的重要性 ,特别提 出 “ 要加强政府对文化 公益


事业扶持 的力度 , 为人 民群众提供 良好 的公共文化服务 ”。2 0 年9 ,国家颁布 了 《“ 06 月 十一五”时期文化发 展规划纲要 》 ,将加强 “ 公共文化服务 ”作为下一步文化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 国家首次明确提出 “ 公 共文化 服务 ”的概念 。 “ 公共文化服务 ”观念 的出现 , 是社会文 明进步的标志。我 国经济建设取得初步成就,温饱 问题基本得到 解决 ,人们对文化有 了更高需求 。公共文化是公 民享受文化产品 、实现基本文化权 利的保 障。 “ 公共文化服 务简单地说就是提供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公共服务 。具体地说就是指 由公共部门或准 公共部 门共 同生产和 提供的, 以满足公众 的基本文化需要和保障公众的文化权 利得 以实现 为宗 旨的, 以提 高公众文化素质和社会整 体文化水平为 目标的, 既要为公众提供基本的精神文化享 受, 也要维持社会生存发展所必需 的文化环境与条件 的公共产 品和服务的行 为。”。 。 因此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 、满足 公民公共文化需求 的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体系,包括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公共文 化网络 体系、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文化
神文化 的需求 曰益增长 ,对 自身文化权 益的诉求也更 为强烈 。构建 强大 的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 ,是实现深 圳
“ 文化立市 ”战略 目标 的重要课题 。 目前深圳 市已建有群艺馆和文化馆 ( 6 个 ,公共 图书馆 ( 68 ,各 站) 2 室) 1个
级各类 文化广场3 1 8 个,各类博物馆2个 ;广播 电视覆盖率达到10 ,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 5 0%

浅析中西文化之送礼文化

浅析中西文化之送礼文化

浅析中西文化之送礼文化关键词:跨文化交流送礼中美差异摘要:在所有文化中,都需要在某种场合向亲戚、朋友或同事送礼,但是送礼风俗却大为不同。

懂得各国的送礼习惯,掌握好的送礼的规则和火候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着重谈谈中美两国在送礼文化上的差异。

中国在送礼时更重视礼物的价值,而美国人则更重视礼物所代表的情谊。

正文: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地增加,跨文化交流益显其重要性。

然而,世界各国的文化有其共性和个性,各国的文化现状客观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从而影响着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在交流交往中,如果能够及时了解两国间的文化差异,这将更利于我们的沟通与交流。

人们的社会交往遵循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即是一个社会的习俗。

这些社会的习俗反应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而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首先要了解异国文化习俗和两国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这样才能避免跨文化交流的失误。

由于各国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不同,各国人民在进行礼尚往来时的习惯也有不少差异。

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

若不了解,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损失。

在所有的文化中,都需要在某种场合向亲戚、朋友或同事送礼,但是送礼规则却大为不同。

成功的赠送行为,能够恰到好处地向受赠者表达自己友好、敬重或其他某种特殊的情感。

在国家商务交往中,礼尚往来是建立人际关系、拓展业务范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此,懂得各国的送礼习惯,掌握好送礼的规则和火候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送礼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送礼时一门敏感却又具备较强的艺术,各国有各国的风俗习惯,送对了极大欢喜,反之,则会适得其反。

所以在送礼方面我们要了解对方的喜好和禁忌,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费尽心思却做出不讨好的事情。

下面,我主要从中美两国的送礼文化谈谈两国的文化差异。

从礼品的价值来看中西方的差异中国向来被称为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也是我国文化习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农村种文化活动个案研究

农村种文化活动个案研究

2007年以来,随着全省范围种文化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乐清市也不甘落后,在各乡镇和农村掀起了种文化活动的热潮。

种文化的直接含义就是播种文化,像庄稼人种庄稼一样,在一定的地域和人群中播撒下文化的种苗。

显然这与送文化是有一定的关系的:送文化是授人以鱼,种文化是授人以渔;送文化是城市文化送到乡村,农民群众被动享受,种文化是城市文化知道带动培育乡村文化,农民群众主动参与自主登上文化表演的舞台;送文化是城乡二元互动,种文化是城乡对等发展;送文化是暂时的,是春风吹拂大地,而种文化是永久的,是文化的苗木生根发芽。

可见种文化活动是一个新生事物,是送文化活动的延伸和深化。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种文化活动大有可为,必将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七大报告、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要大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我们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公共财政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倾斜,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市党代表种文化调研组于今年7月开始对文化职能部门和各乡镇及相关农村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

现将我市种文化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存在问题和有关的建议介绍如下。

一、我市种文化活动概述一是以文化大院建设为载体,强有力的推进了农村文化硬件设施建设。

各村都专门设立文化活动场所,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

基本做到了五个有:有开辟图书阅览室,藏书在几百至几千册,可供村民读书阅报;有市民活动室,可容纳几十至上百人,可举办各类讲座和培训班;有电教设备,可看电视听唱词也可以上网;有健身器材,有的设在室内也有设在公共绿地,可供男女老少健身休闲;有初步的管理和保障机制,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和专人管理。

象大乌石村,将村中的雷公殿改建为文化大院,其中一应设施俱全,环境朴素清幽,老年人躺在靠椅上边看电视边聊天,一副升平景象。

工人文化宫走向哪里——谈杭州市工人文化宫的送文化与种文化活动

工人文化宫走向哪里——谈杭州市工人文化宫的送文化与种文化活动

国每年评选 出来 的 4 0家最富公司中有 7 0 2家是文化企业;
日本所评选 的 4 0家最富公司中有 8 0 1家是文化企业 ;而中 国的 5 0强企业 中,没有一家文化企业 。 0 ”…这些数据是指
文化产 业所创造 的直 接有形价值 ,除此之外 ,作 为 国家 综
合 国 力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的 文 化 力 , 还 指 一 个 国 家 或 民 族 的
送文化 与种文化 活动是我们 党和政府 建设和谐家 园、 建设和 谐文化 的重要举措之 一,而建设和 谐文化又是构 建
和 谐家 园、和 谐社会 的一 项基础性工程 。关于送文化 ,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核心 已构成现代 经济最 显著 的特 征,如 “ 美国 的文化 产业
占到整个 G P的 2 % / D 5 ,14的 G P是靠文化产业来创造的: D 日本也达到 了 2 % 0 ;而我 国只 占到 2 6 ……据 了解,在美 .%
进社 会和谐 稳定 、提 升 国家 的软 实力 、促 进社会经 济发展
等方面发挥积极 的作 用。
从而实现 双 向互动 。通过对职工群 众进行持久深 入的培训 学习 ,培养 和造就更 多的群众文化 组织者与传 播者 ,构建 群 众文化 的组织 网络 ,更好的发挥文 化宫在弘扬群 众文化
中的组 织功 能。 近 些 年 来 ,我们 杭 州 市工 人文 化 宫一 直响 应和 执 行
党 、政府 以及市总工会 的有关政策及 号召 ,不仅送 文化下
基层 ,而且又想方设法把文化种植在基层。
13 2
21 0 2年
和 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1 0 2 3 卷第一期 u. 1 第 1 2
总第 7 5期

浅论中国送礼文化

浅论中国送礼文化

浅论中国的送礼文化[摘要]:送礼大概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祭祀活动,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发展,俨然成为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

送礼是社会上每一个人为人处世、融入社会所必不缺少的社交形式,送礼的动机主要有以交际为目的、以巩固和维系人际关系为目的、以酬谢为目的和以贿赂为目的。

送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特定的规律,它反映出来的是送礼者的文化修养、交际水平和艺术气质以及对受礼人的了解程度和关系远近,在一定意义上讲,送礼是一门特殊的交际艺术。

在今天,更是有“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的说法。

当下,“送礼风”的盛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和腐蚀着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对送礼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要有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送礼;动机;文化一.送礼的起源送礼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人们相互馈赠礼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内容。

我们可以从“礼”字的最初内涵去探究送礼的起源。

礼,即“禮”,“豊”是它的初字。

甲骨文的“豊”字,其下是“壴”,乃是“鼓”之象形,其上为“丰丰”,是“两串玉”的象形白描。

两形会意,表示击鼓送玉,与他人或其他民族诚信结交之义。

在上古先民看来,乐莫重于鼓,物莫贵于玉,把二者共同奉献,乃是最贵重的礼品;敲鼓奏乐,捧玉奉献,无疑是最高、最衷心的礼仪。

“豊”的本义指民族之间为结交而致献礼品,也表示将物品奉献给祖先神灵之事。

后来,事神之豊加“示”写作“禮”,简化时规范为“礼”。

[1]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说:“礼,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也。

”王国维根据卜辞“禮”的象形,也认为礼字像是用两块玉盛在器皿中去作供奉,表示对先祖玉上天的敬意。

[2]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送礼是与其他一系列礼仪活动一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礼”加“示”事神,礼应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

在祭祀时,人们除了用规范的动作、虔诚的态度向神表示崇敬和敬畏外,还将自己最有价值、最能体现对神敬意的物品奉献于神灵。

也许也正是从那时起,在礼品的含义中,就开始有了物质的成分和表现了,即礼可以以物的形式出现了。

老年大学:“送文化”更要“种文化”

老年大学:“送文化”更要“种文化”
所谓 “ 种文 化 ” ,就 是 老
旋 律 、传 播 先 进 文 化 、丰 富 群
众精 神 文 化 生 活 方 面 ,发 挥 了 积 极 作 用 。学 员 们 走 进 社 区 、
的 问 题 。在 这 种 “ 送 文 化 ” 的
过 程 中 ,群 众 大 多数 时 间只 能
年 大 学 应 当成 为 校 园 文化 输 出的 “ 播 种机 ” ,把 文 化 的 种 子 洒 向广 大 社 区 、 乡村 大 地 , 让 其 生 根 、发 芽 、开 花 、 结果 , 达到 “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即使是 基层老年大学,
学 员 队 伍 也 是 人 才 济 济 、卧 虎
对 文化 养 老 的 强 烈需 求 办 学
渠 道 过 程 中 ,应 该 顺 势 而 为 ,
整 合 资 源 , 主 动 作 为 。 要 积
极 联 系 乡镇 、 社 区 深 入 调 研 ,
福 ,营 造 出欢 乐 祥 和 向上 的社
会文化氛 围。 老 年 大学 开 展 “ 送文化”
或 挥 毫 泼 墨 义 写 春 联 、 送 祝 化 的 发 展 ,人 们 的精 神 需 求 H
益 增 长 ,他 们 不再 满 足 于 被 动 地 接 受 ,更 希 望 亲 身 参 与 到 文 化、 健身活动 中来 , 强身健体 , 获 得 精 神 上 的快 乐 和 满 足 。 笔
口浙江省奉化老年大学
练 国铮
【 内容提要 】 老 年 大 学 经 常 组 织 学 员到 群 众 中 间 开 展 “ 送 文 化 ”活 动 , 广 受 好 评 。 但 随 着 我 国社 会 经 济 文 化 的 发 展 ,人 们 的 精 神 需 求 日益 增

既要送文化,更要“种”文化

既要送文化,更要“种”文化

既要送文化,更要“种”文化作者:徐建明来源:《当代党员》2009年第08期大春同志:你好!读了你的来信,看得出,你是一位守土有责的文化干部。

你提出“农民为啥闹‘心荒’”的困惑,在当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尤其是直辖以来,我市积极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毋庸讳言,正如你来信所说,从整体而言,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确实还比较单调乏味。

有这样一组数据:去年我市艺术院团到农村演出4760场,平均每村每年看半场戏,仅相当于上世纪60年代的1/3;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率仅58%,没有活动载体的超过55%,村文化活动室没有活动载体的占70%……除了硬件设施没到位以外,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少地方开展的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下乡”活动不对群众的“胃口”。

所以,尽管国家投了钱,干部们费了力,群众却并不领情。

有一首顺口溜说:“农书”上千种,农民手空空;电视进乡村,节目不姓“农”;除了唱还有跳,打打腰鼓三大样。

精神空虚,缺乏娱乐设施,于是乎打麻将、看电视、“斗地主”就成了最常见的乐子,有的地方封建迷信抬头,有的村60%以上的人参与迷信和宗教活动。

缓解农民闹“心荒”的问题,最现实的途径还是要送文化下乡。

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提出,大力开展送电影、图书、故事、戏剧、展览“五下乡”活动,既要有热热闹闹的形式,更要有生动有趣的内容,要适合农民的口味,走村入户、常年下乡,使百姓舒心满意。

随着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今后农民群众的文化饥荒问题应该会有所缓解。

我认为,要彻底解决农民群众的文化饥荒,在送文化的同时,还要“种”文化。

如何才能“种”好文化?除了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和管理外,笔者还有几点建议,供和你有着同样困惑的同志参考。

首先要培“土”。

这个“土”就是要培育一种乡土文化氛围,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浸润文化因子。

北碚区天府鎮利用农家院坝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并请来专业老师辅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送文化”与“种文化”
作者:王关明
来源:《群文天地》2010年第24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的文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使农民彻底摆脱贫穷,走上小康之路,除了使农民拥有较为富足的物质生活之外,还要拥有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着力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

其目的在于让农民既要有米袋子、菜篮子,还要有书架子和戏台子,说到底就是要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改革开放30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绝大多数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迈上小康之路。

许多地方的农民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穿暖,他们想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精神文化生活,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的文化建设从总体来说还比较薄弱,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目前在农村中的文化活动主要是靠城市向农村送文化,这对于营造农村文化氛围,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城乡沟通曾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送文化”是短暂的,活动过后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仍旧局限于麻将扑克等小搞搞,年纪大的热衷于烧香拜佛、占卦算命等封建迷信活动,长期下来农民群众得不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村民往往为一些小事引发打架斗殴、酗酒闹事等违法乱纪事件,给农村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利因素。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有的管理部门和部分农村干部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只注重抓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认为只要经济增长了,有了钱,就一切都好办了。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忽视了文化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文化活动经费得不到保障,从而导致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农民群众也就缺少了参与的舞台,最终使农村文化建设大大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

所以,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需要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有正确认识和定位。

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对当地农村文化建设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农村文化要根本性改观,需要把政府向农民“送文化”转变成农民自己“种文化”。

正如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歌唱家吴雁泽先生所说:“仅仅把文化送下乡是不够的,只有农民自己才能做农村文化的主角”。

多年的实践证明,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主要不是靠政府建设也不是靠城里人下乡建设,其建设的主体只能是农民自己,他们才是农村先进文化的享受者和建设者。

有了内在力的驱动,农村文化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这里的农民作为主体的文化建设,就需要去“种文化”。

“种文化”是农民自己在文化活动中创造的精神产品,农民成为了农村文化活动的主体,他们在创造的过程中同时也享受着创造带来的乐趣。

农村文化究竟如何发展?应走何种路径?怎样形成强大的农村文化生产力?这确实值得我们去好好研究。

笔者在调研中,与上虞市东关街道担山村村委主任谈起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送文化”与“种文化”的问题,颇有感触。

担山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旗帜,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

担山村原来是一个穷的叮当响的村庄,根本谈不上有固定的娱乐休闲场所,村民茶余饭后的活动就是聚在村民家里一起小搞搞,有时候为几元钱就大打出手,村里最忙的是治保调解主任。

村里新班子换届后,先后建起了村民活动中心,村民休闲公园,棋牌室、乒乓球、台球室、健身室、录像室、图书阅览室、篮球场等一应俱全,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村民在空闲时去打打球,看看录像,搓搓麻将聊聊天,顺便锻炼一下身体。

村里接通了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村民的文化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村里通过引进来与自己就地培养,先后成立了村民太极拳健身队,门球表演队,吹打乐队,戏曲演唱小组等村民自娱自乐的文艺团队,还根据本村实际创作了村歌,定期组织文艺团队在村内演出,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文体活动。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村民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村民之间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从而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从担山村的一些做法中我们不难发现,“送文化”和“种文化”因其不同的方式、手段、目的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同的功能。

“送文化”和“种文化”首先是“输血”和“造血”的区别。

“送文化”是向基层文化输血,而“种文化”是农民自己造血,是一个新概念。

其次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创造的转化。

在“送文化”活动中主体是专业文艺工作者或业余文艺骨干,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很少出现在“送文化”活动中,农民是被动的观看者和接受者,是文化活动的客体。

而“种文化”是农民自己在创造精神产品,农民成为了农村文化活动的主体,他们在创造的过程中同时也享受着创造带来的果硕。

所以应该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人意识,让其自身投入农村文化建设中来。

第三是短期与长效的差别。

很多“送文化”的团体都是临时组建,由于经费、人员各方面的因素,不可能做到天天演,只能做到暂时点缀一下当地的文化生活,就一个地方而言,“送文化”是一个短期行为。

相反,“种文化”只要农民兄弟愿意,就可以在一个村天天演,它具有极强时代生命力,村民们在劳动之余,都会自娱自乐地唱上几句扭上几步。

空余时可以相互切磋,增进友谊,尤其在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里,更要顽强地表现出来,顽强地生存下去。

作为政府部门在“种文化”上,要倡导方向,营造环境,建立机制,着力唤起文化自觉;着力培养一批懂文化、热心于文化、善于经营文化的能人;加强对农村文化艺术活动的业务指导培训,培养一大批擅长艺术生产的农村文化人才;县、市级文化职能部门要把“送文化”的重心转移到“种文化”上来,指导帮助挖掘、整合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资源;培育农村文化新人,保证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以激发农村内源性动力为主,以政府部门恰到好处的“文化支农”为辅的良性联动,可以成为我们发展农村文化的有效选择。

给农民一块土地,他们就能种出一片绿油油的庄稼;给农民一个自我展示才艺的平台,他们就能创造出精彩纷呈的文化。

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但这样的工作还要继续,还要进一步发
扬光大,这样才能让种在土地中的文化,有更长足的发展,“种文化”一定会绽放出持久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