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词三首》
改写《秋思》成一个小故事。
起因:(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想象画面:洛阳城的繁华,秋风落叶的情景, 诗人的心境。 经过:(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想象经过:匆匆写信与“临发又开封”时的动作、 心理活动和独白语言。
单元主题:“思乡情”,选编了三首思乡的诗词和三篇散文,
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游子浓浓的思乡情。
单元学习目标: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学习用
具体的景物或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
5.
古 诗 词 三 首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泊
pō (湖泊
血泊)
bó (停泊 泊船 漂泊)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抚州人。 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思想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行人:(捎信的人) 临发:( 即将出发)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好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 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 查看。
诗意;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忙。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yì jiàn
京口瓜洲一水间,
zhǐ shù chóng
钟山只隔数 重 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huán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小组合作学习
(1)结合插图、注 释每人说每一句诗 的意思。 (2)合作画一幅简 图,标出京口、瓜 洲、钟山的位置。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吉安县官田中心小学 俞碧露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
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
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石、曾巩
5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停泊)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水间” “只” “数重山”
离家近
王安石少怀大志,博学多思,随父宦游 各地,目睹了北宋“民劳财匮”,提出 了一个完整的新的思想体系,对后来学 术思想产生较大影响,也为其改革奠定 了基础。
王自22岁考中进士,踏入仕途。 1069-1076年,王安石两度为相。为改变 北宋“积贫积若非”的政治局面,王安 石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发动和 领导了一场社会变革运动。史称“熙宁 新法”。列宁称王为“中国十一世纪的 改革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此处“绿”字诗
人曾想过用“思到、家切
过、入、满”,为 什么诗人最后选
“绿”?
不能还
?
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 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 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 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 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 烈思乡情深深的震撼了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意: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心中涌
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 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 不知如何表达。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意:带信的人将要出发的时候,我
却又打开了封好的信。
洛阳城里见秋风。
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以使树叶黄落, 百花凋零,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5、《古诗词三首》
精选ppt
2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 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 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 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 表达方法。
精选ppt
28
这首词抒写羁旅思乡之情。上 片写奔赴山海关中途夜宿军帐时的 苦闷,下片抒思乡之情。语言和谐 明快,感情表达率直自然,风格缠 绵哀惋,是纳兰性德的代表作。
理解本诗的特色:前两行看是写眼
前景象,但在诗中却饱含深情。所乘之
船就在瓜洲停靠,却不能回金陵去,可
见诗人怀念家乡的感情是十分浓厚的。
精选ppt
13
精选ppt
14
精选ppt
15
张籍,768~830, 字文昌,唐朝人,祖居 苏州,后居和州乌江 (安徽和县乌江镇), 曾任水部员外郎、国子 司业,故世称张水部、 张司业。
精选ppt
3
洛 (luò)(洛阳)
榆 (yú) (榆关)
畔 (pàn)(那畔)
帐(zhàng)(千帐)
精选ppt
4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
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
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
美好、最真挚的情感。《泊船
瓜洲》、《秋思》、《长相思》
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
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
深的思恋和热爱。
就的词人之一。词风清新自然,全无
矫揉造作之痕。其所作《出榆关》被
列为高等学校古文学范文。国学大师
王国维称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5.古诗词三首
秋 思
[唐 ]张 籍
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
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
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
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
**诗人简介**
张籍(767—830)唐代诗人。 字文昌,江苏苏州人。贞元十五年 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 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 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 眼疾严重,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 祝”。张籍是韩愈的学生,其诗多 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 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 “张王”。有《张司业集》
**创作背景**
这位“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虽然出生在江西,却与南京有着不 解之缘。他在南京度过青春时代, 在南京三次任知府、两度守孝、两 度辞相后居住,在南京先后生活了 近二十个年头,逝世后又葬在南京 钟山脚下,他的父母兄弟死后也葬 在南京,他在南京留下了许多动人 的事迹和壮丽的诗篇。
泊 船瓜洲
第二组
• 单元主题:“思乡情”,选编了三首 思乡的诗词和三篇散文,从不同角度 表现游子们浓浓的思乡情。
• 单元要求: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 的感情;学习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 达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
5 古诗词三首
学习古诗的方法
•通读全诗
方 法 一 方 法 二
•逐字、逐句理解 •读懂全诗的意思 •背诵、默写诗 •理解重点词、不理解词 •说说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的巨大反差, 正好说明了诗人人在旅途,却心系家乡。 恋乡之情跃然纸上。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 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 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 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设计好回家 路线,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 道?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课 古诗词三首
巩固
第5课
∆
古诗词三首
三会生字(会读、会认、会写)
遮挡
蓑衣
陶醉 牧童 锄头
明媚 剥皮
背一背
牧童 [唐]
吕岩
草 铺 横 野 六 七 里,
笛 弄 晚 风 三 四 声。
归 来 饱 饭 黄 昏 后, 不 脱 蓑 衣 卧 月 明。
牧童 [唐]
吕岩
草 铺 横 野 六 七 里,
笛 弄 晚 风 三 四 声。
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三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这三首诗你最喜欢哪一首,并说出理由。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 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 把《牧童》抄一遍,并写出自己 对这首诗的感受。 2. 把三首诗中,自己觉得优美的词 语抄写下来。 3*.写一写自己如果在乡村居住会是 怎么样的感受。
每日作业
1.预习D6
2.读D5 3遍
3.默写《牧童》
4.课后练习第2、3题 5.把牧童改写成一篇300字的短文
归 来 饱 饭 黄 昏 后, 不 脱 蓑 衣 卧 月 明。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 叶 渔 船 两 小 童,
收 篙 停 棹 坐 船 中。
怪 生 无 雨 都 张 伞, 不 是 遮 头 是 使 风。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 叶 渔 船 两 小 童,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古诗词三首》PPT
秋思
张籍 张籍(约766年 — 约830 年),字文昌,唐代诗 人,和州乌江(今安徽 和县乌江镇)人。汉族,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 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 江镇)。张籍为韩门大 弟子。并称“张王乐 府”。代表作有《秋 思》、《节妇吟》、 《野老歌》等。
注释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
聒: 声音嘈杂
小组讨论,长相思的诗意。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出发, 入夜,营帐都点起了灯。 夜已 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 声搅得人们无法入睡,不禁思念 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 是没有风雪之声。
泊船瓜洲通过 写景 来表达 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思考哪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之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
作者在哪里?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作者在瓜州, 看到京口, 想到钟山(家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 时照我还。中的绿可以用 “到”、“过”、“入”、 “满”交换吗?为什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中的绿可以用“到”、 “过”、“入”、“满”交换 吗?为什么?
又: 再一次
绿: 吹绿
何时: 什么时候
还: 回家
根据词的意思,翻译 诗句的意思。
间: 间隔;隔开。
只隔: 仅仅隔着。
数重山: 几座山。
又: 再一次
绿: 吹绿
何时: 什么时候
还: 回家
泊船瓜洲诗意: 一二句: 从京口到瓜州仅有一江之 隔,而京口到钟山也只隔 着几座山。
三四句:春风又吹绿了江 南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 能照我回到家乡。
而秋思通过 叙事 来表达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而长相思是通过 写景 叙事 相融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 念
五年级5.古诗三首预习
五年级5.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运用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了解古诗词大意。
3.感受、体验诗词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
学习任务一、自学我能行:1、我能多读几遍古诗,结合拼音把诗词读正确,读流利,并能完成以下练习。
(1)在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
快乐.(lè yuè)清平乐.(lè yuè)剥.落(bō bāo) 剥.莲蓬(bō bāo) 亡.羊补牢(wáng wú)亡.赖(wáng wú)草铺.(pù pū)铺.开(pù pū)(2)我能正确书写本课字词,而且写得美观漂亮。
牧童蓑衣遮住醉酒媚好锄豆剥开二、理解诗意,我有妙招。
1、我能通过各种方法理解下列词语。
弄:舟过安仁:张伞:使风:2、我能说说两首诗的大意:(提示)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当时周围是怎样的,有趣的是什么?还要注意看插图哟!五、达标检测: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5.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2. 会默写《牧童》《舟过安仁》,学习《清平乐.村居》。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进一步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任务一、自我展示1、我能默写《牧童》和《舟过安仁》。
二、理解词意,我有妙招。
1、我能通过各种方法理解下列词语。
亡赖:茅檐:吴音:相媚好: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我能说说词的的大意:(提示)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当时周围是怎样的,有趣的是什么?要注意看插图哟!三、挑战自我1.选择喜欢的一首诗或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2.选取《清平乐·村居》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5 古诗词三首》重点知识及课后练习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5 古诗词三首》重点知识及课后练习5 古诗词三首一、生字词1、易错字词:剥(bāo)莲蓬2、词语理解:弄:逗弄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怪生:怪不得(“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茅檐:茅屋的屋檐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二、诗词译文及理解1、《牧童》: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2、《舟过安仁》译文: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1)优质课件
1.泊船瓜洲
(王安石) 2.秋思 (张籍) 3.长相思(纳兰性德)
泊船瓜洲
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 着几座山。
(宋)王安石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 之隔。
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 着我回到家乡。 注释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
3.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将士的
千账
间:一水间
重:万重山 还:照我还 更:风一更
年上半年副一店的经营情况不是特别理想,1-6月份销售只实现啦xxx万元,毛利实现啦100万元,利润实现啦30万元;与200万元的销售计划相差甚远,销售完成计划的%,毛利完成计划的50%,(利润完成计划的215%)。上半年的销售计划没有完成好,下半年的任务又接踵而至,感觉压力甚大,面对困难和压力,我觉得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要调整好自已的心态,多想办法,加倍付出,尽自已最大努力 做好销售。管理出效益,一切管理都是为销售服务。为保证副一店的正常运行,我们保证畅销商品的货源,不能使销量好的商品、季节性商品有缺豁、断货的现象发生。由于供货商送货不及时,我们每次的订货都得提前备好一个月的库存。考虑到本店大部分商品都是代销经营,按销量结算,可以不占用本店的流动资金,而直接利用厂家的资金达到存货的稳定。虽然这样保证啦库存量,但也是导致我们店库存量过大、商品周转缓慢的直接原因之一。 超市员工春节工作总结篇二伴随着平安夜的降临,20xx年的各项工作渐渐进入尾声。我作为xxx超市的一名员工很荣幸得到这次机会,把自己在 xxx超市工作的心得体会写出来同大家分享。 把自己在xxx超市所接触的所有事仔细归类,分为两种:一是“公”,二是“私”。先从“公”谈起,它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字“严”。这么说是有原因的,第一, xxx超市公司对下属门店的日常工作都有严格的书面流程。不但收银员、保安员有严格的工作流程,理货、验货中的细节也有明确的规定 ; 第二,处理问题的态度很严肃,大到公司总部的老总经理违纪,小到顾客调换一件商品。针对此类问题,我们的态度都以严肃谨慎为准则。起初员工们认为没有这种必要,但在店长的带领下经过学习实施后,才发现这样做的重要性。它使我们 xxx超市在顾客眼中不仅是一个好的购物场所,还是一个经营规范的企业,同时也让供货商觉得xxx超市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再说一下“私”。 在店里那么多人同在一个屋檐下,相互间的言语冲撞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令人欣慰的是,同事之间不管当时有多大的误会,总在下班的一声“路上小心”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家出来工作挣钱都不容易,在忙时互相帮忙自然就成啦一种默契。在这种默契中一团活气,团队精神自然体现的淋漓尽致。店里处于公私分界线上的便是我们的店长,她是我们的骄傲,因为店长从来都是公私分明。于公,她对属下员工要求严格,处理问题干净利索,决不拖泥带水,但却不会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到私下。于私,她关心员工的每一件事,每次下班总不忘问一下家远的员工是否有人结着伴回家。我们有如此好的店长真是上天对我们的眷顾 ! 或许我的体会不够深,看问题也不太全面,但在新的一年中定要广增阅历,希望自己在xxx超市做得越来越好。最后祝公司全体同事新年快乐,也希望公司业绩蒸蒸日上,一年胜过一年。我是xxx超市站街店一名普通的员工,从踏入xxx超市那天起,我就把自己融入其中。忙碌的工作,使我的生活变得格外的充实。 刚加入xxx超市的时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也是陌生的。许多东西都需要老员工教,我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太多啦。于是,他们做什么我都仔细的看,耐心的学,从商品的陈列到缺货的补报 ;从商品的促销到新品的开发一点一滴的学,一点一滴的记。两年的工作,使我得到啦锻炼,日常工作逐渐得心应手。我们的工作于细节处见真功,所以必须认真仔细。 因此,我认真啦解每种商品的功能、价格,随时检查商品的生产日期,及时啦解同类商品的市场信息,并向店内汇报我始终坚持:做什么事情,做啦就一定把它作好。对工作抱以热情,对同事抱以关心,用积极的行动来感染周围的人,带动周围的人这是我在 xxx超市感受到的,也是希望我能够切切实实做到的。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2单元第5课 古诗词三首
(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学习《泊船瓜洲》理解诗句,了解诗歌大意。
(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并能熟练地背诵,体会作者的感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泊船瓜洲》:1075年春天,皇帝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王安石知道这一去是凶多吉少,因为只要他坚持变法,就会受到保守派的打击、排斥,而皇帝又反复无常,所以他忧心忡忡,更加思念家乡。
一天晚上,他夜宿瓜洲江边,感时伤景,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
.一水间 帐篷 数万重 江畔 jiàn zhàng chóng pàn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这首诗写了什么?《泊船瓜洲》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瓜州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家。
.泊船瓜洲【泊:停船靠岸。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青山。
【间:间隔;相隔。
】【钟山:现在南京市紫金山。
】【数重:几座。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绿:吹绿了。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想到家乡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并不远。
这种实际距离与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更加突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绿”本来是形容词,在这里当动词使用,意思是“吹绿了”,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写出了长江南岸的一片绿色,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衬托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5.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
5.古诗词三首 5.古诗词三首全诗大意:《牧童》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清平乐·村居》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豆地锄草在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食着刚摘下的莲蓬。
词句注释:《牧童》⑴弄:逗弄。
⑵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舟过安仁》⑴安仁:县名。
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⑵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⑶棹:船桨。
⑷怪生:怪不得。
⑸使风: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清平乐·村居》⑴清平乐(yuè):词牌名。
村居:题目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吴音:吴地的方言。
作者当时住在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⑷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⑸翁媪(ǎo ):老公公、老婆婆。
⑹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⑺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⑻亡赖:指小孩顽皮、淘气。
⑼卧:趴。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ǎo)?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5.《古诗词三首》(完美版)
升 华 情 感
张籍在瑟瑟的秋风中,望着捎 信人远去的背影,不禁吟诵起: 洛阳城里见秋风„„ 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完、道不 尽的思乡情。 秋思,仅仅一个“思”字,却 道尽了天下所有游子的心。
作业设计
•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飞进作 者写诗的情境中,一展你的文采, 把《秋思》编写一个小故事吧! 记住作家叶文玲的话:有真情、 有创造!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jiàn), 钟山只隔数(shù )重( chón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多 音 字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jià n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①
[宋]王安石
长 相 思
清 纳兰性德
长 相 思
纳兰性德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 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 平韵。
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 缠绵悱恻, 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 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作者简介
•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初著 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 家”。 康熙十二年中进士。大学士明珠长子。 • 他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 写景逼真传神。 国学大师王国维称其为“满清第 一填词真人”。 • 纳兰性德的主要成就在于词。《侧帽》《饮 水》集,后多称《纳兰词》,风格清新隽秀,哀 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
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思家切 不能还
?
想意境,悟诗情。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上册5古诗词三首
秋
思
【唐】张籍
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
●
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 chóng )
● ● ●
复恐 匆匆 说 不 尽, ● ●
● ●
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
● ● ● ●
初品古诗
秋
思
意万重:形容要表 达的意思很多。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①。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 [唐] 张 籍
了解作者
张籍小传
张籍(约767~约 830),字文昌,唐 代诗人。汉族,苏州 吴人,或曰和州乌江 人。世称“张水部”、 “张司业”。张籍的 乐府诗与王建齐名, 并称“张王乐府”。
了解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张籍,唐代诗人。张籍是韩愈的学生,他 出身贫寒,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 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是兵荒马乱,民不聊 生,离家十年的诗人深陷洛阳城,却不知战 乱中的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 遇到了友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 。在此情此 景下,写下了这首诗。
说说诗句的意思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从 京口到瓜洲仅一江之隔,京口到 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 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京口:现在的江苏镇江,在长江南岸。
瓜洲:在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钟山:南京的紫金山。 扬州
再品古诗
洛阳城里见秋风。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
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 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也可 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给自然界和人间带 来一片秋容秋态。那么,诗人见到的恐怕是 这秋风带来的凄凉摇落之景。客居他乡的游 子,见到这一切,怎能不勾起羁泊异乡的孤 独寂落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 呢?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 者多么丰富的想象啊!
人教版五下-5《古诗词三首》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这句描绘了哪些景物?你感受到了 什么?
这句描绘了茅舍、小溪、青草这 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景色,将它们组 合成一幅画面。显得格外清新优美, 富有田园特色。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 发谁家 翁? 媪
茅草屋有人操着吴地柔软的方言带着醉意叙谈家常, 打趣逗乐。 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
牧童放牧归来,吃饱饭后已 是黄昏。
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院 子里欣赏明亮的月亮。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从诗中哪个字可以体会到绿草的繁茂? 哪个字感受到牧童的快活?
明诗意:
自由读诗,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这是一个(无天忧真无烂虑漫)的牧童。
bō 剥削 剥夺 剥
bāo 剥皮 剥花生
lè 快乐 乐
yuè 清平乐 音乐
gāo zhào
ǎo mù suō
竹篙 棹竿 翁媪 牧童 蓑衣
zhē
zuì mèi chú bāo
遮挡 陶醉 明媚 锄头 剥开
吕岩 字洞宾,唐代人。 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 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 故事八仙之一。他出生于世代 官宦之家,吕洞宾自幼熟读经 史,曾当过地方官吏。后来唐 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 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 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 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 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请将诗词改写成一篇短 文,再将它读给同学听一 听!
五年级语文上册-要点难点-古诗词三首
第二单元浓浓的乡情5.古诗词三首知识小屋语言积累1.字词全解要求学会的字。
2.难句解析①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这是诗人在瓜洲遥望家乡时所见所想。
他看到的是跟瓜洲一水相隔的京口,想到再过几重山就是钟山,而钟山就是诗人的家乡。
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
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相隔呢?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的巨大反差,正好说明了诗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
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句点明了诗人离乡的时间,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
诗人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这一思乡的愁绪像春天的草一样,很快地滋生、蔓延起来,当春风吹绿江南岸的时候,诗人的心里也充满了乡愁。
诗句中提到了明月,一是因为诗人夜宿瓜洲,二是月亮蕴涵着团圆之意。
③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地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人微。
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
诗人没有写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撷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这个细节,正显示出他对这封“意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④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的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
夜的静谧更显出了风雪声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
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
“故园无此声”虽然寥寥几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篇章解读这三首古诗词都是写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
《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给家人写信,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是一首词,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五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词三首(相关资料)
宋景佑四年(1037年),王安石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有着深厚的感情。
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
由於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
这首诗写於熙宁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
《泊船瓜洲》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也有争议,虽然都认为写于王安石晚期,但具体的说法主要有三种意见:①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应召自江宁府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瓜洲后所作;②神宗熙宁七年(1074),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自京还金陵;途经瓜洲时所作;③神宗熙宁八年(1075),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作。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祖籍吴郡(今江苏苏州),生长在和州(今安徽和县),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张籍长于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他的五言诗和近体诗,有些亦不乏深意。
著名诗篇有《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满洲正黄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词人、学者。
权臣明珠之子。
纳兰氏,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
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
[1] 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
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
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
1676年(康熙十五年)进士,选授三等侍卫,寻晋为一等。
著有《通志堂集》,词作先有《侧帽》一集,后增补为《饮水词》,后人汇辑本则称《纳兰词》,今存三百五十首左右。
又与顾贞观合辑《今词初集》一选,为清初文人词选中著名之本。
纳兰性德性情颖敏,多愁善感,不类贵族子弟。
词风真挚自然而多凄恻哀艳,悼亡之作尤称绝调。
向有满洲词人第一之誉,为清词大家之一。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三首》
课后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明天课堂默写,请 大家回去认真背诵;
2.背诵两首古诗的大意和小结; 3.在“词语本”上认真抄写古诗; 4.在作业本上工整抄写课后生字。
精品PPT
精品PPT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 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 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 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 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 当做词牌。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他们 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不得没有下雨他们也张开伞呢,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 使风让船前进啊精!品PPT
•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 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 了什么? “张、使风”表现出两个孩子的淘 气、可爱和天真。
精品PPT
茅檐低小,精溪品PP上T 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精品,PPT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精品中PPT 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精品溪PPT 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低檐小,溪上青青草。醉里 相吴媚音好,白 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精品PPT
m牧ù 童
(唐)吕岩
读 准
pū 草铺横野六七里,
字 音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suō
不脱蓑衣精品卧PPT 月明。
读 草铺/横野/六七里,
出 笛弄/晚风/三四声。
节 奏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精品PPT
草铺横野精品六PPT 七里,
笛弄晚风精品三PPT 四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2:诗人他为什么要离开家?
师:相信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疑问,老师准备了一段资料,相信同学们读过之后就会明白。
资料: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公元1070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领导变法。变法对富国强兵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守旧派的反对。1074年,王安石无奈辞去宰相职务,任江宁知府。1075年2月,宋神宗再次任用王安石为宰相。官场的复杂,前途的迷茫,使王安石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他两次请求辞去宰相之职,宋神宗都不批准。这年春天,迫于无奈,王安石只好勉强上任。北上京城途经瓜洲时,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泊船瓜洲》。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通过多种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2.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自读自悟
四、教学资源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收集、背诵以前学过的他写的古诗。
2.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诗人纳兰性德,阅读他们的作品。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宋代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写的《秋思》(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
师: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生:自由读诗。
师:十年哪,那瑟瑟的秋风绞碎了诗人思乡的心,诗人难以回乡,愁肠百转,他纵有千言万语又该如何倾述呢?
生:写家书。
师:可这是一封怎样的家书呀?你能从诗中找出句子吗?
生:欲作家书意万重。(板书:意万重)
师:意万重是什么意思?你能跟它换个词吗?
作:写;欲:想要;意万重:要说的话很多。
是呀,十年了,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呀?年迈的父母、翘首遥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张籍只能把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同学们拿起笔来,把张籍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师: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这首诗。
生:读诗。
师:读得真不错,声音响亮。还有谁也想来试一试。
生读。
师:真棒!老师听出他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来,咱们全班一齐读《秋思》。
师:这首诗同学们都读得字正腔圆了。要想把一首古诗读得好听,可单单会读还不够,还要理解诗意,让自己也成为诗人。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书中的插图、注释,也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然后跟同桌交流交流。
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
二、初读古诗。
师:请大家把这首古诗读上两遍,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读得字正腔圆。
生:自由读古诗
师:你们读得真投入,哪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听?
师:这首诗中有六个多音字,你读对了五个,很了不起!“间”在这读第四声,在这是间隔的意思。谁能用这个音组个词?
师:你的积累真丰富,一口气说出了四个词语!我们读古诗,不但要把音读准,还要尽可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你们试试!
师:是呀!和朋友在一起的日子是特别让人难忘的!同学们,诗人现在泊船在瓜洲,还能和家人团团圆圆,尽享天伦之乐吗?
生:不能
师:眼前只见(出示幻灯片)——
生(男):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和朋友一起饮酒品诗还能吗?
生:不能
师:眼前只见——
生(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一切都已远去,相伴诗人的只有这轮明月,只有这轮明月呀!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诗人肺腑的仰天长问,是诗人刚刚离开家就来问明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要问诗人的吗?
四、回读,深化情感。
师:是呀,小小的一封家书怎能承载一个游子浓浓的乡愁呢!请读《秋思》
师:信带走了,可带走的仅仅是信吗?那他还带走了什么?
生:带走了作者的心„„此时的张籍会是怎样一种心情呢,请小张籍们用你们的声音表达出来。
师:这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啊!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脑中诞生。
五、拓展升华。
生:京口和瓜洲仅一江只隔,而京口到钟山也只隔着数重山。
师:说得很到位!在这两行诗中有三个地名,能在简图上标示出来吗?(师在黑板上画长江简图,并大概标注三个地名的位置)
师:你会从书中找原因,非常会学习!看着这幅简图再说说前两行诗的大意。
师:同学们,在你们看来,诗人离家近还是远?
一部分学生说近,一部分学生说远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清.袁枚
六、总结。
师:同学们家乡的山水总让游子们魂牵梦绕,家乡的亲人更让游子们牵肠挂肚。也许今天你们还不能完全领会,但是孩子们你们终将长大,闯荡天涯,那时候你们一定会懂得这种无法割舍的牵挂。因为家是我们永远的向往。
师:可临行为什么又开封?“开封”是什么意思?“又开封”呢?生:“开封”就是把封好的信拆开。
“又开封”就是把信合上又打开,又合上又打开。。。。。。。诗人把信打开几次?生:一次,两次,三次„„
师:第一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第二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第十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张籍呀张籍你已经看了一遍又一遍,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师:是呀!通过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两行诗诗!
师:后两行的大意是什么?
生: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到自己的家乡?
四、品读古诗
师:说得很好!请大家看这行(出示幻灯片):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句中这个“绿”,能不能把它换成其它字?(吹,拂,碧,到,满)
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可在作者看来又为什么那么近呢?由此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作者他特别想念他的家乡,家乡就在他的心里装着,所以实际距离再远,可在作者看来都很近。
师:你设身处地在为作者想,你体会到了他想家的情,真好!
生:我觉得作者他想家,想亲人
生:研读诗意。
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词语的意思。
生:2.我知道这是诗的意思。
师:真厉害,知道这么多。
生:3.我知道了作者是看见秋风刮起就想家了。„„
师:哦,作者想家了。那是什么引起他的思乡情呢?
生:洛阳城里见秋风。(点击课件出示诗句)
师:可是秋风看得见吗?
诗人他身不由己离家而去,只有问明月——生2: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他被逼无奈离家而去,只能问明月——生3: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他恋恋不舍离家而去,发自肺腑地问明月——生全体: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有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诗人对家乡无限的留恋之情!
生2:诗人思念家乡亲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生3:诗人是多么想家,舍不得亲人!
师:你来说说近的原因
生1:我通过“一水”知道,那么宽的长江在作者看来仅仅是一道水罢了,所以他离家近,并且他想家。
师:你能抓住重点词来体会,并且体会得很深刻
生2:我还通过“只隔”一词体会到诗人离家近,就是仅仅隔着几座山。
师:那认为远的同学能不能说说理由呢?
生:长江那么宽,山路那么难走,再说古代交通又不便,所以说很远。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
师:谁先来汇报一下?
生1: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诗人和家人一起去郊游,他们是多么幸福!
师:你是一个用心感受生活的孩子!
生2: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诗人和家人坐在庭院里,一边赏月,一边聊天,生活是多么美好!
师:团团圆圆一家亲,多么温馨的画面!
生3:我仿佛看到了那是雨后初晴的一天,诗人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泛舟湖上,饮酒品诗,是多么的惬意!
师:我看同学们都写得差不多了,来,哪个小张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读给大家听。
(师生互动交流,生读完写句再读诗。)
师:把我们所有的话加起来张籍觉得够吗?(不够)
是呀,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诗人的心,这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领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师:信写好了,我们来看看张籍寄信的画面。同学们张籍寄信时,他心情如何?你能从诗中找出这个字吗?“恐”是什么意思?他在担心什么?说不尽:说不完。复恐:又担心。
(1)默写《泊船瓜洲》
(2)说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
2.总结升华。
思乡是一簇泪,飞溅的泪花会将秋阳下的杜鹃花瓣打落。思乡是一屡愁,会叫人一夜间白发满头。思乡是一抹绿,无论春夏秋冬,它依然保持着生命的原色……同学们,思乡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大家课下可以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词;同学们也可以给远方的亲人写封信,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课题
5故事词三首
总课时
3
使用时间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生:(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遥望着美丽的故乡,遥想着家乡的亲人,诗人他怎能不问——
生:(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诗人就这么想着,望着,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又出现在眼前,一丝丝甜蜜的回忆又掠过心头,一处处揪心的场景弥漫在胸中。同学们,诗人在家乡会度过哪些难忘的时光,你们能想到吗?请用“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的日子,诗人在干什么,感受是什么”来写诗人在家乡生活的一处场景。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学生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