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从兵家奇才到东方神圣》经典语录
商圣范蠡经典语录-商道之本
商圣范蠡经典语录-商道之本商圣范蠡经典语录-商道之本 兵者诡道也......何为兵道?兵道者,⼼道也!以⼼治道,以道御⼼也,⼼者道之所,道者⼼之念,兵法之法在于攻⼼,兵者⾮攻伐之道,乃为御⼼之道,故兵都有三:⼩者御兵之道能御兵者⾏于天下⽽百姓惧之,中者御⼈之道能御⼈者可称王称皇天下俯⾸,⼤者御⼼之道能御⼼可天下称⾂万民俯⾸,⾮王⾮帝⾮皇⽽可欲天下⾂服者,此为⼤道。
兵道者⾮为兵道,⽽⽤于万道,道者“⼼”也!兵者“术”也!商道、儒道、墨道等等道学也在于内,如果万者归⼀此为⼤道,世间将其分⽽称之亦不过便于区分,如⼈认为将其分开万家学说就不是⼀个体系内,此⼈愚者也!万家之学何以有“道”皆在于⾏于“⼼”之道!有道者必有其术,术者兵之道也!道术、道术,皆在于此,如有道⽆术者犹如船有杆⽽⽆桨,虽有道可去⽽⽆其⼒也,如有术⽆道者犹如有桨⽆杆,虽可前⾏⽽阻⼒重重。
故有为者,皆为道术皆习之,⽆为者⼆⽽习其⼀,有道者天下爱之,⽆道者天下弃之。
有术百⽆道者⾏⽽⼀时⽽⽆法⾏其⼀世,有道⽆术者虽有其名⽽⽆兵者,天下亦弃之。
故⾏商之道、经营之道犹如兵道,商场如战场,有道⽽⽆术者有商亦⽆商,有术⽆道者有路亦⽆商,故商者之道在于利,利之倾之、⽆利弃之,皆于⼈⼼,故经商之⼈⾸看有利否,⽆利⽽往者不为商,为利之往者为⼩商,为名⽽往者为中商,⽆名利⽽往者为⼤商。
⼤商者如商之伊,周之姜尚此为⾏道者,如三国孔明、秦之商鞅此为⾏术者也!然!⾏道者亦⾏术者⾏⼤道者⾸重其⼼,⼼正者则百姓爱之,以恶者则百姓弃之,故君王之道重于⼼⽽不重于形,重⼼者必为御⼼者,欲习御⼼之术必存⼤爱之⼼,如⼼存恶念则必为其害。
故⾏商之⼈,重利⽽不重于利,重名⽽不重于名,不过重于名利此为⼤商也!损⼈⽽利已者,奸商也!损已⽽利⼈⾮商也!如勉⼒⾏之必为所害!商道、商道,道必居于先,商则居于后,此为商道也! 范蠡经商思想: (1)预测⾏情,窥其先机 (2)贵贱复反,贱买贵卖 (3)完物上种,质⾼货真 (4)薄利多销,不敢居贵 (5)旱则资⾈,⽔则资车 (6)加速周转,⾏如流⽔ 范蠡经商⼗⼋则: (1)⽣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2)价格要定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3)费⽤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钱财竭; (4)赊⽋要识⼈,切勿滥出,滥出则⾎本亏; (5)货物要百验,切勿滥⼊,滥⼊则货价减; (6)钱财要明慎,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端⽣; (7)临事要尽责,切勿委托,委托则受害⼤; (8)帐⽬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9)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10)主⼼要安静,切勿妄动,妄动则误事多; (11)⼯作要精细,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 (12)谈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13)出⼊要谨慎,切勿潦草,潦草则错误多; (14)⽤⼈要公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 (15)优劣要细分,切勿混淆,混淆则耗⽤⼤; (16)货物要修正,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 (17)期限要约定,切勿马虎,马虎则失信⽤; (18)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失良机. 陶朱商经⼗⼋法,⼤商与⼩商的区别于已有利⽽于⼈⽆利者,⼩商也;于已有利⽽于⼈亦有利者,⼤商也;于⼈有利,于已⽆利者,⾮商也;损⼈之利以利已之利者,奸商也。
范蠡的人生哲学(深度好文)
范蠡的⼈⽣哲学(深度好⽂)范蠡的⼈⽣哲学(深度好⽂)中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浩瀚多彩,涌现过很多成功的政治家、商⼈,然⽽只有⼀个⼈的⼈⽣最完美、最成功。
他先从政后从商,⽽且轻松驾驭。
⾃⼰家财万贯,拯救百姓于⽔⽕,抱得美⼈归,还能实现国富民强,⼀统江⼭。
前半⽣从政,他辅佐⼀个濒临灭亡的国家成为春秋五霸之⼀,在政治⽣涯⾛到顶峰时⼜适时隐退;后半⽣从商,他19年中三度富甲天下,财富过千⾦,在国家危难,百姓流离时⼜散尽家财,救济苍⽣,后被世⼈奉为⽂财神。
这个⼈就是中国最早的商业学家、经济学家,同时也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被誉为⼀代商圣——范蠡。
范蠡才是真正懂中国、懂中国⼈性的政治家+企业家,甚⾄可以说说是真正通晓了天机的⼈,然⽽天机不可泄露,所以历史对这样⼀个为官即⾄卿相,经商速达千⾦的旷世奇才,描绘的笔墨却并不多。
下⾯我们⼀起⾛近范蠡,深⼊剖析他的厉害之处!1上半⽣从政⽣⽽为⼈,当如何奋发图强?范蠡⽣于公元前536年,幼时家境贫寒,但范蠡从⼩就酷爱读书,⼗⼏岁就学富五车,更难得的还不是其渊博的学识,⽽是他独到的思维见解,可迅速洞察事物本质,宠辱不惊,泰然处事的能⼒。
(注意,范蠡的最厉害的是迅速洞察事物本质的能⼒,《教⽗》⾥有句话:“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和花⼀辈⼦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范蠡青年时,在周围⼈看来却是思想疯癫的⼈,因为范蠡常和⼤众的观点不同,有时语出惊⼈,使⼈⽬瞪⼝呆,因此,和他接触的⼈都说他是疯⼦。
其实他有时是不屑与某⼈交谈,更多的时候则是其准确地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思考的更深刻与透彻,别⼈没法理解⽽已。
⽆论从商还是从政,这种迅速洞悉事物本质并准确果断地做出决策的能⼒都⾮常重要,也是⼀个成功领导者所必备的素质之⼀。
范蠡在20岁时遇到⽂种,两个⼈⼀见如故,相约要建⽴功业,做⼀番⼤事。
范蠡与⽂种都是楚国⼈,但是,当时楚国已经是列国中的霸主,国君傲慢⾃⼤,皇亲贵族结党专权,政治混乱,于是范蠡和⽂种投奔越国为官。
范蠡:旷世奇才治国经商皆有道
范蠡:旷世奇才治国经商皆有道两千多年前,范蠡以卓越领先的商业头脑,推动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成为后世商家的典范。
今天,小蠡AI智能新零售服务平台贯彻范蠡思想,指导商家开辟全新商业模式,引领现代商业变革。
中华上下五千年,最多彩多姿、变化万千的非春秋战国莫属。
在这个长达500年的群雄争霸、风起云涌的时代里,人才辈出;但是,纵使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孙子、墨子、韩非子等思想家,百家争鸣;伍子胥、白起、李牧、廉颇、王翦等兵家名将,功勋卓著;管仲、晏婴、蔺相如、李悝、商鞅等文人政客,昭焕今古;有一人的光芒却如同璀璨明珠一般无法被掩盖,他就是——范蠡。
公元前536年,范蠡诞生在楚国宛地的一户普通农家,虽然自幼家贫,但从小便胸怀大志,一心想要成就一番大绩。
不过,可惜,当时的楚国政治环境极其黑暗,非贵族阶层根本无法参与官吏选拔。
自觉宏图大志无法施展的范蠡和知己文种一起投奔越国,深得勾践的赏识,官拜大夫,从此开启他充满神奇色彩的一生。
公元前494年,吴越交战,越王勾践大败,穷途末路之际采纳范蠡“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之谏忍辱投诚,而后就有了著名的“卧薪尝胆”,成功灭吴。
此时,越国国内一片欢腾,勾践论功行赏,赐封范蠡为上将军。
可是,就在人人羡艳之时,范蠡却毅然辞官,携妻儿隐姓埋名来到了齐国,踏上了经商之路。
因出身农家,精通农业知识,范蠡在海边购入一些土地,开垦种田,兼营渔业捕捞、开盐田等,不久便富庶一方。
齐王见其善于营生发家,邀其进宫,拜为相国。
在为相期间,范蠡大力发展经济,促进齐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冲抵灾年对齐国物资短缺的困扰,也奠定了齐国经济与文化繁荣的基础。
可不出三年,范蠡再次辞官,举家迁移至陶,发现这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邻齐、鲁,南通楚、越,西达秦、郑,北连晋、燕,是天下的中心,非常适合经商,遂改名朱公再度以一介布衣之身、空空双手之本开创家业。
陶地,亦成为春秋末期东周的经济枢纽,贸易之都。
纵观范蠡一生,无论当官经商皆能做到极致。
历史趣谈范蠡名言有哪些 范蠡后代改成什么姓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范蠡名言有哪些范蠡后代改成什么姓了
导语:范蠡为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本为楚国人,为实现抱负投奔越国。
自幼贫困,但博学多才,从一个普通农民成功跃升为一代上将军,最后成为拥有家
范蠡为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本为楚国人,为实现抱负投奔越国。
自幼贫困,但博学多才,从一个普通农民成功跃升为一代上将军,最后成为拥有家财万贯的商人,因而闻名天下,为现如今民间跪拜的“文财神”。
而范蠡的一些经济之道,商业理念很是先进,就算放到如今不论是从商还是治国均有一定影响,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欣赏欣赏范蠡名言吧。
“贵出如粪土,贱入如珠玑。
”
这句话是范蠡经商常用的理论,讲的是当有些货物的价格上涨的很高的时候,切记要对待它犹如粪土,毫不吝啬的将其卖掉;反之,若价格下跌的多的时候,要待它如珠宝似的,大胆的买进。
范蠡很是看中物品的价格变动,正如它看见竹子和芦苇很便宜无人购买,他便以极低的价格将这些全买下来,然后制成扫帚或芦苇席等物再以适当的价格卖给百姓,从中获取利润,这也是范蠡的生财之道。
“夏则资皮,冬则资纱,旱则资船,水则资车。
”
这句话的意思是商人要有看准商机的双眼,要准备早于人们需要的东西,正如夏天非常炎热的时候就要准备冬天的商品,在冬天冰雪寒冷时就要准备夏天之物。
就算是大旱天时也要准备发生水灾时所需的船只,水灾时要买车辆避免旱灾的出现。
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防患于未然,商人永远要先掌握商机,要在出现这个市场之前就先准备好,那才是生财之道。
生活常识分享。
范蠡姚
五湖
汪遵(唐) 已立平吴霸越功, 片帆高扬五湖风。 不知战国官荣者, 谁似陶朱得始终。
范蠡称得上是春秋时期的一位 奇才、谋略家。他从楚到越, 由越到齐,大起大落。由布衣 客到上将军,由流亡者到大富 翁,范蠡以其宏远的谋略和坚 韧不拔的毅力辅佐 勾践兴越灭 吴,以“勇而善谋”、“能屈 能伸”著称于世。所以,司马 迁在《史记》中说:“范蠡三 徙, 成名于天下”。
被誉为“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人始祖。”
急流勇退的原因: 一退原因:“大名之下,难以久居” “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 “敌国破,谋臣亡”他深知,“飞鸟尽,
良弓藏,狡兔走,走狗烹。”
二退原因: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 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 不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略和人生智慧
功成名就后,他不留恋功名,弃官 务农、经商,体现了儒道互补的人生 哲学。 看透越王为人,不能做政治斗争的牺牲
长子不按他的意图救子最后失败 一事,从侧面表现了范蠡的善谋 和深知人性,是对范蠡形象的进 一步补充。
范蠡无论从政、治国、经商都是 成功者。范蠡既拥有古代儒家治国 平天下的远大抱负,也有道家顺应 自然大道的豁达人生观,儒道互补, 顺应自然,所以他无论是在从政还 是经商中都保持了心态的平和、淡 定。
“范蠡三徙, 成名于天下”从文中找出 哪三徙,成何名?
一徙:从楚至越(与文种同事越王勾践二十 余年,苦身戮力,卒以灭吴)------尊为上 将军 二徙:从越至齐,变姓名为鸱夷子皮(齐人 奉为贤相)-----官至卿相 三徙:从齐至陶,自号陶朱公(致资累巨万) ------一代商圣。
分析范蠡形象
为官:善机变,深谋远虑,运筹帷幄, 使国富民强。 经商:善经营,辛苦劳作,抓住商机, 使家产万贯。
古代商人范蠡名言
古代商人范蠡名言1.古代经商之道的名言古代经商之2113道的名言名句汇总如下52611、买卖不成仁义在。
2、做4102生意先要1653做名气。
名气一响,生意就会热闹,财宝就会滚滚而至。
——胡雪岩3、高鸟己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
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与其处乐,子若不去,将害于子。
——范蠡名言4、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韩非子·五蠢》5、择人任势,用人以诚。
——黔商胡荣命6、奇计胜兵,奇谋生财。
——《史记·货殖列传》7、以义为利,趋义避财。
——徽州商人李大皓8、见端知未,预测生财。
——《夷坚志》9、雕红刻翠,留连顾客。
——《燕京杂记10、居安思危,处盈虑方。
——李祖理11、经商之道:一是守信,二是讲义,三才是取利。
12、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音坐)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含忍心。
愿使人鄙我疾,勿使人防我诈也。
13、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14、人所弃我则取之,人所去我则就之,而公之业益饶。
与人相对而争利,天下之所难也。
15、以末起家,以本守之。
16、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白圭17、勤俭为黄金本。
18、善心计,识重轻,能时底昂,以故饶裕人交,信义秋霜,能析利于毫毛,故人乐取其资斧。
19、宁可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20、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陶朱公21、知地取胜,择地生财。
——卓氏22、薄利多销,无敢居贵。
——计然23、时贱而买,时贵而卖。
——白圭2.古代晋商格言中国历史是一部漫长的封建史,重义轻利的儒家文化和农耕经济的主流使得市场经济之花迟迟难以萌发。
可事实上,中国社会也一直未曾离开过商人的活动。
据考证,“商人、商业”的商,最初是个原始部落的名字,其部落位于今河南省商丘的南部地区,部落始祖名叫契。
因契跟随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此。
契的第十代孙名叫王亥(公元前16世纪)。
王亥从事牧业而擅长经商。
他的第四代孙汤灭了夏(公元前1551年),又迁都于殷,故商又称殷,而商人仍自称为商。
范蠡的人生三部曲,靠的是审时度势的生存哲理
范蠡的人生三部曲,靠的是审时度势的生存哲理导语范蠡之所以能让越国以小博大,让自己趋吉避凶,并积累家财万贯,靠的就是审时度势的生存哲理。
所谓的审时度势就是在混乱和变化莫测的事情面前,要认清、看准和分析透,而后就要毫不犹豫的实行相应的措施和策略,不能只观望和等待,不敢下决心,必定会痛失时机。
范蠡帮助勾践对付吴国,就是对吴国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认为可以一举击败的时机已经到来,到那时没有一丝犹豫,直接了当的拿下吴国,助勾践坐上霸主的宝座。
都说功臣都没有好的结局,范蠡也一样,拥有家财万贯的他,最后连自己孩子的命都救不了,走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地步。
越王勾践的委屈求生之路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被越军射中脚趾,不久之后因伤病而死,从那之后,吴王夫差便夜以继日的练兵,目的就是要报杀父之仇。
越王勾践看到这种情形,知道夫差一定会攻打越国,与其挨打,不如先发制人,干脆抢先发动攻击。
范蠡告诉勾践,兵器就是凶器,战争本就是违天德之事,只有事情发展到不得已的地步,才能动用武器,暗中计划发动战争,这是上天有所不容的,也一定对自己不利。
但是勾践心意已决,觉得这是一场不能不打的仗,一心求战的勾践根本不听范蠡的劝阻,率领军队开始攻打吴国,结果吃了个大败仗,自己的五千甲兵还被困在会稽山。
事后勾践非常后悔当初没听范蠡的劝阻,才会落到这种地步,试问范蠡如今应该怎么办!范蠡觉得要想保全国家,就要效法上天,不能自满,想要扭转危机,就要学会谦卑,想要事情有所成就,就要像开垦土地一样,不能马虎,如今想要得到吴王的求和,就得恭恭敬敬地给吴王送礼去,他若不答应,那就只能让越王自己去吴国当奴仆。
对勾践来说这是一个难堪的局面,但是为了扭转残局,也只能硬着头皮照着做,他派大夫文种当代表,以一种亡国奴的姿态向吴王跪地求饶,眼看吴王就要答应,半路却杀出来一个伍子胥阻挠了一切。
勾践想把宝物焚毁,妻儿杀掉,然后和吴国决一死战,但还是被劝阻了,后来文种带着美女和贵重礼物贿赂吴国太宰伯嚭,请求伯嚭在吴王面前讲情,这才让夫差点头答应,然而吴国退兵以后,越国也成了吴国的属国。
他是行走在刀锋上的圣人—乱世英雄,治世良才(道家系列)
他是行走在刀锋上的圣人—乱世英雄,治世良才(道家系列)作为国学系列,开始讲故事之前,先回顾下上一篇。
自从写上篇文章《一张思维导图告诉你国学体系》(关注后可自行查看)后,很多朋友进行了收藏,收藏量接近阅读量的25%,这是我们中西结合学习国学的一次小小实践,帮大家一分钟理清思路,认识国学。
有朋友问,以后还有没有干货?我们的回答是从本周起,我们会每周不低于两期的内容更新(尽量做到期期干货,早期只能追求质量),作为一个专注于国学应用的头条号,我们把未来的内容分享架构用思维导图呈献给大家(未来有变动的话,请正确认识计划和变化这对阴阳统一体)。
下面开始开始介绍本期的主角。
如果——说到用兵,他用兵如神,兴一国,灭一国;说到为官,他官至相国、大将军,爵至上大夫;说到经商,富甲一方,三散家财,又三致千金;说到生活,他携西施泛舟西湖,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古稀之年,寿终正寝;唯一的遗憾,就是晚年丧子,他的韬略与智慧却救不了自己儿子的性命。
他就是堪称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界圣星,民间敬为财神的范蠡。
没有他,就没有勾践的卧薪尝胆。
少年范蠡:遇良师,交益友,寻明君古代形容人才时总喜欢说文韬武略,学富五车,(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头疼,学会两个成语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想知道的是:到底都有哪些韬和略,都读过神马重要的书。
)范蠡年轻时也不例外,他虽出身贫寒,但天生好学,运气也不错遇到了一生的恩师,也是学富五车,这个人就是计然,计然有些人不熟悉,但是老子大家都知道,计然是老子的关门弟子,而且将道家思想总结出了一套应用理论《计然七策》《文子》,计然这个人见多识广,四处游学,广泛接触了儒家思想及一些兵家谋略。
刚好游学途中可能在范蠡家蹭了顿饭,又发现范蠡有点人才貌,所以决定培养他,把《文子》《致富奇术》《计然七策》及一些儒家和兵家的东西教给了范蠡,以至于20岁以前的范蠡在同龄人中经常出言不凡,有些名气。
名气大了就容易暴露,20岁这年,当时的小县令文种(他也是个学富五车的人)求才而来,一交谈,发现果然有点不凡,也邀请范蠡出来报效国家,但是当时的楚国,不是贵族出身,根本没有什么机会,所以他两一起做了5年的好基友之后,投奔了比较弱小,求贤若渴的越国国君允常,就是勾践的爹(选择是不是很重要),在越国得到重用。
范蠡: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
范蠡: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
《国语》卷二十越语上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越王勾践兵败退守于会稽山上,于是向三军传令说:“凡是我父老兄弟及同姓的宗族中,有能帮助我谋划打退吴国军队的,我愿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国政。
”大夫文种进前回答说:“我听说做生意的人,夏天就储备皮货,冬天就储备麻布,旱季就储备舟船,雨季就储备车辆,等待缺货时卖大价钱。
平时即使没有四方的袭扰,但谋臣和武将一类的人才,不可不事先选拔培养。
譬如蓑衣和笠帽,雨季到来后一定会派上用场。
现在君王退守到会稽山上以后,才想到寻找谋臣,不也太晚了吗?”勾践说:“如果能听到您的高论,有什么晚的。
”拉着他的手便和他商量起来。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
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
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
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于是派文种去吴国求和,说:“我们国君勾践没有人可派遣,派下臣我来,不敢当面与吴王谈,私下里跟他的办事人员说:我们国君的军队已不值得屈辱吴王亲自来讨伐了。
我们愿意把金玉、美女奉献给吴王作为赔罪;请让勾践的女儿给吴王做女奴,大夫的女儿给吴国的大夫做女奴,士的女儿给吴国的士人做女奴。
越国的财宝重器全都献上,我们国君率领越国的军队,随从吴王的军队,听凭吴王调遣。
范蠡,千古商圣的经营绝学
范蠡,千古商圣的经营绝学范蠡在商界的名气最大,因为他是公认的儒商鼻祖。
做生意的人都视他作财神爷,到处都在供奉他的塑像。
然而实际上,范蠡经营的不是生意,而是政治、军事、经济和人生。
范蠡从政,官至上大夫、上将军、相国,位极人臣,却能在功成之后全身而退。
而同样杰出的同代人伍子胥和文种却被君王赐死。
范蠡用兵,以弱胜强,兴一国灭一国,帮助囚徒勾践成为春秋霸主。
从这一点上说,历来被兵家尊崇的孙武和诸葛亮都没有做到。
范蠡经商,白手起家,富甲天下,三次散财又三次聚财万金,总结出独步天下的经管之术,开价值规律之先河,后人难望其项背。
范蠡为人,集老子、孔子、孙子等思想之大成,韬光养晦,善知进退,体恤弱小,是学以致用的体现者和民间公益事业的开创者。
这样的牛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范蠡出生在楚国宛地(今河南南阳市),没有什么显赫的家族背景,只是从小喜欢读书(看来牛人必须读书是一条铁律)。
读书多了,自然就有了学问。
有了学问,就到处发表言论,而且是反对世俗的惊人言论。
发表言论多了,乡人就认为他狂妄自大,但名气渐渐就形成了。
所有的牛人都有推销自己的办法——要出头,先得有名。
这个狂放的青年,最终被当时的宛令文种知道了。
文种这位厅局级地方长官极有才学,从政之余遍览典籍,对伊尹、姜太公、管仲等牛人的学说十分敬佩,自负有宰相之才。
不过当时的楚国要员基本上都是从贵族中产生,文种能做到地市级干部,全凭他出众的才能,但上升的空间已被堵死。
文种一开始并未对范蠡留意。
这一年大旱,懂得一点天时的文种在头一年就开始储粮,结果粮价大涨,连楚国王室也来宛地征粮。
文种的储备粮有限,十分焦急。
这时有人告诉他:在宛地三户邑有粮,且低于市场价。
文种派人去一查,原来囤粮者正是范蠡。
文种觉得此人不简单,有头脑,就派人带了礼物去请范蠡到他的办公室唠嗑。
范蠡却不买账,退了他的礼。
文种手下人劝他派人去把这个狂生抓来。
文种却说:大凡贤才,都必须亲自上门去请,我虽然不是周文王,不过这份心是相同的。
被后世尊为商圣的范蠡智慧
被后世尊为商圣的范蠡智慧“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他在官场,可以扭转乾坤,挽一个国家狂澜于既倒;他在情场,赢得了当时绝代佳人的芳心,与之偕老;他在商场,三次成为首富,被后世尊为商圣、财神。
这位古人,在名利面前,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进退自如,以保全自身为根本,功名富贵的舍得,就在这先聚后散中,表现出人生的智慧,而给后人带来的则是人生哲理的启迪。
一是不争的人生智慧老子说:不争而善胜,夫唯不争,故无尤,无执故无失。
范蠡是复兴越国的首功之臣,但范蠡不争功,更不争权夺利,而是信奉“夫唯不争,故无忧”理念。
因为不争名利,所以越王伤害不了他。
范蠡一生中很多事都体现出他的“不争而善胜”,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智慧,从大的方面讲,他不与社会争——取之于社会,还之于社会。
也许这正是范蠡被后人奉为文财神的原因之一。
二是功成身退的人生智慧“名成功隧身退,天之道,名与功,身之仇,功名就,身寂灭,故道诫之。
范蠡乘舟去,道意谦1信,不隐身刑剥,是其效也。
”《老子想尔注》。
吴越战争胜利后,范蠡及时身退。
范蠡在离开越国的时候,给文种写了一封信,劝他及时离开,文种不听,对越王勾践存有幻想,仍贪恋着官位,争竞的名利。
范蠡抛弃名利,得以全身而退,而文中却遭杀身之祸。
这是他“功成身退”的人生智慧。
三是体察细节的人生智慧越国君臣设宴庆功,群臣皆乐,唯独勾践面无喜色。
范蠡察此微末,立识大端:越王为争国土,不惜群臣之死,而今如愿以偿,便不想归功于臣下。
从细节处,范蠡察觉到了杀身之祸,而主动逃避。
四是祸福相生相随的人生智慧“祸兮福所依”祸福相生相随,范蠡深谙此道,最善于在福的顶端看到祸所伏,果断离开。
范蠡到了齐国,在齐国海边围垦种田。
齐国聘他为宰相,他有了“不祥”之感:“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
久受尊名,不祥。
”在智慧的带领下,他立即离开了齐国,隐藏于陶地。
五是选择的人生智慧2范蠡选择陶地也是他人生智慧的体现,陶在古时处于各国之间,是一处与各国都不相干的地方,又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地方,它北临中原,南接吴楚,交通便利,正是个经商的好地方。
文财神范蠡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商圣天下
文财神范蠡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商圣天下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
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
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
他三次成为巨富,又三次散尽家财,“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后代生意人尊他为“商圣”,因为他经常散尽家财救济贫困,所以大家皆供奉他的塑像,尊之为文财神,是五路财神中南路财神。
1、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后功成名退。
范蠡尊师父计然的计谋,有七条计谋中的三条,帮助越王卧薪尝胆,二十年磨一剑,越国经过近20年的精心准备,国力强大,公元前473年,越王发起灭吴之战,吴军全线崩溃,吴王夫差自杀。
范蠡知道越王是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天下之人,就离开官场,经商去了。
他从齐国写信给文种说:“蜚(同“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子何不去?”成为名句。
2、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
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
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
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
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
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
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
他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玄孙,并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丘,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的宋国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3、成为财神的商业理论。
范蠡之所以能三聚三散家财,有其七大理论。
范蠡:少年淡名,中年淡辱,晚年淡利
范蠡:少年淡名,中年淡辱,晚年淡利文 / 麟郎秦相李斯,曾发出过“千载之下,孰可比伦”的感叹。
他口中的完人,便是范蠡。
从布衣到上将军,由流亡者至商圣,两度官至卿相,三迁皆有荣名。
范蠡的一生,可用三句话概括:少年淡名,中年淡辱,晚年淡利。
01少年淡名:是一种无须声张的厚重范蠡出生在楚国宛地,地势偏远而贫瘠。
成长于贫苦农家的子弟,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应当属于典型的“穷二代”。
但身处社会底层,并未影响这位天纵之才的成长,20岁的范蠡反复咀嚼着楚庄王韬光养晦的故事,仔细感悟着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的精彩言论,八风不动,目光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我独昏昏,我独闷闷。
”这一年,楚平王的昏庸残暴,逼走了伍子胥。
范蠡的人生,迎来了文种。
明主未遇,无心朝野的范蠡成了世人眼中的“痴儿”。
当文种以宛令大人的身份前来拜访时,范蠡所住的小村庄沸腾了,男女老少悉数出来迎接,唯独范蠡家大门紧闭。
文种迟疑思索之际,忽然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身披狗皮对着他一阵叫嚷。
文种了然一笑,向范蠡作揖后打道回府。
政治家与政客是有本质区别的,楚王需要的不是政治家,而是溜须拍马、同腐同乐的政客。
离开楚国,对文种来说是一种无奈,对范蠡来讲,却是一种机遇。
范蠡与勾践的相遇,少了“士为知己者死”的简单纯粹,却多了几分全力付出,竭诚尽忠的股东心态与合伙人情结。
但范蠡与文种的到来,却令看似平静的越国政坛,顿起波澜。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你厉害,你灿烂,可是总有那么一小撮人站在阴暗的角落盯着你,想方设法要弄死你。
心胸狭隘的大夫石买进言时说:“自己找上门来的宾客,都不是什么贤能之人。
如果范蠡是人才,为什么一路走来没哪个诸侯看得上,望君王明察。
”人有智愚,临事可断真伪、定高下;性有巧拙,遇人可示显隐、用伏扬。
范蠡果断决定离开朝堂,到越国各地游历考察。
此时,文种正愁苦于心怀泛泛大志,不为天下所知。
范蠡却已纵马狂奔,驰骋天下。
范蠡继承了老子“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的行事风格,一路游历,一路发掘人才。
在哪都可东山再起的传奇人物-范蠡
在哪都可东山再起的传奇人物--范蠡中国历史长河浩瀚多彩,长达500多年的春秋战国更是一个风起云涌,英才辈出的时期。
中国最早的商业学家、经济学家,同时也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被誉为一代商圣的范蠡,就是这个时期的一颗璀璨明珠。
虽然范蠡所处的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时代,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甚至是价值取向和当今社会都不尽相同,但是其身上的很多特质与精辟独到的思想,还是值得我们今天的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学习的。
德为立身图强之本范蠡生于公元前536年,楚国宛地三户人,从小酷爱读书,十几岁就学富五车,更难得的还不是其渊博的学识,而是他独到的思维见解,可迅速洞察事物本质,以及宠辱不惊,泰然处事的能力。
范蠡在20岁时遇到文仲,两个人一见如故,相约要建立功业,做一番大事。
范蠡与文仲都是楚国人,但当时楚国已经是列国中的霸主,国君傲慢自大,皇亲贵族结党专权,于是范蠡和文仲投奔越国为官。
初到越国,范蠡和文仲并未受到越王的重用,不久,势力相对弱小的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兵败会稽山。
国乱显忠臣,很多越国大臣在越国战败后另投他处或叛离投吴,而范蠡与文仲对越王不离不弃,因此得到勾践的重用,范蠡更自愿随勾践赴吴国为奴。
吴王夫差知道范蠡是个大才,几次劝范蠡离开勾践,封赐显爵,范蠡不为所动。
为奴的三年时间里,范蠡同勾践夫妻一起耕作劳动、粗食、卧薪,并且不忘和勾践的君臣之别,时刻敬主、护主,三年如一,不离不弃,让吴王即赞许又羨慕。
其实,范蠡忠诚的不仅是勾践,更是在履行对自己人格的承诺。
按照现在的一些价值观来看,范蠡的表现可能只是一种愚忠。
其实不然,范蠡的这种品德不仅换来了伙伴的信任,也换来了对手的崇敬,具有这样人格魅力的人,再有聪颖的智慧,怎么可能不成大事呢?现如今,不乏因为企业家个人德行的缺失而制约了企业发展的案例。
而事实恰恰是,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牛根生将企业经营的核心根本表述得很精辟。
儒道相济的思维哲学儒家的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
范蠡 忠以为国,商以致富
范蠡忠以为国,商以致富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5年第4期文孙聚成出身贫寒,依靠文韬武略,协助帝王成就雄霸伟业,几人能做到?功成名就,携娇妻美眷退隐江湖,泛舟五湖任逍遥,几人能成行?商以致富,千万黄金于一身,千金散尽还复来,几人能实现?这一切,范蠡做到了。
他以自己的智慧行事,终成陶朱之富,被人们尊为一代“商圣”!范蠡(前536-前448),别称陶朱公,字少伯,宛地三户邑(今河南南阳淅川、内乡一带)。
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商人,是中国儒商鼻祖,被汉族民间信奉为财神。
出身贫寒的范蠡,自幼就有“南阳娃儿”特有的勤奋刻苦精神,终于学得满腹经纶,文韬武略。
但是,当时的楚国政治紊乱,权贵倾轧,范蠡纵然有圣人之资,却无用武之地。
在越王勾践穷途末路之际,范蠡与楚宛令文种一起投奔越国,辅佐勾践图谋越国复兴。
被拜为上大夫后,范蠡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日夜守护在越王身边。
三年后归国,范蠡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的大规划,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大计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他上书勾践劝农桑,务积谷,不乱民功,不逆天时,先打好经济基础;施行亲民政策,施民所善,去民所恶,稳定了民心和社会秩序;重视军队训练,增加战斗力,组织敢死队,以最高金额奖励,提高了战士士气;向吴王夫差进献美女西施,讨夫差的欢心,消磨夫差的意志。
一系列计谋顺利实施,既显示了范蠡的雄才大略,也使越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公元前473年,越国兴兵伐吴,吴军全线崩溃。
在吴王夫差求和之际,范蠡陈述利弊,消除了勾践动摇的心态。
夫差自杀,越国强盛,范蠡也被尊为上将军。
在越国举国庆功之时,范蠡急流勇退,据说带着美丽的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
几经辗转,范蠡来到齐国,更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家人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短短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
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请他到国都临淄,并拜他为主持政务的宰相。
期间,范蠡经历了赴燕求和、齐宫惊变等大事件。
商圣《范蠡》的经商思想,宅家无事,可聊以心慰
商圣《范蠡》的经商思想,宅家无事,可聊以心慰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被后人尊称为“商圣。
自号“陶朱公“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范蠡经商思想:《五字商训》:天,地,人,神,鬼。
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才,取之有道”;神:为勇强,遇事果敢,敢闯敢干;鬼:为心机,手法活络,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期限要约定,切勿延迟,延迟则信用失。
《三谋三略》一、《三谋》:《人谋》用人要正,忠奸定兴废。
大事要慎,妄托受大害。
待人忌躁,暴躁交易少。
处事宜静,浮躁误事多。
言行宜和,和气能生财。
做事宜勤,懒惰百事废。
《事谋》用度宜俭,奢华财源败。
做工宜精,粗糙出劣品。
货期要准,马虎失信用。
交易要速,拖延失良机。
进货要严,滥入货价减。
出纳要谨,潦草差错多。
《物谋》优劣要清,混淆耗损大。
存物要整,散漫难查点。
价格要明,含糊多争执。
赊欠要审,滥出亏血本。
帐目要清,糊涂弊端生。
查帐要勤,懈怠滞本金。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二、《三略》:《货略》、《价略》、《市略》积著之理,务完物,审贵贱,无息币。
范蠡说的“三略”是聚财的原理,他归纳为三点:务完物,审贵贱,无息币。
意思是说,货物的品质要完美,要注意价格变化规律,莫要使货币停止流动。
务完物是《货略》的核心,他说:“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审贵贱是《价略》的核心,价格问题颇为复杂。
范蠡主要强调:“论其有余不足则贵贱之。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范蠡说的价格原理,就是货物供求关系的有余与不足;他指出了价格变化中物极必反的规律,“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乃是范蠡经营商业的名言。
《市略》讲资本金营运策略。
范蠡的“无息币”就是说货物、资金都要不停地循环,运转。
他说,如此“则币欲其行如流水。
”币即钱,钱即泉,川流不息,乃至大汇。
“儒商之道,儒者有思,商者有德,道者有行”,财者,商之魂也,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十二戒》勿鄙陋,勿虚华,勿优柔,勿强辨,勿懒惰,勿固执,勿轻出,勿贪赊,勿争趣,勿薄育,勿昧时,勿痴赁。
范蠡兵法谋略:兵法中潜藏着几条生意经,读懂的人才容易富起来!
范蠡兵法谋略:兵法中潜藏着几条生意经,读懂的人才容易富起来!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业巨子发家致富的经营之道与兵法谋略非常相似。
范蠡曾经明确的讲过,对于兵法“既已施于国,吾欲施于家”,于是他化名陶朱公在“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
他具体指出:“古之善用兵者,嬴缩以为常,四时以为纪,无过天极,究数而止。
”这句话虽然明面上讲得是兵法,但我们稍加咀嚼,就可以从中品味出生意经的味道。
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一、要主动适应竞争性的动态环境人们常说“商场如战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商场和战场一样瞬息万变,时刻处于一个运动变化的状态。
这种变化剧烈、竞争激烈的动态环境,会让之前从事种地务农、上班打工或者当公务员等习惯于在静态环境中生活的人群感到到非常不适应,甚至是“眩晕”。
因此,范蠡首先就强调要“嬴缩以为常”。
就是说,想要在动态环境之中取得成功,不能患得患失,要把胜败当成兵家常事,敢于“大踏步前进”和“大踏步后退”。
刘邦就是因为明白这一点,虽然“屡战屡败“,仍然”屡败屡战”,最终一举击垮项羽,开创盛极一时的大汉王朝。
史玉柱也明白这一条,所以东山再起,重登富豪榜。
二、要明确主营业务所处的发展阶段姜子牙曾经将“春、夏、秋、冬”这四时对应于“出生”、“发展”、“成熟”以及“衰亡”这生命的四个阶段,范蠡继承了他这一哲学思想。
“四时以为纪”,就是说,不仅仅是生命,每个项目的发展过程也包含出生、发展、成熟、衰亡这四个阶段,我们要明确当前的主营业务处在哪个阶段,并采取对应的措施,而不能刻舟求剑地只采取一个动作来操作。
三、把握住关键节点,果断行动《孙子兵法》强调,在机会没有出现的时候要“不动如山“,而一旦出现有利时机就要”动若雷霆”。
范蠡对这种行动的急迫性也有充分的认识,强调“无过天极”,一件事情或一个项目一旦快到了临界点的时候,就要果断出手调整,不然物极必反,就有可能背离我们的预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蠡-从兵家奇才到东方神圣》经典语录
治国篇:
1、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任。
2、只要不死,就有机会在败中求胜
3、赌场上最后一招,孤注一掷,置之死地而后生
4、任何事情,不努力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结果如何,完全尽人事者,才能听天命。
5、胆小的怕胆大的,胆大的怕玩横的,玩横的怕不要命的
6、修改国政,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时机不至,不可强求,不可妄动
7、爱民,就是最好的治国之道
8、有谷,才有人;有谷,才养人;有粮食才能富国,富国才能强兵
9、国家有四宝:人,谷,财,土
10、中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特别强
11、要韬光养晦,匿声静气,外示于弱,内心图强,内记国耻,忍小利,图大业
12、上天要敌弃谁,必定先让他得到一点小甜头,然后让他惹上严重的祸患。
13、作战者的首要条件是智慧,其次是仁德,再次是勇气。
生意篇:
1、做生意,死守一方天地不行,要想将生意做大,必须不断开辟新的市场。
2、做生意不能坐井观天,要了解行情,寻找商机。
3、一个合格的商人,要有预见性,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生意才能做的活泛
4、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5、做生意,不可不看天时,不察地利,不识时局
6、做大生意,不但要找有实力的买家,而且要找准更有希望得到宝贝的买主。
7、盈则满,满则溢,溢则损
8、浮财乃是身外之物,本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9、生意人富了,要富行其德,乐善好施,眼睛不能总盯着钱。
做生意人要有智慧,靠智慧赚钱,化智为利。
10、生意要勤紧,懒惰则百事废,议价要订明,含糊则争议多。
11、用人要方正,诡谲则受累多;货物要面验,滥收则售价低。
12、商场,信誉为首
13、做生意,接纳要温和,暴躁则交易少,得饶人处且饶人。
14、战争是危机,也是商机,只要路子对,天堑也可
变通途。
15、财富是人创造的,不是别人赐予的
16、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17、人的名字只是一个符号,想要怎么改都行,可人一生所做过的事却抹不掉,改不了,永远留在别人的记忆里。
——大猪妍。